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
痉湿暍病篇
痉病证治
柔痉证治
瓜蒌桂枝汤证
原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瓜蒌桂枝汤主之。

瓜蒌桂枝汤方:
瓜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

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提要:本条论述柔痉证治。

病因病机:此乃风寒(以风邪为主)邪气阻滞经脉,营卫运行不利,加之素体津液不足,不能濡润筋脉,二者相互影响,从而形成此证。

证候:一是太阳中风证,见身热,恶风汗出,头项强痛,身体强,几几然;二是脉反沉迟,太阳病汗出恶风,脉象当见浮缓,今反沉迟,提示素有津液不足,不能濡养筋脉。

辨证:太阳中风,津亏失濡。

治则:疏散风邪,调和营卫,滋液柔筋。

方药:瓜蒌桂枝汤。

瓜蒌根即天花粉,甘凉生津滋液,柔润筋脉,合桂枝汤疏散风邪,调和营卫。

试题解析
原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治疗宜选用
A.半夏桂枝汤
B.茯苓甘草汤
C.防己黄芪汤
D.瓜蒌桂枝汤
E.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瓜蒌桂枝汤证
原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瓜蒌桂枝汤主之。

湿病证治
风湿在表证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
原文: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病因病机:本条指出风湿病发病原因,即为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

汗出之时,腠理疏松,风邪乘隙侵入,或经常贪凉受冷,湿从外侵,风湿相合侵犯人体,郁阻经脉,不通则痛而发此证。

证候:“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肌腠受邪,风湿在表,经脉痹阻,故一身尽疼、发热。

日晡属阳明,风为阳邪,风与湿合,有化热化燥之势,故发热日晡所剧。

辨证:风湿相搏,滞于肌表。

治则:轻清宣化,解表祛湿。

方药: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配伍炙甘草、薏苡仁,使其发汗而不致太过,以达微汗之目的;杏仁宣肺利气,薏苡仁、炙甘草健脾祛湿除痹。

风湿兼气虚证
防己黄芪汤证
原文: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病因病机:本病由于病人素体虚弱肌表疏松,卫阳不固,又外感风湿之邪,出现太阳中风表虚之象,脉浮汗出恶风;风性疏泄,风易行而湿黏滞,汗出湿不解,经络不和而身重。

证候:一是太阳中风表虚,见汗出恶风、脉浮;二是湿性重着而身体沉重。

辨证:风湿在表,气虚不固。

治则:健脾益气,祛风除湿。

方药:防己黄芪汤。

试题解析
原文“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瓜蒌桂枝汤
B.防己黄芪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E.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
原文: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试题解析
原文“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治宜选用
A.瓜蒌桂枝汤
B.防己黄芪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E.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防己黄芪汤证
原文: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中风历节病篇
历节病证治
风湿历节证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
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

病因病机:本证由于风湿之邪,合而流注于筋骨,搏结于关节,气血痹阻不畅而致诸肢节疼痛而肿大;风湿相搏,病久不解,正虚邪盛,营卫气血耗损,而日渐化热伤阴。

证候: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辨证:风湿历节(风寒湿邪外袭,痹阻筋脉关节,日渐化热伤阴)。

治则: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佐以滋阴清热。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

寒湿历节证
乌头汤证
原文: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病因病机:寒湿留于关节,经脉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身体多处关节疼痛、肿大,甚至屈伸不利,日久则见关节变形。

证候:身体多处关节疼痛、肿大,甚至屈伸不利,日久则见关节变形。

辨证:寒湿历节。

治则: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方药:乌头汤。

试题解析
下列不属于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证候表现的是
A.身体尫羸
B.脚肿如脱
C.少腹拘急
D.头眩短气
E.温温欲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桂枝芍药知母汤证
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试题解析
《金匮要略》中治疗寒湿历节证的代表方剂是
A.乌头汤
B.防己黄芪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寒湿历节证
乌头汤证
原文: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篇
血痹证治
血痹重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原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病因病机:本证由于病人素体营卫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凝滞,痹阻局部肌肤而致。

证候:外证身体不仁,肌肤不觉痛痒,严重者亦有酸痛感。

辨证:气虚血痹。

治则:温阳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虚劳病证治
虚劳失精证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原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病因病机:本证由于久患遗精的病人,阴精耗损太甚,肾阴亏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阳气虚弱,失于固摄而致。

