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以连横说秦》古文赏析-古文观止
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文言文翻译
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文言文翻译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文言文翻译《苏秦以连横说秦》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说客苏秦见秦王时献连横之策,秦王没有采纳,于是苏秦发奋学习纵横之术、终于成功当上赵相,并且以功名显于天下的故事。
下面是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文言文翻译,请参考!苏秦以连横说秦出处:《战国策》原文: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郩、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饬,诸侯惑乱,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
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苏秦回答道:“我本来就疑惑您是否能用我的主张。
苏秦始将连横文言文阅读答案
苏秦始将连横文言文阅读答案1. 文言文《苏秦始将连横》译文合纵派的领军人物苏秦一开始却对秦惠王倡导连横战略,他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地的富饶物产,北方有来自胡人地区的贵重兽皮与代地的良马,南边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东方又有崤山、函谷关这样坚固的要塞。
土地肥沃,民殷国富;战车万辆,壮士百万;沃野千里,资源丰富,积蓄充足;地势险要,能攻易守。
这正是天下公认的‘天府之国’,秦国因而真正是雄霸天下的强国。
凭着大王您的贤能,秦国士卒与百姓的众多,战车、骑兵等武器的巨大作用,兵法和谋略的运用之妙,完全有把握吞并其他诸侯,一统天下,称号皇帝,统治全中国。
希望大王能考虑一下这一前景,允许臣陈述自己的方略。
”秦惠王说:“寡人常听人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奖惩刑罚,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统治万民,政策教化不顺应天意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如今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登庭指教,寡人内心非常感激,不过关于军国大计,最好还是等将来再说吧!”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能否听取我的意见。
以前神农攻打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唐尧放逐欢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王攻打共工,商汤王灭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灭商纣,齐桓公用战争雄霸天下,都说明了一个国家要想称霸天下,哪有不经过战争就达到目的的?古代使者都坐着兵车奔驰,各国互相缔结口头盟约,谋求天下统一;虽然讲究合纵连横,却是战争不息;说客和谋士们进行巧辩和权诈之术,致使诸侯慌乱疑惑,结果一切纠纷都从此发生,简直复杂到无法处理的地步;章程和法律都完备的国家,人们又常常做出虚伪的行为;文书、籍策杂乱繁琐,百姓生活贫困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无所依赖;法令规章越多,战争发生的也就越多;能言善变穿着儒士服装的越多,战争就越发无法停止。
什么事如果不顾根本而专门讲求文辞末节,天下就越发无法太平。
因此说客的舌头说焦了,听的人耳朵都有听聋了,却不见什么成效;做事即使讲义气守信用,也没办法使天下和平安乐。
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注释】 [84] 絍:读rèn,纺织。 [85] 发:打开。 [86] 陈:通“阵”,排列。 [87] 简练:挑选、练习。 [88] 揣摩:猜测、比对。
6、读书欲睡,引[89]锥自刺其股[90],血流 至足,曰:“安[91]有说人主,不能出[92] 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 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注释】 [93] 摩:登上。 [94] 燕乌集阙:宫殿名。 [95] 扺:读zhǐ,拍打。 [96] 说: 通“悦”。 [97] 受:通 “授”,赐给。 [98] 革车: 皮革装饰的车。 [99] 纯:一 丈五尺。 [100] 溢:通“镒”, 24两。 [101] 散:使……解散。 [102] 关:函谷关。
【注释】 [55] 徒处:独自守候。 [56] 致:获得。 [57] 广:使……广,扩大。 [58] 宽:距离远。 [59] 迫:距离近。
3(6)、“是故兵胜于外,义[60]强于内;威 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61]万 乘,诎[62]敌国,制海内,子[63]元元[64], 臣[65]诸侯,非兵不可。”
5、归至家,妻不下紝[84],嫂不为炊,父母不 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 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85]书,陈[86]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 谋,伏而诵之,简练[87]以为揣摩[88]。
【翻译】回到家里,他的妻子不肯停止纺织,嫂子不 给他做饭,父母也不和他说话。苏秦长声叹息说: “妻子不把我当做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做小叔子,父 母不把我当做儿子,这都是秦国的罪过啊!”于是在 夜里打开书籍,排列着几十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写 谋略的《阴符》,趴在那里阅读,挑选、练习其中的 言辞,进行猜测、比对。
7、于是乃摩[93]燕乌集阙[94],见说赵王于 华屋之下,扺[95]掌而谈。赵王大说[96],封 为武安君,受[97]相印,革车[98]百乘,锦绣 千纯[99],白璧百双,黄金万溢[100],以随 其后,约从散[101]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 于赵而关[102]不通。
古文观止卷二 秦文 苏秦以连横说秦-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卷二秦文苏秦以连横说秦卷二秦文苏秦以连横说秦《国策·秦策一》【题解】《国策》,即《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说辞及权变故事的汇编。
战国时代,群雄纷争,逐鹿中原。
