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教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蒙山小调》教材分析

作品分析

一曲《沂蒙山小调》,唱红了沂蒙山小区,风靡齐鲁大地,飞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一首反映沂蒙山小乡土气息的代表曲作。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一听到那悠扬动听的旋律,亲切感人的歌词,一种对沂蒙山小崇敬爱慕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但问起这首优美动听的《沂蒙山小调》是何人何时何地创作,又是怎样广泛流传开来的,人们却不得而知,仅知道是歌题下署名的“山东民歌”。

1940年10月,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位于沂蒙山小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虽然贫穷、偏僻,但群众基础好,且隐蔽、安全。当年,抗大一分校在这一带工作、学习,文工团就驻在这个村里。《沂蒙山小调》就在这时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和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创作的。歌曲最初的题目是《反对黄沙会》,曲调是他们根据山东逃荒到东北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当时,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寇经常“扫荡”,以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为首的顽固派也时常骚扰破坏抗日根据地。他们还利用当时反动道会门黄沙会与抗日军民对抗。为扫除抗日障碍,费东工委和行署,向黄沙会会首和下层会众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反动派的严

密控制,都未能奏效。最终,我军不得不决定使用武力解决。当时抗大文工团的任务,就是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积极配合这一行动。全团一面在前线开展对敌人的政治攻势,一面深入到黄沙会最盛行的沙沟峪、马头崖等地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同时搜集创作素材。《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下白石屋的一间乱石砌墙、茅草盖顶的简陋民房里创作出来的。当时歌曲的题目叫《反对黄沙会》,歌词共分8段,内容主要是控诉黄沙会的罪行,揭露黄沙会的阴谋。歌词如下:

人人那个都说(哎咳哎)沂蒙山小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咳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咳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咳见牛羊。自从那个起了(哎咳哎)黄沙会,大家那个小户哎咳遭了殃。

牛角那个一吹(哎咳哎)嘟嘟响,拿起那个刀枪哎咳上山岗。

硬说俺的肉身子(哎咳哎)能挡枪炮,谁知那个子弹穿过,见阎王。

装神那个弄鬼(哎咳哎)把人害,烧香那个磕头哎咳哎骗钱财。八路那个神兵(哎咳哎)从天降,要把那些害人虫哎咳哎消灭光。

沂蒙山小的人民(哎咳哎)得解放,男女那个老少哎咳哎喜洋洋。歌曲写好后,李林就左手拿着底稿,右手拿着呱哒板,

在下白石屋西面的山坡上唱给同志们听,让大家提意见。那通俗、易懂、生动的歌词,美妙动听的曲调和他那富有风趣的表演,一下子就扣住了每个人的心弦,博得了团员们一阵阵的掌声。

歌曲一经传出,便不翼而飞。很快传遍了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各抗日根据地,受到了广大军民的普遍喜爱。以后又流传到华北、东北各抗日根据地。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喜爱这首歌曲,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它、充实它、完善它。后来渐渐撇开了反对黄沙会的词句,换上了抗日救国、反对投降的内容,如揭露国民党顽军的“光吃军粮不打仗,一心一意要投降”;揭露汉奸“勾结鬼子来‘扫荡’,奸淫烧杀丧天良”等,给它注入了更强的时代精神。建国以后,经过群众的不断加工修改,保留了原作的前两段歌词,第三段改成新词,方成今日的歌颂沂蒙山小区风光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小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高粱(那个)红来(哎)谷子黄,大枣(那个)黄梨(哎)甜又香。

咱们的毛主席(哎)领导的好,沂蒙山小的人民(哎)喜

洋洋。1964年,华东地区举行民歌会演时,韦友芹用她那甜润的歌喉,演唱了《沂蒙山小调》,受到陈毅和其他中央首长的称赞,后被录制唱片,又一次在全国引起了轰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山东民歌”已蜚声国内外。

为纪念小调的诞生,当地政府在村前建了一座纪念亭、立了一座纪念碑,亭前的一块天然巨石上刻着小调的原作者之一阮若珊女士于1999年8月17日亲笔题写的一行字--“深深怀念沂蒙山小好地方”,寄托了作者对白石屋、对沂蒙山小的一腔深情。

白石屋是个风光优美的小山村。西、北、南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簸箕”状的山坳,村子就坐落在北面的山坡上,每个自然村有一、二十户人家。小村依山傍势,错落有致,四面绿树浓荫,山石林立,村前小桥流水,山路弯弯,西面是海拔1000多米的天然屏障“望海楼”,极为隐蔽和幽静。当年,在这种隐蔽而幽静的环境中,年轻的抗大文工团团员创作了旷世绝唱《沂蒙山小调》;借助这种隐蔽和幽静,《大众日报》的地下印刷所源源不断地向外传播着党的指示和抗战的消息。

这里生态环境极好,纯净天然,野气十足,盛产板栗,经过建国后多年的保护和开发,先后获得了“中国板栗之乡”、“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的美称,人民生活也逐步富裕起来。

白石屋的旅游价值已经得到旅游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里已将其列入蒙山旅游开发总体规

划,县乡积极组织力量,修通了从塔山森林公园到白石屋的旅游路,使白石屋与被旅游专家誉为“天下一绝”的沂蒙石林、指动石,风光优美的塔山森林公园、望海楼,还有记载着山东抗战史上最为悲壮一幕的大青山突围战纪念地等连成了一条融奇特景观、生态旅游、革命传统教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线。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兴起,昔日寂静的白石屋正一天天热闹起来。

素以沂蒙山小区而著称的临沂市,在“十五”计划中已经把重塑“沂蒙好风光”的区域形象作为一个大战略确立了下来,沂蒙旅游正在蓬勃发展。希望人们在唱着优美的《沂蒙山小调》游览沂蒙风光时,勿忘到小调的诞生地白石屋去看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