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餐文化)
中西餐饮文化
中国餐桌礼仪15则
LOGO
•
1。请客要早通知,6:00入席,5:50才叫客人来,不合适。
•
2。主人家不能迟到;客人应当迟到5-10分钟,这是非常体贴的客人哦,注意掌
握,自然宾主皆欢。
•
3。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或是背*墙、柜台的;讲究些的饭店,会
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哦,除非你打算好请客喽:
时间,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
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是基本的礼貌。
•
2、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
•
3、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
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LOGO
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 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 食文化的整体概念。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 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但是, 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惟其 “精”,才能有完整的“美”;惟其“美”,才能激发 “情”;惟有“情”,才能合乎时代风尚的“礼”。四者 环环相生,完美统一,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我 们只有准确地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 中华饮食文化,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3. 情,中华文化历来以情为纽带,同样,中华饮食“情”为重要的功能。在 中国,吃饭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 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一边谈生意、交流信息、采访。古往今来, 中国人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 借酒菜平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活动的社会调节功能和心理 按摩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ppt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旅游业的蓬勃发 展,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 深入,西餐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同 时中餐也在西方受到广泛欢迎。
中西方饮食文化融合的方式与趋势
融合方式
中西方饮食文化融合的方式包括食材的互用、烹饪技术的交流、餐饮理念的相互借鉴等 。
趋势预测
未来中西方饮食文化将继续深入融合,双方将更加注重食材的多样性和烹饪的健康性, 同时将探索更多创新的融合方式。
餐盘与餐纸
中餐通常使用圆盘,西餐 则使用方盘,且西餐习惯 用餐纸覆盖桌面。
酒杯与水杯
中餐中酒杯和水杯的使用 有严格的区分,而西餐中 则通常使用相同的杯子。
就餐规矩的差异
座位安排
中餐中,长辈和尊贵的客 人通常坐在主位,而西餐 中则根据主人和客人的意 愿自由安排座位。
食物取食
中餐中,食物通常由服务 员或主人分发到每位客人 面前,而西餐中则由客人 自行取食。
05 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饮食目的的差异
西方饮食注重实用性
西方饮食文化中,食物被视为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手段,强调的是食物的营养价值和热量。
中国饮食追求美味与享受
中国饮食文化中,食物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和美感的表现。食物的美味和色香味俱全的呈 现方式被高度重视。
饮食审美的差异
西方饮食审美标准为“科学”
中方食材处理
中式食材的处理方式较为复杂,多以 切丝、切丁、切片等方式处理。在烹 饪过程中,中方厨师通常会根据不同 的食材和烹饪方法进行不同的处理, 如焯水、炖煮、蒸煮等。
03 中西方烹饪方式的差异
烹饪工具的差异
西方烹饪工具
烤箱、炸锅、煮锅、蒸锅等。
中式烹饪工具
炒锅、蒸笼、炖锅、压力锅等。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志,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传统造就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味蕾体验。
中西方饮食文化具有显著的差异,体现在餐饮形式、食材搭配、饮食习惯等方面。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以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下的饮食习惯。
一、餐饮形式的差异在餐饮形式上,中西方有着根本的区别。
中国以“主食+副食”为主要概念,即一餐必不可少的是米饭、面食等主食,再加上肉类、蔬菜等作为主食的陪衬。
西方则以“一道菜”为主要形式,即一餐专注于一种主材,如牛排、鱼肉等,搭配适量的蔬菜或配菜。
这种差异在食物搭配上有着明显的表现。
二、食材搭配的差异中西方在食材搭配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餐追求的是五味调和、色香味俱佳,尽量保留原材料的鲜美和营养成分。
中餐会根据不同菜品的特点搭配不同的食材,如炖鸡会搭配中草药,红烧肉会搭配豆腐。
而西餐则更加注重食材本身的口感和风味,以保持原材料的原汁原味。
西餐的食材搭配主要是为了突出主料的口感,如与鸡肉搭配的是土豆泥和煮熟的蔬菜等。
三、饮食习惯的差异中西方的饮食习惯也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人重视粒食,崇尚饭食文化。
一日三餐里,米饭或面食是必不可少的主食,人们认为不吃饭就等于没有吃。
而西方国家则更加注重主菜的搭配,面对糖尿病等健康问题,西方国家提倡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
