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教学大纲(定)

合集下载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导言: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巧之一。

它指的是
通过巧妙地运用线条、形状、光影等元素,使画面或物体呈现出三
维的立体感。

立体构成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技法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理论和实践技巧。

一、课程目标:
1. 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意义;
2.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 能够运用立体构成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创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构图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课程内容:
1. 立体构成的概述
1.1 立体构成的定义和意义
1.2 立体构成与二维构图的区别
1.3 立体构成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2.1 空间感的表现
2.2 线条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2.3 形状和体积的表达
2.4 光影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
3. 立体构成的基本技法
3.1 透视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融合法的运用
3.3 高光和阴影的处理
3.4 颜色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4. 立体构成的实践应用
4.1 静物绘画中的立体构成。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构成基础教学大纲一、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构成基础的基本知识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构成基础的关键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构成基础的重要性和作用;2. 研究构成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3. 掌握构成基础的要素和要求;4. 学会运用构成基础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构成基础的概念和定义:- 构成基础的含义和范围;- 构成基础的要素和要求。

2. 构成基础的原则和标准:- 合法性原则;- 衡量标准和检验规定。

3. 构成基础的相关观念:- 罪责与过错;- 故意与过失;- 对象和主体。

4. 构成基础的实践应用:- 案例分析和判断;- 理论结合实际。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构成基础的相关概念、原则和要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构成基础案例,加深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构成基础的实际应用。

4. 提问与反馈:定期进行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强化重点知识。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对构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与实验:布置相关作业和实验,检验学生对构成基础的应用能力。

3. 考试与测试:进行期末考试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构成基础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教材《构成基础原理与实务》。

2.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参考书目供学生深入研究讨论。

以上为《构成基础》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

欢迎学生们参加本课程,与我们一起探索和了解构成基础的精髓。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2学分)类别:必修课开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先行、后续课:色彩、原画设计教材:《构成艺术》参考书:《动漫色彩构成》《设计构成》一、课程性质《构成基础》是为数字多媒体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特点是基础性强,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形态的认知能力和构成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构成基础》是适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为原则,主要从形、色、质三个方面研究设计造型的一般共同规律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于自然界中形态的构成元素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并提高学生从自然形态中寻找灵感,提炼简化,获取抽象形态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认识,熟练把握色彩心理特征和色彩情感,深刻体会形态、色彩和材质之间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在掌握基本造型、色彩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并引导学生将其规律应用于以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和创作之中。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并联系实际分析设计实例。

掌握色彩三大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掌握立体造型在空间上、材料上、实际应用上的知识。

2、教学难点:平面构成当中最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力求表现形式美的手法。

色彩构成中色彩的联想与运用。

四、实验安排无计划实验学时。

五、学时分配1、构成基础概论4学时2、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4学时3、平面构成的形态变化4学时4、基本形及构成形式法则4学时5、色彩的属性4学时6、色彩的视觉心理感受和应用4学时7、色彩的对比与调和4学时8、综合材料构成4学时六、说明本课程紧密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采用开放式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本课程设置了大量可操作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和独立的思维方法与工作习惯。

大纲批准:大纲审定:大纲制定:。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四 课程内容
序 课程 号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1.掌握形态的基本概念;了解
生活中的形态。
1.理论教学内容:
产 品 形 2.掌握形态的特征性,了解设 (1)何为形态?
1 态概述 计中形态的重要性。
(2)形态特征;
3.提高学生对形态的认识、归 (3)形态设计要素;
纳和运用。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1.学习时注意了解形态在二维设计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三维形
态 构 成 2.了解三维形态与材料关系; (2)三维形态与材料;
1.重点掌握三维形态构成的方式与
3
3.掌握三维形态构成的方式 基础与
与方法;
(3)三维形态构成的方式与方法; 方法;
(4)综合体的三维形态构成。
2.多尝试综合体的三维形态构成
4
32
训练
4.提高学生对综合体构成的 2.实践教学内容: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 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 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 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 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建筑形态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形态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形态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形态构成基础/ Form Combination Basics课程代码:05232079课程类型:拓展/选修总学时数:48(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8)学分:3.0先修课程:视觉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基础开课单位:建工学院适用专业:建筑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选修专业基础课程,本课全面介绍如何获得艺术形态构思灵感;怎样进行空间艺术创造性思维;排列组合数之秩序美的形式;以及由此产生和谐的艺术形态视觉心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多种材料与技术操作承载空间艺术思维和美学。

