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悖论”的理论内涵与经济背景
“李约瑟悖论”的理论内涵与经济背景作者:刘则渊来源:《科学文化评论》2017年第04期摘要“李约瑟难题”,是一个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学术魅力的课题。
本文根据李约瑟自己对相关几个悖论的分析,称为“李约瑟悖论”。
正是李约瑟对“中国无科学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三种观点的分析批驳,形成了“李约瑟悖论”的三重理论内涵。
在此基础上,从中西科学形态、制度形态、文明形态三个层面的比较,较为深刻地揭示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内在原因与制度根源,也是对李约瑟悖论的一种诠释,而这本来就是李约瑟悖论的应有之义。
通过对中西科学技术和经济增长的大跨度历史分析与比较,进一步考察了“李约瑟悖论”的经济背景,并分别阐述了对李约瑟悖论的科学学解释与经济学解释。
关键词李约瑟悖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经济背景一引言创造了古代科学技术辉煌成就的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了?或者说,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起源于中国,而是比中国长期落后的欧洲?这是近代以来中外许多学者一直在追索的问题。
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序言对这一问题做了集中概括之后,人们兴趣更浓了。
这个问题通常被称为“李约瑟难题”(Needham Question)或“李约瑟之谜”(Needham Puzzle)。
按问题的陈述,本来就属于语义悖论。
这里,我们依据李约瑟自己对几个悖论的分析叫做“李约瑟悖论” (Needham Paradox)。
“李约瑟悖论”的提出,并非李约瑟第一人,还可追溯到更早的学者。
其中有一位就是科学学奠基人贝尔纳(J. D. Bernal)。
他在其名著《科学的社会功能》(1939)“中国的科学”一节中指出:“有史以来,在大部分期间,中国一直是世界三、四个伟大文明中心之一,而且在这一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中,它还是一个政治和技术都最为发达的中心。
研究一下为什么后来的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不发生在中国而发生在西方,是饶有趣味的。
”([1],页287—298)这比后来李约瑟提出的问题要早10多年。
读李约瑟悖论有感
读李约瑟悖论有感认识李约瑟悖论李约瑟悖论早有耳闻,今天读完感觉这悖论还别有一番见解。
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其原因在于中国在13世纪之前社会制度的民主程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算是最高的;而中国自13世纪以后经济技术与科学发展水平越来越落后,是因为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愈来愈完善,特别是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愈来愈受到集权制度下扭曲为奴化的儒家思想的毒害。
李博士关于“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未起源于中国?”的提问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问题具体到“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李约瑟博士的话题虽然引起了全球的广泛探讨,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大家公认的一点是,中国缺少私有产权保护制度和自由、平等观念,使得财富掌握在掌权者手中,无法新兴起“有产阶层”,形成危机力量和危机事件。
实际上,正像所有悖论一样,一般的悖论本身更多地是看问题角度不同而导致的逻辑上的矛盾。
换句话,如果角度是一致的,就不会产生悖论。
李约瑟悖论的产生本身其实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本质或特征的认识不到位或不透产生的。
其实,中国古代文明也好,西古代文明也好,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质特征,都会沿着自己的发展路线走下去,这是客观规律。
那么换句话说,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就是以儒家和道家为主要影响的实用务实、直觉经验、偏保守型的文明特征,这就决定了他的一切表现,比如为了实用地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一些必要的发明和技术,你不用担心,中国人绝对会把它创造出来,但又因为我们直觉经验的思维模式,你也不用担心,中国人也不屑于去整理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偏保守型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国人不会去冒险或好奇地去征服自然或其他文明,所以,中华文明一直会沿着这样的模式发展积累他自己的科学技术。
【高三作文】李约瑟难题 高三作文1300字
【高三作文】李约瑟难题高三作文1300字李约瑟难题是指生活在现代世界中的人们对于中国古代发明与现代科技的关系所产生的质疑和困惑。
李约瑟是美国汉学家李紫曲教授的英文名字,他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一个引起了全球关注的难题,即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最终将科学和技术引向现代化的发展。
李约瑟难题的出现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科技发展迅速,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者来说,中国在古代取得的众多发明和科技成就似乎没有最终推动科学进步和现代化。
中国古代发明了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等重要的科技发明,但这些技术并没有被充分应用于军事、导航和印刷等领域,也没有引发一场科技革命。
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最终将科技引向现代化的发展呢?李约瑟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对科技的发展可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强调的皇权至上和等级差异使得科技活动受到强烈的限制。
科学研究被看作是服从统治者和官方的需要,而不是自由探索和独立思考的结果。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崇尚传统和经典,重视人文主义和道德伦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西方社会存在着差异。
封建社会中的士人和官僚阶层更关注文化、教育和政治事务,而非科学理论和实践。
古代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往往处于边缘地位,缺乏关键的社会声誉和资源支持。
与此相对照的是,西方社会在近代社会发展中更加重视实用科学和技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了更好的研究环境和机会。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可能受到了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与西方强调对自然界的征服和改造的思想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更多地集中在实用技术和农业生产方面,而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李约瑟难题的提出是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质疑。
虽然中国古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发明和科技成就,但这些成就并未最终引导科学和技术进入现代化的轨道。
李约瑟悖论
古代精神文化对科学进展的影响——“李约瑟悖论”之我见摘要:李约瑟问题的内涵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针对这个问题研究者进行各种的研究,有了不同的解答。
各种说法不一,但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呢?在这我也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李约瑟悖论,近代科学,精神文化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国,公元 3 ~13世纪中国科学知识水平的许多重要方面已经达到西方望尘莫及的辉煌成就,特别是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进程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曾经一度成为世界科技的中心。
