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注释与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解释版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解释版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假如】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

越国以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君知其难也,焉.【何;为什么】用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君之薄.【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也。

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古今异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共”通“供”供给】其【指代使者】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曾经】为.【给予】晋君赐.【动词作名词,恩惠】矣,许君焦、瑕,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济.【渡河】而夕.【名词作状语在傍晚】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宾语前置】?既.【在……之后】东.【名作状,在东边】封.【使动,使.......成为疆界】郑,又欲.【想要】肆.【扩张】其西.【西面】封.【疆界】,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哪里】取之【指代土地】?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秦以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晋,唯.【句首发语词,表示希望】君图.【考虑】之【指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与郑人盟.【名作动,订立盟约】。

使.【派】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还。

子犯请.【请求】击.【攻击】之【指秦军】。

公曰:“不可。

微.【假如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夫人..【达不到】..【古今异义,那个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借助】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失去】其.【自己的】所与..【所与:同盟者。

与:结交,亲附】,不知.【通“智”,明智】;以.【用】乱易.【替代】整,不武.【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不武,不符合武德】。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笔记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笔记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以《春秋》为本,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二、课文翻译(略)三、字词积累(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古:使者,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把……作为;今:认为。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5.亦去之古:离开;今:往,到。

(三)一词多义1.许①许君焦、瑕动词,答应、听从②杂然相许动词,赞同③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名词,表处所④潭中鱼可百许头数词,表约数2.鄙①越国以鄙远意动用法,以……为边邑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庸俗,鄙陋(目光短浅)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动词,看不起,轻视3.以①以其无礼于晋介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顺承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顺承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⑥阙秦以利晋连词,用来4.而①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连词,表顺承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四)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2.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作动,驻扎3.夜缒而出名作状,在晚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5.邻之厚,君之薄也形作动,变雄厚,变弱小6.越国以鄙远形作名,远地7.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8.朝济而夕设版焉名作状,在早上,在晚上9.共其乏困形作名,缺少的东西10. 既东封郑名作状,在东边;使动,使……作疆界(五)重要词语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动词,从属二主2、辞曰:“臣之壮也……”动词,推辞3、是寡人之过也名词,过错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动词,削减5、焉用亡郑以陪邻动词,增加6、因人之力而敝之动词,损害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句首语气词,希望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介词,如果没有(六)特殊句式1、介宾结构后置句:以其无礼于晋——以其于晋无礼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佚之狐于郑伯言2、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夫晋,有何厌3、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失其所与,不知4、省略句:(君)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烛之武退秦师》读记资料(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读记资料(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读记资料集萃(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一、文言词句释义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日:“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拒绝)日:“臣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

”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才)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

”许之。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绳而(表修饰)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如果)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君知其难也。

焉(哪里)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表承接)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晋国,有什么能让它满足呢)既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从哪里)取之?阙秦以(而)利晋,唯(表示希望、祈请)君图(考虑)之。

”秦伯说(同“悦”,高兴),与郑人盟(订立盟约)。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就)还。

子犯请击之。

公日:“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同盟),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表示祈使)还也。

”亦去(离开)之。

二、作文素材提炼应用角度一:慷慨赴难是夜,万籁俱寂,暗淡的月光中,烛之武凭借着一条粗陋的绳索,艰难地顺墙而下,步履蹒跚地迈向秦营。

烛之武退秦师注释、重点实词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注释、重点实词及翻译

一、原文及注释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对人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不敢称呼对方的名字,相当于“您”)。

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变厚),君之薄(变薄)也。

若舍郑以为(把……当作)东道主,行李(外交使节)之往来,共(同“供”)其乏困(缺少的物资),君亦无所害(不利之处)。

且君尝为(给与)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墙)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得利)晋,唯(语气词,表希望)君图之。

”秦伯说(同“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不知(同“智”);以乱易(代替)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之。

二、实词、句型(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通“矣”,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若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若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主人、某某主办方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古义:有求于您今义:求儿子5.以烦执事古义:表示敬称,婉指秦穆公今义:管某事的人6.微夫人之力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7.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2.晋军函陵(名作动,驻扎)3.夜缒而出(名作状,在夜晚;名作动,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统编版】《烛之武退秦师》高考文言文学习重要知识点详解详析