为建筑形态构成奠定基础。

从自然、抽象、人文形态中获得灵感与构思;进行空间艺术创造性思维;运用形式美法则排列组合数之秩序美的形式;表现和谐的艺术形态视觉心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多种材料与技术操作承载空间艺术思维和美学,抽象思维与具象表达是本课的任务和目的。

二、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然形态的形成:(自然生态设计):(课内2学时+课外2学时)(1)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设计:(2)物种多样性与设计的多样(3)物种形态语言的多样性与设计语言的多样化(4)自然形态的设计规律与人文形态设计的规律(5)自然形态的对立统一与人文形态设计对比统一(6)自然形态设计的突变与人文形态设计的变异(7)自然形态的艺术、结构、生长规律与人文形态艺术的结构、功能、形态构成规律。

了解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设计;物种多样性与设计的多样;理解物种形态语言的多样性与设计语言的多样化;自然形态的设计规律与人文形态设计的规律;掌握自然形态的对立统一与人文形态设计对比统一;自然形态设计的突变与人文形态设计的变异。

2.平面形态构成:(课内2学时+课外2学时)(1)图与底关系(2)形与形关系(3)基本形与单元形(4)平面形态的形成(骨格与基本形、作用性骨格与非作用性骨格、网格构成、座标纸)(5)平面形态的组织(统一中求变化与变化中求统一)(6)肌理形态的构成了解图与底关系,形与形关系;理解基本形与单元形;平面形态的形成;掌握平面形态的组织。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

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构成理论教学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2)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2)理解: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3)掌握: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要求学生(1)了解: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2)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练习。

(3)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原则,基本设计方法。

(三)学时分配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平面构成第一章概述1.了解构成的概念2.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3.了解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1.理解点的性质和作用2.理解线的性质和作用3.理解面的性质和作用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1.掌握律动、节奏规律2.掌握均衡规律3.掌握调和规律4.掌握统一规律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1.掌握重复构成形式2.掌握渐变构成形式3.掌握空间构成形式4.掌握特异构成形式第二单元色彩构成第一章色彩理论的沿革1.了解内容色彩构成总述各个时代色彩理论研究成果2. 要求了解和掌握色彩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重要代表人物,能达到何种设计。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第四章基本形的构成及骨骼形式8440§4-1 基本形4220§4-2骨骼4220第五章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16880§5-1 重复2110§5-2 渐变 2 1 1 0 §5-3 发射 2 1 1 0 §5-4 近似 2 1 1 0 §5-5 变异 2 1 1 0 §5-6 密集 2 1 1 0 §5-7 对比 2 1 1 0 §5-8 空间 2 1 1 0 第六章色彩的概述2200§6-1 色彩构成的概念2200第七章色彩的三大属性12660§7-1 色彩的分类 4 2 2 0 §7-2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与4220波的关系§7-3色彩的明度变化4220第八章色立体12660§8-1 孟谢尔色立体 4 2 2 0 §8-2奥斯特瓦德色立体42 2 0§8-3日本色立体4220第九章色彩的混合12660§9-1加色混合4220§9-2 减色混合 4 2 2 0 §9-3 中性混合 4 2 2 0 第十章色彩的对比和调和8 4 4 0§10-1 色彩的对比 4 2 2 0 §10-2 色彩的调和 4 2 2 0第十一章色彩心理构成8 4 4 0§11-1 色彩心理 4 2 2 0 §11-2 情感配色法 4 2 2 0合计10856520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平面构成第一章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要求:1.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2.掌握平面构成的内容及目标;3.了解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教学内容:§1-1 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教学建议:1.可结合专业需要选择实例,以扩大应用知识面;2.相关概念可以案例解析;3.掌握平面构成的内容;4. 了解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三大构成》教学大纲制定人:(教研组组长) (参与)审核人:(专业部主任)(教务科科长)批准人:(分管校领导)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 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又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构成:主要研究设计造物的表面形式,做的是”表面文章”,但却要求透过表面看内容.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构成基础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构成原理,将色彩按照一定的关系去组合,创造出(调配出)适合目的的美好色彩.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就是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任务:平面构成: ①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②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③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④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⑤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肌理表现与意义.⑥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意义。

