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

合集下载

2021-2022年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画山绣水》优质课件(共28张PPT)

2021-2022年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画山绣水》优质课件(共28张PPT)
提示:反复、比喻、反问。
3、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 些?
桂林山水(第2段)
漓江水色图(第4段)
鱼鹰捕鱼图(第5段)
4、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 样表现出江山景色的? 作者以两幅画面来表现: 一幅静态的,漓江水色图。 一幅是动态的,鱼鹰捕鱼图。
亦动亦静 如诗如画
5、文章写了哪些传说?有些什么特点?
题目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 来、绣出来的山和水。“画”和“绣”一般 都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画”指其中蕴涵 的诗意,而“绣”指工巧,有华采。题目揭 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充满了诗意,精致优 美。
整体感知,给文章分层
第一部分(1-3):总写桂林山水
第二部分(4-15):写桂林到阳朔江上景色和船
提示:“父子岩”、“寡妇桥”、“望夫 石”、“媳妇娘(新娘)岩”。
“寡妇桥”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牺牲自我, 乐于助人的品质,而其它的都是写阶级压 迫和阶级斗争的。
有人认为把眼前的美景和凄惨的
故事联系在一起,很不协调,在自然

美景和阶级教育联系在一起就更是牵

强附会了,你怎么看?

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旧时代里人们过着“艰难苦恨的生活”, 于是就把这种生活状况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构 成了许多传说和故事。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 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 现在的美好生活。
艺 抽象的说理、空洞的说教。 巧施艺术技巧。杨朔在散文中综合运用各种
术 艺术表现手法。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 ——韩愈
唐朝诗人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 诗句,是桂林山水的最真实的写照。簪山、带水、 幽洞、奇石,被誉为桂林风景的“四绝”,其山水 洞石浑然一体的景象组合,举世无双。烟雨、光影、 植物、动物、田园、村舍、名园、古迹,则被称为 桂林风景的“八胜”。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4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4苏教版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描写 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 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 雄伟壮丽,表现了他深爱祖国 河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人民
疾苦的关怀。
《望庐山瀑布》
李白笔下的《望庐山瀑布》以 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 布之景,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 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 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 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 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 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 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句话通过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表现了漓江水的静、清、绿的 特点。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 句话通过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桂林山的奇特形态。
相关历史知识
桂林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桂林成为南海郡的治所。汉代,桂林是桂林郡的治所。 唐代,桂林成为桂州总管府的治所。宋代,桂林成为静江府的治所。元代,桂林成为广西行省的治所。明清时期,桂林 一直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拓展阅读: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名篇佳作
《三峡》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时期,全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和 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杨朔的《画山绣水》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文学地位
《画山绣水》作为杨朔的代表作之一,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赢得了广大读 者的喜爱和赞誉。同时,该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被誉为中国

九年级语文上册 4 画山绣水课件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4 画山绣水课件 苏教版

深入(shēnrù)课文(第16-17自然
二、为什么作者要把神奇美丽的桂林山水的描写 与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 说结合起来写?
提示:在观赏如画的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 这些传说都是旧时代现实生活的折射,对于过去 有一定的意义。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yìtú),牢 记过去,畅想未来。
攒聚 嶙峋 精髓 怠慢 泛滥 恬静(tiánjìng) 袅袅 圩子 褒贬 黑黝黝 玲珑剔透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以“画山绣水”为题, 妙在何处?
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题目运用了互文的 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来、 绣出来的山和水。“画” 和“绣”一般都用来形容 诗文或景物,“画”指其 中蕴涵的诗意,而“绣” 指工巧,有华采。题目揭 示(jiēshì)了桂林山水的特 色,充满了诗意,精致优 美。
第三十七页,共38页。
本文的语言(yǔyán)准确、生动、富有诗意。
感受(gǎnshòu)本文优美的 语言:
⑴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优美 的语句,小组交流;
⑵说说自己的所画的句子为 什么写得好;
⑶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第三十八页,共38页。
杨朔(yáng shuò)(1913--
第二页,共38页。
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流经桂林、阳 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 公里。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 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 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 风光旖旎, 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漓江风光的美,不仅充分展现了 “山青、水秀(shuǐ xiù)、洞奇、 石美”的特点,而且还有着“深 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
第二十九页,共38页。
整体(zhěngtǐ)感知:
理清文章 (wénzhāng) 第一部分(1-3结)构: 总起,桂林山水的特点

《画山绣水》读后感550字

《画山绣水》读后感550字

《画山绣水》读后感550字
《画山绣水》是杨朔的一篇散文,它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素材,通过对桂林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他看到了漓江的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作者通过对桂林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篇散文让我深受感动。

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而当我们仔细观察时,才发现它们的美丽和神奇。

桂林山水的景象虽然是虚幻的,但它却让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保持一颗好奇心,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美好。

同时,这篇散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短暂的。

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只持续了一会儿,就消失了。

这让我想到了人生中的美好时光,它们也总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好好把握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画山绣水》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也让我明白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心,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美好,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
加丰富多彩。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画山绣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画山绣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学习《画山绣水》,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画山绣水》的定义和特点。

