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
认识勾股定理 公开课获奖【一等奖教案】
第一章勾股定理1.1 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认识勾股定理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内容: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1.探究活动一内容: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问: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结论1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意图:从观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地板砖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特殊情形的探究得到结论1,为探究活动二作铺垫.效果:1.探究活动一让学生独立观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2.通过探索发现,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和愿望. 2.探究活动二内容:由结论1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该性质呢?(1)观察下面两幅图:(2)填表:(3)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C 的面积的?与同伴交流.(学生可能会做出多种方法,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图1 图2 图3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如图1,将正方形C 分割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13132214=+⨯⨯⨯=C S .方法二:如图2,在正方形C 外补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形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33221452=⨯⨯⨯-=C S .方法三:如图3,正方形C中除去中间5个小正方形外,将周围部分适当拼接可成为正方形,如图3中两块红色(或两块绿色)部分可拼成一个小正方形,按此拼法,13542=+⨯=C S .(4)分析填表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归纳出:结论2 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意图:探究活动二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探讨、归纳进一步发现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由于正方形C 的面积计算是一个难点,为此设计了一个交流环节.效果: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探究,在突破正方形C 的面积计算这一难点后得出结论2. 3.议一议内容:(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a ,b ,c 来表示上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3)分别以5厘米、12厘米为直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2中发现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 ,b ,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222c b a =+.数学小史:勾股定理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中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在西方文献中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意图:议一议意在让学生在结论2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勾股定理.效果:1.让学生归纳表述结论,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作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内容:例题 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离地面10m 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24m 处. 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弦股勾(教师板演解题过程) 练习:1.基础巩固练习:求下列图形中未知正方形的面积或未知边的长度(口答):2.生活中的应用: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 in (74 cm )的电视机. 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 cm 长和46 cm 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意图:练习第1题是勾股定理的直接运用,意在巩固基础知识.效果:例题和练习第2题是实际应用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意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内容: 教师提问: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1.知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 ,b ,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222c b a =+.2.方法:(1) 观察—探索—猜想—验证—归纳—应用; (2)“割、补、拼、接”法.3.思想:(1) 特殊—一般—特殊; (2) 数形结合思想.225100x1517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可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效果:通过畅谈收获和体会,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强不断反思总结的意识.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内容:布置作业:1.教科书习题1.1.2.观察下图,探究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222c b a =+?意图:课后作业设计包括了三个层面:作业1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而设计;作业2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作业3是为了拓广知识,进行课后探究而设计,通过此题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效果: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反思 (一)设计理念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在探索勾股定理的整个过程中,本节课始终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引导或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来突破难点.(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勾股定理,本节课首先情景创设激发兴趣,再通过几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一特殊情形入手,自然过渡到探究一般直角三角形,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计算面积,分析数据,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而得到勾股定理.a bcabc4.4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会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重点)2.会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重点)一、情境导入某农场租用播种机播种小麦,在甲播种机播种2天后,又调来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直至完成800亩的播种任务,播种亩数与天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你能通过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吗?你知道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的天数是多少呢?学习了本节的内容,你就知道了.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求正比例函数y=(m-4)m2-15的表达式.解析:本题是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来确定表达式的,即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这种类型简称为定义式.解:由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知m2-15=1且m-4≠0,∴m=-4,∴y=-8x.方法总结: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表达式: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探究点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类型一】根据给定的点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析:先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因为它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所以当x=0时,y=5;当x=2时,y=-5.由此可以得到两个关于k、b的方程,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出待定系数k和b的值,再代回原设即可.解: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kx +b ,根据题意得,∴⎩⎪⎨⎪⎧5=b ,-5=2k +b.解得⎩⎪⎨⎪⎧k =-5,b =5.∴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5x +5. 方法总结:“两点式”是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基本题型.二次函数y =kx +b 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 、b ,因而需要知道两个点的坐标才能确定函数的关系式.【类型二】 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为A(4,3),B 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且OA =2OB.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析:根据A(4,3)可以求出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OA 的长,从而可以求出点B 的坐标,根据A 、B 两点的坐标可以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设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1=k 1x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k 2x +b.∵点A(4,3)是它们的交点,∴代入上述表达式中,得3=4k 1,3=4k 2+b.∴k 1=34,即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34x.∵OA =32+42=5,且OA =2OB ,∴OB =52.∵点B 在y 轴的负半轴上,∴B 点的坐标为(0,-52).又∵点B 在一次函数y 2=k 2x +b 的图象上,∴-52=b ,代入3=4k 2+b 中,得k 2=118.∴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118x -52.方法总结: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方法:从图象上选取两个已知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待定系数法将两点的横、纵坐标代入所设表达式中求出待定系数,从而求出函数的表达式.【类型三】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某商店售货时,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一定利润,其数量x 与售价y 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列出售价y(元)与数量x(千克)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数量x/千克售价y/元 1 8+0.4 2 16+0.8 3 24+1.2 4 32+1.6 5 40+2.0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售价由8+0.4依次向下扩大到2倍、3倍、…… 解:由表中信息,得y =(8+0.4)x =8.4x ,即售价y 与数量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8.4x.当x =2.5时,y =8.4×2.5=21.所以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是21元.方法总结:解此类题要根据所给的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得出变化关系,并求出函数的表达式,根据函数的表达式作答.三、板书设计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正比例函数y =kx (k≠0)一次函数y =kx +b (k≠0)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进一步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经历从不同信息中获取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2.2 平方根 第1课时 算术平方根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重点) 2.