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优秀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模板】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一、课程评估指标体系1.课程建设1-1 课程建设总体规划*1-2 措施与保障 *2.教学队伍2-1 主讲教师*2-2 教学梯队2-3 队伍建设2-4 教师风范.教学内容3-1 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33-2 课程改革 *3-3 课程内容 *3-4 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条件4-1 教材建设与选用*44-2 实践教学条件4-3 网络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与手段5-1 教学方法55-2 教学手段 *5-3 考试改革.教学效果6-1 同行评价*66-2 学生评价* 7. 课程特色1二、课程评估指标内涵与评估等级标准一级二级指标指标观测点标准A C说明1-11.课程建设院(系)总体规划 *课程1-2建措施与保障 * 设思路、规划经费投入制定了科学的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定位准确,思路明确,并有具体的实施计划。
有与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相配套的措施,有经费投入,执行情况好,成效显著。
课程负责人为副教授以上,担任主讲教有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总体规划,思路较为明确,有实施计划。
有措施,执行情况较好。
担任主讲教师的副教授、教授总体规划包括全面建设规划,校级精品课程、合格课程建设规划(含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建设规划)。
1.结构指教师的规模、年龄、2.2-1主讲教师 *2-2职称、学术与教学水平队伍结构师的副教授、教授≥60%,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显著,有市级以上科研和教改项目,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授课有特色。
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校际交流活跃;教师参加各级教研和科研立项的人占该课程教师人数 50%以上,课程组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普遍反映水平高,教≥40%,学术水平较高,有校级以上科研和教改项目,教学水平较高,授课有一定特色。
结构合理,教师参加各级教研和科研立项的人数占该课程教师人学历、学位、职称、学缘及知识结构情况。
2.发展趋势良好指有学科带头人,形成学术梯队。
辽宁工业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专业课评价标准
6.1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重视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灵活的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6.2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习题课积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辅导、答疑等网上教学活动,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9.2教学成果
教改论文。
近5年能积极将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撰写成教改论文并发表。
5.2教辅资源
多媒体课件,学习指南、习题库等。
多媒体课件紧扣教材和教学大纲,重点、难点突出,完整、系统;学习指南、习题库等教辅资源能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需要。
5.3网络资源
基本资源,扩展资源。
基本资源(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和日历、网络辅助教学课件、学习指南、作业等)配置齐全,系统完整;扩展资源(重难点指导、习题集、教学视频、参考资料目录、课程相关网站链接)契合教学要求,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6.3考试方法
考试方法改革。
积极深化考试方法改革,注重学习过程考核,采用适合本课特点的全过程考试模式。
7.学习效果10%
7.1试题质量
命题依据,试题覆盖面,题量,题型及比例,难易程度。
依据教学大纲命题;覆盖面合理;题量饱满;主、客观题和难、易题比例合适,难易程度适中。
7.2考试结果
学生成绩,教与学的客观真实性。
在省、市、校级讲课大赛、微课大赛、教育信息化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课程建设规划5%
2.1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目标明确,以建成省、校级精品课或精品资源共享课为目标。
xx大学育才学院课程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体系
xx大学育才学院课程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体系
(2008版)
1.1 教学大纲编写与执行情形质量标准体系
课程名称及学时:适用专业:
注:1、对教学大纲编写评估采纳1-5条标准。
2、对教学大纲执行情形评估采纳6-10条标准。
3、适用条件:二级学院组织专家对各教研室大纲进行自评;学校专家组对各门课程大纲进行抽查。
1.2 实验教学大纲编写与执行情形质量标准体系
课程名称及学时:适用专业:
注:适用条件:二级学院组织专家对各教研室实验教学大纲进行自评;学校专家组对课程大纲进行抽查。
2.1 教材选用质量标准体系
教材名称:适用课程:
注:适用条件:二级学院组织专家对各教研室选用教材进行自评;学校专家组对选用教材进行抽查。
3.1 教案编写质量标准体系
课程名称:教师姓名:所在单位:
注:适用条件:二级学院组织专家对各教研室教师教案进行自评;学校专家组对教师教案进行抽查。
4.1 专家和同行评教质量标准体系(理论类)课题名称:课程名称:被评对象:
注:适用条件:校、二级学院专家对教师理论课程课堂教学进行评判。
4.2 专家和同行评教质量标准体系(技能/实验类)
注:适用条件:校、二级学院专家对技能/实验课程教学进行评判。
5.3学生评教质量标准体系(外语类)
5.4 学生评教质量标准体系(艺体实践类)
6.1 课程考核环节评判指标与质量标准体系
课程名称及学时:评估时刻:年月日
注:适用条件:二级学院组织专家对课程考核环节进行自评;学校专家组对课程考核环节进行抽查。
南昌航空大学课程评估方案【模板】
XX大学课程评估方案一、XX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注:()* 为无实验课程分值。
二、评估结论及其标准:1、本评估指标体系含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项,主要观测点21个。
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采用百分制记分。
2、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给出的评估标准是A、C两级,介于A、C级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3、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各等级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4、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标准如下:优秀:总分≥85,二级指标C≤2项,D=0项。
良好:总分≥75,二级指标C≤3项,D≤1项。
合格:总分≥60,二级指标C≤5项,D≤2项。
其余为不合格,不合格课程要责令所在学院限期整改。
