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重点篇目翻译~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第一部分:精读篇目一、庄子·养生主【译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二、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大学语文课文及译文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建工程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同事中相处融洽,亲属中和睦友爱。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
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
”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
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闻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
语文全国卷高考必背篇目翻译部分(优选.)
语文全国卷高考必背篇目翻译部分(优选.)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树是最后凋谢的."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翻译: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4.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 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dān)食(shi),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 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 è)之奉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不去做.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使它不丢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用脚踢着给人家,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屑看他一眼).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大学语文翻译
语文翻译《民贵君轻》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④,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
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
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占夺(种田人的)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
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
七十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
大王请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齐宣王问曰:“汤放桀①,武王伐纣②,有诸?”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吗?”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南财大学语文重点文章翻译
南京财经大学·大学语文(第二版)重点文章翻译《道德经》五则【翻译】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以无为的方式去作为,以不搅扰的方式去做事,以恬淡无味当作味。
大生于小,多生于少,以德来报答怨恨。
3、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人类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才能。
《论语》六则【翻译】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2、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3、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选拔正直的人置于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4、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大胆进一步;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抑制约束他慎重地退后一步。
《段太尉逸事状》【翻译】1、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在街市上强行讨取,不能满足,就奋力打断人家手脚,砸碎锅、鼎、坛子、瓦盆,丢满街道上,袒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撞死孕妇。
语文高考文言文重点翻译
一、《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解析:此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按时复习,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也提倡与朋友交往,分享快乐,以及面对他人误解时的宽容心态。
二、《为政》原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位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解析:此章强调为政者应以德行为本,以身作则,才能使国家安定、民众和睦。
三、《八佾》原文:佾者,礼也。
凡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佾,是礼仪。
大凡礼仪,不合礼的不要看,不合礼的不要听,不合礼的不要说,不合礼的不要做。
解析:此章强调礼仪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礼仪,做到言行一致。
四、《里仁》原文: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居住在有仁爱之心的地方才是美好的。
选择不居住在有仁爱之心的地方,怎么能够算是明智呢?解析:此章强调仁爱之心的重要性,提倡人们选择居住在有仁爱之心的地方,以便受到良好的熏陶。
五、《公冶长》原文:君子不器。
翻译:君子不拘泥于一种器物。
解析:此章强调君子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才能,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
