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纳努克》赏析

合集下载

《北方的纳努克》赏析概述

《北方的纳努克》赏析概述
《北方的纳努克》
纪录片
纪录片一词是英国的约翰· 格里尔逊最早称呼出来
的,他是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弟子。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
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 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 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纪录片的两种定义
①“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
2018/11/23
罗伯特· 弗拉哈迪
1884—1951
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铁山地区
被尊为世界“纪录电影之父”和影视人类学鼻祖 代表作品: 《北方的纳努克》1922 《工业化英国》1933 《亚兰岛人》1934
《路易斯安娜州的故事》1948
弗拉哈迪开创的摄影风格、影片传统:
取图像和音像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创作 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 ②“通过电视摄像机(或电影摄像机)的磁带(或 胶片)纪录下来的一切内容,包括自然界中的生命 活动和自然现象,人类社会中的人物和事件,这些 内容不是人为的虚构出来的,而是现实中已经存在 的或正在发生的。”
纪录片美学观的奠基者:维尔托夫、弗拉哈迪。
Eg:为了拍摄而建造只有三面墙的冰屋 在严冬阳光下拍摄纳努克一家睡觉、起床场景
三、表述特点

5.字幕语言简洁、意蕴丰富,不仅补充了画面之
外的信息,也隐藏了弗拉哈迪的主体意识

6.配乐与画面相得益彰,或轻快或紧张或有趣 7.长镜头和摇镜头的运用 长镜头在纪实影片中常被用到。用等量的时空来
表现和还原时空,可以为影片增加可信性。
比如为了帮助弗拉哈迪拍摄,纳努克需要建造
一个新的冰屋。爱斯基摩人的房子是用冰块砌成 的,叫伊格鲁。冰屋通常大约为12英尺宽,弗拉 哈迪需要的却是25英尺。纳努克没造过这么大的 冰屋,花了几天时间实验,却一次又一次塌下来, 每一次倒塌,同伴们都轰然大笑。 因为冰屋是黑的,纳努克用冰做窗户,还借用 太阳的反光照明,这是爱斯基摩人在生活中的创 造。纳努克教儿子射箭的细节淳朴动人,祖辈传 统在劳动的间歇传递,简单的动作传达出父子亲 情。

《北方的纳努克》分析

《北方的纳努克》分析


又如在他接下来的一部叫做《摩阿拿》纪录片 中,他找到当地的部落酋长,要求他们穿上民 族服装。为了达到高潮,特地让一个男孩纹身。 当地人称之为刺青。而这种成人仪式在几十年 前就已经失传了 。
三、艺术手法
1、歌颂美而回避丑的美学原则。他深知现代文 明的破坏力,但不直接触及,而是通过描写、 记录乃至重演古老文明的善与美,歌颂纳努克 与大自然搏斗的顽强意志,把自己的赞美之情 注入其中,让观众自己去体会现代文明对于古 老文明的摧残。
《北方的纳努克》
费拉哈迪
一、影片简介

《北方的纳努克》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国际影 视界公认为第一部完整意义的纪录片。纪录片 一词也由此出现。弗拉哈迪长期跟踪一个爱斯 基摩人的家庭,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关注 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 弗拉哈迪所开创的这种拍摄模式直到今天仍为 纪录片工作者所尊奉。

五、人物——爱的歌颂
《北方的纳努克》主要人物是纳努克一家人。 通过对一家人与大自然搏斗、拼命生活的场景描绘, 塑造了爱斯基摩人淳朴善良、坚强不屈的性格特征。 就在这样的平凡而又艰苦生存状态中,却饱含着爱的光 辉:那努克父亲高大而坚毅的肩膀承载着整个家,他 在冰屋外给儿子做弓箭玩具,又在游戏中教会他生存 的技巧。还是有母亲慈祥的形象,在广袤的天地中给 幼儿清洗,一遍又一遍的与孩子碰着鼻子。即便是在 背景都是冰天雪地的冰冷世界,这一幕幕的情景,却 让我感到了春天的温暖。
四、结构
《北方的纳努克》在结构上分成三大段落: (1)天暖时期,人们补修原始的工具。 (2)寒冷天气中人们面临的艰辛生活。 (3)大风雪。 其中影片的主干部分都是与寻找食物有关,大如猎海象、 海豹;小如钓鱼、捕兔纳努克教儿子射箭的细节淳朴 动人,祖辈传统在劳动的间歇传递,简单的动作传达 出父子亲情。 仿照好莱坞故事电影高潮头兴奋点的设计,弗拉哈迪别 致地安排高潮点和兴趣点,令观众在欣赏影片的过程 中,随时都会有有所发现。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与《北方的纳努克》的对比赏析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与《北方的纳努克》的对比赏析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与《北方的纳努克》的对比赏析摘要:《北方的纳努克》由罗伯特·弗拉哈迪①于1922年出品的纪录电影,是他的开山之作,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

《最后的山神》由孙增田②于1992年出品的记录影片,情节简单,故事化色彩很淡。

这部片子获得“亚广联”纪录片奖和“帕尔努”影视人类学电影节特别纪录片奖,被称为是中国《北方的纳努克》。

关键词: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北方的纳努克赏析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纪录片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真实观念的理解史,真实问题永远与纪录片联系在一起,互相缠绕,无法分离,不管过去还是今天。

”1922年6月11日《北方纳努克》在纽约首都剧场公映,一炮走红,观众如潮,一位评论家将《北方纳努克》比作古希腊悲剧③。

《北方纳努克》是弗拉哈迪三次北极探险的结晶,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也为记录电影提供了一种至今仍在使用的拍摄模式。

《北方纳努克》是世界记录电影史光辉的起点。

由孙庆田编导的《最后的山神》通过采访孟金福一家的山林生活,充分展示了鄂伦春人④古老的山林文化与纯美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展示了新一代鄂伦春人与老一代鄂伦春人完全不同的精神生活、美好愿望和追求。

