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黑格尔世界历史发展动力观比较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世界历史理论:浅析黑格尔与马克思理论逻辑的联系与区别

世界历史理论:浅析黑格尔与马克思理论逻辑的联系与区别
世界历史 。 黑格尔本人对这种思维过程是深信不疑的 , 而且一直试 图去说服他人来信奉 自己的假设 。而马克思认 为世界历史一个重 个领域 , 随着历史 的前进 , 生产力一定会 由于生产关系的进 步而不
马克思 的这两种世界历史 理论 既相互关联也有所 区别 ,本文将就 纯的相加 , 世界历 史是 由个体组成 的有机整体 , 这是哲学上所讲 的 两种世界历史理论的异同作一个 比较 。

( 三) 都承认世界 历 史不是 简单的机械 相加 , 而是有着 内在联
克思认为世界历史是 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散到了全球 系的整 体
黑格尔与马克思都承认世 界历 史并非是简单 的数学之和。黑
个新 的整体 , 并且提到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 黑格 尔与 格尔认为 , 世界历史不是历史书上写 的那样纯粹 和简单 , 它不是单
与马克 思的世界 历史理论既互相联 系也相 互区别 ,两种理论在相互交错 中形成 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思想体 系。
关键 词 :世 界 历 史理 论 ; 黑格 尔 ;马 克 思
中 图分 类 号 :G 6 4 2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6 5 3 1( 2 0 1 4 )1 3 - 0 0 1 6 — 0 2
黑格尔是德 国近代最伟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代表 , 他最先在 《 历 特视角 , 利用唯物主义的思想来解释世界历史 。也就是说 , 马克思 史哲 学》 中提 出了“ 哲学 的世 界历史 ” 这个观点 , 认 为世 界历 史是 是 一 个 坚 定 的 唯 物 主义 哲 学 家 ,他 从 物 质 的视 角 来证 明思 维 的存 “ 绝对精神 ” 的呈 现 , 精神从 东方漫游到 了西方 , 意指世界文 明由东 在 , 正如 马克思 自己说的那样 , 历史 向世界历史的演变并非是某种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与嬗变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与嬗变
界 历 史 理论 进 行 了理 论 超 越 和 逻 辑 转 换 。

些 国 家 中 每个 人 的 满足 都依 赖 于 整个 世 界 , 而 使 交 往 普 遍 从 化 。 二 是 这 一 转 变 开始 了 “ 体 化 ” 历 史 , 的完 成 标 志 着 一 的 它
人类进入了一个各个民族 、 国家 相 互 影 响 、 互 渗 透 、 互 依 相 相 赖 和 相 互 制 约 的全 新 历 史 阶 段 。其 二 , 马 克 思 那 里 。 界 历 在 世
去 一 起存 在 的 ; 为世 界 史 的 历 史 是 结 果 。 ” 他 用 “ 史 向 作 历 世界历史的转变” 的命 题 表 达 了这 一 思 想 。这 一命 题 在 马 克 思那里至少有两层相互联系的内涵 : 一是 这一 转 变 有 深 刻 的 生 产 力 基 础 ,是 生 产 力 发 展 和 各 民族 交 往 普 遍 化 的 产 物 。 归 根结 底 是 人 类 实践 发 展 的结 果 。一 方 面 。 随着 生 产 力 的发 展 ,
的 内容 , 而 使 世 界 历 史理论 第 一次 真 正 变 成 了科 学 。 从
【 关键词】 马克思 ; 黑格 尔; 世界历史 【 中图分类号17 5 A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2 7 0 ( 0 6 0 - 0 6-3 1 o — 4 8 2 0 )6 0 2 - 0 .
资 产 阶级 开拓 了世 界 市 场 , 一 切 国 家 的 产 生 和 消 费 都 具 有 使
世 界性 。另 一方 面 。 产 力 的 发 展 , 其 是 资 本 主 义 消 灭 了 以 生 尤 往 自然 形 成 的 各个 国家 的孤 立 状 态 , 每 个 文 明 国家 以 及 这 使