六、《雍也》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解析:此章强调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认为乐在其中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总结:《论语》中的这些重点章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
通过对这些章节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儒家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成为有品德、有才能、有担当的人奠定基础。
2023年贵州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翻译
《秋水》节选——《庄子》1、加点字: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穷: 穷尽。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 被。
大方之家: 明白大道理旳人。
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 危险。
5、拘于虚也。
——于: 被。
6、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多: 夸耀。
7、天下之水, 莫不小于海。
——莫:没有谁。
8、此其过江河之流, 不可为量数。
——量:数量。
9、计中国之在海内。
——中国: 中原地区。
10、望洋向若而叹。
——望洋: 仰望旳样子。
11、秋水时至, 百川灌河。
——时: 按照季节。
1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始吾弗信。
——少仲尼之闻: 认为孔子旳学识少。
闻:学识, 学问。
轻伯夷之义: 认为伯夷旳义行轻。
少、轻, 形容词用作动词。
少: 小看, 轻视。
13、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 而受气于阴阳。
——自多: 自我夸耀, 自我赞美。
于是焉河伯时旋其面目。
——旋: 转, 转变。
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 不见水端。
——东面:面向东, 脸朝东。
1、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笃:固, 局限。
2、翻译:3、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乎, 河伯洋洋自得, 认为天下旳美景都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4、闻道百, 认为莫若己者, 我之谓也。
——听到了多种各样旳道理, 认为没有比得上自己旳, 说旳就是我呀。
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并且我曾听有人小看孔子旳学识, 轻视伯夷旳义行。
6、计中国之海内,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盘算着中原在四海之内, 不就像小米粒在大粮仓中同样吗?7、伯夷辞之认为名, 仲尼语之认为博, 此其自多也。
——伯夷以辞让君位来博取名声, 孔子以谈说天下来显示学识渊博, 这就是他们旳自我夸耀。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
——不能与穷乡僻壤旳读书人谈论道, 是由于他们被受到旳教育所局限。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没法和夏天旳虫子谈论冬天里旳冰, 由于受到了时令季节旳限制。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孔子说:“君子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但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注释:“和”“同”是春秋时常用的两个概念。
和,谓和谐、调和,互相容纳、相互协调;同,指相同,同类,同一。
从人际关系来看:君子尚义,无乖戾之心,能和谐相处,但不盲从、不苟同,能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修正别人的错误意见。
小人尚利,利益一致时,看似趣味相投,沆瀣一气,一旦利益发生冲突,便互相抵触,甚至反目成仇。
从国家政治生态来看:“和而不同”强调多元共存,君王允许不同意见、不同主张的存在,虚心纳谏,广采符合民意和实际情况的谏言:臣下敢于触犯龙颜,大胆进谏,对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策略提出修正意见。
“同而不和”则无视客观矛盾的存在,行一言堂,独断专行,唯我独尊,压制不同意见;而臣下为了迎合君王,也违心附和,讨好卖乖。
“和而不同”广开政治言路,使朝政沿着良性循环的道路走下去;而“同而不和”给国家的政治生活投下重重阴影,埋下重重危机。
对比的句式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和”与“同”的本质区别。
晏子论“和”与“不同”《左传》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①,子犹驰而造焉②。
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且:“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日:“和与同异乎?”对日:异。
和如羹焉,水、火、臨、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③,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④。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⑥,民无争心。
故《诗》日:'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嘏无言,时靡有争。
‘⑦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⑧,以相成也青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大学语文翻译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同“示”)民不恌(同“佻”),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同“遨”)。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dān,同“耽”)。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这是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
呦呦(音优):鹿鸣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苹:皤蒿,俗名艾蒿。
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将:送,献。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周行: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视:示也。
民:奴隶。
一说自由民。
恌(音挑):佻,偷。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芩(音琴):蒿类植物。