这部片子获得“亚广联”纪录片奖和“帕尔努”影视人类学电影节特别纪录片奖,被称为是中国《北方的纳努克》。

故事情节《北方的纳努克》故事情节或者说是故事内容是简单而相对真实的,通过爱斯基摩人⑤纳努克一家的生活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斯基摩人生存的真实故事。

故事尽管简单,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仅来自电影本身,更多的是来自人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思考。

《最后的山神》记实是鄂伦春族末了一个萨满⑥,67岁的猎人——孟金福对山林的特殊情感。

山神不只仅是影片中孟金福在树干上画的山神,也是心灵的向往,最后更是鄂伦春人对神灵的尊崇和庇护。

而最后的山神,是心中神灵的磨灭,是鄂伦春陈腐文明的磨灭,更是心灵向往的一种磨灭。

浅析弗拉哈迪作品《北方的纳努克》与《亚兰岛人》

浅析弗拉哈迪作品《北方的纳努克》与《亚兰岛人》

浅析弗拉哈迪作品《北方的纳努克》与《亚兰岛人》浅析弗拉哈迪作品《北方的纳努克》与《亚兰岛人》“搬演”又称情景再现,对于纪录片来说,搬演就是使用演员、置景、道具等手段来表现某一个曾经(或可能)发生过的事件。

“在纪录片中使用搬演的手段与剧情片有所不同,尽管搬演避免不了虚构,但是对于纪录片来说,这样的虚构必须被纳入非虚构的范畴,或者至少不与非虚构的原则发生抵触”。

搬演在今天在我们的很多纪录片,尤其是主流媒体的电视专题片或者宣传片中已经司空见惯,比如央视近年比较有影响力的纪录片《故宫》,北京电视台的《档案》栏目,崔永元的《电影传奇》系列等等,本文回到纪录片的起始阶段,从人文关怀角度探讨弗拉哈迪对其作品《北方的纳努克》与《亚兰岛人》两个影片的“搬演”处理。

虽然两个影片都是基于对客观真实存在的事件的还原,但是《北方的纳努克》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虽然拍摄的都不是现实生活中进行时态的事件,弗拉哈迪赞美的不是爱斯基摩人当时的生活方式,而是他们记忆中的往昔传统。

《亚兰岛人》也一样是搬演亚兰岛上居民曾经的生活状态,都具有一定的记录价值和社会学研究价值。

而之后有不同的评价和待遇,是因为影片制作过程,导演拍摄动机及两个影片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等等因素决定的。

弗拉哈迪拍摄《亚兰岛人》同样延续了《北方的.纳努克》的的拍摄手法,而且从制作手法上已经超越《北方的纳努克》,戏剧性也更强,但是影片的社会影响无法与《北方的纳努克》相提并论。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1、拍摄动机对比:主动审视和被动审视弗拉哈迪拍《北方的纳努克》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个人情感,如他自己所言:“我执意要拍摄《纳努克》,是由于我的感触,是出自我对这些人的钦佩,我想把他们的情况介绍给人们。

”他这样写道:“白种人不单破坏了这些人的人格,也把他们的民族破坏殆尽。

我想在尚有可能的情况下,将他们遭受破坏之前的人格和尊严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是一个主观感知客观真实的过程,是主观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的客观表现。

生存与叙事:北方的纳努克

生存与叙事:北方的纳努克

影评| 生存与叙事:北方的"纳努克"影视人类学的经典影片《北方的纳努克》在历史价值与伦理争议中备受关注。

影片的重要性自是不必多说,学科内外的持续性讨论也已经有100年之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面向。

无论观点如何,都是影视人类学和民族志电影发展的推动力量。

100年之后,围绕这部影片,我们依然希望看到更多元的理解与思考,其价值与意义已经远超对影片的评判本身。

本期作者的一些观点或许也能让各位读者眼前一亮,产生一些新想法。

《北方的纳努克》是享有“纪录片之父”声誉的美国纪录片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记录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北极圈内因纽特人的生存样貌。

影片围绕纳努克一家人从1920年8月到1921年8月期间的日常生活展开记录,包括与白人交易、捕鱼、捕猎海象海豹,以及建筑冰屋等场景。

该片被公认为是人类学影像最早期的标志性作品。

受限于二十世纪初的技术条件和理想化理念,影片呈现了有限的真实。

放到现在,依靠更先进的技术和更科学的程序,人们的确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弱技术的冲击力量将道德理念“嵌入”技术功能之中,并重新强化参与者和观察者的道德责任,即阿特胡斯提出的道德物化。

因为社会完全“可以利用技术的这种属性有意地‘嵌入’一定的伦理因素,来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维贝克曾提出,道德物化的基础是技术中介或介入作用,即“技术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扮演着中介调节的作用,它既能影响世界呈现于人的方式,也能影响人呈现于世界的方式。

在技术的居间调节之下,人的主观性和世界的客观性都得到了重新塑造。

尽管如此,并不能彻底隔绝技术介入所导致的真相残缺问题。

因为一旦“纳努克”这一符号进入主流世界的体系内,它在语义学层面上就失去了绝对的独立性,而这恰恰是我们得以讨论一切的前提或基础。

或者说是所谓“评价的正义”要先通过“观察的正义”来获得一个窗口。

这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合法操作,从而使得一个不见于世的生存方式具现到俗世之中。

《北方的纳努克》影评

《北方的纳努克》影评

纯粹的人性召唤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影评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北方的纳努克》,记录了在北方极地地区生活着的神秘爱斯基摩人的日常生活场景。

一切真实记录社会和自然事物的非虚构的电影片或电视片都是纪录片。

当代中国的纪录片运动是以对"真实"的追求开始的。

但是所谓"真实"其实是有条件有范围的。

这就是在何种程度上有效的价值观念。

对一个真实事件的纪录行为。

但它同时又是作者的创作行为,它是人类的文化产品和传播产品。

纪录片的关注的大都是人,是人的本质力量和生存状态、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积淀,人的性格和命运,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对宇宙和世界的思维。

纪录片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和动态过程,注重感受与体验的共时性,时间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

