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教学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课外辅导 有个别辅导、集体辅导 内容: 学习目的、态度教育 学习方法指导 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作业 给学习基础差的和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或
给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扩大知识领域 要求: 从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做好辅导工作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 尽力性和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 巩固性原则 ❖ 循序渐进原则 ❖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我国学校的主要教育原则 (一)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
定义: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使学生得 到全面发展。
要求: 1.教学中要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 2.教学中把知识、智力、非智力因素统一起 来。 3.教学要把身心发展统一起来。
要求: 1.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组织好学生复习。 3.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发展记忆 能力。 4.在获得新知识中巩固已知。
(七)尽力性和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定义:是指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内容、提出的 要求,是学生付出较大努力才能掌握的,同 时又不超越他们学习的能力。 要求:
1.要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做出科学的估计。 2.要做到”及时而教”。 3.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原则 定义: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自觉性,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把两个积极性结合起来。
要求: 1.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自觉的积 极的学习态度。 2.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3.要发扬教学民主。
(八)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定义:是指在教学中既要从国家需要出发, 保证统一规格,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 认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 最佳发展。
要求:
1.教学要有统一、全面的要求。
2.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别特点。
3.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 展。
4.既要注意尖子学生的培养,又要特别注意 差生的发展。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1.作好三方面工作: 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考虑教法 2.写出三种计划:
❖ 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对学期(或学年)制定的总计划。 内容包括:学生情况简要分析,学期(或学年)教 学的总要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 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的具体安排,需要用的教具, 参观、实验等重要联系实际活动的安排,提出教学 改革的设想等。
二、教学的地位和基本任务
(一)教学的地位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
要途径。 (二)教学的基本任务
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 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发展。
从心理发展角度看:教学的主要任务一方面为 促进学生认知智慧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智 慧发展。
总体有四点: 1.授受基础知识 2.形成基本技能 3.发展基本能力 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作为 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 系统的知识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主要是通过教 学进行的。但两种又有所不同,一方面教学也是德 育、美育、体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 需要通过教学之外的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既不能把 教学等同于智育,也不能把智育等同于教学。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 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经历的是“认识-实践-再认 识”的过程,节省了一个环节,是一种高效率的学 习。 三、直观呈现的越多,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不凌节而施
五、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我们应当去巩固建筑物, 而不是等待去修补已经崩溃了的建筑物。
❖ 对教学的认识:
1.教学是师生双边交往的活动 2.教学是师生分享经验、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随着教育含义的变化而有所 不同。当是广义教育时,教学与教育就是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 的一个基本途径。当教育作为德育的别种说法时, 教学与教育就是一种并列关系,教学重在知识的传 递,教育重在思想品德的培养。
❖ 基本要求:
(1)目的、要求明确 (2)选好练习的内容 (3)选择正确的练习方法 (4)知道练习的结果
❖ 实验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 器设备进行独立的作业,引起学习的自然现 象和过程的变化,通过观察分析以获得知识、 培养技能的教学方法。
❖ 基本要求:
(1)作好准备 (2)实验中要具体指导 (3)实验结果要总结
❖ 基本要求: (1)作好准备 (2)演示要同讲授、谈话紧密配合 (3)演示的材料尽量被学生的各种感官所接受
❖ 参观法:把学生引导到校外的一定场所,使 学生直接接触自然和社会,掌握生动的实际 知识的教学方法。
❖ 基本要求:
(1)参观前作好准 (2)参观过程中作好指导 (3)参观后作好总结
❖ 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与运用所 学到的知识,训练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 教学方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定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讲清基 础理论,指引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知识,培养 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 懂会用、学以致用。
要求: 1.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把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 来。 2.要认真组织好演示、实验、练习、观察、参观和 实习作业等教学实践性活动。 3.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社会生活、生产劳 动和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 4.要防止片面强调使用,忽视基础理论知识或理论 脱离实际忽视实践的倾向。
❖ 实习法(实习作业法):学生在教师组织和 指导下,在校内外从事实际操作活动,将书 本知识运用于实际,从中掌握一定技能的教 学方法。
❖ 基本要求:
(1)实习前要有理论上的准备,要在相应的 理论指导下进行。
(2)作好动员,明确目的和要求作好分组等 组织工作。
(3)作好具体指导,加强纪律教育。
(4)作好总结和实习的评定。
第六章 教学理论
第二节 教学及教学过程
一、教学概述
(一)多种定义
❖布鲁纳:教学是通过引导学习者对问题或 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习者正在 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
❖王策三: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 动;在这个统一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 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 一定的思想品德。
❖ 基本要求:
(1)讨论前作好准备 (2)讨论时作好启发引导 (3)作好总结
❖ 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参 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并独立阅读能 力的教学方法。
❖ 基本要求: (1)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 (2)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 (3)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 演示法:教师运用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 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 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
(二)上课 1.上课的过程
(1) 组织教学 (2) 检查复习 (3) 讲授新课 (4) 巩固新课 (5) 布置课外作业
2.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作业有课内、课外作业 内容和形式: 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书面作业、 实际作业 要求: 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份量适当,难易适度 要求明确 批改方式: 全面批改、师生共同讨论批改、重点批改、指导学 生互相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
第四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 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 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 共同活动的方法。
❖ 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 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 讲演、讲读。
❖ 基本要求:
(1)内容方面: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逻辑性、启发性
❖ 课题(单元)计划
对课题教学做出的全面考虑和准备。
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的教学目的,课时划分, 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与内容,各课时课的类型和主 要的教学方法,课题需要用的教具。
❖ 课时计划(教案)
对每一节课进行的深入细致的教学准备。
内容包括:上课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 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步 骤)等。其中教学进程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 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
❖ 富维岳: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 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自觉地学习和 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广义: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主 要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教学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四)直观性原则
定义:指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或教师 语言的形象描述,使学生对所学事物形成清 晰的表象,从而丰富感性知识,能够正确地 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要求:
1.要选择和制作直观教具、幻灯片、电影、 电视片和教学软件。
2.直观要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相结合。
3.要重视语言直观的作用。
(五)循序渐进原则
(2)语言艺术 (3)板书
❖ 谈话法(问答法):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 验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相互对话,使学生 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 方法。
❖ 基本要求:
(1)准备充分 (2)气氛融洽,从容思考 (3)面向全体 (4)小结或总结
❖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 (小组或全体)的组织形式,发表自己对某 一中心问题的看法,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 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 发现法:美国布鲁纳首创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 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
暗示法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 洛扎诺夫提出。
❖ 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 效率的教学方法。
检查方法: 考试:口试、笔试、实践考、开卷考、闭卷考 考查: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等
评定方法: 百分制记分法 等级制记分法
评定要求: 客观、公正 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举 指出优缺点和努力方向
第三节源自文库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 规律制定的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 本要求。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 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 ❖ 知识与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相结
合的规律
一、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定义: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 序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进行。
要求:
1.要了解学科知识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 序。
2.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工作。
3.要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良好习 惯。
(六)巩固性原则 定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在理解 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 出来,以利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