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红楼梦
红楼梦 第8回 word版

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绛芸轩题曰:古鼎新烹风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试看金娃对玉郎。
话说凤姐和宝玉回家,见过众人。
宝玉先便回明贾母秦钟要上家塾之事,自己也有了个伴读的朋友,正好发奋;又着实的称赞秦钟的人品行事,最使人怜爱。
凤姐又在一旁帮着说“过日他还来拜老祖宗”等语,说得贾母喜悦起来。
凤姐又趁势请贾母后日过去看戏。
贾母虽年意,却极有兴头。
至后日,又有尤氏来请,遂携了王夫人、林黛玉、宝玉等过去看戏。
至晌午,贾母便回来歇息了。
王夫人本是好清净的,见贾母回来,也就回来了。
然后凤姐坐了首席,尽欢至晚无话。
却说宝玉因送贾母回来,待贾母歇了中觉,意欲还去看戏取乐,又恐扰得秦氏等人不便,因想起近日薛宝钗在家养病,未去亲候,意欲去望她一望。
若从上房后角门过去,又恐遇见别事缠绕,再或可巧遇见他父亲,更为不妥,宁可绕远路罢了。
当下众嬷嬷丫鬟伺候他换衣服,见他不换,仍出二门去了,众嬷嬷、丫鬟只得跟随出来,还只当他去那府中看戏。
谁知到了穿堂,便向东向北绕厅后而去。
偏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单聘仁二人走来。
一见了宝玉,便都笑着赶上来,一个抱住腰,一个携着手,都道:“我的菩萨哥儿!我说作了好梦呢,好容易得遇见了你。
”说着,请了安,又问好,唠叨半日,方才走开。
老嬷嬷叫住,因问:“你二位爷是从老爷跟前来的不是?”他二人点头道:“老爷在梦坡斋小书房里歇中觉呢,不妨事的。
”一面说,一面走了。
说得宝玉也笑了。
于是转弯向北奔梨香院来。
可巧银库房的总领名唤吴新登与仓上的头目名戴良,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帐房里出来,一见了宝玉,赶来都一齐垂手站住。
独有一个买办名唤钱华的,因他多日未见宝玉,忙上来打千儿请安。
宝玉忙含笑携他起来。
众人都笑说:“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字法越发好了,多早晚儿赏我们几张贴贴?”宝玉笑道:“在那里看见了?”众人道:“好几处都有,都称赞得了不得,还和我们寻呢。
”宝玉笑道:“不值什么,你们说与我的小幺儿们就是了。
红楼梦内容简介【精练】

三一文库()〔红楼梦内容简介【精练】〕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写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内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封建官僚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特别是贾家的衰落过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说明了封建王朝必将衰落的历史命运。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红楼梦内容简介【精练】,欢迎阅读。
内容说明关于红楼梦旨义思想的研究历来众说纷纭,鲁迅定义为“人情小说”,脂砚斋《凡例》评: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红楼梦》一书与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胡适《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
蔡元培《红楼梦索隐》:揭清之失,悼明之亡。
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
“旧说以为是高鹗的续作,据近年来的研究,高续之说尚有可疑,要之非雪芹原著,而续作者为谁,则尚待探究。
”▲前80回女娲补天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一日,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经过此地,施法使其有了灵性,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有浇灌之恩,欲下凡游历人间。
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被拐走,不久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甄带妻子投奔岳父,岳父卑鄙贪财,甄士隐贫病交攻,走投无路。
后遇一跛足道人,听其《好了歌》后,将《好了歌》解注。
经道人指点,士隐醒悟随道人出家。
贾雨村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黛玉读书。
林如海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
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贾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宝玉因见表妹没有玉,认为玉不识人,便砸自己的通灵宝玉,惹起一场不快。
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时,发现英莲被拐卖。
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一同到京都荣国府住下。
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先说电视剧《红楼梦》《红楼梦》版本是《红楼梦》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分抄本和刻本两部分。
2010新版连续剧《红楼梦》,可以说是按照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百⼆⼗回普及本拍摄的,以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
电视剧《红楼梦》李少红2010新版与1987年王扶林导演执导的⽼版《红楼梦》在故事情节上相⽐,其最⼤的差别正是在⼋⼗回以后,在拍摄⼿法上新旧都有特⾊,不能⼀家之⾔,⽽应该理解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版《红楼梦》⼋⼗回后的情节是按照红学探佚成果拍摄的,故事剧情是很多抄本的集合,不仅前⼋⼗回如此,后四⼗回也⼀样是依据当时的主流红学研究成果,并⽆实际⽂字为证。
新版《红楼梦》是按照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故事情节基本遵循原本。
⽽真实的原著究竟如何,各个时期的红学⼤家都在争论,⽽且也将终⽆定论,本⼈认为恐怕只有曹雪芹本⼈才知道了。