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重点) 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难点)一、情境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做过:由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得到一个边长为a 的大正方形,那么有a 2=2,a =________,2是有理数,而a 是无理数.在前面我们学过若x 2=a ,则a 叫做x 的平方,反过来x 叫做a 的什么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类型一】 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64;(2)214;(3)0.36;(4)412-402.解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只要找到一个非负数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即可.解:(1)∵82=64,∴64的算术平方根是8;(2)∵(32)2=94=214,∴214的算术平方根是32;(3)∵0.62=0.36,∴0.36的算术平方根是0.6;(4)∵412-402=81,又92=81,∴81=9,而32=9,∴412-402的算术平方根是3.方法总结:(1)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时,首先要弄清是求哪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分清求81与81的算术平方根的不同意义,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2)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常借助平方运算,因此熟记常用平方数对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十分有用.【类型二】 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值3+a 的算术平方根是5,求a 的值.解析: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出3+a 的值,再求a.解:因为52=25,所以25的算术平方根是5,即3+a =25,所以a =22.方法总结:已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可以根据平方运算来解题.探究点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类型一】 含算术平方根式子的运算计算:49+9+16-225.解析:首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进行开方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 解:49+9+16-225=7+5-15=-3.方法总结:解题时容易出现如9+16=9+16的错误.【类型二】 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已知x ,y 为有理数,且x -1+3(y -2)2=0,求x -y 的值.解析:算术平方根和完全平方式都具有非负性,即a ≥0,a 2≥0,由几个非负数相加和为0,可得每一个非负数都为0,由此可求出x 和y 的值,进而求得答案.解:由题意可得x -1=0,y -2=0,所以x =1,y =2.所以x -y =1-2=-1. 方法总结:算术平方根、绝对值和完全平方式都具有非负性,即a ≥0,|a|≥0,a 2≥0,当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各数均为0.三、板书设计算术平方根⎩⎨⎧概念: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性质:双重非负性⎩⎨⎧a≥0,a ≥0让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需要由浅入深、不断深化.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思维过程,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清概念,加强训练,逐步深化.4.4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1课时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会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重点) 2.会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重点)一、情境导入某农场租用播种机播种小麦,在甲播种机播种2天后,又调来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直至完成800亩的播种任务,播种亩数与天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你能通过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吗?你知道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的天数是多少呢?学习了本节的内容,你就知道了.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求正比例函数y =(m -4)m 2-15的表达式.解析:本题是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来确定表达式的,即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这种类型简称为定义式.解:由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知m 2-15=1且m -4≠0,∴m =-4,∴y =-8x.方法总结: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表达式: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 探究点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类型一】 根据给定的点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析:先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kx +b ,因为它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所以当x =0时,y =5;当x =2时,y =-5.由此可以得到两个关于k 、b 的方程,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出待定系数k 和b 的值,再代回原设即可.解: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kx +b ,根据题意得,∴⎩⎪⎨⎪⎧5=b ,-5=2k +b.解得⎩⎪⎨⎪⎧k =-5,b =5.∴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5x +5. 方法总结:“两点式”是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基本题型.二次函数y =kx +b 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 、b ,因而需要知道两个点的坐标才能确定函数的关系式.【类型二】 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为A(4,3),B 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且OA =2OB.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析:根据A(4,3)可以求出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OA 的长,从而可以求出点B 的坐标,根据A 、B 两点的坐标可以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设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1=k 1x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k 2x +b.∵点A(4,3)是它们的交点,∴代入上述表达式中,得3=4k 1,3=4k 2+b.∴k 1=34,即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34x.∵OA =32+42=5,且OA =2OB ,∴OB =52.∵点B 在y 轴的负半轴上,∴B 点的坐标为(0,-52).又∵点B 在一次函数y 2=k 2x +b 的图象上,∴-52=b ,代入3=4k 2+b 中,得k 2=118.∴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118x -52.方法总结: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方法:从图象上选取两个已知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待定系数法将两点的横、纵坐标代入所设表达式中求出待定系数,从而求出函数的表达式.【类型三】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某商店售货时,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一定利润,其数量x 与售价y 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列出售价y(元)与数量x(千克)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数量x/千克售价y/元 1 8+0.4 2 16+0.8 3 24+1.2 4 32+1.6 5 40+2.0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售价由8+0.4依次向下扩大到2倍、3倍、…… 解:由表中信息,得y =(8+0.4)x =8.4x ,即售价y 与数量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8.4x.当x =2.5时,y =8.4×2.5=21.所以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是21元.方法总结:解此类题要根据所给的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得出变化关系,并求出函数的表达式,根据函数的表达式作答.三、板书设计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正比例函数y =kx (k≠0)一次函数y =kx +b (k≠0)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进一步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经历从不同信息中获取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八年级勾股定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八年级勾股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2. 掌握勾股定理的运用方法;3. 能够解决与勾股定理相关的数学问题;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原理;2. 勾股定理的运用方法;3. 勾股定理综合练习及应用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 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原理的讲解;2.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复习勾股定理的基本知识。
2. 讲授: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原理(1) 引导学生思考: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2) 引入勾股定理的概念:勾股定理指的是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
(3) 解释勾股定理的原理: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通过已知两个直角边的长度来求得斜边的长度,或者已知斜边和一个直角边的长度来求得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
3. 实例演示:(1) 给出一个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勾股定理计算斜边的长度。
(2) 给出一个已知斜边和一个直角边的长度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
4. 练习:(1) 基础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度,要求学生通过勾股定理计算斜边的长度。
(2) 提高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5. 拓展应用:(1) 在日常生活中,勾股定理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不可直接测量的距离等,引导学生应用勾股定理进行解决。
(2) 勾股定理在几何学和物理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解决斜面、斜船等相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检查学生对于勾股定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教师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别展示的形式,完成勾股定理相关的作业和实践任务。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讲解,使学生理解了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勾股定理的运用方法。
11 勾股定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11 勾股定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勾股定理(1)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历史悠久,不仅被认为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也被认为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也为后面学习直角三角形的相似、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几何证明基础,但是思维偏重于直观。
而勾股定理的证明是先构造图形,数形结合,再进行证明。
与以往的几何题目证明相差甚远,有很大的难度。
由此本课的设计注重从学生的动手操作开始,从作图猜想再由特殊到一般的验证,证明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亲历定理的产生和证明过程,且能初步运用,为以后相关知识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
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并且能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技能目标: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亲历“观察—猜想—归纳—证明”的过程,并且能体会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与定理有关的中外数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