西方国家更加注重健康饮食的选择,多食用水果、蔬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四、用餐礼仪的差异中西方的用餐礼仪也有所区别。
中国人注重团圆,尤其强调与家人一起吃饭的重要性。
中国人在餐桌上会相互之间夹菜、敬酒等表示尊重和友好。
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独立,用餐时更注重个人的舒适和享受,一般不会互相夹菜或敬酒。
西方人吃饭时会使用刀叉等餐具,而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这也是文化差异的体现。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餐饮形式、食材搭配、饮食习惯等方面,还体现在用餐礼仪等细节上。
了解并尊重其他文化的饮食习惯是增进友谊和加深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也有助于互相学习和借鉴。
谈中西餐饮礼仪文化
谈中西餐饮礼仪文化人们的餐桌礼仪的变化,是经过很长时间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地域形成的,在人们完整生活秩序中,餐桌礼仪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大家分享了中西餐饮礼仪文化,一起来看看吧!一、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对比1.历史起源。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
最早出现的食礼,又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
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程序是:主人向客人发出请柬,届时主人在门口相迎。
出席的宾客也要互致问候,开席前客人先在客厅小坐,吃些茶点。
待客人到齐后一一就座,以左为上,相对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为三座。
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开始敬酒让菜。
敬酒时先敬长辈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这种传统的宴请礼仪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流传至今,在各种电影电视剧作品中也很多见。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
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
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
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
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
2.餐桌用语。
在中国,即使餐桌上的菜琳琅满目,主人也会说“菜很少,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多担待“;而西方国家的主人则会很随便的说“help yourselves”,显得很自然随意。
同时中国的主人会不时往客人的碗里添布新菜,经常客人的碗被主人夹的菜装得满满的,但是在西方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主人的布菜会让客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没有受到尊重。
中西方餐饮文化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餐饮文化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餐饮服务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中西方餐饮文化实训。
本次实训主要包括对中西方餐饮文化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中西方餐饮文化概述中西方餐饮文化在历史、地理、宗教、风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西方餐饮文化则以其浪漫、精致著称。
(2)中西方餐饮文化差异①饮食观念:中国饮食注重口味、色、香、味,强调食物的营养和健康;西方饮食注重营养、健康、科学,强调食物的搭配和口感。
②饮食方式:中国饮食习惯围坐桌边,共享美食,强调亲情、友情和社交;西方饮食习惯分餐制,注重个人空间和独立性。
③饮食环境:中国餐饮环境注重氛围和排场,追求热闹和喜庆;西方餐饮环境注重精致和优雅,追求宁静和舒适。
2. 实践操作(1)中餐烹饪实践在实训期间,我学习了中餐烹饪的基本技巧,如刀工、火候、调味等。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炒、炖、蒸、煮等多种烹饪方法,并尝试制作了宫保鸡丁、红烧肉、清蒸鱼等经典菜品。
(2)西餐服务实践在西餐服务实训中,我学习了西餐餐具的使用、酒水搭配、上菜顺序等基本礼仪。
通过模拟服务,我提高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和应变能力。
三、实训心得1. 提升了文化素养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中西方餐饮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餐饮文化的差异,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中餐烹饪和西餐服务的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训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4. 拓宽了视野通过实训,我了解到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多样性,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为今后从事餐饮行业打下了基础。
四、总结本次中西方餐饮文化实训使我受益匪浅。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一、食材选择与烹饪方式:西方饮食注重肉类和奶制品的摄入,尤其是牛肉、猪肉和鸡肉等。
西方餐桌上经常能看到烤肉、炸鸡和汉堡等快餐食品。
而中国饮食文化注重五谷杂粮和蔬果的摄入,以大米、小麦、豆类和蔬菜为主要食材。
中国菜肴烹饪方式丰富多样,如炒、炸、蒸、煮等,注重将食材的原汁原味保留下来。
二、餐桌礼仪与用餐方式:西方人用餐注重个体主义,一般用刀叉和盘子,用餐时主食独立摆放,每个人有自己的食物,注重个人私有权利。
而中国人用餐时通常采用共同进餐的方式,将主食放在共同的大碗里让所有人一起分享。