湛(音耽):过度逸乐。
翻译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②目眇眇兮愁予。
③袅袅兮秋风,④洞庭波兮木叶下。
⑤登白薠兮骋望,⑥与佳期兮夕张。
⑦鸟何萃兮苹中,⑧罾何为兮木上?⑨沅有芷兮澧有兰,⑩思公子兮未敢言。
⑾荒忽兮远望,⑿观流水兮潺湲。
⒀麋何食兮庭中,⒁蛟何为兮水裔?⒂朝驰余马兮江皋,⒃夕济兮西澨。
⒄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⒅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19)荪壁兮紫坛,(20)播芳椒兮成堂。
(21)桂栋兮兰橑,(22)辛夷楣兮药房。
(23)罔薜荔兮为帷,(24)擗蕙櫋兮既张。
(25)白玉兮为镇,(26)疏石兰兮为芳。
(27)芷葺兮荷屋,(28)缭之兮杜衡。
大学语文语文背诵和翻译
翻译: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一个人本身的行为端正,即使他不下令,别人也会奉行,一个人本身行为就不端正,即使他下达命令,别人也不会遵从。
或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因此,太山不拒绝细小的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大海不放弃细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们的深邃;当帝王的不驱赶老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3.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第四是看作品中不同的表现方式,第五是看作品用典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音律。
4.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作家先在内心有所活动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中;读者却是先看作品,然后才深入作家内心。
或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触动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背诵:1.子曰: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语言,下士杀人用石盘。
2.“正气歌”全文不带序;3.“采薇”4.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5.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语文必读篇目译文
语文必读篇目译文《樊迟、仲弓问仁》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老子二章》如果天下人都知晓美的事物之所以为美,这就有了丑;都知晓善的事物之所以为善,这就有了恶。
有和无相对而生,难和易相反相成,长和短相形而见,高和下相对而显,音和声相配而和,先和后相邻而随。
这些都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态度处理世事,实行正己正人“不言”之教化。
任凭万物自作自息而不去强力主宰;万物生成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但不因之而自恃;成就大事而不居功。
就是因为他有功而不自居,其功就永恒不灭。
自然的规律不就象张弓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弦位过满就减损些,弦位不足就补充些。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不足来供奉有余。
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秋水》秋雨不停地下,河水上涨,千百条河流都灌注到黄河,使黄河干流大大加宽。
大学语文必考文言文翻译
逍遥游,其义或为“自由自在地游历”。
庄子以此篇开篇,意在表达一种超越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
以下是对《庄子·逍遥游》的一段精彩翻译,字数约500字。
原文:逍遥游于无穷之境,而返于至人。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自由自在地游历,最终回归到至高无上的境界。
至高无上的人,忘却自我,超脱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追求虚名。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是庄子对于理想人格的描述。
至人,即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他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不再被私欲所困扰,能够顺应自然,与宇宙万物和谐共处。
神人无功,指的是他们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追求个人的成就,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关注民生疾苦,致力于改善社会。
圣人无名,意味着他们不追求虚名,不沉迷于名声,而是以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为追求,追求真正的道德与智慧。
在庄子的眼中,逍遥游是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精神状态。
他通过描绘大鹏鸟的翱翔,表达了这种逍遥游的境界。
大鹏鸟,其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这是何等的自由与豪迈!庄子以此比喻那些能够超越现实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人。
然而,庄子并非主张放弃现实,而是强调在现实世界中保持一颗自由自在的心。
他提倡顺应自然,顺应人性,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被名利所累,被世俗所束缚,无法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庄子希望人们能够放下执着,超越自我,追求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总之,《庄子·逍遥游》通过描绘逍遥游的境界,表达了庄子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不仅是庄子对于理想人格的描述,更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庄子希望人们能够超越现实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从而达到真正的逍遥游。
这段文言文的翻译,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感悟逍遥游的境界。
大学语文部分课文翻译及理解
第一节山鬼《山鬼》译文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
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
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
