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之我见
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
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政府部门不得不进行行政管理的改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包括改革的动因、改革的内容以及改革的效果。
一、改革的动因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首先,改革的动因之一是社会对行政管理的不满。
过去,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存在着许多弊端,如官僚主义、腐败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效率。
其次,改革的动因还包括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部门需要更加高效和灵活地进行管理,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推动经济发展。
最后,改革的动因也源于国际经验的借鉴。
许多国家在行政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改革的内容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机构改革、权力下放、服务意识培养等。
首先,机构改革是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机构改革,政府部门可以实现职能优化和资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次,权力下放是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
通过下放权力,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民众,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再次,培养服务意识是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
政府部门应该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民众的需求。
此外,行政管理改革还包括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推动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三、改革的效果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改革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通过机构改革和权力下放,政府部门的决策和执行效率得到了提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改革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通过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公开透明,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更加规范和公正,增强了公众的信任和认可。
再次,改革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质量。
政府部门通过培养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了民众的需求,增强了社会和谐稳定。
政府机构改革之浅见
论文提纲一、对建国以来七次机构改革的简单回顾二、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导三、机构改革的动向及趋势(一)推进以审批改革为基础的政府规制改革(二)政府组织体系调整重在加强监管(三)加强行政法规的建设,实现依法行政(四)由政府主体理念到人大主体理念,重视人大的监督作用【摘要】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政府机构改革的成败得失直接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整个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成败得失。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政府机构改革。
在我国全面向小康社会迈进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总结过去经验,指导政府机构改革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对政府机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政府机构改革之浅见【摘要】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政府机构改革的成败得失直接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整个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成败得失。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政府机构改革。
在我国全面向小康社会迈进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总结过去经验,指导政府机构改革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对政府机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政府职能机构改革体制改革2002年11月8日十六大报告在第五部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五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提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
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可以说是明确提出了我国第八次机构改革的目标。
与十五大关于机构改革的论述比较,这次关于机构改革的提法、目标都明显深化了,是站在第七次机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的需要,党中央作出的科学决策。
我们发现,政府机构改革一次又一次的进行,但每次都少不了“精简”的字眼,这不能不让我们考虑政府机构的数量与政府的大与小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我们到底要建立起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即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是什么的问题。
深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深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完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转型,此种背景下,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暴露自身的弊端,突出表现为过于重视经济发展,但是公共服务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这也是行政体制改革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还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实际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案,还要积极转变政府的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快政府机构的改革与重组,通过完善管理体系的方式规范政府行为,做好行政管理,从各个细节入手,共同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革新打好基础。
标签: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自党的十七大以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已经成为我党的重要议题,表现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决心。
于党的17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阐述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明确指出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思想及指导原则等多项内容。
各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逐步针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与改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积累了宝贵且丰富的经验,这对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与改革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为政府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不仅有利于政府完成职能转型,还可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地方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的改革,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相符,也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驱动力,有利于政府提高治理能力及服务能力。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先后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改革,每次改革均以服务于社会及经济发展为前提,致力于协调经济及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不仅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还为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改革的过程也是权力进行再次調整的过程,利益会在改革过程中重新分配,通过健全监督机制、协调保障体系的方式分配利益、规范权力运行,最大限度降低摩擦,化解矛盾[1]。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近年来,行政管理体制已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开放的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需要与时俱进,以提高政府效能,推动社会进步。
