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一、案例描述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上,教师使用了一种具体操作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加法”这个概念。

教师将两个小球盒逐个放到课桌上,然后让学生目测两个小球盒里的小球总数,并把总数告诉教师。

接着,教师会让学生分别打开两个小球盒,数一数小球,然后再把数量告诉教师。

教师会把两个小球盒里的小球放在一起,数一遍,然后把数量告诉学生。

最后,教师会问学生两个小球盒里小球的总数是否等于放在一起的小球数,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概念。

二、案例分析这种具体操作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非常适用,因为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还不强,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首先,通过目测两个小球盒里的小球总数,学生可以培养直观感知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对数学问题的直观认识。

然后,通过打开小球盒,数小球,学生可以通过操作操练加法运算,帮助他们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

最后,通过比较两者的数量是否相等,学生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两个小球盒里的小球数总和等于放在一起的小球数,从而形成对加法运算的概念理解。

三、案例反思尽管这种具体操作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非常适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具体操作,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机会。

例如,在学生目测两个小球盒里的小球总数时,教师没有让学生自己估计数量,并且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得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感性认识而无法形成概念理解。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机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没有适时地提供反馈和指导。

在学生比较两者的数量是否相等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相关的引导和解释。

然而,在这个案例中并没有提到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反馈,这对于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和提高是不利的。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最后,这种具体操作的教学方法侧重于直观认识和操作操练,但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抽象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教学案例:'基础数学'的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教学案例:'基础数学'的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教学案例:'基础数学'的案例分析引言本案例分析旨在探讨和解析小学一年级'基础数学'教学的实践情况。

通过深入研究和细致观察,我们将对一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困难和挑战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案例背景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

一年级作为数学学习的起点,对于学生建立起数学概念和兴趣至关重要。

因此,一年级'基础数学'的教学案例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案例描述本次案例分析的对象为一所城市小学的一年级学生。

该年级共有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学生人数约为30人。

教学内容包括阿拉伯数字的认识、数数、加减法运算等基础数学知识。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和小组讨论等。

案例分析学生需求分析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主要需要建立起对数字和数学符号的认识,掌握基本的数数和加减法运算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一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1. 对数字和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2. 数数和加减法运算的掌握。

3. 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培养。

教学策略分析针对以上困难和需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游戏和实物操作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字和数学符号的认识。

2. 通过重复练习和小组合作,加强学生对数数和加减法运算的掌握。

3.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能力,如规定学习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等。

结论一年级'基础数学'的教学对于学生建立起数学概念和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困难,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通过不断实践和调整,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为他们的数学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如何通过案例分析来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的挑战。

案例分析不仅仅是教授数学概念,更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

首先,想象一下一个名叫小明的一年级学生。

小明在数学课上遇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老师给了他五颗苹果,又给了他三颗橙子,问他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小明刚开始有些困惑,但通过案例分析,老师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帮助他理解问题的本质。

老师引导小明用手中的苹果和橙子进行实际操作,逐步引导他发现,五颗苹果加上三颗橙子,总共是八颗水果。

这个简单而直观的案例帮助小明不仅理解了数学上的加法运算,更培养了他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其次,案例分析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还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以另一个例子来看,小红是班上的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对数学没有太大兴趣。

在一次课堂上,老师讲解了如何用图形表示数字,并通过案例展示了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来构建数字“3”的方法。

小红在动手实践中,玩中学习,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不仅仅学会了构建数字,还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不同形状,这些都是她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

最后,案例分析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和个性化指导每个学生。

例如,小华是班上数学能力较强但较为内向的学生。

在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中,小华表现出了出色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通过这个案例分析发现了小华的潜力,并在后续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挑战性问题和个性化的辅导,进一步激发了小华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不仅仅是教授数学知识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个性化指导的重要途径。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立体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第一篇: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5的认识》的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第1课时:1-5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

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

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

难点: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教学教学构思: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接着电脑出示挂图)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近到远逐一观察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