简述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生成

简述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生成

简述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生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黑格尔和马克思分别给后人提供了两种不同的“世界历史”概念,表征了他们理解世界历史的两种不同方式。

黑格尔所关注的世界历史仅是精神在时间里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生活在现实下的人们也仅是丧失了主体性地为“绝对精神”服务的工具。

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的范式是在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主导下逐步生成的,而不是精神历史的完成,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做了逻辑起点上的继承、批判与改造。

随着世界历史的逐步形成,对世界历史的研究以及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也应运而生。

伏尔泰、维柯、康德和赫德尔等学者提出了针对世界历史的各种观点,但是他们还停留在历史科学的层而来解释世界。

黑格尔在继承他们的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来把握世界日益整体化的发展趋势,第一次以理性的方式反思历史形成过程、动力、规律等问题。

第一,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形成过程。

黑格尔将世界的各个地区、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来考察历史,而历史的进步在于通过一系列世界历史民族都不可避免地经历生长、繁荣、衰亡等几个阶段实现的。

世界历史始于东方,但东方的中国和印度的民族还不属于世界历史民族,波斯人是第一个世界历史民族,然后发展到希腊和罗马人,世界历史最后终结在日耳曼民族。

黑格尔把世界历史看成是四种民族依次经过东方民族、希腊民族、罗马民族和日耳曼民族更替,把以往看似孤立的历史发展视为一个从东方到西方演进的世界性的历史行程。

因此,黑格尔所阐释的历史不是某个国家和阶段的历史,而是在广阔的世界视野中的历史;也不是五光十色的具体历史事件,而是具有普适性的历史哲学。

这样,黑格尔把历史观从形而上学中解救出来,并从哲学上揭示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与其各个构成部分之间演变发展关系,使得历史发展具有了世界性意义。

第二,世界历史的发展动力问题。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伟大的社会主义理论家,他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阶级斗争和革命等。

这些思想对现实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以下将对此进行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因素。

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制度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的出现就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超越了封建制度的限制。

这一思想对我们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很有启示,说明了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提醒我们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斗争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变革的动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这一思想提醒我们,在现实社会中,阶级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改变社会现状。

这也告诉我们要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以减少阶级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革命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变革的动力也有一定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变革需要通过革命来实现。

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推翻旧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的方式。

这一思想提醒我们,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的行动,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也告诉我们不能停留于理论探讨,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

这些思想对我们认识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提醒我们要注重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关注阶级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精品文档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精品文档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全球化作为当代社会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它的影响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其所引发的问题也多种多样。

熟悉马克思经典著作的人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百多年前所提出的“世界历史思想”与当今的全球化有着直接和紧密的联系。

但是,肤浅地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观点既不正确也不严谨。

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解读必须回到他原本的语境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摘下有色眼镜还原世界历史思想的本源。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来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方法论、世界观,也是对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一种把握。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 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的最初创立就是借助“世界历史”的研究而形成的。

不可否认马克思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古典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世界主义理论思潮都是世界历史理论最重要的来源。

古典经济学的世界理论、殖民理论和现代化国家的合法化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直接来源,他所倡导的整体观、发展观也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借鉴。

在《历史的哲学》的绪论部分,黑格尔就提出了他所关注的不是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而是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1]。

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指的是现代社会产生以后各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历史来源于东方而终结于西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则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对于人类历史发展和命运的考察,得出的结果是世界的历史来源于全球,最终达到彼此之间的融合。

黑格尔认为民族、国家的存在是世界历史思想的前提,而马克思的结论却恰恰相反,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民族或地区的力量。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推动力是“绝对精神”,而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分工和交往。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作者:于丽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4期于丽(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249)摘要: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来源于黑格尔,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和继承。

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虽然提出的时代距今已经十分遥远,但这种思想对当今全球化、现代化建设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仍具有启示作用,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关键词:世界历史思想;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1)08-0178-02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是在阐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大工业的历史作用时提出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等代表性著作中有较集中的论述。