2. 国内外著名的《画山绣水》景点介绍。

3. 怎样描绘《画山绣水》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画山绣水》的概念、特点和描绘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生动地描绘《画山绣水》的景色。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画山绣水》的奥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著名的《画山绣水》景点的特点。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描绘《画山绣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画山绣水》的美景。

2. 讲解《画山绣水》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画山绣水》的概念,分析其独特之处。

3. 分析国内外著名的《画山绣水》景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画山绣水》特点。

4. 教授描绘《画山绣水》的方法和技巧:讲解如何观察和描绘山水景色,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5. 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描绘一幅《画山绣水》作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画山绣水》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画山绣水》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国内外著名《画山绣水》景点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描绘《画山绣水》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作品的表现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用于教学展示。

2.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供学生实践使用。

3. 教室环境布置,以便于学生实践操作和展示作品。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实地观察和描绘《画山绣水》。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桂林山的“静”与“奇”、水的“静”与“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观,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字词的掌握。

2. 分析并欣赏桂林山的“静”与“奇”、水的“静”与“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对桂林山水特点的描述。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美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进行描述。

板书课题《画山绣水》,让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并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小组内交流讨论,总结桂林山的“静”与“奇”、水的“静”与“变”的特点。

4.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探讨成果。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探讨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桂林山水”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步骤1. 深入分析课文: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对桂林山水描写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欣赏其艺术效果。

2. 对比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作家对桂林山水的描写,分析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选取几段课文外的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或诗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画山绣水》,1_画山绣水

《画山绣水》,1_画山绣水

《画山绣水》,1_画山绣水教学内容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品味文章诗意美。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难点 1.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突破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

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

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

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5.等学生回答完后,出示板书:褒贬,攒聚,玲珑剔透,恍惚,圩子,袅袅,黑黝黝。

点名让两三位学生注音或解释。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2.巡视课堂,等学生渎完课文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画山绣水》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桂林山水美景的描绘和赞美。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画山绣水》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3. 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自然美景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画山绣水》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3. 探讨课文所表达的自然美景的意义和价值。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描写细节,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观察欣赏法:组织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培养对美景的欣赏能力。

3.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画山绣水》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4.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美景的意义和保护意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技巧的能力。

3. 口语表达评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4.2 教学反馈1. 学生提问和解答:收集学生的问题和解答,及时给予反馈。