纪录片要求自身有独立的严谨的结构和个性化的风格样式,表现人文内容应有一定的结构力。

有起始、发展、高潮。

结果等,创作者还要把握叙事的技巧,注意节奏和韵律,并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叙述方式,形成不同的风格样式。

它需要较大的精力和资金投入。

导演为了拍这部片子,到过两次北极。

在这部影片中,他并非反应爱斯基摩人生活的全景,而仅仅是通过一个爱斯基摩人纳努克及其家人的生活为典型代表来展现爱斯基摩人的日常生活场景。

弗拉哈迪的这部作品是对于当时大工业时代背景下的人性回归,纯粹人性的直接展示或许是对社会快速发展,人性扭曲变异现象的一种大众化的原始呼吁。

但是面对血淋漓的画面,面对人为生存而与海狮殊死搏斗之时,我的内心依然存有些许侥幸的欣慰。

若人之始初即为此,吾宁为些许异化,或许更能应时之势。

直逼纯粹人性的主题,令人生畏。

本片纪实性的记录方式,仿佛是对早已真实化的人性更添浓重的一笔。

记得纳努克带领他的团队去捕猎海狮的时候,整个画面是将海狮与人框定在一幅画面当中,这种构图方式让观者更富选择性的选择观影的对象,全景的长镜头展现让整个影片的基调也更富客观性得色彩。

这种巧妙地构图方式将生命的公平性平静的展现在观者面前,或许我们会对垂死的海狮报以十分的同情,或许我们更会对纳努克团队的胜利激动无比。

浅析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对叙事方式的探索

浅析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对叙事方式的探索

题一直延续到〈摩阿纳〉〈亚兰岛人〉等影片中。
那么,是不是因为这些虚构与遮蔽的存在就应该质疑
二、叙事风格:建立在浪漫主义上的真实性
《北方的纳努克》的真实性呢?笔者认为,纪录片的真实性
《北方的纳努克》是纪实影片的开山鼻祖,但对于它真 固然重要,但它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形态。只要在拍摄和制作
实性的质疑总是此起彼伏,从未间断过。因为在拍摄过程 过程中始终以真实为坐标,合理的虚构是必要的,可以让呆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
DONGNAN CHUANBO 删4>禍締臟
浅析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 对叙事方式的探索
刘欣欣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
摘要:《北方的纳努克》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纪录片, 他的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在制作这部膨片的过程中 ,不仅克 服了极其恶劣的环境,还开创了很多在叙事和拍摄等方面的技 巧,并将之延用到以后的纪录片制作中,给予了后人诸多启发。
纪录片拥有一种独特魅力,那就是它可以在保证真实性 的前提下,使用讲故事的手法,将信息整合编辑,从而增强 纪录片叙事的艺术张力和吸引力,以此引起观众的观看兴 趣。121而讲好故事的关键在于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在拍 摄中,弗拉哈迪抛弃了以往只注重群体而忽视个体的做法, 把焦点对准一个人——纳努克,他是这里的英雄,是最好的 猎手,充满智慧并勇敢坚强。弗拉哈迪一直都认为故事来源 于生活而不是单个的情节,所以他在这部影片中展现的就是 纳努克的日常生活:如何御寒、如何捕食,用摄影机完美地 再现了用渔叉猎海象、造冰屋等原始的生活场景,看似平静 如水却又波澜壮阔,令人过目不忘。他的坚强尤其体现在捕 捉海豹时,数十次的希望接近幻灭却又失而复得;他的智慧 尤其体现在其建造的防寒而又精致的雪屋以及容量大到惊 人的独木舟。弗拉哈迪在描绘纳努克的独木舟时,巧妙地设 置了悬念:伴随着轻松愉快的节奏,观众看到在冰冷的河面 上纳努克划着独木舟缓缓而来,一个裹在皮毛里的孩子躺在 船头,到达目的地后,他靠在岸边跳上岸;接着在船舱出□处 竟然有一个女人爬出来,她先把一只狗递出来,又把一个婴 儿递出来;纳努克另一个妻子最后爬出来。这样纳努克的一 家就都回到岸上了。人们仿佛在跟随拍摄者一起惊叹,一起

《北方的那努克》艺术特点的简要分析

《北方的那努克》艺术特点的简要分析

《北方的那努克》艺术特点的简要分析《北方的那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是享有“纪录片之父”声誉的美国纪录片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于1922年拍摄的纪录片电影。

本片记录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北极圈内哈德逊湾的伊努朱亚克附近因纽特人首领纳努克一家人从1920年8月到1921年8月期间的日常生活,包括与白人交易、捉鱼、捕猎海象海豹、灶火烹饪,以及建筑冰屋的场景,开创了人类学社会影像记录的起点。

本片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长纪录片,于1989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国家电影记录册”。

本文将从镜头、字幕、叙事技巧三方面对《北方的那努克》进行分析。

镜头该片最大的特点是长镜头。

通过长镜头,电影镜头拼贴的割裂感被最大削弱,主客体被纳入同一画面,荧幕时间和现实时间几乎等同,空间真实感异常突出,仿佛身临其境。

此外,镜头在刻画环境与人的关系的时候,使用很多远景镜头,冰雪的画面占据整个镜头的大部分,画面中的人物却只位于画面上部,很好的衬托出人类在荒芜寒冷的北极地区的渺小与无助。

字幕在本部影片中字幕的运用非常巧妙。

同当时的黑白故事片一样,《北方的纳努克》也是运用字幕来说明背景、交待环境和连接情节的发展。

其作用等同于电影声音诞生之后的解说词。

本片的字幕说明措辞巧妙,文字简洁,从不说多余的话。

在造“冰屋”的段落里,巧妙运用“且慢,还有一件事”字幕,引起观众的心理期待。

叙事技巧本片在结构上分成三大段落:(1)天暖时期,人们补修原始的工具。

(2)寒冷天气中人们面临的艰辛生活。

(3)大风雪。

导演吸收了故事片的叙事技巧,自如地改变观众的视点,在叙述过程中实现时间空间的转换,从而有效地组织情节,使得叙事的线索变得更加清晰、紧凑,结构上更加匀称,让纪实性影片更好地表现主题,传达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勃勃的生命力。