特别是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运用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师点拨教学准备:已剪好的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探究新知:活动一、尺规作直角边分别为为3cm、4cm和6cm、8cm和5cm、12cm三个直角三角形,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并观察三边数量上有什么规律?(课下完成作图)活动二: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情况(图1)如图1 如图2 (图2)由上面你得到的结论: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该性质呢?猜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活动三:拼图证明:1.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来拼成一个正方形(中间可以留白)2.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证明方法一: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为;也可以表示为___ 。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一等奖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任务分析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有关度量的最基本定理,它从边的角度进一步刻画了直角三角形的特点。
学习勾股定理极其逆定理是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直角三角形的需要,也是后续有关几何度量运算和代数学习的必然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对勾股定理教学内容的要求是:1、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经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4、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勾股定理的应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第3节、具体内容是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需要借助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有些探究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学会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重点。
把实际问题化归成数学模型是难点。
二、教学设想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我想尽量给学生创设丰富的实际问题情境,使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1.1探索勾股定理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探索勾股定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1.1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课题 1.1.1探索勾股定理单元1 学科数学年级八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特殊且美妙的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核心素养分析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历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目标1.用测量探索直角三边的平方关系,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验证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发展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难点理解和应用勾股定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提问: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哪些?相传2500 多年前,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图案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请你观察一下地面的图案,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这样的引入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从而较自然的引入课题。
通过讲述故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讲授新课如图,从电线杆离地面8m处向地面拉一条钢索,如果这条钢索在地面的固定点距离电线杆底部6m,那么需要多长的钢索?由此我们知道勾股定理研究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做一做(1)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边长的平方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2)观察下面两幅图:观察图形,正方形A中有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个面积单位。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省一等奖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省一等奖《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省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省一等奖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和证明过程;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二数学思考1.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2.通过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三解决问题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体会数形结合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四情感态度1.通过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关系;2.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应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二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学过程:一复习孕新,引入课题问题:(1)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2) 求以线段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的长:① a=3,b=4② a=2.5,b=6③ a=4,b=7.5(3) 分别以上述abc为边的三角形的形状会是什么样的呢?二动手实践,检验推测1.把准备好的一根打了13个等距离结的绳子,按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摆放成一个三角形,请观察并说出此三角形的形状?学生分组活动,动手操作,并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实践性预测.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并帮助指导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在此基础上,介绍:古埃及和我国古代大禹治水都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直角的.2.分别以2.5cm6cm6.5cm和4cm7.5cm8.5cm为三边画出两个三角形,请观察并说出此三角形的形状?3.结合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平方关系,你能猜一猜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与三角形的形状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三探索归纳,证明猜想问题1.三边长度分别为3 cm4 cm5 cm的三角形与以3 cm4 c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2.你能证明以2.5cm6cm6.5cm和4cm7.5cm8.5cm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3.如图18.2-2,若△ABC的三边长满足,试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请简要地写出证明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并适时诱导,指导学生完成问题3的证明.之后,归纳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四尝试运用,熟悉定理问题1例1:判断由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2)2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第三条边长是多少?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关注学生在练习中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能否熟练地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五类比模仿,巩固新知1.练习:练习题13.2.思考:习题18.2第5题.部分学生演板,剩余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小结梳理,内化新知六1.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2.作业:(1)必做题:习题18.2第1题(2)(4)和第3题;(2)选做题:习题18.2第46题.第2篇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省一等奖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具体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设计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已知两边求第三边)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2cm,则斜边长为_____________。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4,则另一条边长是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ABC中,AB=10,AC=一qi,BC边上的高线AD=8,求BC的长?知识点2:利用方程求线段长1、如图,公路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DA⊥AB于A,CB⊥AB于B,已知DA=壹五km,CB=10km,现在要在公路AB上建一车站E,(1)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E站建在离A站多少km处?(2)DE与CE的位置关系(3)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最短,E站建在离A站多少km处?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2、如图,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为8cm,长BC为10cm.当折叠时,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想一想,此时EC有多长?3、在矩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图所示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求DE的长。
4.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矩形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EF 的长是多少?5、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折痕为AE,且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以B点为原点,BC为x轴,BA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求点F和点E坐标。
6、边长为8和4的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y轴上,若沿对角线AC折叠后,点B落在第四象限B1处,设B1C交x轴于点D,求(1)三角形ADC的面积,(2)点B1的坐标,(3)AB1所在的直线解析式。
探索勾股定理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
探索勾股定理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本节课主要研究勾股定理的探究、证明及简单应用。
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个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把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个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搭建起了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之间的一座桥梁,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同时,它也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促成了三角学、解析几何学的建立,对数学进一步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因此,勾股定理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根基之一,被认为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也被认为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并证明勾股定理。
