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中的合成色素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合成色素检测方法Color additives are widely used to enhance the visual appeal of food products. However, some synthetic colorants may pose potential health risks if consumed in excessive amounts.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have reliable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different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ie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 products.1. 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合成色素检测方法,基于化学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食品样品中的色素分离开来,并利用色谱柱进行定量测定。
2.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气相色谱法是一种使用气相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技术。
该方法通过食品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
由于合成色素在气相中的特性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法来检测和分析食品中的合成色素。
3. 质谱联用技术(Mass Spectrometry, MS)质谱联用技术将质谱和色谱结合在一起,能够提供更高的分析灵敏度和准确性。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合成色素的分子质量和分子离子峰来确定其存在和浓度。
4. 光谱法(Spectroscopy)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测量合成色素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或散射来确定其存在和浓度。
食品工程在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的应用研究
食品工程在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的应用研究导语: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食品色素作为食品质量和品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提升食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食品工程在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的应用研究,从技术、安全性和市场需求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色素的重要性及应用背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色素作为食品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人们选择食品的影响越来越大。
色素可以提升食品的外观吸引力,增加食品的诱惑力,并引发消费者的食欲。
不同的色彩还可以传递特定的食品口感信息,如鲜艳的红色代表着甜美,金黄色代表着酥脆,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因此,食品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时,常常会加入合适的色素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人工合成色素的发展及技术要点人工合成色素的应用在食品工程领域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和改进,人工合成色素的研发和制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些人工合成色素可以根据食品的特性定制,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食品颜色的需求。
在合成色素的研发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原材料非常关键。
科学家们通过合成和修饰分子结构,调整颜料的稳定性,使其能够在不同食品中保持持久的颜色,并能够耐受热处理、酸碱度和光照等外界环境。
此外,人工合成色素的应用还需要考虑成本、生产效率和符合法规要求。
通过优化合成工艺和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可以降低人工合成色素的生产成本。
三、人工合成色素的安全性评估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应用人工合成色素之前,对其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至关重要。
各国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和国际组织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食品色素安全性的规定和监管标准。
在色素的安全性评估中,科学家们通过严格的化学和毒理学试验,以及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等手段,研究其对人体的毒性和风险。
这些评估结果对于决定色素是否合适用于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人工合成色素在各国食品安全标准中有着明确规定。
在合成色素的使用过程中,食品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色素的使用量和合理性。
食品中色素的快速检测方法
食品中色素的快速检测方法
梁可;倪巍巍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导报》
【年(卷),期】2009(0)13
【摘要】合成食用色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但它也有一个大缺点,即具毒性(包括毒性、致泻性和致癌性).由于长期食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我目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它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限量做出了规定,但个别企业没有认真执行,特别是小企业,小作坊合成色素使用不规范琨象屡晃不鲜.这就要求质捡部门,在日常的苴督检验和监督抽查中加强对该项目的检测.但国家标准检测方法需要用梯度洗脱装置,时间长并且基线不容易稳定,在实际工作中不方便开展.特别在基层检测机构,柠檬黄、日落黄和胭脂红的检测比较常见.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比例恒漉的方法.可对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进行快速测定.且准确、快速,简便、高效.【总页数】1页(P232-232)
【作者】梁可;倪巍巍
【作者单位】洛阳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河南洛阳,471000;洛阳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河南洛阳,4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
【相关文献】
1.食品中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方法初探 [J], 孙琛;魏昭;靳雅楠;李培然;王权