(5分钟后汇报)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生:图上有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

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生:1头大象指1个手指,2头牛指2个手指。

3匹马指3个手指,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生:天空上飘着4朵白云,挂着一个太阳。

地面上有2棵树、5朵红花、4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5个人。

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师: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天空上白云,地上花朵及人,各用什么数字表示?生:各用“1 2 3 4 5这些数学表示的。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剖析(2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剖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一年级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

本案例以一年级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二、案例描述教学班级:一年级(1)班教学内容:《认识数字5》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字5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数字5。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数字5的卡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数字,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数字叫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讲解数字5的含义。

2. 认识数字5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观察数字5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数字5的构成部分。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画出数字5,加深学生对数字5的认识。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对应的数字。

同时,教师提问:“谁能用数字5组成一个数?”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4. 课堂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字接力”游戏,要求学生用数字5组成一个数,并将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个同学。

这个游戏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总结评价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数学素养。

三、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通过教师的设计和引导,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数字5,并能用数字5组成一个数。

同时,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兴趣浓厚。

2. 教学方法运用(1)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5,提高了教学效果。

(2)游戏教学法:教师组织“数字接力”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第一年级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第一年级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第一年级案例分析随着教育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第一年级的数学学习进行案例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数学发展。

案例一:加法与减法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正在学习加法和减法。

在一堂课上,老师教授了加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了加法的意义。

接下来,老师出了一道题目:“3 + 2 = ?”,然后请小明回答。

小明思考了片刻,然后大声回答:“等于5!”小明在这个案例中展示了他对加法概念的理解以及他的计算能力。

不仅如此,老师在同一堂课上还教授了减法。

她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通过减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随后,老师出了一道减法题:“7 - 3 = ?”。

小明仔细思考后回答:“等于4!”,展示了他对减法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和问题解决方法,逐渐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开始进行简单的计算。

案例二:形状与空间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形状和空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让我们来看下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在一节课上,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并鼓励他们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例如,老师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然后问他们两个形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表达了他们对形状的理解。

接着,老师教授了识别和命名形状的方法。

她给学生们出示了一些不同形状的图片,然后让他们说出这些形状的名称。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更加熟悉了形状的特征和命名方法。

此外,老师还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形状和空间的概念。

比如,在室外操场上,老师让学生们围成一个圆圈,然后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圆形的特征。

通过这些互动的活动,学生们对形状和空间的理解逐渐加深。

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和实践活动,逐渐理解了形状和空间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命名不同的形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数学概念。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一:加法与减法的理解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但他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

案例描述: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了3个,那么小明现在还有几个苹果?解决方法: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小明起初有5个苹果,吃了3个之后还剩下2个。

这样,学生可以将减法问题转化为加法问题,即5-3=2,同时也理解了减法就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通过给予实际物品的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案例二:认识基本形状小红是一年级的学生,她在认识基本形状的学习中遇到了困难。

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她更好地理解基本形状。

案例描述:小红在公园里看到了许多形状各异的物体,她用手指着一个四边形的草坪问:“老师,这是什么形状?”解决方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物体形状,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描述不同形状。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可以告诉小红,“这是一个四边形,因为它有四个边和四个角”。

通过实际观察和描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基本形状。

案例三:认识数字和数量小刚在一年级的数学课上,对数字和数量的概念感到困惑,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帮助他理解。

案例描述:小刚在课上问:“老师,什么是数字?什么是数量?”解决方法:老师可以给小刚举一个简单的案例,比如让小刚从1数到10,并让他用手指或者其他物品来表示数量。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1到10的数字,同时也明白了每个数字代表一种数量。

此外,老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结合进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和数量的概念。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40例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40例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40例案例一
案例描述: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为一年级数学中的加法运算,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教学策略: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加法运算的概念,如使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图形展示。