通过分析以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归纳并合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勾股定理的结论。
通过割补法构造图形验证勾股定理,从而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同时,以赵爽弦图和青朱出入图为载体,了解勾股定理各种证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实质都是运用等面积法加以证明。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多角度分析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在图形的性质转化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了解勾股定理发展史,学生可以感受勾股定理所蕴含的厚重文化。
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数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起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初步掌握勾股定理,进一步了解等面积法的应用;2.通过不同证明方法的探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借助勾股定理丰富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设计意图:1.通过引入___的故事,增加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和好奇心;2.让学生自己画直角三角形并验证,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地思考问题;3.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尺规作图的局限性,并寻找更好的验证方法。
实验观察:在开始讲解勾股定理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请同学们转动沙漏并认真观察。
勾股定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人教版
勾股定理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含义。
2. 掌握如何使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3. 发现直角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
2. 掌握勾股定理的运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独立推导勾股定理的公式。
2. 将勾股定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作业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哪些特点?2. 引出勾股定理的问题:如何求解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Step 2 导入(15分钟)1. 教师通过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向学生提问:有哪些方法可以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2. 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
3. 教师给出勾股定理的定义,并让学生记下勾股定理的公式。
Step 3 讲解(15分钟)1. 教师用实际例子演示如何使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2. 教师讲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教师解释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并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中两个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关系。
Step 4 实践(30分钟)1. 学生独立进行练习,使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2. 教师逐一巡视学生的解题过程,给予指导和帮助。
Step 5 归纳(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结合练习内容,总结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
2. 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和结果。
Step 6 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结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勾股定理为主题,通过引入问题、讲解、实践和拓展等环节,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勾股定理的概念、应用方法以及几何意义。
通过学习勾股定理,学生不仅能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特性,还能够将勾股定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北师大勾股定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北师大勾股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原理;2. 能够熟练应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长和角度;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勾股定理的原理和应用;2. 掌握勾股定理的运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原理;2. 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与角度的关系;3. 勾股定理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勾股定理的由来和应用背景,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解释(10分钟)向学生解释什么是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
通过示意图展示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和三边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原理。
- 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度是90度的三角形;- 勾股定理指的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 基本例题演示(15分钟)通过几个简单的案例,演示如何应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 给出一个已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让学生求解斜边的长度;- 给出一个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直角边的长度,让学生求解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
4. 深入应用(30分钟)通过一些复杂一点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 给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长度,让学生求解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 给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长度,让学生求解内角的大小;- 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构造直角三角形,并求解相关的边长和角度。
5. 练习与巩固(2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提供一些应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并讲解解题思路。
6. 归纳总结(10分钟)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和加深记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2. 学生对勾股定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掌握;3.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
八下勾股定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八下勾股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笔、尺子、直角三角形模型等。
2. 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尺子、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道数学题目的引入来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与讲解(2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定义,通过直角三角形模型来说明直角三角形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际测量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长度,观察是否有某种关系存在。
3. 实践与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到三人,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度,并填写实验数据表格。
(2)通过讨论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直角边长度的关系,并由此引入勾股定理的概念。
(3)让学生自行发现、总结并归纳勾股定理的表达式。
4. 巩固与拓展(25分钟)(1)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提供一些扩展问题和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5. 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重点强调勾股定理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勾股定理的运用。
2. 针对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加强引导和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勾股定理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勾股定理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如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通过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张直角三角形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讲述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如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新知让学生画几个直角三角形,测量其三边的长度,并计算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与斜边的平方。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提出猜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证明勾股定理:方法一:利用赵爽弦图证明。
展示赵爽弦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讲解证明思路。
方法二:利用面积法证明。
通过将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利用面积相等来证明勾股定理。
3、巩固练习给出一些简单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未知边的长度。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旗杆的高度、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等,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解决。
4、课堂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方法。
总结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注意事项。
5、布置作业书面作业: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拓展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勾股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勾股定理
(说案)
xx 宁
课题: 勾股定理 xxxx 实验中学 xx 宁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2、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2、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数学思考】 1、让学生切实经历“观察-探索-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索过程;
2、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并体会数形结合、由特殊到一般、转化
的思想方法。
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数量关系 解直角三角形
广泛应用
形 数 几何
代数
【问题解决】 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
3、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难点: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法指导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教学过程
几何直观
引导
实验
思想方法
探索
验证
活动1:等腰入手发现新知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满足什么关系?