证候:经常梦遗滑精或梦交,兼有头昏、目眩、发落、少腹弦急不舒、外阴寒冷。

辨证:阴阳两虚。

治则:调补阴阳,固精止遗。

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即桂枝汤加龙骨、牡蛎。

桂枝汤调和阴阳;龙骨、
牡蛎潜镇固涩、宁心安神、交通心肾。

虚劳腰痛证
肾气丸证
原文: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病因病机:本证由于肾气不足,不能温养腰府,及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而致。

证候:一是腰痛,二是气化失常而见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辨证:肾气不足。

治则:温补肾气。

方药:八味肾气丸。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加桂枝、附子温阳化气。

虚劳不寐证
原文: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酸枣仁汤方: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病因病机:本证由于肝之阴血亏虚,血不养心,心血不足,阴虚内热,心神不安而致失眠。

证候:一见肝心阴血不足引起的失眠或心悸,眩晕,口干等;二见阴虚内热并常伴潮热、惊悸、盗汗、口疮、眩晕、舌红、脉细数等。

辨证:心肝阴血不足。

治则:养阴清热,安神宁心。

方药:酸枣仁汤。

试题解析
下列各方中,论述了血痹病重证的是
A.防己黄芪汤
B.甘草干姜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血痹重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原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试题解析
《金匮要略》各疾病证治中,论述了虚劳病失精家所致阴阳失调的是
A.防己黄芪汤
B.黄芪桂枝五物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E.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虚劳失精证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原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
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试题解析
《金匮要略》中,由于肝之阴血亏虚,血不养心,心血不足,阴虚内热,心神不安而致失眠宜选用
A.归脾汤
B.酸枣仁汤
C.朱砂安神丸
D.天王补心丹
E.知柏地黄丸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虚劳不寐证
原文: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
肺痿证治
虚热肺痿
麦门冬汤证
原文: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证候:肺胃气逆当见咳喘,呃逆;津伤虚热熏灼,故咽喉干燥不适,痰黏咳咯不爽;此外,当有口干欲得凉润,舌红少苔,脉象虚数等症。

辨证:肺胃津亏,虚火上炎。

治则:养阴清热,止逆下气。

方药:麦门冬汤。

虚寒肺痿
甘草干姜汤证
原文: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病因病机:本证由于上焦阳虚,肺中虚冷而致痿。

上焦阳虚者,多因中焦虚寒,土不生金所致。

阳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输布津液,津液停聚而频吐涎沫;上焦虚冷,通调失常,不能制约下焦而遗尿或小便频数;肺气虚寒,清阳不能上升而见头眩。

证候:频嗽涎沫,咳轻而口不渴,咳则遗尿或小便频数,头眩。

辨证:上焦阳虚,肺中虚冷。

治则:温肺复气。

方药:甘草干姜汤。

肺痈证治
邪实壅滞证
原文: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

小青龙方见咳嗽门中。

提要:本条论述肺痈实证喘满的治法。

病因病机:风热之邪,壅滞于肺,肺气不利,通调失常,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故见喘咳不能平卧,属于邪实气闭于肺的实证。

证候:喘咳,喘鸣迫塞。

辨证:邪实气闭。

治则:泻肺逐邪。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苦寒,能开泄肺气,具有泻下逐痰之功,治实证有捷效。

又恐其峻利而伤及正气,故佐以大枣之甘温安中而缓和药性,使泻不伤正。

血腐脓溃证
桔梗汤证
原文: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亦治血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吐如米粥之状。

“久久”说明正气渐虚。

证候: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辨证:肺痈热盛肉腐脓溃。

治则:解毒排脓。

方药:桔梗汤。

桔梗理肺开结,祛痰排脓;生甘草清热解毒,益气生肌。

试题解析
《金匮要略》中治疗肺痈实证喘满的方剂是
A.桂枝汤
B.吴茱萸汤
C.麦门冬汤
D.甘草干姜汤
E.葶苈大枣泻肺汤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邪实壅滞证
葶苈大枣泻肺汤证
原文: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试题解析
原文“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
A.补肺汤
B.黄芩汤
D.麦门冬汤
E.小青龙汤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血腐脓溃证
桔梗汤证
原文: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试题解析
《金匮要略》方中论述了虚寒肺痿证治的方剂是
A.桔梗汤
B.补肺汤
C.麦门冬汤
D.甘草干姜汤
E.葶苈大枣泻肺汤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虚寒肺痿
甘草干姜汤证
原文: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下列金匮要略方中,治疗虚热肺痿首选的是
A.桔梗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白术天麻汤
E.葶苈大枣泻肺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虚热肺痿
麦门冬汤证
原文: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篇
胸痹证治
胸痹病机
原文: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病因病机:阳微指寸脉微;阴弦指尺脉弦。

