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人教版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导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节课将深入探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背景;2. 分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3. 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价值观识别能力。
【教学重点】1.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核心概念;2.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2. 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价值观识别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发学生对人文主义思想的了解,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二、知识讲解(15分钟)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核心概念:1.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15世纪意大利,并逐渐在欧洲传播和发展;2.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自由表达;3. 人文主义崇尚古典文化,并将人类的尊严和自由看作是最高价值。
三、案例分析(20分钟)老师提供几个历史案例或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分析其中体现了哪些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并对其影响进行讨论。
示例案例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2. 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3.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与作品。
四、学生展示(15分钟)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可以自由选择一个相关的主题进行展示,如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
五、小结(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的积极作用。
【课后作业】1. 阅读《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简介》一文,撰写阅读心得;2. 收集相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核心概念,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讨论与分析。
高中历史_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能识记:古代西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主要主张(记忆)
2、能阅读材料理解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从而明确人文精神的内涵。(理解)
3、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情感)
消极影响: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容易造成道德的滑坡;造成直接民主泛滥,社会秩序的混乱。
苏格拉底
以问题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结合材料及《隐士和熊》的故事,分析苏格拉底思想,其核心是强调人的思想道德、重视教育、反对直接民主。
意义: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柏拉图:倡导理性、完善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答案】
1-5D A C B A 6-7B C
8、(1)原因: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得人的地位得到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人的作用得以体现;思想家的研究与引导。
(2)影响:冲击了中世纪的神权统治;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课难点:如何理解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1.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作品中,国王和神明之间的关系就像一般人和国王之间的关系一样。下对上只有遵命,而没有反对和怀疑的权力。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味的一面。这主要反映出古代希腊()
A.社会伦理中的性恶论思想B.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思想
C.世俗文化中的反宗教情节D.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
——《中华文体库》
材料二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辫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2.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反思2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反思本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共有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明白概念、了解单元线索及本课学习目标。
首先向学生解释“人文精神”(人文主义思想)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本单元的引言部分。
让学生知道什么叫人文精神,同时总体上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接着向学生展示本课学习目标:①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阐述;②认识古希腊文化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并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第三个环节: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检测。
设计了五个问题:①智者学派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有哪些?②归纳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
③简要评价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苏格拉底有哪些主要思想?⑤古希腊人文思想在西方人文精神发展中有何历史地位?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
设计四个探究题:①创设材料情境《半费之讼》,探讨智者学派的局限。
②讨论教材“学思之窗”的思考题;③创设材料情境《隐士与熊》,理解苏格拉底的思想;④讨论: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第五个环节:小结本课学习内容,回应本课学习目标。
第六个环节:随堂练习。
上述教学过程和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感觉较为流畅,通过随堂检测教学效果良好。
这种教学思路已实践了一段时间,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教学模式。
它的优点是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达标效果显著。
同时感觉到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有它的不足的,尤其对历史学科而言。
历史素养不仅仅就是掌握具体的历史学科知识和能力,而无形的历史素养:如历史意识、历史感悟等对学生品质的提升则更为重要。
而这有时则更多的是靠历史教师深厚的历史储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准确的分析阐述,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生成思想的共鸣。
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习方式,应该说各有特点,也各有优势。
当然,从课堂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以及我省高考改革现阶段要求,应当坚持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就具体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师选择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课堂教学模式,应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千篇一律,僵化教学模式。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评课稿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评课稿初中组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学习了李珊老师《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的研究课,聆听了高中组各位代表的发言,收益良多,启人思考。
