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八课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90分钟)3. 适用年级:五年级4.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概述1. 成语的定义:四字短语,具有一定的语义和修辞功能。

2. 成语的来源:古代文学、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3. 成语的作用: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魅力。

第二章:成语故事的基本结构1. 故事背景:介绍成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 主人公: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 事件发展:描述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

4. 成语出现:在故事中自然引出成语。

5. 成语解释:解释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第三章:成语故事的教学方法1. 直接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2.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4. 造句练习:让学生运用成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程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掌握成语的基本知识。

2.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1. 课堂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造句练习:让学生现场造句,检验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成语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六、成语故事的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进行案例分析。

2.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教学过程:详细描述案例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

4. 教学反思:对案例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2.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有限,教师应结合成语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5.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沟通不畅、团队协作能力不足等问题,教师应适时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成语学习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在学习成语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感悟。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6.家长监督学生课后阅读成语故事书籍,每周至少阅读一个成语故事,并在作业本上记录阅读心得。此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课后阅读的好习惯,拓展成语知识视野。
6.课后拓展,巩固知识
布置成语积累、成语故事写作等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评价,反馈调整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8.家校合作,共同促进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共同促进学生的成语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家长协助学生收集5个生活中常用的成语,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并记录在作业本上。通过这项作业,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引导下,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成语使用,提高成语积累的积极性。
3.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成语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此作业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提高成语知识水平。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作一个成语故事表演剧,将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但在分工、讨论、总结等方面仍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5.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特别是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故事情境,感悟成语的内涵,并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够形成一个成语?成语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
3.学生分享自己对成语的了解和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结构、特点,让学生对成语有更深入的了解。
2.以《成语故事》课本为依据,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语,如“画龙点睛”、“掩耳盗铃”等,详细讲解其背后的历史典故和寓意。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成语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分组合作,互助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讨一个成语故事,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多元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学生对成语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学生已接触过一些简单成语,但对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文化内涵了解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积累,但在运用成语进行表达时,可能存在词汇搭配不当、语境不符等问题,需要教师指导。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成语故事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成语故事。

(2)学会成语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3)能够运用成语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成语的起源与特点第1课时:成语的起源与发展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成语的起源与发展简史3. 成语的分类与结构第2课时:成语的修辞手法1. 成语的比喻修辞2. 成语的拟人修辞3. 成语的对仗修辞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语作业的的正确性和运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成语的起源与特点(2课时)第1课时:成语的起源与发展(1课时)1. 导入:讲解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讲解成语的起源与发展简史3. 讲解成语的分类与结构第2课时:成语的修辞手法(1课时)1. 讲解成语的比喻修辞2. 讲解成语的拟人修辞3. 讲解成语的对仗修辞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第6课时:成语故事的选择与阅读1. 选择适合学生的成语故事2. 引导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内容3. 引导学生欣赏成语故事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第7课时:成语故事的讲解与分析1. 讲解成语故事的背景和意义2. 分析成语故事中的成语运用和修辞手法3.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七、教学方法4.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成语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成语的背景和意义。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读写成语故事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

(2)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把握成语的意义。

(3)学会成语故事中的成语,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成语故事的基本情节。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成语的内涵和用法。

(3)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1. 成语故事的阅读理解。

2. 成语的认读和书写。

3. 成语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成语故事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材料:《五年级语文上册》相关成语故事。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课堂初始,教师简要介绍成语故事的特点和价值。

(2)引导学生关注成语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字典、课文注释等资料,查阅生词和重点词语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语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成语的内涵和用法。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成语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进行讲解。

(2)教师通过例句、情景模拟等方式,讲解成语的运用。

5. 实践操作:(1)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成语记忆。

(2)学生尝试运用成语编写小故事,提高运用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成语故事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成语故事的内容,并运用成语编写一个简短的小故事。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七、评价建议:1. 学语故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语书写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对成语故事文化内涵的掌握。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成语故事,丰富学生的成语知识。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在教学⼯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 第⼀课时 ⼀、教学⽬标 1、学习课⽂中的⽣字新词,理解相关的意思、 2、学习第⼀篇成语《⾃相⽭盾》,理解成语的表⾯意思,并结合⾃⼰的⽣活经验谈谈⾃⼰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第⼀篇成语《⾃相⽭盾》,理解成语的表⾯意思,并结合⾃⼰的⽣活经验谈谈⾃⼰的 三、教学过程 (⼀)导⼊新授 教师板书:“成语”。