2.食品中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方法初探 [J], 孙琛;魏昭;靳雅楠;李培然;王权;
3.食品中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朱永红;赵博;吴彦蕾;;;
4.食品中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的改进 [J], SHAN Rui;GAO Yan;DU Lan-
wei;ZHANG Hong
5.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场快检食品合成色素检测盒优势突出
检验检测5食品安全导刊年第6期常用快速检测方法可用于现场检测,但存在不足针对合成色素的非法添加现象,近年来,各种食用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相继问世,并不断完善。
如需要前处理的分离提取技术、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HPL C)法、极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等常规检测方法以及微柱法、层析法、脱脂羊毛检测法、检测盒等快速检测方法。
常规检测方法由于多数都需要配合仪器使用,因而操作繁琐、复杂、费时、费力,并需要专门技术人员才能很好的操作,因而不适合用于现场快速检测;而快速检测方法由于检测速度快、检测准确,适合应用于现场快速检测,从而可以对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合成色素的企业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但是不同快速检测方法用于现场检测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微柱法采用聚酰胺-硅胶填充的微柱法测定食用合成色素,可同时检出胭脂红、柠檬黄、苋菜红和赤鲜红。
该方法回收率高(93.7%)、重现性好(R SD=2.3%)、检测浓度低(2mg/k g);无需特定的实验环境,操作较快(40分钟即可完成检测);所用仪器、设备简单,原材料易得。
但是样品处理繁琐,有机溶剂消耗多,容易污染环境。
合成色素由于具有色泽鲜艳、性质稳定、易于调色、着色力强、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因而不易为天然色素所取代。
但是合成色素多是由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经过磺化、硝化、偶氮化等一系列有机反应化合而成,因而,容易对人体产生危害。
所以不同国家都规定了食品中合成色素的使用品种、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但是由于受利益驱使以及现场检测方法存在不足的影响,目前市场上合成色素的非法添加现象有日益扩张的趋势。
如市售的花生米、葡萄酒、肉禽制品等不允许添加合成色素的食品中常检出合成色素。
□谢俊平卢新广州绿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快检:食品合成色素检测盒优势突出02008层析法层析法又称色层分析法或色谱法,它是根据各种合成色素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随流动相前进的速率不同而将各组分分离开来,然后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的定性方法。
食物中的色素含量测定实验
食物中的色素含量测定实验食物中的色素含量测定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通过检测食物中的色素含量,可以了解食物的品质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色素含量测定实验方法,并分析实验结果的意义。
实验材料与仪器:1. 食物样品:可以选择果汁、蔬菜、糖果等色彩鲜艳的食物样品。
2. 乙醇:用于提取食物中的色素。
3. 经滤膜过滤的试剂瓶:用于过滤提取的色素溶液。
4. 显色液:可以选择NaOH溶液与萘酚溶液的混合物。
5. 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色素溶液的吸光度。
实验步骤:1. 准备食物样品:将选择的食物样品洗净并切碎。
2. 提取色素:将切碎的食物样品加入足够量的乙醇中,放入离心机中离心。
离心后,取上清液作为色素提取液。
3. 过滤提取液:将色素提取液过滤到试剂瓶中,去除杂质。
4. 加入显色液:将提取液中加入适量的显色液,混匀。
5. 测定吸光度:将混合液放入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吸光度。
6. 统计浓度:根据实验所用显色液的浓度,结合吸光度测定结果,计算出色素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洁净,避免被外来色素污染。
2. 实验操作要轻柔,避免溅出样品。
3. 测定吸光度时要参照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实验前后要对实验仪器进行清洁和消毒。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测定得到的色素含量,可以对食物的品质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食物中的色素含量越高,颜色越鲜艳,但并不意味着食物质量的提高。
某些食品中添加的合成色素会给身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测定食物中的色素含量对于监测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色素含量的测定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控制。
合理的色素添加量可以改善食物的外观和质感,提升消费者的食欲和购买欲望。
然而,过量的色素添加会对食品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通过色素含量的测定,可以为食品加工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总结:食物中的色素含量测定实验是一项重要的食品分析技术。
通过本实验所介绍的步骤,可以对食物样品中的色素含量进行准确测定。
食用合成色素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调 节待 测 液 的p 值 . 0 4 m滤膜 H 经 .5u 过 滤后待 测 。( ) 2 肉制品 : 含水量较 多 的肉制品 , 先于水浴上将过多的水分蒸 出, 经石油醚将 肉制品中脂肪 除去 再
采 用 乙醇 一氨 水 一 溶 液 进 行 合成 色 素 水
品先 于 水 浴 上 加 热 , 去 乙醇 ; 乳饮 除 含 料 , 蛋 白 质离 心沉 淀 后 除 去 。 后 . 将 然
酰 胺粉 吸附样 品中的水溶性 酸性合成 色素 , 再在碱性 条件下解吸附 , 通过薄 层色谱法进行分离后, 由分光光度计进 行吸光度检测 , 与标准比较进行定性定
食用合成色素 及其检测技术 的研 究进展
口 赵飞 辽宁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食品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其安全 问题关系到人民健 康 。 颜色 , 给
素多为水溶性色素, 主要有柠檬黄、 日落 黄、 胭脂 红、 诱惑红、 苋菜红 、 亮蓝等。 色淀也 是合 成色 素中的一部分 它是 由 水溶性食用合成色素加入到许可使用的
测的国家标准方法第一法, 也是 目前用 于食品 中合成 色素检 测的 常用方 法之
一
人 以最 直接的视觉信息 , 自然 、 悦人 的 颜色可 以增加食欲 , 提高产品的市场影
响 力, 是评价 食 品的一 项重要 基 本参
。
该法是 在酸性条件 下, 用聚酰 胺粉
将样 品中的食用合成色 素吸附, 并用甲 醇一甲酸溶液将使用天然色素洗去后, 使用乙醇一 氨水一 水溶液作为洗脱液 . 将 食用合成色素洗脱 并收集 。 洗脱液经浓
度较 低 一般 用于定量分析。 用示波 采 极谱法对饮料及糖果中的柠檬黄进行了 检测 . 该方法具有仪器价廉、 操作简单、 灵敏 度高 、 择 性 好 等 特点 其最 低 选 检出浓度 为0 2 / , mg mL 加标 回收率为
HJFNS:食品中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方法有哪些?