尽管今天仍有⼈不喜欢程、⾼的后四⼗回,但是,⽌于⼋⼗回的《红楼梦》毕竟是不完整的,程、⾼在曹雪芹⾝后不久,以接近同时代⼈的观察⾓度、思想⽅法、语⾔习惯,甚⾄可能还是在曹雪芹部分残稿的基础上,推出了完整版的百⼆⼗回本《红楼梦》,并开《红楼梦》刻本印刷的先河,成为⼆百余年间⼀切刻本的源头,后世的刻本,包括⽩⽂本和评点本,如东观阁本、本衙藏本、藤花榭本、善因楼本、三让堂本、纬⽂堂本、⽂元堂本、妙复轩本、增评补图⽯头记等,都是程、⾼本的翻刻本。
程甲本的问世,是《红楼梦》⼴泛流传的开始,站在今天的⾓度,我们怎么评价程、⾼的功绩都不过分。
较之其后数⼗种《红楼梦》的续书,程甲本的成就有⽬共睹。
所以新版红楼梦采⽤程甲本为蓝本,道理就在于此。
当然对于红学研究学者来说,电视剧就是电视剧,看的是剧本,不是历史纪录⽚,⽽剧本当然不可能等同于原著或史学正典。
⼀般的读者所读的也就是《红楼梦》的普及版了。
普及版五花⼋门,略介绍⼏个:1.⼈民⽂学出版社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出版的《红楼梦》,此本以⽯头记庚⾠本为底本,参校各脂本,由于选取底本最为精良,并由冯其庸等红学⼤家主编,使此校本的⽂本质量颇为可观。
以“红楼二尤”谈两岸三部全本《红楼梦》电视剧之改编与接受

以_‘红楼二尤”谈两岸三部全本〈红楼梦〉电视剧之改编与接受 137以“红楼二尤”谈两岸三部全本《红楼梦》电视剧之改编与接受张玉明【提要】海峡两岸三部全本国语《红楼梦》电视剧计1987版、2010版和1996版。
本文探讨前八十回之‘‘红楼二尤”在三个版本电视剧中的展演差异,同时针对尤三姐与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做细部的比对与观察;并将此三版电视剧与荀派京剧《红楼二尤》的剧本改编做源流式探讨。
最后从“忠于原著”看“红楼二尤”改编之可能,为未来改编者提供新的参考视角。
【关键词】红楼梦影视改编红楼二尤接受美学从《红楼梦》小说文本盛行以来,红楼故事以不同的形式广为流传。
关于《红楼梦》影视方面的承衍,可以溯源到《红楼梦》“说唱”和“戏剧”两大源头。
若以戏剧中的京剧为观察焦点,韩仁先于《京剧中的红楼戏研究》一文提到,在京剧中搬演最盛的两出红楼 戏,除“黛玉葬花”外,就是“红楼二尤”。
韩文探讨了梅派的《黛玉葬花》与荀派的《红楼二尤》,并言:“红楼戏仍为目前戏剧演出中广受欢迎的题材,而其情节内容亦多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干,二尤、晴雯、王熙凤等,又因其性格鲜明,际遇充满冲突,且颇具争议性,为其次受到剧作家青睐的人物。
”①而周茜于《一枝独秀的京剧“红楼戏”》一文中,着重探讨陈墨香、荀慧生编创的《红楼二尤》一剧,并认为当代二尤的戏曲、影视作品,大多是在二人编创京剧《红楼二尤》基础上的再创作②。
依此,笔者在探讨“红楼二尤”情节于三部全本电视剧③的展演差异时,会一并参照荀派京剧的改编,以为对比。
—以梅派〈黛玉葬花〉及荀派〈红楼二尤〉为例》,《中国文化①韩仁先:《京剧中的红楼戏研究—大学中文学报》2003年第8期,第241、246页。
②周茜:《一枝独秀的京剧“红楼戏”—陈墨香、荀慧生编创〈红楼二尤〉平议》,《红楼梦学刊》2020年第1辑。
③若以全本《红楼梦》题材为标准,则两岸国语《红楼梦》电视剧有三部,分别为1987央视版,台湾19%华视版,2010李少红版。
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中国四大名著释义的,而是被广大读者所公认而在历史上形成的名称,四大名著对往后的文学发展有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中国的四大名著公认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精辟点评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
中国四大名著详细介绍《三国演义》——最智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回数:共一百二十回介绍:根据陈寿《三国志》,以及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一些民间传说写成。
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
清初毛宗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成为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
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
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
中国的第一部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
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
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初三图书

编号书名新优秀作文意林感恩我们要行动庄子老子论语偶像现代女子当代海报长江英语普通话哲学基础知识繁星春水骆驼祥子爱的教育论语通译创业空手道名侦探柯南几何知心姐姐考场新作文写作课堂内外生理学中医基本知识特别关注少年写作经典美文时事热点疯狂热点小学生天地*10中学生天地*6实用文摘小学生家长读本骆驼祥子檀香刑金奖作文童年青年文摘绘意呐喊傲慢与偏见美丽中国英语广场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雷锋精神读本文苑新蕾story100 2009年上半月01新蕾story100 2009年上半月03名人传初中生天地 2013.9 8年级初中生天地 2013.3 8年级初中生天地 2012.12 8年级初中生天地 2012.5 8年级初中生天地 2013.3 8年级初中生天地 2013.5 7年级初中生天地 2013.1-2 7年级青云 2012.12 34期青云 2012.06 35期琼林学步文明湖北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美丽中国it's love 偷星九月天雷锋精神小说月报 2012.12期小说月报 2007.5期渔夫阅读地理地图册典中点苏东坡诗词选历史填充图册历史地图册汉英词典中学生作文现查现用大全今古传奇故事会 12 上半月疯狂阅读 初中版2013年6月号疯狂阅读珍藏版 美文卷疯狂作文 初中版 2013年7-8月号(专刊)意林 七月下 14 2013总第219期读者 校园版 132013读者 2013-13 总第546期 七月上意林 12+ 2013.07意林少年版合订本总第38卷 2013.07-09花田半亩羊脂球碎片须臾不朽荷塘月色霜冷长河山居笔记文化苦旅迷路的云处处莲花开白雪少年中外名人成才故事——文学泰斗中外名人成才故事——圣哲名师中外名人成才故事——艺术巨擎中外名人成才故事——社稷名臣中外名人成才故事——发明大家中外名人成才故事——名家名流中外名人成才故事——军事将领中外名人成才故事——商界巨人中外名人成才故事——政治领袖中外名人成才故事——科技英杰特别关注 2010年 10期特别关注 2009年 10期特别关注 2009年 9期特别关注 2010年 7期特别关注 2011年 12期特别关注 2011年 3期特别关注 2009年 6期特别关注 