中国人传统上使用筷子,将食物夹到自己碗中,注重团体主义和集体意识。
三、饮食习惯与饮品选择:西方人饮食习惯午餐较重,晚餐较轻,一般不喜欢吃米饭,偏好吃面包等主食。
西方人饮食中常见的饮品有咖啡、红茶、果汁和饮料等。
而中国人则注重早餐的丰富,喜欢米饭和面食,晚餐一般较为丰盛。
中国人也喜欢喝茶,特别是绿茶,它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的作用。
四、礼仪与礼节:西方人在用餐时注重礼仪,如不用手抓取食物,避免发出声音等。
吃饭时西方人通常不谈论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
而中国人在用餐时注重家庭和睦,习惯一家人团聚共进餐,用餐时会有较多的交谈和互动。
五、餐饮文化氛围:西方人习惯在餐厅用餐,注重用餐环境和服务质量。
西方餐厅通常会附带音乐和装饰,让顾客有舒适的用餐体验。
而中国人则更喜欢在家中吃饭,有的家庭还会摆上几道精心准备的菜肴,表现主人的热情款待。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食材选择、烹饪方式、用餐礼仪、饮品选择、礼仪与礼节以及餐饮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食物的看法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
中西饮食文化饮食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
中西方是世界上两大重要文化体系,它们的饮食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西饮食文化的异同点,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首先,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食材选择上存在差异。
中国的饮食文化注重五味调和,追求食物的鲜美和咀嚼口感。
中国菜以米饭、面食和大量蔬菜为主食,适量摄入肉类和豆制品。
而西方饮食文化更偏向于肉类食物,主食以面包、马铃薯为主,蔬菜和水果的摄入相对较少。
其次,中西方饮食文化在烹饪方法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炒、蒸、煮,强调食物的原汁原味,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
而西方饮食文化更注重烘烤、烤制,追求食物的香气和外观,强调美食的呈现。
此外,中西方饮食文化在进餐习惯上也存在一些区别。
中国人喜欢将餐桌上的菜肴摆得丰盈美观,喜欢家庭聚餐,追求团圆和感情交流。
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在进餐时往往分餐盘就餐,强调个人口味和健康饮食的选择。
这种差异的形成有其历史和地理的原因。
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使得中国人养成注重主食和蔬菜的饮食习惯。
而西方国家则发展出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因此偏向于肉食。
此外,地理环境的差异也导致了对食材的选择上的差异,例如中国南方气候湿润,适合种植水稻和蔬菜,而西方气候干燥,适宜发展畜牧业。
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在今天的世界上也变得越来越常见,人们开始尝试将中西饮食元素结合,创造出新的美食。
这种融合既丰富了饮食的选择,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总之,中西饮食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食材的选择、烹饪方法和进餐习惯上,还受到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饮食文化的差异既体现了人类多样化的需求和审美,也丰富了世界的文化遗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将会越来越多,成为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餐礼仪
中西餐礼仪中西餐礼仪(通用4篇)中西餐礼仪篇1中西餐礼仪文化相同点西餐与中餐一样,是一种饮食文化,是文化必然就会有传播和交流,尽管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中西方迥异的饮食背景,但从本质上讲,吃的内涵并不会因为这些差异而改变,讲究品种多样,营养平衡,搭配合理,重视健康已成为中西方饮食科学的共识,这是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只有交流,才可能了解,才可能有发展。
中西餐礼仪的异点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差异,虽然有很多细节上的不同,但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菜的顺序和摆放差异大部分中餐上菜时大都按照汤、主菜、主食、餐酒或水果的顺序,而西餐则大都按照开胃菜、色拉、汤、水果、餐酒、主食、甜点和咖啡的顺序上菜。
中餐在上菜时会一次性将所有的菜肴上完,同时摆放在餐桌上,而西餐则是用完一道菜再上另外一道菜。
(二)餐具差异中餐的餐具一般都比较简单,多以杯、盘、碗、碟、筷、匙等为主,而西餐的餐具则是五花八门,享用不同的菜肴也会使用不同的刀叉,餐具用法讲究颇多,即使是喝酒的玻璃杯,也要同所喝的酒相对应。
(三)入座座次差异中餐用餐时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长幼尊卑来定,尚东为尊或面朝大门为尊,而西餐用餐时,面对门的且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女主人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
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四)着装要求差异除非在正式场合,中餐对于就餐者的着装要求并不高,穿着都比较随便,而西餐对于就餐者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并且要打领带,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不可穿休闲服到高档西餐厅用餐。
(五)餐桌上用语的差异中西方在请客吃饭上的文化差异也要注意,否则会引起笑话。
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要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的不好,随便吃点。
中西饮食文化异同点(整理版)
中西饮食文化异同点(整理版)中西饮食文化异同点
相似点
1. 尊重饮食文化:中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饮食,餐桌礼仪在两者中都有一定的规范。