此外,仿照好莱坞故事电影模式,导演还别致地安排影片的高潮点。

正是这种结构方式,使本片避免了拖沓冗长的“照相式”纪录,观众看到的不再仅仅是一堆七拼八凑地连接在一起的新闻素材,而是一部被有机地结构起来的完整影片。

浅析人类学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

浅析人类学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

浅析人类学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作者:柴清惠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1期《北方的纳努克》是美国导演罗伯特·费拉哈迪亲身经历拍摄的一部黑白默片。

他第一次到达北极考察拍摄的资料,在一次意外将资料丢失了,为了更好地去展现真实的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再次踏上探险,进行第二次长达一年零四个4月的拍摄。

费拉哈迪也就因为这部纪录片,被称作为“纪录片之父”。

如果说在人类学界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了长期实地田野考察方法,在后人眼里是一座里程碑的话,那么费拉哈迪的这部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就是电影和人类学整合的最完美的先河了,因此它的艺术价值、社会意义等不容忽视。

首先,在费拉哈迪拍摄影片《北方的纳努克》时,正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对于原始民族的好奇心,也正是西方学者为了满足这些人的猎奇,进行拍摄纪录片,对于当时拍摄者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人类学的学习和培训,但关于人类学的西方中心论理论已经潜移默化于影片当中。

在影片中,纳努克在随着自己民族的发展同时,也在接受着西方的文化和环境的外部影响。

在电影中将纳努克他们的称为“爱斯基摩人”,而这一称呼是欧美人对他们的别称,其实他们本民族则称自己为“纽因特人”,意思为勇敢的人。

西方人以他们为中心带着有色的眼睛在看其他民族,他们对异文化民族的生活方式、家庭组成和生产方式的好奇,关于《北方的纳努克》整部片子没有语言声音,采用的是音乐作为背景,跟随情景的跌宕起伏进行节奏顿挫。

在电影中,纳努克一家生活在被北极的加拿大北部的海岸线上,他们的生活方式非常原始,在电影出现的时代,欧洲已经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作者将这种边缘民族文化与工业文明相互结合,在片头就有所体现,纳努克一家与白人进行不平等的交易,可他们一家面对镜头单纯的微笑,单纯与世无争。

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面对工业时代的产物“留声机”的好奇,这几分钟在整部影片中显得颇为悠闲,自在。

在后来,纳努克的生活就是在极限天气和物质极限中进行拼搏,真实的影像记录他在荒凉冰原上制作冰屋、用鱼叉狩猎的生活,而这些的共同点是人类繁衍、生存,以及缓慢的进化。

追求更本真的真实--浅析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

追求更本真的真实--浅析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

_ 冀
追求更本真的真实
— —
建构 是 基于 符 合生 活 真实 的 。 无论 采 用哪 种 叙述 方 式 , 弗拉 哈 迪始 终 以“ 果 要真 实 ” 结 为
浅析纪录 的纳 努 克 ) 总 《 ) 借鉴 威功 了故 事 片 的叙 事技 巧 , 以纪 实 以外 的 多种 表 现手 段 来实 现 对“ 真实 ” 的追 求。 该 片 中纪 在
要 , 新 搭 建 了 一个 大 的冰 屋 , 屋 在 拍 摄 重 冰
【 关键词】 纪录片 真实记录 艺术表达
时被 迫 削去 了一 半 , 为屋 内 光 线不 好 , 因 拍
摄只 好选 在 露 天状 态 下进 行 。 纳努 克 一家人 “ 从某 种 意 义上 说 , 录 片 的历 史 就是 纪
情景 再 现手 法 是始 终 以客 观真 实 为坐 标 , 避 《 方 的纳 努 克 》 用 纪 实手 法和 情 景 北 运 再现 的故 事 化手 法 朴 实 、 动 地再 现 了哈里 生
现 的是他 所 认 为的 真实 、 所见 所 闻 的真 实 与 古老 传 统 的矛盾 挡 在镜 头之 外 , 表现 被 免过 分虚 构 ,真 实 ” 虚 构 ” 合理 结合 。 他 在 “ 与“ 要
术 性相结 合并 没有 妨碍对 真 实性 的表 达 。 1 情 景 再 现 :真 实 ” “ 构 ” 理 结 、 “ 与 虚 合 合, 增强 其与现 实 的相似 性。 弗 拉哈 迪认 为 结果 要真 实 , 了真 实不 为 惜搬 演 。 北 方 的纳 努 克 》 , 了拍 摄 需 在《 中 为
不 管过去 还是 今天 。 [】 ”2诚然 , 实性是 纪 录 逝 的古 老 文化 的深 切 关怀 , 一 次把 游 移 的 真 第 迪让 纳 努 克用 渔叉 像 祖辈 人 那样 捕猎 。 录 纪 片 的本 质 属性 。 是纪 录片 的真 实 并不 是绝 镜 头 从 风 俗 猎奇 转 为长 期 跟 踪 一个 爱斯 基 片 本 是一 种 依 靠 视 觉 产 生 “ 实 感 ” 但 真 的艺 术 对 的客 观 真 实 。 埃 ・ 塞所 说 ,世 界 上没 摩 人 的 家 庭 。 尊 重 客观 事 实 的基 础 上 , 如 莱 “ 在 生 形 态 。 景 再 现 复 原 了 画面 缺 失 的 时 空 , 情 更 有纯 客 观 的电 影 , 每一 个影 片 制作 者都 有 自 动 再 现 了 纳 努 克一 家 的 捕 猎 生 活 和生 存 状 具 故 事性 和 可 视 性 。 是 , 如其 分 地 运 用 但 恰

北方的那努克参考影评

北方的那努克参考影评

北极的忧郁-评《北方的纳努克》在巴赞的《电影是什么》中读到文章“电影与探险”知道了纳努克,他认为《北方的纳努克》拥有着“至今不觉陈旧的,富于诗意的真实性”,再然后是格里尔逊……。