世界历史思想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面对当今时代有很多启示。

本文结合世界历史思想的内容剖析了其在全球化、现代化和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的启示。

一、世界历史思想产生的背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究其根源来自于黑格尔。

黑格尔能够突破民族和地域的羁绊,提出世界历史概念,这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体现了唯心主义,颠倒了精神与历史的关系。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提出的思辨的、逻辑的世界历史观,以一种新的哲学精神和实践原则,发展了黑格尔世界一体化的思想。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著名命题,马克思所提出的世界历史是建立在生产力普遍发展以及世界交往普遍发展的基础上,整个历史开始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人类整体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既强调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性,强调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同时又承认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合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既强调历史规律的支配作用,同时又承认历史主体自觉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马克思恩格斯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们的思想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历史。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显示了他们对历史理解的深度和前瞻性。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的发展由两个基本动力驱动:经济基础和超结构。

在他们的著作中,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的经济、生产和社会关系组成的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超结构是指社会发展的法律、政治、哲学、宗教、文化等领域。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阶级矛盾的加剧,阶级斗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消失,生产关系的变化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超结构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超结构的变化受到经济基础的支配,在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的基础上,超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现实启示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决定性影响。

在当今世界,全球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数百年来从未有过的繁荣和全球化,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贸易战、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平等等。

这些问题反映了经济基础的变化在方方面面都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意识到超结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新的科技、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出现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旧有的制度和思想也在不断被推翻。

例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互动方式,引起了新的价值观和文化形态的出现。

这些变化也反映了超构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他们在经济基础变化的基础上,对社会的演化起到了支配性的作用。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具有科学性和必然性,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时刻处于变革之中。

在当代社会,全球化、数字化和生态危机等问题正在挑战着人类社会的未来。

我们需要正视这些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的条件 . 同时也促进 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西方 国家的海 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 , 使过去长期存在的各 国、 各 地区 、 各民族间的闭关 自守状态在越来越大 的程度上被打破 , 整个世界在经济 、 、 政治 文化等方面也逐步形成为密切联 系的 , 互相依存又相互矛盾 的一体。 ‘ 界历史” 世 观念作为我们理解世界 、 描述世界的理论框 架, 最初源起于希腊时代斯多噶派有关世界主义的思想。 波里 比阿等世界史家促成 了一种结合连续时间与整体空间的宏观 历史叙事方式的萌芽 ; 犹太教教义与早期基督教的传播则引导
V0 .2 No 4 1 2 .
J12 9 u . 0o
马克思世 界历 史理论及对 当代 中国社会发展 的启示
宋培 培 周 启 杰 ( 北 东 农业大 人文学 黑 哈尔 1 0 ) 学 院, 龙江 滨, 03 5 0
[ 摘 要]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体系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它的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 它的形成对世界 产 生 了巨大的影响 , 尤其是给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带来 了前所未 有的启示。在 国内外学者研 究的基础上, 重新梳理 了马 克思“ 世界历史” 理论 。 阐述 了这一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 内容 , 阐明其对 中国的经济、 文化 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 2 卷 第4 2 期 2 0 年7 0 9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n l f h n c u nv ri f c n e n eh oo y S c l c n e dt n o r a o C a g h nU ie t o S i c dT c n lg { o i i cs io ) sy e a aS e E i
从 19 4 2年的 地理 大 发 现之 后 , 界历 史 的 发展 发 生 了重 世 大转折。美 洲的发现 、 ‘ 绕过非洲的航行 , 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

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什么

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什么

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什么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从黑格尔哲学中继承的元素和影响。

作为两位重要的哲学家,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深厚的联系和互动。

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方法论以及对社会历史的看法等方面,详细分析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什么,并探讨这些继承如何塑造了马克思的哲学体系和革命理论。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以及其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概述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既复杂又深刻。

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辩证法、历史观和哲学体系对马克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在早年曾经深入研究过黑格尔的哲学,尤其是其《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等作品,对马克思后来的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虽然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但却将其归结为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吸取了其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将其改造为唯物辩证法,用以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还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其历史观中的某些合理因素。