2010年 6期特别关注 2010年 5期特别关注 2012年 12期特别关注 2012年 9期特别关注 2011年 2期特别关注 2013年 1期特别关注 2013年 2期特别关注 2013年 8期特别关注 2013年 9期特别关注 2011年 11期儿童文学 2013年9月27期特别关注 2010年 9期特别关注 2004年 11期经典美文 2008年 3B经典美文 2010年 6B经典美文 2011年 03经典美文 2010年 11B经典美文 2011年 02经典美文 2011年 01经典美文 2010年 9B经典美文 2010年 3B经典美文 2010年 8B经典美文 2010年 5B故事会 2013.01期故事会 2011.10期故事会 2012.12期故事会 2013.2期故事会 2012.4期故事会 2012.11期故事会 2013.4期故事会 2013.7期必背古诗词 2009.1期美丽中国 2013.7期爆笑校园 2012.16期阿衰 2011.8期搞笑囧族 2013.2期爆笑Q族 2013.2期爆笑Q族 2013.3期搞笑囧族 2013.1期爆笑250 2011.3期芳草 2013.1期芳草 2013.12期爆笑Q族 2013.4期伊索寓言 2009.4期探索科学植物 2013.1期海洋精灵 2013.2期鸟类专家 2013.3期动物世界 2013.4期汤姆叔叔的小屋 2011.2期格列佛游记 2013.1期宇宙之谜 2009.4期王妃黑叶猴感恩我们要行动名侦探柯南美丽中国琼林学步中华美德颂文明湖北初中生天体 2013.1-2初中生天地 2013.3复兴中华卑鄙的圣人——曹操 一期卑鄙的圣人——曹操 三期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汤姆叔叔的小屋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格林童话世界精彩惊险小说选卑鄙的圣人——曹操 二期青云儿童文学 2013.9.25吏化巴黎圣母院花满枝桠课堂内外让心灵轻盈的365个舒心安慰龙族之黑月之潮小屁孩日记 1根鸟第七条猎狗小屁孩日记 6小屁孩日记 11我将来是个有钱人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哈尔罗杰历险记安妮日记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名人传窗边的小豆豆红豺爸妈不是我的佣人初中生天地*7儿童文学*7哲思美文意林美丽中国高老头城南旧事爱的教育冰心散文365夜故事童年神秘的海童话故事大全文化苦旅心灵鸡汤点亮心灵的感恩故事鲁滨逊漂流记一杯智慧茶青云 33期青云 34期苏东坡诗词读本学生成功宝典初中生天地*8语文教材全析 七年级下重难点手册 七年级数学下文明美德伴我成长飞越听力 七年级上星火英语语法全解中考真题作文成长的书香名校作文雷锋精神特别关注状元笔记 英七下状元笔记 语八下举一反三 六数鲁滨逊漂流记红会医苑金故事200字作文状元笔记 语七上状元笔记 语七下状元笔记 数七下冒险小虎队最经典的励志小说有一种幸福叫简单感恩故乡三十六计好作文红楼梦水浒传唐诗三百首教程北大正方 下册北大正方 上册初中文言文学电脑实用基础教程三合一教程基础知识语文初中地理读者陆小凤 2初中生天地 2011.10上旬刊偷星九月天10偷星九月天11初中生天地 2012.6中旬刊初中生天地 2011.11上旬刊美丽中国初中生天地 2012.7-8中旬刊初中生天地 2011.9上旬刊哆啦a梦优秀日记文明湖北初中生天地 2013.1-2中旬刊青云 2012.12青云 2013.06青云 2012.05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八十天环游地球哈佛家训 II鲁滨逊漂流记绿野仙踪思想 2013.09启迪人生作文向导东方少年才智创新作文微哲思经典杂文文苑意林格言演讲与口才读者青年文摘青春美文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新东方英语智慧作文素材创新作文环球人文地理英语学习科学世界英语街神秘岛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克雷洛夫寓言人类未解之谜格列佛游记老人与海大眼看世界:拜访动物王国脑筋急转弯伊索寓言狼图腾苏东坡诗词读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呐喊雷锋精神读本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文明湖北健康成长廉洁教育读本伊索寓言好词好句好段初中生天地*9谜语大全学习秘诀新概念英语东方少年*5青云*5成语故事名侦探柯南分手再相逢儿童悦读文学傅雷家书7年级新课标课堂作文三国演义童年飞鸟集撒呼啦的故事小考满分作文朱自清散文水浒传哈佛大学的1000个思维游戏特别关注2008.8月特别关注2010.12月特别关注2010.7月可乐2010.5月可乐2010.4月青年文摘 2009.6月新智慧2011.2月可乐2009.12月可乐2010.7月满分阅读(初中)2013.5月满分阅读(高中)2013.3月满分阅读(初中)2013.3月满分阅读(初中)2013.4月可乐2011.6月财富道2011.8月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数学下)初中生天地*10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廉洁教育读本(初中版)健康成长(中学版)理想点亮人生中学生党史教育读本琼林学步文明湖北(中学版)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中华美德颂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读本雷锋精神读本学生成功宝典苏东坡诗词读本国学经典诵读民族政策常识播种习惯收获命运伊索寓言成长的书香红楼梦儿童文学爱的教育木偶奇遇记皮皮鲁蒙冤记皮皮鲁和魔筷五三班的坏小子寓言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实用文摘儿童文学2011.7儿童文学2008.12非常老师孔雀公主淘气包与马小跳小丫俏皮girl大爱无言名家美文精选脑筋急转弯城南旧事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苦儿流浪记双城记红岩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西游记水浒传初中家长手册青云*2预防与治疗中医保健手册豌豆笑传全民享健康中国精神颂首义精神耀千秋廉洁教育读本小学生天地*14金故事*3初中生天地*3儿童文学*18实用文摘*6青春美文*6儿童文学选粹小学生阅读世界冒险小王子最小说故事大王淘气包与马小跳脑筋急转弯小学生天地*5意林*9聪明教学*2学生阅读世界*4儿童文学*30初中生天地2013.1-2诗词读本网络应用指导手册教育手册读本教程训练外国小说诗词散文欣赏技术与设计文言文全解文明湖北成功就这么easy满分作文大全漫客绘意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微型小说选刊2002.22故事汇2003.11微型小说选刊2003.4微型小说选刊2003.20故事汇2003.10微型小说选刊2002.12小小说*5人民防空知识青云*4城南旧事伴你成长初中生天