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教案教案:《满江红》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满江红》。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岳飞的《满江红》一词,理解其历史背景和词作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背诵《满江红》,理解词中的关键字词,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满江红》的词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满江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深入理解《满江红》的历史背景和词作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满江红》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悲壮激昂的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岳飞和《满江红》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满江红》,注意读音和语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满江红》的词意和作者情感。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建议。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讲解《满江红》的词意,分析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词作内容。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朗读、背诵《满江红》。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一、导入(背景音乐为屠洪纲的《精忠报国》,营造氛围)豪迈动听的歌曲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满江红》的氛围中。

(投影歌词)“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师朗读或学生齐读《发现》(投影):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闻一多的这首诗,热情澎湃,抒发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犹如隆隆的地火在运行,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

在闻一多迸着血泪,呼唤祖国自强时,让我们把时光往前推800多年,也有一位民族英雄为了国家的兴衰而“怒发冲冠”,他是谁?(岳飞!)二、新授1、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1)请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展示图片)(2)教师总结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

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余秋雨,浙江人,1946年生,中国文化史学者、艺术理论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有《艺术创造工程》等专著多种;著有散文集多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逐节阅读,正音正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理清思路,研读课文。

整篇文章分三部分。

先来研读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六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以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定论的长城和都江堰作对比,开宗明义标明观点,推出主题。

第2自然段,写长城之伟大。

作者说长城不如都江堰,并不是否定长城。

长城的伟大之处,主要在于它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是久远历史和民族演化的见证。

反过来,写长城的伟大,也不会减低前面对都江堰的评价。

第3、4、5自然段,具体对比长城与都江堰的不同。

作者认为,都江堰在哪四个方面胜过长城?历史更悠久,为民造福更直接,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今天仍然像最初那样有价值。

“灌溉”一词既是实写“都江堰”的水利功能,又比喻对民族人民的养育作用。

第4自然段用一组排比句解释“灌溉”的深层意义。

第5自然段再以三组对比,从外在形象,象征意义,再到内在精神,对二者进行比较,以反复印证咏叹的笔法赞美都江堰,支持文章的观点。

第6自然段,用短句,并另起一行。

目的是推出并强调主角。

小结:第一部分,用长城做对比,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第二部分:第7自然段,写以前心目中的都江堰,“只是一个水利工程”,根本没放在眼里。

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是欲扬先抑,为后来的“发现”做铺垫。

与第一部分结尾盛赞并隆重推出“都江堰”又形成反差,使文章产生起伏悬念,引人人胜。

第8自然段,写走进都江堰的过程。

这一段写得细致、真切、传神。

是从哪些感觉角度来写的?先是视觉“草木茂盛”,再是触觉“渐觉滋润”,再是直觉、听觉、第六感觉,最后是心理感应。

终于全身心地被震撼。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满江红》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所作的《满江红》。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作者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2. 通过分析《满江红》的词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满江红》中汲取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满江红》中的历史背景和革命意义。

重点:分析《满江红》的词句,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满江红》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这首词的激昂情绪,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秋瑾的背景和革命事迹,让学生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3. 分析:分析《满江红》的词句,解释其中的历史和革命意义。

4. 讨论:分组讨论《满江红》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5. 练习:让学生朗读《满江红》,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学生的理解。

6. 欣赏:让学生欣赏其他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板书设计:满江红秋瑾革命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满江红》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答案:略2. 作业题目:请学生找出其他有关秋瑾的资料,了解她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满江红》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秋瑾纪念馆或者进行相关主题的社会调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秋瑾和她的革命事迹。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革命历史的小说、诗歌等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情感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深入领会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国家、民族奋斗的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岳飞在抗金时期所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憎恶。

2.2 教学重点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

2.3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岳飞抗金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3.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爱国情怀。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4.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了解学生对爱国情怀的认同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满江红(怒发冲冠)》及相关背景资料。

5.2 多媒体课件岳飞抗金事迹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5.3 参考文献相关学术论文、教育专著等。