黑格尔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绝对精神不断自我实现的过程。

虽然这一观点具有唯心主义的色彩,但马克思却从中看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马克思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

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观点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他仍然从黑格尔那里汲取了关于历史发展的一些有益思想。

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也从中汲取了辩证法和历史观中的合理因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

辩证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

辩证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

辩证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
辩证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历史哲学的辟究
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历史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
程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

在马克思眼中,历史的本质是阶级斗争,是
未来社会的前奏。

而在此之前,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却侧重于“终极目标”的探讨,这两种历史哲学的观点在很多方面是相互对立的。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强调了整体的发展,即将历史视为不断涵盖多种矛
盾的体系。

他认为,历史不仅是成因的过程,而且需要符号、文化、
宗教等的支撑。

这些要素可以视为是主体,而历史则是客观。

这种观
点可能会让很多人产生理解的偏差,因为这种观点原则上属于客观唯
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建立来对比,似乎就无法成立。

在另一方面,马克思关注的是阶级斗争的发展,认为历史上正是阶级
斗争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马克思看来,所有的历史都是阶级斗
争的历史。

这种历史哲学能够清晰地反应出社会现实的本质,能够与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产生共鸣。

但也有人认为,马克思唯物史观是带有
明显的偏见的——任何被压迫的人都能够得出这种结论。

总结起来,马克思唯物史观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存在很多相抵触的地方,例如对整体和矛盾的处理方式,以及对客观和主体的处理方式等
等。

但是,这两种哲学的体系都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进程提供了独特的透视,因此必须根据特定的实践和条件进行综合来处理这些命题。

理性批判与社会历史批判——黑格尔与马克思形而上学批判思想之比较

理性批判与社会历史批判——黑格尔与马克思形而上学批判思想之比较
与 马 克 思 对 于 形 而 上 学 的批 判 选 取 了不 同 的 路 径 — — 前 者 是 基 础 的一 系 列 二 元 对 立 关 系 的 出现 。 通 过 理 性 批 判 、 者 是 通 过 社 会 历 史 批 判 来 完 成 的 。本 文 试 图 后 的 形 而 上 学 变 革 思 想 以及 马 克 思 哲 学 的 真 实 性 质 有 所 帮 助 。
收 稿 日期 :0 1 o — 5 2 1_ 9 0
21 0 1年 1 2月
社 会科 学家
SoCI AL SCn£ NTI ST
De . 01 e, 2 1
( 1 第 2期 , 总第 16期 ) 7
【 哲学与 当今世界 】
( o1 , n rl o1 6 N . Ge ea .7 ) 2 N
理性批判与社会历史批判
黑格 尔与马克思形 而上学批判思想之 比较
命 性 变革 。 文章试 图将二者联 系在 一起做 一番 比较 , 以期对我们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的形而上学变革思想以及 马克思哲
学的真 实性质有所帮助。 关键词 : 形而上 学; 二元对立 ; 象同一性 ; 抽 理性 ; 社会历 史批判 中图分类号 : 5 63 B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0 2 34 ( 0 1 1— 0 8 0 10 — 2 0 2 1 )2 0 0 — 4
因为传 统形而 上学 二元对立 的抽象 同一 性思 维方式 以及 体事物 的存在方 面是 无能为力 的 , 这就使得对它 的批 评之声总 是不绝于耳 。自亚里士多德 以来的许多哲学家都殚精竭虑地想 要破解 形而上学 自身这 种二元对 立 的抽 象同一性 思维 方式所
造 成 的 “ 本 难题 ” 困境 。 如 哈 贝马 斯 所 言 , 基 或 正 …一 ’ ‘ ’ 和 多 一

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

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

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导读:本文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俞吾金内容摘要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主要是沿着思想、历史和语言这三个维度而展开的,而这一批判对哲学家们提出的根本要求是: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

