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被遗忘的南洋华侨机工
陈嘉庚的事迹材料归纳
陈嘉庚的事迹材料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一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奉献。
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陈嘉庚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陈嘉庚的人物简介1.商业佳话陈嘉庚17岁1891年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效劳,共做了13年。
陈杞柏晚年实业失败,顺安于1904年停业,欠债权人20余万元。
陈嘉庚接手衰败的家业后,于1904年创立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黄梨厂〞;承接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自营谦益米店。
是年,陈嘉庚之弟敬贤来新加坡习商,管理谦益米店财务,主理新利川菠萝厂业务。
1905年,陈嘉庚创办“日春黄梨厂〞兼制冰。
1906年,陈嘉庚入股恒美熟米厂,在福山园套种树胶。
经过兄弟二人同心努力,自1905年起三年间各年分别获利实利5万多元、4万多元、13万元。
新加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
面对家道中落,陈嘉庚艰辛奋斗了4年时间,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到1907年为止,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
此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
当然,当时也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
〞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
此后,人们十分相信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信誉,都愿意与他做生意。
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在家业衰败后艰辛创业10年左右成为百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入同盟会1906年,孙中山由法国到日本,中途逗留新加坡,抵日后又重返新加坡。
同年6月,孙中山在晚晴园主持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
在此期间,孙中山曾与陈嘉庚初次会面。
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后,新加坡成为革命党人在南洋的活动中心。
中国抗战史上
中国抗战史上最悲壮的群体——南侨机工一、赤子之心统计资料表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侨居海外的华侨有10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5%。
面对日寇肆虐,国土沦丧,爱国侨胞认识到唯有团结抗敌,中华民族方有生路。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为支援祖国的抗战:1938年10月10日,南洋45个埠的168名华侨代表在新加坡举行大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推举陈嘉庚先生为主席。
在此之前,陈嘉庚多次捐献筹募巨资,购买军需物资和医药物品支援祖国抗战;南洋华侨在陈嘉庚先生的表率下,无论是劳动阶级、薪水阶级,按入息缴5%以上的月捐,谁没有按月缴纳月捐,谁的襟前就没有月捐牌,其大名将被各报登出;在菲律宾,华侨的捐款是长期性的,各机关、学校、工厂、商店的职员拿出20%的薪金捐献国家,一般资本家的捐款比平时增加了一倍;缅甸华侨每月自动认定月捐及特别捐;暹罗华侨好多商店都有组织地按月抽薪金的5%;香港因历史原因,捐款起步较晚,到1938年底,每月月捐总计2万余元;美国华侨从抗战第二年起,制定出周密的长期捐输办法,即每人每月限购公债50元;各地捐款最多的是马来半岛,马来亚华侨颜世国,1939年春节结婚时,夫妻双双将结婚戒指和节省下来的婚宴费用捐给筹赈会;英国华侨人数虽少但捐款较多。
抗战头三年海外华侨共捐献飞机216架,各型汽车1000多辆,坦克23辆,其它如棉衣、麻袋、医药等物品不计其数。
国民政府宣布:从1937年到1941年底,国民政府的总收入为226亿国币,其中华侨捐款53亿,近国府军费开支的一半。
这历史纪录下来的数据,是海外赤子节衣缩食、踊跃捐输支援祖国抗战;是海外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支撑着中华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抢林弹雨,短兵相接的海外战场。
二、祖国召唤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迅速占领了中国的重要港口,切断外来物资的运输;香港空运和滇越铁路因远东国际形势的变化先后停运和关闭。
不幸中的万幸是国民政府高瞻远瞩地于1937年底在大后方云南抢修了一条从昆明到畹町,再从畹町出国到缅甸腊戌的滇缅公路。
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
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4年第23期1930年代末,在被称为“死亡公路”的滇缅公路上,一辆辆货车载着军需物资、伴着日寇轰炸,驶过“初一翻车,十五到底”的险路危桥,在时常塌方翻车的崇山峻岭间日夜不休、风雨兼程。
方向盘后的驾驶员是身着军装、爱梳头洗澡、爱吹口琴喝咖啡的时髦青年,他们来自异国彼岸,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南侨机工”。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七七事变77周年、“南洋机工”抗日回国75周年之际,讲述南侨机工故事的6集纪录片《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在央视首播。
通过首次披露的60多分钟彩色胶片、2000多张历史照片,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他们——流血公路上的卫国者们。
招募“南侨机工”的全称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南洋各地回国支援抗战的华侨汽车司机与修理技术人员的统称。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沿海口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沦陷,1939年新开辟的滇缅公路(1938年动工修筑,1939年1月10日正式通车)曾是抗战最艰难的时期中国与外界唯一的一条交通线。
近四年时间中,从缅甸到昆明,彼时国内无力生产的汽车坦克、枪炮子弹、汽油钢材、药品纱布等维系几百万将士抗战所需的国际援助物资,都有赖这条道路运输。
