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导学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的调整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五 第三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导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五 第三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导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三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导学案(有答案)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背景(1)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2)国际形势的发展。

(3)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依据(1)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新的科学判断。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3.内容(1)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不结盟政策,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

(3)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意义(1)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思维点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调整不是单纯为应付客观形势变化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而是在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为维护国家利益而采取的主动行为,是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新时期的外交活动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前提: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成果:2000年9月,江泽民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倡导举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

(3)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①1993年11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①成立:a.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于上海会晤,确立了“上海五国机制”。

b.2001年6月,原五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②意义:a.丰富了中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b.提供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易错提醒]1.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学案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标要求]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内外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__________建设的需要。

2.外交思想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确定对外关系方针的一个出发点;1985年,邓小平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

3.外交政策的变化(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表现,就是____________。

(2)实行__________,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思考1 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地位日趋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相比,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原因何在?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前提: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表现: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__________;200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________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倡议举行了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历史上的首次会晤。

3.影响: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思考2 为什么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1)1993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第一次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________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过程: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确立“______________”。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学案第三节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把握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和基本依据,归纳在新外交政策指导下取得的成就。

2.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认识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多方面收集有关新时期外交的材料(图书馆、网络等等),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的能力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主动探究。

2.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外交政策的调整中感悟新中国国力的强盛。

2.深入认识和体会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深化和丰富。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坚强的后盾。

增强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

第 2 页第 3 页(2)、国际因素:(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冲击了两极格局。

)(3)、决策因素:邓小平提出新论断(。

)探究学习1:为什么邓小平说“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推行不结盟政策的原因)1、与大国结盟可能会受制于人(与苏联结盟的经验教训)2、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一旦同任何超级大国结盟,都有可能影响世界战略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二、活跃的多边外交2:中国积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答:1、原因:2、影响: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1)、1993年,江泽民主席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人民版必修一历史《专题5:第3节-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一历史《专题5:第3节-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导学案

四川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高中历史《专题五第3节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预习培训】用20分钟时间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阅读一遍教材内容;然后用15分钟时间依托导学案上的知识梳理部分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

完成相关题目和知识体系归纳。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写入我的疑问一栏,以备课上重点探究和讨论。

认真阅读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结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画出本课的知识树【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参加和举办APEC会议;创立上海合作组织)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研究,懂得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懂得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感受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预习案】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引导学生阅读结教材内容P94-95页)1.内外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建设的需要。

2.外交思想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确定对外关系方针的一个出发点;1985年,邓小平提出了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

3.外交政策的变化(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表现,就是。

(2)、实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记忆方法:这四点可用关键词记忆法去记忆即:维护、参与、出席、倡议)1.前提:中国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导学案:专题五(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导学案:专题五(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第3课时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中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的努力。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关于世界形势的科学分析和中国外交政策,学习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了解中国为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努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老师提供的参考书目及网址,搜集新时期的外交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高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和探究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增强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

学习重点: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开展的多边外交活动;学习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科学判断的关系。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本课内容承上突出两个字“调整”,因此教材本身从“外交政策的调整”到“活跃的多边外交”再到“推进新型区域合作”都有所呈现,其中这三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因果联系。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3、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调整背景: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转移的要求和反映。

2、调整依据: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与是世界两大主题。

3、调整内容:(1)强调反对_________维护_________;(2)不结盟政策,这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

(______年,邓小平指出,中国外交政策是_________的,是真正的____________。

中国坚定地站在____________的一边,谁推行____________就反对谁,谁发动______就反对谁,中国不屈从于外来压力,不同_________或______结盟,坚持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

【人民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无答案)

【人民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无答案)

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学习目标:1.识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把握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和基本依据,归纳在新外交政策指导下取得的成就。

2.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外交政策的调整原因:(1)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国际形势: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国内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2、外交政策的调整表现:(1)1985年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环境;(2)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

不结盟政策: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成针对任何第三方的政治或军事同盟。

(3)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3.主要特点(了解)①交往范围不断扩大②强调和平的交往方式,实行“无敌国外交”③重视经济外交④外交风格灵活务实二、外交成就(一)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2)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中国自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见课本96页的表格。

(3)200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中国的倡导下,联合国安理会上的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的作用。

2、2001.12.21,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背景: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展多边外交的基础上,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优秀教学案例1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优秀教学案例1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意义,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的问题既具有针对性,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深入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脉络。
3.小组合作活跃互动:本节课组织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探究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共享彼此的知识和观点,还能在互动中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1.引导学生围绕某一外交事件或外交政策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2.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如让学生共同分析我国在新时期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设置小组竞赛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我国外交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下的我国外交政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探究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具体包括: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我国外交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下的我国外交政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和民族观。具体包括:
(二)过程与方法

导学案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新中国的中美外交关系”

导学案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新中国的中美外交关系”