地*9琼林学步美丽中国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文明湖北中华美德颂播种习惯收获命运学生成功宝典歇后语大全学生礼仪道德甲型H1N1流感防治手册弟子规冒险小虎队-威尼斯惊魂冒险小虎队-神秘的头盔冒险小虎队-课堂幽灵冒险小虎队-山下阴谋儿童文学伴侣-天光海岸儿童文学*4中华美德颂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琼林学步小时代1.0折纸时代创新感动人生意汇经典美文*3国学经典诵读青云*4读者格言*8信耶稣得永生实用文摘*5儿童文学*25儿童文学*8雷锋的故事红舞鞋绿野仙踪感恩青春鲁迅杂文精选女神百味小品幻城随遇而安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歌杰出的流年孔子读本中国少年文摘*7中考作文决胜素材简爱呼啸山庄罗铃的魔力上罗铃的魔力下麦田里的守望者战争与和平人民文学快乐大侦探儿童文学*4妄言小说绘*2最小说*2笑林广记知音漫客*2格言西游记最漫画幽默与笑话意林青春悦读坊城南旧事阿凡提皮皮鲁古诗文阅读中华经典晨读本物理童话疯狂阅读故事卷疯狂阅读励志卷意林校园版暑假合刊少年文艺读者*12读者校园版意林 叶*4意林作文素材意林经典美文文苑*5才智花火小说绘*3荏苒花火村书香童年,童年的心有多高皮皮鲁和机器猴爱心儿童文学*8没有不成功孩子闪闪惹人爱学生成功宝典别志精品美文紫色为我唱首歌吧中国儿童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特别文摘金银岛儿童文学2010.10月号健康成长理想点亮人生中国卡通儿童文学2013.9月号初中生天地2012.12中旬刊初中生天地2012.7-8中旬刊光月道重生美丽我们爱科学三字经国学经典诵读湖北招生考试2010.10月号上旬刊湖北招生考试2011.6月号上旬刊课堂内外少年写作树洞爱的教育知音漫客*7巴黎圣母院童话绘同萌绘小说绘美丽中国知音漫客*20读者青年文摘*6汤姆索亚历险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疯狂阅读青春志绿小墙的安妮淘气包马小跳儿童文学*2意林格言满分作文读者2009.9小说月报写作2008.10写作2009.4写作2008.4知音漫客*5青年文摘人民文学新周刊读者精品生命时报父母必读家庭情感读本世界军事小说精品知音2000.9知音2001.11读者1996.4故事会*30儿童文学*15红舞鞋夏洛的网亲爱的汉修先生苏东坡诗词读本爱的教育。
林黛玉进贾府(非常详细的)

❖ 在曹雪芹身后二十八年以后,竭力搜集曹公留下的 前八十回及零散的后数十回书稿,“集腋成裘”、 “细加厘剔”、“截长补短”,终于将一百二十回 的《红楼梦》“公诸同好”。尽管今天仍有人不喜 欢程、高的后四十回,但是,止于八十回的《红楼 梦》毕竟是不完整的,程、高在曹雪芹身后不久, 以接近同时代人的观察角度、思想方法、语言习惯, 甚至我们推测,可能还是在曹雪芹部分残稿的基础 上,推出了完整版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较之 其后数十种《红楼梦》的续书,程本的成就有目共 睹。程甲本的问世,是《红楼梦》广泛流传的开始。
❖ 朱阁枕黄粱 ❖ 碑文 ❖ 不是真翡翠
打一书名 打一书名
打一人名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红 楼 梦
林之
黛
玉
进
贾
府
>
<
林黛玉进贾府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通过这一环境折射出的 社会背景。(难点)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习写作手法。(重点)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 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古典小 说。
“红楼”即朱门之意,是豪门贵族 的代称,“红楼梦”意为无论多么煊赫的 权势,到头来无非是南柯一梦。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 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 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 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实用文档
❖ 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署名“曹雪芹著、 无名氏续”。“旧说以为是高鹗的续作,据 近年来的研究,高续之说尚有可疑,要之非 雪芹原著,而续作者为谁,则尚待探究。”
实用文档
曹
雪
芹
画
实用号雪芹、 芹圃、芹溪。祖先是汉人,后入旗籍, 成了皇家的“包衣”奴才。从他曾祖开 始相袭做了六十年江宁织造。曾祖曹玺 的妻子曾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 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姑母都入选为王妃。 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江宁织造 署。因此,康熙时代,曹家是非常显赫 的贵族世家。
《红楼梦》判词

魏晋南北朝 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史传文 学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唐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演义小说
明清
顶峰
独立创作,关注平 凡人生的现实主义 小说
《红楼梦》是一部怎样的文学经典
• 一、原作为未完成稿,续作多样,直至如今,形成 了堪称独特的文学现象。
自乾隆年间始,各种关于《红楼梦》的续作纷 纷出笼。据有关学者统计,《红楼梦》的续书种 类高达百余种,如《后红楼梦》、《红楼后梦》、 《续红楼梦》、《红楼复梦》、《红楼梦补》、 《增补红楼》、《红楼》、《红楼梦影》等。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鲁迅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
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
闱秘事。”
•
三、作品结构庞大,叙事复杂,人物众多,世
间小说罕有可比者(俞平伯语)
•
四、对《红楼梦》的改编历久而不衰,由文学
而戏曲、而电影、而电视剧,形成了跨越多个艺术
元 春
兔花
相开
逢处
大照
梦宫
归闱
。;
⑵【判词的配画描述及含义】
❖ 配画是一把弯弓,谐“宫闱”、弓的上面有颗香橼,谐“元春”。
❖ 画面暗喻元春入选皇宫成为皇帝的妃嫔。
❖ ⑶【典注及寓喻】
❖ ①二十年来:元春入选皇宫,直到死去,作为妃嫔在宫中生活了 二十多年。辨是非,是说元春终于明白,入选皇宫作为妃嫔,在 别人眼里多么荣耀,而对自己来说,则是好像处于“不得见人的 去处”,宫女、妃嫔的生活其实多么痛苦!