可是这条公路山高谷深、地势险恶,沿途要翻过海拔3000多米的横断山脉和高黎贡山脉;要横跨水流湍急的漾濞江、澜沧江和怒江,还要穿越亘古荒凉、人烟稀少的“烟瘴之地”。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行车,急需大量技术娴熟的司机与修理工,但当时国内驾驶人员十分匮乏,临时训练显然远水救不了近火。
于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主事人宋子良致电“南侨筹赈总会”主席陈嘉庚,企望代招募华侨机工回国,以救燃眉之急。
1939年2月7日,一则紧急通告在拥有800多万华侨的东南亚各国迅速传播。
这是陈嘉庚自费在报上刊登的广告,号召机工回国服务,共拯危亡。
在随附的《南侨总会第6号通告》中提到了机工招募的条件是:一、能驾驶大型货运汽车的司机及修理工;二、年龄在20岁以上,40岁以下,持有当地(侨居地)汽车驾驶执照者;三、略识中文,略会讲普通话,无不良嗜好(尤其不嗜酒);四、凡应募者,须持该地筹赈会或商店介绍函,知其平素确具爱国志愿。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馆观后感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馆观后感走进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馆,就像翻开了一本厚重又热血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震撼与感动。
一进门,那种历史的凝重感就扑面而来。
看着墙上的一幅幅照片,那些年轻的机工们的面孔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你知道吗,这些南洋的华侨青年,本来在南洋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有舒适的阳光、稳定的工作。
可是,当他们听到祖国遭受日本鬼子侵略,就像听到了远方母亲的哭泣,二话不说就放弃了一切,踏上了回国抗日的征程。
这得多热血啊,就好比你在一个舒服的被窝里,突然听到朋友有难,立马光着膀子就冲出去帮忙一样。
他们面临的困难可不是一点半点。
那时候的交通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从南洋回国的路漫长又危险。
一路上可能会遭遇疾病、恶劣的天气,还得时刻提防敌人的袭击。
但这些都没能阻挡他们回国的决心。
他们就像一群执拗的勇士,心里只想着怎么为抗日出份力。
在纪念馆里,看到那些机工们用过的工具、穿过的衣服,我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那些破旧的扳手、满是补丁的工作服,就像在默默讲述着他们在滇缅公路上的艰苦奋斗。
滇缅公路啊,那可是一条生命线,全靠这些机工们开着车运输物资,才让抗战的军队有枪有粮。
我就在想,他们在那些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开车的时候,心里是不是也会害怕呢?但我猜,他们更多的是想着要把物资尽快送到目的地,多送一趟,战士们就多一分胜利的希望。
这些机工们可都是全能选手。
不仅要会开车,还得会修车。
车在半路上抛锚了,那可没有什么4S店来救援。
他们只能自己动手,趴在车底捣鼓。
感觉他们就像一个个神奇的魔法师,总能让那些出故障的汽车重新跑起来。
而且他们还得躲避日军的轰炸,那场面,就像在玩一场超级危险的躲猫猫游戏,只不过一旦被“捉到”,那可就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我觉得这些南洋华侨机工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抗日的黑暗夜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书写了一段跨越国界的爱国传奇。
在那个年代,爱国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7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陪伴与远游,似乎是一组矛盾。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强调了纯朴的孝道思想,但是年轻人也不必忧心忡忡地完全放弃远游。
所谓“游必有方”,是教诲人们不盲目而行。
远游,可以是一场(diān)沛流离的旅途,也可以是一场海(kuò)天空的追寻;可登高眺望远方,亦可驻足凝望脚下……在远游的跋涉中建构自我,让人生不留遗(hàn),但同时是孝之两全。
1.下列各项中,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chōng huìB.chóng huǐC.chóng huìD.chōng huǐ2.下列各项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巅阔憾B.颠廓撼C.颠阔憾D.巅廓撼3.根据语境,在文中画线处填入合适的句子。
(2分)4.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山东跨境人民币收支合计超过38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12.6%。
B.这座集交通、美食、景观为一体的城市花园项目,正在开展最后的幕墙及造型收尾,预计将于本月底完工。
C.经过多年的使用,弘诚体育场外观陈旧,场地设施破损严重,无法进行群众公共体育需求。
D.黄河流域不仅拥有壮丽的山河景观,更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卿”是古代的一种爱称,仅限于君对臣使用。
B.《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6.根据原文默写。
(6分)(1)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2)无丝竹之乱耳, 。
(《陋室铭》)(3)阅读古诗词,可以带给我们人生启迪。
侯西反 “南洋机工”的传奇领袖
李清泉亲率的菲律宾代表是先 到 达 的 代 表 团,因 而受 到 陈 嘉庚 先 生 的 赞 扬 。由此,亦可见 李 清泉 救 国 之心切。大会 决 定 成 立“南洋 华 侨 筹 赈 祖 国 难 民 总会 ”,并 制 定了筹 赈 行 动 计 划,推 举 陈 嘉庚 先 生 为总会主 席,李清泉、庄西言先生为副主席。自 19 3 8 —19 41年三年之中,共 筹 款 二亿 六千四百万国币,有力地支援了祖国 的抗日战争。
在 他 这一精神 激 励下,马尼 拉侨 团和他的生前好友 共筹 4 0万美 元作 为祖国救助难童基金,以表示对李清 泉先生的永久纪念。人们盛赞他是: “至 死 不忘 救 国的人。”正如 吴 重 生 先 生 所 说:李 清泉 先 生 是“不悲其身 之 死,而忧其国之衰”的贤者。他为 祖国兴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然 而,侯 西 反 的 华 侨互 助 会,正 是由南侨 机 工 组 成,看到他们 在抗 战 中,流离失所、浪迹街头、急待救济, 侯西反 第一 个发出呐 喊,组 建专门的 组 织,解 决机 工 的生活、疾 病及 医 疗 等问 题,互 助 会 一 时间成 为了他们 临 时的家。
据 了解,当 侯 西 反 抵 达 重 庆 以 后,又 加 入 国 民 外 交 协 会,负 责 沟 通 中南侨 情,与 南侨 代 表 慰 劳 前线 将 士,而 西 南 西 北 东 南各 省,考 察 民间 疾苦,他 所得至多。他 又代表南侨总 会驻渝主办中国制药厂,以救护军民, 致力保健工人。后嗣任西南运输处主 任委员,为军运物资呼应抗战。
专 题 抗战中的侨海赤子
及敝 路,全体将士皆为之感动,再接 再厉,誓报国仇 。德虽不敏,惟 有率我 八 路健儿,与东方强盗奋战到底,备 求不负侨胞之期望,而尽军人之天职。 引领南望,不尽依驰。尊赐俟收到后, 即当分发,用付雅 命。专此 奉复。敬 致 民族革命敬礼。国民革命军第八 路军 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民国廿 七年四月二日。”
