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张滥竽充数》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
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2.截竿入城出自《笑林》鲁国有个人,拿着长竿子准备进城,起初,竖着拿,不能进城;横着拿,也不能进城。
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不久,有个老人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你为什么不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进城呢?”于是那个鲁国人就按照老者的说法把长竿截断了。
寓意: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3.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4.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5.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滥竽充数》教案14篇
《滥竽充数》教案14篇《滥竽充数》教案1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寓言所述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体会故事所蕴涵的寓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说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从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必须有真才实学,而不能自欺欺人。
重难点、关键1.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感悟寓言中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到的有关《韩非子》的资料。
3.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种文章的体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体是寓言。
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为什么?(因为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读起来不要花很多的时间;趣味性强,每则寓言都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2、教师趁机简介什么叫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它不但具备劝喻、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3、教师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今天。
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是《滥竽充数》,那么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劝喻或讽刺的是什么呢?(通过从文章体载入手,激起学生对寓言这种文体的回忆。
然后教师设置疑问导读,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2、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围绕问题,学生分组自学课文。
(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1)、指名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朗读节凑。
(3)、教师播放古筝音乐,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5、检查学生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情况。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一起解决。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8、成语故事
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 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谁能用“不要……而要……” 说一句话?
《滥竽充数》
读《滥竽充数》思考: 1、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给齐宣王吹竽时是 怎么想的? 2、他拿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又是怎 么想的? 3、当南郭先生逃走时,他又是怎么想的?
《滥竽充数》
(3)“点睛”的结果怎样?
《画龙点睛》
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 觉得怎样?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
(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画龙点睛》
讨论,指导朗读。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 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画龙点睛》
充:冒充 数:数目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 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
样的俸禄?
比较下面三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 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 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 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4、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máo
dùn
chǔ
ruì
矛 盾 楚
锐
(矛盾) (盾牌) (楚国) (尖锐)
bì
bī
yùn
fú
壁 逼 韵
服
(佩服) (壁虎) (逼迫) (韵母)
8、成语故事
Máo dùn chǔ
ruì bì bī yùn
矛
盾 chuō 戳
楚
锐
壁 sēng 僧
逼 hǔ 唬
《滥竽充数》PPT课件 (共14张PPT)
•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滥竽充数成 功的原因
①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 ②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赛课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共46张PPT)
2021/8/15
25
《滥竽充数》
说说“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 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 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 好的里面充数。
2021/8/15
26
《滥竽充数》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 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021/8/15
27
8、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
2021/8/15
9
chuō
戳
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
2021/8/15
10
máo 矛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dùn 盾 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锐利 坚固 拿 卖
你能用上这些词,说一说这个
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1/8/15
11
《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 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 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 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 哑口无言。
2021/8/15
12
《自相矛盾》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 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夸口”:吹牛,说大话
“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 不穿它。”
2021/8/15
17
自相矛盾
——韩非子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
之曰(yuē):“吾盾之坚,物莫
能陷(xiàn )也。”又誉其矛
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其人弗(fú )能应也。
2021/8/15
18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成语的意思解释
滥竽充数成语的意思解释
1. 滥竽充数啊,就是说在一个团队或场合里,有些人就像那不会吹竽的人混在里面充数!比如说班级大合唱,有些人根本就不会唱歌,却张着嘴巴在那假装唱,这就是滥竽充数嘛!
2. 嗨呀,滥竽充数简单来说就是没那个本事却偏要凑个数!就好像一场足球比赛,某个球员水平不行还老在场上瞎转悠,不就是滥竽充数吗?
3. 滥竽充数呀,就是混在里面蒙事儿呗!像公司里有些员工整天不干事,靠着别人的成果来充场面,这就是典型的滥竽充数啊,你说气人不气人!
4. 哎呀,知道滥竽充数啥意思不?就是好比一个乐团里有个根本不会演奏乐器的,还在那装模作样,这不就是滥竽充数么!
5. 滥竽充数就是充数的呀!比如说选演员,有些人演技烂得不行,还能入选,不就是在滥竽充数嘛,多影响整个作品啊!
6. 你们想想,滥竽充数不就是浑水摸鱼么!好比去参加一个比赛,有些人啥都不懂就去了,不就是在那滥竽充数么!