教学设计力求遵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有机统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岳飞抗金的背景音乐和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营造一种浓厚的爱国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诗词的学习中。

6.2 启发式教学在讲解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岳飞的生平事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欣赏诗词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等。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通过诵读感受诗词的节奏和情感。

4、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满江红》的词句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教学难点(1)感受诗词的艺术魅力,理解诗词中用典、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爱国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2、讲解法: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词句含义等,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激昂的音乐,如《精忠报国》,营造出浓厚的爱国氛围。

(2)提问学生:“在你们心中,爱国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诗词——《满江红》。

”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岳飞:通过多媒体展示岳飞的图片和生平简介,让学生了解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精忠报国,却被奸臣陷害。

(2)创作背景:讲述当时南宋面临金兵入侵,国家危在旦夕,岳飞满怀悲愤,写下了这首《满江红》,表达了他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壮志。

3、初读诗词(1)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诗词,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指出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全班齐读:全班学生齐读诗词,要求读得整齐、响亮、有感情。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经历。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如何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经历。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歌的图片和背景资料。

3.2 教学手段:使用PPT课件展示诗歌内容和相关信息。

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4.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如比喻、拟人等。

4.4 深入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并欣赏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让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写一首小诗。

5.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在理解诗歌、欣赏修辞手法和创作方面的进步。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的: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春望》、《月夜忆舍弟》等,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杜甫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如李白、白居易等,进行比较和欣赏。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理解诗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知识的掌握。

2. 诗文内容的理解。

3. 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

三、教学难点:1. 诗词意境的感悟。

2. 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魅力。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岳飞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感知诗词意境。

3.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分析诗文内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词中的关键字词、意象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问题解决能力等。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诗意,把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岳飞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中的对仗、押韵等韵律特点。

2.3 词语解析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岳飞的事迹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解答课后问题。

3.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结构、词语含义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抄写诗歌要求学生抄写《满江红(怒发冲冠)》,加强记忆。

4.2 作文练习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4.3 预习下一课预习《七步诗》,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诗歌和作文的完成质量,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5.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历史故事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6.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解答,增强课堂互动性。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体会她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2、引导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感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帮助学生欣赏《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包括用词、韵律、表现手法等。

4、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秋瑾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壮志豪情。

(2)品味词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1)体会秋瑾作为女性革命者的独特心境和时代意义。

(2)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中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近代中国革命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那个时代的关注。

(2)提问学生对秋瑾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秋瑾的生平,包括她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和革命活动。

(2)讲述秋瑾创作《满江红》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词的创作动机和时代氛围。

3、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满江红》,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3)请个别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词句理解(1)学生分组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如“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等,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5、情感体会(1)引导学生思考秋瑾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爱国之情、壮志未酬的悲愤、对女性解放的渴望等。

(2)让学生结合秋瑾的生平经历,深入体会她的情感世界,感受她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词意,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难点:分析《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满江红》的词意、背景和艺术特色。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满江红》,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满江红》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秋瑾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爱国情怀。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秋瑾是谁吗?她有哪些爱国事迹?引出课题:秋瑾《满江红》。

2. 讲授新课介绍秋瑾的生平事迹和《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讲解《满江红》的词意,重点解释“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等词句的含义。

分析《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包括词的格律、用典、抒情方式等。

指导学生朗读《满江红》,注意节奏、韵律和情感的表达。

3. 拓展延伸让学生分组讨论:秋瑾的爱国情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学习秋瑾的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秋瑾的生平事迹、《满江红》的词意和艺术特色。

强调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满江红》,并写一篇关于秋瑾的爱国事迹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秋瑾的生平事迹和《满江红》的词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体会到了秋瑾的爱国情怀。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的背景、作者及词牌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2.1 词语解释“怒发冲冠”、“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等词语的理解。

2.2 词牌特点分析《满江红》词牌的格式、韵律等特点。

三、教学难点3.1 诗句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2 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等。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欣赏法等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介绍岳飞及《满江红》的背景。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词牌特点,划出关键词语。