作为初中组我们更多的是反思。
李珊老师说:帕特农神庙主要建筑材料是大理石,大理石是冰冷的,但由于设计的精美让人感觉不到任何的冰冷。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一课是深奥的,但由于李珊老师的精巧构建,让人感觉不到任何的深奥。
整节课李老师以“人”为主线,巧妙介绍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人文精神的内涵。
课堂中关注“人”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李珊老师课堂设计非常科学合理,来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而对于我们初中教学而言,往往注重的是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以教材为本,不习惯于突破教材。
二是问题的设置引人思考,紧扣“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一主线,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引导学生不断的去探究,最终给大家呈现出美仑美奂的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的设置往往以考标为出发点,问题不具太多的探究性,缺乏一条主线。
三是整堂课以材料为基、以问题为导向、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课堂氛围活跃、师生完全平等、学生自由发挥。
初中课堂在材料使用上往往比较简单,很少以材料为基础展开教学,如何实现这一突破,应该值得我去深深思考。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合作探索、自主学习、善思善辩的民主课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应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更好的去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较好的使用各种历史史料,实现初高中的顺利对接是我们这一组的困惑。
当我们的学生对某一有问题有疑问时,能不能抛弃课堂教学的完整性,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探究,这是我们这一组的疑问。
“每个生命与灵魂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本身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必须予以尊重”。
这是我本次活动的收获之一,或许将成为我以后一切的出发点。
谢谢大家2018年9月19日。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西方人主义思想的起及其发展教学设计第西方人主义思想的起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主义的起:公元前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这些思想对后欧洲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
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2、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化三、重点和重点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六、前准备:什么是人主义思想?起于何时?又是如何发展的?七、时安排:1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单元引言简析:标题引出“人主义”概念,起于何时,如何发展的?(三)学习新一、智者学派1、智者学派:(1)产生时间:(2)代表人物:(3)主要观点(4)意义()明显局限二、苏格拉底1、人物:苏格拉底2、主要观点:“美德即是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美德与教育”(知德合一)3、意义:探究:苏格拉底心目中完美的人应具备什么必要的素质?。
补:苏格拉底的妻子4、局限:知识的内涵:片面狭隘。
、孔子与苏格拉底(时代、外貌、思想)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西方哲学的奠基者)1、简单介绍柏拉图《理想国》2、亚里斯多德:所有学科都精通,极有智慧的人。
希腊人的百科全书3、他们对人主义的发展和学术贡献是什么?四、产生的背景:古代希腊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人的地位的提高等(四)反思总结: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使人类创造了神和宗教,中世纪的欧洲成为神所主宰的世界;对自然界的反思和探究,又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洞察宇宙。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教学反思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教学反思——金其伟《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③》中的一课。
我在组内讲授了这一课,课后我发现我的这节课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起源时期的西方人文精神在当时社会的地位缺乏正确认识,犯了硬把细流当主潮的错误。
再一个是对起源时期西方人文精神缺乏正确评价,没有引导学去分析、认识它的局限性。
在古希腊,神学始终占统治地位,是当时社会思想的主潮。
继荷马之后,大约在公元前8到公元前7世纪,彼奥提亚诗人赫西俄德创作的史诗作品《神谱》讲述了世界缘起和天神世系,全面地反映了古希腊人的神学观念。
古希腊人认为,宇宙最初混沌一片,然后天地分开,地母盖娅是万物众神之源。
地母盖娅生出天神乌兰诺斯,以后天地结合生一巨人神家族,这是古希腊神祗的第一代。
这一代中,最著名的神是从天上为人间盗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
在古希腊神祗系统中影响最大的是以宙斯为统领的第二代神族——奥林匹斯众神家族。
传说,宙斯是乌兰诺斯的孙子。
他推翻了巨人神家族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秩序。
宙斯把神宫建造在奥林匹斯山上,娶其姊赫拉为妻。
宙斯夫妇与他们的兄妹儿女组成了奥林匹斯家族,共12位。
他们是:众神和天地之王宙斯、天后赫拉、宙斯之兄海神波赛东、宙斯的两个姊妹农神狄米忒尔和灶神赫斯提亚,宙斯的子女包括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阳神阿波罗、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女神阿芙洛蒂忒、战神阿瑞斯、火神赫菲斯托斯、商旅神赫尔墨斯。
对古希腊人来说,从家庭到部落,再到城邦,每个层次都有保护神,宗教信仰和对神灵的崇拜在家庭和城邦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触犯宗教传统,亵渎神灵,会受到超出一般罪行的重罚。
整个古希腊都在神灵的笼罩下。
直到今天,当我们漫步在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瞻仰壮丽的帕特农神庙和宙斯神庙遗迹的时候,仍然会感到神灵的威严。
在充满宗教传统和神灵崇拜的古希腊社会,神是衡量万物的尺度,这是人们普遍接受的理念。
随着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智者学派开始用人的眼光观察世界,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神灵这一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教学设计完美版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二课】《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教学设计陈萌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知识与能力】(1)学生掌握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文精神的相关观点。
(2)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等观点;(3)比较认识孔子与苏格拉底有关人文精神的相似于不同。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探究所呈现的问题,逐步提高自主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运用比较等方法分析问题,逐步养成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课堂内容认识到批判的继承人类传统文化,辩证地思考问题,追求精神上的提高。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相关观点。
难点:本课内容多为哲学方面的观点,学生比较难理解。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第一课,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部分。