抗战时期的国际运输机构
抗战时期的国际运输机构1937年10月,西南运输处正式成立,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该机构承托起了在西南大后方运输交通物资的任务,并为坚持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综述了学界长期以来对这一运输机构的研究,其中主要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并从西南运输处的成立、组织机构、业务范围、整顿撤销以及机构运行等方面,评述了西南运输处的研究内容和局限性。
笔者通过梳理研究现状发现,西南运输处问题在近二十年才逐渐得到学者们的关注,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史料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对我们认识抗战时期的交通运输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西南运输处;交通运输;抗日战争“西南运输总处”的全称是“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它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前期设立的最大的国际运输机构,在当时主管西南各省的物资进出口事宜。
目前,国内学界对“西南运输总处”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原因之一是,学术界对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多集中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在研究视角上则倾向于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战役,近二十年来,社会史研究领域虽然发展得很快,但是关注抗战时期交通运输问题的学者却寥寥无几。
其次,据我了解,西南运输处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集中在云南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和南京第二档案馆,但是这些史料大都还没有整理出版,因此较少为学界所知。
大体上看,西南运输处的研究仍然亟待学者们深入挖掘,以进一步弥补战时交通运输史研究的空白,这样也有利于对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的建设情况作一较为全面的认识。
西南运输处职员陶子厚于1943年写成《西南运输总处战时运输史》(现收录于广东省档案馆,题为《抗战时期的西南运输总处》[1])一文。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但它第一次对西南运输处的相关问题作了梳理,引发了人们对西南运输总处发展历程的关注以及对战时交通运输问题的重视。
194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国战时交通史》[2]一书,其中对西南运输处的成立、组织机构以及办理国际国内运输业务等问题作了详细说明,并从各运输机关提出的建议中来反思西南运输处自身乃至战时交通运输管理问题。
南侨机工档案简介
名录南侨机工档案简介■和丽琨欢送机工复员机工回国后在潘家湾的西南运输处训练所受训云南省档案馆馆藏南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形成时间为1937年至1948年,共850余卷,这组档案真实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打破日寇封锁,确保大批国际援华物资从缅甸仰光运进中国/国民政府委托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代为在南洋各地招募华侨汽车司机和修理工;南洋各地华侨踊跃报名应征,自1939年2至9月/共有3200余人应招回国;其中不仅有华侨还包括了居住在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泰国等地的外籍人士。
南侨机工档案完整记录了机工们在中国参加国际物资运输和汽车修理工援中国民抗记录了南侨机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保代该组文献不仅涉及当时国民政府诸多要人,蒋中正、宋美龄、何应钦、宋子良以及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等,更多的是涉及到南侨机工中的普通人,如女扮男装的南侨机工李月美/档案记载他们放弃稳定的生活,到中国从事危险而艰苦的运输工作的史实。
显示他们愿意为和平与自由奉献和牺牲的美好品格,弘扬了普通人也能做到的正直和善良。
具有真实性、唯一性、完整性和重要价值。
南侨机工档案是中国抗战和盟军作战的重要历史档案的组成部分。
集中表现这一地区居民在战争给人类造成的浩劫面前,秉承良善的品格,勇敢追求正C,扶助弱小,同舟共济的可贵品质。
充分展现了华侨史上人员最为集中,组织最为有序,经历最为悲壮,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运动,并以此传扬炎黄子孙同祖同根的伟大的民族凝聚力,铭记南侨机工这一英雄群体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建立的赤子功勋和艰辛付出。
由于南侨机工到中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档案全部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是世间仅存的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始记录,这些文献如果消失,我们将失去南侨机工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及他们奉献出的勇敢和善良、牺牲和奉献等精英雄记南侨机工档案形成系统,保存完整,记录全面。
这部分档案客观真实的记录了南侨机工活动的全过程,具有真实性、系统性、唯一性,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政治、经济、交通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为这一时期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提实客观2018年5月28—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韩国光州召开,共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海南文化专题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海南文化专题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第一章测试1.“文”的本质是一种规律。
答案:对2.文化区域内等级机构比较复杂。
