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合集下载

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中国实行了“独立自主”、“友好合作”的外交政策,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但是,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分歧逐渐加深,最终导致了中苏交恶。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着手改变外交政策。

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1982年,中国宣布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此后,中国开始加强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并通过经济开放吸引外国投资。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近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个巨大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合作计划,旨在促进全球贸易和互联互通。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与其他国家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和贫困问题。

总的来说,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从“独立自主”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再到“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历程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以及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秩序的重要参与者的事实。

- 1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
1972年春,尼克 松访问中国,中美 关系解冻。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
1、邓小平时代的调整:适应对外开放的需求 (1)不结盟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 展同所有国家 的友好合作关系。 (2)冷静观察、稳定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 所作为、 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
1950年2月14日, 《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在克 里姆林宫正式签 订,周恩来和维 辛斯基代表本国 政府在条约两份 文本上签字。
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周恩来指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是 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 中国内政;我们愿意和一切平等待我之国家 合作,不排外,不挑衅,但必须站稳立场, 否则就只能倒在外国人的怀里。 中国公开宣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着重加强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 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彻底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60年代的外交政策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到处侵略扩张、肆意干涉别国 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同时,积极支持民族解放 运动,坚持睦邻友好,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 整,维护世界的进步与和平。
党的八大重申:中国为 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 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 图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 制定者毛泽东同亚非拉朋友 在一起。
(3)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
2、江泽民时代的发展:努力推进国际合作
2001年江泽民 在上海亚太经合 组织会议上发言
3、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和平、合作、发展的外交政策
2005年9月15日,联合国成立60 周年首脑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 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 议,并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 界》的重要讲话,提出: “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 时代的主旋律”的论断

教学设计2: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设计2: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课标要求】解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阐述合作共赢的理念,增强对我国外交政策的政治认同。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科学精神: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懂得中国的和平发展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公共参与:积极推进国际社会合作共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懂得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难点: 认识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懂得中国的和平发展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过程】探究点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合作探究】议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彰显了哪些大国外交理念?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9年11月5~10日在上海举行。

本届进口博览会包括展会和论坛两个部分。

在展会部分,本届进博会企业展和国家展总面积36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比上一届多6万平方米;其中,国家展总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64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展;企业展总展览面积从去年的27万平方米增加到33万平方米,涵盖装备、消费、食品、健康、服务等五大板块、七个展区,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 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日在上海开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在演讲中说,一年前,我们在这里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今天,更多朋友如约而至。

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延续“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

我相信,各位朋友都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1)分析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这么多国家的原因。

(2)请你在我国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围绕着“合作”这个主题,选择两条名言、俗语、成语典故或诗句。

答案(1)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发展脉络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发展脉络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发展脉络解放初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即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痕迹,建立良好的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但并不是要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50年代:开始探索有别于苏联的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次系统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时间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指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以及各国反动派。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中国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试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和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国也尝试着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于这些变化,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提出了团结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的新战略。

结果是中国逐渐走上了同时与美苏两个大国对抗的道路。

整个60年代,“反两霸”是中国外交的主旋律和对外关系格局的特点。

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与西方缓和),三个世界划分。

这一时期美苏争霸出现了苏功美守的态势。

苏联加强在中苏边境和蒙古的军事部署并企图从北、南、西三个方面包围中国。

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急于从越南脱身,谋求打开对话关系。

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

这是我国外交的因此重大战略调整,对缓和我国面临的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保障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针始终不会改变。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和平崛起战略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和平崛起战略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和平崛起战略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自建国至今,我国外交政策及国际战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建国初期到50年代中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第一、建国初期,我国遭到美国为主导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孤立封锁和包围威胁,无法与他们建交。

第二、长期的战争之后,中国急需寻求外来经济援助和政治盟友,需要较好的国际环境,以愎复经济,建设国家,实行“一边倒”外交可以迅速消除苏联领导对中共的疑虑,赢得苏联的信任、支持和经济援助,也可一定程度牵制一心要颠覆中国政权的美国,使之有所顾忌。