教材介绍了典型的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者如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理解他们的观点对于学生展开和理解整个单元的线索“人文主义”的内涵比较重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复习回顾上一个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其兴起、发展和演变过程(春秋兴起,西汉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指出我们将会把眼光从东方转移到西方,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这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整理单元线索:教师:咱们本单元的学习线索就是人文主义,包括其萌芽、兴起与发展、以及进一步弘扬,涉及到古希腊的思想家们的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思想以及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西方奴隶制时代(公元前5 世纪中叶以后)人文精神的萌芽——古希腊思想家们(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的思想。
14——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体现的思想。
17——18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理性)。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教案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如自由、平等、人权等。
3. 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希腊古典文化罗马帝国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2. 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等人权3. 人文主义精神在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作品普罗泰戈拉斯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例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物和作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文主义精神。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或研究报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人文主义精神。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人文主义精神的选择题和论述题,检验学生的总体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教材。
2. 辅助读物:提供相关的人物、作品介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和视频,丰富教学手段。
4.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播放视频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教学,配合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3. 课程结构:每节课时分为授课、互动、案例分析、总结四个部分。
七、教学步骤1. 授课:教师讲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和看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物和作品,深化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认识。
4.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八、教学活动1. 观看相关纪录片,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高中历史_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考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课标: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思想,了解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3、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等人文主义观点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的重要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二文科班,高二文科班学生经过初中及高一一年的初步学习,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可以多进行启发性思考、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
但是,学生学习这一课仍有一定的困难。
对西方思想家及其思想了解不够;另一个难题就是对于哲学思想的理解,在政治课还没有开设必修四哲学的情况下初次学习西方的人文主义,显得困难。
教材分析:本专题主要通过对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学习,以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一课作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第一课,它是西方人文思想的解放的第一次的浪潮,对后来的解放思潮有着重要意义。
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 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方法:图示法、情景教学、合作探究、史料解析、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评价。
难点:理解思想家的哲学观点,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辛苦奋斗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而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美好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信任和关爱,从而解析人文主义的概念,由此导入本节内容。
一、时空观念——略述本单元的知识线索教师活动:PPT展示本单元的时间轴,略述人文主义精神在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至启蒙运动的发展过程。
高中历史_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A.雅典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B.对希腊自然哲学大胆质疑
C.民主氛围创造的自由空间D.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
苏格拉底
以问题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结合材料及《隐士和熊》的故事,分析苏格拉底思想,其核心是强调人的思想道德、重视教育、反对直接民主。
意义: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柏拉图:倡导理性、完善制度。
亚里士多德:自然界人类最高级、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二)人文之魂
【引导思考】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本课有三个子目录:
第一目“认识万物的尺度”介绍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的主张,并分析其思想忽视道德的弊端。
第二目“美德即知识”介绍苏格拉底的主张,并分析了其思想的影响。
第三目“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介绍两位思想家的主张,体现人文主义的发展和理性主义。
本课重点:理解并掌握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主张及其评价。
效果分析
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目标,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框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其思考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眼光有极大的促进提高作用。
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的开篇,掌握这一课对于构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演变过程的知识框架是十分重要的。本课与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联系密切。
2、奴隶制经济的繁荣(航海、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对知识的需求,平等、主体意识的加强);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教学反思案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教学反思案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
源
每做一件事我们应当适时的进行反思,这样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后续进行。
下文由为大家带来了高一历史教学反思案例,希望能帮助大家。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语)。
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