智辩之士因时而起,揣人主之心理,逞一己之巧舌,或以联弱抗强之计,或以使弱事强之谋,游说于诸侯,以求自己飞黄腾达,史称这类策士为纵横家。
《战国策》即为专门记录这些纵横家事迹的书。
西汉刘向在整理皇家藏书时发现六种记载战国纵横家说辞的写本:即《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经他整理订正,删其重复,得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定名《战国策》,简称《国策》。
所载史事,上起公元前490年知伯灭范氏、中行氏,下讫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后。
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反映了270年中重要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
此书虽保留了大量战国时代的史料,但它既缺乏明确的时间记载,记事又多与史实不符,因此难成信史。
所以它的文学价值更大于它的史学价值。
它是公认的一部优秀的先秦散文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苏秦是战国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他先以连横之策游说秦王,备受冷落;后又以合纵之术游说赵王,大获成功。
时而连横,时而合纵,没有固定的政治主张,只为取卿相之尊而奔走,是典型的政客形象。
“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这正是纵横家人生追求的肺腑之言。
【一段】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①,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②,北有胡貉、代马之用③,南有巫山、黔中之限④,东有殽、函之固⑤。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⑥,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⑦,臣请奏其效⑧。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⑨,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赏析.doc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赏析.doc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是一篇古代历史文献,主要讲述了苏秦为了实现自己的政
治理想,先后拜师学艺,并最终开始了自己的外交工作。
本文中苏秦乃是个心怀大志之人,从小就有为国家贡献的愿望。
他曾拜访过楚国的名
臣张仪,向他请教谋略和兵法,可惜饮鸩止渴,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于是,苏秦
师从了六国显赫的高级谋士孙膑,深入研究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达成权力平衡。
在孙老师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为弟子传授更多谋略后,苏秦决定游历各国,寻找机会实现
自己的抱负。
苏秦在外交路上遭遇不少的挫折和困难,但他并不灰心丧气,反而不断尝试不同的方
法来打通自己的关系网,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和雍门的大夫们进行谈判。
苏秦的坚韧精神
和强大的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苏秦创造了一种外交策略——“连横”,此策略是指通过联盟,打破
原有的固定的国家阵营,达到自己的利益。
苏秦有一次带着秦国的诸侯去到荆州,无意中
听到了楚国的太子在练习弓箭。
苏秦突然提议,比拼珠联壁合的能力,引起了太子的兴趣。
随后,苏秦和太子成了好友,通过各种手段,争取到了楚国和秦国的联盟,实现了自己的
愿望。
这种外交策略被后世的政治家广泛运用,成为了战国时期重要外交手段。
总的来说,《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不仅讲述了苏秦的成长历程和取得的外交成果,更包含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外交策略——“连横”,它的思想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
远的影响。
古文观止(11)·苏秦以连横说秦
古文观止(11)·苏秦以连横说秦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饰,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057苏秦以连横说秦 古文观止系列 深度赏析
057
苏秦以连横说秦
学海书山设计
目录
壹
➢ 《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 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 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原来的书名不确定,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 是谁,成书据推断也并非一时,可能在秦统一以后。刘向进行整理后, 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 《战国策》。
幸好战国时期的一大特色是思想文化方面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各家各派讲 学兴盛,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政治、阐述哲理,各家之间也相互批判辩论, 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这种氛围也成为了谋臣策士进行游说的一大助力。他 们可能是这样锻炼自己:
一是锻炼实用主义思维,通过借鉴兵家思想等诸子百家对战争的态度准确分 析当下复杂的列国形势,寻求最佳的游说方式,养成尚奇通变的逻辑思维;
贰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纵 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 策。
该战略公孙衍首先发起,由苏秦游 说六国推动六国最终完成联合抗秦。 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因此六国 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连横 相对。后秦国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 交,自西向东为横向,故称“连横”。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原文及重点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原文及重点___开始向___连横说道:“大王的国家,西边有巴、蜀、汉中的利益,北边有胡貉、代马的用处,南边有巫山、黔中的边界,东边有肴、函的坚固之地。