评估结论为优秀的课程授予“校级精品课程”称号。
为督促课程组加强实质性建设,评估结论为优秀以下的课程必须隔一年才可以再次提出课程评估申请。
三、有关内涵说明:(一)教学队伍:1、教学队伍包括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必须为两人以上。
课程负责人是主持该门课程建设的教师,且近三年主讲该门课程不少于两次;主讲教师是近三年担任过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以课表为准)。
2、教学队伍结构指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二)教学条件:1、优秀教材是获国家或省级优秀教材奖及列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的教材。
2、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做实验;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3、网络资源包括课程上网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改革:对于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不宜采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课程组应作出充分的理由说明。
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一、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课程评估包括以下基本要点: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与考核手段;
3.课程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4.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5.教师队伍。
二、课程评估计分方法及标准
课程评估计分公式为M =,mR ,满分100。
i m
其中m i为第i项指标的评分系数,其取值为m3 (1.0, 0.0) , m i =1.0时说明该项得满分;匕为该指标的分值,其值指定。
课程评估结论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优秀:M >85,且所有的me 0.4 ,不存在mi < 0.2的情况;
良好:70< M<85,且mi=0.4的个数不超过3个,mi<0.3的不超过1个;
合格:60< M<70;
不合格:M<60
三、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大学本科课程评估方案
大学本科课程评估方案课程是组织教学活动、执行专业培养计划的基本单元,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素。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基石和关键。
为了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实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启动对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课程进行试点评估,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估对象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课程。
二、评估原则坚持分类评估与分类指导;坚持评估评价指标的引领性、前瞻性、全局性和评价过程的诊断性、导向性、针对性相结合。
三、课程建设的要求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以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为平台的支撑技术与前瞻教育理念的跨界融合,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的融合,实现教学结构由教师主导向“主导—主体相结合”的范式转变,以优秀课程的示范和辐射推广带动普通课程的建设。
具体为:1.教学内容:重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能将学科前沿和教研成果引入教学,课程中实验和实践环节的理论性与应用性、探索性与综合性的关系处理得当。
2.教学范式:积极推进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探索线上和线下双重教育相得益彰的教学范式,探索研究性教学和混合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和探究式、合作式等学习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了解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并展开讨论,追踪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混合教学模式Blending Learning:主要指采取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 - 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3.学业辅导:能够按照课程目标和大纲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拓展学生知识,加强研究性学习,鼓励在线作业和在线批阅;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及时进行课外辅导和答疑。
湖南科技学院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情况表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项目序号主要观测点评估标准(K i)评估方式满分值(M i)评价结果(A、B、C、D)A(1.0)C(0.6)教学队伍20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5分)1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教师风范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主讲(指导)教师具有相应中级及以上职称。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能为人师表、从严执教,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
调查相关教师、学生,查看有关信息资料。
5第1 页分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6分)2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知识结构合理,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所占比例≥60%;老、中、青教师呈合理的梯队;根据课程需要合理配备辅导教师与教辅人员。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能够团结协作;学历结构基本合理,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所占比例≥40%;年龄结构基本合理;能基本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
查看教学人员配置情况及人员信息资料。
4 3中青年教师培养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明显的实际效果。
有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具体措施,实际效果不明显。
查看培训计划与实施效果。