7)基于天然色素变色特性的筛查方法:有色食 品中的天然色素具有与合成色素不同的性质,可 利用天然色素与合成色性质的差异来筛查有色食 品中是否含有合成色素。例如,根据
红葡萄酒中花青素的化学性质以及合成色素的特 点,对快速定性检验红葡萄酒中合成色素的方法 进行了研究。实验制备了碳酸钠、氢氧化钠、醋 酸铅试纸,并用于红葡萄酒中合成色素
近年来,食品中曾经出现的非食用色素有苏丹红 Ⅰ~Ⅳ、对位红、碱性橙、碱性玫瑰精(罗丹明B)、 酸性橙Ⅱ、碱性嫩黄、铅铬绿、大红粉等。由于 色素种类众多,食品中还可能出
现一些新的色素种类。开展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 测,对规范食品中合成色素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这已成为许多食品检测实验室最常开展的日常检 验工作之一。 食品的颜色是食品
感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食品加工中,合成 色素的使用十分普遍,同时食品中滥用合成色素 的情况也很常见,主要表现为超范围或超限量使 用食用合成色素,以及违法使使用非食
用色素。 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柠檬酸、日落黄、胭 脂红、苋菜红、诱惑红、赤藓红、新红、亮蓝、 靛蓝、酸性红和喹啉黄等11种,这也是目前食品 中最常检出的合成色素
种类。近年来,食品中曾经出现的非食用色素有 苏丹红Ⅰ~Ⅳ、对位红、碱性橙、碱性玫瑰精(罗 丹明B)、酸性橙Ⅱ、碱性嫩黄、铅铬绿、大红粉 等。由于色素种类众多,食品中还
可能出现一些新的色素种类。开展食品中合成色 素的检测,对规范食品中合成色素的使用具有重 要意义,这已成为许多食品检测实验室最常开展 的日常检验工作之一。 合成色素的
射法可视化检测苏丹红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了苏 丹红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银纳米粒子的光散射特 性,借助激光笔或LED灯照射反应溶液,肉眼观 察散射光强度,实现半定量可视步验证。 4)红外光谱:采用红外光谱法可实现对目标化 合物的快速识别,但需要专门的仪器及专业技术
HPLC法测定保健食品包衣片中合成色素的研究
H PLC法测定保健食品包衣片中合成色素的研究张连龙,周华生,叶科航,成恒嵩(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91)摘要:本文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某保健食品包衣片中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靛蓝和诱惑红的含量。
聚酰胺纯化样品,柱:Lichrospher C18,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溶液(pH4.0,0.02mol/L),梯度洗脱:甲醇20~35%,3%/min;35~98%,9%/min;98%持续6min,流速:1ml/min,检测器:单波长,UV254nm;多波长,分段设置最佳波长,柠檬黄428nm,靛蓝610nm,诱惑红500nm,均取得较好结果。
线性范围:0-100g/ml;回收率:91.3~103.1%;标准差:2.11~5.63%;最低检测量:2ng~11ng,其中尤以多波长测定最佳。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保健食品;合成色素;测定中图分类号:TS20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篇号:1673-9078(2007)01-0096-04Determination of Synthetic Colors in Coating Tablet of a Health Food byHPLCZHANG Lian-long,ZHOU Hua-sheng,YE Ke-hang,CHENG Heng-song(Wuxi Giant Pharmaceutical CO.,L Td,Wuxi4091,China)Abstract: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was used to determinate the content of artificial synthetic colorsin coating tablet of a healthful food,including tartrazine,indigo carmine and allure red.After purified by polyamide,the samples were assayed by HPLC on a Lichrospher C18column using a Dual Absorbance Detector.The mobile phase was a mixture of methanol and ammonium acetate(pH4.0, 0.02mol/l),with a liner gradient of:methanol from20%to35%in5min,continuing to increase methanol content in the mobile phase from35 %to98%in7min,and then maintaining for6min in98%.The flow rate was1ml/min and solo-wavelength was set at UV254nm.The optimal multi-wavelength for Tartrazine,Indigo Carmine and Allure red were428nm,610nm and500nm,respectively.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linearity range,recovery range,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were0-100g/ml,91.3~103.1%,2.11~5.63%,and2ng ~11ng,respectively.Key words:HPLC;Healthful foods;Synthetic colors;Determination.一些保健食品的剂型为包衣片剂。
食品中的合成色素检测技术
食品中的合成色素检测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合成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中,以增强其色彩和吸引消费者。
然而,不合格的合成色素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食品中的合成色素检测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技术种类繁多,包括物理、化学以及光谱学等多种方法。
以下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技术。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最常见和最常用的食品中合成色素检测技术之一。
该方法通过采用液相色谱柱将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分离,再通过色谱柱内置的检测器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HPLC方法具有准确、敏感、高效、可靠等优点,适用于各类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
2.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食品中合成色素检测技术。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通过气态吸附至色谱柱中,再通过色谱柱内的检测器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一些对分辨率要求较高的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
3. 质谱法(MS)质谱法是一种高级的分析技术,也可以应用于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
该方法通过将目标化合物通过离子化装置转化为气态或液态离子,并通过质谱仪对离子进行干涉和分析。
质谱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能够对食品中微量级别的合成色素进行检测和定量。
4. 聚焦超声波技术(FUS)聚焦超声波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食品中合成色素检测技术。
该方法通过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特性,使样品中的色素颗粒高速振动并发生损伤,进而释放出特定带电的颗粒和组分。
通过电场的引导和检测系统,可以对释放的物质进行分析和检测。