第三、当时国际形势是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格局,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确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的外交政策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系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29日,中印达成《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序言中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定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

6月,周恩来应邀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尼赫鲁和吴努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倡议以此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1955年4月,亚洲、非洲29个国家在印尼的万隆召开首脑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发言中再次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其中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变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式确定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和贯彻始终的主线,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以此原则为指导,中国打破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封锁,扩大了外交和国际活动空间,逐步与许多周边邻国和亚非欧国家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五十年代
• 日内瓦会议 •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 万隆会议
•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姿态登上国际 舞台,第一次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第一次尝试以 和平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停会期间,周恩 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并分别与印、缅两国总 理签署联合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原则 • 亚非国际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 日 ,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 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
周恩来的三条补充方针
• “礼尚往来”
• “互通有无” • “团结世界人民”
• 不久,在阐述新中国实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时,周恩来又补充了三条方针,即:“礼 尚往来”,在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时,按照后发制人的原则,根据情况采取 对应的外交行动;“互通有无”,按照平 等互利的原则与外国做买卖;“团结世界 人民”,巩固国际和平力量,扩大新中国 影响。毛泽东和周恩来先后提出的这六条 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初期我国和平外交政 策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外交思想带来的重要外交成果
•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国和日本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 随后又确定实现中美建交为即将启动的改革开放提供一个 更稳定、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致力于推动南北对 话、南南合作。 • 努力使中苏关系正常化,继续发展同西方国家和东欧国家 的政治经济关系。 • 运用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国际地位,积极参与以 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 • 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原则,中国同英国和葡萄 牙分别举行谈判并签署了“联合声明”,祖国统一大业取 得重大进展。
重 返 联 合 国
八十年代
• 具有鲜明特色的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形成 • 邓小平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基本的外交政策第一是反对霸权 主义,第二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 结和合作 • 1985年3月,他第一次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 大问题” • 党在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对外政策上发生的“两个重要的 转变” • 1986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把中国外交 政策概括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详细阐述了这 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至此,外交方针政策的调 整基本完成。

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

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备竞赛,不进行 军事扩张
不与任何国家和 国家集团结盟,不 参加任何军事集团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 本准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国家 处理国家关系 主权独立, 不与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 坚持国家主权独立,不受大国 处理国家关系不以社会制 不以社会制度 不受大国 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 意志左右,不屈从任何外来压力 度和意识形态论亲疏 和一时形态 意志左右, 论亲疏 不屈从任何 不参加军事 外来压力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就是要在彻底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 及其影响后,再让这些国家的客人进来,在互相尊重领土 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的方针
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宣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将坚定不移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20世纪60年代: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两个拳头打人”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世界形势仍处于毛泽 东所说的“冷战共处”状态。根据当时美国对 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禁运,以及社会主义阵 营内部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外交政策重心由
(2)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 色的邓小平外交思想。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确定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 略方针
主要内容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老相册三
新相册四
全球伙伴关系
• 中美:建设性伙伴关系 •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中日: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 中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 中印:合作、共赢、互信伙伴关系
回顾2014年我国外交成果
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二是坚持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是坚持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四是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谢谢!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外交政策的含义: 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它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国 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 容
A、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符合当今时代主 题 B、基本目标:(国内)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国际)促进世界 和平与发展 C、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含义: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表现:绝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绝不允许干涉我国主权内政、 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 政策
一、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D、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机整体,处理国际关系的准 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保证
目标
和平共处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背景介绍
第一阶段: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49-1950)
1. 中苏友谊的建立与对美关系的调整
2. 对西方国家的外交突破
3.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合作与交往
第二阶段:援助战友与国际间的均衡(1950-1976)
1. 对朝鲜战争的支持及国际影响
2. 对越南战争的干预与对美苏关系的平衡
3. 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下的扩大外交合作(1978-现在)1. 友好邻邦与周边合作
1.1 中印边界问题与改善关系
1.2 中俄关系的复苏与合作
2. 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的拓展
2.1 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与合作
2.2 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援助与合作
3. 参与国际机构与国际事务
3.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全球经济合作
3.2 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与国际合作
4. 维护国家利益与跨国事务的处理
4.1 对台湾问题的严正立场
4.2 处理南海争议
4.3 非洲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利益与移民问题结论
参考文献
1.XXXX
2.XXXX
3.XXXX。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根据上述基本方针,建国之后,我国的外交工作 逐步开展。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 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 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 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 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 子;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 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 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中美关系的改善
1)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2)1972年2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 华,中美双方在上 海签署《中美联合 公报》。(3) 1979年,中美正 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中美两国对 抗结束,两国关系 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声明宣布:“自本声明公 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 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 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 束。”“日本方面痛感日 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 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 表示深刻的反省。”“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 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 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 要求。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 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 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 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 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 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 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 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 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 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 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 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 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据说,此言一 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外交事务也开始有序开展,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新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中国推行了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建立了一整套的对外政策体系。