问学⽣:同学们,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们长期以来习⽤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多由4个字组成,⼀般都有出处) 你们知道哪些成语呢? 师⽣交流。

今天,⽼师将和⼤家⼀起学习三篇成语故事。

教师继续板书“故事 知道哪个字的意思是篇的意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三篇成语故事分别是:《⾃相⽭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教师板书) (⼆)学习⽣字新词 这三则故事⼤家多多少少都知道,我们先来学习⼀下其中的⽣字新词。

1、出⽰⽣字新词,⾃⼰⼩声地读⼀读 ⽭盾楚国锐利墙壁逼神韵佩服 戳穿腮帮僧⼈唬⼈ 2、哪些字在读⾳或者字形上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1)字形上重点应该强调的是“⽭”、“壁”、“韵”、 (2)字⾳中重点强调的是“戳”、“壁”、“韵”、“腮”、“僧” (3)通过预习,⼤家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再读⽣字新词,如果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就更好了 学⽣读⽣字新词 4、下⾯请⼤家再读⼀读第⼀篇成语故事《⾃相⽭盾》,争取把这个故事读得正确、流利。

5、学⽣练读 (三)学习第⼀篇 1、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第⼀篇《⾃相⽭盾》,谁能给我说说这个故事。

(1)指名说,教师⿎励:看来你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2. 成语故事:精选与成语相关的故事,展现成语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成语的读音、书写、含义及其运用。

2. 难点: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学会运用成语。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成语的含义、用法及背后的故事,培养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4. 课后实践: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成语。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成语及其来源,学习成语“画龙点睛”。

2. 第二课时:学习成语“掩耳盗铃”,并进行案例分析。

3. 第三课时:学习成语“亡羊补牢”,进行分组讨论。

4. 第四课时:学习成语“守株待兔”,进行案例分析。

5. 第五课时:学习成语“刻舟求剑”,进行分组讨论。

6. 课后:布置作业,巩固所学成语。

7. 第八课时:进行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8. 第九课时: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9. 第十课时:布置长期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成语。

10. 第十一课时:进行阶段性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1. 第十二课时:针对测试结果,进行查漏补缺。

12. 第十三课时:学习更多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13. 第十四课时:学习成语典故,深入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

14. 第十五课时:进行总结评价,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成语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语文教案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1 成语的含义:介绍成语的概念,即固定短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一定的语义和修辞功能。

1.2 成语的特点:讲解成语的结构特点,如对仗工整、韵律协调等,并分析成语的来源,如寓言故事、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

1.3 成语的作用:阐述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如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简洁明了等。

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用法2.1 成语的分类:介绍成语的分类方法,如根据来源、意义、结构等进行分类。

2.2 成语的用法:讲解成语的常见用法,如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并分析成语在句子中的功能。

2.3 成语的误用:举例说明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如望文生义、褒贬失当等,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第三章:成语故事的学习方法3.1 成语故事的选材:介绍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素材,如寓言故事、历史人物等。

3.2 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讲解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讲解成语含义、分析成语结构、讲述成语故事等。

3.3 成语故事的评价方法:介绍评价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如课堂问答、成语接龙等。

第四章: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4.1 成语故事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4.2 成语故事的教学过程:详细讲解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练习、总结等环节。

4.3 成语故事的教学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五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成语故事的教学资源:介绍常用的成语故事教学资源,如教材、教辅、网络资源等。

5.2 成语故事的拓展活动:讲解如何进行成语故事的拓展活动,如成语接龙、成语猜谜等。

5.3 成语故事的教学研究:介绍成语故事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供教师参考。

第六章:成语故事课堂活动设计6.1 成语故事导入: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活动,如图片展示、歌曲演唱等。