土地肥沃,人民富裕,战车万乘,能够战胜百万敌人,在广阔的平原上积累丰富资源。
地理位置便利,是所谓的天府,也是天下的强国。
以大王的才能,士兵的众多,车骑的运用,兵法的教导,可以统一诸侯,吞并天下,成为帝王治理。
希望大王留心听取,我愿意奏效于此。
”___说:“我听说:___不丰满的鸟儿不能高飞,文章不成熟的人不能处罚,道德不厚的人不能治理民众,政教不顺的人不能给大臣添麻烦。
现在先生虽然远道而来传授教诲,但希望以后再说吧。
”___说:“我确实怀疑大王不能够利用我。
古代神农伐补遂,___伐涿鹿并击败___,___伐驩兜,___伐三苗,___伐___,汤伐夏朝,___伐崇,武王伐纣,___靠战争统一天下。
从这些事情来看,有谁能够不通过战争而取得胜利呢?古代的人们用车毂相击,言语相结,使天下团结一致,通过连横来约束兵器。
文士们共同整顿,诸侯们纷乱迷惑,千头万绪一起,无法胜过。
科条制度已经完备,人民多是虚伪的,文书繁杂,以理解。
上下相互忧虑,民众没有娱乐,明确的言辞和理论,使战争不断升级。
辩论言辞华丽,战争攻击不停止,过分追求文辞,天下无法治理。
人们的口舌疲劳,耳朵聋了,无法看到成功,行为准则缺乏信任,天下不亲近。
因此,放弃文辞而重视武力,培养战士,加强军备,通过战场取得胜利。
只有通过战争取胜,道义才能在内部强大,威信才能在上位,人民才会服从。
现在想要统一天下,征服万乘,压制敌对国家,控制海内,只有依靠兵力。
现在没有继承者,突然转向至道,都迷失在教诲中,治理混乱,迷失在言辞中,被语言所迷惑,沉迷于辩论,淹没在辞令中。
从这一点来看,___确实不能够实施。
”___向___献了十篇奏章,但并没有得到实行,他的貂裘破旧了,一百斤黄金用尽了,资金短缺,于是离开秦国回到家中,瘦弱而行动困难,背着书本,脸色黝黑,表情羞愧。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苏秦以连横说秦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苏秦以连横说秦一:[苏秦以连横说秦]三字经全文解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易解: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易解: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
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着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易解: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
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
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着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
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易解: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
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
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
严师出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要教出好孩子,必须父母与老师双方面配合,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努力。
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原文及重点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以连横说秦的古文观止跟读版
苏秦以连横说秦的古文观止跟读版苏秦以《连横》说秦的古文观止跟读版一、背景介绍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思想纷乱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争斗激烈,政治斗争激烈,利国利民成为各国政治家的首要任务。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以连横说秦,被誉为古文观止的典范人物。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方式,探讨苏秦以《连横》说秦的古文观止的精髓。
二、《连横》说秦的古文观止跟读版1. 连横:连横是苏秦创立的一种用来说服、安抚和争取各国支持的外交策略。
在《连横》中,苏秦提出了“六国围秦”的战略思想,主张通过联合六国共同对抗秦国,以此来保持和平和稳定。
2. 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优秀古文的评价。
苏秦以《连横》说秦,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成就,而且在文学艺术上也达到了古文观止的高度。
他的文笔深刻、雄辩,广泛运用比喻、典故和修辞手法,使其言辞更加生动、形象。
3.跟读版:跟读版即是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和理解。
我们将对《连横》说秦的古文观止进行详细的跟读,以期能更深入地理解苏秦的思想和词藻。
三、深度解读《连横》说秦的古文观止苏秦以《连横》说秦,其文笔之雄辩、辞藻之丰富可谓古文观止,对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
1.辞藻之丰富:在《连横》中,苏秦广泛运用了比喻、典故和修辞手法,以其辞藻之丰富,赋予了词语更深的内涵。
如“以河清海晏,以岩穴为室,岩居欲通于天地之和,忍而居之”。
2.言辞之生动:苏秦采用生动具体的语言,使整个文笔生动而不失深刻。
“生风而野草不得间,秋月而旧云不得住”。
这些生动的描写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受。
3.思想之深刻:苏秦的思想理念在《连横》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例如在《连横说秦》中,苏秦主张六国联合对抗秦国,这一思想深刻而富有前瞻性。
四、总结与个人观点通过跟读《连横》说秦的古文观止,我们对苏秦的思想和文笔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苏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辞藻之丰富,被誉为古文观止的典范人物。
《苏秦以连横说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苏秦以连横说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文章首先介绍了苏秦的背景和目的,他希望能够说服秦王采用他的连横之策,实现秦国的统一大业。
