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沙星与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密度感知系统信号分子生成的抑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丙沙星与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密度感知系统信号分子生成的抑制作用
左鹏;王爱利;王正云;徐国鹏;胡琼洁;邵冰;徐西琳;熊维宁;熊盛道
【摘要】目的比较环丙沙星(CIP)、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LFchimera)单用及二者
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密度感知(QS)系统信号分子(AHL)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株PA01为实验菌株,分为对照组(未干预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株PA01)、CIP(0.04 μg·mL-1)组、LFchimera(0.25 μmol·L-1)组、LFchimera(1.00 μmol·L“)组、CIP(0.04 μg· mL-1)±LFchimera(1.00 μmol·L-1)组,分别定量测定并比较各组PA01生物被膜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PA01生物膜定量表达(A590) (1.511 3±0.031 8)及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
(A420) (0.502 5±0.028 3)比较,CIP(0.04 μ,g·mL-1)组(1.073 3±0.010 9,0.245
3±0.014 0)、LFchimera(0.25 μmol·L-1)组(1.065 5±0.011 4,0.235 9±0.010 7)、LFchimera(1.00 μmol·L-1)组(0.665 3±0.012 9,0.108 6±0.007 0)和CIP(0.04
μg·mL-1)± LFchimera(1.00 μmol·L-1)组(0.122 1 ±0.013 0,0.048 2±0.005 4)均下降(均P<0.05);CIP(0.04 μg·mL-1)组和LFchimera(0.25 μmol·L-1)组比
较,PAO1生物膜定量表达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Fchimera(1.00 μmol·L-1)组PA01的生物膜定量表达和QS系统信号分子
表达较LFchimera(0.25 μmol·L-1)组和CIP(0.04 μg·mL-1)组均降低(均P<
0.05);CIP(0.04ug·mL-1)±LFchimera(1.00 μmol·L-1)组和各单独用药组比
较,PAO1生物膜的定量表达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亚
抑菌浓度的CIP和LFchimera都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和QS系统信号分
子的生成有抑制作用,且提高LFchimera浓度可加强抑制作用;CIP与LFchimera
联用能增强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QS系统信号分子的生成实现.
【期刊名称】《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5(034)001
【总页数】5页(P35-39)
【关键词】环丙沙星;乳铁蛋白;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密度感知系统
【作者】左鹏;王爱利;王正云;徐国鹏;胡琼洁;邵冰;徐西琳;熊维宁;熊盛道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武汉4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R965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其致病机制与细胞相关性毒力因子和分泌性毒力因子有关,例如其产生的弹性蛋白酶、胞外酶S、磷脂酶C和绿脓菌素等[2- 3],它们的表达都受密度感知(quorum sensing,QS)系统调控。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包括多个方面,其中之一是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不易被抗菌药物渗透和杀灭,从而引起感染反复发作,而生物膜的形成也
与QS系统密切相关。
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lactoferrin-derived peptides chimera,LFchimera)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杀菌作用,同时可以抑制生物膜及QS 系统相关毒力因子的生成[4],那么在临床上被公认的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
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与LFchimera联用是否也有类似的甚至更强的的作用,目前国内外报道甚少。
因此,笔者以LFchimera为对照进一步
研究CIP与LFchimera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QS系统信号分子酰化高丝
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lactone,AHL)生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
胞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1.1 菌株本研究所用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株PAO1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Escherichia coli(E.coli)MG-4(pKDT17)由本实验室保存(系由华盛顿大学的 Greenberg教授惠赠)。
1.2 试剂 LFchimera(杭州中肽生化有限公司合成);CIP、邻硝基酚β-D-半乳糖苷(ONPG)购自美国Sigma公司;胰蛋白胨、细菌蛋白胨、蛋白胨、胰酶大豆肉汤、酵母提取物均购自美国BD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本实验室自行配制:溶菌肉汤(lysogeny broth,LB)培养液(10 g·L-1胰蛋白胨,5 g·L-1酵母提取物,10 g·L-1氯化钠);LB固体培养基(10 g·L-1胰蛋白胨,5 g·L-1酵母提取物,10 g·L-1氯化钠,15 g·L-1琼脂);1 mmol·L-1磷酸钾缓冲液(0.140 g·L-1磷酸氢二钾,0.052 g·L-1磷酸二氢钾)。