随后,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和学生参与的互动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效果:
经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们对加法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
案例二
案例描述: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为一年级数学中的减法运算,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教学策略:
教师运用实物教具,如计数棒和抽象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练,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效果:
经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们对减法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
(继续分析其他案例)。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案例解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案例解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案例解析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则是初步接触数学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学师生需把握好教学方法,培养孩子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掌握能力。

故本文将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进行案例解析,旨在启发教学师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的基本概念和数量关系,掌握数字0~10的名称及大小顺序。

2.加深对加法的理解,掌握0~10的分法及其加法和分法之间的关系。

3.锻炼孩子的推理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孩子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建立对数学的初步认知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包括数的认识、数字0~10、加减法、简单的几何形状等内容。

1.数的认识在数的认识方面,需要让孩子们了解数的基本概念及其大小关系,例如"比大小"、"一对一"等概念。

可以通过举例、展示图片等方式来加深孩子们对数的认知。

2.数字0~10在数字认识方面,需让孩子们掌握数字0~10的名称及大小顺序。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通过数字拼图、数字排列、大小比较等方式来进行。

3.加减法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故需要花费较多的教学时间来进行。

在教学加减法时,应首先让孩子们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如“加数”、“被加数”、“和”等概念。

再通过实际操作,例如使用物体、数字搭积木等方式进行模拟计算,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本质。

4.简单的几何形状简单的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也是小学数学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让孩子们建立起对不同形状的认知,再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例如剪纸、搭积木等方式来加深对几何形状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方法应以互动为主,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问答等方式来学习与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中,教学师生应依据孩子们的学情、认知能力、兴趣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一:加法运算的引入背景描述: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老师要引入加法运算。

在教学之前,老师通过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并且希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加法运算的本质和应用。

案例分析:老师首先准备了一箱小球,每个小球上面印有不同数字。

老师将小球分发给学生,并结合手抛小球、跳绳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

例如,老师给学生两个小球,一个上面印有数字2,另一个上面印有数字3,让学生将这两个数字相加,得到正确答案5。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实际操作,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了加法运算的概念和应用。

他们通过参与游戏等互动活动,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并且能够准确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教学案例二:几何图形的认知背景描述: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几何图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几何图形的特征,老师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老师设计了一个绘制几何图形的活动。

首先,老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些颜色纸和剪刀。

然后,老师播放了几何图形的PPT,展示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的特征和应用场景。

接着,老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由绘制不同的几何图形,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同时,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互相点评,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了几何图形的学习。

他们通过亲自动手绘制图形,加深了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同时,在课堂上展示和点评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了交流和互动,进一步拓宽了对几何图形的认知。

这种任务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两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活动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完整)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完整)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完整)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引言本文分析了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几个案例,旨在探讨学生在数学研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案例一:数的认识某个一年级班级中的学生在数的认识方面存在困惑。

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他们对数字的大小和顺序认知较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触摸和操作物品来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制作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排列数字,加深对数字顺序的理解;- 进行游戏活动,例如数数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案例二:简单运算另一个一年级班级中的学生在简单运算方面遇到了困难。

他们很难正确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个困难,教师采用了以下策略:- 使用图形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 引入游戏和游戏化的研究方法,例如用卡片游戏来练加法和减法;- 提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三:空缺填补还有一个一年级学生,他在填补数字的空缺时经常出错。

教师发现他对数字的位置和顺序没有清晰的认识。

为了帮助他提高填补数字的准确性,教师采用了以下方法:- 给予学生足够的练,让他们通过频繁的练来提高对数字排列的敏感性;- 创造有趣的填空练,例如填数字游戏,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填补数字的能力;-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进行小组填数字的游戏,相互研究和纠正错误。

总结通过对这些一年级数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每一个数字、每一条线段、每一块积木都是孩子们探险的工具。