2. 社交场合:中西方饮食文化中都有讲究社交,人们喜欢在餐桌上与朋友、家人共享美食,增进感情。
3. 高度重视食材: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强调用新鲜、高质量的食材制作美食。
异同点
1. 食物组成:中餐以主食(如米饭、面条)为基础,主要搭配蔬菜、肉类;而西餐以肉类、奶制品为主,搭配面包、土豆等。
2. 烹调方法:中餐注重炒、煮、炖等传统烹饪技巧;而西餐更强调烤、煎、炸等烹饪方式。
3. 饮食惯:中餐以碗、筷子为主要餐具,人们多数情况下共同分享同一桌菜;而西餐则使用刀、叉、勺等,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子。
4. 餐点顺序:中餐通常是先吃主食,然后再吃菜肴;而西餐则按照菜单上显示的顺序,先吃前菜(appetizer)、主菜(main course)再吃甜点(dessert)。
5. 调味品使用:中餐常用的调味品包括酱油、醋、盐等;而西餐则使用较多的奶油、黄油、蛋黄酱等。
结论
中西饮食文化虽然有一些不同点,但都体现了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和文化的传承。
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重要的是尊重和欣赏两种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有趣的例子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有趣的例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例子如下:1. 主食种类不同:中餐以米饭、面食为主,而西餐则以面包、马铃薯等为主要主食。
这反映了中西方人对主食的不同偏好和习惯。
2. 用餐方式不同:中餐注重家庭聚餐和团圆,强调大家一起分享食物。
而西餐则更注重个人用餐,强调个人享受食物。
3. 膳食结构不同:中餐以菜肴为主,通常会有多个不同口味和烹饪方式的菜肴,以丰富口感和营养。
而西餐则注重主菜和配菜的搭配,追求口味的平衡和呈现。
4. 食物的烹饪方式不同:中餐注重炒、煮、蒸等传统烹饪方式,追求食材的原汁原味。
而西餐则更注重烤、炸、烘等高温烹饪方式,强调食物的香脆和口感。
5. 饮品选择不同:中餐以茶和白开水为主要饮品,强调清淡和健康。
而西餐则更注重咖啡、红酒等饮品的选择,追求口感和品味。
6. 餐具使用不同:中餐以筷子为主要餐具,强调传统和文化。
而西餐则以刀叉和勺子为主要餐具,注重用餐礼仪和规范。
7. 餐桌礼仪不同:中餐注重吃饭时不发出声音,尽量不发出噪音。
而西餐则注重用餐时要有适当的交流和社交,可以发出声音和笑声。
8. 食物的热量和营养摄入不同:中餐通常以蔬菜和谷物为主食,注重均衡饮食,摄入适量的热量和营养。
而西餐则以肉类和奶制品为主食,摄入的热量和营养较高。
9. 食物的调味方式不同:中餐注重调味料的搭配和使用,追求食物的鲜香和口味层次。
而西餐则更注重原汁原味的保留,强调食材的天然味道。
10. 餐后甜点不同:中餐通常以水果和糖水为餐后甜点,追求清淡和健康。
而西餐则以蛋糕、冰淇淋等甜品为主,注重口感和味道的丰富。
总结起来,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体现在主食种类、用餐方式、膳食结构、烹饪方式、饮品选择、餐具使用、餐桌礼仪、热量和营养摄入、调味方式以及餐后甜点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对食物的偏好和重视程度的不同,也体现了中西方人对食物的不同追求和欣赏角度。
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和特点
浓汤
海鲜浓汤
番茄海鲜汤
❖ 第一道肉:这个名词直译的意思是“入口”,即指 进入主菜的意思.现已成为主菜,所供给的是牛排 等,能与其次道肉(烤肉)相互搭配。
❖ 冷冻食品:英文称为sherbet.假设主菜相当油 腻,这道菜可使口中清爽些.有些冷冻食品是 掺, 洋酒制成的,其中以加香槟的为最高级。
其次道肉:英文为roast,指烤熟的肉,一般为 火鸡,鸭,鸡,雉鸡等。
❖ 晚餐是美国人较为留意的一餐,在黄昏6时左 右开头,常吃的主菜有牛排、炸鸡、火腿, 再加蔬菜,主食有米饭或面条等。
中 西餐文化
西餐的特点
❖ 一是生 例:牛排带血丝
二是冷 例:但凡饮料都加冰块
三是甜品
中国
中餐上桌的 菜讲究丰富 多样,一般是 8或10碟,12 碟,品种多样, 从主菜到汤, 到甜品,到水 果,次序也讲 究。
茶,可依各人宠爱选择。
饮食文化差异
1、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是一种美性 的饮食观念,从 来都是把追求美 味奉为进食的首 要目的。
❖ 在中国的烹调 术中,对美味的追求几乎到达 极致,想尽一切方法,使尽一切手段,
❖ 将食品的味道弄知名堂 ,弄出特色来,这点 是西方人望尘莫及的。
扬州名菜 狮子头
川菜 宫爆鸡丁
西方
而西方人宴客则是以牛,羊,猪排等为主食。
餐具
❖ 西方人,是盘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 汤则有特地的汤匙。
❖ 另外,我们在资料中觉察一个趣闻:西方人用 叉勺进餐大约是在十世纪时拜占庭帝国开头 的,比中国的战国时代要晚一千多年.东周时 的餐叉长约12—20cm之间,其中齿长约4— 5cm,比现代餐叉略短.不过,事情很惊异,餐 叉在中国起源比西方早,却未能成为中国的 传统餐具,这是为什么呢 这或许与烹调方法 的转变,饮食方式转变有关吧,目前缘由未明. 而西方的餐叉却始终沿用至今.我们认为,这 是与中西方的饮食文化的不同进展进程有亲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餐桌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们对食物、用餐方式、餐具等方面的认知和喜好。
中西方餐桌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主要体现在用餐礼仪、餐具使用、饮食习惯等方面。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
首先,用餐礼仪是中西方餐桌文化的重要差异之一、在中国,用餐时人们喜欢围坐在一起,全家人或朋友一起共进餐点。
当然,尊重年长者是中国餐桌文化的一大特点,年幼的人要主动为年长者夹菜、倒水等。
而在西方国家,用餐时一般会选择坐在单独的座位上,每人有自己的餐盘和餐具,不会互相夹菜。
在西方餐桌上,主人和客人之间并没有年龄和地位的约束,每个人都平等地享受用餐的乐趣。
其次,餐具使用也是中西方餐桌文化的一大差异。
在中国,人们使用筷子作为主要餐具,用筷子夹起食物放入口中,这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餐饮习惯。
筷子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也需要注意尊重,例如不将筷子直接插入米饭等。
而在西方,人们主要使用刀、叉、匙等餐具。
用刀切割食物,用叉夹住食物送入口中,用匙挖取汤羹等。
西方人追求食物的精细处理和切割,使用餐具的规则也更加严格。
