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戊戌变法

合集下载

第 15课 戊戌变法

第 15课  戊戌变法

第15课戊戌变法一、历史根源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联系必修二)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联系必修三)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二、戊戌变法的过程(一)开始:“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二)发展:1.变法宣传:①创办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当时《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

②组织学会: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

③创办学堂:长沙创办了“时务学堂”。

影响: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2.施政纲领:1898年,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

3.组织机构:保国会。

宗旨:“保国、保种、保教”.影响: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三)高潮:百日维新(措施)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2.目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3.内容: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提议下,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变法诏书。

变法具体措施:三、评价:1、结果: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

新政内容除设立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

2、失败原因: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②维新派力量弱小,不掌握实际权力;③维新派在方针策略方面的一些失误。

④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⑤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力量对比过于悬殊;⑥严重脱离群众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⑦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

3、影响:启蒙的,进步的,爱国的,尽管它是失败的。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15课 戊戌变法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败国家权 益进一步丧失 列强 掀起 瓜分 狂潮 资本 输出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瓦 解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清政府为扩大 税源放宽对民 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危机空前
19世纪末民族资本 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请思考:光绪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一是不愿意做亡国之君; 二也想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 夺权,自己能真正掌权,因此下令 康有为筹划变法。
教材P108变法内容: 政治民 主化 经济工 业化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 立宪等政治主张
利于资阶参与政治,打击 了封建官僚制度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没有触动到封建 土地所有制
其实质内容就是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法令中的体现: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重迭机构及冗员;开办大中小学 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等。
材料3: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论》 请回答: ③材料3中反映了康有为什么思想主张? 强烈要求实行全面的维新变法。
代表 康有为 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借用孔子亡灵,否定 专制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托古改制,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 梁启超 思想核心“倡民权”;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 性;变科举 谭嗣同 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勇士。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 制,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严 复 宣传西学的方式是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 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系统地将近代西 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15课 戊戌变法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社会思潮:维新派的形成与维新思潮的传播 (1)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 (2)主张:定宪法、设议院、行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对外: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 二.百日维新(1898年6-9月) 1.公车上书与强学会(1895) 2.《应诏统筹全局折》与保国会(1898) 3. “定国是诏”与“百日维新” 新法的主要内容 4.戊戌政变与新法的废除
三.戊戌变法的影响 1.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形成,影响深远 2.推动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京师大学堂) 3.既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 现代媒体的广泛发展形成新的舆论空间 延伸:晚晴新政的多数内容与戊戌变法重合,为什 么?
变法失败的原因:
时百日间,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其 尤为雷厉风行者:一令都中筑马路,二令办理国防, 三命八旗人丁,如愿出京谋生计者,任其自由。于 是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 ——《清史纪事本末》 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维新派缺乏经验、战 略欠周详、皇太后独揽大权和保守派派大力反对。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光绪帝 (1871-1908)
康有为 (1871-1927)
慈禧太后 (1835-1908)
荣禄 (1836-1903)
பைடு நூலகம்
袁世凯 (1859-1916)
张之洞 (1837-1909)
1898年春夏之际,光绪帝亲政有十年了。 经历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割 台赔款的屈辱,经历了德国强租胶州湾和 俄国强租旅顺口时间,中国的国运越来越 坏。光绪帝强烈地想要有所作为。他开始 启用新人。康有为以其炙热的变法言辞吸 引了光绪的注意。康是想通过依附皇帝来 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的介入,使帝后 关系中大大地增加了复杂的因素。 ——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

第15课戊戌变法

第15课戊戌变法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 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 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一)早期维新思想
(1)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后
(2)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
(3)主张:
①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注 重“商战”。 ②政治: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③文化: 兴办学校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有利于西学 的传播和培 养维新人才
课堂设问
光绪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呢?
1、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要 变法图强; 2、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存 在“帝党”和“后党”两 大官僚集团,光绪帝想利 用维新变法之机,从后党 手中夺取实权,改变傀儡 地位。
想一想:支持变法的人有哪些?为什么 慈禧太后起初同意光绪帝变法? 支持变法的主要是康梁启等爱国知识 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 慈禧答应光绪变法是以退为进。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导致 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探讨:一场成功的政治改革应具备哪些因素?
提示: 掌实权; 顺潮流; 得民心; 别心急; 少树敌; 切实际; 策略对; 重落实……
四、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势力弱小,缺乏坚强的组织 领导和政治斗争经验
1863—1894 119 680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经济: 1895—1898 74 1432 材料二: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 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 思考:以上表格和材料说明了什么?
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逐步发展壮大
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
郑观应
《盛世危言》

历史第15课 戊戌变法 课件(岳麓版选修1 )