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互动中成长。

以一个教学案例为例,展示如何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数学概念。

这个案例发生在一所普通的小学,班级里有25名活泼可爱的学生。

老师决定用“水果店”这个情境来进行数学教学,让孩子们在模拟的水果店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首先,老师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的水果店,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水果”玩具,比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这些玩具水果不仅色彩鲜艳,而且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状,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角色,老师给每个孩子分发了一顶“店员帽子”和一个小纸袋,孩子们兴奋地戴上帽子,仿佛真的变成了小小水果店员。

课堂开始时,老师请几个学生上前来担任“顾客”,其他孩子则扮演“店员”。

老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任务:顾客需要购买一定数量的水果,而店员则负责找出这些水果并进行结算。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使用加法和减法来计算顾客应该支付的总金额。

例如,顾客购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店员需要计算总共买了多少水果,并找出正确的数量。

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老师不断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当一个学生在计算时出现了错误,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重新思考,问他们是否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种做法不仅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错误,还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和问题解决。

除了基础的加减法操作,老师还在课堂上加入了“促销活动”的环节。

例如,当顾客购买超过一定数量的水果时,可以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

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还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乘法和除法计算。

孩子们在进行这些计算时,显得十分兴奋,他们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案例分析目录一、课程概述 (2)1. 课程目标 (2)2. 课程内容 (3)3. 课程难点与重点 (4)二、教学方法与策略 (5)1. 直观教学法 (6)2. 情境教学法 (7)3. 游戏教学法 (8)4. 小组合作学习 (9)三、教学过程设计 (10)1. 导入(5分钟) (11)2. 认识新知(15分钟) (12)3. 巩固练习(10分钟) (13)4. 课堂小结(5分钟) (15)5. 布置作业(5分钟) (16)四、教学效果评估 (17)1. 学生参与度 (18)2. 知识掌握情况 (19)3. 培养学习兴趣与习惯 (20)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21)1. 成功经验总结 (23)2. 存在问题分析 (24)3. 改进措施与建议 (25)六、结语 (26)1. 对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展望 (27)2. 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28)一、课程概述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中,我们主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概念、技能和思维能力。

本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游戏、实际操作、故事讲解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课程内容方面,我们将从最基本的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开始,逐步引入更大的数的概念、几何图形、时间、金钱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还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1. 课程目标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使学生理解基础的数学概念,包括数字、计数、加减运算等。

通过直观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初步感知。

培养基本的计算能力:教授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学运算技巧,培养计算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大全五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大全五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大全五篇)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都格小学兰冬梅师:小猴摆了个水果摊,生意可好了,你看他又只剩一盒桃和3 个桃了。

这时,小兔走了过来,看见又大又红的桃,就想买几个尝尝,就对小猴说:“小猴先生,我想买9个桃”。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小猴一共有几个桃?生:一共有13个桃。

师:小猴有13个桃,小兔买了9个,还剩多少个桃?怎样列式呢?生:还剩4个桃,13-9=4。

师:13-9=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师:如果你是小猴,你怎样把9个桃给小兔呢?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桃,摆一摆。

学生操作:先摆10个桃,再摆3个桃。

师:在13个桃中去掉9个桃,该怎么拿呢?你能为小猴想想办法吗?同桌小朋友合作,先拿一拿,再说一说。

……交流。

师:你为小猴想了个什么好办法呢?生:从盒子中拿掉9个桃,盒子中还剩1个,外面还有3个,一共还剩4个桃。

生:我是这样想的,小兔要买9个桃,小猴先把10个桃给他,让小兔还1给小猴,跟盒子外面的3个桃合起来,就是小猴还剩4个桃。

生:先拿掉外面的3个桃,还缺6个,就从盒子里拿走6个,还剩4个桃。

生:我是一个一个地拿,拿走9个,小猴就还剩4个。

生:我是二个二个地拿,拿了8个,再拿1个,小猴就还剩4个桃。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的方法,那么你能按照你的拿桃子的方法来计算13-9吗?……师:鲸大哥听到小朋友学得这么热闹,带着题目来到我们班级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做出鲸大哥的题目吗?生:有。