最后,饮食习惯也是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之一、中国餐桌上有许多传统习惯,例如尽量不剩餐点、不勾食等。
中国人讲究团圆、分享和节约,用餐时会将多余的食物分给其他人。
而在西方,主张尊重个体的选择和喜好,他们鼓励人们选择他们所喜欢的食物,并允许将剩余的食物带走。
这种个人主义的饮食习惯在西方被广泛接受。
综上所述,中西方餐桌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
中西方人的用餐礼仪、餐具使用和饮食习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传统。
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各种餐桌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体验和享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
中西饮食文化概述
节日庆典食品习俗
感恩节
吃烤火鸡、南瓜派等,感谢上帝 的恩赐。
万圣节
吃南瓜灯、糖果等,庆祝节日的 欢乐氛围。
04 中西烹饪技艺与特色菜品介绍
CHAPTER
中国烹饪技艺及特色菜品
烹饪技艺
中国烹饪技艺包括炒、炖、煮、蒸、 烤等多种方法,注重火候和调味的掌 握,追求色、香、味、形俱佳。
特色菜品
中国菜系丰富多样,包括川菜、粤菜 、鲁菜、苏菜等,特色菜品有麻婆豆 腐、宫保鸡丁、北京烤鸭等,以独特 的口味和制作工艺闻名。
科技与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烹饪和个性化定制将成为可能, 人们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更加便捷地获取美食体验。
环保与可持续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饮食文化的重要议题,倡导 减少食物浪费、使用可再生资源和推广素食等环保理念。
谢谢
THANHale Waihona Puke S餐具器皿与用餐环境的相互影响
餐具对用餐环境的影响
中餐的筷子和西餐的刀叉在各自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用餐礼仪和习惯,这些礼仪和习惯 进一步影响了用餐环境的氛围和风格。
用餐环境对餐具器皿的选择
不同的用餐环境需要不同的餐具器皿来搭配。例如,在中式家庭聚餐中,可能会选择使用 传统的陶瓷碗盘和筷子;而在西式正式场合中,则更倾向于使用银质或不锈钢的刀叉和餐 盘。
注重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热量摄入,强调饮食的科学性。
饮食观念差异
01
追求食物的原味,烹饪方式相对 简单。
02
重视餐桌礼仪和社交场合中的饮 食行为。
餐桌礼仪对比
中国餐桌礼仪 座位安排体现尊卑有序,长辈或重要人物坐主位。
讲究敬酒、敬茶的礼仪,表示尊重和敬意。
餐桌礼仪对比
提倡节约,不浪费食物,适量取食。
中西方饮食文化异同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异同比较饮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饮食方式和食物选择各不相同。
中西方饮食文化有许多异同之处,下面将对其进行比较。
一、饮食习惯中西方在饮食习惯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中餐一般以米饭、面条为主食,注重口感的软硬和配料的混搭。
而西餐则以面包、马铃薯为主,一餐中会提供肉类、蔬菜和主食等多个食物。
此外,中餐中常见的传统饮品有茶和粥,而西餐中喝的多是咖啡和果汁。
二、用餐礼仪中西方的用餐礼仪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在中餐中,人们一般习惯使用筷子,并多人一起分享一道菜,表达团结和融洽的象征;而西餐中常用刀叉进行进餐,一锅一客,强调个体独立和私人空间的尊重。
三、菜肴特点中西方菜肴在调味品、口味和烹饪方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餐以大量使用酱油、盐、味精等调味品,口味偏重,多采用炒、煎、炸等炒制方法,突出原料的鲜嫩和香味。
而西餐则注重原料的原汁原味,大量使用黄油、橄榄油等天然调味品,多采用烤、煮、焯等健康烹饪方法,强调食物的营养和口感。
四、饮食结构中西方在饮食结构上也有一些差异。
中餐以米饭或面食为主食,并会配上蔬菜、汤和一些肉类,形成四菜一汤的搭配;西餐则以荤素搭配为主,主食和配菜相对独立。
五、餐前餐后中西方在餐前和餐后的习惯也有不同。
中餐中常见的餐前小菜是提供茶或汤水;而西餐则以面包或沙拉作为开胃小菜。
在餐后,中餐一般会提供水果作为甜点,而西餐则有更多选择,如巧克力、蛋糕等。
六、饮食文化节日中西方的饮食文化节日也有不同。
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人会一起围坐在餐桌前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而西方的圣诞节和感恩节则是重要的饮食文化节庆日,人们会准备丰盛的节日大餐,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庆祝。
总体上,在不同的饮食文化中,人们的口味、喜好和习惯都有所不同。
中餐注重的是调和各种食材的口感和香气,追求齐心协力的氛围;而西餐则更注重食物原汁原味的体验和个体的独立性。
饮食文化的差异不仅只是在于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法,还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社交关系、人际交往、个人健康等方面的关注和价值观。
美食之中西方美食文化
美食之中西方美食文化中西方美食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烹饪传统,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味,代表了不同的历史、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
中西方美食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和交流,形成了今天多样化的菜肴和烹饪技巧。
本文将以中西方美食文化的历史、特点和影响为主线,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以及对世界美食文化的影响。
中西方美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国的美食文化在古代已经非常发达,古人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可见一斑。
中国烹饪技艺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烹饪方法和食材的搭配,尤其擅长火候的掌握和调味的独特。
中国的美食文化在长期的农耕社会中形成,主要以大米、小麦、蔬菜、豆类等为主要食材,以纤维素含量高、口感独特的特点为特色。