聚焦超声波技术具有无损害、高效、快速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对食品样品进行非破坏性检测。
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的检测技术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也在不断被探索和应用于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
例如,近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都在食品科学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食品中色素的分析与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中色素的分析与检测方法研究食品中的色素是人们在日常饮食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物质。
色素可以赋予食物一定的颜色,提高食物的视觉吸引力。
然而,一些不合格的食品制造商为了追求更加鲜艳的颜色,会在食品中添加非法添加剂和合法添加剂超标,给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因此,分析和检测食品中的色素成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
1. 色素的分类和作用色素是一类具有颜色的化学物质,其主要作用是给食品赋予特定的颜色。
根据色素来源的不同,色素可以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
天然色素是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化合物,如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嘧啶。
这类色素相对安全,常用于食品加工中。
而人工合成色素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得的,如亚硝酸盐、苯甲酸钠和铜络合物等。
这些色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较多,但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存在潜在的致癌和致敏风险。
2. 色素成分分析方法为了准确分析食品中的色素成分,科学家们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方法。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色谱法是一种常见的色素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色谱柱将色素成分分离,并通过检测器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测定。
色谱法分为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HPLC)两种。
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样品的处理方式,气相色谱法常用于挥发性物质的分析,而液相色谱法适用于非挥发性物质。
色谱法在色素分析中具有高分辨率、高检测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快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某些色素成分可能无法通过色谱柱分离,这就需要使用其他分析方法进行补充。
光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色素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色素溶液的吸收或散射光进行测定,从而推测出其成分。
光谱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种类的色素,如荧光光谱法适用于发光色素的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吸收性色素的分析。
除了色谱法和光谱法,还有一些其他常用的色素分析方法,如电化学法和质谱法。
这些方法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但由于色素的化学特性和来源不同,其测定方法和原理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介绍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一、人工合成色素的测定方法及原理1. 分光光度法:人工合成色素通常具有特定的吸光特性,通过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光吸收情况,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该方法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广泛用于色素的测定。
2. 液相色谱法:利用液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色素物质在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并通过波长可编程检测器检测其吸收峰,从而实现色素的定量分析。
该方法准确性高,分离效果好。
3. 电化学法:通过将样品与电极接触,测定其在电极表面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测定颜色产生的电流信号,进而实现色素的测定。
二、天然色素的测定方法及原理1. 高效液相色谱法:天然色素通常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色素物质进行分离,并通过紫外检测器检测吸收峰,实现色素的定量分析。
2. 薄层色谱法:将样品中的色素沿着薄层色谱板上升,根据各色素成分在薄层色谱板上的相对迁移距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分析不易挥发的色素成分,通过色谱柱的分离作用将样品中的色素分离,并利用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总结: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各有不同,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需要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析要求来确定。
无论是人工合成色素还是天然色素,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测定和监控,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是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鉴别和测定色素的原理和方法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保障,也是对用户健康的保障。
以下将继续扩展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的测定方法和原理,讨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人工合成色素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扩展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分析物质中,特别是不同种类色素混合体系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应用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作 者 简 介 :张玉 萍 ( 1 9 8 1 一
) ,从 事 食 品安 全 研 究 。E — ma i l : y u p i n g @z h i y u n d a . t o m。
农 产 品质量 与 安全
2 0 1 பைடு நூலகம்年第 5期
表 1 合 成 色 素 的 应 用 范 围
合 成 色 素 及 其 基 本 信 息
主要 包括 植 物色素 、动物 色素 、微 生物 色 素 。天然 色 素 具有 安 全 、色 调 色彩 自然 、来 源相 对 丰富 及对
环境 的无 污染 等 优 点【 。但 是 天 然 色素 有 稳 定性 不
好 的缺点 .而合 成色 素弥 补 了天然 色 素这 方 面 的缺 陷 .并且 具 有价 格便 宜 、着色 力强 等优 点 。在 食 品 加工 方 面有 广泛 的应 用 .但是 有研 究表 明合成 色 素
围如 表 1 所 示 G B 2 7 6 0 -2 0 1 1 许 可 的有 机 合成 色 素基本 上都是 J E C F A( J o i n t F AO / WHO E x p e  ̄C o m—