然而文艺复兴之后,在西方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科学技术几乎停止不前,中国科学技术开始落后于西方,直到今天落后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的转变(1)。
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
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针对这个问题李约瑟提出了令全世界都关心的李约瑟难题。
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是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李约瑟问题的内涵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当时虽然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但是他们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又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全球化地球文明。
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与答案,有从经济、社会体制方面考虑的,也有从人文环境和道德理论等方面考虑的,说法观点各不一样。
政治决定论认为, 封建统治者不甚重视科技, 除与统治密切相关的农、医、天、算有所发展外, 其他科学在中国几无市场。
经济决定论认为重农抑商国策直接阻碍商品生产和交换, 进而导致对科技的需求不足, 不能进行机器大生产, 阻碍科技发展。
2021“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与解答及其启示范文1
2021“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与解答及其启示范文 对“李约瑟难题”的争论长期以来经久不息,“李约瑟难题”对于我们当今发展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反思、疑问和总结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李约瑟难题”的提出 李约瑟(1900年 12 月 9 日-1995 年 3 月 24 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其所着《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1944年 2 月,李约瑟在重庆中国农学会的《中国与西方的科学和农业》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的中国发生?” 伴随着“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将其进一步推广并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
二、“李约瑟难题”的解答 国内外学者对“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使得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差异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可以认为,“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不仅是对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比较,同时也是对中西方文化发展时代背景的考察。
只有深刻地了解文化的历史、现状和特征,才能更好地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途径进行合理地规划和设计。
因此,对“李约瑟难题”的破解势必能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启示。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李约瑟难题”进行扼要而全面的解答。
(一)、客观条件的制约1、自然观的缺失以及缺乏相应的土壤;2、中国崇尚实用主义,擅长总结经验而非创新;3、“学而优则仕”的第一追求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读书人的思想被束缚在名利上,过度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缺乏数字进行管理。
(二)主观因素的影响 1.闭关锁国政策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我们国家没有积极走出去了解其他国家而是一直以“天朝大国”自居,在其他国家开展科技革命的时候,自认为我们国家物产富饶,固步自封,仍旧过着三跪九叩的生活。
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李约瑟悖论的涵义: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中国无科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论”本意就是对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故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论”。
这表明李约瑟本人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在不断求解又在不断修正和深化。
对于“李约瑟悖论”现在我们可以更为明确地加以表述它具有渐次递深的三重内涵或者说包括三个悖论。
一、李约瑟第一悖论与中国无科学论该文引述了冯友兰先生《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1936 一文的观点注意到“中国无科学论”的症结就在于人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上。
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经验、实用、思辨形态的占典科学和以数学、实验、假说形态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如果科学仅仅被定义为近代科学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也不存在。
就科学整体而言从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辉煌并领先于欧洲当然整体领先并非什么都领先。
这样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更不是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也不是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设有关系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
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或者反过来说近代科学为什么发源于中世纪科学技术滞后于中国的欧洲。
二、李约瑟第二悖论与制度抑制发明论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官僚封建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 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官僚封建制度在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有效得多。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指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停滞和滞后以及现代科技与中国传统科技之间的不协调现象。
这个难题由美国著名中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他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了这个观点,并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和现代科技之间的巨大鸿沟,是中国传统科技与现代科技之间的不协调所致。
在李约瑟看来,中国古代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这些成就对世界科技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从明清以来,中国的科技便一蹶不振,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而到了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更是与西方国家拉开了不小的距离,这也正是“李约瑟难题”所指的中国传统科技与现代科技之间的不协调。
中国传统科技与现代科技之间的“鸿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一系列科技成就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古代科技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包袱”,因为古代科技的成就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于已有的成果,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动力。