方案二:
4、学生总结归纳勾股定理,
板书勾股定理并给出字母表示。
教师对“勾股弦”的含义以及
3、台风来袭,一棵大树在离
地面9米处断裂,树的顶部四、评价分析
五、设计说明
1、探究体验贯穿始终
2、展示交流贯穿始终
3、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4、情感教育贯穿始终
5、文化育人贯穿始终。
勾股定理的应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2. 掌握勾股定理的求解方法。
3. 能够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包含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的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白板、教科书、直角三角形模型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提出勾股定理的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的差值,你们是否知道这个定理叫什么名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勾股定理!”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理论阐述(1)概念解释:通过教材或黑板授课,向学生讲解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即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的差值。
(2)推导过程:以图示和数学公式的方式,向学生演示如何推导出勾股定理,并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推导过程。
(3)应用场景: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测量房间的对角线长度、修建挡土墙的长度等,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将所学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解答,包括不同类型的问题,如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等,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答,如计算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等。
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评,引导学生探讨解题方法、思路和难点。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直角三角形,还有哪些几何图形可以应用勾股定理,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等。
给予学生相关题目进行解答,拓展他们的思维和应用能力。
6. 总结回顾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向学生强调勾股定理的重要性,总结勾股定理的应用场景和解题方法,并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答。
四、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和概念解释的方式,引出了勾股定理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了勾股定理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通过推导过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了勾股定理的求解方法,并运用于实际问题。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等奖
数学八年级上册苏科版教学设计3.1.1勾股定理备课人: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所要探究的课题。
也是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解决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画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便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由直观到抽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学会了完全平方公式,具备一定的独立计算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具有浓郁的好奇心,同时具有较强的推理能力,能够通过测量和猜想提出假设,对于勾股定理探究有一定的助力作用。
因此在教学素材的选取和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要设计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并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目标1.主要核心素养(1)掌握并熟练运用勾股定理,求解具体直角三角形中发展运算能力;(2)在具体实际生活问题中,利用观察和归纳总结抽取出数量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数学抽象能力;2.次要核心素养(1)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中发现和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发展逻辑推理能力;(2)利用教材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自主探究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二)四基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关于勾股定理的相关文化历史背景,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会用面积法来证明勾股定理;(2)了解利用画图来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理解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2.数学思想目标(1)在具体动手操作中,体验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图形结合,在“以形助数”中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2)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勾股定理,通过从中抽取勾股定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转化思想;(3)在求解问题过程中,感受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体会数学方程思想;3.基本活动经验目标在合作探究中积累勾股定理计算的经验(三)四能目标1.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目标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现实生活中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实际应用案例。
勾股定理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
勾股定理(第1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17.1)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勾股定理的探究、证明及简单应用.2.内容解析勾股定理的内容是: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勾股定理是中学数学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形的特征(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转化成数量关系:三边之间满足等式:a2+b2=c2,它搭建起了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之间的一座桥梁,从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勾股定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具有科学创新的重大意义.勾股定理启发了人类对数学的深入思考,促成了在三角学、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的建立,使数学的几何学和代数学两大门类结合起来,对数学进一步的发展拓宽了道路.没有勾股定理,就难以建立起整个数学的大厦.因此,勾股定理不仅被认为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也被认为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勾股定理的探究是从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出发,到网格中的直角三角形,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的过程,由具体的关系归纳出抽象的猜想,学生亲手实践赵爽的面积证法,证明猜想、发现定理,并以此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证明定理的思路.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我国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和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早的,在国际上得到肯定.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和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成就的介绍,以及赵爽证明勾股定理的巧妙弦图,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品味数学文化.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长,就可以求出第三边长.勾股定理常用来求解线段长度或距离问题,这是勾股定理最基础的应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并证明勾股定理.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究、证明过程.了解关于勾股定理的文化历史背景,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能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目标解析目标(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归纳并合理地用数学语言表示勾股定理的结论.理解赵爽弦图的意义及其证明勾股定理的思路,能通过面积不变的关系和对图形面积的不同算法证明勾股定理.了解勾股定理相关的史料,知道我国古代在研究勾股定理上的杰出成就.(2)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关键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能求第三条边的长度.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勾股定理是反映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一个特殊的结论.在正方形网格中比较容易发现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进而得出三边之间的关系.但要从等腰直角三角形过渡到网格中的一般直角三角形,提出合理的猜想,学生有较大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网格背景下的正方形的面积关系,然后思考正方形的面积和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再将这种关系表示成边长之间的关系,归纳出结论.学生第一次尝试用构造图形的方法来证明定理存在较大的困难,小组合作在此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学生间的互助、交流有利于学生自然、合理地发现和证明勾股定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勾股定理的探究和证明.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借助PPT动画,动态地演示从网格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网格中的一般直角三角形的变化过程,启发学生考虑用割补法求正方形的面积.