mi t t e e o n F o o d Ad d i t i v e s )即 F AO ( 世 界粮 农 组织 ) 、
果 及其 制 品 ( 包 括 果汁 、果 脯 、果酱 、果 子 冻 和酿
造 果酒 ) 、调 味品 、婴 幼儿食 品 、饼 干等 。
我 国对合 成 色素 的使用 范 围及 标准 有 明确 的规
定 .为 了避 免 不 法 商 家 随 意 扩 大 合 成 色 素 应 用 范 围 .避免 食 品 中合成 色素 的过 量使 用 .对 合成 色 素
食品中八种合成色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改进
食品中八种合成色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改进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于提高食品的色、香、味和质地,其中合成色素是其中的一种。
然而,合成色素如果使用不当,会给人体带来健康风险。
因此,合成色素的检测与控制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来检测食品中的八种合成色素。
首先,对液相色谱进行改进。
我们将使用有机相和水相混合物,以提高检测性能。
与传统的HPLC方法相比,此方法更适合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进行高效药物分离。
其次,我们将使用改进的衍生化方法。
衍生化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分子转化为易于检测的形式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使用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来衍生化合成色素。
这将增加其检测限度,使八种合成色素更易检测。
第三,我们将实现色谱柱的改进。
我们将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
这种柱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更好的分离能力。
使用这种柱子,我们可以更好地分离和检测不同化合物。
第四,我们将使用改进的检测技术。
我们将使用气动雾化离子源(APCI)-质谱检测器来检测我们的样品。
APCI质谱检测器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检测非常小的化合物,同时还能快速检测大量的样品。
第五,我们将使用固相萃取技术。
固相萃取是一个分离和富集化合物的过程。
通过使用固相萃取技术,我们可以从样品中分离出目标化合物,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度。
第六,我们将优化柱温控制。
柱温对HPLC分析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影响样品的压力和分离效果。
通过优化柱温控制,我们可以增加样品的分离效果,从而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第七,我们将控制流速和温度。
流速和温度是HPLC分析过程中的另外两个重要参数。
通过控制流速和温度,我们可以优化柱子和检测器的运行条件,提高分离效果和准确性。
最后,我们将对检测条件进行细致的优化。
我们会对不同的参数进行调整,包括柱子类型、流速、柱温、检测波长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细致调整,我们可以让检测过程更为高效和准确。
综上所述,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可以提高食品中八种合成色素的检测性能。
食品中偶氮类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中偶氮类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作者:王兴等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15年第10期摘要: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容易丢失原本的颜色,食品加工者为了使食物看起来更美味,向其中添加廉价的合成色素。
而在许多国家因该色素可能存在对人体的危害,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偶氮类合成色素,并严格监管该类食品在国内的流通及进出口,监管部门采用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进行监测,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本文将介绍食品行业中对于添加偶氮类合成色素的各种分析技术,并对不同的提取方法做了简要的描述。
关键词:偶氮色素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酶联免疫1 简介偶氮类合成色素,被广泛的应用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其种类有很多,熟知的有苏丹红、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等,而这些物质在体内可被还原为芳香胺类物质,从而对DNA造成氧化损伤[1];同时色素在制作的过程中难免掺杂有砷、铅、镉、苯酚等杂质。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发现了偶氮类色素的毒性作用,如使肝细胞生长异常[2],影响酯酶同工酶的表达[3]以及致突变作用[4]等,因此多数偶氮色素已被禁止添加到食物中。
我国2014年最新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对允许使用的柠檬黄、胭脂红等11种偶氮类色素在食品中的限量及使用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严禁超量或超范围添加。
2005年3月4日,北京检出亨氏某批号的辣椒酱中含有苏丹红I。
同年,著名连锁快餐品牌肯德基的调味料中检出苏丹红I,该调味料曾被使用在多种产品上,不久,这些产品在国内所有肯德基餐厅内全部停售,并全部销毁。
2012年,有关部门发现红牛饮料配料中含有国家不允许在该饮料中使用的偶氮类合成色素胭脂红。
2015年,山东省针对零食的专项抽检,发现多数不合格食品检出含有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
山西省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公告显示,在糕点及熟肉制品等中检出违规使用的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
国家食药监总局在抽检调味品时发现,江苏一家公司生产的红烧酱汁检出的柠檬黄和日落黄含量均超出限定标准约3倍。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食用合成色素——日落黄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食用合成色素——日落黄一实验部分一实验原理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素经聚酰胺吸附法,制备成水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经过反相色谱分离,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及峰面积比较进行定量。
二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1.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带紫外检测器、0.45um滤膜(1张)、0.5um滤膜(1)、分析天平、量筒1oml(1),250ml(1)、烧杯1000ml(1),300ml(3)、容量瓶250ml(5),5ml(1),100ml(1)、移液管5ml(1)、研钵(1)、温度计100℃(1)、滴管(1)、电磁炉(1)、G3垂融漏斗(孔径60ml)、PH试纸(1—14)试剂瓶1000ml(2)2药品乙酸(分析纯)、甲醇(色谱纯经0.5um滤膜过滤)、聚酰胺粉(尼龙6过200目筛)、氨水(分析纯)、甲酸(分析纯)、柠檬酸(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饱和硫酸钠、无离子水、0.2%硫酸钠、乙酸铵(分析纯)、合成着色标准溶液:日落黄三仪器工作条件高效液相色谱的工作条件:一般可在室温下进行,采用颗粒极细的固定相,柱内压降很大,流动相黏度很高,需采用高入口压,维持一定的流动相线速。