导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从“不得握手”到“跨洋握手”课标要求:1、了解建国后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史实2、探讨中美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学习目标:1、回顾所学知识,能说出中美关系的相关史实;2、通过学习课本内容、观看视频、分析材料,能设计相关的历史问题并形成初步答案;3、通过小组合作,观看视频、分析材料,能分别写出中美日内瓦会议“不得握手”、尼克松“跨洋握手”的原因及影响。

学法建议:中美关系是新中国外交关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知识,既可以掌握中美关系的发展情况,也有助于理解新中国外交的整体发展,也有助于理解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所需的外部环境。

学好本课,首先要明确时空定位,提升历史时空观;还要结合世界格局、国内政治经济情况去理解外交变化;还要结合课本、材料提升“问题意识”设计问题的能力;当然还要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口头表达力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初期的中美外交关系、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难点:中美关系变化的原因分析高考历史问题设计的基本设问1、背景、原因、条件2、内容、过程、特点3、影响、作用、意义4、比较、变化、趋势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完成教辅《新坐标》P62、65的自主预习部分;2、根据材料、课文内容,自行设计日内瓦会议、尼克松访华的3个小问题。

课堂学习:一、中美关系:“不得握手”材料一: 1954年4月26日,新中国外交部长周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印度支那地区的和平问题)时,美国著名的冷战骑士、国务卿杜勒斯曾下令与会期间美国代表团,任何人不得和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

活动设计一:结合材料一、所学知识、视频内容,小组讨论并设计与“美国代表团,任何人不得和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相关的2个问题。

问题设计:•1.“不得握手”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怎样的状况?•2.这种状况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里有哪些表现?3、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这种状态大约持续到什么时候?课堂检测:(2016·江苏高考·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1教学案:五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1教学案:五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含答案

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程标准: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调整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1)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的新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中国确定对外关系方针的一个出发点。

(2)1985年,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

2.调整的表现(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2)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主要表现(1)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如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在以后参加了多次维和行动。

(2)2000年,在中国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

2.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1)1993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1996年,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

(2)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原五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3)意义:①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②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③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的多边外交为什么以联合国为中心来展开?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相一致;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高中历史专题五第三节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五第三节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1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三节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导学稿)【学习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关于世界形势的科学判断和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2.了解中国为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努力。

3.体会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贡献的理想和开放的世界意识。

4.激情投入,享受学习快乐;通过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坚强的后盾。

增强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

【预习导引】【我的疑问】【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周恩来(于右图所示会谈期间) (1)结合材料一指出:这里的“原则”指什么?这些原则对处理当时和以后的国际事务有何意义?(2)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除提出上述“原则”外,还取得了哪两大外交成就?材料二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曲线图(3)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个时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最快?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材料二中的曲线反映了怎样的发展总趋势?这种趋势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说明了什么?材料三“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

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5)材料三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答案 (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义:成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逐步得到亚非各国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导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资料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导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导学案人民版【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列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理解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背景原因。

【本课知识结构】:外交政策(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及方针“另起炉灶”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策略)“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49--1955)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外交活动及成就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

【自主学习】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国际形势:(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_________新中国;(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 _____ (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知识补充: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1)新中国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府,必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独立和主权完整,故而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2)旧中国采取屈辱的外交政策,新中国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必然采取新的和过去完全不同的政策,废除旧中国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内容(1)“另起炉灶”①含义: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________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________外交关系。

②作用:这就使得中国改变了____________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_________的外交关系。

(2)“一边倒”①含义: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____________阵营一边。

②作用: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_____________的地位。

2019-2020学年高中那个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十五 课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

2019-2020学年高中那个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十五 课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

泸县第一中学学习的艺术之历史学案组名:高一历史姓名:日期:编制:独立、自主、自学促能力形成;团结、协作、展示让魅力飞扬第十五课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旧知链接]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学习目标]本节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本节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书写等级:分数:批阅日期:基础题:1、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2、下列两幅图反映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中苏(俄)外交关系,图2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1的不同在于( )A.缔结军事同盟B.坚持独立自主C.结伴而不结盟D.执行共同外交3、“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 )A.坚持独立自主B.实行睦邻友好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D.推行不结盟政策发展题:4、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

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5、中国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谈起过“和而不同”的思想,正如温总理所说:“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历史充分证明( )①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完全可以建立起互相信任和友好的关系②只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要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④和平共处原则对于维持正常的国际法律秩序具有重要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提高题:6、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的国际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C.东南亚国家联盟D.独立国家联合体7、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A.缔结军事同盟B.坚持独立自主C.结伴而不结盟D.执行共同外交[培辅期望] (附培辅单)疑惑告知:效果描述:[自主反思] (日反思)知识盘点:心得描述:优秀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要素一、评价教学目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思路清晰,目的明确,一是看知识教育,二是看思想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可偏废。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五单元 第三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教案一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五单元 第三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教案一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五单元第三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教案一新课标人教版课标要求:了解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涵,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教材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步入了全方位外交时代。

本课从三个方面讲明了这一点。

第一目“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概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调整后外交政策的内涵;第二目“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介绍了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开展的多边外交活动;第三目“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强调了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作用以及中国与东盟、欧盟的友好关系。