【统编版】《烛之武退秦师》高考文言文学习重要知识点详解详析
龙说赵太后》)
⑩衰败,衰弱
天下分裂,而唐室固已微矣(《教战守策》)
【识记方法】 “微”的本义是“微小,细微”。程度小就是“稍微”; 地位小就是“低贱,卑下”;势力小就是“衰微”。非常小就接近于 “没有”(但又不是完全没有,故此义用于假设),由此义又可进一步引 申出“隐匿”“暗暗地”等义。
例句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动刀甚微(《庖丁解牛》)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老子〉四章》) 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义项
例句
⑦ 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五代史伶官传序》)
⑧隐蔽身份,不显露 微服私访
(第2段)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 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2.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若(假如) ②师(军队) ③辞(推辞) ④然(然而)
⑤是(这) ⑥许(答应)
7.文化常识 (1)《左传》:我国古代一部叙事详尽的_编__年___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 鲁国史官_左__丘__明___所作。“传”意为__注__释__,《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 《春秋》所作的注释,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 《_春__秋__公__羊__传__(公__羊__传__)__》《_春__秋__谷__梁__传__(谷__梁__传__)_》合称“春秋三传”。
③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五等爵位分别是_公___、_侯___、_伯___、__子__、 _男___。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课文中所称“晋侯”“秦伯” 中的“侯”“伯”即爵位。 ④地支的第一位。十二地支可用来纪时、纪月,23点至次日1点被称为 子时,冬至所在的月份被称为子月。地支与天干配合还可以纪日、纪年。

高中《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高中《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高中《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高中《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一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烛之武是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

他在说秦伯之前,没有被重用,有着怀才不遇的怨愤,但在郑国危难之际,却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钱学森从1935年去美国,共在美国待了20年。

20年的时间可谓漫长,但钱学森连以一美元的保险金也不曾存过,因为他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待下去。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钱学森归心似箭,彻夜难眠。

得知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当局用名誉、地位等挽留他,甚至还派特务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军方更是无理地吊销了钱学森参与机密研究工作的证件。

美国海军的一个高级将领金步尔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面对美方的蓄意阻挠,钱学森不仅没有削弱回国的信心,反而更加坚定了报国的信念。

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从此,他百折不挠,走过了将自己奉献给祖国,奉献给科学事业的一生。

他用实际行动见证了自己“此生惟愿长报国”的誓言。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李四光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

--巴斯德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学案博苑09-17 0818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学习目标1.参照课文注释与古汉语字典整理文言知识点;2.根据语境辨析词义,准确解释。

学习内容一、课文内容梳理第1段秦晋围郑知识点:贰:从属二主;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介词结构后置句,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

“且于楚贰也”第2段:临危受命。

知识点:“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句,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辞曰:省略句,补充完整后为“(烛之武)辞曰”;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也”字表判断。

第3段:智退秦师知识点:亡:动词的使动用法;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鄙:名词的意动用法;封:名词的意动用法;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东:名词活用做状语;陪:通假字,通“倍”;共:通假字,通“供”;厌:通假字,通“餍”;说:通假字,通“悦”;阙:通假字,通“缺”或“掘”;以为:古今异义词,古义:把……当作;今意:认为。

行李:古今异义词,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行时带的包裹。

东道主:古今异义词,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乏困:古今异义词,古义:缺乏的东西;今义:精神不好。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还原后应为:有何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还原后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第4段:晋师撤离。

知识点: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知:通假字,通“智”。

夫人:古今异义词,古义:那个人;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去:古今异义词,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

二、人物形象1.烛之武:(1)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2)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3)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2.郑伯:(1)善于纳谏。

(2)勇于自责。

(3)善于言辩。

3.秦伯:贪婪,自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文: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v1.0可编写可改正《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经典版本)第一部分: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⑴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贰:附属二主(字典义),有二心、不忠诚(文中义)。