媒体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教师把题目按顺序板书:11-9=212-9=3……19-9=10师:鲸大哥带来的题目中还藏着一些小秘密,你们能把这些秘密找出来吗?小朋友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商量。

学生合作说一说。

生:我发现前面是11、12、13、……19排下来的。

生:我发现得数也是按照2、3、4、……10排好的。

生:我发现都是-9。

(师揭示课题:十几减9)……金合欢:我发现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

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概要本文档旨在分析一年级数学学科的案例,并探讨学生在这些案例中所面临的研究难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年级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研究情况。

案例一:加法运算在一年级数学课上,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加法题目:5 + 3 = ? 学生需要通过计算正确地填写答案。

然而,一些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遇到了困难。

研究难题:- 学生可能不理解"+"符号的含义,无法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

- 学生可能没有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学生可能不熟悉数字的读法和书写规则。

解决方法:-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实物教具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加法运算的过程。

-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练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加法的知识和技能。

案例二:减法运算在一年级数学课上,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减法题目:9 - 4 = ? 学生需要通过计算正确地填写答案。

同样地,一些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也遇到了困难。

研究难题:- 学生可能不理解"-"符号的含义,无法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

- 学生可能没有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学生可能对数字的大小顺序和计数方法还不够熟悉。

解决方法:- 老师可以使用图形和图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借用实物教具进行减法运算的模拟。

-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减法运算。

结论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年级学生在研究数学时可能面临的各种难题和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老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研究困难。

参考文献暂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分析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案例:一只小狗追赶一只兔子,小狗每分钟奔跑3米,而兔子每分钟奔跑6米,如果他们同时从起点出发,请问兔子到达终点所需的时间是小狗的几倍?分析:这个案例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追逐为背景,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

这个案例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有速度和时间,同时也涉及到一些简单的运算。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速度的概念。

可以让学生想象一只动物在奔跑,并观察它们移动的快慢,进而引导他们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呈现,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在这个案例中,兔子每分钟奔跑6米,小狗每分钟奔跑3米,因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兔子和小狗每分钟的移动距离,然后比较两者的差异。

通过计算,学生可以得到兔子奔跑的速度是小狗的两倍。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兔子和小狗的速度差异,回答问题,兔子到达终点所需的时间是小狗的2倍。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速度和时间的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补充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案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设计生动实用的案例,教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并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案例,以提升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一、案例背景。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数的认识是重要的基础内容。

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在学习1 - 10的数字认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有趣的情况。

二、案例描述。

1. 课堂表现。

- 在教授数字“3”的时候,我通过展示3个苹果的图片,让学生们数。

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数出3个,但是有几个学生数到2就停了下来,或者数了4个。

- 当我让学生们用小棒表示数字“5”时,有的学生拿出的小棒数量不对,有的多一根,有的少一根。

2. 作业情况。

- 在课后布置的写数字1 - 5的作业中,很多学生写数字的笔顺不正确。

例如数字“2”,有的学生是从下往上写,而不是正确的从上往下写半圆再写一横。

三、案例分析。

1. 学生认知特点。

-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容易被外界干扰。

在数苹果和小棒的时候,可能因为周围同学的动作或者其他物品的吸引而分心,导致数错。

- 他们的空间感知和手部精细动作还在发展阶段。

对于数字的书写笔顺,由于手部肌肉控制不够精准,难以准确按照要求书写。

2. 教学方法。

- 在课堂上,可能展示图片和让学生操作小棒的方式还不够生动有趣,没有充分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

- 对于数字书写的教学,可能示范的次数不够多,没有让学生充分观察和理解正确的笔顺。

四、解决方案。

1. 优化教学方法。

- 在数物体数量的时候,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比如“找朋友”,让数字和相应数量的物体成为朋友。

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 对于数字书写,增加示范次数,并且在黑板上用较大的字体、较慢的速度书写,同时让学生在空中跟着比划,然后再在本子上写。