下面,我将从行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的方向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行政管理体制是必要的。
行政管理体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权责不清,行政力量过于集中,容易出现滥用职权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政府效能的提升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影响了民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
因此,行政管理体制迫在眉睫,以应对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首先是权责不清的问题。
在很多地方政府部门中,由于职能重叠和管理混乱,造成了一些事情无人负责,或者多个部门都认为自己有权负责,导致了决策乏力和执行不力。
其次是行政力量过于集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部门权力过大,没有有效的制衡机制,容易出现滥用职权等现象。
再次是行政效能不高的问题。
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僵化,决策效率低下,导致了政府服务的不及时和滞后。
最后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导致了一些不法行为的发生。
最后,行政管理体制的方向应该是多元化、市场化和法治化。
多元化强调破除行政垄断,让社会力量参与行政管理,推动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化强调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法治化强调加强依法行政,推进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权责的明确。
要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和责任,通过建立起权责清晰的行政管理体制。
其次是权力的分割。
要推进权力下放,强化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市场主体的自主权,减少层层上报和审批。
再次是机构的优化。
要对政府机构进行优化调整,减少重复的职能和冗员人员。
另外,还要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公务员的执行力和责任感。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行政管理体制是一项关系国家和民众利益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政府效率、加强公共服务、优化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行政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
首先,行政管理体制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在过程中,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构建人民满意的行政管理体制。
其次,行政管理体制应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过于注重权力运行和控制,导致政府职能僵化、过度集中,影响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
新时代的行政管理体制应推动政府职能向优化服务和促进发展转变,强化政府的服务导向和市场导向,提高政府运行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
同时,要坚持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政府机构和人员的权力边界,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第三,行政管理体制应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
权力必须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以防范权力滥用、遏制腐败行为。
在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体系,加强对政府机构和公务员的监督,提高监督的全程覆盖和全员参与。
同时,要推动政务公开,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政府的行为和决策,便于监督和评估。
第四,行政管理体制应加强内外部治理能力建设。
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需要具备内外协同、上下衔接的治理能力。
内部治理能力包括提高政府机构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优化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外部治理能力包括加强与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公众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多元共治的模式,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交流共享,增强社会的创新能力和活力。
最后,行政管理体制应注重实践创新和经验总结。
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优化举措。
要鼓励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实践创新,探索适应本地区或本行业需求的方案,发现和推广行政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机构改革之我见
机构改革之我见
机构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关键的任务,涉及到政府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责与权限的调整,以及工作流程的改进和效率提升等方面。
在我看来,机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机构的精简和整合,避免重复和冗余的部门和职能,同时优化职责和权限分配,使各部门和机构能够更好地协调和配合,实现协同工作。
其次,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考核和评估体系,以确保政府机构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和程序规范开展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应该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支持能力,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和社会。
最后,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途径,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管理和专业人才,为政府机构改革和提高工作水平提供保障。
总之,机构改革需要全面考虑和协调各方面的因素,不断优化和完善,以服务于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
- 1 -。
乡镇政府制度改革之我见
乡镇政府制度改革之我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政府职能也正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管理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实现了从微观管理线宏观管理的转变,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
但是,由于我国尚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所以我国的政府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们所处的这个新阶段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获得发展,需要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支持。
一、现状和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泽州县南村区位于晋城市区南郊,东与城区钟家庄乡接壤,西与李寨乡、川底乡为邻,北靠市区和城区西上庄乡,南临大箕、犁川、南岭三个乡镇。
境内太焦铁路沿边而过。
全镇总面积88.6平方公里,其中中心镇区5平方公里,有38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耕地29834亩,43817口人。
近年来,政府加强了乡镇及政府的管理,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法制监督,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统治方式向管理方式的转变。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推进全区更好更快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政府制度改革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明确乡镇政府与政府体制关系的重要性要想加快乡镇政府制度改革,首先要认清乡镇政府与政府体制的关系。
一是,乡镇政府不能被完全看做是中央政府的直接代理,因为中央政府或者说“国家”很难直接控制乡镇政府。