1.3 仪器高速冷冻离心机(Centrifuge 5810R,德国Eppendorf公司;Universal 32R,德国Hettich Zentrifugen公司);台式恒温振荡器(培英THZ-D型,江苏
省太仓市实验设备厂);Sunrise酶标仪(瑞士Tecan公司);Elx800酶标仪(美国
Bio-Tek公司);细菌培养箱(WGP-350型隔水恒温培养箱,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140A型,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DU-640型,美国Beckman公司);低温冰箱(MDF U50V 型,日本Sanyo
公司)。
1.4 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株PAO1为实验菌株,分为对照组(未干预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株PAO1)、CIP(0.04 μg·mL-1)组、0.25 μmol·L-1LFchimera组、1.00 μmol·L-1LFchimera组、CIP(0.04 μg·mL-1)+LFchimera(1.00 μmol·L-1)组,然后分别定量测定各组PAO1的生物膜和QS系统信号分子的表达,并进行比较。
1.4.1 生物膜定量检测生物膜的形成是通过检测细菌在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培养板表面生长黏附的能力进行定量的[5-6]:取-80 ℃冻存PAO1菌株100 μL接种于新鲜LB培养液5 mL,37 ℃震荡培养过夜;将菌液涂布于LB 平板上,37 ℃孵育约20 h,挑单克隆接种于新鲜LB培养液,37 ℃震荡培养过夜,然后用新鲜LB培养液洗涤、悬浮至A600为0.05,继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新鲜LB培养液稀释至A600为0.05。
在96孔PVC板中完成各组配液,于各组中分别加入细菌悬液95 μL,使CIP、LFchimera及CIP+LFchimera达到所需终浓度。
37 ℃孵育24 h。
每孔无菌纯化水200 μL洗涤3次去除浮游细菌,静置风干后,每孔加入0.1%结晶紫150 μL在室温静置15 min,然后用无菌纯水漂洗3次去除剩余结晶紫。
再每孔加入95%乙醇200 μL洗脱生物膜上的结晶紫,静置15 min。
最后酶标仪检测A590。
1.4.2 QS系统信号分子检测 E.coli MG-4自身不能产生AHL分子,也不能合成β-半乳糖苷酶(lacZ)。
质粒pKDT17含有一个lasR lasB'-lacZ报告基因系统,lasR
是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知系统的顺式调控元件,只有当AHL信号分子与lasR结合后才能启动lasB'-lacZ基因的表达[7-9]。
因此AHL检测菌株E.coli MG-4(含有质粒pKDT17)菌体内β-半乳糖苷酶活性高低由外界AHL调控,能够反应所在环境
中的AHL水平。
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采用邻硝基酚β-D-半乳糖苷(ortho-nitrophenol beta-D-galactose glucoside,ONPG)法:β-半乳糖苷酶能将无色的ONPG水解为黄色的邻位硝基苯酚(orho-nitrophenol,ONP),然后通过分光光度
计检测产物ONP。
操作步骤如下:挑取MG4单克隆37 ℃ 、200 r·min-1振摇
12 h,稀释至A600为0.1的细菌悬液;取-80 ℃冻存PAO1菌株100 μL接种于新鲜LB培养液5 mL,37 ℃震荡培养过夜,将菌液涂布于LB平板上,37 ℃孵育约20 h,挑单克隆接种于新鲜LB培养液,37 ℃震荡培养过夜,然后用新鲜LB
培养液洗涤、悬浮至A600为0.05;于各组中分别加入铜绿假单胞菌细菌悬液5 mL,使CIP、LFchimera及CIP+LFchimera达到所需终浓度,37 ℃恒温培养箱200 r·min-1振荡孵育24 h;1%(体积比)乙酸酸化的乙酸乙酯5 mL从各组铜绿
假单胞菌过夜培养物10 mL中萃取AHL信号分子,分装于离心管中干燥;在各组离心管中加入反应缓冲液100 μL,反应1min后加入LB培养液800 μL,加入
MG4细菌悬液100 μL,30 ℃、200 r·min-1振摇5.5 h;12 000 r·min-1离心2 min后收集细菌,加入细菌裂解液裂解细菌,12 000 r·min-1离心10 min收集
上清液;在总体积为1 mL的柠檬酸反应缓冲液(0.1 mol·L-1 柠檬酸用氢氧化钠调至pH 4.5)中含0.8 μmol·L-1的ONPG,37 ℃孵育30 min后,用0.5 mol·L-1 冷碳酸钠1 mL终止反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420 nm波长处测定ONP的A值。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版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所有实验每次均重复做3份,在不同时间重复实验3次,所得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
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生物膜定量表达及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情况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CIP组、
0.25 μmol·L-1LFchimera组、1.00 μmol·L-1LFchimera组、CIP+ LFchimera
组的PAO1生物膜定量表达及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CIP组和0.25 μmol·L-1LFchimera组比较,PAO1生物膜的定量表达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00 μmol·L-
1LFchimera 组的PAO1生物膜定量表达及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较0.25
μmol·L-1LFchimera组和CIP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IP+LFchimera组和单独用药组比较,PAO1生物膜的定量表达及QS系统信号
分子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近年来人们对抗菌药物的过分依赖和滥用,使得很多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不断降低甚至消失,导致相关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越来越棘手。