而这也成为了中国科技长期停滞的原因之一。
是中国传统科技的体系与西方现代科技的体系存在着不协调。
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是工匠技艺,其传承和发展往往是依靠传统工艺,而西方现代科技则更注重科学研究和实验验证。
两者之间的差异使得中国传统科技在现代科技面前显得力不从心,也使得中国古代科技无法顺利与现代科技对接。
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对科技发展的推动并不十分积极。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重视科技发展,提倡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这使得西方国家在科技发展上更占优势。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观念往往让中国的科技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第四,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比较封闭,社会地位和身份往往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较大。
而现代科技的发展需要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更多的创新者,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中国传统科技与现代科技不协调的原因之一。
李约瑟难题简要的介绍
一、李约瑟难题简介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 1900 年12 月9 日—1995年3月24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
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他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李约瑟难题也引起各界关注和讨论。
李约瑟生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领先了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解读:中国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科学技术上曾有灿烂辉煌的成就。
除了举世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据有关资料研究,从公元6 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烈滑坡到0.4%。
其他领域的数据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即中国地发展速度在18世纪晚期开始明显落后于西方世界二、对难题的认识“李约瑟难题”之所以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李约瑟本人所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性;另一方面对于广大中国学者来讲,这是一个关乎中国科学技术如何才能赶上西方国家的现实问题。
对“李约瑟难题,,本身如何认识可以归结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李约瑟难题”的确是一个难题,而且有着多种多样的解答。
比如,黄生财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墨家、名家、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中国古代思想入手,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解答李约瑟难题。
如何破解李约瑟难题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李约瑟难题其实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两个问题分别对中西科学的古代和近代作了共时性的横向比较,两个问题联系起来又对中西科学发展史作了历时性的纵向比较,从而抓住了中西科学发展史中的主要矛盾。
“李约瑟难题”具有高度的辩证性,对于揭示中西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很有益的。
“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
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
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这二十年改革开放的强劲动力,使中国科技迎来了新的春天,各个学科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浅谈李约瑟难题
浅谈“李约瑟难题”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因其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而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关于中国发展史的相关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将该问题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
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
一.什么是“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 全球化地球文明。
从马可·波罗游记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与研究东方文明。
从1643年牛顿诞生到1765年瓦特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欧美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然而,1840年的中国却进入了鸦片战争时期。
1840年前后,英国的机器化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47年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建立,开启了电气化时代。
从马可·波罗的诞生到工业革命电气化的开始,欧洲经历了约600年的努力终于彻底超过了中国。
二.对李约瑟难题的个人看法和分析(一)内部原因1.自然环境中国人生活在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气候温和,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人们相信丰收离不开自然恩赐,讲究天人合一,多关注人伦;而西方文化发源地希腊是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人们需要长期与恶劣的自然做斗争,因此养成了西方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科学传统,开放的地理环境又使他们与外界多有往来,造成了工商业的发达。
唯物史观视域下“李约瑟难题”的时代审视
唯物史观视域下“李约瑟难题”的时代审视1. 引言1.1 李约瑟难题的背景在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李约瑟难题的背景。
李约瑟是一位著名的美籍华裔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20世纪上半叶提出了许多引人深思的观点和问题,其中最为知名的即是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这一问题主要涉及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并挑战了许多传统的历史观念和解释。
李约瑟难题背后的背景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和西方科技发展之间的差距。
在欧洲文艺复兴后,西方逐渐崛起并成为世界科技的领先者,而中国则逐渐边缘化并失去了科技优势。
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古代曾经有过丰富的科技创新,但为何最终没有取得现代科技的突破,成为了一项耐人寻味的历史之谜。
针对这一难题,许多学者和历史学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试图找出原因并探讨其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李约瑟难题也成为了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引起了人们对历史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深刻思考。
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影响。