历史第15课 戊戌变法 课件(岳麓版选修1 )

中南海瀛台
③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维新 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抨击,在社会上起 了思想启蒙作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失败的教 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训是什么?
练习: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C 强学会成立D 光绪帝颁布变法诏 令
A
D ①④

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B 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争 权 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稳固
C
D 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6、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时,表示不愿逃走甘为变法而牺牲的人是 (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康广仁
第15课 戊戌变法 课件(岳麓 版选修1 )
第15课
壮 士 是 谁
这 位 为 改 革 而 勇 于 牺 牲 的
一、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 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 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讲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 书” 2、影响 公车上书:即举子上书,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 来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的 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故称“公车上书”。 请看下面“公车上书”的插图。 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 么人们在拒签条约时又请求变法?
二 、 公 车 上 书
北极熊,代表俄国,将整 个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它 的势力范围;虎,代表英 国,吞食我最富庶的长江 流域作为势力范围;德国, 象一条七寸毒蛇一样把我 国的山东紧紧缠住;狂奔 乱跳的大青蛙,代表法国, 一举伸向我两广、云南; 小太阳、日本,气焰嚣张, 又把我国的福建作为它的 势力范围。图的东南部还 有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 它代表美国,是帝国主义 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 者”,但它不会吃其它帝 国主义国家残羹剩饭就善 罢甘休,而是另有企图和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全册配套:第15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全册配套:第15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4.组织机构:1898年成立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 教”为宗旨,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1.理论宣传 政治 2.强学会 时务报 3.应诏统筹全局折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岳麓版)◆
5.百日维新 明定国是 (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________” 诏书,宣布变法。
(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方面。
颁布新法(布新) 改革旧制 (除旧) ①改订律例 ②裁撤冗员 ③澄清吏治
政治 上书言事 允许官民________ 方面
①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 取消旗人由国 农工商业的发展 经济 局,奖励________ 家供养的特权, 方面 ②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令其自谋生计 ③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岳麓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岳麓版)◆
1.重点掌握戊戌变法产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背景 和条件、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百日维新的内容、戊戌变法失 败的原因等基本史实。 2.重点分析、理解戊戌变法运动出现的历史根源及救 亡图存的奋斗目标。 3.分析、理解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高超的策略和所 暴露出的资产阶级软弱妥协的阶级局限性。 4.通过对戊戌变法运动失败过程的把握,进一步认识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曲折。 5.比较戊戌变法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探讨中日两国 改革一败一成的原因及其留给我们的启示。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主题构建 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 一 、背景:政治、经济、阶级、思想
开端——公车上书 二、过程:发展——三报纸、两组织
高潮——百日维新的内容 结局——戊戌政变
三、影响:
1.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典型,是指康有

A.主张维新变法
B.宣传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清朝统治危机
C.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 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 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维新的思潮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 间 类 别 厂矿数 资本额 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甲经午济战基争础前:商甲午办 战后5,3 民族资47本07主义初步发2展2.4%
甲午战争后 商 办 63
思想:维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

世界潮流:发展资本主义
我以我血荐轩辕——变法的实践
我以我血荐轩辕——变法的实践
自学情况检查(两分钟整理总结): 1、各省举人为何公车上书?上书中的哪一内容尽显资 产阶级本色?分析公车上书的影响。 2、维新派为什么要创办报刊学会?分别在哪里创办了 哪些学会和报刊?创立这些报刊和学会有什么作用? 3、百日新政的直接原因?施政纲领?开始标志?
康与有康为有自为幼学个习人儒经家历思、想学,他问在素宋养明有理关学。的影响下,鄙弃所谓
汉学家的烦琐考据,企图开辟新的治学道路。康有为在1879年 (二十一岁)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思考探究
总体把握,概述戊戌变法的背景。
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 必要性
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可
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能
赔款 约1470万两白银 白银2亿(2万万)两

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和掌握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原因以及内容。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中国现代史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重点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2.掌握戊戌变法对中国历史和现代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分析戊戌变法的重要性和影响。

2.理解戊戌变法中的政治背景和社会条件。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以PPT为主,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

2.讨论研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家庭作业: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后写一篇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文章。

五、教学流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相关讲义和案例资料。

2.准备小组讨论问题,并分配学生小组。

2. 课堂教学1. 引入(5分钟)教师用PPT简单介绍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内容,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对中国历史和现代化的影响。

2. 讲授(35分钟)教师用PPT和相关讲义对戊戌变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戊戌变法的总体背景、政治条件、社会条件、变法内容和变法影响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25分钟)教师根据预先准备的问题,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就自己的看法进行汇报。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汇报进行点评和补充说明。

4.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戊戌变法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效果比较好。