2第2 页1-3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4教研教改活动能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近三年课程组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或校级重点教改立项数≥1项。
能经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近三年课程组获得校级及以上教改立项数≥1项。
查看实物、活动记录、总结等。
4第3 页(9分)5教改成果与教学成果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成果显著。
近三年课程组完成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或校级重点项目≥1项;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或校级一等奖)、教学表彰≥1项;或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1篇/5人。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近三年课程组完成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项;或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或教学表彰≥1项;或公开发表教改教研论文≥1篇/5人。
合格课程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及申报书【模板范本】
附件1A: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合格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说明:1、本指标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本指标体系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3、本指标体系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4、本指标体系分常规项目和特色项目两部分,常规项目包括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15项,共16个主要评估观测点。
针对每个观测点,分出A、B、C、D四个质量等级.指标体系中给出了A、C两个等级的评估标准,实际评估时,当某项目质量达不到A级标准,又高于C级标准时,评为B;达不到C级标准,则评为D.5、评审得分计算:M=∑Ki 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的系数分别为1。
0、0.8、0。
6、0.4,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6、评审等级:合格课程标准:总分在60分以上,指标D级不多于2个.附件1B: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合格课程申报书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负责人所属专业(教研室)填表日期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教务部制二〇〇年月一、课程建设情况(应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二、专业(教研室)初审意见:三、系、部合格课程评审小组意见:四、校区意见:附件1C:2009年度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合格课程名单_________系、部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参与课程建设教师所在专业(教研室)考核得分。
优秀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附件2: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优秀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1.教师队伍1.1课程负责人职称教研成果科研成果1.2课程组教师结构及教学情况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年龄结构本课教学及教学效果1.3课程组教师研究成果与奖励教研成果科研成果获教学类奖励比例1.4教师队伍素质与青年教师培养团队精神青年教师培养 教师行业企业经历 2.教学建设与改革2.1课程设计与内容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教学内容2.2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含网络教学)2.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2.4教材及相关资料教材选用与编写辅助教学资料3.教学管理3.1教学质量管理教学文件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检查3.2教学环节管理教师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与本课程有关的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组教学活动3.3成绩考核平时考核期末考核试卷和成绩分析4.教学效果 4.1师生反映学生反映教学督导组和同行反映5.课程特色与学校支持5.1课程特色与学校支持特色与创新点课程水平比较学校支持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参考权重指标内涵及等级标准ⅠⅡ1. 教师队伍1.1课程负责人职称0.4 教授副教授教研成果0.4近3年:有省级及以上与本课程、相应专业有关的教研项目;公开发表与课程、相应专业有关的省级及以上教研论文(至少有1篇是第1名)或主编与本课程、相应专业的公开出版教材;获过近两届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标准Ⅰ中三项符合二项科研成果0.2近3年:有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有公开发表的省级及以上科研论文标准Ⅰ中二项符合一项1.2课程组教师(含负责人)结构及教学情况职称结构0.3高级职称比例≥50%,有教授≥40% 学历学历(学位)(学位)(学位)结构结构0.2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80%,有博士≥60%年龄结构0.2 合理基本合理本课教学及教学效果0.3近3年:负责人至少完整主讲3次本课程,其他成员都完整主讲过本课程,教学效果优秀负责人主讲2次,其他成员至少有2人完整讲过,教学效果优良1.3课程组教师研究成果与奖励教研成果(不含负责人)0.4近3年:人均参加校级及以上与本课程、相应专业有关的教研项目0.5项;人均公开发表与本课程、相应专业有关的教研论文0.5篇或参编公开出版教材1万字以上;人均获近两届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0.3项标准Ⅰ中三项符合二项科研成果(不含负责人)0.2近3年:人均参加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0.3项;人均公开发表科研论文0.3篇标准Ⅰ中二项符合一项获教学类奖励比例(含负责人)0.4近3年:1/2及以上教师获校级及以上反映教学质量的教学类奖励及荣誉称号1/3及以上1.4 教师队伍素质与青年教师培养团队精神0.3课程组教师团结,相互关心和帮助,集体得过先进等荣誉,负责人的课题有组内教师参加课程组教师团结,相互关心和帮助教师行业企业经历0.3课程组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具有半年及以上在行业企业实践经历课程组有的教师具有半年及以上在行业企业实践经历青年教师培养0.4有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实行青年导师制,青年教师教学有较大进步和较多成果有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实行青年导师制,青年教师教学有进步和成果2. 