而西方的美食文化则随着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崛起而形成。
古希腊以美食享受和美味为荣,富有创新精神的希腊人创造了众多独特的烹饪技巧和菜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卖面包的少女》中的Pancakes。
古罗马时期的食物也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以优质的葡萄酒、橄榄油、鱼类和长寿命的面包为特色。
西方美食文化在中世纪达到了巅峰,通过十字军东征和斯宾塞家族的北半球扩张使得长达数百年的烹饪创新进入了欧洲社会。
中西方美食文化的特点和风味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美食文化注重原料的鲜活和食材的搭配,追求原汁原味的口感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中国的烹饪技巧讲究火候和调味的把握,追求精细的刀工和艳丽的色彩,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菜的风格。
而西方的美食文化更注重菜品的精致和对食材的烹调方式的创新,追求菜品的创意和独特性。
西方的烹调方式多种多样,有炸、烤、煮等,同时也注重红酒的搭配和甜点的制作,形成了多样化的西餐风格。
中西方美食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体现出来。
在古代,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商贸、文化交流和烹饪技术的重要媒介,许多调味品和烹调方法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的茶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成为西方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中西饮食文化总结
中西饮食文化总结饮食文化作为一种地域和民族的特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饮食文化因地域、历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和风貌。
本文将对中西饮食文化进行总结,探讨其特点和影响。
中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中餐的基本特点是偏重于谷物和蔬菜的食用,以米饭、面食、豆类、杂粮等为主要食物。
中餐注重“五谷为养,五肉为助,五果为养生”。
食物的制作注重色香味形俱佳,做到“入口难忘、回味无穷”。
此外,中餐的烹调方法丰富多样,包括炒、煮、炸、炖、酱等多种烹调方法。
这种烹饪方式能够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使得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中餐还注重饮食的协调和营养的平衡。
中餐讲究“荤素搭配,五味调和”。
荤素搭配的原则是将肉类和蔬菜相结合,既保持肉类的营养价值,又增加了蔬菜的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摄入。
五味调和的原则是将酸、甜、苦、辣、咸等不同的味道融合在一起,营造出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中餐的营养成分丰富,能够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西饮食文化源于欧洲,是西方文化的代表之一。
与中餐不同,西餐以面包、薯条、肉类、奶酪等为主要食物。
西餐的制作注重调味和烹调技巧,强调食物的原汁原味。
例如,西餐中的牛排通常只用盐和黑胡椒粉调味,以保持肉类的鲜嫩风味。
西餐的烹调方法多样,有烤、煮、炒、炸、烘等多种方式。
尤其是法国菜,被誉为世界上最有名的菜系之一,其烹调技术和精美的摆盘艺术是西餐文化的代表。
西餐注重用餐礼仪和餐桌文化。
西方人有许多用餐习俗和规矩,如用刀叉切割食物、吃杏仁前需要用叉子将其捡起等。
西餐的用餐时间比较规定,一般有早餐、午餐和晚餐,每餐的菜肴也是有固定秩序和规定。
此外,西餐强调享用美食的过程,注重饮食环境和气氛。
人们常常会在餐桌上品尝美食、交流感受和享受用餐的乐趣。
中西饮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饮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对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产生了影响。
中西餐文化的差异
中西餐文化的差异首先,在饮食习惯方面,中西方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餐注重的是五味调和、色香味俱佳的原则,认为食物应该具有滋补身体的效果。
菜品的制作注重炒、煮、烧等烹饪方式,让食材保持原汁原味。
而西餐讲究的是原汁原味、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烹饪时更注重烤、炸等烘培方式,以突出食材本身的味道。
其次,在餐桌礼仪方面,中西方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餐桌礼仪强调团圆和亲情,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尊重长辈,主人会一直为客人加菜,并言辞殷勤地询问客人的口味。
西方的餐桌礼仪则更注重个人独立,每个人分别点餐,不会过问其他人的口味,也不会加菜。
餐桌上的用餐工具和顺序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用筷子进餐,而西方则使用刀叉。
再者,食材的搭配也是中西餐文化差异的体现。
中餐有讲究食物的荤素搭配,追求的是色香味俱佳,以达到平衡饮食的目的。
常见的菜肴配菜搭配如下:红烧肉配荷兰豆、鱼香肉丝配木耳等。
而西餐则更注重主菜与配菜的搭配,例如牛排搭配烤土豆和蔬菜。
西餐追求的是食材的原汁原味,所以一些优质的食材通常只用简单的烹调方式,以保留其本身的风味。
最后,中西餐文化在饮食观念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认为饭是主食,肉是配菜,认为肉类过多会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而西餐则更强调肉类和蔬菜的平衡摄入,尊重个人的口味偏好。
总的来说,中西餐文化的差异体现在饮食习惯、餐桌礼仪、食材搭配和饮食观念等方面。
但是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加,中西餐的融合也开始出现,一些西餐元素逐渐融入到中餐中,创造出了新的菜品和独特的餐饮文化。
中西餐饮食文化
迎宾:宴会开始前,主人应站在大厅门口迎接客人,对规格高的贵宾,还应组织相关负责人在门口列队欢迎,通称迎宾线。
客人来到后,主人应主动上前握手问好。
接着就要引导入席,主人请客人走在自己右侧上手位置,还要注意安排服务人员帮助来宾脱下外套,接过帽子。