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条件致病菌,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慢性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
生物膜的生成、多种毒力因子的产生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难治性的主要原因。
由于生物膜可以保护细菌抵御抗菌药物的杀伤和逃逸宿主的免疫,同时膜内的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又可以从膜内扩散、游离,引起机体的再次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10]。
生物膜菌是一个群体组织,它由很多微菌落组成,并且各个细胞间有着严密的信号传导来交流信息。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依赖AHL作为信
号分子。
QS有两种主要信号系统:las系统和rhl系统。
其中lasI和rhlI编码AHL合成酶,进而催化AHL的合成[11]。
QS系统调节细菌群体的许多生理功能,如游动能力、颤搐运动、质粒转移、生物膜形成、毒力因子产生等[12]。
因此,QS系统已成为控制生物膜相关性感染的新靶点。
CIP具有良好的药动学特点和强大的杀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多年来一直是临床上常用的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
研究表明,亚抑菌浓度的抗菌药物对细菌可能有多方面的作用,并且完全不同于高浓度的抗菌药物,如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奇霉素均能降低由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调控的毒力因子的表达[13]。
抗菌肽是一类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作用的多肽,被称之为“自然抗菌药物”。
乳铁蛋白多肽(lactoferrin-derived peptides)是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经胃蛋白酶水解产生的分子片段,具有比母分子LF更强的杀菌活性[14-16]。
LF通过与铁结合,抑
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破坏细胞膜稳定性,降解细菌毒力蛋白,防止致病菌入侵等多种方式发挥其广谱抗菌作用[17]。
Lactoferricin(LFcin)和
Lactoferrampin(LFampin)是从牛乳铁蛋白N端区域获得的,具有抗多种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活性的抗菌肽[16,18-19]。
研究发现,用赖氨酸将LFcin和LFampin连接生成的新分子LFchimera具有比构成它的多肽LFcin和LFampin 以及牛乳铁蛋白更强的杀菌活性[20-21]。
笔者之前的研究也发现LF、LFcin、LFampin和LFchimera可以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尤其是LFchimera的作用更明显[4]。
LFchimera还可能通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减弱其毒力因子(绿脓菌素、弹性蛋白酶和蛋白水解酶)的表达[22]。
而CIP和LFchimera联用在抗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方面有协同作用[23]。
本次研究将亚抑菌浓度的CIP和LFchimera联合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观察其对PAO1生物膜形成及QS系统信号分子生成的影响。
结果显示亚抑菌浓度(0.04
μg·mL-1)CIP、LFchimera都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
随着浓度的提高,LFchimer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增强。
亚抑菌浓度CIP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与低浓度LFchimera(0.25 μmol·L-1)相当,但弱于较高浓度LFchimera(1.00 μmol·L-1)。
CIP联合LFchimera(1.00 μmol·L-1)组的生物膜定量表达较各自单独用药时有明显降低,提示两者联用能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说明两者在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方面有协同作用。
由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受QS系统调节,因此CIP、LFchimera 及两者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有可能是通过影响QS系统来实现的。
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CIP、LFchimera及两者联用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QS 系统信号分子的生成,且随着浓度的提高,LFchimera对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信号分子生成的抑制作用增强,而CIP与LFchimera联用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这为临床上联合运用抗菌药物和抗菌肽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综上所述,LFchimera、CIP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LFchimer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强,CIP与LFchimera联
用能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提示两者有协同作用。
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QS系统信号分子的生成来实现的。
为进一步明确其机制,笔者将继续深入研究CIP与LFchimera联用后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相关基因的表
达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更明确的证据。
[1] 魏树全,赵子文.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2):261-265.