答案:对3.文化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答案:错4.比较早指出文化与气候之间存在关系的学者是( )答案:孟德斯鸠5.比较早系统提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著作是()答案:《管子》6.不容易形成区域文化认同的地方是:()答案:平原7.影响海南文化中心区的因素是()答案:高山阻隔8.文化的属性有哪些()答案:空间性;时间性;社会性9.自然条件对文化的制约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人类制度文化受制于自然环境;人的生产与活动受到自然的制约;人类的劳动对象是自然;人的活动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10.海南文化独特性的因素有()答案:物质相对丰富;疫病较少;战争较少第二章测试1.海南岛最高的山峰是黎母山答案:错2.现今落笔洞距离海岸线较远(约10公里),所以“落笔洞人”很少吃搬运不便的贝类生物答案:错3.海南岛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主要分布在便于取食的海滨答案:错4.当前学界判断“落笔洞人”生活于()答案:新旧石器过渡阶段5.碳十四测年数据显示陵水移辇遗址时代对应于(),证明海南岛史前文化发展滞后于大陆。
答案:商代6.三亚英墩遗址为一处典型的()遗址。
答案:贝丘7.()出土了海南首座史前墓葬。
答案:陵水桥山遗址8.信冲洞遗址中发现了()等种类的动物化石。
答案:犀牛;熊猫;巨猿9.落笔洞遗址动物群反映出当时的气候环境特点包括()答案:气候温暖;森林密布;海平面上升;降雨充沛10.海南岛史前人类主要的居住地理单元包括()答案:沙丘;洞穴;山坡第三章测试1.黎语几个方言区的人相互之间不能通话。
答案:错2.海南的回族和西北的回族讲的话是一样的。
答案:错3.海南之所以有那么多语言和方言,是各个语言和方言独立发展、互不干扰的结果。
答案:错4.按照区域划分,海南话()更接近雷州半岛话。
答案:西南部闽语5.海南岛的苗族说的话其实是()。
南侨机工纪录片观后感
南侨机工纪录片观后感看了南侨机工的纪录片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就像被一阵强烈的风暴席卷过,满是震撼与感动。
以前我对南侨机工这个群体是非常陌生的,感觉他们就像是历史长河中一个被隐藏起来的神秘部落。
可这纪录片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通往他们英勇世界的大门。
你能想象吗?这些机工们原本在南洋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有自己的小日子,也许每天就晒晒太阳、做点小生意啥的。
但是当祖国遭受日寇铁蹄践踏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放下了手中的一切,就像超级英雄听到了地球的求救信号一样,毅然决然地回国。
他们穿越千山万水,这一路上的艰辛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仅要面临路途的遥远,还有疾病、饥饿等各种危险,感觉就像是在玩一场没有存档、难度超高的冒险游戏,可他们没有一个退缩的。
到了国内,他们的工作更是危险重重。
那滇缅公路简直就是一条“死亡之路”啊。
路况差得要命,坑坑洼洼的,而且还随时可能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
但这些机工们就像一群无畏的赛车手,开着汽车在这条路上飞驰,只不过他们运送的不是奖杯,而是抗战物资,是能让前线战士们活下去、战斗下去的希望。
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汽车的轰鸣声仿佛就是他们的战斗号角。
每次看到纪录片里那被炸得七零八落的公路,我都忍不住想,要是我在那,估计早就尿裤子了,可他们却勇往直前。
这些南侨机工的爱国情怀,那真是比火焰还要炽热。
他们就像一群执着的追光者,祖国就是他们心中那最亮的光。
他们在异国他乡,却始终心系着祖国的安危。
他们本可以置身事外,在南洋过着舒适的生活,可他们却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把自己的热血洒在了祖国的土地上。
在纪录片里,我看到了那些机工们饱经风霜的脸,每一道皱纹里似乎都藏着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勇气、奉献和爱国的故事。
他们中很多人可能没有留下太多豪言壮语,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爱国乐章。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太幸福了。
我们不用在枪林弹雨中奔波,不用为了运送物资而把命都赌上。
南洋华侨机工的精神对大学生的启示
南洋华侨机工的精神对大学生的启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海外华侨掀起了支持祖国抗战的爱国主义运动,他们与祖国人民一道,齐心协力,投入到拯救祖国的行动之中。
其中,1939年回国抗战的3193名“南侨机工”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值得传承和弘扬,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传承“南侨机工”爱国主义精神,对凝聚侨心侨力共同参与中国建设,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南侨机工”的由来及其对中国抗战的贡献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后,南洋(东南亚)华侨掀起了支持祖国抗战的爱国运动。
1938年10月后,由于日军封锁东南沿海港口,中国抗战军事物资补给通道被日军切断,中国抗战面临更为艰难的局面。
为应对日军封锁,国民政府开辟西南通道,其中,连接缅甸腊戌-昆明的“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军事物资的主要通道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从国外购买了大批运输车辆,但由于国内缺少驾驶、修车等技术人员,导致苏联、美国的军事物资积压在缅甸仰光而不能及时运往中国抗战前线。
1939年3月,为解决运输技术人员短缺问题,国民政府请求“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在南洋华侨中协助解决。
1939年3-10月,陈嘉庚动员南洋华侨社会资源,共选拔3193名华侨汽车驾驶、修理人员,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先后分9批派往中国昆明等地。
经过严格的军事和政治训练后,“南侨机工”主要接受“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管理,他们被安排在国内“滇缅公路”沿线,国外缅甸仰光、越南等地承担运输工作。
据档案记载,“南侨机工”不仅运输了国民政府“兵工署”的武器和兵工厂物资,而且还承担着军事物资运至抗战前线的任务。
1942年5月,滇缅公路中断后,一部分“南侨机工”承担了“驼峰航线”军事物资运输接转任务;一部分“南侨机工”以其语言、技术优势服务于英美盟军在昆明的军事机关,担任翻译、文员等职务。
据统计,在运输途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机工牺牲在“滇缅公路”沿线。
他们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残酷历史境遇中的精神变形记 ——关于张庆国长篇小说《老鹰之歌》