脉见寸微尺弦,微脉见于寸口,可知上焦的阳气虚衰;弦脉见于尺部,可知下焦的阴寒痰浊壅盛,上虚则阴寒痰浊自下乘之,阻闭胸阳故见胸痹心痛。

由于上焦阳虚,水气痰饮等阴邪便乘虚而居于阳位,故导致胸中闭塞,阳气不通,不通则痛,故云“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胸痹是由于胸阳不振,阴邪阻滞,胸背之气痹而不通所致。

阳微阴弦中阴弦是为尺脉弦,尺脉主下焦,脉弦主阴寒太盛,痰浊内停。

阳微指寸脉微,寸脉主上焦,微脉主阳气不足,胸阳不振。

血痹者其病机是阴阳倶微,营卫气血不足。

寸口、关上微为阳气不足之脉,尺中小紧为感受外邪之象。

胸痹主证
瓜蒌薤白白酒汤证
原文: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病因病机:寸口沉取而迟,是上焦阳虚,胸阳不振之象;关上出现小紧,是中焦(胃)有停饮,阴寒内盛之征;上焦阳虚,则痰饮上乘,以致阴邪停聚于胸中,故有此种脉象。

病机皆由“阳微阴弦”,阳虚邪闭而成。

阳虚邪闭,胸背之气痹而不通,故胸背痛而短气;胸背之气痹而不通,势必影响肺气不能宣降,故喘息咳唾。

证候:“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是胸痹病的主证,而其中“胸背痛,短气”是辨证的关键。

辨证:上焦阳虚,痰饮上乘,胸阳痹阻不通。

治则:化痰散结,宣痹通阳。

方药:瓜蒌薤白白酒汤。

胸痹急证
薏苡附子散证
原文: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
病因病机:本证由于阳气衰微,阴寒痰湿壅盛,阳气不伸,胸阳闭塞,可见胸中痛剧;阳气不达四肢,见四肢逆冷。

证候:胸中痛剧,四肢逆冷,尚可见舌淡苔白而滑,脉象沉伏,或涩,或微细而迟,或紧细而急。

辨证:阳气衰微,阴寒痰湿凝滞胸中。

治则:温阳化湿,开痹以缓急痛。

方药:薏苡附子散。

心痛证治
心痛急证
乌头赤石脂丸证
原文: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病因病机:由于阳气衰微,阴寒痼结,经脉凝滞不通,故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而四肢厥冷,脉来沉紧。

证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辨证:阴寒痼结,寒凝气痹。

治则:温阳散寒,峻逐阴邪。

方药:乌头赤石脂丸。

试题解析
原文“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治宜
A.薏苡附子散
B.半夏厚朴汤
D.瓜蒌薤白白酒汤
E.葶苈大枣泻肺汤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胸痹主证
瓜蒌薤白白酒汤证
原文: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试题解析
《金匮要略》中,下列不属于薏苡附子散证脉象特点的是
A.脉涩
B.脉沉伏
C.脉滑数
D.脉紧细而急
E.脉微细而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薏苡附子散证
原文: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试题解析
原文“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宜
A.半夏厚朴汤
C.薏苡附子散
D.附子粳米汤
E.乌头赤石脂丸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乌头赤石脂丸证
原文: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腹满寒疝宿食病篇
腹满证治
脾胃虚寒证
大建中汤证
原文: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

病因病机:本条由于脾胃阳衰,中焦寒甚,阴寒之气肆行于腹中而致腹满痛。

证候: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辨证:脾胃阳衰,中焦寒甚。

治则:温补建中,散寒止痛。

方药:大建中汤。

原文: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于寒实内结,不通则痛而见胁下偏痛。

证候:胁腹疼痛,大便不通,脉象紧弦;此外,可伴有恶寒肢冷,舌苔黏腻等症状。

辨证:寒实内结。

治则:温阳散寒,通便止痛。

方药:大黄附子汤。

试题解析
原文“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治宜选用方为
A.小建中汤
B.大建中汤
C.大黄附子汤
D.附子粳米汤
E.苓桂术甘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脾胃虚寒证
大建中汤证
原文: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试题解析
下列各项中,主治因寒实内结腹满的代表方剂是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大建中汤
D.小建中汤
E.大黄附子汤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大黄附子汤证
原文: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方:
痰饮咳嗽病篇
痰饮证治
饮停心下证
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试题解析
《金匮要略》中,论述了饮停心下证的代表方剂是
A.桔梗汤
B.茵陈蒿汤
C.苓桂术甘汤
D.薏苡附子散
E.瓜蒌薤白白酒汤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饮停心下证
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试题解析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治宜
A.小青龙汤
B.茵陈蒿汤
C.茵陈五苓散
D.苓桂术甘汤
E.白虎加人参汤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饮停心下证
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
消渴证治
肺胃热盛,气津两伤证
白虎加人参汤证
原文: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方见中暍中。