在学生拼图验证猜想后,播放视频动画再现赵爽弦图的剪拼过程,形象、直观.利用软件的迭代功能,制作出漂亮的勾股树,品味数学之美.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师生互动,探究规律→3、动手实践,验证猜想→4、观察欣赏,感知文化→5、运用定理,巩固新知→6、畅谈收获,归纳小结→7、布置作业,温故新知.五.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情景引入同学们,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我国的北京召开,下图就是这一届大会会徽的图案.请你仔细的观察这副图案,说一说,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生:四个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师: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是我们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基本图形,我们已经学过直角三角形两角之间的关系,两个锐角互余,今天这节课来研究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特殊关系评析:本节课由国际数学学家大会的会徽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会徽图案是由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组成.引出本节内容是研究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环节二:师生互动,探究规律问题1:相传2500多年前,毕达哥拉斯从地砖图案中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我们也来观察一下这副示意图,我把地砖的颜色给隐藏,可以清楚的发现图中每个小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假设每个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问题1:图中三个正方形A,B,C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三个面积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接下来,在网格图中画出一个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像刚才的示意图一样,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出三个正方形,分别记为A,B,C,假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问题1:正方形A的面积为?正方形B的面积为?正方形C的面积呢?追问:如何求正方形C的面积呢?师:通过古希腊数学家在朋友家做客,发现朋友家的地板砖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图中观察正方形内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生:等腰直角三角形师:假设每个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请同学们思考A、B、C三角形的面积各位多少?生:正方形A与B的面积为2,正方形C的面积为4师:继续思考正方形A、B、C面积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生:正方形A的面积+正方形B的面积=正方形C的面积师:这个结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前提下成立,反问在一个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当中是否还成立呢?生:猜想成立问题2:三个正方形A , B ,C 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S A +S B =S C下面,我把这幅示意图中的三个正方形推开,把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记为a ,b ,c ,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得出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 c ,那么a 2+b 2=c 2.问题:c 的平方可以表示为什么图形的面积?师:给出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以各个边向外作正方形A 、B 、C ,假设每个小正方形面积都为1,思考正方形A 、B 、C 的面积为多少?生:正方形A 的面积为16,正方形B 的面积为9 正方形C 的面积为25师:请学生解释一下正方形C 的面积为什么为25?生:正方形A 的面积+正方形B 的面积=正方形C 的面积师:这个规律刚刚是在等腰直角三角形当中得到的,这个三角形是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这个结论还能用吗?生:不能师:如何来求正方形C 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C BA b a c生:使用割的办法来求正方形C的面积,把正方形C切割成4个直角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得到正方形C的面积为25师:请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生:补上4个小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求出正方形C的面积,统称为“割补法”师:通过正方形A、B、C的面积数据,有什么等量关系?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生:正方形A的面积+正方形B的面积=正方形C的面积师: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记为a、b、c,能否由上面的等式推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等量关系?生:因为S A+S B=S C,所以a2+b2=c2师:那个同学能够用文字语言来表达一下呢?生: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师: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这个结论是在网格图当中得到,去掉网格,这个结论还成立吗?评析:由地砖中存在的特殊示意图导入,发现围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存在特殊的数量关系.在正方形的网格图中进一步研究这个示意图,由特殊的直角三角形过渡到一般的直角三角形,面积之间也存在特殊的数量关系.问题1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观察图形,分析数据,思考其中隐含的规律.得出结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下,从这幅示意图中可以得出小正方形A,B的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C的面积.学生很容易通过数格子的方法答出正方形A和正方形B的面积.难点是求由斜边所作的正方形C的面积.环节三:动手实践,验证猜想拼图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分发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边长为c的正方形.请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拼图结果。
(最新)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分析】勾股定理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可以进行几何计算如求边长、周长、面积等,可以利用勾股定理作图如在数轴上作出表示无理数的点;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诸如用于无法直接实现的测量;它在物理学中的力学、光学的学习中都有所应用,科学家们甚至试图利用勾股定理探索宇宙奥秘。
(二)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勾股定理,它是数形结合的代表,是用代数知识解决几何问题的基础桥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下节课学习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是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余弦定理的基础,是三角形知识的深化。
利用(三) 【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几何证明的理论思维能力,能够独立的思考问题,但要能发现自然界中的规律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
教学班级是八年级(3)(4)班学生,他们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厚,善于思考问题,他们希望老师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老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让他们实际操作,使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但对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首先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数学结论,而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和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从而形成困难。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
3.初步渗透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网络了解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
勾股定理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
《24.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一条重要性质,也是平面几何的一个基本定理.它揭示了三角形中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决定了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是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及圆的问题和解三角形的主要依据,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和连续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辨析.勾股定理不仅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且在科技进步中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1.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够使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2.经历观察,计算,辨析,证明,应用的探究过程,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 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并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3.通过亲身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小组探究中学会合作与分享.4.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爱国情怀.三、学生学情分析从年龄特点上看,虽然八年级学生不及低学段学生那样活泼富有激情,但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理性的分析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探索问题的方法和角度还需进一步培养.所以勾股定理的证明是本节课的难点.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一部分性质及三角形全等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会通过作简单的辅助线解决几何问题.