1.2 唯物史观对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唯物史观对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解释框架,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历史上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我们分析历史现象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面对李约瑟难题这一困扰历史学界长久的问题时,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唯物史观对李约瑟难题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新的历史研究思路,更在于引领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为我们探索更好的未来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唯物史观的意义不仅在于理论研究,更在于指导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当下和未来的挑战。
2. 正文2.1 介绍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观点包括:1.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自然辩证法(长沙理工大学)
1、从科技史与科技哲学的视角出发,试论述“李约瑟悖论”及当代价值李约瑟悖论指的是提出的“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工作的现代意义,在于他在处理人类文明演进史时,以中国为例阐述了非西方传统的贡献,从文化多样性和科学普适性的高度,对长期流行的西方中心主义给予了有力的批评。
对于“李约瑟问题”的思考,不但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科学技术传统的价值,而且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道路的认识。
2、结合科学史案例,比较归纳与演绎这两种逻辑研究方法a.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具体特殊的事物、现象中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叫归纳推理,这在19世纪以前是最基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1)求同法(契合法)例:伽利略的单摆实验(2)求异法(差异法)例:声音传播与空气的关系(3)求同求异并用法(契合差异法)(4)共变法(5)剩余法b.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原理推导出特殊结论和个别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
近代科学家笛卡儿、伽利略、牛顿等人,在科学研究中创造了数学——演绎方法。
这种方法将自然科学中的概念、命题等形式化,符号化,再利用数学的推导规则进行各种演绎推理,以获得新知识。
如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推演出光线经过巨大星体时将在引力场作用下发生偏移。
归纳和演绎在科学认识中各有特殊功能,既不可缺,也不可替代。
归纳和演绎在运用中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论述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与管理功能对经济的作用(1)科学技术队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主导与驱动作用。
科学技术通过导向效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指引方向,还可以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运作提供信息性资源,也可以在生产运作过程中物化为设施和工具。
(2)在国内外大市场竞争在,科学技术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科学技术就成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和最有利的竞争后盾。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一、本文概述1、介绍李约瑟难题的背景和起源李约瑟难题,又称李约瑟之问,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中国科技史的著名问题。
这个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
李约瑟在研究中发现,尽管中国在古代拥有悠久且辉煌的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水利工程、医药学、天文学等,但在近现代的科技革命中,中国却未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这种鲜明的对比引发了李约瑟的深思: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如此发达,却在近代科学革命中落后了呢?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国科技史的一次重新审视,也是对全球科技发展历程的一次深刻反思。
它挑战了西方中心论的观点,即认为西方科技是近现代科学革命的唯一源泉。
这个问题也激发了学者们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动力以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这一难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中国在近现代科技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阐述李约瑟难题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尽管中国有着悠久的科学传统?李约瑟难题的核心问题集中在这样一个悖论上:尽管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包括了丰富的科学传统和实践,但为何近代科学并没有在中国产生,而是在欧洲得以繁荣发展?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科学史的研究,更触及到文明发展、社会结构、哲学观念等多个层面。
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的科学传统确实非常深厚。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天文、数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都证明了中国人民在科学探索和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智慧。
然而,这些传统的科学实践往往是基于经验积累和实用主义的,而缺乏一种系统的、理论化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科学技术往往服务于皇权和王权,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同时,儒家文化强调人文道德和社会秩序,对于探索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的兴趣并不强烈。
【高三作文】李约瑟难题 高三作文1300字
【高三作文】李约瑟难题高三作文1300字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指中国古代科技相对滞后于西方科技的问题,该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历史学家李约瑟首次提出。
他认为中国在古代曾有众多的科技发明,但奇怪的是,这些发明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和推动力,也没有引领到工业革命等重大的科技突破。
这个难题引起了无数研究者的兴趣,并使得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反映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即中国古代文明在科技上的开创性,并没有转化为后续的发展。
尽管中国在古代创造了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但在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方面并不尽兴。
相反,西方科技却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迅速发展起来,推动了欧洲的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的飞速进展。
众多的研究者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们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科技滞后的现象。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滞后可能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有关。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传统上是由国家与全体人民共同探索和发现的,这种以国家为主导的模式往往无法激发个体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导致了科技的停滞。