这种外交体系除了是新中国建国之初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外,其主要特征和强大吸引力也被广泛认可,被不少新兴国家所效仿模仿。

因此,本文将从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和主要特征两个方面来探讨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时新中国处于外交上的万里长城之内,中国需要在国际上树立一个新的形象,并与国际接轨。

新中国外交的初期主要依赖苏联这个强大的后盾,但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由友好转向敌对,迫使中国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政策并与国际上的各个国家展开深入的交往。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有以下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在世界上争取国际地位和和平发展的环境。

中国的外交政策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提出自己的对外政策:“一边倒”、“三个世界”和“不结盟”。

2、调整期: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至70年代初期,中国与苏联出现矛盾并被孤立,中国认识到必须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

这一时期,在争取国际地位和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发展自己的经济、建立贸易关系,加强与拉美、中东等国的外交交往。

3、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中国进一步调整了自己的外交走向。

主张“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 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更为积极的角色。

新中国外交在这个时期已成为现代的、既注重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又关注维护和发挥自己在国际事务中应有的作用。

二、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避免历史的重复,中国高度重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毛泽东时代,中国坚持“自力更生,实事求是”原则,在与各国建交后,不仅不会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也绝不容许任何其他国家的干涉。

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只能是和平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决定我们不需要战争,决不会去发动战争,也决不能够侵占邻国的一寸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从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

根据这一基本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针对不同的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的外交战略和具体的外交方针政策。

具体说来,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前期194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

“另起炉灶”是指: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将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而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为此,中国公开宣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着重加强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

中国执行向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一边倒”的方针,并不意味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新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以争取和平为宗旨的。

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2.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20世纪50年代,我国最重要的外交事件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由我国在50年代提出并由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高中政治选修一第5章第1节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高中政治选修一第5章第1节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 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三)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
“十个坚持”
1、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2、坚持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3、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 5、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6、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 7、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 8、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9、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0、坚持以对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思考,为什么众多国家对中国有如上看法?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五)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 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 性作用。
课堂小结
中国外交 政策的形 成和发展
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
交政策
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
决定因素
根本立场 宗旨 主要内容 基本目标 基本准则 外交战略的调整 习近平外交思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外交政策的贡献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第一框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屈辱的外交
中英《南京条约》,中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只能是和平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决定我们不需要战争,决不会去发动战争,也决不能够侵占邻国的一寸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从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

根据这一基本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针对不同的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的外交战略和具体的外交方针政策。

具体说来,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前期194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

“另起炉灶”是指: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将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而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为此,中国公开宣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着重加强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

中国执行向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一边倒”的方针,并不意味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新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以争取和平为宗旨的。

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2.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20世纪50年代,我国最重要的外交事件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由我国在50年代提出并由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他说: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主张得到了印度方面的积极响应。