❖ 五绝 [以五言绝句形式,将林黛玉与薛宝钗 两女在同一首诗里合判,颇具意味。]
《红楼梦》专题一王熙凤

《红楼梦》中人物,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
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
然而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角色介绍邓婕版“王熙凤”在《红楼梦》中, 作者用了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她满身锦绣,珠光宝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但是她是面艳心狠。
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2010版的王熙凤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第65回)。
贾瑞垂涎她的美色,她给予诱饵,设下圈套,让他上钩,最后使其害相思病致死。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要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许她三千两银子。
她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双双自尽。
贾琏偷娶尤二姐让她得知便又“大闹宁国府”,后来也导致尤二姐无处容身,饮恨含金自杀。
王熙凤虽然是如此的劣迹昭著,罪恶累累,但是人们都无可否认她的聪明才智。
在这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只有她能八面玲珑,四处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
也只有她能东借西挪,应付入不敷出的浩繁开支。
她对付贾府的种种弊端及危机心明眼亮,处处表现出办大事的魄力和本领。
所以在第五回的判词就写她“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说明了她的归宿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处于“末世”者,最有才干的人逃脱不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这个华贵艳丽,具有复杂性格的王熙凤恰似毒品与良药的混合物,比之于罂粟花就再恰当不过了。
判词诠释画: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注释:这一首写王熙凤。
1、凡鸟——合起来是“凤”字,点其名。
红楼梦主要人物

红楼梦主要人物红楼梦主要人物《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众多,那么主要的人物有哪些?红楼梦主要人物简介一、贾宝玉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87版红楼梦贾宝玉剧照(15张)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
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
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
”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她们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圣洁之美。
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
”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
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
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
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
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林黛玉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
“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延、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
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
(黛玉其实是仙草) 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一说: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皎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解读47回-论柳湘莲为何要打薛蟠

红楼梦解读47回-论柳湘莲为何要打薛蟠宁波⼤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红楼梦〉解读》期末考试题课程编号:054TSGATS 试卷编号考试性质:开卷考试考⽣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成绩:考试题:考⽣根据⾃⼰的学号的末尾两位数,对应《红楼梦》的回数,写⼀篇关于该回的任意⼀问题的⼩论⽂(如果有必要,该问题可以联系到全书来谈论)。
要求:题⽬⾃拟;2000字以上;论点明确,论证充分,⾔之成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畅达;严禁抄袭。
论柳湘莲为何要打薛蟠《红楼梦》第47 回讲道:“那柳湘莲原是世家⼦弟,读书不成,⽗母早丧,素性爽侠,不拘细事,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所不为,因他年纪⼜轻,⽣得⼜美,不知他⾝份的⼈,却误认作优伶⼀类。
”由此可见柳湘莲在其成长过程中遭遇到家境沦落、⽗母早丧的双重悲剧,迅速由⼀个世家⼦弟沦落成市井细民,在这个“沦落”的成长过程中,他应当是吃过不少苦头的,不过这也让他洞悉社会的危艰,看透⼈⽣的⿊暗。
⽽柳湘莲最喜串戏,且串的都是“⽣旦风⽉戏⽂”,也曾多次因“串戏”这个娱乐消遣和爱好⽽被“误认作优伶⼀类”。
柳湘莲第⼀次现⾝红楼梦就打了薛蟠,这是何故?难道柳湘莲每次被误认作优伶都会打对⽅⼀顿吗?显然不是这样的,柳湘莲打薛蟠是有许多原由的。
⾸先,柳湘莲曾是世家⼦弟,即使后来家境沦落,也⾃有⼀番⽓度,不会随便出⼿打⼈。
那么薛蟠⼀定有其可恨之处,多次触怒才柳湘莲,让其忍⽆可忍,痛打出⼿。
柳湘莲对薛蟠的恨有以下⼏点:⼀、柳湘莲经历了“⼈情冷暖, 世态炎凉”, 对这恶浊的世道, 柳湘莲深恶痛绝; 冷⼼冷⾯就是他愤世嫉俗的外观。
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时时懂得维护⾃⼰的⼈格和尊严;他任侠使⽓, 在不平的封建社会⾥以打抱不平为⼰任, 他的拳头专打不仁不义之⼈,恃强凌弱之辈。
⽽薛蟠此⼈骄横跋扈,倚财仗势,强买英莲为妾,喝令⼿下豪奴打死冯渊;他荒淫⽆耻,喜好男⾊。
柳湘莲对薛蟠的“霸王”⾏迹⼀定有所听闻,因此对他⼗分不齿。