残酷历史境遇中的精神变形记关于张庆国长篇小说《老鹰之歌》王春林 明明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历史长篇小说,作家张庆国却为什么一定要把这部可谓煞费苦心的作品命名为《老鹰之歌》呢?如此一部历史长篇小说,与猛禽老鹰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关联呢?这是我在阅读长篇小说《老鹰之歌》①的过程中曾经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
只有在先后两次认真地读过作品之后,我方才恍然大悟,作家之所以要把自己的这部长篇小说命名为《老鹰之歌》,最起码有着如下两方面的考量:其一,与历史的记忆紧密相关。
我们注意到,“老鹰”这一意象最早与历史记忆发生关联,是在“黄卷”第13节的开头部分。
这个时候,已经是80多岁的小林,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边围绕着他的马来西亚老婆以及儿孙,“他目光凝固,坚硬而纤细,像两根生锈的铁丝,在空气中轻轻划动,扒拉下窗户上的积尘,模糊看见记忆的老鹰猛扇翅膀,挣扎着飞回中国云南遥远的下关镇”。
当然,在小说中,更多地与记忆之鹰缠绕在一起的,乃是另外一位历史的当事人,同样已经是耄耋之年的美国老兵豪斯。
由于日渐年迈,豪斯的记忆力大为衰退:“记忆的老鹰有力拍打着翅膀,飞离他的身体,朝着前方苍白刺目的浩渺天空远去。
这是今年复活节后豪斯获得的最清晰的感受,他越来越清楚地发现,近几个月来,自己的听力大幅度减退,耳朵的大门在嘎吱关闭,记忆像暴雨冲刷中的地上泥灰,正在大面积地流走,不可避免地消失。
”“一声疲惫而修长的老鹰的鸣叫,把马萨诸塞州的夜空和豪斯的大脑照亮了。
记忆大门打开,豪斯看见了坠落在农田的飞机和在燃烧机舱里挣扎的战友胡笛,还看见不远处的田埂上坐着泪流满面的中国姑娘陈小姐。
”其二,实际上,更进一步地,在一种象征的层面上,与其说是那些行驶在挂壁公路上的军用卡车形似翱翔在天空中的老鹰,莫如说小说所集中书写表现着的包括小林、老王、胡笛、豪斯等在内的一众抗日战士,乃至于那位看似与抗日无关、实质上却深度介入其中的西南联大女学生陈小姐,内在的精神更逼近于空中之王———老鹰的境界。
滇缅公路-遗忘的历史
滇缅公路(Burma Road)遗忘的歴史系列手动翻页滇缅公路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在我国及世界历史中没有几条公路像它这样,曾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
日本根本不相信抗战能坚持到滇缅公路修通的那天。
日本更不相信,缺乏施工机械的二十万中国民工, 用双手和原始工具,在崇山峻岭间居然开凿出了延续华夏命脉的生命线。
滇缅公路的誔生民国二十六年七月芦沟桥事变,国府宣告抗战。
同年八月下旬日本海军宣布封锁中国沿海,十一月底第二次淞沪会战结束,十二月政府撤离南京,国军退守华中。
虽然英勇的反击粉碎了日本三个月亡我中华的神话,但华东各省及其沿海精华区域基本上已完全由日军掌控。
昜言之,当时我国近四成的人口、逾九成的工业及所有联外海港已经沦陷。
此时政府外购与海外华侨捐赠的抗战物资, 主要依靠下列二条交通干道送回国内。
1、香港登岸经广九铁路,再转粤汉铁路至汉口。
2、越南海防登岸,经滇越铁路至昆明。
此二通道于抗战初期,确实发挥了极大作用,例如七七事变后的半年时间,由香港经广九/粤汉铁路输入国内的军火、设备、车辆、棉纱、药品等就达九万公吨,而滇越铁路也输送了近五千吨的军需物资。
但上述二通道距日本即将攻击的广东太近,故从安全、实际的宏观角度看,为确保抗战所需战略物资的供给,我国应另在后方的云南迅速建设一条能通往印度洋的交通线。
实际上民国二十六年八月第二次淞沪会战甫始,云南省主席龙云便向中央提出“国际交通应预作准备,即刻着手修筑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直通印度洋,公路由云南负责,中央补助……”的建议。
检讨后限于国家财力,中央当时仅同意滇缅公路案,指示修路费用由中央和云南各负担一半(中央政府拨二百万银元),施工人力由云南负责组织。
并终止在四川设计中的成渝铁路工程,将原筑路工程技术干部和施工队伍调往云南修筑“滇缅公路”,责成云南限期一年修通滇缅公路。
同年十月中央与云南协商规划滇缅公路分两段修筑,其中昆明至下关一段约410公里为东段,以原滇西简昜公路为基础拓宽补强。
“南侨机工”蒋印生
2022年10月29日,全世界最后一位“南侨机工”蒋印生,在重庆永川去世,享年96岁。
他曾在部队荣立一、二、三等功;部队转业,他在重庆市一汽运公司开了20多年客车,在本职岗位兢兢业业;退休前后,他依托华侨身份积极投身侨务工作,担任永川县首任侨联主席……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其身上彰显的爱国、忠诚、清廉、担当等优秀品质,值得发扬。
支援抗战清朝末年,为躲避战乱、维持生计,世代行医的蒋家远渡南洋来到印度加尔各答谋生。
初来乍到的蒋家秉持医者仁心,凭借精湛中医技艺很快在当地站稳脚跟,并逐渐得到当地群众广泛认可和赞誉。
1927年8月的一天,华侨蒋家迎来第二个儿子,父亲给孩子取名“印生”,希望他能继承祖辈衣钵,在印度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在蒋印生成长过程中,父亲从未忘记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时常告诉他只有自立自强才能不受洋人歧视和欺辱。
在父亲谆谆教导下,蒋印生从小爱家爱国,浓烈的家国情怀伴随了他整个人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9年,“战时生命线”滇缅公路急缺大批司机与机修人员,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向全体华侨发出紧急号召,招募军车驾驶员,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积极响应,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支援抗战,简称“南侨知。
人,祖国若是不强盛,海外社记者专访时说。
不满13岁的蒋印生,※30蒋印生很快便对密集的空袭习以为常,他多次幸运躲过日机轰炸,但身边伙伴并不都如此幸运。
有的驾驶员牺牲后,遗体只能匆匆埋在杂草丛生的公路边,连块墓碑也没有。
和蒋印生一同从印度出来的几名同学,就永远留在了滇缅公路上。
驾车途中,每当睡意和疲惫袭来,他就与同伴一起哼唱当时传唱甚广的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神醒脑、彼此打气。
“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线”等歌词描述的内容让蒋印生印象深刻且颇为认同,也让他内心逐渐对中国共产党萌生向往之意。
执行任务时,蒋印生严格按照纪律要求,以敌来我伏、敌走我动的原则抢占运输先机。
畹町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介绍
畹町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介绍
畹町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位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畹町镇,是一座以纪念华侨机工为主题的纪念馆。
该馆的建立得到了广大华侨和机工家属的大力支持和捐赠。
馆内陈列着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展示了华侨机工的辉煌历史和杰出贡献。
其中包括一架老式卡车、一台旧式缝纫机、一排密密麻麻的开关电器以及机工制造的各种机械等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华侨机工的辛勤劳动和奋斗精神,感受到他们在当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也可以了解到他们在保卫国家和抗击侵略中的杰出表现。