赴宴:接到邀请后,无论能否赴约,都应尽快答复,不能赴邀的,要婉言谢绝。
接受邀请的不要随意变动。
坐姿要自然端正,不要太僵硬,也不要往后倒靠在椅背上,肘不要放在餐桌上,不要托腮。
进餐:进餐时,如果要使用湿手巾,请用左侧的。
进餐时要文明、从容。
闭着嘴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声音,喝汤要轻,骨头、鱼刺吐到筷子、叉子上再放入骨盘。
嘴里有食物时不要说话,剔牙时用手遮住,就餐时不得解开纽扣、松开领带。
用膳时,主人为表示盛情,一般可说“请用筷”、“请随便”等筵语。
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
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
这种横筷的礼仪,我国古已有之。
横筷礼一般用于平辈或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
小辈为了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必须等长者先横筷后才可跟着这么做。
据史载,宋代有个唐肃在陪皇帝进膳时,因先横筷而犯了大不敬的罪,结果被发配边境. 现在用膳时,即使先吃好的,也不立即收拾碗筷,等全桌用膳毕再一起收拾,可以说是古代横筷礼仪的延续,表示“人不陪君筷陪君”。
食文化:中餐上菜程序中餐上菜的程序自古就很讲究。
清朝乾隆年间的才子袁枚,在其著名的《随园食单》上,就曾对上菜程序做过如下论述:“上菜之法,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
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需用辛辣以振动之,虑客酒多则胃疲矣,需用酸甘以提醒之。
”衰枚的这段话,总结了中餐宴会上菜的一般程序。
目前中餐宴会上菜的顺序一般为:第一道凉菜,第二道主菜(较高贵的名菜),第三道热菜(菜数较多),第四道汤菜,第五道甜菜(随上点心),最后上水果。
由于中国的地方菜系很多,又有多种宴会种类,地方菜系不同,宴会席面不同,其菜肴设计安排也就不同。
中西饮食文化
中西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历史传统。
中西饮食文化因为地域和历史不同而有着显著的差异,但在交流互动中也不断吸收借鉴对方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中餐文化中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丰富多样。
中国的饮食文化十分注重“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追求食物的口感、视觉效果和烹饪技巧的完美。
中国菜的烹饪方法多样,烹饪工艺复杂,讲究火候的掌握和原料的搭配。
中国人认为饮食调养和“食补”对健康和长寿至关重要,因此许多食材和烹饪方法都具有药膳属性。
中国的餐桌文化也十分重要,注重家庭聚餐和团圆,强调尊重长辈和传统礼仪。
中国人信奉“饭不可不吃,菜不可不洗”,反映了中餐文化中的尊重和注重健康的态度。
西餐文化西餐文化是西方国家的代表,以其简约、大方和注重食材原味而闻名。
西餐强调色彩的搭配和菜品的协调,注重用餐的仪式感和定制化。
西餐的菜单构成清晰,一般分为前菜、主菜和甜点等,形成了独特的用餐流程。
西餐文化中更强调用餐的礼节和餐具的使用,注重餐桌礼仪和西餐刀叉的使用方法。
西方国家人们喜欢在餐桌上交流思想和感情,餐桌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场所。
中西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西餐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相互融合,相互学习。
中国人开始接受西餐的概念和风味,西方国家也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西餐文化相互渗透,产生了新的食物和美食文化。
比如中国的火锅在西方国家逐渐受到欢迎,成为留学生和外国人爱吃的美食之一;而西餐中的汉堡包、披萨等也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在这种交流互动中,中西饮食文化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传播,为人类的美食文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总的来说,中西饮食文化是两大文化传统的精华,它们各有特色,但又能相互借鉴、交流、融合。
通过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与对比,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在这种交流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饮食文化。
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正是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的一个缩影,也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乐趣。
中西餐文化礼仪对比
在融合过程中,中西餐文化各自的创 新发展也不断涌现,推动着双方不断 进步。
中西餐饮文化交流的意义与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
01
中西餐饮文化交流是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
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推动经济发展
02
中西餐饮文化交流也带来了商业机会和经济发展,为双方带来
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02
中西餐礼仪比较
餐前礼仪
01
餐前等待礼仪
02
在中国,主人会邀请客人入座,并等待所有客人到齐后才开始用餐。 而在西方,客人可以自行入座,不必等待所有人到齐。
03
餐前饮品礼仪
04
在中国,主人通常会提供茶或饮料给客人,以表示欢迎和尊重。而在 西方,通常会提供一杯水或气泡水。
餐中礼仪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西式菜肴的特点与烹饪方法
菜肴特点
西式菜肴注重食材的原味和口感,强调食材的新鲜和自然搭配,注重食物的质感 和外观。
烹饪方法
西式菜肴的烹饪方法包括烤、煎、煮、炸等,强调食材的熟度和口感,以及食物 的色彩和造型。
中西餐饮食习的异同点与影响因素
异同点
中式菜肴和西式菜肴在食材选择、烹饪方法和口味上存在差异,但两者都强调食物的新鲜和营养价值。同时,两 者也存在相似之处,如都注重食物的卫生和安全。
中西餐文化礼仪对比
目录
• 中西餐文化概述 • 中西餐礼仪比较 • 中西餐饮具差异 • 中西餐饮文化交流与融合 • 中西餐饮食习差异 • 中西餐桌礼仪禁忌