7. 滥竽充数就是那种没本事还非要占个位子的情况!就像去野炊,有人啥都不会干,就在那瞎转悠,可不就是滥竽充数么,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总之,滥竽充数就是那些没真本事却假装有的行为,这种人真是太不靠谱啦!。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成语故事:滥竽充数1战国时期,齐国出了一个很笨的君主——齐宣王。
他很爱听吹竽,于是下令召三百名吹竽手。
有个南郭先生,家中贫困,从来不会吹竽,他听说齐宣王要召吹竽手,心花怒放:三百人一齐吹,假装岂不是易如反掌吗?我不如去混混,弄个官做,多挣点钱,回去好孝敬老母。
他脑中已浮现出各种金银财宝。
看着告诉他这件事的朋友,想着做官时的逍遥,南郭先生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前住宫中。
大殿之上,墙壁都是金色的,雄伟壮观,金壁辉煌。
三百名吹竽手排队走上大殿,齐宣王端坐在宝座上,两旁站着仆人,四周排列着文武官员,门口站立着威风凛凛的卫兵。
齐宣王脸肥肥的,眼睛小小的,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全身肥得简直像个大米缸。
南郭先生心中忐忑不安,正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但为了不让人发现,他克制住心中的紧张,装作镇定自若的样子,迈着小碎步走上大殿。
随着齐宣王一声令下,三百名吹竽手开始演奏。
南郭先生和别人一样,闭着双眼,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摇头晃脑,一副沉醉其中的样子。
可如果非常仔细地看,就能发现破绽:南郭先生只是在模仿别人罢了。
因为他总是比别人慢半拍,而且腮帮是一直是鼓的,别人是一收一鼓的,南郭先生怕发出声音,被别人发现,所以才这样。
演奏完了,南郭先生终于松了口气,装作镇定自若的样子走出大殿。
很难看出南郭先生心中在想什么。
他竟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就这样混了几十年。
齐宣王驾崩后,儿子齐湣王即位。
他也喜欢听吹竽,而且又召了三百名吹竽手,但他不要六百人一齐吹,觉得那样音太杂,而要他们一个一个单独吹。
南郭先生自知无法继续混下去了,只得偷偷摸黑,趁别人不注意,灰溜溜地爬狗洞溜之大吉。
后人用“滥竽充数”一词来形容以假乱真,浑水摸鱼。
我们可不能滥竽充数,要有真才实学。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2教材解读课文主要内容及寓意导读: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一定学会了不少成语。
其实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小小的故事。
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神话传说,还有的是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可笑之事。
成语滥竽充数
成语滥竽充数成语滥竽充数1【成语】:滥竽充数【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解释】:滥: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
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这个成语________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
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
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
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
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
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
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
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成语滥竽充数2豆汁豆汁,三元一碗!”“看我这只有名的‘愣头青’,可厉害啊!”“快来看啊!皇榜招贴了!”……在大名鼎鼎的一条北平胡同里,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大街上有买早餐的,有斗蟋蟀的,还有打麻将的,人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精选汇编)《滥竽充数》读后感
《滥竽充数》读后感《滥竽充数》读后感1《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不用我说,都应该是人人皆知了吧!在我细细品读完后,深有体会!这个故事讲的是齐国的齐宣王喜爱听吹竽,尤其爱听合奏。
他手下有300个吹竽乐师,每次他听吹竽的时候,都会让他们合奏。
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人,听了此事后便混进宫,拿着个竽在乐队里面装腔作势,也没有人发现他的秘密。
于是他就这样装模作样,骗取俸禄。
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后齐宣王死了,齐闵王继位。
齐闵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不爱听合奏。
他让乐师挨个儿独奏给他听。
这一来,南郭先生没办法蒙混过关了,就悄悄地卷起铺盖溜了。
我有时也如这__中的南郭先生一样,为什么呢?那就听我娓娓道来。
那是一个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
我从学校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激动地说?s“妈妈,我数学考试考了一百分。
”妈妈高兴的眼神中却掠过一丝怀疑的眼神。
我连忙从书包里拿出考百分的卷子。
妈妈看了激动得不得了。
但她以防万一,就让我拿一张白纸给她。
妈妈接过白纸,刷刷几下就在白纸上写下几道习题让我做。
接过纸,我心中隐隐不安。
因为考试中的难题都是同学们偷偷告诉我的。
现在既没有同学,也没有朋友告诉我答案。
我突然急中生智,对妈妈说?s“我和我朋友约好,去她家教她做习题。
”没等妈妈回答,我便逃了出去。
现实中也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人犯了这样的错误。
也常有人只会一味的去依靠作弊的'手段去换得虚假的实力和成绩,从来都没有想过当真正的考验来临之时,他该怎样去面对和克服。
大家也不要觉得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因为背后总有一双明亮而又尖锐的眼睛盯着你,那就是自己的内心。
在学习上,只要你愿意多付出一点点时间和一丝丝努力去钻研和练习,总会成功的。
即使你做的不好,但你已经努力了,你也是有收获的。
如果你已经做了“南郭先生”,只要你从现在开始改过自新,肯努力钻研和练习,就一定能练出你的真实力。
在此,我向所有只会一味滥竽充数的朋友说?s“请不要再让贪婪、虚伪的心蒙蔽了你的双眼!”《滥竽充数》读后感2“一个人要做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要有真才实学。
《滥竽充数》的读后感(12篇)