相比之下,西方科技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近代以个体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了创新的产生和科学的进步。
另一种解释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滞后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及科技传播的限制所致。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相对封闭,社会大部分时间处于稳定的状态,科技的创新和传播受到了限制。
相反,西方社会在历史上具有更加开放的结构,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对话,这有利于科技的传播和推广。
中国古代科技的滞后还与中国农业经济和文化优越性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精力大部分放在了农耕生产上,导致科技发展的注意力得不到充分的转移。
中国自古以来强调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而儒家文化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科技创新的推动力相对较小。
尽管李约瑟难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但是至今仍没有达成共识的解释。
论李约瑟难题
论李约瑟难题前言1.1“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及其含义有社会科学领域哥德巴赫猜想之称的“李约瑟难题”(Needham Problem),又称“李约瑟问题(Needham Question)、“李约瑟之谜”(Needham Puzzle)、“李约瑟命题”(NeedhamThesis)。
通常情况下,“为什么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产生”就被看做“李约瑟难题”。
学术界认为这一难题的规范表述源自李约瑟的一篇文章———《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李约瑟博士是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生物化学家,也是英国唯一一位既是英国皇家会员、又是英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
李约瑟博士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转而从事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并取得巨大的成就,有人把他的工作誉为是20世纪的一座学术丰碑。
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又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中国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曾取得过令西方世界望尘莫及的辉煌成就。
如何看待李约瑟难题及其理论启示———综合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经过了几堂科技史的学习,我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现在我想说一下自己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首先,让我们对李约瑟难题的内容做一下阐述。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内容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也就是说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中国光辉灿烂的5000年文明造就了辉煌的成就,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曾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全人类历史的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这样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出现使得欧洲的航海家有可能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除此之外,中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也取得过许多重大成就。
而到了近代,西方在科学技术方面得成就远远超过了中国,三次科技革命区区一二百年,取得的成就却比历史上所有时间里取得的成就加起来还要多。
对于上述的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地理环境差异,中国近代以来之所以技术没有继续发展,跟中国所处在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成文于周秦之际的《禹贡》(汉代将其收入《尚书》描述了古中国的地域范围):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我们今天可以将这段话进而阐发为:中国的地理格局是,东临茫茫大海,这是古人难以逾越的海洋;西北部是茫茫沙漠,无垠戈壁;而西南耸立了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纵贯南北的横断山脉。
政治复习题123
1、如何理解“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并思考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李约瑟悖论涵义:“从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满足于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突然落后了?”现实意义1)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找原因,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从观念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对科学的排斥是近代科学末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
3)从政治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明清封建大一统政治体制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
4)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古人重思辨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分离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不发达。
2、雅典时期自然哲学的重要成就及其自然观意义?重要成就1)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关于世界万物本原是“水”的主张2)毕达哥拉斯学派。
该学派提出了“万物皆数”的世界本质论,认为“宇宙万物的结构及其运行服从数的和谐”,这一学说在科学思想史上意义深远。
3).原子论思想。
该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物质微粒,永恒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聚散及其运动,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所构成。
4)亚里士多德学说。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在他的哲学中,哲学和自然科学已开始分化。
a在世界本源问题上,提出了两种“实体”说,并用“四因说”加以论证;b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主张地心说,建立了同心球宇宙模型,第一次把几何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c在物体运动问题上,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能运动,重物坠落的速度较轻物快。