马克思的批判在当代哲学研究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批判思想历史语言作者俞吾金,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200433)基金项目复旦大学985工程第三期项目“后现代视域中的马克思理论” (2011RWXKZD01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 (09AZD008)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不但在其确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也为当代哲学中某些重大观念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然而,研究者们常常忽略马克思在这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这就使他们既看不到马克思的批判意识与当代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很容易在当代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面前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

可见,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重新关注这段历史,以便对马克思的批判精神获得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众所周知,早在1843年9月致卢格的信中,马克思已经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与费尔巴哈所倡导的单纯的宗教批判不同,马克思对旧世界的批判主要是沿着政治观念和法的观念而展开的,而且他把批判的触须深入到这些观念的支援意识——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者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中去了,并明确地提出,“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 (aus der Welt der Gedankenin der wirkliche Welt herabzusteigen)是这一批判的根本任务。

浅谈黑格尔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突出贡献

浅谈黑格尔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突出贡献

浅谈黑格尔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突出贡献作者:党少华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1期[摘要]通过对黑格尔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考察和比较,发现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合理内核的同时,依据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从而使世界历史理论第一次真正变成了科学。

[关键词]世界历史贡献[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08-01今天,全球化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差距拉大,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十分紧迫。

面对时代提出的问题,西方各种全球化理论、现代化理论和其他社会发展理论都无能为力,不少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断言,资本主义全球化表明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终结了,自由资本主义取得了胜利。

于是,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尤其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实践证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它蕴含着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即从整体上与过程上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

它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全球化实质与特征的理论武器,也是指导中国当代发展的科学方法论。

列宁曾指出,不钻研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

同时,不钻研和理解他的《历史哲学》,尤其是他的世界历史理论,也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革命性批判、超越,最终形成了科学。

黑格尔对世界历史理论的贡献,首先在于他进一步完成了对历史方法的哲学提升。

在世界历史观发展史上,黑格尔是第一次对世界历史范畴做出逻辑规定的学者,这也是近代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理论完全成熟的标志。

在他看来,哲学的世界历史指的是世界历史本身。

在本体上,世界历史和世界精神是相同的。

世界历史指的是世界精神本身的发展过程。

在他看来,理性支配世界历史,是世界历史的实体和本质,“世界历史可以说是…精神‟在继续做出它潜伏在自己本身…精神‟的表现。

黑格尔 对马克思的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

黑格尔 对马克思的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

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历史唯物主义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历史唯物主义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他提出的辩证法和历史哲学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特别是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

黑格尔的辩证法对马克思产生了重要影响。

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冲突是推动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提出了唯物辩证法,强调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和经济矛盾。

这使得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有了根本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理论也对马克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认为历史是一个逐渐实现自由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矛盾和冲突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思想,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进步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黑格尔则更强调了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作用。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中,黑格尔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黑格尔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内在的矛盾和冲突,这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相呼应。

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这一思想源于黑格尔辩证法中的矛盾和冲突的观点。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理论强调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实现自由的过程,这与马克思主义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相契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阶级斗争,最终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和平等。

这种追求自由的理念可以追溯到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

黑格尔的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启示和推动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将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的,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有着很大的共同点。

黑格尔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目的与方向

黑格尔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目的与方向

黑格尔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目的与方向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被誉为“世界精神的历史观”。

他提出了辩证法哲学,认为世界历史是精神的历史,是精神自我实现的过程。

在其著作《世界精神史》中,黑格尔阐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目的与方向。

首先,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为了实现绝对精神的自我意识。

他认为绝对精神是宇宙的总体性原理,包含了一切存在的精神要素,是整个世界历史的根源和动力。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绝对精神自我实现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辩证运动,实现自我意识的完善和自我肯定。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旨在让绝对精神从无意识的状态逐渐转化为自我意识的状态,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其次,黑格尔指出世界历史的方向是朝着自由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在他看来,自由和理性是绝对精神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精神的最高价值和目标。

世界历史的发展旨在让人类社会逐渐实现自由与理性的统一,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性社会。

黑格尔认为,只有通过理性的认识和自由意志的行动,人类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精神本质,达到最高的幸福和理想生活。