畹町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是一座富有纪念意义的历史遗迹,值得广大游客前来参观。
南侨机工的故事
南侨机工的故事您知道南侨机工吗?这可是一群超级了不起的人呢!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抗日战争打得正激烈。
咱们国家啊,物资运输特别困难,就像一个人在打仗,但是粮草供应老是跟不上,这可咋整呢?这时候,南洋的华侨们站了出来。
南洋,那可是有很多咱们华人在那边生活工作,他们虽然身在海外,但是一颗心啊,始终牵挂着祖国的安危。
这些南侨机工啊,他们放弃了在南洋相对安稳舒适的生活。
您想啊,在南洋可能有自己的小生意,每天过着平静的小日子,不愁吃不愁穿的。
可是他们一听到祖国有难,二话不说,就报名要回来当汽车司机,运输物资。
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候鸟,朝着战火纷飞的祖国飞了回来。
他们开着一辆辆汽车,组成了一支特别的运输队。
这些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在危险的战场上穿梭。
那路啊,可不像咱们现在的柏油马路,平平整整的。
那都是坑坑洼洼,有时候还有敌人的飞机在头顶上轰炸呢。
南侨机工们就这么开着车,拉着各种重要的物资,像武器弹药啦,药品啦等等。
他们白天黑夜地赶路,累了就在车上眯一会儿,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
他们心里就一个想法:一定要把物资安全送到前线,让咱们的战士们有东西打仗,能把小日本赶出咱们的国土。
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呢。
比如说,有的机工在开车途中遇到了敌人的空袭,炸弹就在车旁边爆炸。
他们虽然害怕,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车被炸坏了,就赶紧修,修好继续赶路。
还有的机工生病了,但是为了不耽误运输任务,咬着牙坚持。
他们不仅仅是司机,更是一群英雄。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在祖国和南洋之间架起了一座“生命运输线”。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努力,咱们前线的战士们才有了更多的保障,抗日战争的胜利啊,也有着他们不可磨灭的功劳。
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永远闪耀着,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勇敢的南侨机工们。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泗水县初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2.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题卷上。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5.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基础积累(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喜欢断树残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篷秋草,荒芜.石阶点点青苔,也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柳败花落茎衰。
这些破碎的东西是那么平常,①_______,②_______,甚至③_______,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高峰),或是骤然,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沦/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将辉煌让位给别人。
我挖掘着它们由圆满而破碎、由(繁盛/茂盛)而落寞的生命过程,蓦.然回首,暗然泪下。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荒芜.(wú)锈钟颓.(tū)墙B.坠.(zhuì)下一篷秋草C.辉煌无可挑剔.(ti)D.蓦.(mò)然回首暗然泪下2.文中括号里的词语依次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高峰沉淀茂盛B.高峰沉沦繁盛C.巅峰沉淀繁盛D.巅峰沉沦茂盛3.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那么落魄那么清淡那么狼狈B.那么清淡那么落魄那么狼狈C.那么落魄那么狼狈那么清淡D.那么清淡那么狼狈那么落魄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武汉新增四条快速公交线路,改善了区域间的交通状况,提高了通勤效率。
B.湖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不断上升,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创下了历史新高。
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观后感
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观后感哎,今儿个我去了趟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心里头那个滋味儿,真是五味杂陈,跟打翻了调料瓶似的。
一进门,那股子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感觉像是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墙上挂着的老照片,黑白相间,却比任何彩色画儿都要生动。
照片里的人儿,一个个眼神坚定,穿着工装,手里不是握着方向盘,就是提着工具箱,那股子劲儿,就像是在说:“咱华人,也能在异国他乡,为国家出一份力!”看得我心里头那个激动啊,跟喝了蜜似的。
再往里头走,展览室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儿。
有破旧的汽车零件,锈迹斑斑,但还能看出当年它们是如何在崎岖的山路上飞驰,为抗战前线输送物资;有磨损的军装,颜色褪尽,却还能感受到那份不屈不挠的斗志。
我伸手轻轻摸了摸那些物件儿,就像是在跟历史对话,听它们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最让我动容的是那段视频资料。
画面里,南洋的华侨们,有的放下手中的生意,有的告别家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国的路。
他们知道,这一去,可能是九死一生,但他们更知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看着那些画面,我的眼泪就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咱华人,不管走到哪儿,心里头那份对祖国的热爱,都是永远也割舍不掉的。
走出纪念馆,外面的阳光格外刺眼。
我眯着眼睛,心里头却在想:这些南洋华侨机工们,他们虽然远离了故土,但他们的心,却始终与祖国紧紧相连。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什么是真正的民族大义。