01
中西餐文化概述
中西餐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式餐饮文化
起源于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融合了各地区和民族的风俗习惯。随着历史的演变, 中式餐饮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强调色、香、味、形、器的 和谐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餐文化的主要特点
中国和西方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不同造就了中西餐文化的差别。
有人形象地说:如果说中餐大餐文化像是一首混声大合唱,那西餐就像是一支浪漫的小夜曲;如果说中餐馆充满了一股阳刚之气,那西餐厅则富有一种阴柔之美;中餐馆营造的是一种公众交友的场所,而西餐厅则是在制造私密幽会的空间。
(一)中餐餐饮文化
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法国、土耳其烹饪并称世界三大烹饪体系。
中餐文化具有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和雄厚坚实的技术基础,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是文化、科学、艺术的结晶,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风格但同样是无与伦比的餐饮文化。
品种众多、风味独特的地方佳肴,香飘四海,风靡万方,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海外爱好者。
内涵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历来讲究色、香、味,讲究餐饮的形式,可以用“精”、“美”、“情”概括。
这三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
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
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
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
之一,就在于它美。
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中餐之美不仅表现在味道上,而且在形式上、颜色上、器具上,甚至在服务人员的服饰上,都透着美的成份,让人时时刻刻感觉到美的冲击和享受。
可见,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是中华饮食的魅力所在,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情,中华文化历来以情为纽带,同样,中华饮食“情”为重要的功能。
在中国,
吃饭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一边谈生意、交流信息、采访。
古往今来,中国人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
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整体概念。
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
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
惟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惟其“美”,才能激发“情”;惟有“情”,才能合乎时代风尚的“礼”。
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
形式文化
中餐往往注重配料精细而考究,千变万化,技巧繁多。
从刀功来看,就要求眼、刀、心的一致配合,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
在烹制过程中还要做到火候、味感的把握,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出盘则是圆盘相托,一团和气,又可反映出中国人的聚气而生, 以圆为主,平和而儒涵,往往是大家共享,以筷进食,灵巧而善于思考,理性而知性的中国人形象在饮食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式餐饮一般采取圆桌共餐的形式,这是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往往能够制造和谐融洽的气氛。
(二)西餐餐饮文化
西餐文化与中餐文化有很大的区别,西餐文化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工业文化的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其中无形地渗透着西方文化传统的一些方面,如,“平等”、“自由”、“卫生”、“隐私”等文化内涵。
休闲文化
西方最多的还是快餐店,西方的快餐文化体现的是休闲文化。
快餐的卫生、高效、节约时间和休闲浪漫是西方快餐发展壮大的文化基础。
平等、自由文化
在中餐中,席位的摆放、餐具的摆放、吃饭的规矩以及饭桌上的行为都是受传统文化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制约的,而在西餐中,饮食的时时刻刻都是人人平等自由的表现,每个人自主决定食物的种类、分量,分餐适用,丰俭由己,在大多的场合实行“AA”制。
分餐文化
西方用餐习惯于在长条桌上进行,实行分餐制,即各自点菜,各持一份。
最普遍的盘式服务是将餐食在厨房分装到每一只餐盘中,由服务员从厨房端出,再迅速、礼貌地送给每位客人。
西餐形式从表面上看似乎少了些热闹,多了些客气和独立,但实质上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卫生。
分餐制还可以体现适度节俭、合理饮食的理念,克服中餐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的缺点。
分餐制的菜肴和主食由人定量,可以减少浪费。
分餐制使每位宾客对个人的用餐数量有了明确的量化概念,在减少浪费的同时又益于身体健康。
中西餐文化交融后的特点
从中西餐文化的对比得出:中餐注重情义、营养、形式、气氛;西餐注重:效率、卫生、自由平等。
特点:
在烹调方式上,借助中餐文化中的“精”、“美”,把菜肴做得精细,以香诱食欲为特征,以调和五味为根本,以色彩艺术为精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要求色香味形俱佳。
在饮食环境和服务方式上,借助西餐文化中的“休闲文化”和“自由文化”,注意整洁卫生,要求整体上的有条不紊,提供全面优质休闲服务,以其崭新的设计、幽雅的环境、明快的格调,来适应现代的生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