此外,黑格尔强调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包含着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的运动。

在历史的演进中,人类通过对旧的制度、观念和价值观的批判和超越,不断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价值目标。

黑格尔指出,历史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是世界灵魂的展现和实现。

通过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反思,人类能够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指引自己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总的来说,黑格尔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目的与方向的论述,强调了人类精神的自我实现和自由理性的追求。

他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朝着自由与理性的方向前进的过程,旨在让人类逐渐认识和实现自身的精神本质,创造一个理性自由的社会。

通过对黑格尔的思想深入探讨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历史的意义和方向,启迪我们对未来的探索和建设。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背景是当时的德国,哲学思潮处于新旧交替之际,黑格尔流派尤其具有影响力。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黑格尔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理解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实践和物质变革所推动的,而不是思想的决定。

历史发展的规律应当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寻找,而不是从哲学概念中寻找。

二、黑格尔所体现的批判精神具有局限性。

他只是形式上地批判了现存的社会制度,而并未从根本上批判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无法真正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三、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存在着抽象的特点。

他重视抽象的概念和形式,而忽视了具体的事物和实践。

这使他的思想脱离了具体的历史实践,无法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

四、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成为了德国反动派加强统治的理论根据。

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批判和修正,才能真正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类的自由。

综上所述,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的唯物主义观点。

他认为,只有从实践中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自由。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他们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其现实启示展开讨论。

一、社会发展动力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 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动力。

他们指出,生产力的发展会驱使社会发生变革和进步。

人类通过改进和发展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物质产品,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 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劳动分工关系、分配关系等。

他们指出,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向更高级的形式发展。

二、现实启示1. 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2. 建立公平的生产关系,促进社会公正和稳定。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革,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公平的生产关系,包括建立健全的产权制度、改善劳动分配制度、促进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等,从而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

3. 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我们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 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马克思恩格斯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他们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持。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正在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建设,我们可以借鉴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

史理论 的简单描述 。 这些都 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提供 了直
接 的理论来源。而最早对世 界历史理论作 出较为系统论述的 思想家应属黑格尔 。


黑格 尔 的世界 历史 观
黑 格尔 的历 史哲学 可以说为 马克思世界历 史理论提 供 了丰富 的思想源 泉, 他继承 了前人关于历史 发展整体性 与普
2 0 1 3年第 1 2期 总第 1 9 4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C RES EARC H GUI DE
No . 1 2. 2 0 1 3
S e r i a l No. 1 9 4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
林 梓约 , 徐 飞
( 广西大学 , 南宁 5 3 0 0 0 4 )
性” 这一法则来发展的 。他说 : “ 太 阳系的运动依着 不变的法 则, 这些法则便 是 ‘ 理性 ’ 。” l 1 l 黑格尔把世界历史描绘成一部

系列 “ 世界历史 民族” 不 断更替的历史 , 其 中还充 满了变化
和行 动 ,以及在 永无宁 息的推移 交替 之 中的形 形色色 的民 族 、国家 、个人 。… [ 2 1 ‘ 这种过渡 和联 系使 我们 达到全体的联 系——达到 以世界历史成为世界历史 的概念 。 ” 恩格斯也肯 定 了黑格尔关 于世界历史 发展的规律的观点 , 他说 : “ 人类的
历史 当中, 这种原则是 ‘ 精神 ’ 的规定性—— 一种 特别的 ‘ 民 族精神 ’ 。”
黑格尔是 “ 第 一个想 证明历史 中有 一种发展 、 有一种 内
遍性 的观点 , 突破 了不 合理 的民族局限性 , 把世 界历史 当做

个过程来研究 , 却 又陷入 了唯心主义 的圈套。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探析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探析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探析作者:王爽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年第8期作者简介:王爽(1988—),女,河北保定人。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

王爽(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世界历史”思想是唯物史观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随着唯物史观的诞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著名命题被提出,“世界历史”思想得到比较全面的阐述。