教学建设与改革2.1课程设计与内容课程定位0.3课程目的要求符合学校、开课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基本符合学校、开课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较好课程设计0.3能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能较好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教学内容0.4课程内容知识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引进学科前沿成果,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做了一些尝试,效果一般2.2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0.6能够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明显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效果一般教学手段(含网络教学)0.4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使用效果好;有本课程网站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效果一般2.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条件0.4能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开设实验,开出率达到100%,每组人数合适;有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效果好;有实验室开放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有记录有检查实验开出率达到90%,每组人数较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实践教学0.6科学安排本课程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效果好;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实践活动少,效果一般;实践教学条件不太足2.4 教材及相关资料教材选用与编写0.7选用国家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奖教材、特色教材和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或选用自编的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选用公开出版的教材;或选用自编的公开出版的教材辅助教学资料0.3积累了必要的一些辅助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参考课件、声像、音像、网络课程等),并且使用效果好辅助教学资料不多,使用效果一般3. 教学管理3.1教学质量管理教学文件0.4有开设该课程的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大纲学时与培养方案相符,内容完备,使用的教学大纲是五年内制订或修订的;教学日历齐全,内容与教学大纲相符,执行严格教学大纲与培养方案、教学日历与教学大纲基本相符,教学进度与教学日历基本相符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0.3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健全,并认真执行;近3年没出现教学事故质量标准基本健全,执行较好;近3年没出现较严重教学事故教学检查0.3学校、院系部、课程组定期开展教师教学检查,有记录学校、院系部、课程组能开展教师教学检查3.2教学环节管理教师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0.2教案规范齐全,备课认真充分;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有课程组教案教案质量一般,备课比较充分;能开展集体备课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0.2辅导答疑经常;作业适当并批改认真,有记载辅导答疑较少;作业有布置,能批改与本课程有关的第二课堂活动0.3经常开展与本课程有关的社团活动、校内外竞赛,并取得很好成绩能开展与本课程有关的社团活动、校内外竞赛,成绩一般课程组教学活动0.3经常开展教学研究、相互听课、观摩教学和试讲等活动,有记录能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互相听课较少3.3成绩考核平时考核0.3教师手册中对学生平时出勤、作业、实验、测验等考核过程记载清楚,平时成绩评分合理,在总成绩所占比例合适学生平时成绩有记载,评分基本合理,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较合适期末考核0.5 试题命题质量、题量、覆盖面、难易程度均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有标准答案,实行教考分离,评分标准客观、准确,流水作业阅卷,开展题库建设试题命题基本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阅卷过程基本规范试卷和成绩分析0.2 试卷和成绩分析科学、客观,并能反馈指导教学;成绩分布合理,成绩单记载清楚、规范有试卷分析;成绩分布基本合理,成绩单记载基本规范4. 教学效果4.1师生反映学生反映0.6学生对课程组教师教学效果测评均为优秀(由教务处提供近3年学生测评结果)均为优良教学督导组和同行反映0.4教学督导组和同行测评结果均为优秀(由教务处提供近3年测评结果)均为优良5. 课程特色与学校支持5.1课程特色与学校支持特色与创新点0.6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特色和创新,对同类课程有指导及推广意义特色不突出课程水平比较0.2与省内高校同类课程相比,处于先进水平处于一般水平学校支持0.2学校和院(系)支持本课程建设力度较大一般。
宿迁学院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条件20分
教材及相关资料
教材建设与选用
选用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获奖教材,并注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8分
实验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实验教学条件和设备满足教学要求,有实验的课程实验开出率达100%;有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
8分
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不低于30%,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6分
考试方法
考试方式、命题与阅卷质量
考试方式科学合理。已建立试题(卷)库,题量充足,使用效果好。考核命题质量高,评分标准科学合理,阅卷严格,试卷分析认真规范。
附件:
宿迁学院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评 估 标 准
分值(Mi)
评估等级(Ki)
A1.0B Nhomakorabea0.8C
0.6
D
0.4
B
队伍建设
20分
课程负责人
学术、教学水平与风范
1.课程负责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2.主持院级以上科研项目,并发表过与课程建设相关的教改论文。
6分
教学队伍建设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养
6分
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