⑵指出以下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①以:连词,表原由,译为“由于”。

②其:代词,指代郑伯。

③且:连词,表递进,译为“又”;④也:语气助词,不译。

⑶剖析以下句子的文言词句式。

①无礼于晋(状语后置)②贰于楚(状语后置)[ 最正确翻译:“对楚国有二心、不忠诚。

” ]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⑴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军:名作动,驻军。

⑵剖析以下句子的文言词句式。

①晋军函陵(省略“于”)②秦军氾南(省略“于”)[最正确翻译:“秦军在氾南驻军。

”]第二部分: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剖析以下句子的文言词句式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2.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危:危险。

②见:拜会。

③师:秦军。

④退:撤离。

3.公从之。

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从:遵从。

②之:代词,指代“佚之狐的建议”。

4.辞曰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辞:推却。

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指出以下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①之:构造助词,撤消句子独立,不译。

②犹:尚且。

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今:此刻。

②为:做事。

指出以下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已:通“矣” ,译为“了” 。

7.吾不可以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⑴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不可以:没有。

②子:代词,译为“您”或“先生”。

③是:代词,指代“不可以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译为“这” 。

④过:过失。

⑵指出以下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①而:连词,表承接关系,译为“才”。

②之:构造助词,定语的标记,译为“的”。

⑶剖析以下句子的文言词句式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8.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指出以下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完整版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 完整版解析
翻译
春 秋 时 期 形 势 图
思考:晋国为什么要攻打郑国?
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
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乃:于是 之:代指秦军 夫人:那人 微:没有 及:达到 因:依靠
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与,不知;以乱
而:却 蔽:损害 所与:所交往的人。所+动 知:通“智” 乱:(军队)散乱
易:交换 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去:离开 之:句末助词
“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 伯,曰:“秦、晋围
(烛之武)许之 夜:在夜里。 名→状 (烛之武)夜缒而出 (烛之武)曰
翻译
重点句子翻译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已。
•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也。
郑,郑既知亡矣。若
思考:晋国为什么要攻打郑国?


晋 军 新郑 秦 军
公元前630年






氾 南
带有侵略性质的战争 大国夹击,郑国随时可能灭亡。
图2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阐述两军驻扎 位置:两军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 接触,为烛之武说秦埋下伏笔。
课文串讲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函陵,
以:因为
于:对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军:驻军。 名→动
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 曰:“国危矣,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退。”公从之。辞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若:如果 使:派
师:军队
辞:推辞
翻译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2《烛之武退秦师》朗读精讲+知识点《左传》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2《烛之武退秦师》朗读精讲+知识点《左传》

2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回放】烛之武退秦师①晋侯、秦伯②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③,且贰于楚④也。

晋军函陵⑤,秦军氾(fán)南。

佚之狐⑦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⑧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⑨曰:“臣之壮⑩也,犹⑪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⑫。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⑬,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⑭。

然⑮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⑯。

【注释】①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0年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烛之武,郑国大夫。

②【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③【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过郑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以,因为,④【貳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⑤【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现在河南新郑北。

⑥【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⑦【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⑧【若】假如。

⑨【辞】推辞。

⑩【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⑪【犹】尚且。

⑫【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已,同“矣”语气词。

⑬【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⑭【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过,过错。

⑮【然】然而。

⑯【许之】答应了这件事。

许,答应。

夜缒①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②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