《红楼梦》第三回两种英译本之修辞赏析

《红楼梦》第三回两种英译本之修辞赏析作者:沈大为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0期摘要:本文对《红楼梦》第三回节选的两种译本中比喻和反讽修辞的处理对比分析,因两位译者因文化背景、翻译目的不同而采取的翻译策略不同,霍译为了方便西方读者阅读理解而采取异化的策略;杨译为了传递中国文化而采取了归化的策略。
关键词:比喻;反讽;归化;异化[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0--01《红楼梦》中各种修辞手段的翻译对读者深刻地理解原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生动的修辞在翻译过后黯然失色,不仅会对原作意义的传递造成巨大的损失,也会使译文显得沉闷呆板。
在第三回中原作者对比喻及反讽修辞的突出使用成为本章关注的焦点:1)比喻宝玉初见黛玉时对她的印象:“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 这里的两个喻体“弱柳扶风”与“姣花照水”相对应,形容黛玉行动时婀娜多姿的体态,“弱”字突出了她的柔弱之美。
霍译:In stillness she made one think of a graceful flower reflected in the water;In motion she called to mind tender willow shoots caressed by the wind.杨译:In repose she was like a lovely flower mirrored in the water; in motion, a pliant willow swaying in the wind.霍克斯将其中的“弱柳”用英语恰到好处得还原成"tender willow shoots",使读者自然地联想到刚出芽的嫩柳,进而与林黛玉走路时的姿态,甚至她的柔弱之美联系起来。
相比之下,杨译的“pliant willow”则稍显逊色,未能对喻体做创造性的重塑。
在“大地震”中走向成熟的张静初新《红楼梦》为啥让观众着急上火《无人驾驶》有人叹息

在“大地震”中走向成熟的张静初新《红楼梦》为啥让观众着急上火《无人驾驶》有人叹息在“大地震”中走向成熟的张静初文/宋子文张静初的出道凭的是锐气,在《孔雀》中充满率真与个性的表现,曾给人以用言语无法描述的心灵触动。
一晃五六年过去了,现在的她已远非当年只凭锐气闯荡天下的烂漫女孩,而是通过不断的打磨让自己多了一重成熟与稳重。
对于一个年轻演员来讲,《唐山大地震》这样的片子不是一个很容易上手的题材,这里面考验的不仅是演员们不断的情绪积累与情感迸发,而且还要融入这个以N多老牌影帝、影后所构建起来的坚实阵容。
张静初作为分量最重的方登,要先后与陈瑾、陈道明、徐帆配搭大量的对手戏,要做到让前辈们放心,让导演冯小刚满意,更让观众认可。
这几乎等同于一个年轻演员的最高学位的考试,任务是相当的繁重。
张静初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所经历的考验太多,首先就是在杭州大学宿舍里与远道赶来的养父陈道明化解尴尬。
事先不知情的方登见到了养父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屋里还多着一个男生陆毅,这段戏是方登出场后所面临的第一个冲突,这其间体现了她应对剧情矛盾情绪转变的丰富性。
在张静初所扮演的方登在病院中看到病危中的养母后,情感的纠集与表面的淡定都要有所展现,陈瑾于瞬时间很是干脆地丢给了她以及陈道明几记戏剧包袱,陈道明很是扎实地以遏制悲痛的大幅度情绪接了下来,给予张静初的表达就只有沉静的刹那,通过眼神等细节所流露出的内心戏此时发挥出重要的延续作用。
陈瑾与陈道明接连给张静初以小考,所以才成就了她在之后大部分戏里的放开手脚,这里面张静初的悟性与蜕变过程是有着很丰富的体现的。
其后,数场催泪大戏皆都围绕着她展开,成为中后段的核心主体,所以方登为保留骨血而退学出走的戏才有了悲怆的力量,所以方登与养父多年之后的重逢才有了厚重的情感力量,而当方登与母亲时隔三十二年再相见并化解矛盾时才能产生那么强大的催泪效应。
一部电影,成为张静初的个人成长的微缩,这对她的演艺生涯可谓是难得的精神财富。
(完整)《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活动准备】1。
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和参考资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10年4版);《重校八家评批〈</span>红楼梦>》(冯其庸纂校订定,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版);87版和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
2.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自行阅读教师推荐书籍,观看《红楼梦》电视剧。
做出简单的阅读摘记和阅读报告。
【教学内容确定】《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历代文人学者都对其赞誉有加.但是初读或未读《红楼梦》的青年学生会有所质疑:《红楼梦》真的如此了不起吗?他的优秀体现在哪里?你能不能用最简单、平易的语言揭示它的伟大之处?老师能不能通过几堂课的时间让没有阅读过《红楼梦》的同学也初步领略到《红楼梦》的不凡?针对这样的质疑,《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应该确定为让学生领会作品的佳妙。
《红楼梦》的佳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事实见其一斑。
一,红楼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几乎所有中国人,包括文盲老太,都会利用《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来评析、阐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二,《红楼梦》“文备众体”(诗、词、歌、曲、赋、骈文、古文等),并且每体都有传世之作。
其语言表达精致、雅洁、优美程度已臻绝境。
三,《红楼梦》的创作和研究(最突出的是脂砚斋的评批)几乎同步进行.现在已形成了显学“红学”。
它具有独特的文艺和思想研究价值。
鉴于此,同时因应教学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我们教学的主要范畴确定为小说的“人物”、“语言”和“评价".【教学流程设计】(一)人物:离恨天中,有你有我1。
从各种媒体及著作中收集利用《红楼梦》中人物评析现实社会中的人、事、物的语言资料。
教师示例如下:怎样和林黛玉一样的女孩相处?(网络文题)在现代社会,做一个王熙凤一样的女人,你一定会幸福。
(宣传广告)某某,就是真实版的呆霸王薛蟠。
(报纸社评)学生收集到的被符号化、当作语词在现实交流中使用的《红楼梦》人物共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贾惜春、贾迎春、李纨、妙玉、史湘云、贾母、刘姥姥、贾政、贾珍、贾琏、贾赦、薛蟠、柳湘莲、王夫人、邢夫人、尤二姐、尤三姐、袭人、香菱、晴雯、平儿、紫鹃、小红。
版与版《红楼梦》电视剧比较研究

版与版《红楼梦》电视剧比较研究《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它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不同版本的《红楼梦》电视剧应运而生。