色谱柱:不锈钢柱流动相:甲醇+0.02 mol/L 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甲醇+0.02 mol/L 乙酸铵溶液:甲醇20%,乙酸铵80%,0~5min; 甲醇35%,乙酸铵65%,5~11min:甲醇98%,乙酸铵2%,11~16min;甲醇98%,乙酸铵2%,16~17min;甲醇20%,乙酸铵80%,甲醇20%,乙酸铵80%,17~30min流速: 1.0 mL/min进样量:10ul紫外吸收检测器:适用于梯度洗脱,对流动相速度变化不敏感,流动相组成的变化对检测其响应几乎无影响,但是只有检测其所提供的波长下有较大吸收的分子才能进行检测,流动相的选择受一定限制,既具有一定紫外吸收的溶剂不能做流动相。
每种溶剂都有紫外的截止波长,当小于该截止波长的紫外光通过溶剂时,溶剂的透光率降至百分之十以下,因此监测器的工作波长不能小于溶剂的紫外戒子波长。
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快速检测
引言:
人工 合成着色剂 就是我 们通常所 说的人 工合成色 素 ,它 们的合成 原料往往 以苯、 甲 苯 、萘等化工 材料为主 。其主要优 点是价格 低廉 、着色 能力强、成分 比较稳定 。但是 , 这 些人工合成 色素往往 带有一定 的毒性 ,因 此 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快速检 测方法 来检测人工 合成着色剂 的含量对 保证人 民生命健康 、饮 食安全 有着 很重要的作用。
美 国戴安公司生产 的 U一 3 0 0 0系列,超声波发 生 器 选 用 昆 山 超 声 仪 器 公 司 生 产 的 KQ. 5 0 0 GVDV; 甲 醇选 用 美 国 如 意 化 工 公 司 生产的色谱 纯 ,乙酸锌 溶液 由重 庆 申渝化 学 试剂厂生产 的乙酸锌 ( 分析纯 )2 1 . 9 g + 冰乙酸 3 ml 加水稀释至 1 0 0 ml 制得 , 亚铁氰化钾溶液 由武汉市 江北试剂 厂生产 的亚铁氰化钾 ( 分 析纯 )1 0 . 6 g加水稀释至 1 0 0 ml ;溶剂 乙酸铵 溶液 由 l _ 5 4 g乙酸铵+ 1 0 0 0 ml 水溶解 , 再使用 0 . 4 5 u m滤膜 过滤 制得, 溶剂色谱纯 甲醇 由美 国如意化工 公司生产 ;合成着色剂 柠檬黄 、 日落黄 、亮 蓝、胭脂 红等的标准储 备液为 国 家标物 中心提供 的 0 . 5 mg / mg标准溶液 ,分别 配成每毫升 0 . 5 u 1 u g 、2 g 、5 g 、1 0 g浓度的标准使用液 。 2 .检测过程分析 在对 人工合 成着 色剂做 光谱扫描 时 ,我 们发 现所测 的人 工合成着色 剂不仅 在紫外 区 域存在吸 收现 象 ,而 且在可见光 区域也存 在 吸收 ,通 常紫外 区域 因为存在其 他物质 1 二 扰 易导致 误判 ,可 见光区域着 色荆吸 收受其他 杂质干扰 很小 ,因此检测波 长选择可 见光区 域 的吸收波长 ,根据人工 合成着色 剂的吸收 光谱 图分别选 择柠檬黄检测 波长为 4 2 8 n m、 苋菜 红为 5 2 0 n m、胭 脂红 5 1 0 n m、 日落黄 4 8 0 n m、诱惑红 5 1 l n m、亮蓝 6 2 8 n m。利 用二 极管阵列 检测器对样 品峰进行判 断定性 ,只 有保 留 时间与 标准 峰 差异 ≤ ±5 %、波 长 > 2 2 0 n m、光 谱图与标 准品差异 ≤±5 %时,方 可确 定为人工合 成着色剂 。如不能确 定 ,可 加标准物进行实验辅助判断 。 我 们对不 同比例流动 相对 目标化 合物影 响进 行 了对 比 ,发 现 以 下几 种 情 况 效 果最 好 : ① <1 0 a r i n , 乙酸 铵 溶 液 : 甲醇 : 8 : 2 ;② 1 0 1 3 . 5 mi n, 乙 酸 铵 溶 液 : 甲 醇 = 2 : 8; ③ 1 3 . 5 2 0 ai r n , 乙酸 铵 溶 液 : 甲醇 = 8 : 2 。 根 据 己 总结 的人 工合成着 色剂浓度 范围 ,我们 配置 了标准 溶液系 列,通过液相 色谱测定 绘制 出 浓度 与峰面积 的标 准 曲线 ,通过对标 准 曲线 的分析 , 人工合成着色剂 的线性关系 ≥0 . 9 9 9 ,
药品、保健食品中食用合成色素的使用、检测情况研究
药品、保健食品中食用合成色素的使用、检测情况研究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药品、保健食品中食用合成色素的使用情况及其检测情况。
【关键词】药品保健食品食用合成色素使用情况检测情况【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047-03食用合成色素因为具有价格低廉、颜色丰富、酸碱性条件下稳定、易量产的特点,其使用率远超过天然食用色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食用色素。
药品和保健食品作为特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添加着色剂,片剂包衣和药用空心胶囊作为药用辅料也允许加入着色剂,并要求符合药用级或相关的国家规定,但目前未有药用级着色剂的品种、限量要求和相关法定的检测标准。
药品和保健食品中添加最多食用合成色素是片剂包衣和胶囊剂中的胶囊壳,其次一些片剂和胶囊剂内容物、口服液、糖浆剂中也有部分添加。
有些药品与保健品生产厂家在生产囊壳和对片剂进行包衣时添加色素依据的是我国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而有些厂家根本不参照使用标准,自己按照一定的色素比例把囊壳和包衣调成不同的颜色。
这些添加的食用合成色素随药品和保健食品共同进入人体的消化系统,最终被人体所吸收。
由于食用合成色素常以苯、甲苯、萘等化工原料经过磺化、硝化、卤化、偶氮化等一系列有机反应而制得,因此,具有一定的毒性、潜在的过敏反应、致癌性。
另外,由于药品、保健食品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其食用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危害比普通食品中的危害更为严重。
鉴于此,本文就药品和保健食品中食用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以及合成色素的危害进行综述。
以期能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以确保在制药行业和保健食品行业中科学、规范、合理地使用着色剂。
一.我国使用食用合成色素情况及食用合成色素的危害1.食品中食用合成色素使用情况近年来,有关合成色素毒性的实例和理化研究越来越多,人们又重新谨慎考虑合成食用色素使用的安全性。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了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11种食用合成色素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食用色素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_周宏霞
shi p s a mong subfam ilies in higher ter m ites (Is op tera:Ter m itidae )based on m it ochondrial CO II gene sequences .Ann Ent omol Soc Amer,1998,91(5):515~523.[21] Ka mbhampati S,Egglet on P .Taxonomy and phyl ogeny of ter 2m ites .I n:Abe,T .,B ignell, D.E .,H igashi,M.(Eds .),Ter m ites:Evoluti on,Sociality,Sy mbi oses,Ecol ogy .Berlin Aca 2de m ic Press,2000,466.[22] Husseneder C,Grace J K .Evaluati on of DNA Finger p rinting,Aggressi on Tests,and Mor phometry as Tools f or Col ony Delinea 2ti on of the For mosan Subterranean Ter m ite .2001.[23] Jenkins T M ,Dean R B,Robert Verkerk,et al .Phyl ogeneticAnalyses of T wo M it ochondrial Genes and One Nuclear I ntr on Re 2gi on Illum inate Eur opean Subterranean Ter m ite (Is op tera:Rhino 2ter m itidae )Gene Fl ow,Taxonomy,and I ntr oducti on Dyna m ics .Molecular Phyl ogenetics and Evoluti on,2001,20(2):286~293.[24] Szalanski AL,Austin J W ,Owens CB.I dentificati on of Reticuli 2ter mes s pp.(Is op tera:Reticuliter matidae )by poly merase chain reacti on -restricti on frag ment length poly mor phis m.Journal of E 2conom ic Ent omol ogy 2003,96(5):1514~1519.[25] 邢连喜,胡萃,程家安.四种白蚁线粒体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昆虫分类学报,1999,21(3):181~185.