这部片子的具有着超越记录片的风格特征,而有意思的是其人工痕迹并没有给这部记录片带来破坏,反倒成就其诗意的真实。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旦导演拿起摄像机,叙事(而非纪录)便会产生,纪录下来的东西同样也是从弗拉哈迪的摄影机出发,同时这部影片似乎也暗示了我们个人主观的热情如何可以同纪录的真实性相融合(他将这位普通的猎人讲述成了爱斯基摩人中的伟大捕猎英雄——总会存在这么一个英雄)。

弗拉哈迪当然要捕捉、剪辑他认为有价值的画面和影像。

于是乎当看到纳努克面对镜头微笑的时候,这一微笑并不只是一次表情的纪录,而是面对西方人的好奇和西方先进技术的微笑——一如纳努克啃咬唱片的片断——同样从弗拉哈迪这一方,我们同样也看到“西方精神是怎么描述和诠释遥远的异域文明的”。

尚方翊剑在说到这部影片时更切中了一个要素,这部影片更惊动人心的地方是弗拉哈迪通过电影向我们显露出来的他与摄影机之间的奇特而自然的相融关系。

虽然弗拉哈迪在此之前并没有积累什么宝贵的拍摄经验,但是他对于电影这一艺术视觉的热爱一如他热爱爱斯基摩人并无两样。

弗拉哈迪的探险精神必须通过一种方式来表达,幸运的是他找到了,并把两者的爱结合非常完美——“至今仍然非常耐看”便是佐证。

这部影片的叙事性是具有创造力的,同时这也说明电影的这一特征:通过摄影机之眼纪录下来的爱斯基摩人捕猎海象的场景,绝非简单的记叙,他先是铺垫式地拍摄海象在完全自然的冰天美景的水中运动,继而再开始拍摄捕猎过程,这是一次对比式的诗意叙事——爱斯基摩人捕到一只海象,利器刺入海象的身体,绳索被几个爱斯基摩人牢牢抓住,弗向我们展示的只是海象,潮水,爱斯基摩人的前后、拉扯运动——静默的画面打开了一个巨大叙事和诠释空间。

长焦镜头的使用,比如拍摄纳努克一家外出的场面,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非职业演员的表演自然感,或许我们可以假设在这样广袤的白色世界里,或许是自然的力量促使他使用这样的镜头语言来表达爱斯基摩人的艰苦却又快乐的生活。

《北方的那努克》主要艺术特点及其对纪录电影发展的影响

《北方的那努克》主要艺术特点及其对纪录电影发展的影响

《北方的纳努克》在结构上分成三大段落:(1)天暖时期,人们补修原始的工具。(2)寒冷天气中人们面临的艰辛生活。(3)大风雪。其中影片的主干部分都是与寻找食物有关,大如猎海象、海豹;小如钓鱼、捕兔纳努克教儿子射箭的细节(淳朴动人,祖辈传统在劳动的间歇传递,简单的动作传达出父子亲情)。仿照好莱坞故事电影高潮/噱头/兴奋点的设计,弗拉哈迪别致地安排高潮点和兴趣点,令观众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有所发现”的喜悦。正是这种结构方式,使《北方的纳努克》避免了拖沓冗长的“照相式”纪录。弗拉哈迪的这种创造,令我们联想到现在纪录片界提出的“纪录片向故事片靠拢,故事片向纪录片靠拢”的观点。影片的文字语言——字幕的运用也非常巧妙。同当时的故事片一样,《北方的纳努克》运用字幕来说明背景,交待环境,连接情节的发展。其作用等同于电影声音诞生之后的解说词。但是,弗拉哈迪的字幕说明措辞巧妙,文字简洁,从不说多余的话。在造“冰屋”的段落里,巧妙运用“且慢,还有一件事”字幕,引起观众的心理期待。
有人据此斥责弗拉哈迪“做假”。弗拉哈迪却认为在艺术创作中,创作者的行为方式是积极主动,而不是客观冷静。这就要求把非虚构的生活场景同想象和诗意完美结合。摄影机前的生活只有合理干预才是更真实、更合理的。这种思想观念对后来的纪录片创作影响深远。
第四,弗拉哈迪借鉴了当时故事片的叙事技巧,为后来的纪录片奠定了讲故事的传统。
又如片中爱斯基摩人居住的房子冰屋(伊格鲁)纯粹是为了拍片才搭建的。冰屋通常大约为12英尺宽,弗拉哈迪需要的却是25英尺。纳努克没造过这么大的冰屋,花了几天时间实验才终于建成。冰屋是黑的,纳努克用冰做窗户,还借用太阳的反光照明,这是爱斯基摩人在生活中的创造。冰屋在拍摄时被迫削去一半,因为没有照明,拍摄只能在露天状态下进行,纳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风里表演起床。结果要真实,为了真实不惜搬演,这是弗拉哈迪的信条。

电影《北方的纳努克》所带来的文化人类学思考

电影《北方的纳努克》所带来的文化人类学思考
一个人他比你爸爸大但是比你爷爷小年龄在正中间那么怎么称呼呢再如果他的长相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小很多又怎么称呼呢如果一个人从你妈妈那边来论他是你的长辈但从爸爸这边论他恰好又是你的晚辈你又如何称呼呢面对这样一些人我怎么称呼才妥当呢美女这一称谓过气后我们又用什么来称呼呢结语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我们接受了很多外国的思想那我们是否也可以把他们的称谓语借过来用一下呢无论你年龄大小结婚与否美丑如何一个统而言之虽然不是很礼貌但是总比被陷入无称可呼的困境要强些
的生活和他们的精 神世界 。他拍摄《 北方的纳努克》 后 , 前 在
爱斯基摩人的居住 区生活 了 l 年之久 ,他努力地吸收当地 1
的文化 , 做了细致的观察和体验 。他关注人 自身真实的生存
环 境 , 射 人 的 内心 、 的 精 神 意 识 状 态 , 而 具 有 发 言 权 。 直 人 因 “ 些人 拥 有 地球 上 最 贫瘠 的资 源 ,却 享 有 最 大 的 快 乐— — 这
中, 这类 惬 意 的场 景 并 不 多 , 见 的 片 断 是 如 何 在 物 质 极 度 多 匮 乏 的 环境 下生 存 , 是 他 们 总 能 找 到 解 决 的 办 法 , 豁 达 但 来
地 面对 困难 。
费拉 哈迪虽 然不是一 位人类学家 ,但他 的作 品却充满 了人类学的深度 思考 ,而该片所获得的大奖也都是将其归
念 。费 拉 哈 迪 运 用 了独 特 的 拍 摄 手 法 , 头 就 像 眼 睛 一 样 , 镜
动物一起分享着食物 , 孩子们 在旁天真地游戏 , 是他们最 这
开 心 的时 光 。这 个 片 断运 用 了长 镜头 的拍 摄 , 得 空 间 和 时 使
间的真实性得 到了完整的体 现。
除 此 之 外 ,爱 斯 基 摩 人 的 起 居 生 活 在 片 中也 有 细 致 的 描 述 。纳 努 克 亲 手 垒砌 他 们 的冰 屋 “ 格 鲁 ” io )并 在 冰 伊 (l , go