因此,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势在必行。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先提出一些问题,请学生自行解决,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解决,之后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利用材料设置历史情景,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分析、归纳等能力。
同时注意学法指导,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注意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规律性的总结,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认识你自己引导学生认识到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做人的道理,是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思考,体现了对理性的尊崇、对道德的重视。
要求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勇于展示。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探讨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及其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希腊、古罗马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重点讲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重要思想。
2.讲解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德行”,引导学生思考知识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3.讲解柏拉图:介绍“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柏拉图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4.讲解亚里士多德:强调实证主义和逻辑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其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提醒学生关注人文主义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古希腊、古罗马人文主义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的文章。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古希腊、古罗马有何联系和区别?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设计)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材分析:】本课所选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课的内容,从内容上讲,本课是古希腊先哲思想的的浓缩,也是逆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载体,主要内容有“人是万物的尺度”“道德即是知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对学生全面深刻把握人类历史文明,意义重大。
从结构上讲,在整体编排上,本课位于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后,中西对比明显,逻辑结构清晰;在单元内部结构上,本课是本单元的开首之篇,学习本课,可是学生在中西对比当中,对西方人文主义的内涵有初步了解,有助于之后的学习。
但由于本课涉及时代久远,先哲思想深邃,学生很难去把握,故而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让学生古希腊先哲的人文主义思想。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以上这些情况,结合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并理解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2)分析古希腊先哲们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
2、过程与方法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1)用问题来串联课程,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讲完神话故事宙斯与赫拉的爱情时,教师有意将其与中国的神话作对比,引发学生自由思考。
(2)论从史出。
课本上的各家思想抽象难懂,但它必出自于各家的言论和著作当中。
因此,让学生从思想家们的言论与文章当中去归纳他们的思想,既言出有据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优质历史必修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思考
历史必修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思考《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一课作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第一课,它是西方人文思想的解放的第一次的浪潮。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习这一课面临的难题主要有:原有的知识的知识储备显得太少,几乎没人知道普洛泰格拉、安提丰的名字,更别说他们的思想,另个难题对于哲学思想的理解,在没有学过哲学的情况下在次学习西方的人文主义,而人文主义的含义似乎又带有不确定性,结果是通过学生的感悟得出。
这一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设计必须围绕人文精神、人的价值展开,怎样探讨这些加强和历史联系紧密度,是个有待处理的问题。
这一课首先是导入,一种导入方式,通过书中开始的宙斯像说明西方“人神同性”的观点引出西方人文精神很早就有,或者类似的是通过希腊的某个彰显反映西方神的故事导入,说明西方的神一样具有人的性格,可以通过视频或图片导入。
另一种导入方式是采取整个单元的导入,落脚点在西方人文主的起源,这种倒入要求较高,但立意很远,可以由现实生活中的以人为本的某些新闻导入,或者由东西方比较引入西方的人文主义与东方的人的认识的不同,比如通过举出同时代的孔子等人的思想。
课程推进:对于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主义可以开始时就破题,让学生明确理论精神,给学生一个概念,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属于奥苏泊尔的现行组织理论,: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
它在概括与包容的水平上高于学习的新材料,但以学习者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它是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
在这里可以在顺便提一下: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人文主义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性的复苏;启蒙运动——理性与自由的启蒙(做一个有理性的“人”)。
对于智者学派的学习,先让学生对于智者学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主要的主张有哪些,能够产生这些主张的背景是什么。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说课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
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 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 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 大的老师。马克思曾称亚里 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 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 古代的黑格尔。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愚昧青年,诋毁神灵 ——死罪
思想自由,违反法律 ——有期徒刑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材料二:应当指出,正像超现实的“神”并不存 在一样,超阶级的“人”也是不存在的。人文主义 所谓的“人”剥去其抽象的外衣,实质上正是资产 阶级的烙印,都是以发展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 益为目的的。大多数的人文主义者把资产阶级的阶 级性说成是全人类共有的“人性”,把一个阶级的 利益和要求宣布为全人类的利益和要求,从而赋予 自己的思想以普遍形式,说明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欺骗性
教学过程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板书设计
一、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 文
主 二、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义 起