接着,苏秦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秦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实力,应该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逐个击败其他六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帝国。
苏秦还强调了秦国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优势,以及其他六国的弱点和矛盾,认为秦国可以利用这些优势,迅速实现自己的目标。
然而,秦王并没有被苏秦的说服,他认为苏秦的计划过于冒险和激进,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的联合抵抗。
此外,秦王也对苏秦的动机和目的表示怀疑,他担心苏秦只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和权力。
因此,秦王拒绝了苏秦的建议,并让他离开秦国。
苏秦在秦国的遭遇并没有让他灰心丧气,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
他回到家中,开始刻苦学习纵横之术,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策略和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苏秦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纵横家,并开始在其他国家游历和游说。
在赵国,苏秦得到了赵王的赏识和信任,他成功地说服赵王采纳了他的合纵之策,联合其他六国共同对抗秦国。
苏秦被任命为合纵联盟的盟主,并担任了赵国的相国。
在他的领导下,六国联军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有效地遏制了秦国的扩张。
然而,苏秦的成功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嫉妒和恐慌。
秦国派出间谍,试图破坏合纵联盟。
在秦国的贿赂和威胁下,一些国家开始背叛联盟,与秦国暗中勾结。
最终,合纵联盟瓦解,六国联军也被秦国击败。
苏秦在合纵联盟中的作用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他的策略和方法被后人称为“苏秦连横术”,成为了中国古代纵横家的典范之一。
他的故事也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苏秦以连横说秦》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彩的情节,展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风采和智慧。
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关系,以及人们对统一和和平的渴望和追求。
苏秦以连横说秦赏析
苏秦以连横说秦赏析提要苏秦,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说客、谋士,纵横家中合纵派的领军人物和最高首脑。
苏秦擅长于战略谋划、长篇游说和辩论,他所解决的问题都是当时国际上的首要问题或者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对具体问题和局部问题的策略,他不是太感兴趣。
他游说时善于抓住要害和本质问题,单刀直入、鞭辟入里;富有逻辑性,说理清楚、极具信服力。
他也是最讲究语言修辞的说客,他的辞藻华丽、排比气势如虹、比喻夸张随手拈来,各种修辞手段应有尽有,可以说他是战国时代说客、谋士中的集大成者。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南北为纵,是以魏国、韩国、赵国为中心,北联燕国,南联楚国,东联齐国,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霸权和侵略的国际战略。
此战略核心人物就是苏秦。
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
东西为横,曾是齐、秦两国用武力迫使弱国听命,继而兼并其他弱国的国际战略。
在战国后期齐国衰弱之后,连横便成为秦国专用的吞并六国的谋略。
此战略核心人物是张仪。
[1]特色(1)运用对比手法,写苏秦得势前后,其家人不同的态度,既从侧面烘托了苏秦的人物形象,又反映出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凉世态。
(2)文章在人物肖像动作神态的描写方面十分细致生动,如描写苏秦说秦王不行,落魄而归时的形容神态,写苏秦刻苦攻读,引锥刺股的细节,写其嫂”蛇行匍伏”的丑态,皆为传神之笔。
(3)善于运用铺陈排比和夸张渲染的艺术手法。
如苏秦说秦惠王之词,内容上罗列排比,句式上多用四字句进行铺排,所述之事往往夸大其辞,务求动听,表现了战国策士纵横辟阖、铺张扬厉的文风。
成语刺股悬梁:cì gǔ xuán liáng,形容刻苦学习。
前倨后恭:qián jù hòu gōng,倨:傲慢;恭:恭敬。
以前傲慢,后来恭敬。
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苏子》三十一篇,今佚。
帛书《战国策》残卷中,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与《史记》所载有出入。
苏秦以连横说秦 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秦以连横说秦阅读答案附翻译苏秦以连横说秦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縢履蹻,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貂之裘敝敝:破旧B.乃夜发书,陈篋数十陈:摆开C.简练以为揣摩简:选择D.当秦之隆隆:隆重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父母不与言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黄金万镒为用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C.转毂连骑,炫煌于道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苏秦合纵之策产生的政治影响的一组是①革车百乘,锦绣千纯②约从散横,以抑强秦③皆欲决于苏秦之策④诸侯相亲,贤于兄弟⑤山东之国,从风而服⑥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秦只身赴秦,企图说服秦惠王采用连横策略并吞诸侯,但秦惠王认为诸侯很强大,时机不成熟,拒绝了苏秦的建议。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译文及赏析善于选取典型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它并没有全面地叙写苏秦的一生,而是选取赴秦受挫、发愤读书、游说赵王、位极人臣以及家人前倨后卑几个典型情节,构成大悲大喜、冷热悬殊的曲折故事,描绘这位著名纵横家的独特经历与个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苏秦以连横说秦先秦:佚名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赏析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赏析本篇是记言和叙事相集合的一篇散文,前半部记言运用了说理,辩言、类比、夸张、引证等方法,表达了苏秦连横的主张。