《北方的纳努克》赏析

《北方的纳努克》赏析
改变了早期电影制作中的好奇心和游戏心态, 主动关注边缘民族及其传统生活方式,用影片 记录正在消亡的文化;
摆脱类似昆虫学家式的从外部观察事物的方法, 主张以人类的眼光从内部观察事物;
放弃那种对诸如风光风俗、新闻事件泛泛纪录、 表面浏览的方式,聚焦于一个家庭,对准他们 的活动行为及其关系,注重过程的展示而非概 貌的展览;
背景介绍
影片《北方的纳努克》缘起于弗拉哈迪在探险过程 中对爱斯基摩人的了解。
在持续经久的勘测中,“每次都有二三个爱斯基摩 人做我的伙伴”,“这些经历让我深刻地了解了爱 斯基摩人的生活,并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影片的开篇字幕如是说。
片子高度真实地再现了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场景,并 在其中插入一些颇为有趣的细节。
纪实的目的不仅在于记录。也在于发现美、展示 美.细节的刻画无疑有助于体现纪实美。在视觉方 面,细节支捧起情节。
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复原了画面缺失的时空,更具故事性和可 视性。但是.恰如其分地运用情景再现手法是始终 以客观真实为坐标.避免过分虚构.“真实”与 “虚构”要合理结合。
《北方的纳努克》运用纪实手法和情景再现的故事 化手法朴实、生动地再现了哈里森港爱斯基摩人聚 居地真实的生活场景。摄像机前的生活只有合理干 预才是更真实、更合理的。这种理念也影响了后来 的纪录片创作者。
《北方的纳努克》
纪录片
纪录片一词是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最早称呼出来 的,他是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弟子。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 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 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 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纪录片的两种定义
①“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 取图像和音像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创作 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

北方的纳努克观后感

北方的纳努克观后感

《北方的纳努克》影评《北方的纳努克》是由有着“纪录片之父”称号的罗伯特·弗拉哈迪于1922年1月出品的纪录电影,该纪录片标题的“纳努克”是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名字,因此,本纪录片主要是以这个名为纳努克的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为主,记录了爱斯基摩人的日常是怎么运作的。

开始影片,镜头首先是在一艘船上,随着船的行进,纳努克出现了,他把小船靠岸,从小船里源源不断的把一家人像变魔法一样掏了出来,当我见到这一幕时,真为这神奇的小船是怎么容纳那么多人感到惊讶,但实际上的确就是容纳下了。

接着,镜头转换到纳努克一家人砌房子的部分,他们把一块块的雪砖运来一个地方,用刀子慢慢修砌,倒了,又继续拍紧雪砖,让它重新堆砌起来,让我知道了爱斯基摩人这看似简单的半圆形雪砖房原来要起的结实也并不容易;接着,房子砌好了,但是就该考虑吃饭的问题了,要知道,在冰天雪地里,要找吃的可不容易,怎样捕捉各种海产也是个对爱斯基摩人的考验,往往他们要半天才捉得到一只,好不容易捉到了个海豹,终于能吃了,但是也不是像我们一样可以烤着吃,因为,北方气候过于寒冷,火很难生起,所以他们只能生吃,我不禁为自己能生活在食物方便获取,并能煮熟吃的生活感到庆幸,并更感到珍惜。

记得在纳努克狩猎的镜头中,有一个最为记忆犹新:纳努克在冰面发现了个小洞,观察了一阵子之后,觉得小洞下面有猎物,于是决定放绳子捕捉,哪知道,猎物的力气非常的大,绳子刚拉出来立刻就被拉回去了,但是,为了家人食物有着落,纳努克可没有一丝放弃的迹象,就这么一来一回,终于,远处家人坐着狗拉雪橇来了,他们见纳努克在拼命的拉绳子,知道是在捕捉猎物,于是纷纷过来帮忙,几个人帮忙拉绳,几个人帮忙把小洞口旁的冰弄开,终于把猎物给弄了上来,原来猎物是一只海豹。

之后,他们开始肢解猎物并当场吃了起来,然后字幕出现,说“这次的盛宴后海豹的鳍成了纳努克孩子拔河的玩具”可见纳努克为了孩子不无聊,也是挺有心的,在这为了生计要不停奔波的冰天雪地中,却有着这么温暖的父爱,看到这一幕,让我感到了春天的温暖。

于东冉北方的纳努克 影评

于东冉北方的纳努克 影评

《北方的纳努克》影评姓名:于东冉班级:广播电视编导一班学号:200908020056《北方的那努克》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在北极生存着一些不畏严寒的人们,在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捕猎和忙碌着,看到他们一天的行程,羡慕他们那种单纯的生活状态远离城市和文明所带来的污染,是那样的淳朴和惬意,真叫人不禁向往!作为人类学的必看教学片《北方的纳努克》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原来它也是纪录电影的必备教学参考,并且是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纪录片。