越国以鄙远④,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⑦,行李⑧之往来,共其乏困⑨,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⑩,许君焦、瑕⑪,朝济而夕设版焉⑫,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⑬,又欲肆其西封⑭,若不阙秦⑮,将焉取之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⑰。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共共其乏困2.厌何厌之有3.说秦伯说4.知失其所与,不知二、古今异义词1.以为、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行李行李之往来3.乏困共其乏困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三、词类活用1.数词用作动词贰且贰于楚也2.名词用作动词军晋军函陵,秦军氾南3.名词用作状语(1)夜夜缱而出(2)朝、夕朝济而夕设版焉(3)东既东封郑4.形容词用作名词远越国以鄙远5.形容词用作动词厚、薄邻之厚,君之薄也6.使动用法(1)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焉用亡郑以陪邻(2)鄙越国以鄙远(3)封既东封郑四、重要实词1.辞(烛之武)辞日2.许(烛之武)许之许君焦、瑕3.缱夜缱而出4.执事敢以烦执事5.赐且君尝为晋君赐矣6.济/设版朝济而夕设版焉7.肆又欲肆其西封8.阙若不阙秦9.因/敝因人之力而敝之10.与失其所与11.易以乱易整五、重要虚词12以(1)以其无礼于晋(2)敢以烦执事(3)越国以鄙远(4)焉用亡郑以陪邻(5)阙秦以利晋(6)以乱易整13若(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若不阙秦14之(1)臣之壮也(2)邻之厚也,君之薄也(3)行李之往来15而(1)今急而求子(2)夜缱而出(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因人之力而敝之16乃乃还六、一词多义1.封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2.焉(1)焉用亡郑以陪邻(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3)将焉取之/风雨兴痣3.因(1)因人之力而敝之(2)因其固然(3)陈陈相因(4)因材施教4.微(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微斯人,吾谁与归5.其(1)君知其难也(2)又欲肆其西封(3)失其所与/亦各言其志也己臭(4)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5)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七、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2.君之所知也(二)状语后置句1.以其无礼于晋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四)省略句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夜缱而出3.敢以烦执事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八、文学/文化常识1.《左传》2.春秋三传3.史书体例4.爵位五等《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梳理(教师版)・、通假字1共:同“供”,供给。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归纳烛之武退秦师作为常考文言文题型之一,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相关知识点非常重要,下面由小编为你准备了“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资讯!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字词读音汜(fán) 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共(gōng)其乏困阙(quē)秦秦伯说(yuè) 逢(páng) 孙不知(zhì)杞(qǐ)子戍(shù)之失其所与(yǔ)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三、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以为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夫(fú)人古义:那人夫(fū)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四、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动词使动用法,使……退)且贰于楚也。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在东边)既东封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若不阙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五、一词多义封①既东封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②又欲肆其西封(疆界)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表转折,连词)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来,表目的,连词)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⑤以乱易整(用,介词)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邻之厚,君之薄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④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⑤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③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其①君之其难也(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②共其乏困(代词,代“行李”)③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晋国)④失其所与(代词,晋国)⑤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

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一篇优秀范文,入选全日制高中必修课程。

作品原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2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2),行李(lǐ)(23)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24),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5),许君焦、瑕(26),朝济而夕设版焉(27),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8)之有?既东封郑(29),又欲肆其西封(30),若不阙(quē)(31)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yuè 32),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4);失其所与,不知(zhì)(35);以乱易整,不武(36)。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三、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D.夜缒()而出(省宾语“烛之武”)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四、词类活用(例句)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动,使…成为疆界;东,名作状,在东边)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4.且贰于楚也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边邑,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8.不仁,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9.臣之壮也(壮?D壮年人)10.今老矣(老―老年人)11.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12.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13.君亦无所害(所害―害处)1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好处)15.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16.唯君图之(图―计划、考虑)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五、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高一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的重难点1、把握全文中心事件,理顺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全文以烛之武说退秦军为中心。

故事先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

03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古/今)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以:1.以其无礼于晋 2.若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 且: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其: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失其所与,不知 4.吾其还也
因为,表原因 连词,来 连词,又 连词,况且 代词,它郑国 代词 ,这件事 自己的 表商量语气,还是
D
本课验收
本课验收
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名词→动词
词类活用
既东封郑(在东边) 又欲肆其西封(在西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黄昏)
1
名词→状语
2
词类活用
3
A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B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既东封郑(使…成为边界) 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邑)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烛之武)许之 (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 (主语) (烛之武)夜,缒而出 (主语) 敢以(之)烦执事 (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介词)
一词多义
焉:1.将焉取之 2.焉用亡郑以陪邻 之: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因人之力而敝之 3、何厌之有 4、使杞子、杨孙戍之,乃还
哪里 何 取独 的,定语标志 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代郑国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既东封郑 (使动,使…成为疆界)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晋侯①、秦伯②围郑③,以其无礼于晋④,且贰于楚⑤也。