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非国家所接受。

在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

根据这些协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将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走,大连的行政由中国管辖。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对于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推动和加速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3.进入20世纪60年代,世界形势仍处于毛泽东所说的“冷战共处”状态。

根据当时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禁运,以及社会背景资料:“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社会主义革命、人民革命、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严重地冲击着殖民主义、资本主义体系。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为了遏制、扑灭这些革命运动的发展,巩固资本主义体系,采用各种手段推行“冷战”政策。

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使用的术语。

它包括除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以外的所有行动。

它不仅运用政治、经济和心理力量,而且还使用军事力量。

军队在冷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为实现国家目标做出贡献。

为遏制他国使用武力,可以动员后备役部队或展开现役部队。

以美国为首的反动集团进行“冷战”的手段还包括:派遣“和平队”进行渗透;挑起事端进行颠覆活动;以“经援”、“军援”为诱饵,拉拢“朋友”,扩大势力范围;以签订集体防御条约的形式扩大军事同盟,美国先后与五十多个国家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派军队控制战略要地;以经济封锁、制裁等手段,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挑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瓦解社会主义体系;以文化入侵,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等等。

“冷战”政策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遏制、破坏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的一种重要手段。

主义阵营内部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外交政策重心由“一边倒”调整为“两个拳头打人”,即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到处侵略扩张、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冷战”政策,导致了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产生。

这导致了一系列影响国际局势事件的出现: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条约”组织(简称“北约”)于 1949年 4月 4日成立。

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于 1955年 5月14日成立。

从此以后,“北约”集团 15个国家的军队近 600万兵力和“华约”集团 7个国家的军队 600万兵力,双方千万大军开始处于战略对峙状态。

美国的 1626枚战略导弹和苏联的1910枚战略导弹,及双方数以万计的战役核导弹,相互瞄准着对方成员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局势处于一触即发之势,进而导致军备竞赛,争夺核优势、航天优势的斗争愈演愈烈,国际形势日趋紧张。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坚持睦邻友好,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的进步与和平。

迎来了与众多第三世界国家建交的高潮。

在这段时间,中国同西欧、日本的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4.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

在我国周围,苏联加强在中苏边境地区和蒙古的军事部署,并企图从北、南、西三面包围中国。

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急于从越南脱身,谋求打开对华关系。

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

这是我国外交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对缓和我国面临的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保障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采取这种战略的情况下,我们从来没有牺牲自己的独立自主原则。

这一时期我国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主要有:1971年l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从此,中国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

中美关系改善,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上海《联合公报》;l978年12月14日,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在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逐步形成,这一时期的外交活动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们党在建国时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这一基本的方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针对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我国外交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字仪式1957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上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强调,中国必须独立自主,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决不能靠外国恩赐,主要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争取。

周恩来也明确指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内政;我们愿意和一切平等待我之国家合作,不排外,不挑衅,但必须站稳立场,否则就只能倒在外国人的怀里。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为此,中国公开宣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着重加强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

同时,新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以争取和平为宗旨的。

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指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它友好国家的关系。

“一边倒”就是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这三大方针,符合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安全、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利益,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中国执行向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一边倒”的方针,并不意味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同时,我们党还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

这五项原则后来进一步完整地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尼赫鲁在机场欢迎周恩来总理访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问印度进入20世纪60年代,世界形势仍处于“冷战共处”状态。

根据当时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禁运,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我国外交政策重心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到处侵略扩张、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

同时,积极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坚持睦邻友好,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的进步与和平。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

苏联加强在中苏边境地区和蒙古的军事部署,并企图从北、南、西三面包围中国。

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急于从越南脱身,谋求打开对华关系。

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

相关链接即从东边起,日本、中国、欧洲、美国,加上同一条线上的第三世界各国,联合努力,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

这是我国外交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对缓和我国面临的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保障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论实行什么样的具体对外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针始终没变。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对国际形势作出新的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又对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

1979年邓小平访美与卡特会面邓小平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主张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国际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