囿于我看这部电影的初衷和自己对电影专业解析的陌生,故此篇博文的写作框架和内容基础均聚焦在它立足文化研究的人类学角度上,由此探讨它内容的表面特质和内在思路。

虽然我把它作为“影评”添加在电影资料中(请某些学院人物不要呲牙咧嘴、屁股翘老高),但在我的日志归类中,它属于非电影范畴。

影片通过简单的镜头,记录了这样一个叫做纳努克的爱斯基摩家族,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几个孩子和一群狗。

在茫茫北极,他们自己捕食,自己搭建房屋,为生存而生存地过自己的一生。

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家族,生活在一个已经诞生了电影的时代。

而我们现代孱弱的文明和当时野蛮的主宰竟构成了这样的反差。

文明水准和主宰能力,也许是一个悖论。

这实在是一部好片子,我指的并不是影片的拍摄手法,也不是影片的镜头运用。

因为我们毕竟不能要求一部摄制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什么精妙的镜头或者深邃的思想。

但它仍是很淳朴的,淳朴得以至于我想起了卢米埃尔兄弟和乔治·梅里爱这些电影事业的元老级人物,而与他们不同的是,在弗拉哈迪的影片中,我们看不到这两位大师为了坚持自己的风格而相互讽刺对方的极端,在《北方的纳努克》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像格利菲斯那样对于电影风格两大传统的“原始综合”。

1922年,那个刚刚经历过一战的洗礼,二战正在酝酿阶段的欧美大陆,人们正在干些什么呢?好莱坞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玛丽·壁克馥、查理·卓别林的名字如雷贯耳;格利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已经创造了一个票房神话;默片时代喜剧演员受到观众对总统一样的优待;或者苏联电影的集体繁荣……而当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人们除了震撼之外,还剩下什么?可能完全不是因为电影,而只是因为映入眼帘的那些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得叙事风格更为明朗。
Eg:建造冰屋时,镜头在大人和小孩之间来回切换
在现代纪录片中平行蒙太奇应用广泛:
首先因为用它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以利于概括
集中,节省篇幅,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并加强影片 的节奏;
其次,由于这种手法是几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
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
五、不足之处
电影,也是他的开山之作。 弗拉哈迪通过和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长达15个月 的共同生活,以默片的方式纪录了纳努克一家的生 存方式和状态。
背景介绍
影片《北方的纳努克》缘起于弗拉哈迪在探险过程
中对爱斯基摩人的了解。
在持续经久的勘测中,“每次都有二三个爱斯基摩
人做我的伙伴”,“这些经历让我深刻地了解了爱 斯基摩人的生活,并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影片的开篇字幕如是说。
在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找不到相当于创造或创造之
类的词汇,因为把我们自己硬塞给自然素材是没有任 何实际意义的。
弗拉哈迪说过,所有艺术都是探险行为。唯有不抱成
见,才能引领我们在走向新的发现时让心灵处于自由 状态。这是纪录电影创作的极高境界。
弗拉哈迪在他的每一部影片里都贯穿着探险家追求真
实的奋斗精神。他试图通过影片告诉世人他对创造的 态度:顺从自然,忠实于电影的本质和机能,承担电 影的使命。
纳努克
《北方的纳努克》主人公 善良、勇敢的爱斯基摩人
优秀的猎手
在《北方的纳努克》拍摄完成后不久,纳努克
就猎鹿的冒险中饿死了(也有一说是因为没有 储存足够的过冬食物而饿死了)。
作为弗拉哈迪的向导,纳努克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猎
人,他不仅把弗拉哈迪带进了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现 场,更让他将自己的拍摄进程水乳交融的融汇到了 人与人的坦诚交往之中。
这是纪录片“故事化”努力的一种手段,并且从现
实使用看,它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二、选材

“一切戏剧的基础都是冲突。”
追求故事性的纪录片导演往往要选择的是容易产生冲突的题材, 比如弗拉哈迪这样的选择——边远地区的,为人们所不熟知的爱斯 基摩人的生活

具体来看:
一个人怎样捕鱼?
三五个人怎样捕获两吨重的海象? 在处处冰雪的寒冷北极要建怎样的房子来御寒?
作品分析
一、叙事结构
拍摄 缘起
捕海象 建“依 格鲁”
背景介 绍
穿过浮 冰捕鱼
冰屋生 活
人物介 绍
与白人 交易
捕海豹
回程
一、叙事结构
线性结构: 《北方的纳努克》没有完整的“故事贯穿线”,前
面3个段落可总结为“背景介绍”,而后的“与白
人的贸易⋯‘捕鱼”“捕海象”“修建依格鲁”等
零散的段落,导演弗拉哈迪都尽量在字幕解说词中 提示时间以串联起来。
《北方的纳努克》
纪录片
纪录片一词是英国的约翰· 格里尔逊最早称呼出来
的,他是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弟子。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
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 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 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纪录片的两种定义
①“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
弗拉哈迪电影的细节非常丰富,画面给人以震撼,和摄影棚
里的产品完全异趣。
弗拉哈迪电影的主人公皆为非职业演员,事实上他们不是在
表演,而是根据弗拉哈迪的要求再现原来的生活。
2015/10/30
艾德蒙· 卡彭特指出,弗拉哈迪从观察外部起步去发现
人们的内心世界,这种方法跟爱斯基摩的行为方式相 同。
弗拉哈迪与《北方的纳努克》
上世纪20年代,拍摄北极或南极甚至非洲土著的探
险电影非常流行。但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 镜头从风俗猎奇转为长期跟踪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家 庭,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关注人物的情感和命 运,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
弗拉哈迪在《北方的纳努克》中追随着纳努克一家
从夏到冬的生活,展示了寂寞荒凉的北极世界中爱 斯基摩人的勃勃生机。
设置悬念
正是悬念手法的运用和戏剧性情节的引入使得《北
方的纳努克》摆脱了早期“旅行片”的窠臼,打破 了早期纪录电影的表面纪录的模式,通过对爱斯基 摩人的深入了解和观察,以一个家庭来表现整个爱 斯基摩人的生活,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纪实影片在 记录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时的独特魅力,使影片真正 进入到了有机、完整的深层叙事层次.
2015/10/30
美国电影理论家林达· 威廉姆斯在其论文《没有记
忆的镜子——真实、历史与新纪录电影》中提到:
“纪录片表现的真实与人们期待的纪录电影的真实
相吻合,这种真实是由作者通过操纵性的手段制造 和构建的。”
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
本片是由罗伯特· 弗拉哈迪于1922年1月出品的纪录
取图像和音像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创作 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
②“通过电视摄像机(或电影摄像机)的磁带(或
胶片)纪录下来的一切内容,包括自然界中的生命 活动和自然现象,人类社会中的人物和事件,这些 内容不是人为的虚构出来的,而是现实中已经存在 的或正在发生的。”
纪录片美学观的奠基者:维尔托夫、弗拉哈迪。
纳努克及他的全家人都将拍电影作为自己生活的一
部分,他向弗拉哈迪展示了爱斯基摩人的友好、善 良和耐心。
比如为了帮助弗拉哈迪拍摄,纳努克需要建造
一个新的冰屋。爱斯基摩人的房子是用冰块砌成 的,叫伊格鲁。冰屋通常大约为12英尺宽,弗拉 哈迪需要的却是25英尺。纳努克没造过这么大的 冰屋,花了几天时间实验,却一次又一次塌下来, 每一次倒塌,同伴们都轰然大笑。 因为冰屋是黑的,纳努克用冰做窗户,还借用 太阳的反光照明,这是爱斯基摩人在生活中的创 造。纳努克教儿子射箭的细节淳朴动人,祖辈传 统在劳动的间歇传递,简单的动作传达出父子亲 情。
化手法朴实、生动地再现了哈里森港爱斯基摩人聚 居地真实的生活场景。摄像机前的生活只有合理干 预才是更真实、更合理的。这种理念也影响了后来 的纪录片创作者。
长镜头运用
例如纳努克一家夜晚归家的那场戏,弗拉哈迪连续