后半部叙事,用生动的人物形象,真挚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現了苏秦先挫后扬的经历,以及他勤奋攻读,体察天下大势,在合纵抑秦中发挥的作用。
同时刻画了他追求名利的思想和当时炎凉的世态。
苏秦说秦王连横,首先对秦国的地利,国力、政治作了综合性的分析。
当遭到秦王推托时,他借古喻今列举了历代王侯成就霸业没有不用武力的史实。
指出:“古者使車轂击驰,言语相接,天下为一,约纵连横,”其结果却是“兵革不藏。
”的历史教训。
并且进一步阐明在动乱时代文治不力的弊病:“文士并饰,诸侯乱惑,萬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具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规章制度如同虚设,人们阳捧阴违,政策法令虽多却混乱不清,老百姓生存艰难,无所适从。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社会矛盾集聚,上下官僚忧虑不堪,老百姓受到生存威胁,不知如何解决,据理力争的文辞条例明显昭彰,但是战争却越演越烈。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
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凭着道貌安然的众多辩士的各种文辞,根本就解决不了天下之乱。
即使是说客说破嘴皮,人主听聋耳朵,也无济于事。
凭着空洞的主张和信条,天下不会太平。
面对天下大乱的形式,必须武力征服。
以达到“兵胜于外,义强于内。
”这样的君主才能霸天下,凌万乘,治理海内,号令诸侯。
如果面对乱世,头脑不清,糊涂于礼教,沉迷在言语中,听任文士的强辩之辞,作为一国君主绝对是行不通的。
苏秦在说这段话时,雄辩讲究,辞藻华丽工整,入耳动听。
对偶排比,气势磅礴。
乍听起来,似像有些堆砌、过激。
但是在强调一个主题。
围绕一个论点特定的语境中,具有煽动性的气氛渲染递进凝聚,会产生极强的说服力。
加之,语言华丽流畅的艺术表现,更加增强了他政治主张的传播力度与传播广度。
读完这段说辞,让人感到在当时的形式下,霸道绝对胜于王道,武功绝对优于文治。
《苏秦以连横说秦》第一七十句是什么
《苏秦以连横说秦》第一七十句是什么《苏秦以连横说秦》第一七十句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这是出自于先秦佚名所著的《苏秦以连横说秦》。
附《苏秦以连横说秦》全文赏析苏秦以连横说秦作者:佚名朝代:先秦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秦以连横说秦》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苏秦以连横说秦》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说客苏秦见秦王时献连横之策,秦王没有采纳,于是苏秦发奋学习纵横之术、终于成功当上赵相,并且以功名显于天下的故事。
【原文】
苏秦以连横说秦
出处:《战国策》
苏秦始将连横(1)说秦惠王曰(2):“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3),北有胡貉、代马之用(4),南有巫山、黔中之限(5),东有肴、函之固(6)。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7),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8),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9),愿以异日(10)。
”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11),黄帝伐涿鹿而
禽蚩尤(12),尧伐驩兜(13),舜伐三苗(14),禹伐共工(15),汤伐有夏(16),文王伐崇(17),武王伐纣(18),齐桓任战而伯天下(19)。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20)?古者使车毂击驰(21),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饰(22),诸侯乱惑,万端俱起(23),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24),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25),明言章理(26),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27),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28),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29),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30),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31),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32),诎敌国(33),制海内,子元元(34),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35),忽于至道(36),皆惛于教(37),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38),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39),负书担橐(40),形容枯槁,面目犁黑(41),状有归色(42)。
归至家,妻不下紝(43),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44),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45)。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46),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47),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48),抵掌而谈(49),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50)。
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51),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52)。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