乡镇政府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不仅可以“选择性”地执行政策,通过一系列应对办法来规避上级考核和管理,而且,还能够根据自身利益不断卷入社会的利益博弈中,甚至直接与民争利,具有明显的“自利性”。
所以说,中央政府政策导向的变化,并不必然导致基层政府运行的根本改变。
近年来政策改善与基层治理困局之间的巨大反差,也为此提供了新的论据。
结合近100年来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写一篇800字以上的小论文。
近代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之我见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经过漫长的摸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是,伴随改革的不断推进,也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现结合近100年来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历程,谈一下自己浅薄的看法。
纵观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看出,清朝晚期地方政府制度变革开始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至光绪末年基本发育成熟。
变革的主导力量不是中央政府,而是以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为代表的地方督抚。
清代国家行政体制实行“督抚分寄制”,督抚是皇帝钦命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建幕开府,藩屏一方,自布政使以下地方文武官员都受其节制。
当然,清廷为了防止他们尾大不掉,也采取了相应的制衡措施。
清代职官法规定,督抚对地方政务的管理,主要是在宏观决策、控制方面起领导作用,具体的事务由布政使、按察使及盐法道、粮储道等专职官员负责处理。
这一制衡措施在清前、中期的两百年里,是相当有效的。
但从太平军兴以后,局面大变。
天国义军掀起的汹涌浪潮,打破了王朝旧有的统治秩序。
在地方政治里,原有的制衡迅速失去效力,督抚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
清朝晚期地方政府体制变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职能机构发生了结构与功能上的重大调整,出现了由督抚主持设立的众多政府专职机构。
在清代地方职官建制里,督抚衙门不设属官,缺乏必要的专职办事机构,无法应付军务、善后、洋务等纷至沓来的众多地方事务。
故而,太平军兴以后,在中央对地方控制能力减弱和督抚权力扩大的情况下,督抚开始因时制宜,依据地方政务之需要,设立各类专职新机构,分管地方紧要政务。
其中,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李鸿章建立的地方政府体系最为完备,也最具能量,不仅牢牢控制了辖区要政,更影响全国政局。
二是各省督抚突破了中央集权的人事管理体制,采用委员差遣制,自主选用人员,自行委任他们管理各新设地方机构,中央政府无从过问。
这是近代地方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变化。
从清末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中央政府没能及时进行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使得以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为代表的各省督抚,作为地方政府最高行政长官,担当了建立新的地方政府体制的责任。
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之我见(理顺城管执法领导体制+完善城管执法保障机制)
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之我见理顺城管执法领导体制+完善城管执法保障机制一、进一步理顺城管执法领导体制现行城管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弊端正日益凸显出来,这已经成为制约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深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瓶颈。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这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现实体制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对全国城管执法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规范和协调显得十分必要。
因此,有必要加强城管执法体制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城管执法综合领导和协调体制。
在中央层面成立全国城市管理执法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务院法制办,小组成员由国务院法制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等部委承担法制工作的人员及部分专家学者组成。
主要功能侧重于政策研究、监督指导和重大执法活动的协调,包括研究解决城市管理执法中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前瞻性问题,强化对全国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统筹协调,理顺城市管理执法机关的各项职能,部署城市管理执法的各项任务。
具体承担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城市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起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出台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政策措施和相关规划并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全国层面及各地区城管执法遇到的重大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指导监督各地落实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情况;检查考核各地城管执法的队伍建设、执法水平、执法效果等工作。
以切实推动城市依法治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确立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明确要求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
城市管理领域部分行政许可权的分散行使,不利于进一步提升城管执法的综合水平。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我见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我见摘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政府履行好发展经济的职能,通过对市场施行有效的调节与监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还要求政府负担起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事业,不断满足各阶层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政府履行好发展经济的职能,通过对市场施行有效的调节与监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还要求政府负担起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事业,不断满足各阶层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在推进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政府管理体制“重经济、轻社会”,“重管理、轻服务”的特征在当前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此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就不能实现,人民群众就难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就会出现不和谐因素。
要遏制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对行政系统而言,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好该管的,放手不该管的。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行政系统的地位决定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牵涉面广,涉及内容多的工作,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此,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层面的关系。
(一)改革强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之间的关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对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必然会触及社会深层次中的矛盾和问题,触及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要使改革取得实效,存在的问题得以切实解决,必须要有改革的意志和决心,在政策制定特别是政策的执行方面要有强硬的一面,在环境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抢抓机遇、大胆推进。
在改革过程中,要适当照顾到各方诉求,对利益受损的群体要有相应的补偿措施,对条件不成熟,容易激化矛盾的领域要把改革的步骤放慢一点。
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索