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
竹林深处啊暗无天日,道路险峻啊独自来迟。
孤身一人啊伫立山巅,云海茫茫啊浮游卷舒。
山色幽暗啊白昼如夜,东风狂舞啊神灵降雨。
我痴情等你啊忘却归去,红颜凋谢啊怎能永葆花季?我在山间采撷益寿的灵芝,岩石磊磊啊葛藤四处缠绕。
抱怨公子啊怅然忘却归去,你思念我啊却没空到来。
山中人儿就像杜若般芳洁,口饮石泉啊头顶松柏。
(心念公子啊暗自沉吟,)你想我啊是真是假。
雷声滚滚啊细雨蒙蒙,猿鸣啾啾啊夜色沉沉。
风声飒飒啊落木萧萧,思慕公子啊独自悲伤。
三、作品分析(一)山鬼的形象《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
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猿狖齐鸣中,倍感伤心、哀怨。
全诗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她披戴着薜荔、女萝、石兰和杜蘅,乘着赤豹拉的辛夷车车上插着桂枝编织的旗,身边跟着长有花纹的花猫……其衣食住行无不带有强烈的神性和野性色彩,又与山鬼的身份地位相适应然而山鬼的容貌体态和情感变化又都是正常人的表现她感叹青春不能永驻,期盼爱人早些到来,不来则忧伤孤独……这种人神合一的形象创造,正是屈原诗歌中的一贯方法三、作品分析(二)《山鬼》的艺术特点1、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把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愿望凝聚在浪漫主义的幻想之中,艺术境界高超。
2、善于把周围的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写,具有情景交融的意境。
3、心理描写细腻传神,写出了心理变化的全过程。
4、楚文化特点:景物、物产、语言、民俗、信仰等。
参考译文大学语文
第一课《殽之战》4、赏析:冬:指鲁僖公三十二年冬天。
晋文公卒于鲁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十日。
因为是鲁国的史官撰写此书,所以时间以鲁国的国君时序为准。
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
经文以己卯(十二月九日)卒。
庚辰是指十二月十日。
殡,停柩待葬。
古代风俗,人死后先停柩,然后择日下葬。
《红楼梦》。
曲沃:晋的旧都,也是晋文宗庙所在地。
在周代天子的棺柩要‚朝于祖考之庙‛,因此,晋文公的棺柩要在那里暂时停放,以便‚朝庙‛。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
击之,必大捷焉。
‛柩:《曲礼下》: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命:命令,这里有暗示的意思。
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祭祀和军事,这里指军事,战争。
过轶:越过,秦国的军队要越境而过。
晋在秦郑之间,所以秦国攻打郑国要经过晋国的国境,杜预注:卜偃闻秦密谋,故因柩声以正众心。
但左传迷信而附会其说。
晋国的卜筮官因探听到秦的密谋,但卜偃因自己人微言轻,故以君命告知大夫以引起警惕。
由此也见春秋时期间谍已经十分发达。
‚柩有声如牛‛显示了《左传》叙事中的神秘化因素,反映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晋杜预注‚声自柩出,故曰君命。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都就可唾手而得。
”穆公访诸蹇叔: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诸,之于。
访,征求意见。
《史记〃秦本纪》‚百里奚让曰:‘臣不及友蹇叔。
’于是穆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又李斯《谏逐客书》:‚迎蹇叔于宋。
‛正义引《括地志》:‚蹇叔,歧州人,时游宋,故迎之于宋。
‛《史记秦本纪》因云:‚穆公问蹇叔、百里奚。
‛公羊、谷梁俱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
‛考《孟子万章上》‚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
‛晋灭虞在僖五年,距此二十七年,则百里奚年近百岁,或早死矣,故《左传》无之。
大学语文相关译文
报任安书(这一段是重点)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
(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
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樊迟仲弓问仁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
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皋陶来任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伊尹来举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尉执事: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
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
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专升本《大学语文》翻译集
翻译:1、《养生主》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2、谏太宗十思疏我听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水流潺潺,经久不息,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
同样的道理,如果想使国家安定,统治稳固,就必须积聚道德和仁义,缓和与百姓间的矛盾。
反之,源流不深却要它流长,根不牢固却要树长得茂盛,德义不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无知,也知其不可,更何况像您这样的明君呢!作为统治天下的国君,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长远利益出发,那就等于是刨了树根希望树木茂盛,堵了源泉还要流水畅通啊!历代的帝王承天景命治理天下,善始者实多,而善终者却少。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整理
1、《樊迟、仲弓问仁》——《论语》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役使百姓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对人慈爱。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以正压邪,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不仁的邪恶之徒就被疏远了。
汤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2、《老子》二章——老子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3、《晏子对齐侯问》——《左传》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着车赶来了。
大学语文重点篇目原文与译文对照翻译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