源 三、柏拉图——《理想国》 四、亚里士多德——集大成者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容易 引起学生的兴趣。 但本节课内容抽象晦涩,理论含量较高,应 该注意多联系实际,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入 浅出,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材料一 : “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 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在这里,应当 适时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
——安提丰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 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 人生是短促的。”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教案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包括自由、平等、人权、理性等。
3. 培养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认同和尊重,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1.1 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1.2 罗马帝国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1.3 中世纪欧洲的人文主义传统2. 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观2.1 自由2.2 平等2.3 人权2.4 理性3. 人文主义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作用3.1 对个人发展的意义3.2 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发展及其核心价值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及其理论。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就人文主义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展开讨论。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人文主义精神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讲解:详细讲解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3. 分析:分析人文主义思想家及其理论。
4. 讨论:组织学生就人文主义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进行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4. 课程论文:检查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的相关教材或阅读材料。
2. 参考书籍:提供关于人文主义精神起源的额外阅读材料。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及其理论的资料。
4. 视频资料:寻找关于人文主义精神起源和发展的纪录片或讲座视频。
七、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古希腊雕塑或艺术品,引导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产生兴趣。
2.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及其理论,并进行分享。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教学反思
一堂互动课的教学反思洛南县永丰中学王军强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知道与了解:1、雅典公民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
2、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格拉的命题。
3、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及其对人性的研究。
4、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发展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理解与运用:1、“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基本内涵:意义与局限。
2、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和异同。
3、知识对于完善一个人的美德所具有的重要意义4、苏格拉底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学情分析:初中时期由于中考开卷考试对学生造成了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就是不记忆基础知识,所以学生基础知识缺乏。
而世界古代史知识就是初中时学过。
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缺乏了解,课前预习和知识储备不足,对抽象哲学概念理解能力较差。
教学方法:对策是互动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学好历史课的信心。
师生、学生互动,问题教学法。
老师补充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创设历史情境,营造历史学习的必要氛围。
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回顾:A、教学导课:前面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思想,了解了我国古代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它宣扬三纲五常,维护封建统秩序,同时先奉儒学中的民本思想又被后世所继承。
儒家思想又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持续发展。
但西方传统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却有很大的不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去了解东西方传统思想文化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产生不同思想的历史背景。
首先学习第五课。
B、新课学习: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流程是:(1)、预习10分钟,自主预习,包括阅读拓展资料。
(2)、全班分组讨论10分钟,并提出问题——你不懂得,本组成员认为难懂的,或者对你感触较深的问题。
(3)、每组推举1人组成学习领导小组,带领大家学习本课,以解答收集起来的问题为中心,进行互动学习。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中历史 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题反思与总结教学反思
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题反思与总结本专题是必修三理论含量最高、难度最大、与现实联系最密切一个专题,也是今后重要考点专题之一,地位非常重要。
但刚接触这一专题,感到无从着手,因为部分内容教师以前较少接触,学生初中阶段也没学过,缺乏必要基础知识铺垫,如果仅按教材标题、顺序讲解,学生感到茫然,似懂非懂。
那么,每节究竟讲些什么,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轻松、高效,又能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本专题教学做了如下探讨:一、把握主线、有效整合该专题一至四节标题原为“启蒙中的觉醒”、“神权下的自我”、“专制下的启蒙”、“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标题与内容不全吻合,老师感到困惑,学生更是不知所云,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紧紧围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这一主线,把四节标题做如下整合:第一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时代;第二课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第三课西方人文精神的成熟——启蒙运动时期;第四课西方人文思想的扩展——浪漫主义时代。
通过对标题调整,把西方人文精神产生、发展、成熟、扩展这一脉络清晰展示出来,学生一看,豁然开朗,理解和掌握就方便多了。
二、分清时段、突出特征针对四个时期,将每一时段人文精神特征、内容、影响等方面让学生根据教材先梳理,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一)古希腊时期人文精神(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1)核心(特征):人文精神,即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
(2)矛头:神灵和自然(3)代表:○1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尺度”,把人从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解放出来,但此时对人的认识仅停留在感性阶段。
○2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尊崇理性和自由,对人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3斯多亚学派:“人生而平等”,人与生俱来就带有理性,将西方古代人文精神推向高峰。