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而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围绕着如何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很多人开始进行思索,以期能够找到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改革路径。
下面,笔者将从多个方面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强化行政管理相对自治和授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围绕强化行政管理相对自治和授权进行展开。
当前,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群众参与度低、效率较差等等。
为了保障政府在具备相同权力和职权下能够更高效地行使职责和管理公共事务,需要在强化行政管理相对自治和授权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具有弹性的、稳定的行政管理系统,以实现行政管理权力的合理分配及协同合作的管制机制。
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模式和机制针对当前行政管理体制在“谁主管谁责任”的模式中,决策经常受到影响和干扰的现状,应当探索一种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模式和机制。
应当依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和不同社会及经济背景,细化不同行政管理模式,在行业化、专业化和分层化的基础上,制定行业标准及职业规范,对行政决策、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进行精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推行数字化行政管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应该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打造数字化行政管理体系,推广网上政务运行模式,建立开放的、信息透明的政府数据共享平台,形成一个高效率、高透明度、高决策能力的行政管理体系,满足人民需求,提高行政管理的创新能力和决策效能。
四、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由于行业发展、市场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无时不刻地需要得到不断更新和升级。
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增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领导力,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我见
要有相应的补偿措施, 对条件不成熟, 容易激化矛盾的领域要把改革的步骤放 慢一点。 总之 ,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体现积极稳妥、 循序渐进的精神. 既要让改
革取 得 扎实 的成 效 , 又要 确保 经 济社会 运 行正常 。 ( 二) 政 府机 构改革 和 行政 管理 体制 改革 的关 系
一 、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簟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还要 照顾不 同地方 的特 殊 陛, 既坚持 统一部 署 , 但 又不 搞“ 一 刀切 ” , 要 实行 分类 指导 , 鼓 励各 地在 不违 反 中央 所确定 的原则 的前提 下因地 制宜 , 积极探 索 , 只有
这样 , 才能调 动 地方 改革 的积极 性 、 主 动 性和 创造 性
( 一) 改革 强度 与社会 可 承受程 度之 间 的关 系
步 减小投 资审 批范 围 , 把审 批限 制在影 响环 境资 源 、 关系 经济安 全及 一其他项目可以采取备案制, 放权由投资主体 自主
决策 。
( 二) 优化 政府 组织 结构
一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对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 随着改革进程的深
谐因素。 要遏制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 对行政系统而言, 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
核心, 不断 推进 行政 管理 体 制改革 , 促进 政府 管好 该管 的 , 放 手不 该管 的 。
=.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蕈蔓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行政系 统的地 位决定 了行政 管理体制 改革是 一项牵 涉面广 , 涉及 内容多 的 工作, 往 往牵一 发 而动 全身 。 为此 , 应 注意 处理 好几 个层 面 的关系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政府履行好发展经济的职能, 通过对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心得体会
深化行政治理体制改革的心得体会深化行政治理体制改革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改革放开近30年来,我国的行政治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深刻研究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改革我国的行政治理体制,以促进经济的开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一、当前我国行政治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行政治理体制改革是随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逐渐展开的,并且经历了一个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的不断开展完善的过程。
近30年来,我国的行政治理体制经过不断地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的成效,特别是从方案经济条件下的行政治理体制到适应市场经济的行政治理体制改革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从总体上推断,我国目前的行政治理体制根本上适应经济社会开展的要求。
但是,面对经济社会不断开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现行的行政治理体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仍旧存在不适应的地方。
第一,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依旧存在,市场监管体制仍不够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仍不健全,公共效劳职能仍比较薄弱。
第二,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权责脱节、监督不力的问题比较突出。
第三,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执行不力的问题未能得到全面地解决。
第四,依法行政观念不强,有法不依、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现象比较普遍。
二、行政治理体制改革的路径。
我国行政治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开展要求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矛盾的地方就是不适应的方面。
不适应的问题是行政治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行政治理体制,就是要针对其主要问题,解决其不适应的方面,使我国行政治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开展要求相适应。
(一)行政治理体制改革的市场化。
我认为,行政治理体制改革把整个体制市场化是有问题的,但是并不是说不能在某些方面使用一些市场机制的原理和方法。
市场化要解决的是政府行为的效率和本钱太高的问题,当然也可以考虑在职能转变上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市场化,把政府正在做、不该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市场化,从而减轻财政负担,提高行政效率。
关于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巨大进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地位更为重要。
因此,积极稳妥地进行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1.国内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行政体制的设立是与当时很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其间既没有整体的、长远的规划,也缺乏科学和整体战略性的研究。
当然,这种局限性也是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
这段时期政府的行政改革是以政治改革为导向,是以管制型政府的模式来治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在这种旧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后,政府进一步把更多的权力下放交与市场,政府的管理模式在一步步嬗变。
党的十四大以及十五大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政府行政管理改革中重要的政企关系的分离进一步打下基础。
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于政府管理而言更是面临严峻考验。
2.国际背景。
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影响并推进各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外部因素。