回来的路上,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和那些故事。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能够亲眼见证祖国的繁荣富强。
但同时,我也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南洋华侨机工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我想说一句,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不仅仅是一个纪念馆,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
它让我们铭记历史,更让我们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像南洋华侨机工们那样,心怀祖国,勇于担当,那么我们的祖国,就一定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好!。
中印油管:托起抗战胜利的希望
中印油管:托起抗战胜利的希望文/陆安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启全面侵华战争,随着战争的持续与扩大,为了坚定中国抗战的信心,也为了让中国战场成为牵制日军主力的泥潭,美、英等盟国逐渐加大了对中国援助的力度,各种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
你知道在支援中国的各种军用物质中所占比重最大是什么吗?是汽油!“一滴汽油一滴血”,曾经是抗战时期中国的真实写照。
当时,中国是个贫油国,维持现代军事装备正常运转的油料都依赖从外国进口。
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依托西南大后方继续抗日。
为了给国民政府输血打气,盟国的军事援助陡然剧增。
1938年,作为中国当时主要对外联系通道的滇缅公路建成通车,路上往来车辆运输的大都是油料,尽管成本甚高,运输车辆途中耗油量可观,但为了前线不断油,以“南侨机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为骨干的司机们义无反顾地奔波在这条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生命线”上。
1942年,日军从暹罗(泰国)攻入缅甸,击败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和英国为主的盟军,继而横扫中缅边境地区,而中国军队则守住了怒江天险,阻止了日军继续进犯,保证了西南大后方的稳固,不过,滇缅公路也由此中断。
为了维持中国的军需供应,中美联合开辟了空中走廊——驼峰航线,用飞机向中国运输油料等援助物资。
可是,飞机耗油量远超公路上的汽车,怎么办呢?只有一条路可行,那就是,以英、美苦心经营多年的印度为根据地,从印度反攻缅甸,从缅甸攻入中国滇西,开辟新的中印公路,与此同时,沿着公路走向,修造便捷的输油管道,通过油管给中国供油。
于是,在中美等国从印度出发展开战略反攻的时候,边反攻、边筑路、边铺油管的宏大情景,在中缅印三国接壤的茫茫原始森林中上演了。
胎死腹中的“自主创意”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就有人献策,认为针对“缺油”这一战略致命伤,应当着眼于开辟西南境外的油料输送渠道,修建涉外油管。
他,就是鲜为人知的郑华。
我在云南腾冲寻访史料期间,不经意间,从当地文史资料中打捞出这一令人眼前一亮的线索,久久地为被尘封了数十年、富有预见性的郑华建议备感惋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捞“被遗忘”的南洋华侨机工2014年07月09日 08:43:0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5版70多年前,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响应陈嘉庚号召,从南洋回到烽火中的祖国,在抗日“生命线”上尽忠诚洒热血,至少1000人牺牲在滇缅公路。
幸存者留在国内的,文革期间多受迫害。
更令人唏嘘的是,在他们当年最熟悉的城市昆明,如今街头随机采访,没有年轻人知道这群英雄先辈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京雪“这是一个关于桥的故事,是通向中国的大陆桥,它的名字叫滇缅公路。
”它曾是抗战最艰难的年月,中国与外界唯一的一条交通线。
近四年中,从缅甸到昆明,彼时国内无力生产的汽车坦克、枪炮子弹、汽油钢材、药品纱布等维系几百万将士抗战所需的国际援助物资,俱有赖这条道路运输。
1939年美国陆军部通讯处的新闻影像中,如此描述:“按照一名见证者的说法,它是人们从山石开辟出来的,大约二十万中国人民,其中很多死在了那里。
这条公路能使中国与日本继续战斗下去。
”时人将这条道路的修筑与万里长城作比,后人管这条公路叫中国抗日战争的“输血管”“生命线”。
海南琼海,95岁的吴惠民在乡下小院打太极拳。
云南保山,100岁的翁家贵走下5层楼梯,去市场买菜。
云南昆明,96岁的罗开瑚缓缓走在街头。
马来西亚和丰,96岁的黄铁魂慢慢骑着摩托。
马来西亚古晋,95岁的李亚留蹬着自行车去看女儿;抱着右手残臂,94岁的许海星过了几十年田园生活;95岁的冯增标靠在轮椅上沉睡,他已很难与外界交流……他们曾是一群普通青年,如今,是一群普通老人,生活平淡,不言过往。
谁能从他们身上窥见烽火硝烟的痕迹?谁又能看出他们跟那条公路、那场抗战的关联?甚至,多少人还知道那个跟他们有关的名词——“南侨机工”?南侨机工,他们是这个名字最后的主人。
机工与汽车合影老年白雪娇青年白雪娇1939年5月19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刊发了白雪娇写给父母的信件:“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和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所以虽然几次的犹疑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
虽然我的力简直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汇成大洋。
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国民天职▲训练时期的机工队列。
血肉筑成的滇缅公路,曾是抗战最艰难的年月,中国与外界唯一的一条交通线。
1938年下半年通车,1942年5月中断,近四年中,从缅甸到昆明,彼时国内无力生产的汽车坦克、枪炮子弹、汽油钢材、药品纱布等维系几百万将士抗战所需的国际援助物资,俱有赖这条道路运输。
滇缅公路通车后,最紧迫的问题当属司机与汽车机修人员的奇缺,尤其这条由无数老少妇孺抢修而成的临时公路,遍布高山深河急弯陡坡,极考验驾驶者的技术与胆量。
“国民政府西南运输处当时已经把国内能搜罗到的司机搜罗遍了,会开车的人实在太少了,完全是稀缺的。
”云南省档案馆研究员吴强说。
仰光港的进口物资已堆积如山,从头培训司机难解燃眉之急,一封电报发往新加坡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
“本总会顷接祖国电,委征募汽车之机修人员及司机人员回国服务。
凡吾侨具有此技能之一、志愿回国以尽其国民天职者,可向各处华侨筹赈总会或分支各会接洽……”1939年2月,一则紧急通告在拥有800多万华侨的东南亚各国迅速传播,通告末尾强调“事关祖国复兴大业,迫切需要,望各地侨胞侨领深切注意办理是要。
”人群挤满各报名处。