自然观意义1)亚里斯多德和其他希腊思想家的最大功绩就是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2)古希腊科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一开始就有重视理论思维、重视理性探索的特征,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物活论的色彩,由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古希腊科学中含有特别重的数学尤其几何学的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约瑟悖论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中国无科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论”,本意就是对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故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论”。
这表明李约瑟本人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在不断求解又在不断修正和深化。
对于“李约瑟悖论”,现在我们可以更为明确地加以表述,它具有渐次递深的三重内涵,或者说包括三个悖论。
(一)中国无科学论与李约瑟第一悖论
该文引述了冯友兰先生《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1936)一文的观点,注意到“中国无科学论”的症结就在于人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上。
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经验、实用、思辨形态的占典科学和以数学、实验、假说形态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如果科学仅仅被定义为近代科学,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也不存在。
就科学整体而言,从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辉煌,并领先于欧洲(当然,整体领先并非什么都领先)。
这样,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更不是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也不是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设有关系,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
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或者反过来说:近代科学为什么发源于中世纪科学技术滞后于中国的欧洲?(二)制度抑制发明论与李约瑟第二悖论
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官僚封建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中国官僚封建制度在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有效得多。
例如,汉朝用地动仪为宫廷提供地震发生的消息并确定地震的方位; 唐朝派出过考察队,测量从印度支那到蒙古1500 多英里长的子午线弧度,及绘制从爪哇到南天极200 之内的星图;宋朝建立了雨雪计量站的网络。
因此,如果说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官僚封建制度抑制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汉唐以来封建朝廷在许多方面鼓励应用科学?这显然是一悖论。
在我看来,这个悖论值得人们探究的含义可以表述为:曾经在许多方面鼓励应用科学的中国封建制度,为什么没有引起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
(三)中国文明停滞论与李约瑟第三悖论
早在19世纪法国大作家雨果(1802- 1885)曾在其作品《笑面人》中说过一段话:“象印刷术、火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一有一种发明,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旧停留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这似乎是对中国社会停滞不前的辛辣讽刺,至此之后这便成为中外人士比较中西文化的惯用手法,使人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中国为永恒停滞的文明,西方是永久大变动的文明。
李约瑟严肃地指出:“所有这些奇异的对照可以证明在历史土全是虚假的。
中国人的发现和发明大都进行了很大的广泛的应用,但只是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标准的社会控制之下。
”他不赞成关于中国文明停滞的看法,认为“由西方误解所引起的有关停滞的陈词滥调,从来就不真正适用于中国;中国只是缓慢而稳步的进展而被在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的按指数的发展及其一切成果所超越。
”所以中国只是相对落后。
当然,李约瑟也明确强调过:起源于欧洲的近代科学,是在中世纪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中世纪的科学技术却大部分不是欧洲的,它主要来自于亚洲,特别是中国。
而且中国的发现和发明,特别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传到欧洲成为摧毁西方社会结构的定时炸弹。
因此,他认
为,这是一个“悖论中的悖论”。
值得我们研究的这第三悖论具有更加宽泛更加深刻的社会含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引发中国社会变革,却成为欧洲社会变革和产近代科学的重要杠杆?
这三个悖论是相互关联的,要弄清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于中国,简单地归结于封建制度是不充分的;因为产生近代科学的欧洲,其中世纪封建制度更为黑暗,而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却远远领先于欧洲。
因此,必需回答为什么近代科学起源于欧洲?总之,理解李约瑟悖论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刻地剖析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二、李约瑟悖论的现实意义从李约瑟难题无解、是伪命题、有逻辑矛盾等角度来看,一些学者认为对李约瑟难题进行研究无意义;且“探寻历史上不曾发生的事件的原因,是史学原则不予支持的工作。
这样的研究可以作无限度的推测,也因此往往流于思辨。
”但对李约瑟问题进行研究仍具有现代
与未来意义。
第一,从李约瑟难题研究角度与方法进一步深化与提高层面虑。
从20世纪40年代李约瑟难题提出至今,知识界在此问题的讨论一直未停止过,中间经历讨论高潮。
如果未来国家科技及综合实力还不强大,相信还会有学者追问类似于李约瑟难题这样的问题。
李约瑟难题本身真伪的争论只有经过长时间探讨才会越来越明晰、深入。
进一步研究李约瑟难题会清误溯本,使研究思路、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李约瑟难题研究进路从问题对话更多转向方法思考,就是学者们对难题深入探讨的明证。
第二,从学科意义上解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中的科学概念,“是一种与‘西方近代科学’有别的、有机的、普适的世界性科学,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将汇流到这种科学之中。
这种普适的科学的概念以及中国古代的成就与其之间的关系,使得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得到了合法化的地位。
”李约瑟难题是科学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学学科一直悬而未解的难题之一。
进一步加深研究李约瑟难题是这两大学科的任务。
“与李约瑟有关的一个编史学问题是‘科学进步论’一定导向‘欧洲中心论’吗?”科学产生是必然还是偶然?针对“科学进步”,未来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科学消极影响?在“科学进步论的前提下,现在及未来各个文明间如何避免冲突?这些问题应是李约瑟难题深入探讨的问题。
第三,通过李约瑟难题的求解时对中西科学传统、文化氛围等的比较研究,“它把人们的视角从问题自身引申到东西方两大文明超越交融的高度上来,在加深人们对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科技制度等问题认识的同时,使人们更加理性地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系列因素研究。
”
第四,以李约瑟难题的求解为着眼点问题转向“如何定义科学”、“科学与技术是一种文化过程”、“科学与技术历史关系”“现代科学技术预测”等焦点问题。
如果中国古代技术高度发展到现代,国家综合实力强盛到今,还会有李约瑟疑问吗?通过研究李约瑟难题,问题关键实质应是分析影响中西科学技术的内外因条件、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
研究历史可以为未来作指导。
邓小平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学与技术的竞争。
通过研究科学技术自身历史逻辑关系、影响科学技术内外因素来为现
在和未来科学技术发展作指导与预测,从而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是本文写作的一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