5.3 课堂讲解讲解关键词语的含义、词牌的特点,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5.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5 欣赏与拓展欣赏其他相同词牌的词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6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6.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

7.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改进8.1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理解困难、参与度不高等,思考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篇1《满江红》是一首词。

作者秋瑾在词作中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教读本文,即以词的文体特点入手,以声律、物象、意格作为读词的根本,以吟词调、读画面、品心怀为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二、教学重点1.吟诵词作,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三、教学难点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五、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六、预习要求1. 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

2. 朗读课文。

七、时间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铺垫 (5分钟)1.由《满江红》词导入:岳飞的《满江红》脍炙人口,古今许多人都写过《满江红》,很少有岳飞这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瑾的词作《满江红》。

2.同学们都知道秋瑾是个女英雄,为革命献身。

针对这首词,我们再做一下补充。

知识卡片1:(1)秋瑾( 1875-1907),字璿卿,别号鉴湖女侠,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

出身诗书之家。

(2)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3)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4)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写下《满江红》这首词抒怀。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5)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词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能够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岳飞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解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2.2 诗词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诗词的意义和意境。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岳飞的历史背景和《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与历史、社会的关联。

3.2 文本解析:分组讨论,每组负责解析诗词的一部分。

各组汇报解析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和分析。

3.3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体验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2 学生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准备《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文本和作者简介。

提供相关的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5.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诗词的文本和相关的图像或视频资料。

提供音频或视频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诗词创作体验: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模仿《满江红(怒发冲冠)》的风格和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6.2 文化背景探究:引导学生研究宋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岳飞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其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兴趣,增强对文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诗人岳飞的生活背景和历史时代。

解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内容分析: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其修辞手法。

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诗人岳飞的生平介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诗歌的认知和感受。

3.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他们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3.3 内容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其修辞手法。

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四章:教学活动4.1 阅读与讨论:分组让学生阅读诗歌,并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2 写作与表达:给学生发放写作纸张,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

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5.2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注意他们的表达和创造力。

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情境,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岳飞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的学习。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分析。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情境的把握。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的领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准备好相关的讲解材料。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3.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的重点和笔记。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岳飞的历史背景和《满江红》的创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引发学生的思考。

4.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的传达。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4.3 词语解释与分析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2 作业与测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通过书面测试或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满江红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满江红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满江红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满江红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满江红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把握作者的情感。

2、从历史背景中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

3、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课题叫什么?(齐读课题)1、介绍满将红《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

这首词是谁写的呢?2、介绍岳飞PPT展示岳飞图片:岳飞,抗金名将,精忠报国3、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词作,读准字音发、冠、车、缺、血、朝、阙(二)再读词作,知人论世,读出节奏1、了解作者PPT展示岳飞: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人。

从小天资聪悟,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臂力超人,十一岁随刀枪手陈广学武艺,成为一县无敌的枪手。

后拜周同为师学射箭,练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开弓箭无虚发的本领。

二十岁,首次从军,带兵首战告捷,活捉贼首。

二十四岁,转入开封宗泽部,带兵一战汜水关,二战竹芦渡,清水亭一仗杀得金兵横尸十五里,斩获金军大小军将首一百七十五颗,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设下伏兵痛击金兵,斩首三千余,生俘三百余,收复了大片国土,岳家军威名大振,人民感恩岳飞,为他建了生祠祭祀。

绍兴三年春,岳家军已达一万八千人。

同年九月九日,高宗在临安召见岳飞父子,并赐“精忠岳飞”锦旗,授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等官职。

岳飞在江州写下了振铄千古的《满江红》词。

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命平定了洞庭杨幺,仅用八天时间,一举获胜,收编六万降军入岳家军,扩充了抗金力量。

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苏幕遮》、、李清照的词等,引出《满江红》)二、走进作者1、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2、教师总结。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勤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