[26] Husseneder C,MessengerM T,Su N Y,et al .Col ony s ocial or 2ganizati on and populati on genetic structure of an intr oduced popu 2lati on of For man subterranean ter m ite fr om New O rleans,Louisi 2ana .Ap iculture and s ocial insects,2005,98(5):1424~1434.[27] Husseneder C,Si m m s Dawn M ,R iegel C .Evaluati on of treat 2ment success and patterns of reinfestati on of the For mosan subter 2ranean ter m ite (Is op tera:Rhinoter m itidae ).J Econ Ent omol,2007,100(4):1370~1380.[28] 温硕洋,何晓芳.一种适用于昆虫痕量DNA 模板制备的方法.昆虫知识,2003,(3):110~113.[29] Howard R W.Cuticular hydr ocarbons and che m ical communica 2ti on .I n:Stanley -Samuels on DW ,Nels on DR eds .I nsect L i p 2ids:Chem istry,B i ochem istry and B i ol ogy1L incoln:University ofNebraska Press .1993.179~226.[30] 周延清.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值物研究中的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6~57.食用色素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周宏霞 韩喜东 于军强 颜显辉(荣成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山东荣成 264300)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的分类、来源以及最新研究状况,并且介绍了食用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
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使用法规及检测标准进展
术 圆
・ 论
文 T es hs i
食 品 中 人 工 合 成 色 素 使 用 法 规 及 检 测 标 准 进 展
文/ 宇 葛
[ 要] 人 l 成色 素 ( 简称 “ 摘 合 下 合成 色 素 ” )在 食 品 中超标 、超 范 围 以及违 法 使 用是 近 年 来 引 发食 品安 全 事件 的 主 因之一 。本文从 违 规 使用 合 成 色素 的危 害 、周 内外 允许 使用 和禁 用情 况 及检 测技 术 标 准等 方 面对 食 品 中合成 色素 的使用 作 了综 述 , 旨在 帮 助企 业 和个 人 更好 地 解 合 成色 素 的使用 规范 ,在 食 品 中准确合 理 使用 。 [ 键 词 ]合 成 色素 食 品 法规 标 准 检 测 关
合成 色 素 囚 价格 低 廉 ,染 色 性 能 好 ,用 量 少 等 特 点 受 到 食 品工 业 的青 睐 。若 按 照 国 家标 准 规 范合 婵 地 使 用 合 成 色 素 ,不 会 对 人 体 造 成 危 害 。
可 能 转 换 成 致 癌 物 质 。部 分合 成 色 素 是 以煤 焦 油
巾的铅 铬 绿 、香 辛料 中的罗 丹 明B 。 目前 ,食 品 等
中合 成 色 素 使 用 违 规 现 象 主要 集 中在 超 标 、超 范
和 。 法 添 加 物 使 用 三种 情 况 。鉴 于 此 ,各 国都 乍
建 了严 格 的法 律 法 规 加 以规 范 。本 文 就 食 品 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4, 3, 35-41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journal/hjfns/10.12677/hjfns.2014.33007Recent Advances in Rapid DetectionMethods of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Yonghong Zhu, Bo Zhao, Yanlei WuCenter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 Inspection of Food, Chongqing Academy of Metrology and Quality Inspection, National Quality Supervision & Inspection Center for Process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ondiments,Chongq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ood Safety, ChongqingEmail: zyhcq@Received: May 30th, 2014; revised: Jun. 28th, 2014; accepted: Jul. 5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Detecting the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 w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seen routine works in many labs undertaking food detection. The utilization of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could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detec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the detection cost. Some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developing the rapid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 now.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rapid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KeywordsFoods, Synthetic Colorants, Rapid Detection, Coloring Foods食品中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朱永红,赵博,吴彦蕾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国家农副加工产品及调味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市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Email: zyhcq@收稿日期:2014年5月30日;修回日期:2014年6月28日;录用日期:2014年7月5日摘要对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已成为许多食品检测实验室最常开展的日常检验工作之一,而针对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快速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目前,针对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快速检测方法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这些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食品,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有色食品1. 引言食品的颜色是食品感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食品加工中,合成色素的使用十分普遍,同时食品中滥用合成色素的情况也很常见,主要表现为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食用合成色素,以及违法使使用非食用色素。
在我国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1][2]中,就包括了多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合成色素及易滥用的食用合成色素。