晋军⑥函陵⑦,秦军汜南⑧。

佚之狐⑨言于郑伯⑩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11)秦君,师(12)必退。

”公从(13)之。

辞曰(14):“臣之(15)壮(16)也,犹(17)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18)也已(19)。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20),今急而求子,是(21)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2)。

”许之(23)。

夜縋(24)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25)矣。

若亡郑(26)而有益于君(27),敢(28)以烦(29)执事(30)。

越国(31)以鄙远(32),君知其(33)难也。

焉用(34)亡郑以陪邻(35)?邻之厚,君之薄(36)也。

若舍(37)郑以为(38)东道主(39),行李(40)之(41)往来,共(42)其乏困(43),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44)矣,许君焦、瑕(45),朝济(46)而夕设版(47)焉(48),君之所知也。

夫(49)晋,何厌之有(50)?既(51)东(52)封(53)郑,又欲肆(54)其西封(55),若不阙(56)秦,将焉(57)取之(58)?阙秦以(59)利晋(60),唯(61)君图(62)之。

”秦伯说(63),与郑人盟(64)。

使杞子、逢(65)孙、扬孙戍(66)之(67),乃还(68)。

子犯(69)请击之(70),公(71)曰:“不可。

微(72)夫(73)人之力不及此(74)。

因(75)人之力而敝(76)之,不仁;失其所与(77),不知(78);以乱易整(79),不武(80)。

吾其(81)还也。

”亦去(82)之(83)。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时期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②秦伯:指秦穆公,姓嬴(yíng),名任好,他把女儿嫁给了晋文公。

③郑:春秋时诸侯国之—。

④无礼于晋:即“于晋无礼”,对晋国无礼。

《烛之武退秦师》文中细节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文中细节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文中细节解析1.《烛之武退秦师》文中细节解析篇1《烛之武退秦师》开篇就讲:“晋侯、秦伯围郑”,这是一种客观的历史陈述,因此用了“晋侯”“秦伯”的称呼,而且先说“晋侯”,是因为围攻郑国的“主谋”是晋国。

其中的原因要追溯到晋文公重耳逃亡,逃到郑国,“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郑文公没有礼待重耳,此处却说“以其无礼于晋”,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以其无礼于晋君”,少了一个“君”字,显示出晋国围攻郑国的真正原因并非“无礼于晋”,这仅仅只是一个借口。

第二个原因是在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既投靠晋国,又依附于楚国。

其实重耳逃亡时,路过楚国,楚王对重耳礼遇有加,并且问重耳以后何以为报,重耳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君以周旋。

”结果在城濮之战中,晋军果然退避三舍,诱敌上钩,楚军大败。

这其实是典型的“恩将仇报”。

也就是说,这两条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特别是“无礼于晋”,只是一个借口罢了,由此可见晋国特别是晋文公的诡谲之处。

孔子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主谋是晋国,此处先说“晋侯”,那就理所当然了。

可是到了烛之武的口中,他却说“秦、晋围郑”,先说“秦”,再说“晋”,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第一个需要探讨的细节。

顺序颠倒,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首先,这是暗示秦伯,在“秦晋联盟”中,秦国排在晋国之前,以秦为主导,这是给秦伯一个“高帽”。

其次,烛之武和秦伯心里都很明白,在这出戏中,真正矛盾的双方是晋和郑,这时候,有意淡化晋,其实就是转移主要矛盾,淡化自己此行的目的性。

紧接着,烛之武进入到第一次劝说的核心问题,即亡郑有利于晋还是有利于秦,存郑对谁有好处?在这个阶段,烛之武并没有点明郑国与晋国的矛盾纠葛,在对晋的称呼上,只是用了一个“邻”字,即“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一字之差,也是意味深长。

试想,烛之武上来就说,郑国灭亡就是壮大晋国的实力,晋国实力加强了,就会削弱秦国的实力,道理虽然也是这样,但这样讲的目的性就太明显了,郑晋的矛盾就会赤裸裸摆在秦伯面前,秦伯自然也会思考烛之武此番话的目的何在,闹不好,秦伯认为这是挑拨“秦晋之好”,那就弄巧成拙了,一个“邻”字正好将郑晋的矛盾巧妙地掩盖住了。