19岁时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板书),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

岳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奏章、诗词等。

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多次与金兵作战,屡战屡胜。

绍六年,岳飞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烩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

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诠释了他的爱国主义的真谛。

三.朗读-体悟1、教师范读,并解决生字词。

(配乐)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个人自由朗读)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4、通过提问,介绍词的大意,简单分析作品。

问题:①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②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明确:①《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2024《满江红》教学设计

2024《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方法与手段目•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资源与推荐读物录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满江红》的作者、背景及基本内容,掌握词中的生字、生词及典故。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满江红》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能够初步分析《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乐、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满江红》的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拓展,了解与《满江红》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知识。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岳飞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他忠诚报国、奋勇杀敌的精神品质。

让学生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

通过学习《满江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与步骤播放《满江红》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气势。

简要介绍作者岳飞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

提出问题:你了解岳飞吗?你知道《满江红》这首词吗?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010204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节奏和重音。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整体意境和情感。

03赏析词句,深入理解拓展延伸,提升能力01020304教学方法与手段范读齐读个读030201诵读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等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主题、艺术特色等分组讨论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图片辅助课件展示利用图片展示诗歌中的场景、人物等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视频资料教学评价与反馈学生课堂参与度01回答问题情况02小组合作与交流03练习题完成情况错误分析与纠正反馈与指导教学经验总结总结本次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包括成功的做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吟诵《满江红》,激发学生朗诵、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课前温故
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其中很多诗人写的爱国诗篇更是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你可以选择一首爱国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听吗?(一稿: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庐山瀑布》,两首现代诗《乡愁》《只要明天还在》,注明诗题、作者。

齐读之后,又师生互动一起回忆《论语》中的有关名句。

座谈时,我们主要提出异议:这样的导入,会不会喧宾夺主?回顾这么多内容,对本课知识点有无辅助?讨论后,决定精简,学生自由选诵爱国古诗。

这样做有两个明确目标:
1、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诗歌积累容量;
2、通过背诵,可以为新诗词的学习铺垫一下爱国情调。


一、介绍背景资料,初识岳飞。

过渡:孩子们的积累非常丰富,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继续穿越时
空来到宋朝。

(板:宋)
1、师介绍背景。

师:宋朝时期,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非常强大,而宋朝统治者无能,因此,宋朝一直受到外族的侵犯与掠夺,当时(图片)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老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在这民族存亡、国家危难之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抗金英雄,岳飞(板:岳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你能从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谈谈你对岳飞的了解吗?
2、生介绍资料。

师: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就在即将完成抗金大业时,奸臣秦桧勾结金兵,陷害岳飞,使得岳飞抗金被迫结束,他壮志未酬,痛心疾首,仰天长啸,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壮词——(板并齐读:满江红)(一稿:课件出示“战乱”画面,师提问:假如你是那位骨瘦如柴的老人,你心里会怎么想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汉子,一位男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引语: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跟你们一样,也有满腔的热血想去保家卫国,他写下了《满江红》这首诗词。

来,请大家自读手中的文本。

质疑:学生的情感尚处于一汪清水时,怎么能说得出什么有深意的感悟?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心里的’那团“火”根本没有被点燃在这种感受下,让他们去自由朗读,除了声音大,还会有什么。

建议:培养学生自主获得信息资料的能力,让他们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内交流后互相激发爱国情怀,初步感知岳飞心中的那团“怒火”。


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

1、出示初读要求。

师:你愿意去了解其中的内容吗?那就请打开诵读内容,先小声试读,来一起读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读准字音:口眼并用,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读出节奏:读出标点符号,不读破句,读好长句中的小的停顿。

请按要求小声读好吗?
2、自由初读。

3、指名朗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强调停顿、重音等问题)
4、教师范读。

(一稿时,课件出示诗词原文,但没有标注停顿符号。

我们建议高老师,添加停顿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节奏、语速、情感。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一读,也许我会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能让我读一读吗?(音乐)
师:,掌声我先帮大家保留,但是我想通过我的朗读一定会对你们有些帮助是吗?那就请大家再试一试,你可以根据需要参考老师划分的节奏。