(4)影响: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中心,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存在价值和自我意识,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否定神的权威,突破神和自然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开后来启蒙运动之先河,为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创立提供借鉴。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开课反思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开课反思
吴海燕
这是一节一轮复习的公开课,上完这节课后我的反思如下:
1.针对目前的高考模式,加上我校的学情,对历史学科要求不高,
课后也没有时间给我们这些学科的状况,所以我在上课环节设计了给学生时间背书。
我认为这一点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学生课后没有时间,即使有时间也不会花时间去背历史,而历史这门学科要想学好,离不开基本史实的记忆。
2.自主学习填写这块,可以安排学生上课之前完成,这样上课就有
更多的时间去重难点突破。
3.重难点突破这块时间有点匆促,留给学生有效思考的时间少了点,
以后要注意。
4.练习的习题可以再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堂互动课的教学反思
洛南县永丰中学王军强
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知道与了解:1、雅典公民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
2、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格拉的命题。
3、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及其对人性的研究。
4、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发展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理解与运用:1、“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基本内涵:意义与局限。
2、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和异同。
3、知识对于完善一个人的美德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4、苏格拉底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学情分析:初中时期由于中考开卷考试对学生造成了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就是不记忆基础知识,所以学生基础知识缺乏。
而世界古代史知识就是初中时学过。
对西方人文
主义思想缺乏了解,课前预习和知识储备不足,对抽象哲学概念理解能力较差。
教学方法:对策是互动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学好历史课的信心。
师生、学生互动,问题教学法。
老师补充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创设历
史情境,营造历史学习的必要氛围。
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回顾:
A、教学导课:前面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思想,了解了我国古代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它宣扬三纲五常,维护封建统秩序,同时先奉儒学中的民本思想又被后世所继承。
儒家思想又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持续发展。
但西方传统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却有很大的不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去了解东西方传统思想文化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产生不同思想的历史背景。
首先学习第五课。
B、新课学习: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流程是:
(1)、预习10分钟,自主预习,包括阅读拓展资料。
(2)、全班分组讨论10分钟,并提出问题——你不懂得,本组成员认为难懂的,或者对你感触较深的问题。
(3)、每组推举1人组成学习领导小组,带领大家学习本课,以解答收集起来的问题为中心,进行互动学习。
(4)、教师归纳、总结、深化本课学习。
C、小结、布置作业、分组完成作业。
课堂实践反思:
1、本课教学为了避免陷入艰涩难懂的哲学概念解释的教学误区,我先指导学生通过解答简单问题和不小问题,先了解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主张,分析概括其思想的特点,最后抽象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含义,即先具体再抽象,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轻松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
减轻学生思想上的负担和畏惧心理,促进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培养。
我认为这是我本课教学设计理念的成功之处。
2、学生提出问题偏重于又大又难,比如: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古代思想有什么不同?什么是人文主义思想?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而且上讲台组织学生解答问题的学生对问题的顺序整理不合理,比如先问的大和难的问题,显然很少有学生能
当面回答出来。
学生提出问题和上台组织学生解答问题这方面暴露出了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相当差,好多大问题可能都是学生从拓展资料或其它复习资料上拿来的,不是自己真正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
也暴露出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即对历史课的学习态度问题。
这也是我本课设计中有所预料的,但也是本课教学中的败笔之一,同时又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的形成。
3、当学生提出又大又难的问题并由学生代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解答时,我及时指出并纠正。
比如纠正问题解答的顺序;让学生先放下大而难的问题,首先解决具体的小问题;当学生没有提出小问题时,我来帮助他们提出借鉴性和指导性的小问题,先把知识转化成小问题;如:智者学派出现于什么时代?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主要观点是什么?包括哪些人?主要从事什么职业活动?其思想有什么影响?有什么局限?智者学派为什么会形成?他们在当时的雅典有无市场环境?为什么?泰勒斯(本课前言中提到的)是智者学派吗?苏格拉底提出美的即知识是在怎样历史情境下提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美德和知识的关系?你是怎样理解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含义的?苏格拉底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你认为这与中国古代先秦时期那一思想家的思想相似?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美德、知识三者之间是怎样的相互关系?
我通过这样的课堂指导,避开大问题,先弄清小问题,最后再水到渠成地提出较难的问题,学生也就能有信心的去回答了。
如: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异同?三位希腊先哲的思想是怎样体现人文精神的?三人思想有何共同之处?人文主义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什么?试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两人——可以从生活时代、主要贡献、主要思想等方面比较东西方两位先哲。
4、各组织推荐上来的学生代表不积极上台、扭扭捏捏、耽误课堂时间;上台后出现长时间的冷场;不能积极组织学生回答问题,不能推动课堂互动的强度和热度。
对这些情况我缺少足够的预见,这是本节实验课的败笔之一。
由此体现出我平时很少搞这样的互动课堂,学生也相应地缺乏经验,加上学生基础又较差,理科生也未把历史课放在重要位置,加之刚升入高二,我和学生之间的磨合时间还很短,互相还有很多的不适应。
以后我要改变这种冷场情况一是平时多搞互动课和问题教学,把它做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让问题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二是课堂上要随机应变,加大指导力度,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使实验教学课流于形式。
不能让一些爱捣乱的学生把实验课变成儿戏,来看老师和同学的笑话。
要以学困生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不再捣乱而是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学有所得的成就感。
不能因为一些学生的不配合和消极态度而停止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要进行有效性教学,促进学生有效性学习,老师必须不遗余力地去想方设法。
王军强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