6.2 成语故事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用法。

五年级上册-第八课《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八课《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課件(文字)《畫龍點睛》這則成語比喻作文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闢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
板塊(四)拓展練習
1、古文賞讀
A《自相矛盾》是一篇現代白話文,同學們一看就懂。這個故事是從哪兒來の呢?出自《韓非子﹒難一》早在兩千多年前,韓非子用古文寫出了這個故事,原文是這樣の。※——課件(文字)自相矛盾
處士:古代稱有才德而隱居不當官の人,這裏有嘲諷の意思。
廩(lǐn)食:供給薪俸。
畫龍點睛
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yóu)畫之……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yú),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現在。
武帝:梁武王蕭衍。
誕:荒唐の,不合情理。
(2)這個成語蘊含著什麼道理呢?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齊宣王在位和齊湣王在位,南郭先生の境遇分別是怎樣の?找到文中關鍵句子。
◎動畫提示:默讀思考
同學們找到了嗎,齊宣王在世時……
A※——課件(文字)1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の樣子,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の俸祿。
(這裏使用“居然”表示出乎意料の意思,表明了作者鮮明の立場:南郭先生沒有真才實學,依靠裝腔作勢,蒙混騙人,根本不該獲得勞動の報酬。)
形容情誼深如兄弟
形容十分喜愛:




《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




※——課件(文字)抓關鍵字句,揣摩蘊含の道理
(4)請特別注意文中這個楚國人の兩處語言描寫:
※——課件(文字)1、“我の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2、“我の矛銳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
在這兩句話中,藍色字告訴我們什麼?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8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课文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三则故事,都是由古籍的故事改变而来,《自相矛盾》一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诚信自吹自擂,结果导致失信,让人失笑的结果;《滥竽充数》一个是为了生计或者说也是个人利益,鱼目混珠,最终无法继续伪装而灰溜溜逃走的故事。

《画龙点睛》抓住描写点睛前和点睛后的语句让学生体会“点睛之笔”的神奇。

《成语故事》以短小的篇幅和通俗的语言,给我们讲了三则耐人寻味的故事,并将深刻的道理融入其中,让我们在赏读故事、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生字,正确识读4个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要……而要……”等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成语故事,想象文中所描写的情景,在反复品读、回味、表演中,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做人。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要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通过教师的层层诱导,学生讨论交流。

采取默读、圈划、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表演课本剧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理解成语所表达的意思。

3.借助拓展小练笔,发挥学生合理想象力,会仿写、续写小故事。

【教师准备】1.搜集到的和本课有关的资料。

2.本课的ppt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成语资料。

2.排练课本剧。

3.预习课文。

3课时。

第1课时整体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成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游戏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成语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成语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意思及其运用。

2. 成语故事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难点:1. 成语的正确运用。

2. 成语故事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的教学PPT。

2. 成语故事的相关材料。

3. 教学音频、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重要性。

二、成语故事学习(15分钟)1. 教师播放成语故事的音频、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跟随故事情节,感受成语的生动形象。

2. 教师讲述成语故事,注意强调成语的出现时机和意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成语故事,增强对成语的记忆。

三、成语意思理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成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内涵。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成语的用法和情感色彩。

3. 教师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

四、成语游戏(10分钟)1. 教师设计成语游戏,如成语接龙、成语猜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参与游戏,巩固对成语的记忆。

3. 教师对游戏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成语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成语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成语的心得体会,激发对成语文化的热爱。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成语故事教学的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提高语文素养。

六、成语故事阅读理解(10分钟)1. 教师提供几个成语故事,每个故事中包含一个或多个成语,请学生阅读理解。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1 成语的定义:介绍成语的概念,解释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搭配。

1.2 成语的特点:讲解成语的结构、意义和用法。

第二章:成语的来源与分类2.1 成语的来源:介绍成语的来源,包括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2.2 成语的分类:讲解成语的分类,如动物成语、植物成语、人物成语等。

第三章:成语的学习方法3.1 听故事学成语:通过听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3.2 讲故事学成语:学生分组讲述成语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3 演故事学成语:学生分组表演成语故事,培养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成语的应用与实践4.1 成语接龙: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成语记忆。

4.2 成语运用: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第五章:成语比赛与评价5.1 成语比赛:组织成语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2 学生评价:对学生在成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

教学资源:成语故事书籍、成语接龙卡片、成语比赛评分标准等。

教学建议:1.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参与课堂活动。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第六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6.1 教学目标:明确每节成语故事课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成语的故事背景、意义和正确用法。