5、再自由读。

三、二读“爱国情感”“英雄气概”。

1、故事一“岳母刺字”。

师:大家的眉头舒展开了,接下来老师要跟大家一边听故事一边
读岳飞的这首词,要求是每读一个故事,你对词的朗读都要有进步,有兴趣。

第一个故事请你来读:
(出示“岳母刺字”——岳飞从小就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岳飞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心头,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字。


2、交流朗读。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对岳飞有什么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反馈相机问:)你从哪个句子读出岳飞的爱国情感的?为什么?那你认为怎样读可以表达出这种对国家的爱?请试试进行指导朗读
3、故事二:“岳家军”。

师:读进了作者的爱国情感,读起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我们接着看第二个故事,你来读吧:
(出示:“岳家军”——岳飞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

他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

“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

“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

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4、交流理解朗诵。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又想说点什么?(……)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岳飞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又该怎么表达出来?指导朗读。

四、三读“悲壮情怀”。

1、观察地图,激发悲愤。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不过你看了下面这两幅图,你一定会对这首词有新的感受,我先问问大家,(出示地图)在大家的心中,咱们中国的地图像什么?(雄鸡)可是你们看看在南宋时期,(出示地图)这只高昂的雄鸡,她的疆域仅仅只有一块鸡胸大小,而将军岳飞的家乡河南的汤阴此时也被金国侵占着,所以岳飞发出了这样的怒号,(出示并板书:还我河山),大家把它读出来——师:你从哪里读出岳飞“还我河山”的强烈愿望?
2、交流反馈,指导朗读。

3、故事三——“十二金牌”。

师:可是即使是所向披靡的岳家军,“还我河山”的愿望是不是就那么容易实现呢?请看:(出示:“十二金牌”——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

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宋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就与金人及奸臣秦桧狼狈为奸,破坏岳飞的抗战计划,他们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

连下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回朝廷,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结束。


师:岳飞收复河山的愿望就这样给葬送了,他只能仰天长叹啊这
是怎样的一叹啊孩子?把这种悲壮的一叹读进词中做得到吗?这一遍大家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伙伴一起读,甚至可以下位和他们一起读,选择你们感触最深的那一句或几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反复地读好吗?
4、合作朗读。

5、展示合作读。

师:哪一组先来?你们是怎么读?……
五、再读升华。

1、回归整体自由读。

师:孩子们,当我们认识到岳飞的爱国情感和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他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怀时,我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丰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岳飞这些丰富的情感再次尽情地读自由地读全词,请吧
2、故事四——“莫须有”。

孩子们,故事并不因为把岳飞召回朝廷而结束,(出示并直接读:“莫须有”——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等人布置的罗网。

1141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遭到刑审、拷打、逼供。

于农历除夕夜被杀害,年仅三十九岁。

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

岳飞父子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

也就是说“也许有”的意思,韩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

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这是悲愤的呼喊!
3、齐读。

师:岳飞将军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孩子们让我们站起来,对着他的陵墓,一起把他这悲愤的呼喊带进词中请齐读《满江红》(一稿中,老师虽然也借助了故事、图片来激发情感提升朗读,但没有现在这样有条理性。

另外,老师刚开始把重点停留在了想象画面上,我们认为这种抽象的古诗词,想象画面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还是挺高的,这不利于激发学生读诗的热情。

经典诵读,重心应该落在“读”上什么内容能够渲染气氛,我们就应该借助什么,如一个个的小故事就是一串串“点火石”。


六、听唱《满江红》。

师:一个战乱的年代,一位真正的英雄写下了一段抗金的赞歌,树起了一尊不朽的丰碑岳飞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爱国精神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让我们一起在《满江红》的歌声中,再次怀念永远的岳飞和永恒的岳飞精神(播放歌曲)
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