岳麓版 历史必修三 第9课 诗言志 歌咏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

本课应理解的问题

1.古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深受社会背景和创作者生活环境的影响。

一般认为,诗歌的创作受诗人的人格、气质、心理、阅历、素养、师承等制约,但历史地看,诗歌更受社会政治、宗教、哲学、民俗等方面的影响。

古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首先源自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先秦《诗经》中的民歌到屈原的《离骚》,从形式宏伟的汉赋到选题华美的骈体诗,从精彩纷呈的唐诗到风格迥异的宋词和元曲,古代诗歌的创作无不以诗人的阅历为基础,反映了时代的历史线索和历史面貌。从不同时期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那个时代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社会的繁盛。、纷乱、衰敝、征战等,诗人所遭遇的离别、伤怀、愁闷、壮志等,都反映在他们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诗歌作品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里,诗歌的形式和内容特征经历了几个转变:原始歌谣发展为古代四言诗歌;诗歌的集体创作到个体创作;现实主义风格到浪漫主义风格;古体诗到近体诗,等等,既是诗人自身主观创造使然,更是历史现实发展所推动的结果。

2.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和哲学、宗教、绘画、音乐、舞蹈等关系密切。

中国古代诗歌在发展过程中,受国其他文化形式如哲学、宗教、绘画、音乐和舞蹈等的影响很大,并呈现出相互交融和整体发展的特点。古代哲学论题中诸如言意之辩(即言辞和意念的关系)、形神之关系等,.对诗歌的创作和诗歌理论影响至深。尤其在魏晋及以后,言不尽意论十分流行。受其影响,一般的诗歌都追求得其意,忘其言的境界,使得注重言外之意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无独有偶的是,古代的音乐艺术追求弦外之音,绘画艺术追求象外之趣,这与诗歌中的审美价值基本一致。所以我们从吟诵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图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也可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声音。诗歌从诞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诗经》中的每一篇都可以合乐歌唱。诗人创作诗歌时不仅要用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去影响读者,还要调动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扉,使诗歌产生音乐的效果。另一种对诗歌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宗教,尤其是禅。自禅宗在唐代确立后,在中国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谈禅、参禅,在诗中表现禅理、禅趣,不少禅师也以诗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禅对诗不断地渗透,或以禅入诗或以禅喻诗。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大抵禅道推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比较合理地道出了禅与诗的关系。

3.诗歌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每部诗歌作品都是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的产物,创作者面临的现实与其创作时的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出于对现实的思考和判断,诗歌往往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意识和感情世界,或流连,或眷恋,或哀婉,或豪迈。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尽量从诗人所处的角度和立场来鉴赏诗歌,然后归纳诗歌的演变线索,理解诗歌反映的历史。

4.弄清两个起源,即现实主义诗歌的起源——《诗经》和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端——屈原及其“楚辞”作品。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绝大部分作品表现出的是积极地面向现实、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的内容。另外需要师生注意的是,虽然到了封建社会,《诗经》中的所有作品都被说成为道德和政治目的而作的,而且把它变成一本儒家的道德教科书,但这显然是被曲解的。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共同讨论其形成原因。

“楚辞”是古代楚文化的集中代表,楚国艺术的一般特点,如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的表现形式等,都呈现于楚辞中。屈

原在艺术上的最伟大的成就和影响,就是继《诗经》后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

作手法,为我国文学开辟了另一影响深远的传统。课堂上可以《离骚》为例,通过节选鉴赏,使大家对楚辞的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本课内容解析

诗歌的起源

在文学领域中,诗歌是最早产生的体裁。它的起源首先与人类的生活有关。古人在从事繁重的集体劳动时,为了减轻疲劳或为协调彼此的动作,便依照劳动动作发出一种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因而形成一定的节奏,这种节奏就是诗歌韵律的起源。《淮南子·道应训》中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描述的是许多人一起抬大木头,用喊号子协调大家的步伐,鼓励大家出力,号子很有节奏。如果在号子中加进一些有内容和有趣的话,那就是原始诗歌了。当这种有节奏的呼声与有意义的语言结合起来时,语言便有了它的歌唱形式,于是一种具有节奏性、音乐性的语言艺术——诗歌,也就正式产生了:其次与宗教和娱乐有关系。《礼记·郊特牲》中的《蜡辞》祈咒说:“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反映了原始人关心水害、虫害的问题,并希望通过宗教仪式来解决:《吴越春秋·弹歌》记载古人的活动:“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以比较原始的形态描绘了原始人伐竹、劈竹、制造出狩猎工具,然后用弹丸去追捕猎物的整个过程。在没有产生文字的时候,这样的原始歌谣只能口头创作和口耳相传,只在先秦典籍中记载了几首,现存数量极少:原始歌谣节奏简单明快,在语言上是二言体或四言体的作品,体裁上的最大特点是乐、舞、诗三者紧密结合,在内容上多反映原始人的劳动生活和思想感情,已初现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萌芽。

士大夫和平民在《诗经》中所反映的不同思想和情感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诗歌走向成熟的标志。它汇集了自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按照音乐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反映平民思想感情的是“风”,“风”包括15国风,这些国家主要在黄河流域一带,也有江汉流域的。“风”共有160篇,基本上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内容十分丰富,直接反映了人民生活和喜怒哀乐的感情,语言生动,形式活泼,文学价值很高,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按其思想内容,又可分为三小类。(一)反映平民恋爱和婚姻生活的诗。“国风”中这类诗最多。如《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那个狡黠的冤家呀,不再同我说话啦。就是因为你的缘故,害得我饭都吃不下啦!)(二)反映在阶级剥削和压迫下,劳苦百姓生活和感情的诗。《豳风·七月》是这类诗的代表,它叙述了奴隶从春耕到采桑、狩猎、秋收、过冬等全年的劳动生活,全诗充满着艰辛和酸楚的情调。另一些诗,如《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等篇,直接斥骂剥削者是“白吃饱”,是“大老鼠”,发出反抗的呼声。(三)讥刺统治者腐朽生活的诗。如《墉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埽(sao) 也。中觏(g6u)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上的蒺藜,扫不掉呀。宫中的传言,没法说呀。若是说出来呀,那可真是丑死啦。

反映贵族和士大夫思想与感情的是雅乐,它是王畿地区的乐歌。“雅”有“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当时正处于西周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社会繁荣的时代。因此“大雅”主要反映了西周强盛时期的贵族生活、思想感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此时周王室已经极其衰微,礼崩乐坏,奴隶制处于瓦解之中,贵族特权和腐朽生活也遭到严重的冲击。因此“小雅”多为怨刺诗,揭露统治者的政治腐败和政治矛盾,表现作者的愤慨感情和忧时伤世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