深入探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对我国当前应对全球化问题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古典经济学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8—0124—03一、“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条件哲学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切的哲学理论及其衍生和发展的过程都会残留着所处时代的痕迹,都不能脱离时代为它提供的土壤而独立发展。

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核心组成部分的“世界历史”思想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取代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现代化。

相应地,世界市场也日益现代化,国际分工体系初步形成。

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意识形态、宗教、道德等各方面都渐渐世界化和现代化了。

在早期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日益形成一个庞大的结构体系。

马克思正是在这样一种现实经济条件下注意到“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潮流,从而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思想。

古典经济学的世界理论、殖民理论和现代化国家的合法化理论等,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尤其是黑格尔“世界历史”的观点,更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直接来源。

黑格尔的观点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方面的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2-18作者简介:王作印(1965-),男,河南安阳人,安阳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研究。

马克思与黑格尔世界历史发展动力观比较及其启示(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455000)王作印摘要:世界历史发展动力观是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内容。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世界理性”,人的利益和热情是推动世界历史进展的直接动力。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与交往及其互动”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而资本则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发展动力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黑格尔;世界历史;动力观中图分类号:BO-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928(2007)05-0001-04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观点,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机制的探讨也就成为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但由于这一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视角的不同,探讨也即人言人殊。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发展动力观的比较,提出了两种动力说,并分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发展动力观的现实意义。

1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世界理性”抑或“生产力与交往及其互动”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在马克思之前,人们提出过不同的动力论,如自然动力论、神学动力论、人性动力论、理性动力论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黑格尔的世界理性动力论。

黑格尔哲学的最高概念就是“绝对精神”。

他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当然也是人类历史全部丰富现象发展的基础和原则,一部世界历史无非是绝对精神———世界理性的运动史。

世界“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

[1](p47)一方面,世界理性统治的世界历史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合乎必然性的发展过程。

黑格尔指出:“从对世界历史的观察,我们知道世界历史的进展是一种合理的过程,知道这一种历史已经形成了‘世界精神’的合理的必然路线”。

[1](p58)然而,要发现这种内在的、有机的必然联系,就不能用感觉,而只能用概念或理性(即辩证思维)才可以穿透杂乱无章的现象,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世界历史具有的这种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世界历史形成为一个整体,就像一个完整的链条,只有把握它,才能真正把握世界历史。

另一方面,世界理性支配的世界历史又是一个合乎目的的过程。

在黑格尔看来,理性有它自己追求的最后目的。

它真正的欲望是要达到它自己的概念———自由的实现。

而自由既是“‘精神’的唯一目的”,也是“整个世界的最后目的”。

[1](p58)同时,黑格尔强调,世界历史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是统一的。

世界历史各个方面都有普遍内在的联系,各个民族、国家必须同其它民族、国家结成一定的关系,才能成为现实的个体。

“不同他人发生关系的个人不是一个现实的人,不同其他国家发生关系的国家也不是一个现实的个体。

”[2](p347)世界历史上正由于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才使其铸造成为一体化的整体;进言之,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则显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

黑格尔的论述是深刻的,其深刻之处在于黑格尔是第一个试图用辩证法来阐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具有内在联系的人。

但他的历史辩证法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它奠基于抽象的理念论之上,最终被用来为他的“绝对精神”服务。

在黑格尔那里,整个世界历史不过是“绝对精神”的外化与复归,辩证法成为绝对精神实现自己的工具,历史辩证法实际上是绝对精神的辩证法。

因此,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最终被活活闷死在唯心主义的历史哲学体系内。

马克思对之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将它从唯心主义体系中解救出来,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

与黑格尔相反,马克思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

”[3](p92)通过对每一个时代物质实践的根本内容———生产力和分工的考察,说明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这个原理是公认的。

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它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

”[3](p68)而“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地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4](p51)马克思不仅一般地指出了生产力、交往与世界历史的根本联系,而且还具体分析了工场手工业和大工业这些生产方式的变更以及交往革命在世界历史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工场手工业不同于手工业行会,它消除了行会制度上的各种宗法关系,而代之以人身自由为基础的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它扩大了社会分工的范围和程度,造成交往的急剧扩大,促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甚至还开拓了区域性的国外市场,同时工场手工业改进了交通工具,从而推动商业和航海业的迅速兴起。