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作为他的封邑。
庄又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
”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
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
”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
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
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习卜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暂且等着看吧。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
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陈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
”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食其果。
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大到了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
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
”庄公说“做事不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太叔修造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
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于是,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
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
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
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颖,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水远不再见面。
”事后,他又后悔这么说。
颖考叔当时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背诵篇目及译文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背诵篇目及译文1.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自“其词曰”始,到文章结束)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
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
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
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
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译文】士之读书治学,其目的正是为了使自己脱离世俗观念的束缚,真理也正因此而才能够得以发扬光大。
思想而不自己,则不如去死,这是古今圣贤共同追求的理想,那些平庸鄙琐的人哪里能理解得了呢(此句我理解不了,在此妄断之)。
先生以一死来彰显他独立自己的理想,并不是如人们所说,是为了个人的恩怨,国家的灭亡。
唉,立块石头在这学校,表达一些哀思,让人们记住他。
以表彰哲人之奇节,彰显真理的无穷光辉(此句也理解不了。
亦妄断)。
将来的事情难于预测,先生之著述,其影响可能会随时代之不同变化,先生之学说,将来也可能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只有这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即使经过千百万年,也会与天地一样长久,和日月一样永远闪光。
2.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兴,俛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产论为政宽猛》翻译郑国(的执政)子产生病,他对子太叔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担任执政。
有德行的人,能够采取宽缓的政策使老百姓顺服,那次一等的人就不如采取严厉的政策。
火,烧得猛烈,老百姓望见它就产生畏惧,所以很少人死于火灾;水流平缓无力,老百姓随意地亲近玩弄它,因而很多人死在水里。
所以采取宽缓的政策比较难。
”(子产)病了几个月就过世了。
太叔担任执政,不忍心实行严厉的政策而是实行了宽缓的政策。
郑国(因此)出现很多盗贼,(他们)在萑苻之泽这一带聚集抢夺他人财物。
太叔(对自己的执政)非常后悔,说:“我早听从子产的话,就不会到现在这种地步。
”(太叔于是)出动步兵部队去攻击萑苻一带的盗贼,全部杀死他们,(郑国的)盗乱才稍稍得以平息。
仲尼(对这件事评价)说:“对啊!政策(过于)宽缓老百姓就会懈怠,(老百姓)懈怠了就用严厉的政策来矫正他们;(政策太过)严厉了,老百姓就会受到残害,(老百姓)受到残害后就用宽缓的政策来给予他们恩惠。
用宽缓的政策辅助严厉的政策,用严厉的政策辅助宽缓的政策,国家政事因此就协调了。
《诗经》上说:…老百姓也太劳累了,他们祈求可以稍微安定地生活。
(这样做)对周王畿内的百姓给予了仁爱,因此又能安抚四方的诸侯。
‟(这写的是)用宽缓的政策给予老百姓恩惠。
…不要放纵那些诡诈随意妄为的人,以此约束警戒那些品行不良的人。
一定要制止盗匪的残暴,(因为他们)竟然不畏惧明确的法律。
‟(这写的是)用严厉的政策来矫正(犯罪的)百姓。
…安抚远方(的百姓)亲善近处的百姓,以此来使我们的王朝安定。
‟(这写的是)用和善的政策来安定老百姓。
又说:…不(太过)严厉也不(太过)和缓,不(太过)刚硬也不(太过)柔和。
施行政策悠然自如,各种福分会汇聚到来。
‟(这写的是)和谐的政局达到极致的情况。
”等到子产去世,仲尼听到消息,流着眼泪说:“(子产是)古代遗传下来的仁爱思想的(继承者啊!)”《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周厉五暴虐无道,国都里的百姓都在批评指责厉王。
召公劝告厉王说:“老百姓不能忍受您的命令了!”厉王很恼怒,找到从卫国来的巫师,让他(们)监视指责厉王的人,把他们报告给厉王,(厉王)就杀死他们。
国都里的人们没有谁敢说话,(熟人)走在路上(碰到了也只能)用眼色示意。
厉王很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够消除百姓对我的指责了,(他们)居然不敢讲话了。
”召公说:“这是堵塞了人们的嘴!防备老百姓的嘴,比防备江河还要厉害。
”江河被堵塞就要决口奔流,伤害的人必定很多。
禁止老百姓讲话也是如此。
因此,善于治水的人要排除水道的堵塞,使它畅通无阻;善于治理百姓的人要善于引导他们使他们敢于讲话。
所以天子处理政事,让公卿直到列士都献上谏诗,乐官太师献上乐典,史官献上历史文献,乐官少师献上箴言,瞍者朗诵,矇者吟咏,百官进谏,平民百姓辗转向上传达议论,左右亲近的大臣尽心规劝,宗室姻亲补过纠偏,乐官史官施行教诲,年高有德的元老重臣时时劝谏,然后天子斟酌裁决。
因此政事顺利施行而不出现错乱。