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与探究中来,大胆发表见解,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优化课堂效果.四、教学策略分析通过故事,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思考,研讨,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研讨,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讨论和交流中逐步发现,辨析,证明,应用勾股定理.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观看PPT,播放沙画还原第24届数学家大会的申办和召开,介绍大会会徽,指出该会徽是我国数学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代表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从而引出课题和研究内容.【师生活动】共同观看PPT,教师介绍大会会徽的含义.【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的知识内容和目标.(二)漫话勾股感知发现1.观看PPT,播放毕达哥拉斯参加政要的餐会,凝视地砖出神,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初步探索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师生活动】共同观看PPT,当学生观察受阻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外作的三个正方形,利用正方形所覆盖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探究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P Q M S S S +=,从而得到三边关系:222AC BC AB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边的关系可以通过研究面积关系获得.2.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网格中,通过计算进一步探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数学计算,验证P Q M S S S +=仍然成立,根据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依然能得到三边关系为:222AC BC AB +=.(三)条件辨析 直观验证教师提出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两个特殊条件,等腰和直角,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能具有这样特殊的数量关系,这两个特殊条件是否缺一不可呢?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条件,或者两个特殊条件都不存在了,那这样的三角形的三边还存在以上特殊的数量关系吗?”【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设计意图】辨析决定“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关系的重要条件到底是“等腰”还是“直角”.学生通过思考获得以下争论:争论1: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因为已经验证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满足222+=.AC BC AB争论2:等腰这个特殊条件不能少,因为等腰是边的关系,222+=也AC BC AB是边的关系.争论3:可能与直角关,因为我们曾经学习过“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种边的关系就是与30°角有关.由此推断,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特殊的三边关系可能与直角有关.争论4:可能与两个条件都没有关系.争论5:应该分别验证一下.学生总结具体的验证方案:已经验证了同时有两个特殊条件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存在特殊的数量关系.接下来,继续验证减少其中一个特殊条件的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存在以上特殊关系;再验证两个特殊条件都不存在的任意三角形的三边是否也存在以上特殊关系.【师生活动】分别研究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的三边是否也具有以上的特殊关系.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验证呢?”学生根据刚刚获得的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分别求三个正方形的面积.通过研究正方形的面积关系从而研究三角形三边关系.在研究任意三角形的三边是否存在以上特殊关系时,引导学生思考得到“因为去掉‘直角’这一个条件三边关系已经不存在了,那去掉‘等腰’和‘直角’这两个条件,三边关系就一定不存在”的结论,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方法出发,确立研究问题的方法.(四)归纳总结猜想结论通过辨析猜想结论,引导学生说出:“如果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b,c满足222+=”.a b c(五)动手操作推理证明特殊给我们启示,而一般才具有代表性.我们验证过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是特殊值,那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仍然存在以上特殊的数量关系.方法1观点1:放回网格中.观点2:不行.因为任意三角形的顶点不一定在格点上.观点3:如果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那边长就又是特殊值了.方法2观点1: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观点2:无法求出P 、Q 、M 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 观点3: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222,,a b c .观点4:即使能表示面积,但没有具体数据仍然无法证明222a b c +=.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试一试用以前的方法能否进行证明.学生经历了失败,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222a b c +=的特点,继续引导学生由边长的平方想到正方形的面积,在本节课研究面积的方法的启示下,请同学们参考前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探究任务.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参与并指导.【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采取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手动起来,思维也动起来.在合作中交换数学方法,升华数学思想.(六)呼应引入 升华感情向学生介绍3世纪数学家赵爽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接,利用面积相等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以及“勾股弦图”重要的历史意义,紧扣引入环节,升华爱国情怀.(七)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1.求下列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完成下列表格.例 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 ,宽2.5m 的 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师生活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夯实勾股定理的内容,通过书写过程,强化勾股定理的内容和几何语言的表达,并培养学生的说理习惯,树立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意识.(八)梳理提升 反思小结本节课,我们经历了观察,计算,辨析,猜想,证明,应用的探究过程,从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通过减少条件,过渡到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研究;由有网格的直观计算到无网格的逻辑推理,体验了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也感受了我国古人的智慧.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的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是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不仅为我们解决生活问题提供了方法,也为科学创新提供了思路.【设计意图】梳理本节课学习的过程,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有序到无序”,“从直观到抽象”的数学思想.(九)布置作业延伸课堂课本第8页,第1,2,3题.六、课堂教学目标检测1.求下列用字母表示的正方形的面积.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12.则斜边长为 .3.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7,一条直角边长为15,另一条直角边长为 .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8,则斜边上的高为 .5.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若AB=AC=17,BC=16.则三角形ABC的面积是多少?B评课——《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4章第一课时的内容.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重要的基本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特殊的数量关系,将“形”与“数”紧密的联系起来了纵观郝金芝老师的课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课堂内容的呈现体现了多样性和层次性郝老师能够灵活的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重点设计了勾股定理的“辨析”和证明的过程.首先从最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研究,发现三边存在特殊的数量关系,之后,郝老师并没有照搬教材直接验证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而是创造性的处理,让学生思考“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结论是与“等腰”还是“直角”有关,引发学生的争论,试图通过网格计算分别验证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任意三角形的三边是否具有以上特殊的数量关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也得出“去掉直角这个条件,三边关系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去掉等腰和直角两个条件,三边关系就更不存在了”的结论,这样自然而然的课堂生成说明了教师问题的设计引发了学生深刻的思考.这个辨析的环节一下子拓展了课堂的宽度,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到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独具的性质,这样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形成过程才是学生最大的收获,而且这样过程教会学生的是一种“去伪存真”的思想,是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勾股定理一般性证明的环节,郝老师也通过不断的追问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从已有经验“放入网格”“以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出发进行尝试,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借助前面研究面积问题的方法”进行尝试验证.这两处有效的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认识问题,拓展思路,交流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受益良多.2.教学活动的设计郝老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也特别用心,从生活现象过渡到数学问题,再从有网格的直观计算到无网格的逻辑推理,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感性具体→理性具体→理性一般”的过程,符合学生认识新知识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3.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本节课,郝老师合理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方式.4.学科德育渗透通过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在我国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5.课堂节奏的把握本节课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节奏有点儿快,如果能再多给学生思考时间,效果会更好.。