此时,战火尚未波及东南亚诸国,大批下南洋淘金的华人在此安居乐业,生活无忧。
新加坡华侨王文松放弃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的高薪,告别妻儿,率十几个同伴携全套修理器具报名回国;生于印度尼西亚的21岁青年陈寿全卖掉自家小汽车,自费回国;身为家中独子,新加坡的吴钟标租车学会驾驶,改名吴惠民,瞒过家人报名回国;也是怕家人拦阻,生于马来西亚的黄乐垣改名黄铁魂报名回国……“乐垣表弟勉之:你要有百折不挠之精神,铁之意志,鼓着勇气,在枪林弹雨之下,向前冲进,与日本鬼拼个死命,打个落花流水,努力,努力,冲上前。
表姐:幽莉”,“民族的战士乐垣:记着,世界上最快乐,最光荣的,是为自己的祖国流血。
小郎,敬题于南岛”,“为国奋斗,为民族求生存,才配中国新青年”,“铁魂同志,尽忠报国”……75年前,亲友们的临别赠言至今躺在黄铁魂的日记本上。
除却热血男儿也有女性积极报名。
被誉为“当代花木兰”的李月美,会弹吉他会骑马,身材高挑,据传,她给自己改名李月眉,穿着弟弟的衣服报的名;槟城协和学校教员、家境殷实的白雪娇辞了工,背着父母,化名施夏圭报了名。
1939年5月19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刊发了白雪娇写给父母的信件:“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和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所以虽然几次的犹疑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
虽然我的力简直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汇成大洋。
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96岁的罗开瑚至今都记得,75年前,送别他们的新加坡码头人山人海,“帽子到处丢,飞到海里多少都晓不得,那种热烈场面,没有再看过了。
”100岁的翁家贵也还记得堆满人的码头,大街小巷的人都在欢送他们。
马来西亚槟城码头的栈桥曾被送别机工的人群踩断,很多人掉进海中……到陈嘉庚通告发出11天时,被称为“八十先锋”的80名第一批机工已告别南洋,启程归国,尽国民天职。
而从1939年2月到9月,逾3200名华侨机工应祖国召唤分批回国。
滇缅公路上,一辆辆货车跑了起来,载着军需物资、伴着日寇轰炸,驶过“初一翻车,十五到底”的险路危桥,在时常塌方翻车的崇山峻岭间日夜不休,风雨兼程。
方向盘后,技术过硬的驾驶员常是身着军装,爱梳头洗澡、爱吹口琴喝咖啡的时髦青年,他们风华正茂,来自异国彼岸,他们是南侨机工,全名“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运输救国▲运输抗战物资的军车源源不断地行驶在滇缅公路上。
许海星亲眼见过战友连人带车翻入怒江。
李亚留车子抛锚,5只狼跳上车顶。
冯增标庆幸刚回国时受过军事训练,知道敌机俯冲,要朝两翼方向逃;空袭炸弹落在近旁,伏地要用手掌撑起身体。
边境瘴气弥漫、疟疾夺命,罗开瑚、翁家贵都染过疟疾,边发高烧边开车,支持不住就在路旁睡个把钟头。
1940年,南侨总会特派员的报告中写道:“机工、司机患恶性疟疾者,比比皆是,在是处服务之华侨机工,皆显面色青瘦,鸠形鹄脸,体格健康损失过半。
”“所经各站设备极其简陋,所遇各华侨司机等多面无血色,带病多泪,目不忍睹。
”当时的战歌有这样的歌词:“车在我们的手上,血在我们的胸膛”,“不怕山高,不怕路遥”,“快把运输任务达到”。
据1940年1月的一份运货单,一周时间,南侨机工抢运2329箱迫击炮弹、1502箱37毫米炮弹、186箱飞机炸弹等共计160吨的军火。
日军参谋本部曾对着这年的中国军力变化情报,震惊于中国强大的补充力量。
数据显示:经过两年战争,中国军力反而比1938年大大增强,其中军队增加了60多个师、步枪增加到150万支、轻机枪6万多挺、其他火炮2650门……1939年到1942年,滇缅公路共向中国各抗日战场输送约50万吨军需物资,15000余辆汽车。
作为运输骨干,志愿回国的南侨机工们尽了一份沉甸甸的匹夫之责。
1942年,日军横扫东南亚,以对中国形成战略合围,切断中国的国际运输线。
3月,翁家贵和他的机工战友们有了新任务,除了抢运军需物资,他们开始向缅甸一整车一整车地运送远征军。
一次中途休息,有战士把枪递给翁家贵,“你当兵的,你打个枪”。
翁家贵说不会打,战士坚持让他试试,“我拿枪一打,一屁股坐地上了。
他们就笑,说你当兵不会打枪,你们当兵怎么当的?我说,我们是这个兵,开车的。
”想起战争岁月的这则小小往事,翁家贵也笑了。
1942年4月,在缅中国远征军被日军击溃,5月,滇缅公路运输彻底中断,归国参战三年的南侨机工集体失业,两手空空,各谋生路。
翁家贵在美国空军招待所端过盘子,许海星在美国SOS部队做机工领班,罗开瑚试着开过餐馆……一些机工应召继续从事军事运输,昆仑关战役、远征军入缅都有他们身影;一些机工服务盟军,一些机工投奔八路军;一些机工成了抗日各军的翻译员和情报人员;一些机工染上毒瘾,落魄潦倒;还有一些饿死、冻死、病死街头。
一般认为,3200余南侨机工在抗战中牺牲了1000余人,战后,有约1000人返回南洋,1000人留在中国。
研读过大量南侨机工文献、档案的吴强则认为,实际参战的南侨机工远不止3200人,实际牺牲或失踪的机工更占其中的2/3。
英雄不语▲失业时期的机工衣衫褴褛。
昆明电视台纪录片导演欧阳斌觉得,“某种程度上,南侨机工这几千人为当时的抗战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没有他们,前线几百万军队就没有物资保障。
”2009年,欧阳斌拍过一部有关南侨机工的纪录片。
拍摄前,他们在昆明街头随机采访,“年轻人没有知道南侨机工的,甚至包括我们很多同事,做新闻的人都不知道。
”昆明,这是南侨机工们当年最熟悉的城市。
到2012年,央视纪录频道导演张兵用两年时间、再度以南侨机工为题进行拍摄时,他给这一群体起了个名字——“被遗忘的卫国者”。
“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南侨机工,听都没听说过。
虽然国家侨务部门、各相关机构一直在关心他们,但社会是遗忘的。
他们只有几千人,又属于不拿枪的后勤部队……”张兵同事、制片人徐欢心怀愧疚,“做这个片子之前,我不知道他们。
问了身边的人,也都不知道,或不清楚。
”对于这支二战期间,世界华侨反法西斯生力军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贡献最多的队伍,知道、清楚和记得,殊非易事。
而在南侨机工们的一生里,“遗忘”,从不陌生。
1942年,国民政府解散机工队伍,用黄铁魂的话,“不理我们了,生死都不理了。
根本不记得我们是这边的人。
”抗战胜利后,离家多载、急盼回家的机工复员无路。
“他们很多在战争中丢了个人证件,需要国民政府与南洋各地当局沟通,但沟通做得很不好。
”吴强介绍。
1946年,陈嘉庚几次致函国民政府,指出华侨机工为抗日救国回去,决不参加内战,必须复员,“运返少数机工,在政府系力所能及之事,并非挟泰山而超北海,端在肯与不肯耳。
”海内外推动下,1946年10月末,部分机工终于南返。
“看机工复员照片,我感触最深。
对照入伍时的照片,那时一个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这时都胡子拉碴,有的拖家带口,你能看到战争对人的折磨。
”欧阳斌说。
一别七八年,南洋码头的热闹恍如隔世。
李亚留回到马来西亚时,只有妹妹一人接船。
自他离家,亲人遭日军报复,弟弟被杀,父亲逃亡中病逝。
黄铁魂被英国殖民当局视为马共,在战略村关了多年。
许海星错过复员申请,东拼西借凑到旅费,带着残缺的右臂孑然归来……留在国内的机工,文革期间多受迫害。
张兵和欧阳斌都提到一个细节,他们找到的机工档案都标着“敌伪档案”的字样。
“机工子女的命运也都被改变,他们年轻时参军、入党、提干、上大学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