本文将比较两个版本,即1987年版和2010年版《红楼梦》电视剧。
从整体结构和叙事方式来看,两个版本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方面都力求忠实于原著。
1987年版在叙事方式上较为传统,严格按照小说情节发展推进,而2010年版则更加灵活,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对故事情节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改编。
例如,对于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两个版本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
1987年版更加突出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而2010年版则将感情线淡化,更多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从演员表演和人物塑造来看,两个版本也有所不同。
1987年版的演员表演较为内敛,人物塑造较为深入,尤其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塑造,可以说是深入人心。
而2010年版的演员表演则更加张扬,更加强调人物外在形象的塑造,但在一些细节处理上略显粗糙,缺乏一定的细腻度。
再次,从制作质量和视觉效果来看,两个版本也有很大的差异。
1987年版在制作上较为简朴,但画面质量非常清晰,视觉效果非常出色。
而2010年版则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制作更为精良,但在画面质量和视觉效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
例如在场景设计、服装设计等方面,2010年版过于追求华丽和唯美,反而失去了原著的朴素和清雅。
虽然两个版本的《红楼梦》电视剧都力求忠实于原著,但在整体结构、叙事方式、演员表演、人物塑造、制作质量和视觉效果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
1987年版在演员表演和人物塑造方面更具优势,而2010年版则在制作质量和视觉效果方面更胜一筹。
无论如何,《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被改编成电视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红楼梦第37.38集2010版观后感

红楼梦第37.38集2010版观后感《红楼梦第37、38集2010版观后感》篇一看了2010版《红楼梦》的第37和38集,我这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儿都有。
先说这37集吧,大观园里那些个姑娘们起诗社,就像现在咱们年轻人组社团似的,热热闹闹的。
可这热乎劲儿背后呢,我就觉得有点隐隐的心酸。
你想啊,这些姑娘们虽然看起来每天吟诗作对,过得挺高雅,可实际上呢,她们的命运就像风中的蜡烛,随时可能被吹灭。
就好比那林黛玉,多有才情的一个人儿啊,写起诗来那叫一个绝。
可她在这大观园里,就像一只孤独的鸟儿,虽然周围有伙伴,但内心的苦水只有自己知道。
她对宝玉的感情也是小心翼翼的,就像捧着一个珍贵又易碎的瓷瓶儿。
每次看到她那楚楚可怜的模样,我就忍不住想,这封建社会可真能折磨人呐!也许在那个时候,女孩子就不能大大方方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只能把这份感情深深地藏在心底,然后通过那些含蓄的诗词来表达。
这诗社看起来是个风雅的事儿,可在我眼里,倒像是这些姑娘们在苦日子里给自己找的一点乐子,就像沙漠里的旅人看到了海市蜃楼,虽然美丽,但却虚幻。
再看到38集,什么螃蟹宴之类的,那场面看着是挺壮观。
可我就琢磨着,这一顿螃蟹宴得花多少钱呐?在那个时候,普通老百姓可能连饭都吃不饱,这些公子小姐们却在这里大快朵颐。
这就像现在有些有钱人,一顿饭能顶普通人几个月的工资,我就觉得有点不太舒服。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不能全怪这些姑娘们,毕竟她们也是生在那样的家庭里,从小就是这么个生活方式。
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这贫富差距可真是个大问题啊,从古至今都有。
而且在这一集里,我感觉那些姑娘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有点微妙。
表面上还是亲亲热热的,可实际上呢,也许都在暗暗地较着劲儿。
就像薛宝钗,她总是给人一种很得体、很圆滑的感觉。
她在这螃蟹宴上的表现,就像是一个精心编排的舞者,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但却让人感觉有点不真实。
我就想啊,她这样活着累不累呢?也许在那个封建大家庭里,要想生存就得这样,得把自己真实的想法都藏起来,做一个符合大家期望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版《红楼梦》:和87版大结局对比争议升温
新版《红楼梦》的争议仍在持续升温,日前,该剧在四川地面频道已播出了最后一集,从大结局来看,新版《红楼梦》和1987年版有很大不同,贾府并没有像87版那样破败离散,宝玉、贾兰科举高中,宝玉为宝钗留下一个孩子才遁入空门,皇上大赦贾府,令贾府又看到“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希望。
这一结局再次引发争议:有网友无法接受“钗玉共云雨并留下孩子”,觉得这结局既不催人泪下,也不惹人深思,与曹雪芹笔下“食尽鸟归林,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意味大相径庭;也有网友发现这是因为李少红严格根据目前国内最通行的《红楼梦》版本,即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而拍,而87版的结尾则根据近年红学家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改编。
对于争议,新《红楼梦》剧组已见怪不怪,昨日南都记者致电剧组宣传负责人王俊,他表示:“这个交给红学家们去讨论吧,这是国家给我们的版本,并不是我们自己研究出来的,我们只是忠实最通行的120回版本去拍摄。
”对于这种“忠实原著”,李少红此前在对广州媒体的专访中曾表示:“我们跟87版做的事情是同一个事情,就是弘扬和推广《红楼梦》,翻拍的意义就是让大家从各个年代不同的角度去加深理解这本书。
”但红学研究者曾扬华教授对南都记者表示:“这只是忠实版本,谈不上忠实原著,其实是没有看懂原著。
”
新旧版结局对比
1巧姐避难乡下未堕入青楼
新版大结局,巧姐出嫁的情节占了不少篇幅,而巧姐也没有像87版那样堕入青楼,而是跟着刘姥姥到乡下避难。
第50集一开始,贾环为了报复凤姐,特地为巧姐说了一门不称心的婚事,还说服了邢夫人,想赶快把巧姐嫁出去。
幸亏平儿找来王夫人想办法,王夫人就找了刘姥姥前来接巧姐。
最后,王夫人借计把邢夫人绊住,平儿则将巧姐打扮成佣人的样子,随着刘姥姥到乡下去了。
87版中,刘姥姥带着板儿千里迢迢去找巧姐,终于在一家青楼打探到了巧姐的消息。
桌上摊着一堆银子、首饰,贪心的老鸨心里打着小算盘。
姥姥满脸堆笑:“妈妈,您就让我见一见那孩子吧?”那老鸨冰冷地吐了一句:“不行!师傅正教曲儿呢!”姥姥老泪纵横,拉起板
儿说:“走!咱回家,卖房子、卖地!”