2. 个别辅导。

- 针对那些在课堂上数错和书写笔顺错误较多的学生,在课间或者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五、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在后续学习数字6 - 10的过程中,学生们在数物体数量方面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在数字书写上,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

一、案例背景。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100例【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doc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100例【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doc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100例【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可以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教学案例分析一、背景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一年级教学课本中,有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实际生活中早已接触过,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我们何不借助他们已有的经验来使教学中比较烦琐、费时的内容变得简化、省时,并主动探究、实践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呢?《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形式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新课改,新教材给了我们一个绝好的机会,让老师们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大胆创新,找到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景叶老师在设计这一内容时就是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把它设计成猜一猜,买一买,分一分三个实践活动来完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简单的购物,特别是购物时兑换人民币的问题,并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体会到了人民币的功能,并且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二、案例本案例教学内容是江苏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实践活动一:1、师:老师今天上课带来一个礼物,猜一猜,盒子里是什么?我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来摸一摸.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2、了解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情况.师:每一组都开设了一个小银行,小组成员分别从里面取钱,按顺序从中取出两种你认识的人民币,最好跟别人的不一样.3、师:请小朋友向同组同学介绍一下,你取得钱是多少?请一组成员上台,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其他学生说一说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1角、1元、1元评析:教师善于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学到数学.教师既善于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能恰当地为学生创设一些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用数学意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课设计先让学生猜的活动,再通过分类感知人民币.激发了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实践活动,教学效果较好.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活动二:1、小猫不认识人民币,它也想去商店买下面这些东西你能帮助小猫用1元、5角、2角、1角的纸币付钱吗?用哪一张钱付?.2、商店里有哪些东西?从小银行里取多少钱就可以买到练习本?,指名学生上台说一说.还有不同的取法吗?想一想:买8角的铅笔现在你会付钱了吗?老师买一把一元钱的小刀,你能很快拿出一元吗?.你还有其它方法吗?总结出1元=10角.3、兔妈妈也想买东西,它带了几角钱?还差几角?你能帮它取7角吗?评析: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购物,以及解决在购物的过程中遇到的兑换的问题.创设了一个个能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的生活情境,把知识经验生活化、数学化、系统化.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和合作学习的机会.整个教学活动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些教学理念.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在这里教师虽然注重了创新,但又不够大胆难道买几角的物品非得拿刚好的钱吗?可以拿一元钱去购买,让售货员找呀!而且这种情况是我们平时经常遇到的!实践活动三:自已开办商店模拟购物.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每组开个小商店,组长当营业员, 其他同学当顾客,顾客先到银行里取1元钱,然后到营业员那去买东西.我们来评一评,谁是最文明顾客,谁是最优秀营业员.先想一想,你想买什么?指名说一说你买了什么?付了多少钱?找了多少钱?评析: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有机渗透品德教育.在小小商店的环节里,向学生渗透了在购物时要形成讲文明、守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适时的思想教育,是本节课的一个特色.教师善于挖掘思想教育的素材,结合人民币的认识,进行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拾金不昧、奉献爱心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综上所述,整个教学活动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些教学理念,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一年级的学生从懂事开始就已经认识了人民币,并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为此,在了解学生认识人民币情况时可从学生认知基础出发,创设一个情景:一位同学当售货员,一位同学购物.让学生自己来决定想买什么,用哪种钱购买,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能更好的体现创新性.另外,我觉得这位老师在教学中,眼中没有学生,不能较好地调控课堂.如教师问,你见过一分硬币吗?有一位学生说我见过!但教师说:是吗!请座!我想这里完全可以说:是吗!你在哪里见过?可以和同学们说说吗?这样这位学生一定会认真听讲,并对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1. 数字认知能力的提升数字认知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可以帮助一年级的学生提升数字认知能力。

例如,在一堂课上,教师可以使用彩色的数字卡片让学生从小到大排序,并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发展起对数字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关于数字的故事,并要求学生听故事后进行数字的排序和添写等操作。