2. 学生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给予鼓励和建议。

3. 学生作业和练习:批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给予评分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5.1 教学资源1. 课文《画山绣水》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作者和桂林山水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有感情地朗读所选文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景物 有感情地朗读所选文段, 有感情地朗读所选文段 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请进行赏析. 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请进行赏析. ①例:写桂林的水时,作者说:"瞧瞧那漓水,碧绿 写桂林的水时,作者说: 瞧瞧那漓水, 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漓江的水比喻成" 名酒" 写出了漓江的水碧绿的特点. 名酒",写出了漓江的水碧绿的特点.
7.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佳句欣赏
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说说喜欢的理由. 说说喜欢的理由.
段第二句用比喻的修辞, 第2段第二句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漓水 段第二句用比喻的修辞 的清纯碧绿,真实可感. 的清纯碧绿,真实可感.第三句用比喻的方 描绘桂林山石的千姿百态,生动形象. 法,描绘桂林山石的千姿百态,生动形象. 第三句用了反问的方法, 第三句用了反问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 天然美妙. 天然美妙.
3.……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觉得自 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 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 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 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精 美无比的石头雕刻. 美无比的石头雕刻.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写游览者的感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漓江石乳形态各异的特点. 受,表现了漓江石乳形态各异的特点.
③例:"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 水面平得像玻璃, 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 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 静的梦境里去. 静的梦境里去."
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漓江的水碧绿的美, 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漓江的水碧绿的美,静 特点. 特点.
④例:"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动着翅膀扑 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 进水里去, 进水里去,……长嘴里咬着条银灰色细鳞的鲢子 长嘴里咬着条银灰色细鳞的鲢子 咕嘟地吞下去了. 鱼,咕嘟地吞下去了."
1)桂林山水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自然风光背后所深蕴的 )桂林山水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作者感受最深的一点又是什么? 作者感受最深的一点又是什么? 2)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上景色,他精心描绘了哪几幅画面?两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上景色,他精心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幅画面结合给你怎样的感受? 幅画面结合给你怎样的感受? 4)找出文中对应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找出文中对应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5)课文第6~15段中,船家讲述的四个传说分别是什么?这几个故事的共同 )课文第6 15段中,船家讲述的四个传说分别是什么? 段中 点是什么?作者写这些传说的目的是什么? 点是什么?作者写这些传说的目的是什么? ? 6)为什么本文要把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与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 ) 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写?是怎样结合的? 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写?是怎样结合的? 7)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大榕树----传说中 大榕树 传说中 刘三姐对歌处
桂林, 位于广西东北部, 桂林 , 位于广西东北部 , 是世界 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 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星罗 棋布的突兀石峰, 棋布的突兀石峰,瑰丽的溶洞和碧澄的 小湖, 汇成了桂林" 山清, 水奇, 小湖 , 汇成了桂林 " 山清 , 水奇 , 洞 石美"的美丽景色.桂林山奇水秀, 奇,石美"的美丽景色.桂林山奇水秀, 风景秀丽,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 风景秀丽,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 之称.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句" 之称.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江作青 罗带,山如碧玉簪" 罗带,山如碧玉簪",就形象而深刻地 揭示了它的特点. 揭示了它的特点.
绘了哪几幅画面?这几幅画面结合给你怎样的感受? 绘了哪几幅画面?这几幅画面结合给你怎样的感受?
桂林山水图(第二段)漓江水色图(第四段)鱼鹰 桂林山水图(第二段)漓江水色图(第四段) 桂林山水图 捕鱼图(第五段) 捕鱼图(第五段)
桂林山水图是总写,后两幅是分写.其中一幅是静 桂林山水图是总写,后两幅是分写. 桂林山水图是总写 态的漓江水色图,一幅是动态的鱼鹰捕鱼图. 态的漓江水色图,一幅是动态的鱼鹰捕鱼图.前者 而后者动,动静结合,富于变化, 静,而后者动,动静结合,富于变化,给人以美的 享受. 享受.
动词运用准确生动, 描写了一幅鱼鹰捕鱼图 , 让 动词运用准确生动 , 描写了一幅 鱼鹰捕鱼图, 鱼鹰捕鱼图 桂林山水更有生机, 更有活力, 让整个" 桂林山水更有生机 , 更有活力 , 让整个 " 画山绣 的图画变得有动感,动静结合. 水"的图画变得有动感,动静结合.
课文第6 15段中 船家讲述的四个传说分别是什么? 段中, 5.课文第6~15段中,船家讲述的四个传说分别是什么? 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 作者写这些传说的目的 是什么? 是什么? 四个传说分别是:父子岩,寡妇桥,望父石和媳妇 四个传说分别是:父子岩,寡妇桥, 娘岩. 娘岩. 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 寡妇桥" 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 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 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 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 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 乐于助人的品质 其余的都是 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写这些传说, 写这些传说,既体现了桂林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 情和想像之意,同时, 情和想像之意,同时,也是为了表达作者希望人们不 要忘记旧社会的苦难, 要忘记旧社会的苦难,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的写作意 图.
第三段是个过渡段,一方面,是由对桂 第三段是个过渡段,一方面,
林山水的一般描述转为这次漓江之游的 具体描写;另一方面, 具体描写;另一方面,是由对自然景观 的描写转为写自然风光背后所深蕴的作 者感受最深的那一点: 者感受最深的那一点:山水凝聚着劳动 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3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上景色,他精心描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上景色,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 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 , 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 , 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 没见过一条水, 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 ; 没见过一条水 , 这 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泛滥"与"表现""洋溢""充满"这三个词相比, "泛滥" 表现""洋溢""充满"这三个词相比, ""洋溢""充满 哪一个更恰当些?为什么? 哪一个更恰当些?为什么? "泛滥"更恰当.因为它有"多得向四处漫流"的意思, 泛滥" 泛滥 更恰当.因为它有"多得向四处漫流"的意思, 这与写水非常贴切, 这与写水非常贴切,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充满智慧的想像 就像这漓江的水,是无穷无尽的. 表现"" ""洋 就像这漓江的水,是无穷无尽的.而"表现""洋 ""充满 程度没有"泛滥" 充满" 溢""充满"程度没有"泛滥"深. 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突出漓江山水的特 美的自然与劳动人民感情和智慧的完美结合. 点——美的自然与劳动人民感情和智慧的完美结合. 美的自然与劳动人民感情和智慧的完美结合
预习检测: 预习检测: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1·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精髓( 精髓( 贮藏( 贮藏( 嶙峋( ) 嶙峋( 香醇( )香醇( 攒聚( ) 攒聚( ) 褒贬( )褒贬( )
2 . 理清课文结构. 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 段):总写桂林山水 总写桂林山水, 第一部分(1~3段):总写桂林山水,揭示它有异于其 他名胜的地方. 他名胜的地方. 第二部分( ~ 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船 第二部分(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船 家口述的种种传说. 家口述的种种传说. 第三部分( ~ 段):启示人们面对极美的江山 启示人们面对极美的江山, 第三部分(16~17段):启示人们面对极美的江山,牢 记过去, 记过去,畅想未来.
拓展延伸:
说出古诗词中描写山水的句子. 说出古诗词中描写山水的句子.
1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游山西村 》 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王之涣《 王之涣 凉州词》 4.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王湾《次北固山下》 6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思考:为什么本文要把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与表 思考: 思考 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的传说结合起来写? 是怎样结合的? 是怎样结合的? 明确: ,作者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 明确:1,作者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 忘记旧社会的苦难,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忘记旧社会的苦难,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2,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述说出来的, 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述说出来的, 边赏景,边听故事,景和故事两相比附. 边赏景,边听故事,景和故事两相比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