勾股定理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人教版
勾股定理的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基本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2. 难点:能够熟练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直角三角形的特点。
2. 学习勾股定理(15分钟)a. 教师给出勾股定理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两条边的平方和”,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定义。
b. 教师在黑板上列示勾股定理的表述方式:a² + b² = c²,解释其中a,b,c的含义。
c.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发现和验证勾股定理。
通过实际测量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学生可以用数值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3. 勾股定理的应用(2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给出一些边长已知的直角三角形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求解未知边长。
b. 补充:勾股定理与三角函数的关系。
教师简要介绍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并说明与勾股定理的关系。
4. 扩展应用(15分钟)a. 教师给出一些勾股定理的应用问题,如建筑中的测量、导弹轨迹等,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b. 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出更多有关勾股定理的应用。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对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应用进行总结归纳。
并提醒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掌握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及实际应用问题的解答,进行学业的自我评价和总结。
五、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和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勾股定理一等奖创新教案_1
1 勾股定理一等奖创新教案18.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了解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与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意识。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能力,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我国古代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2.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究.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发现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几何画板,微课。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相传2500年前,一次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作客,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反映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同学们,我们也来观察下面的图案,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引出:研究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关系——勾股定理【学生活动】了解勾股定理起源背景,观察,猜测,思考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关系,增加好奇感,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活动】介绍勾股定理的起源背景,引导学生观察,猜测,直接看直角三角形看不出关系,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往外作的三个正方形面积的关系。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探求新知1.(1) 个单位面积;个单位面积;个单位面积.(2) 个单位面积;个单位面积;个单位面积.总结:(1)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______(2)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有什么关系吗?_____【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研究正方形面积,发现三个正方形面积有某种数量关系。
在计算面积时遇到困难,尝试用割补的方法求面积,割补的方法有多种,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还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当无法直接求出面积时可用什么方法?割补的技巧是沿着格线割补,易找出相关的量。
割补的方法有多种,放手让学生尝试,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体现课堂的探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一条重要性质,也是平面几何的一个基本定理.它揭示了三角形中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决定了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是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及圆的问题和解三角形的主要依据,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和连续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辨析.勾股定理不仅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且在科技进步中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够使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经历观察,计算,辨析,证明,应用的探究过程,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 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并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3.通过亲身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小组探究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4.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爱国情怀.
三、学生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点上看,虽然八年级学生不及低学段学生那样活泼富有激情,但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理性的分析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探索问题的方法和角度还需进一步培养.所以勾股定理的证明是本节课的难点.
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一部分性质及三角形全等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会通过作简单的辅助线解决几何问题.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与探究中来,大胆发表见解,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优化课堂效果.
四、教学策略分析
通过故事,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思考,研讨,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研讨,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讨论和交流中逐步发现,辨析,证明,应用勾股定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观看PPT,播放沙画还原第24届数学家大会的申办和召开,介绍大会会徽,指出该会徽是我国数学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代表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从而引出课题和研究内容.
【师生活动】共同观看PPT,教师介绍大会会徽的含义.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的知识内容和目标.
(二)漫话勾股感知发现
1.观看PPT,播放毕达哥拉斯参加政要的餐会,凝视地砖出神,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初步探索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师生活动】共同观看PPT,当学生观察受阻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外作的三个正方形,利用正方形所覆盖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的个数,探究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P Q M S S S +=,从而得到三边关系:222AC BC AB +=.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边的关系可以通过研究面积关系获得.
2.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网格中,通过计算进一步探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计算,验证P Q M S S S +=仍然成立,根据三个正方形
的面积关系,依然能得到三边关系为:222AC BC AB +=.
(三)条件辨析 直观验证
教师提出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两个特殊条件,等腰和直角,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能具有这样特殊的数量关系,这两个特殊条件是否缺一不可呢?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条件,或者两个特殊条件都不存在了,那这样的三角形的三边还存在以上特殊的数量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