用了五个十几秒到三十几秒不等的长镜头来表现他 们回家之路的艰辛,五个镜头的构图却各不相同。 第1、2个镜头:人物从镜头中渐渐走远,广袤的大 地上只剩几个艰难移动的身影; 第3个镜头:人物处于画面下方,整个画面上方都是 白茫茫的大地,显出人们被压迫的艰难; 第4个镜头:人物处于画面左下方,向画面右上方爬 行; 第5个镜头:人们从画面右上方向左下方滑行.镜头 保持不动.直到人物从镜头里消失,只剩被风吹起 的雪尘
注重细节
弗拉哈迪关注的不仅仅是对拍摄对象外在形态的表
现,更重要的是人物的内心.因为与他们的长时间 接触,使弗拉哈迪清楚地明白他们的可爱之处、可 敬之处,也正是这种温情脉脉的人文关怀,使得弗 拉哈迪在《北方的纳努克》中不仅为我们展现了爱 斯基摩人与大自然斗争的严酷,也表现了许多温馨 甚至幽默的场面。
纪实的目的不仅在于记录。也在于发现美、展示
美.细节的刻画无疑有助于体现纪实美。在视觉方 面,细节支捧起情节。
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复原了画面缺失的时空,更具故事性和可
视性。但是.恰如其分地运用情景再现手法是始终 以客观真实为坐标.避免过分虚构.“真实”与 “虚构”要合理结合。
《北方的纳努克》运用纪实手法和情景再现的故事
Eg:为了拍摄而建造只有三面墙的冰屋 在严冬阳光下拍摄纳努克一家睡觉、起床场景
三、表述特点

5.字幕语言简洁、意蕴丰富,不仅补充了画面之
外的信息,也隐藏了弗拉哈迪的主体意识

6.配乐与画面相得益彰,或轻快或紧张或有趣 7.长镜头和摇镜头的运用 长镜头在纪实影片中常被用到。用等量的时空来
表现和还原时空,可以为影片增加可信性。
有评论认为:“弗拉哈迪影片中的叙事魅力首先来
自他对于拍摄对象充满激情的观察,他对自然环境 中的一切生命现象都心存敬畏,因此他在处理自己 的观察结果时常常都会流露出一种深深的眷恋。”
戏剧性与纪录片
在《北方的纳努克》中,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戏剧性
引入纪录片。
冰屋在拍摄时被迫削去一半,因为没有照明,拍摄
摇镜头运用
在《北方的纳努克》中,其他为数不多的摇镜头也
很出色。例如在狗群厮打的一场戏中,镜头从左摇 到右再从右摇到左.狗乱作一团,人也心急如
焚.天马上黑了,他们要尽早赶回去,狗群却在无
止境地厮打,镜头的来回移动充分表明了狗的混乱
和人的焦急。
四、拍摄手法
《北方的纳努克》使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拍摄手法,
只能在露天状态下进行,纳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的 刺骨寒风里表演起床。结果要真实,为了真实不惜 搬演,这是弗拉哈迪的信条,他把悬念和戏剧性引 入了纪录片。
2015/10/30
搬演手法
与《北方的纳努克》相生相伴的一个重要议题,是
关于真实与搬演或真实与虚构的关系问题。后人指 责弗拉哈迪违背纪录片真实原则的重要依据是他在 拍摄《北方的纳努克》时使用了搬演手法。 搬演是对原来发生过的事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复原, 它本身带有真实性和演绎性,是在纪录影像资料不 足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辅助手段,不等于虚假。
这些问题对爱斯基摩人来说是常态事件,但对观众来说,它们 都构成了影片的冲突,吸引着观众看完全片。

三、表述特点
1.开场独特
Eg:“多人乘坐的小皮划”
2.设置悬念
Eg:纳努克用冰刀在屋顶切开正方形的洞
3.注重细节
Eg:纳努克用嘴咬着唱片对着镜头微笑 纳努克教小儿子射箭
4.情景再现:为了真实不惜搬演摆拍
电影特点
他的代表作的题材大都表现偏远地域人类的生活状态。 充满诗意地、创造性地利用现实素材。他拍电影时没有任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