老百姓有嘴,就象大地上有山有水一样,财富器物从这里产生出来;又好象大地上有高原、洼地、平原、沃野一样,衣服食物从这里产生。
(老百姓用)嘴发表言论,国事的成败才能从这里反映出来。
施行利于民的善政而防止不利于民的败政,这正是用来增加财富器物衣服食物的方法。
人民在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考虑成熟了,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怎么能够堵住他们的嘴呢?如果堵住了他们的嘴,那些追随(天子的)人还能有几个呢?”周厉王不听劝告,从此国都里的人们没有一个敢讲话。
过了三年,人们便把厉王赶到彘地去了。
谏逐客书译文: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
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
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
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杜绝了权贵垄断政治的现象,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
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绩延续到今天.如今陛下得到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之类宝物,悬挂夜光珠,佩带太阿剑,驾乘纤离马,建置翠凤旗,树立灵鼍鼓。
这么多的宝贝,秦国不出产一样,而陛下却喜欢它们,是什么缘故呢?倘若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使用,那么就是夜光玉壁不能装饰宫廷,犀角、象牙制成的器具不能作为玩物,郑、魏之地的美女不能进入后宫,而駃騠好马不能充实宫外的马圈,江南的金锡不能使用,西蜀的丹青不能绘画。
倘若用来装饰后宫、充任堂下、赏心快意、怡目悦耳的一切,必须是出产于秦国的才可以用的话,那么用宛珠装饰的簪子、缀有珠玑的耳饰、细缯素绢的衣裳、织锦刺绣的服饰就不能进呈到大王面前,而时髦优雅、艳丽多姿的赵国女子就不能侍立在身旁。
那击瓮敲缶,弹筝拍腿,同时歌唱呼喊发出呜呜之声来快活耳朵听觉的,才是真正地道秦国的声乐,而郑卫之地的民间俗乐、《昭》、《虞》、《武》、《象》之类,则是异国它邦的音乐。
现在舍弃击瓮敲缶而追求郑国卫国的音乐,撤下敲击瓦器的音乐而采取《昭》、《虞》之乐,像这样做为什么呢?只不过是图眼前称心如意,适合观赏罢了。
现在用人却不这样。
不问青红皂白,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人就得离去,是客卿就得驱逐。
这样做,所重的是女色、声乐、珍珠、美玉,而所轻的是人啊。
这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办法。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军队强就将士勇。
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为那样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变得那样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
现在却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生长于秦,愿意效忠的却不少。
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商君书·赏刑》所说的统一奖赏,就是指利益、俸禄、官职、爵位都专一根据在战争中的功绩赐给,没有其它不同的恩惠。
因此聪慧、愚昧、富贵、低贱、勇敢、胆怯、贤德、不贤德的,都全部用尽自己的智慧、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出生入死而替君主卖命。
天下的英雄豪杰像流水一样追随君主,所以军队就天下无敌而政令得以在天下贯彻实行。
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没有谁敢在野外同他的军队对抗,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不敢守卫城镇。
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如果有在原野中同它对抗的军队,只要战争打起来就会让他全军覆没;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小国如果防守城池,只要他一进攻就会登上城池。
打仗就一定消灭别人的军队,进攻就一定占领别人的城池,那么所有的城池便都能占领它,天下所有的诸侯都能来朝贡,即使对立功的军队多加奖赏,财富怎么会不足呢?从前商汤在赞茅建立国家,周文王在岐山下的周原建立国家,方圆也只有百里。
商汤与夏桀在鸣条的原野上开战,周武王与商纣王在牧野地区交战,他们都大败夏桀和商纣王的强大军队,最后商汤和周武王都划分土地,分封诸侯,凡是坚守阵地的士兵,回到家乡后都按社里登记入册的人口拥有土地,战车放在那里不再乘坐,将马放到华山的南坡,将牛放到弘农一带的地里,一直到老死也不收回来。
这就是商汤和周武王的奖赏啊。
因此说:赞茅、岐周的粮食,如果用来奖赏天下的人,每个人还得不到一升;如果用赞茅、岐周的钱奖赏天下的人,每个人还不能得到一文钱。
所以说:本来只拥有方圆百里土地的君主,却封自己的大臣为诸侯,这些诸侯的封地也比他们原来的国土大;对临阵的士兵,回到家乡后都拥有里社按书册登记人口分得的土地;他们的奖赏所涉及的对象,甚至放宽到了牛和马,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善于使用天下的财物,用来奖赏天下的民众。
所以说:公正高明的奖赏并不浪费财物。
商汤、周武王已经攻破了夏桀、商纣王,国内没有什么祸害,天下十分安定。
他们修建了五种仓库,收藏起来各种兵器,停止了征战之事,实行文化品德教育。
将兵器倒着放好,不再征伐打仗,大臣们都穿着朝服,将朝笏插在腰间,创制了音乐,用来彰明自己的功德。
正当这个时候,奖赏和利禄都不实行,可是民众却很有规矩。
所以说:公正明确的奖赏达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用奖赏了。
所说的统一刑罚是指使用刑罚没有等级,从卿相、将军、一直到大夫和平民百姓,有不听从君主命令的,违反国家法令的。
违反国家禁令,破坏君主制定的法律的,可以处以死罪,不赦免。
从前立过战功,但后来有触犯刑罚的事发生,也不因此而减轻刑罚。
从前做过好事,又在后来犯过错误,也不因此而破坏法令。
就是那些忠臣、孝子犯了罪也一定根据他们罪过的大小来判断。
执行法令的官吏,担任现职的官吏有不实行君主法令的,也犯了死罪,决不赦免。
而且刑罚株及到了他们的父、母、妻子的身上。
官吏四周的人,知道他们的罪过,并能向君主揭发检举他们罪行的人,自己不仅能免受刑罚的处分,而且不分富贵贫穷,都能继承那位官吏的官爵、土地和俸禄.所以说:加重刑罚,株连他们的父、母、妻子,那么民众就不敢以身试法,也就等于没有刑罚了。
古代帝王制定的法令,有将人处死的,有砍断犯人的脚的,有在犯人脸上刺字再涂上墨的,这不是追求伤害民众,而是要用来禁止奸邪阻止犯罪。
因此禁止奸邪阻止犯罪,没有什么办法能比得上使用重刑。
刑罚重就一定能捕获犯人,那么民众就不敢以身试法了,所以国家就等于没有受刑罚处治的民众。
国家没有受刑罚处治的民众,因此说严明的刑罚不是为了杀人。
晋文公想要严明刑罚使百姓亲近服从他,于是招集所有的卿相、大夫一块待千宫、颠颉来晚了,执法官请示晋文公定他的罪,晋文公说:“对他用刑吧。
”执法官于是砍断了颠颉的脊梁骨来示众。
晋国的将士、民众议论起这件事都很惧怕,相互说:“颠颉是国君宠爱的大臣,触犯了刑律都腰斩来示众,何况对于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