病因病机:本证由于肺胃热盛而伤及津液,热能伤津,亦能耗气,气虚不能化津,津亏无以上承,则口干舌燥、渴欲饮水,可见舌红苔黄而燥,脉大而细数。

证候:口干舌燥,渴欲饮水,可见舌红,苔黄而燥,脉大而细数。

辨证:肺胃热盛,气津两伤。

治则:清热止渴,益气生津。

方药:白虎加人参汤。

小便不利证治
上燥下寒水停证
瓜蒌瞿麦丸证
原文: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瓜蒌瞿麦丸主之。

瓜蒌瞿麦丸方:
瓜蒌根二两、茯苓三两、薯蓣三两、附子一枚(炮)、瞿麦一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于肾阳虚弱,阳不化水,水湿内停而小便不利;水蓄下焦,津不上承,则其人苦渴。

证候:小便不利,身体浮肿,其人苦渴;同时,患者多兼腰腿酸软,四肢厥冷等肾阳虚弱症状。

辨证:上燥下寒水停。

治则:温阳利水,润燥止渴。

方药:瓜蒌瞿麦丸。

试题解析
原文“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治宜
A.小青龙汤
B.茵陈蒿汤
C.薏苡附子散
D.苓桂术甘汤
E.白虎加人参汤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白虎加人参汤证
原文: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方见中暍中。

试题解析
原文“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
B.苓桂术甘汤
C.半夏泻心汤
D.瓜蒌瞿麦丸
E.白虎加人参汤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瓜蒌瞿麦丸证
原文: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瓜蒌瞿麦丸主之。

试题解析
《金匮要略》中,治疗上燥下寒水停证的代表方为
A.桂枝茯苓丸
B.苓桂术甘汤
C.半夏泻心汤
D.瓜蒌瞿麦丸
E.白虎加人参汤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上燥下寒水停证
瓜蒌瞿麦丸证
原文: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瓜蒌瞿麦丸主之。

黄疸病篇
黄疸证治
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

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

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

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试题解析
《金匮要略》中,治疗黄疸湿热并重证的代表方剂为
A.茵陈蒿汤
B.茵陈五苓散
C.桂枝茯苓丸
D.苓桂术甘汤
E.当归芍药散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黄疸证治,湿热并重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试题解析
《金匮要略》中,治疗黄疸湿重于热证的代表方剂为
A.茵陈蒿汤
B.茵陈五苓散
C.桂枝茯苓丸
D.苓桂术甘汤
E.葶苈大枣泻肺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试题解析
下列属于茵陈五苓散证候表现的是
A.全身发黄
B.食少脘痞
C.身重便溏
D.小便不利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茵陈五苓散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妇人妊娠病篇
癥病证治
癥病漏下证
桂枝茯苓丸证
原文: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病因病机:素有癥病为患,导致血瘀气滞,经水异常,渐至停经;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则漏下不止。

证候:妇人小腹包块疼痛拒按,下血色晦暗而有瘀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辨证:瘀血阻滞,寒痰(湿)凝滞。

治则:祛瘀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

方中桂枝、芍药通调血脉;桃仁、丹皮活血化瘀消癥;血不利易为水,茯苓利水以和血脉;炼蜜和丸,调和药性,起渐消缓散之功。

腹痛证治
肝脾失调证
当归芍药散证
原文:妇人怀妊,腹中(疒丂)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芎半斤一作三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

病因病机:本病由于肝虚气郁则血滞,脾虚气弱则湿停,肝病及脾,肝脾失调而致。

证候:腹中绵绵而痛、或拘急而痛,体倦、浮肿、白带量多、小便不利、泄泻等。

辨证:肝脾失调,气郁血滞湿阻。

治则:养血疏肝,健脾利湿。

方药:当归芍药散。

方中重用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辅以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行血中之气;茯苓、白术健脾除湿,泽泻用量亦重,意在渗湿于下。

试题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