2宝钗怀上宝玉的孩子
2010版新版结局中,宝玉和贾兰科举高中成为一桩大事,这也减缓了贾府分崩离析的速度———宝玉中了第7名,贾兰考了第137名,皇上大悦,召贾兰面圣,又大赦贾府,贾珍、贾政能够继续世袭官位,而所抄贾府家产也全部赏还,贾府又现重振的希望。
这一结局因与前80回的思想内容大相径庭,近年的红学研究一直评判其破坏了原著的深刻主题,但李少红作出了忠实的拍摄,故新版中所见,宝玉出家后,宝钗也没有太过悲伤,因为此时她已怀了宝玉的孩子。
87版87版宝钗的结局是被宝玉抛弃,独自孤苦守寡。
而宝玉则沦为乞丐,中秋夜提着一只花灯(黛玉留给他的唯一信物)走在桥上,没想被一队官府人马推倒在地,灯碎了,这时湖上飘过来一只吹吹打打的花船,在船头焚香祭月的浓艳歌伎正是史湘云。
3详诉袭人嫁给蒋玉菡
2010版大结局中,1/3的时间在交代袭人的去向,将她嫁给蒋玉菡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
袭人本来是不肯嫁的,但是宝玉遁入空门,她又没有名分,留在家里尴尬。
宝钗和王夫人为了袭人的幸福,就让袭人家里替她做媒。
袭人本想一死了之,但是怕辜负了王夫人的好意。
回到家中,又怕坏了哥哥的名声,不敢死。
等到洞房时,蒋玉菡这才认出这是宝玉的丫鬟,两人这才慨叹人生无常。
87版宝玉一日在一小户人家乞讨时,竟遇见了昔日的通房大丫头———袭人,只是她已嫁作他人妇。
可等第二天薛宝钗前来时,已是人去楼空。
意见纷纭
网友———
无法接受钗玉共云雨
“钗玉共云雨,本人真的无法接受,不知怎么办,请大家开导!”
“其实钗玉共云雨我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那个如鱼得水、恩爱缠绵,我真的不理解。
”
“我只第一次看红楼梦时看过后40回,从此后不再理会。
按照曹雪芹的原意,宝玉虽然后来同宝钗成婚,却‘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他对宝钗只有敬重,没有爱情,虽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
这是宝玉对爱情的坚贞,也是所有人的愿望。
这种结局令所有人都很失望,如果大家看到结局,前面都不想看了。
”
红学家———
这只是忠实版本,谈不上忠实原著
对于新版《红楼梦》结局忠实于高鹗续写的后40回拍摄,有红学家持异议,认为这是对近年红学研究的一种倒退。
南都记者昨日采访了中大红学研究专家曾扬华教授,他对新版结局着力表现贾宝玉高中科举、又将感情转移至宝钗身上,直指:“这是错误的,这样拍只是落入俗套,根本没有意义。
按照曹雪芹原意,宝玉虽然后来与宝钗成婚,却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红楼梦》是个悲剧,后40回却对宝玉、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形象作了很多扭曲,很多地方是违背曹雪芹思想的,有些地方87版也没看出来,很多红学家也没看出来,2010版这样拍谈不上是从这个年代的角度去理解这部著作,只可以说他们还停留在旧的角度和看法上。
”
对于剧组“忠实原著”的解释,曾扬华并不认同:“导演如果说自己是忠实120回的版本,倒也无可厚非;但她并不是真的忠实原著,她其实是没有读懂原著。
我认为,现在根本不具备拍《红楼梦》的条件,很多红学家都没看懂《红楼梦》,何况不是研究《红楼梦》的这些导演,他们只能听任各种红学家的意见。
按照现在《红楼梦》的研究水平,根本不具备拍摄《红楼梦》的条件。
”
编剧顾小白———
只要有加有删,就会和专家意见有冲突
新版《红楼梦》的编剧顾小白表示:“我们这次仍然沿用120回的版本,虽然后40回评价不高,但我们的出发点就是忠于原著。
我们也承认,后40回确实有它的问题,很多重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走向和前80回大相径庭,而且与前80回非常人性化的人物塑造相比,后40
回十分表象化、脸谱化,这是高鹗与曹雪芹相比最大的败笔。
”
对于剧中最不靠谱的“宝玉中举”,以及贾家后来“再中兴”,“沐皇恩、延世泽”,甚至“兰桂齐芳、家道复初”,顾小白解释说:“我们在忠于120回原著的基础上,还想通过一些细节的设置,让后40回更为人性化,这就需要加一些细节。
比如贾母为什么会变?宝钗为什么会变?肯定是有客观原因的,但同样面临一个问题———只要有加有删,就会和专家意见有所冲突。
红学家的参与和监督,对我而言,一方面有一定的束缚,但更大的优势是,他们确实比我们理解得深刻、详尽,他们给出的意见确实有硬道理,让我在把握度的问题上,掌握得更精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