其次,18世纪开始出现的大工业对促成世界历史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大工业利用自然力为工业服务,采用机器生产以及实行最广泛的分工,生产由自然状态下的小生产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造成各民族之间生产方面的全面依赖关系。

“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3](p254)最后,19世纪初开始的交往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形成也有重大促进作用。

恩格斯晚年曾对这一革命的主要表现作了如下描述:“近五十年来,交往方面已经发生了革命,只有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才能与这一革命相比。

在陆地上,碎石路已经被铁路排挤到次要地位;在海上,缓慢的不定期的帆船已经被迅速的定期的轮船航线排挤到次要地位;并且,整个地球布满了电报线。

苏伊士运河才真正开辟了通往东亚和澳洲的轮船交通。

”[5](p85)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他各处的论述,交往革命的结果还包括现代报刊、一便士邮政厅、内河轮船、内河运河、公路等。

马恩对这场革命非常关注,认为这场革命必将促进世界交往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成果向全世界的传播,进而促进地域性民族历史向整个世界历史的转变。

2世界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热情”抑或“资本”黑格尔认为,世界理性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世界理性不直接完成世界历史的发展,也无法直接说明现实的历史世界,所以它必须把别的东西充当自己达到目的的工具或手段。

在黑格尔看来,由人的自私心而产生的利益、欲望和热情,可以作为世界理性客观性和现实化的手段。

也就是说,作为世界理性工具或手段的人的广义的活动,是推动世界历史进展的现实的动力。

黑格尔说,世界理性以人为手段,它利用人的需要、利益和由此而产生的热情,让人们为自己的私欲去奋斗。

他断言,“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1](p62)人们正是在征服自然,满足自己私利,并且满足别人需要的劳动中,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或需要体系。

这种需要体系总要经过一个由冲突到和谐的过程,而那普遍的观念———支配世界历史的理性也在这种复杂微妙的关系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是资产阶级奔走全球各地的结果。

而资产阶级之所以要拼命“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这主要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资本的本性是无限制地攫取最大利润,为此,它必然要打破以往行会制度的限制和地方上的限制,使整个世界和所有生产方式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马克思指出,“资本一方面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的趋势,同样,它也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交换地点的补充趋势,……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推广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或与资本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己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6](p391)随着资本的发展,国内市场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小,以至成为资本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要实现资本的不断增值,资本家必定要突破国内市场而走向国际市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资本的本性可以说发挥得淋漓尽致。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第五期3王作印:马克思与黑格尔世界历史发展动力观比较及其启示虽然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但它的本性是胆怯的。

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

资本事实上就是这样开创出世界历史的。

资本开创世界历史的冲动完全是出于最大限度摄取剩余价值的贪婪本性,但是,当它这样做的时候,却不自觉地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从“普遍性”的角度看到了资本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认为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不光创造出一个普遍的劳动体系,即剩余劳动体系,而且创造出一个普遍利用自然属性和人的属性的体系,这就必然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社会发展进程。

因此,马克思讲:“只有资本才创造出资产阶级社会,并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由此产生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它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阶段。

与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以前的一切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

”[6](p393)可以说,无论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还是世界历史的开拓,都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是资本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不仅肯定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而且对资本的人格化———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作了客观评价。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3](p253)它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的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3](p256)3马克思世界历史发展动力观的当代启示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证明,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也是极容易犯或“左”或“右”,以“左”为主的片面性错误的敏感问题,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过去我们往往过多地强调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立的一面,对资本、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实事求是,对任何事物包括资本、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必须进行历史的、客观的、全面的认识。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发展动力观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范例。

马克思在全面客观地考察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资本、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因为资产阶级创造了巨大生产力,打破了宗法关系和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状态,促进了各民族在物质生产和文化上的相互往来,开创了世界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