《滥竽充数》的读后感(精选12篇)《滥竽充数》的读后感(精选12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精心的《滥竽充数》的读后感(精选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它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国王齐宣王很喜欢听吹竽,又喜欢大排场,常常组织起几百人的吹竽乐队为他演奏。
有个南郭先生,他不会吹竽,却也混在这个乐队里面吹,而且谁也不知道他不会吹竽,南郭先生就这样领着薪水混着日子。
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了王位,他也很喜欢听吹竽,但不喜欢大乐队共同演奏,而是喜欢一个人单独演奏。
南郭先生一看,直接傻眼了,让他单独演奏,必然会露出马脚来,怎么办呢?南郭先生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好方法,只得趁别人不注意,悄悄溜走了。
这那么成语故事,读来引人入胜,我感触很深:对内情不明,常常给不学无术的人留空子。
同时这那么成语故事警告我们,学习任何知识或技能,都不能马虎,更不能欺骗别人,只有脚踏实地,刻苦学习的人,才能学到真本领。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学得一身真本领,敢叫先生拜顽童。
”在畅游知识海洋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真本领,而不是“滥竽充数”!暑假里,我读了一那么寓言故事,叫滥竽充数。
它讲了战国时期,有位叫齐宣王的皇帝,非常喜欢听吹竽,而且一定要300个人一起吹给他听,吹得好听就重重有赏。
这300个人中间有一位叫南郭的人,他不会吹竽,为了有赏,就混在里面吹,齐宣王死后。
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了王位,齐泯王也很喜欢听吹竽,但是他喜欢乐师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没有奖赏。
南郭先生知道后,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往往被当成贬义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头,谋得一个职位混日子;或是拿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有人用这句成语形容自己,表示谦虚。
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领,只靠装样子吓唬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寓言故事50则
寓言故事50则1、《猴子与渔夫》猴子坐在大树上,看见渔夫在河边撒网捕鱼。
猴子觉得很有趣,心想:“这看起来很简单,我也能做到。
”于是,猴子从树上跳下来,找来一张网,模仿渔夫的样子撒向河里。
结果,猴子不仅没有捕到鱼,还把网弄破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模仿别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做事。
2、《小马过河》小马要过河,但它不知道河水的深浅。
它问老牛,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
它又问松鼠,松鼠说水很深,会淹死的。
小马犹豫不决,最后决定自己试一试。
它小心地过河,发现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自己亲自尝试,才能知道真相。
3、《龟兔赛跑》兔子和乌龟比赛跑步,兔子因为自己跑得快,就骄傲地在途中睡大觉。
乌龟虽然跑得慢,但它一直坚持不懈地往前爬。
当兔子醒来时,乌龟已经到达了终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骄傲自满,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4、《狼和小羊》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
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找茬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小羊说:“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我弄脏的。
”狼又说:“你去年骂过我。
”小羊说:“我去年还没出生呢。
”狼还是不放过小羊,最终把小羊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坏人总是会找借口作恶。
5、《狐狸和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一串串熟透的葡萄挂在高高的葡萄架上,它想尽办法去摘,但始终够不着。
最后,狐狸无奈地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编造借口来安慰自己。
6、《北风和太阳》北风和太阳争论谁更有力量。
北风说:“我能把行人的衣服吹掉。
”于是,北风使劲地吹,行人却把衣服裹得更紧了。
太阳说:“我能让行人脱掉衣服。
”太阳温和地照耀着,行人觉得很热,就把衣服脱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温和与友善往往比强硬更有效。
7、《农夫和蛇》一个寒冷的冬天,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
农夫可怜它,就把它放在怀里暖着。
2024年《滥竽充数》读后感15篇
《滥竽充数》读后感15篇《滥竽充数》读后感1(约852字)要想有一番成就,就必须有真才实学;学习也是如此,弄虚作假,自欺欺人,到头来只能学无所获,这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这是民间寓言《滥竽充数》给我的启示。
曾记得幼时读这故事,就觉得这故事趣味强,引人入目,现在再读此故事,在讥笑南郭先生时,不禁领悟到一些为人的道理。
寓言记叙了这么一件事:话说战国时期,齐宜王喜欢听竽,并且要300人合奏,他对每位乐师都有重赏。
一天,一位南郭先生也申请入队,齐宜王答应了。
其实南郭先生并不会吹竽,每次吹奏时,他便装腔作调,蒙混过关。
后来,齐宜王死了,齐泯王继位。
他也喜欢听竽,但却喜欢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便连夜逃跑了。
南郭先生的结局是可笑的,然,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南郭要逃?就是他的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
刚读《滥竽充数》时,只觉得寓言中南郭先生的做法幼稚,觉得自己绝不会成为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读这故事,感觉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是回味无穷,让人深受启发,似乎描写着我们身边一些人往日的行为。
这不,这个学期,英语老师要求我们多读、多背英语单词,成绩才能踏踏实实,然而我并不在乎,每当齐背时,我便摇头甩脑,装模作样,应付一下就算了,因此每到听写,我总是拿不到满分;语文老师要求背课文时,有的同学不会背,嘴形对不上,声音不敢出,糊里糊涂的乱背一气,到头来还是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