色彩构成: 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整个设计领域的地位与作用,能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上的量与质的可变性,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调和构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空间-------理想的色彩效果.同时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立体构成: 通过研究各种造型要素及立体要素之间的构成法则,变化规律,来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表现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立体组合及空间构成的变化.课程要求:平面构成①教学内容上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的内容衔接:一,平面构成中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理解,含平面构成形态构成要素、平面构成中基础造型的初步分析把握,构图美学原理的研究(形式美法则)等;二,平面构成效果的理解与掌握,含立体与空间的认知和平面幻象的掌握,以及平面设计基本技法的认知等,三,平面设计中图形创作的初步掌握和与各类应用设计的关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基础
学时数72 学分:4.5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构成基础课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

所谓“构成”是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行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创造的方法。

《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研究如何塑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

要求学生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绘画实践中,根据构成原理,将色彩按照一定的关系去组合,创造出(调配出)适合目的的美好色彩,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构成基础原理,熟练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创作。

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和创作条件进行创新,开启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加强学生对创新形式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设计从形式到内涵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平面构成部分
一、概述
(1)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2)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二、包豪斯及其影响
包豪斯---永恒的影响
三、基础构成
(1)认识形态
(2)基本形的创造
(3)骨格
(4)错视
(5)造型要素—点线面
四、形式美的规律
(1)对称与平衡
(2)变化与统一
(3)对比与调和
(4)节奏与韵律
五、设计法则
(1) 重复
(2) 近似
(3)渐变
(4)发射
(5)特异
(6)聚散(密集)
(7)肌理
(8)空间
(9)打散
(10)错视
(11)分割
色彩构成部分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概念
(2)色彩的属性
二、色彩体系
(1)孟塞尔色彩体系
(2)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
(3)日本色研配色体系
三、色彩混合
(1)加光混合
(2)减光混合
(3)中性混合
四、色彩的象征及色彩构成的表现力
(1)色彩的心理
(2)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五、色彩的对比构成
(1)明度对比
(2)色相对比
(3)纯度对比
六、色彩启示
(1)色彩的采集构成
(2)色彩启示
立体构成部分
立体构成概述与基本理论
立体构成起源
立体构成涵义
(1) 空间立体造型的基本因素
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及其特征,形态在立体构成中的特殊表现以及立体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二、综合构成
(1) 线材构成
(2) 面材(板材)构成
(3) 体材的构成
三、立体构成应用
(1)仿生设计
(2)建筑模型设计(沙盘制作)
(3)立体构成与各类设计
三、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
构成基础在于形式法则的掌握,通过构成作业训练,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增强学生对构成语言自身表现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理解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四维空间乃至多维空间的内涵。

难点是如何知道学生科学地将理论研究运用到作业实践当中。

既具有各个形式法则的特点,又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人想法,以及具有基本的美感,从创意思维到技术处理均得到开发与锻炼。

所以要求学生充分认识构成元素及构成原理并且熟练掌握并运用构成元素及原理,开拓创新,能够根据不同主题,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图形。

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方式
五、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广播影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为以后开设的《广告设计》、《摄影摄像》、《原画设计》、《场景设计》、《栏目包装设计》等专业课程中有着较大地应用
由于本课程的学习较为偏重于抽象的理性思辨,较少涉及到具体的专业设计项目或课题。

所以,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加强应用实例的分析讲解。

通过实用的、有趣的、对不同专业课程有较强针对性的多种应用实例,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ISBN 978-7-5318-3434-2 尹波平面构成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2年
ISBN 978-7-5318-3436-6 杨瑞峰色彩构成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2年
ISBN 978-7-5318-3435-9 宋敏立体构成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2年参考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