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政府行政权力产生了弱化的影响。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各国为了积极与国际接轨,纷纷加入了超国家组织,如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当这些组织的规则与各国政府治理规则相冲突时,各国政府要将部分权利让渡给这些组织,使得政府管理权力弱化,从而不得不实行相应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保障信息安全、经济安全等政府权力日渐重要,这就要求政府加强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等方面职能。
其次,第二,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影响着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对政府管理产了重大影响。
高度发达的通讯技术为世界各国政府官员和民众了解其他国家行政管理改革的做法和经验教训提供了方便,互相引进和借鉴行政改革经验就成为可能。
管理体制改革情况汇报发言
管理体制改革情况汇报发言近年来,我国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这次汇报中,我将就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着力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
通过简政放权,我们有效减少了行政审批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为企业和市场主体减负,激发了市场活力。
同时,我们还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了政府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
其次,我们加强了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了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明确了政府职责和权限,防止了权力寻租和滥用。
同时,我们加大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推动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另外,我们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通过改革人事制度,我们突破了原有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实行了更加科学、公正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各行各业选拔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此外,我们加强了行政体制改革,推动了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不断完善了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能配置,提高了政府决策执行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我们加强了对改革成效的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对改革成效的评估和总结,我们不断优化改革举措,推动了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加强改革成效的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共同努力,为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改革行政管理方法之我见
改革行政管理的方法之我见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但相对与经济体制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影响了我国整体改革的进程。
所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方法势在必行。
本文就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简单阐述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内容;方法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s administration system were take very fruitful reform, but compare with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administrative system is not perfect, it has affected whole reform process of our country. therefore,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administrative method to be imperative. this paper aim at china’s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the main content, elaborated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the method and the suggestion.key words: administration; system reform; cont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f406.17文献标识码:a前言: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改革的攻坚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制约各项改革的突破口和瓶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各项改革的整体性和配套性更强了,难度也更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之我见——以公安工作为例内容摘要改革在各行各业,各种环境下都是必要的。
制度、权力设立的重要假设之一——由西蒙提出的“理性不足假设”告诉我们,各种制度和权力的设置必定会存在盲点和缺陷,所以,制度都有待改革,权力都有待规范。
甚至可以说,因为理性不足假设存在的永恒性,制度和权力的改革和规范也是永无止境的。
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3号)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改革和完善公安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公安工作的水平和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切实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现结合自身工作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谈一点看法。
关键词:政府管理体制改革1.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成就1978年以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围绕政府职能转变,中国政府推行了政企分开、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政府机构改革、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设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调整、行政法制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转变。
其成就,大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①1.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①范恒山:《中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和重点任务》,2006年5月17日,在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1三十年多来,中国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首先,进一步简政放权,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扎实推进政企分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政府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确保企业作为法人实体应享有的各项权利。
其次,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减少对微观经济社会活动干预,国务院和地方取消调整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
再次,着力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变直接干预为间接调控。
加强工业和信息化、能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重要领域战略管理职责,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可持续发展。
理顺市场监管体制,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综合协调职责,切实加强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重点领域的监管。
此外,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
公安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自觉服务经济建设,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问题为突破口,加强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利益关系,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1.2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整体效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着力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关系,以宏观调控、行业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部门为主的机构体系进一步健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