高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高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高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希望大家喜欢!高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一(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高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二一、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注释(1)晋侯、秦伯:指_________和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以,______,连词。

其,代词,它,指_____。

于,______。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倒装句,于晋无礼。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_______,表递进。

贰,________。

于,______,介词。

(4)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_________。

晋军驻扎在函陵。

(5)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_____。

使:_____。

见:_______。

(8)公从之。

辞曰:从,______。

辞,________。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不如人:犹,_______。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已,同“_____”,语气词,___。

(12)吾不能早用子:用,______。

(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是,_____。

过,______。

(14)然郑亡:然,_______。

(15)许之:许,______。

答应这件事。

(16)缒(zhu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郑既知亡矣:既,_______。

(18)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

这是客气的说法。

敢,________。

执事,____________,对对方的敬称。

(19)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

越,________。

鄙,_________。

(20)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_____。

陪:_____。

邻:邻国,指______。

(21)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厚,______。

(2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舍:________。

东道主:____________(23)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今异义,古义,______;今义,_____(24)共(gōng)其乏困: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

共,通“_____”,______。

其:代指______。

(25)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

尝,______。

为,_____。

赐,_______。

(26)许君焦、瑕:(晋惠公)许诺给您焦、瑕两城。

(27)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济,_____。

设版,_____。

版,______。

朝,______。

(28)何厌之有:厌,通“_____”,______。

(29)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

东,名词活用为状语,_____。

封,疆界。

这里名词使动用法,____________。

(30)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

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

肆,_______。

封:疆界。

这里名词使动用法,__________。

(31)若不阙秦:阙(quē):_____;另一种解释是:通“___”,使动用法,_________。

(32)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___”,______。

盟:_____。

(3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夫人:古今异义,古义,代词,_____,指___;今义,_______。

(3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因:______。

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_____。

(35)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与,________。

知:通“____”,_____。

(36)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易,______。

武,_______。

不武,_________。

整,________。

(37)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___。

(38)去之:离开郑国。

去,____。

之,指代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2)以其无礼于晋: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倒装句,于晋无礼。

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

于,对于。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5)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假如。

使:派。

见:拜见,进见。

(8)公从之。

辞曰:从:听从。

辞:推辞。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不如人:犹:尚且。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为,做。

已,同“矣”,语气词,了。

(12)吾不能早用子:用:任用。

(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是,这。

过,过错。

(14)然郑亡:然:然而。

(15)许之:答应这件事。

许,答应。

(16)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

(17)郑既知亡矣:既:已经。

(18)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

这是客气的说法。

敢,冒昧的。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19)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

越,越过。

鄙,边邑,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当做边邑。

(20)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为什么。

用:介词,表原因。

陪:增加。

邻:邻国,指晋国。

(21)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厚,雄厚。

(2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舍:放弃(围郑)。

东道主,古今异义,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3)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今异义,古义,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24)共(gōng)其乏困: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

共,通“供”,供给。

其:代指使者。

(25)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

尝,曾经。

为,给予。

赐,恩惠。

(26)许君焦、瑕:(晋惠公)许诺给您焦、瑕两城。

(27)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济,渡河。

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朝,在早晨。

(28)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29)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

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东边。

封,疆界。

这里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30)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

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

肆,延伸,扩张。

封:疆界。

这里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31)若不阙秦:阙(quē):侵损,削减;另一种解释是:通“缺”,使动用法,使......削减。

(32)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喜欢,高兴。

盟:结盟。

(33)(3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微:没有。

夫人:古今异义,古义,代词,代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3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因:依靠。

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损害。

(35)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与,结交,亲附。

知:通“智”,明智。

(36)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易,代替。

武,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不武,不符合武德。

整,指一致的步调。

(37)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38)去之:离开郑国。

去,离开。

之,指代郑国。

4、《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____”,语气词,____。

)2.共其乏困(共,通“____”,_____。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_____”,_____。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_____”,_____。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_____”,_____。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朝:_______________夕:______________)③既东封郑(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郑人盟(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阙秦以利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越国以鄙远(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臣之壮也(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今老矣(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_______________;薄,________________)⑤共其乏困(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