[2]VAN DELDEN C,IGLEWSKI B H.Cell-to-cell signaling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s[J].Emerg Infect Dis,1998,4(4):551-560.
[3]RAN H,HASSETT D J,LAU G W.Human target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yocyanin[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3,100(24):14315-14320.
[4] XU G P,XIONG W N,HU Q J,et ctoferrin-derived peptides and lactoferricin chimera inhibit virulence factor production and biofilm formatio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J].J Appl Microbiol,2010,109(4):1311-1318.
[5] ECKHART L,FISCHER H,BARKEN K B,et al.DNase1L2 suppresses biofilm formatio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J].Br J Dermatol,2007,156(6):1342-1345.
[6] MERRITT J H,KADOURI D E,O'TOOLE G A.Growing and analyzing static biofilms[J].Curr Protoc Microbiol,2005,Chapter 1(Unit 1B 1):1-17.
[7] PEARSON J P,GRAY K M,PASSADOR L,et al.Structure of the autoinducer required for express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virulence genes[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4,91(1):197-201.
[8] 杨硕,熊盛道,熊维宁,等.大鼠对氧磷酶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表达
[J].医学分子生物学,2008,5(3):206-209.
[9] 杨硕,熊盛道,熊维宁,等.对氧磷酶1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素生成及其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1):11-14.
[10] 刘娟娟,宋毅斐,刘健.生物被膜在临床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4):598-600.
[11]GEORGE M,PIERCE G,GABRIEL M,et al.Effects of quorum sensing molecul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on organism growth,elastase B production,and primary adhesion to hydrogel contact lenses[J].Eye Contact Lens,2005,31(2):54-61.
[12] SMITH K M,BU Y,SUGA H.Induction and inhibi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quorum sensing by synthetic autoinducer analogs[J].Chem Biol,2003,10(1):81-89.
[13] SKINDERSOE M E,ALHEDE M,PHIPPS R,et al.Effects of antibiotics on quorum sensing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8,52(10):3648-3663.
[14]MUNOZ A,MARCOS J F.Activity and mode of action against fungal phytopathogens of bovine lactoferricin-derived peptides[J].J Appl Microbiol,2006,101(6):1199-1207.
[15] BELLAMY W,TAKASE M,YAMAUCHI K,et al.Iden-tification of the bactericidal domain of lactoferrin[J].Biochim Biophys Acta,1992,
1121(1/2):130-136.
[16] BELLAMY W,TAKASE M,WAKABAYASHI H,et al.An-tibacterial spectrum of lactoferricin B,a potent bactericidal peptide derived from the N-terminal region of bovine lactoferrin[J].J Appl Bacteriol,1992,73(6):
472-479.
[17] 朱艳萍,滕达,田子罡,等.乳铁蛋白分子结构及其抗菌机制[J].生物技术通报,2010,6(1):37-42.
[18] VAN DER KRAAN M I,GROENINK J,NAZMI K,et ctoferrampin:
a novel antimicrobial peptide in the N1-domain of bovine
lactoferrin[J].Peptides,2004,25(2):177-183.
[19] LONGHI C,CONTE M P,BELLAMY W,et al.Effect of lactoferricin B,
a pepsin-generated peptide of bovine lactoferrin,on Escherichia coli
HB101(pRI203) entry into HeLa cells[J].Med Microbiol Immunol,1994,183(2):77-85.
[20] LEON-SICAIROS N,CANIZALEZ-ROMAN A,DE LA GA-RZA M,et
al.Bactericidal effect of lactoferrin and lactoferrin chimera against halophilic Vibrio parahaemolyticus[J].Biochimie,2009,91(1):133-140. [21] BOLSCHER J G,ADAO R,NAZMI K,et al.Bactericidal activity of LFchimera is stronger and less sensitive to ionic strength than its constituent lactoferricin and lactoferrampin peptides[J].Biochimie,2009,91(1):123-132.
[22] 左鹏,王爱利,王正云,等.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及PAO-JP2型菌株QS毒力因子的作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
7(15):7006-7009.
[23] 左鹏,王正云,徐国鹏,等.环丙沙星联合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对铜绿假单胞
菌毒力因子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4):446-450.
DOI 10.3870/yydb.2015.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