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孟子二章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贵不能淫

【作者资料】

本文选自《滕文公下》。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重点字词】

【理解性背诵】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3.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的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重点赏析】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是什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算不得大丈夫。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要讲仁德,守法礼,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知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了福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8. 文中大丈夫“独行其道”的“道”指的是。

这句话出自“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为“实现志向,就与老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因此,这里的“道”应该是大丈夫所坚持的原则。

10.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列举几个人物说说,

富贵不能淫……关羽、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刘胡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通假字

①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③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4所以动心忍性忍,通“韧”,坚韧

【理解性填空】

①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用课文词语回答)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人要担当重任,有所成就,必须先经受一番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

④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⑤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理解内容】

1.用排比句列举了六位历史名人事例的共同点是什么?

他们虽出身贫贱,但历经磨炼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2、第二段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人要经历的磨炼?磨练的益处是什么?

思想磨练、生活磨练、行为磨练;他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

3、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你说说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4、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答:客观上,思想、生活、行动上经受艰苦的磨难,逆境能使人磨练意思,增加能力;主观上还要自己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内有法家拂晓士,外有敌国外患。

6、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

9. 请写出至少2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重点】

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0. 这篇文章阐明了什么道理?请你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重点】

答:这篇文章说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家亡国破的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