已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实验(含实习与课程设计)指导书、参考文献目录等全部在校园网上开放,并在网上开展辅导、答疑等教学活动。
辽宁工业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模板】
考试方法改革。
积极深化考试方法改革,注重学习过程考核,采用适合本课特点的全过程考试模式。
7.学习效果10%
7.1试题质量
命题依据,试题覆盖面,题量,题型及比例,难易程度。
依据教学大纲命题;覆盖面合理;题量饱满;主、客观题和难、易题比例合适,难易程度适中。
7.2考试结果
学生成绩,教与学的客观真实性。
3.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15%
3.1教学大纲
规范性,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教学内容要求,授课环节及学时分配,考核方式。
教学大纲撰写规范;关于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明确;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明确、重点与难点突出;授课环节安排及学时分配合理,考核方式合理可行。
3.2教学内容
求,能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教学内容组织合理,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吻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省、市、校级讲课大赛、微课大赛、教育信息化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课程建设规划5%
2.1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目标明确,以建成省、校级精品课或精品资源共享课为目标。
2.2建设规划
建设内容,建设步骤与进度。
建设内容与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相符,体现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建设步骤与进度安排合理。
5.2教辅资源
多媒体课件,学习指南、习题库等。
多媒体课件紧扣教材和教学大纲,重点、难点突出,完整、系统;学习指南、习题库等教辅资源能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需要。
5.3网络资源
基本资源,扩展资源。
基本资源(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和日历、网络辅助教学课件、学习指南、作业等)配置齐全,系统完整;扩展资源(重难点指导、习题集、教学视频、参考资料目录、课程相关网站链接)契合教学要求,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获奖证书(清单及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封面、获奖证书复印件)
实验
实验
10
实验设备更新率高,有较好的设计性实验,实验开出率达100%(10)
实验设备更新率高,有设计性实验,实验开出率>85%(8)
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5
有省级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5)
有院级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3)
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名单(文件复印件)
II、教学条件(30分)
教材
教材及参考资料
8
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针对本校的优势学科,有重点支持特色教材编写的规划和措施,成效好,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含)以上奖励的教材(6-8)
安徽工程大学优秀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试行)
I、师资队伍(30分)
项目
评估要素
满分
A级
B级
提供资料(近三年)
师资
结构
主讲教师高职称比例P1
6
P1>30%(6)
30%≥P1>25%(4)
提供课程主讲教师名单(含年龄、职称、学历)及授课任务通知书复印件
主讲教师博士硕士比例P2
6
P2>40%,本科以上学历教师(6)
论文、杂志封面及论文所在目录复印件
教学
改革
教学研究项目、改革
5
积极改革、效果显著,有获奖项目,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教学资料及课程改革研究的动态资料,有省级教研项目(5)
能进行改革,有一定效果,有资料积累,有院级教研项目
(3)
项目(或获奖)批文复印件,项目清单、教改项目及效果分析
得分≥85分的课程为校级优秀课程
实验名称及开出率、开出类型(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内容与比例)
实验设备及人员
5
设备完备,使用率高,符合定编,有水平较高的实验人员(5)
设备较完备,有符合定编的实验人员(3)
设备名称及情况,实验人员配备名单及基本情况
教学
手段
教学手段
7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成效显著,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不低于12%,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好(6-7)
(7)
提供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简介、授课计划、试卷库、试卷分析、课程小结
教学
环节
教学环节(试讲、备课、讲授、批改作业、答疑.....)
10
各教学环节健全,认真执行教学(10)
基本健全,执行较认真(7)
各教学环节执行情况汇总,提供学生作业、实验报告、一章节的备课笔记
质量
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学生测评、授课信息反馈、同行听课评价)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成效一般,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不低于10%,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3-5)
提供清单、课件光盘及效果情况分析
III、教学管理(30分)
教学
文件
教学文件(课程大纲、课程简介、授课计划、试卷库、试卷分析、课程小结)
10
教学文件齐全,质量符合要求(10)
教学文件基本齐全,符合基本要求
40%≥P2>30%(4)
提供课程主讲教师名单(含年龄、职称、学历)及授课任务通知书复印件
主讲教师45岁以下教师比例P3
3
P3>55%,其中36-45岁占1/2以上(3)
55%≥P3>40%(2)
提供课程主讲教师名单(含年龄、职称、学历)及授课任务通知书复印件
教学
学术
水平
教师参加科研比例P4
4
基础课、技术基础课: P4>50%
专业课: P4>80%(4)
50%≥P4>30%
80%≥P4>60%(3)
提供相应的教师名单及参加的科研项目清单、批文
科研论文
3
年人均≥1篇(3)
0.5篇<年人均<1篇(2)
论文、杂志封面及论文所在目录复印件
科研成果(项目、专著等)
3
有市级获奖的科研成果(3)
有一般科研成果(2)
科研成果清单、获奖情况(证书复印件)
10
有较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认真执行学校有关教学质量方面的要求,措施得力
(8-10)
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6-7)
有关文件,整理督导组听课反馈、学生座谈会记录、同行评价材料、后续课程评价材料等
Ⅳ、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10分)
教学研究教学研究论文 Nhomakorabea5
年人均论文≥1篇(4-5)
1篇>年人均论文≥0.5篇(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