掩卷深思,生活中,像这种《滥竽充数》的事情还真不少,今天再读这故事,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做人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学而无术,经不起考验,正如孔子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乃为知之。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要实事求是,不要做没有真正本领,而混在行家里凑数的人。
“滥竽充数”欺骗到底害的只能是自己。
想要找到未来一条真正属于自己路,现在只能脚踏实地的学。
《滥竽充数》读后感2(约741字)南郭先生知道自己混吧下去了,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 寓言两则《滥竽充数》《邯郸学步》_生字词学习生字精品课件(模板)
29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 容,指 导理解。)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
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
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
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
32
能还 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
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
它一定 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
书课题:6 燕于专列
他机械地模仿邯郸人走路的模样。
拼音
结构
部首
词语
句子
l3n
三点水
左右结构 泛滥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混在乐队里滥竽充数。
拼音
结构
部首
词语
句子
y%
竹字头
上下结构 吹竽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混在乐队里滥竽充数。
拼音
结构
部首
词语
句子
xu`n
宝盖头
上下结构
宣布 宣传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
拼音
结构
部首
词语
拼音
词语
s`i
腮
句子
腮帮 脸腮
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 帮。
拼音
词语
qi`ng
腔
句子
腔调 装腔作势
南郭先生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 充数。
拼音Leabharlann 词语y2雅句子
韩非《滥竽充数》文言文译文及启示
韩非《滥竽充数》文言文译文及启示《滥竽充数》是由韩非所创作的,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滥竽充数》先秦:韩非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
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滥竽充数》注释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滥:失实的,假的。
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使:让。
必:一定,必须,总是。
南郭:复姓。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请:请求,要求。
为:给,替。
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
廪:粮食。
食:供养。
以:用,拿。
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名地或遂。
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逃:逃跑。
立:继承王位。
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滥竽充数》故事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的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后来,齐宣 王死了,他的儿子 齐湣(mǐn)王继 承了王位。齐湣王 也爱听吹竽但是他 不喜欢听大家一起 吹,改成一个挨一 个地吹给他听。
④听到这个
消息,南郭先
生只好偷偷 地溜走了。
听到齐湣王让乐师一个挨一个地吹 他听南郭先生吓坏了,他吓得____
1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 实学才行。 寓 2情况不明,好坏不分,会给 投机取巧的人可乘之机。 意 3要认真地考察人,使不学无 术的骗子无法混下去。
滥竽充数
竽(yú )
寓言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 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 精炼、生动的故事里来表 现。
读一读本科划线词语。 1滥竽充数 齐宣王 讲排场 2演奏 鼓着腮帮 装腔作势 3继承 齐湣王 改成 4溜走
1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 原因是什么? 2他是怎样假装会吹竽 的? 3南郭先生逃走的原因 是什么? 4他滥竽充数的结果怎 么样?
① 战国时候,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 又喜欢讲排场,他 手下吹竽的乐队就 有三百人。他常常 叫这三百人一齐 吹竽给他听。
排场:形容铺张的场面。
②有个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 竽队。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把他编在吹竽队 里。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演奏的时候,他 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 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
为文明班级,都是全体同 学干出
来的,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空
名而已。”(
)
图片 我会认 读一读 写一写
我会认
làn yú guō
滥
竽
郭
sāi qiāng
腮
腔
语文练习册第10页:
区 巨
(冰区) (巨大)
寒
赛
(寒冷) (赛跑)
() (赛跑)
“滥竽充数” 用法
①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 学的人群中欺骗别人;
② 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 的;
③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 够,只是凑数而已。
1、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懂就不懂,不能在大伙儿里边滥
竽充数不懂装懂。(
)
3班长小红谦虚地说:“这次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