6.2 教学内容:详细规划每节成语故事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成语的故事梗概、重点词汇和句型。

6.3 教学步骤:设计每节成语故事课的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讲解、练习和总结等环节。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故事的基本内容,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故事的基本内容,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本。

2. 教学资源:成语故事课件、成语卡片、成语接龙游戏道具。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成语故事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掌握的成语故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故事,掌握成语的用法。

5.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成语卡片,学生进行认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拓展延伸: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

五、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运用所学成语写一篇小作文。

2. 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成语故事,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家长参与评价:家长协助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鼓励和支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3. 成语竞赛:组织成语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成语故事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上《成语故事》教案

五上《成语故事》教案

8、《成语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1.以成语的概念为切入点,引出课题成语故事。

2.以成语的寓意为主线。

【拓展读写】1.南郭先生逃走之后会做什么?续编故事,题目自拟如:《南郭先生“失业”记》、《下岗后的南郭先生》等。

2.积累运用:搜集有关的成语故事,了解其寓意。

【资料补充】成语的来源有很多。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坐井观天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四面楚歌、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望梅止渴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还有很多成语来自古代的名句、老百姓的生活等等。

【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通过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勇于质疑。

在以上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在书中画出或记下来,在后面用“?”表示。

3.查阅成语词典了解三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课件出示并板书:8、成语故事)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课件出示: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检查生字读音掌握情况。

矛盾楚卖锐壁逼韵戳腮僧唬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

2.课件出示一组词语检查学生词语朗读情况并随机点拨词语意思。

矛盾锐利神韵戳穿墙壁腾空俸禄楚国逼真推辞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惊叹不已滥竽充数张口结舌张牙舞爪3.指导学生书写,重点指导“盾”、“逼”。

4.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5.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教师随机记录下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成语故事》教学案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案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案设计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成语故事》教学案设计相关的内容。

首先,关于写作重点,我认为设计良好的教学案对于我们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我们阅读成语故事、感受成语的内涵和语境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应该根据我们的认知水平进行适当授课,不能一上来就教一堆难懂的成语,这样会让我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即使是比较困难的成语,老师也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它们的含义。

其次,关于用词分析,我们在学习成语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使用容易理解、生动有趣、符合我们认知水平的语言。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来帮助我们更加形象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

此外,在讲解成语时,老师也可以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比喻和绘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意思。

但是要注意的是,老师在用词时不能过于随意,更不能有错误和歧义,否则会给我们留下不正确的记忆。

综上所述,设计好的成语故事教学案,在教授成语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很好地掌握适当的语言和方法,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成语故事。

范文二: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成语故事》教学案设计相关的内容。

首先,就写作重点而言,我认为一个好的成语故事教学案,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助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方向,掌握和熟练运用成语;教学内容生动、具体,相应的视频、图片、音频等辅助材料丰富,让我们阅读起来更加易于理解;教学方法多样,让我们不断地进行思考,促进我们的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

其次,关于用词分析,我认为老师在教授成语故事时,应该坚持以下两点:一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是要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对于第一点,老师应该遵循学生的思维习惯、感受方式,确保能够符合我们的实际需求,能够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学习;对于第二点,老师需要选择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这些成语。

五年级上册第八课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八课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东关小学教师备课笔记执教教师上课时间主备人王素华课题五年级上册第八课《成语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PPT课时安排共( 2 )课时第( 1 )课时内容:教学过程板块(一)引出话题1 你知道成语是怎么来的吗?它的来源有多少种呢?请同学们说说看。

◎动画提示:大家说说2、同学们的知识还真不少啊,成语是有固定结构和特定意义的现成话,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不少来自口语的成语,有三个字、五个字、六个字的,甚至更多的,如“闭门羹”“人贵有自知之明”等等。

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一般有两个来源。

一是来自书本记载,包括古代寓言、古典作品、历史典故等。

二是来源于民间口语,如“不三不四”“七手八脚”等。

※——课件(文字):成语来源一是书本记载:古代寓言、古典作品、历史典故……二是民间口语板块(二)初读了解※——课件(文字):8 成语故事1、你读读第八课的三则成语,是其中的哪一类?◎动画提示:自己读读2、大家都发现了吧,这三则成语都属于古代寓言。