2003年和2008年先后组织进行两轮机构改革,着力调整和完善了一些重要领域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各地还积极推进“窗口机构”改革,全国共建立近3000个政务服务大厅、行政审批中心等,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
各地公安机关也纷纷进行“机构瘦身”,科学合理的分布警力,努力实现警力覆盖面的均衡与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1.3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提高基层政权建设水平和服务“三农”能力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明确新形势下的乡镇职能定位,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各地着力推行乡镇政务公开。
公安机关在全国推行农村警务室建设,实现“村村有民警”,有力地震慑并及时侦查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创新农村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开展“平安”乡镇建设,切实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4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着眼于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深化教育、科技、文化、医药卫生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
201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对新时期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规划,强调分三类推进改革。
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改制为企业;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强化公益属性,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文件出台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目前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已顺利完成,分类、创新体制机制等工作有序展开,改革实现良好开局。
1.5 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建设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依法行政,使得政府的决策权限得到合理界定,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决策评估制度逐步健全。
出台《公务员法》,完善公务员管理配套制度和措施。
不断加强行政立法工作,立法制度、机制和程序进一步健全。
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明确执法权限和责任,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
同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目前大多数中央部门和地方公开了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使用情况。
另外,以强化责任为核心,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
扎实推进政府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公安机关作为执法者,对民警的法制教育始终紧抓不放松,而对违法行为的查出则是严惩不懈怠。
此外,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工作方法,通过表彰奖励、典型激励、反面警醒、亲人监督感化等多重手段,共同做好民警思想工作,确保队伍稳定。
2、当前我国政府改革中存在的问题2.1财政体制的制度以及国家机关的贪腐奢靡行为。
②尽管中央下大力气解决发放津补贴乱象,然而,有“收入”的机关仍然以各种名目,通过各种渠道发放着补贴。
比如,针对各单位零余额账户资金不好操作的问题,各单位却可以通过工会等组织,将资金暂时转移,以逃脱审计与检查,而某些上级机关在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可以为自己谋福利,滋生了新的违规行为与贪污腐败,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2地方政府之间的层级设置上存在叠床架屋的劣势。
由此造成政策执行尾大不掉、指令传导信息扭曲、行政成本高而效率低等一系列后果。
尽管政府机构改革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简机构、人员,然而减掉的实际上也大多是“干活的”基层人员,各行政单位仍然存在着机关人员庞大,而基层人员紧缺的现象。
结果就是:整个机关内部,除了没有背景的年轻人忙碌的身影外,其余工作人员闲而无②马庆钰:《政府管理方式与管理体制的改革》,2007年04月04日,/GB/49150/49152/5561174.html事,整日“喝茶看报纸”,有时甚至一项简单工作几个人干。
基层工作人员却跑断了腿也忙不过来。
比如,各县级公安机关基本上沿袭了上级公安机关的设置,清一色地设置了政工、指挥、后勤、国保、刑侦、经侦、治安、禁毒、监管、巡警、交警等近二十个部门,并且比照上级公安机关采用了“办公室”式的工作机制,使得真正用于一线实战和窗口服务的警力严重不足。
③2.3 非盈利组织的缺失。
由于非盈利组织的缺失,导致一些职能,政府管着不合理,不便管理,放开了却无人管理,因此仍然存在政府代管,还未做到“政市分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
3、政府新管理体制的构建初探3.1建立民主财政体制要弥补管理当中的制度性、技术性漏洞和缺陷,依法加强对管理者的管理,前者可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建立“金财工程”“金税工程”等达到目的;而针对后者,则必须从宪政的高度,进行根本性改革,建立符合民主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形成以各级人大为主的、针对国家财政收支的民主决策与监督机制,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和预算支出,置于宪法和法律的硬约束之下,规范政府自身财政支出行为,降低政府维持性行政成本,确保国家各级财政的民主、依法、规范、透明、公平和效益。
3.2减少行政层级,合理调配人员,提高基层待遇。
调整的目标应当是以宪法为依据,在具备必要条件的省份,将现行的省、市、县、乡四级地方政府架构,恢复为宪法规定的省、县、乡三级结构。
同时参照国外通行做法,将“地级市”③吴瑞、李彬:《警务机制现代化:基本理念和关键问题》[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由现在的“广域型管理”改为比较纯粹的“适域型管理”。
可考虑根据地域、地理、文化、经济、人口等相关因素,适当调整机关工作人员的数量,使省级政府管理幅度和能力尽量与所辖人口规模、地域空间、县级政府数量等相匹配。
④具体到公安机关,应该警力倾斜基层,表彰奖励倾斜基层,警务装备倾斜基层,提拔重用倾斜基层,经费保障倾斜基层,把派出所打造成“民警工作首选地、建功立业主战场”。
最大限度地将警力充实到基层派出所和实战警种,建立科学的警力和机构配置机制,更好的服务人民。
⑤3.3 重构政府间关系。
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能力与责任相对应、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体制。
应通过法律,重新规定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合理职责权限,对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作适当调整。
让依据地方政府组织法、经由当地民主选举产生的、以行政首长为代表的县市政府,对地方发展和人民利益负完全责任,为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依法合理划分职能边界和实行行政问责制创造制度基础。
同时,也为克服一直以来因为收放随意、权责失衡、上侵下权、越俎代庖,而造成的普遍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不良博弈现象,寻找一条根本出路。
3.4引导和促进我国民间非盈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政府应充分认识和重视全球公共管理潮流中NGO组织的自我管理与服务功能,为我国NGO组织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宽松自由的空间,构筑在政府主导下,由政府、市场、NGO组织组成的三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格局。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级党和政府领导机关,首先需要变革观念,调整思维,将政府与NGO组织两者之间的关系,由领导变为引导,④马庆钰:《政府管理方式与管理体制的改革》,2007年04月04日,/GB/49150/49152/5561174.html⑤尹瑾:《让警务效能在改革创新提升》,2010年1月,/view/e20078d86f1aff00bed51e10.html由管理变为服务,由主从变为合作,由限制变为发展。
以完善的法规、良好的政策、有效的监管、周到的服务,促进各类NGO组织在我国规范、健康和快速发展,使其为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进步,为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发挥更大作用。
3.5探索党政分开体制。
克服我国管理中形成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对于建立规范的政府管理,对于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具有关键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提出的党政分开仍然是一条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