2. 数字运算的初步学习在一年级的学习中,数字运算是一个关键的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字加减法操作,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培养正确的运算意识和运算技巧。

例如,老师可以使用图示工具,如实物模型或计数器等,让学生进行数字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解答,并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

3. 几何图形的认知与分类几何图形是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和分类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使用图形卡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几何图形,并要求他们通过比较和分类的方式将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描述每种图形的特征和属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 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统计与分析是一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活动和统计图表的制作,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并记录下每个同学选择的水果种类。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柱状图的形式展示每种水果的选择情况,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 时间与日历的认知与运用时间和日历是一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和运用时间和日历的概念,可以帮助他们提升时间观念和日历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时间和日历进行计算和答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制作日历卡片或时间轴等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时间和日历的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六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六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六篇第一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对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两个班总的来说,基础是差不多的,(3)班的尖子生和(4)班差不多,不过,后进生方面,二(4)班多了好几个。

两个班的学习习惯都较好,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

二、教材分析本期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具体表现:“数与代数”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积极思考。

“方向与位置”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并能辨认八个方向,能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测量”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认识图形”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将初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除此之外,还有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好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1、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7页第12题
2、教学题目:桌子已经有40张,椅子才4把。

有48人来开会,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
3、教学重点与目标:
1、引导学生找出条件,看懂问题的含义,明确现有的桌子和椅子都是和要来开会的48人比较的。

2、能够把两个问题合并在一起说,练习时要分别选择条件,分别列式解答并能够口答。

二、教学案例
[教学判断一]
师:今天,数学王国里的动物们向我们班发出邀请,请我们班48位小朋友去它们那里参加“国王改选大会”,你们愿意去吗?
生:(齐说)愿意!
师:小动物们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要来了,都忙着给我们准备桌椅呢!(出示教学课件)
(学生看着题目要求讨论)。

师:你觉得它们为我们准备的桌椅够吗?
生1:不够,桌子已经有40张,椅子才4把。

生2:椅子准备的太少了。

师:你认为该怎样准备才够用?
生1:都应该准备48把。

因为有48人去参加“国王改选”。

生2:桌子和椅子配套才对。

师:小朋友真聪明!如果要我们算一算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应该分别列式求出桌子还少几张,椅子还少几把。

师: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
汇报结果
生1:48-40=8
(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把小尾巴忘掉了。

生1:(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我把小尾巴给忘了)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师:请你完整的再说一遍
生1:48-40=8(张)
(说明:为了防止同学们忘写单位名称,我把它比喻成跟在得数后面的小尾巴,这样学生就会很开心的把单位名称记住了。


师:说一说怎样求椅子还要几把?
(一名学生刚刚起立要发言,就听见有人在下面小声提醒:别忘说小尾巴了)
生:(有点不满意的样子)我没忘,48-4=44(把)
师:解决了问题,怎样完整地回答提出的问题呢?我们来玩一个“你问我答”的游戏吧!
介绍游戏规则:男同学先按题目要求提问,女同学按男同学的提问方式把问题转换成算式求出结果进行回答
“你问我答”游戏开始:
男同学问:有48人来开会,还要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
女同学答:有48人来开会,还要搬8张桌子和44把椅子?
然后同位之间互相练习“你问我答”。

设计意图:
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

就一年级小学生而言,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每节数学课的开始,我都会对孩子们说:“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走进了数学王国,到那里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吧。

”孩子们则会很开心的开始了一节课的学习。

2、对于学习中重难点,我没有一遍又一遍的死板传授,而是用各种各样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解决,上面案例中的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理解题目含义和体会分别列式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设计了“国王改选大会”这个游戏情境,使学生将学习与游戏有效结合在一起,轻松解决重难点。

3、写单位名称和口头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是本单元提出的教学要求,学生对于这种新要求感到比较陌生,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得数后面的小尾巴”和“你问我答”的游戏,这样既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在游戏中轻松掌握了新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