3、你知道寓言是怎样构成的吗?寓言一般由故事和寓意两部分组成,有的故事直接说出寓意,有的寓意蕴含在故事中。

4、你猜猜看读懂寓言故事的方法是什么?◎动画提示:一起讨论其实,读懂寓言故事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故事和寓意联系起来,读懂了故事也就明白了寓意。

板块(三)深入理解1、我们先来学习《自相矛盾》※——课件(文字+插图):自相矛盾+插图(1)故事中的生字,谁来读一读?※——课件(文字)矛 máo 盾dùn 楚chǔ锐ruì戳 chuō第一行是三会字,要求会认、会读、会写。

第二行是二会字,要求会认、会读。

注意要把翘舌音读准确!◎动画提示:读准字音大家一起来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成语故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成语故事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理解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1自相矛盾2古时候❶,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

[句导读:此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①“夸口”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3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句导读:这个楚国人的话,前后矛盾。

]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❷舌,回答不出来了。

4[②那个楚国人为什么会“张口结舌”?]滥竽充数5战国❸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yú)❹,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③哪些词最能说明南郭先生能“充数”的原因?]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fènɡ)禄(lù)❺。

[④“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写出了南郭先生怎样的神态?]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也喜欢听吹竽。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6[句导读:1知识点详解☜2❶古时候:故事中常用来点明时间的词,意思是古代的某个时候。

3①“夸口”就是吹牛,说大话。

说明那个楚国人言过其实,这才造成了他的自相矛盾。

❷结,在这里读jié。

②重点句解析:那个楚国人随意夸口,言语前后矛盾,引来了围观人的尖锐提问与嘲笑讽刺。

在错误面前,他理屈词穷了。

45❸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❹竽:古乐器,形状像现在的笙。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读不认识字,理解词语意思,会用“总是”、“不要……而要……”等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合理想象南郭先生逃跑后的情景。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课文。

2.理解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的道理。

1 新课导入方法一一、播放动画,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看谁能把这个动画片的内容讲一讲。

教师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同桌一人讲动画片的主要情节,一人倾听,随机进行补充。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生齐读课题。

(板书:滥竽充数)启发学生质疑: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指名说。

(质疑的问题:“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着“滥竽充数”主要写了什么故事?谁滥竽充数?他为什么能滥竽充数?他是怎么滥竽充数的?结果怎样?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什么启发?)3. 结合收集到资料,分组交流:什么是“竽”?选派代表汇报,教师随机出示课件,补充介绍竽的形状、特点等。

明确: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滥,原意指江河水满溢,泛滥,此处引申为“不好、不合格的”。