在教学中要利用图片和资料,采用研究性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必要性;要求学生结合当前世界多极化的状况,认识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能够发挥的多边作用。

学生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接受过历史义务教育课程,对基本事实有基本的认识,而且对最近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掌握知识点,完整历史线索,探究问题”的思路,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

同时,针对高一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较强的特点,将着重于引导学生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

探究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在师生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历史事件的实质。

由历史材料和图片引出历史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入认识和体会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与深化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导学案: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导学案: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方针的制定。

(3)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学习难点:“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和评价; “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影响。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本课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新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与各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高一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一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一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内涵影响和作用。

中国在历届联合国大会上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和有关多边机构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提出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盟关系,与欧盟各国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在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国际地位、中国在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的活动,学会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外交政策的调整,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一切外交活动都是以综合国力为后盾的,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通过学习中国的多边外交,使学生懂得国家开展的外交活动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转移的,一切外交活动都要服务于国家利益。

通过学习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活动,体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也是中国综合国力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

教学重点: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说明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教学过程: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原因(1)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美苏争夺的战略态势发生变化,苏联被拖在阿富汗,美国在中美洲连连得手。

在美苏势力基本平衡、对峙争霸的格局中,中国作为一个有实力的大国,无论与哪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都有可能打破力量平衡,助长某一方的霸权主义倾向。

中国作为和平力量独立于两个大国之外,则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

(2)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

2、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①对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战争的因素依然存在,对此应有所警惕;但制约战争、要求和平的因素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人民版高一历史导学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民版高一历史导学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专题五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目标】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联系当时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化,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外交政策制定的特定历史背景。

4.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以及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联系当时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化,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外交政策制定的特定历史背景。

【前置性补偿】1.整体感知2.重要概念、名词(1)新中国奉行_____________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0年,中苏双方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53年,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1954年,____________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________________举行会议。

新中国首次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5)1955年,在__________上提出"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基础知识梳理】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_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_________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理解“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1)"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_____________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人民版必修一 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探究型

人民版必修一 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探究型

人民版必修一 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导学案设计(无答案)探究型(一)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填空: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外交政策的调整原因:(1)中国进入_______________新时期;(2)___________的发展和国内______________的需要;(3)邓小平对________和______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国家利益的需要2、外交政策的调整表现:(1)反对_________维护_________;(2)新时期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表现就是_________。

( ______)年,邓小平指出,中国外交政策是_________的,是真正的____________。

中国坚定地站在____________的一边,谁推行____________就反对谁,谁发动______就反对谁,中国不屈从于外来压力,不同_________或______结盟,坚持在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

)(3)、实行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二、外交成就1、活跃的多边外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_______________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中国自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______年___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__________________,江泽民在会上阐述了中国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立场与原则。

在中国的倡导下,联合国安理会上的___、___、___、___、___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举行了历史上的_________,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在反对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_____开展多边外交的基础上,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第三节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学习目标】
1.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2.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3.树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贡献的理想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国内改革开放的形势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认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出去”的外交战略。

【基础知识梳理】
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间)
1.(1)主要成员。

(2)目的。

(3)性质。

2.上海合作组织的的意义。

①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②丰富了新型国家关系,
③提供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④对推动具有现实意义。

三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形成性检测——基础题】
1.“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A.反对霸权B.睦邻友好C.多边外交D.不结盟2.(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4题)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3.关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日本正式建交 B.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策略也发生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
A.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解决国家安全问题D.联合美国对抗苏联
5.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

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6.2010年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荣牺牲。

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7.为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21世纪初中国倡导成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D.经济互助委员会
8.下列图片中能反映我
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
组织的外交活动有
A.①②③

B.②

C.①②③
D.①③
9.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10.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意识形态是我国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D.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是我国长期的外交策略
【形成性检测——提高题】
11.(苏北四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

这一原则的提出实质上反映了亚非国家间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C.宗教信仰存在差异 D.对“共产主义”看法不同12.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

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

”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奉行“一边倒”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13.(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

这一外交新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14.(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淮阴中学、海门中学、天一中学2012届高三三校联考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1972、1992
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关于第二次(1972)建交高峰
出现的国内外原因的分析中说法有误的是
A.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
C.中国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6.(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3题)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17.(扬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一项长期待久的政策。

本世纪内不能变,下个世纪的前50年也不能变。

50年以后又怎么样?那时,中国同外国在经济上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能断得了呢?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基于
A.发展生产力 B.全球经济的整体联系性
C.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方针 D.消除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18.(2009江苏高考,1l)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9.2012年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和俄罗斯对决议草案投了
否决票,致使该决议草案未获通过。

此举表明中国
A.坚决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 B.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反对周边国家干涉叙利亚内政
20.(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8题)照片是“看
得见”的历史。

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
重大的外交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材料二参加26届联大的中国代表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材料三第一条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些重大成就?对中国外交产生什么影响?(5分)
(3)材料三与材材一相比,我国对俄罗斯(苏联)外交政策有什么新变化?〔2分〕
(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坚持的外交方针是什么?你有何认识?(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