开展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对规范食品中合成色素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这已成为许多食品检测实验室最常开展的日常检验工作之一。
目前对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技术已较为成熟,常用的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这也是目前各级食品检验机构开展食品中合成色素检测时最常采用的方法。
采用HPLC法或LC-MS法除了可对合成色素进行准确定性定量分析外,还可对合成色素进行高通量分析。
但HPLC或LC-MS法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及专业检测人员操作才能获得分析结果,而且检测成本高,所需时间长,不能满足短时间内对大批量样品的检测需求及基层食品监管机构和广大消费者对样品进行低成本检测的需求。
近年来,有关食品中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出现了一些不依赖或较少依赖复杂仪器设备的检测方法,本文将重点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2. 快速检测方法所针对的合成色素及食品种类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合成色素均是快速检测方法所针对的对象,其种类较多,包括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食用着色剂,以及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用色素。
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柠檬酸、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诱惑红、赤藓红、新红、亮蓝、靛蓝、酸性红和喹啉黄等11种[3],这也是目前食品中最常检出的合成色素种类。
近年来,我国对食品中非法使用非食用色素的打击力度逐年加大,食品中使用非食用色素的现象已很少见。
食品中曾经出现的非食用色素有苏丹红Ⅰ~Ⅳ、对位红、碱性橙、碱性玫瑰精(罗丹明B)、酸性橙Ⅱ、碱性嫩黄、铅铬绿、大红粉等[1] [2][4]-[8]。
由于色素种类众多,食品中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色素种类。
开展合成色素检测的食品主要是一些有色食品,这些有色食品因天然色素的存在一般具有特有的天然色泽,有色食品中加入合成色素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弥补食品中天然色素的不足或模拟天然色素的存在。
需要开展合成色素检测的有色食品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红辣椒制品、果(蔬)汁饮料、各种有色调味品、有色食品添加剂等。
由于食品颜色及性质的不同,加入到食品中合成色素的颜色及性质也不同,如在红色辣椒制品中一般加入红色或橙色色素,在葡萄或蓝莓制品中一般加入紫色色素,在绿颜色食品中一般加入绿色色素,在含油量大的食品中一般加入油溶性色素,而在含水量大的食品中一般加入水溶性色素等。
因此,根据有色食品的颜色及性质,可初步判断其中可能含有的合成色素种类。
3. 基于不同原理的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方法合成色素的种类众多,性质各不相同,相应的分析方法也多种多样。
基于不同的分析原理,目前已发展了多种合成色素的快速检测方法。
3.1.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ELISA法是一种经典的生物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9]。
将ELISA法用于合成色素的检测,也有较多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对苏丹红和对位红等非食用色素的检测方面,有的还制成了检测试剂盒或检测卡[10]-[17]。
Xiao等[18]还介绍了一种基于单克隆抗体的免疫传感器检测辣椒制品中苏丹红Ⅰ的方法。
ELISA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一般一次只能检测1种或2~3种色素,难以同时检测多种色素。
此外,ELISA法还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以及抗体试剂稳定性不理想等问题。
3.2. 纸上扩散法袁晨等[19]报道了纸上扩散法快速检测辣椒油中苏丹红的方法,该方法仅仅用一小块打印纸、一支钢笔和少量酒精,操作十分简便,但只适用于辣椒油样品,且其最低检测浓度较高,达800 mg/L。
3.3. 比色法黄承志等[20]发明了一种比色法快速检测食品中苏丹红的方法,通过在硝酸银、氢氧化钠和氨水混合溶液中加入经前处理的检测样品和曲通X-100溶液,观察样品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含有苏丹红,并通过与标样对照来进行半定量检测,前处理只需用DMF进行搅拌萃取和过滤分离。
武丽萍等[21]在上述显色反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银纳米粒子的等粒子共振光散射法可视化检测苏丹红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了苏丹红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银纳米粒子的光散射特性,借助激光笔或LED灯照射反应溶液,肉眼观察散射光强度,实现半定量可视化测定。
上述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其抗干扰能力及实际检测效果需进一步验证。
此外,还有采用氧化剂(高锰酸钾溶液)和还原剂(盐酸羟胺、抗坏血酸或草酸溶液)对提取样品中天然色素进行褪色处理,从而使脂溶性偶氮染料显色的方法[22],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但未见其应用效果评价的报道。
3.4. 红外光谱张玮玮等[23]报道了采用红外光谱法快速识别食用天然辣椒红色素中掺杂苏丹红的方法,杜一平等[23]报道了采用近红外光谱鉴别辣椒粉中掺杂苏丹红的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法可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快速识别,但需要专门的仪器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此外,由于食品基质复杂,基质成分的变化将导致光谱图发生较大的改变,从而限制了其在不同类型食品中的应用。
张玮玮等[24]报道采用红外光谱法检测天然辣椒红色素中苏丹红的检测限量可达1%,相当于10,000mg/kg,难以满足对非食用色素检测的低限量要求。
3.5. 分光光度法林壮森等[25] [26]介绍了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饮料中柠檬黄和日落黄的方法,通过测定饮料在426 nm和482 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柠檬黄和日落黄标准溶液比较,计算样品中柠檬黄和日落黄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便,但作者只对2种果味饮料进行了分析,未考虑其它类型样品中天然色素和其它合成色素的存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葛宝坤等[27]将纸色谱法和吸收光谱法联用快速定性食品中禁用色素的方法,即先对样品进行纸色谱分析,再对各色素组分的斑点洗脱后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光谱扫描,确定待测色素各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值和峰形,从而实现对待检色素更准确的定性。
该方法不失为一种较为可靠的色素定性检测方法。
卓婧等[28]基于人工合成色素在可见光区的光吸收及偏最小二乘变量筛选法,研制出合成色素速测仪器,并应用于饮料、糖果、果冻、调色酒等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快速检测,获得较好的结果。
速测仪具有便携、功耗低、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并可同时对多种人工合成色素进行实时现场快速检测等优点。
可实现对食品中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和亮蓝等常见合成色素的快速检测。
不过,使用速测仪检测前需采用聚酰胺吸附法对样品进行提取净化,增加了操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