“滥竽”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所以教师精心挑选出动画片,引导学生观看,那精美的画面、耐人寻味的语言、丰富的人物神情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观看动画片,并且很快地入情入境,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方法二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伴随悠扬的古乐,呼唤我们步入中国文学───成语的殿堂,静静地欣赏,你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在来学习以成语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插图)课文插图
请同学看看插图,加以合理的想象,说说南郭先生逃走时的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
◎动画提示:看图想象
(3)现在你一定明白《滥竽充数》的寓意了吧?
※——课件(文字)《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或以次货冒充好货,终究有一天会原形毕露。
3、我们已经学习了两则寓言,在故事中读懂寓意,你能自己来读懂《画龙点睛》吗?试试看。
(这里使用“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了作者鲜明的立场: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依靠装腔作势,蒙混骗人,根本不该获得劳动的报酬。)
B (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了……)
※——课件(文字)2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这是事情的结果,“只好”二字绝妙地反映出南郭先生的无奈、沮丧,黔驴技穷的窘相,还能怎样呢?请看现在的南郭先生……)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自曰(yuē):“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应也。
◎动画提示:自学寓言 体会寓意
你归纳的寓意准确吗?用“成语字典”来查一查。
※——课件(文字)《画龙点睛》这则成语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板块(四)拓展练习
1、古文赏读
A《自相矛盾》是一篇现代白话文,同学们一看就懂。这个故事是从哪儿来的呢?出自《韩非子﹒难一》早在两千多年前,韩非子用古文写出了这个故事,原文是这样的。※——课件(文字)自相矛盾
※——课件(文字)抓关键词句,揣摩蕴含的道理
(4)请特别注意文中这个楚国人的两处语言描写:
※——课件(文字)1、“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2、“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在这两句话中,蓝色字告诉我们什么?
◎动画提示:读懂句子
这两句话都出自楚国人之口,蓝色字更反映出他的自吹自擂,先夸口自己的盾最坚固,无所不胜;后又夸口自己的矛最锐利,所向披靡。从“随你、都”几个字,我们看出按照楚国人的意思:他的盾能抵挡一切矛的进攻,而他的矛又可以戳穿所有的盾。面对质问“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他就张口结舌了。
同学们善于观察,一下子就发现“竽”写错了,他写成了竹竿的“竿”,正确的书写应该是
※——课件(文字)滥竽充数
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下半部分“于”正是这个字的读音,这样记忆就不会写错了;滥,失实的意思;滥竽,指吹不成调的竽。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
请你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
◎动画提示:读故事 想意思
※——课件(文字):成语来源
一是书本记载:古代寓言、古典作品、历史典故……
二是民间口语
板块(二)初读了解
※——课件(文字):8 成语故事
1、你读读第八课的三则成语,是其中的哪一类?
◎动画提示:自己读读
2、大家都发现了吧,这三则成语都属于古代寓言。
3、你知道寓言是怎样构成的吗?
寓言一般由故事和寓意两部分组成,有的故事直接说出寓意,有的寓意蕴含在故事中。
读了课文,你就知道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吧,课文指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蒙混在吹竽的行家队伍里充数。
(2)这个成语蕴含着什么道理呢?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齐宣王在位和齐湣王在位,南郭先生的境遇分别是怎样的?找到文中关键句子。
◎动画提示:默读思考
同学们找到了吗,齐宣王在世时……
A※——课件(文字)1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请你把这两句句子读读,同学们,现在明白寓意了吗?
◎动画提示:说说寓意
楚国人对所卖的矛和盾自吹自擂,前后不一致,这就是“自相矛盾”。“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我们经常用它来比喻什么呢?
※触,无法自圆其说,讽刺无视实际、随意夸大。
(5)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自相矛盾的例子吗?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东 关 小 学 教 师 备 课 笔 记
执教教师
上课时间
主备人
王素华
课 题
五年级上册第八课《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你猜猜看读懂寓言故事的方法是什么?
◎动画提示:一起讨论
其实,读懂寓言故事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故事和寓意联系起来,读懂了故事也就明白了寓意。
板块(三)深入理解
1、我们先来学习《自相矛盾》
※——课件(文字+插图):自相矛盾+插图
(1)故事中的生字,谁来读一读?
※——课件(文字)矛 máo 盾dùn 楚chǔ 锐ruì
◎动画提示:联系生活说一说




《成语故事》
成语来源
自相矛盾




第( 2 )课时
内容:
教 学 过 程
2、刚才学习《自相矛盾》,我们抓关键词句,揣摩蕴含的道理,将故事和寓意联系起来,就读懂了寓意。现在,再用这种方法,我们一起来读懂《滥竽充数》
(1)有个同学这样写的,你看对不对?
※——课件(文字)滥竿充数
教具准备
PPT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 1 )课时
内容:
教 学 过 程
板块(一)引出话题
1 你知道成语是怎么来的吗?它的来源有多少种呢?请同学们说说看。
◎动画提示:大家说说
2、同学们的知识还真不少啊,成语是有固定结构和特定意义的现成话,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不少来自口语的成语,有三个字、五个字、六个字的,甚至更多的,如“闭门羹”“人贵有自知之明”等等。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书本记载,包括古代寓言、古典作品、历史典故等。二是来源于民间口语,如“不三不四”“七手八脚”等。
戳 chuō
第一行是三会字,要求会认、会读、会写。第二行是二会字,要求会认、会读。注意要把翘舌音读准确!
◎动画提示:读准字音
大家一起来读。(师读)
(2)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轻声自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同时,想想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动画提示:读通课文
(3)这则寓言讲了一个楚国人卖矛和盾的故事,它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抓关键词句,揣摩蕴含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