在教学中,我强调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下一步,我会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创新,提高课堂的互动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岳麓版)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课件

(岳麓版)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课件
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
8月底
光绪裁撤一些闲散和重叠衙门。
9月4日
光绪以故意阻挠下官上书为由,革除 礼部主要六位官员的职务。
9月5日
光绪破例任命杨锐、刘光第、林旭、 谭嗣同4人为军机章京。
9月14日
光绪向慈禧请开懋勤殿,遭到太后严
厉申斥。
9月16、17日
光绪召见袁世凯,嘱其“与荣禄各办 各事”。
9月14日
光绪向慈禧请开懋勤殿,遭到太后严
厉申斥。
9月16、17日
光绪召见袁世凯,嘱其“与荣禄各办 各事”。
9月17日
光绪召见林旭,授以谕旨。
9月18日
康有为召梁启超、谭嗣同、康广仁等 共同商议救援之法——围园劫后、起 兵勤王。
9月18日
慈禧收到吁请太后“即日训政”的密 折。同日,荣禄调兵遣将,切断京、 津交通,又令奉召进京的袁世凯“即 日回防”。
权宜应敌之谋: 下诏鼓天下之气 练兵强天下之势 迁都定天下之本 变法成天下之治
立国自强之策 :
富国之法:铁路,机器轮舟,开矿; 养民之法:务农,劝工,惠商 教民之法:令各省、州、县遍开艺学书院;乡落咸设 学塾;发明孔子之道,传孔子之道于外国 通塞之法:开报馆;举议郎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 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 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 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 大木大鸟,飞鱼飞鼍,袋鼠脊兽, 彼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 „„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 变,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为也。 „„夜不炳烛则昧,冬不御裘则寒, 渡河而乘陆车者危,易证而尝旧方 者死。今专标斯义,大声疾呼„„。
9月21日
慈禧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诏书,宣布 “训政”,光绪被囚于瀛台。同时密 令搜捕康有为等人。戊戌变法失败。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15课戊戌变法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本课要求了解戊戌变法的经过,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重点难点:重点是甲午震憾、维新思潮的兴起、百日维新、维新时期的遗产。

难点是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对百日维新的评价、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授课过程:本课教材主要从七个方面向学生分别介绍了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甲午震憾、维新思潮的兴起;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运动的发展——强学会与《时务报》;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百日新政;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无力回天;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维新时期的遗产。

导入新课:复习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接着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各阶级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是戊戌变法运动。

一、戊戌变法运动背景:1、政治:甲午震撼,民族危机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回答:《马关条约》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割地广、赔款多、丧权多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2、思想:维新思潮的兴起⑴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

产生条件是:伴随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思想来源)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经济根源)而产生。

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主要强调两个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即可,他们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向西方学习,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

早期维新思想内容: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教育兴办学校,政治建立君主立宪政治制度。

早期维新思想特点: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但他们的思想为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的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90年代,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发展,宣传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增多,课本介绍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四人的思想主张及特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康有为的思想。

选修第15课戊戌变法

选修第15课戊戌变法

第15课戊戌变法【课标解读】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课前预习案】一、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1)政治: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

(2)经济: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4)思想:西方近代思想和早期维新思想为戊戌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维新派的变法准备:1.维新思潮兴起:维新派提出旗帜鲜明的口号,明确要求学习西方。

康有为:《》和《》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梁启超:思想核心“”;谭嗣同:大声疾呼“”;严复:翻译《》,宣扬观点,被称为“”。

2.揭开变法序幕:1895年“”使维新运动开始从走向。

3.成立组织、创办报刊:组织:1895年的;1898年成立保国会以“”为宗旨。

报刊:创办《强学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4.施政纲领: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1.内容: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裁撤冗员,澄清吏治(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经济: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军事: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扩建海军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创办京师大学堂;设立译书局;奖励科学发明。

2、评价:积极: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局限: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没触动封建统治基础,改革不彻底。

四、戊戌变法的失败及原因1.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法。

2.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势力强大。

15课戊戌变法(1898年)提纲

15课戊戌变法(1898年)提纲

15课戊戌变法(1898年)提纲一、戊戌变法的背景(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的条件)(1)时势条件: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洋务运动失败,救亡图存需要进行新的探索;(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根本原因) (3)阶级基础:中国资产阶级逐步发展壮大;(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早期改良思想的影响;(5)国际环境:工业文明的冲击,资本主义的世界发 展潮流。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示范。

特别提醒:历史事件的背景往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或国际、国内方面,或主观、客观方面来分析。

要注重把握分析背景的一般规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这一问题。

二、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主张特别提醒:康有为为何托古改制。

中国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实力强大;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三、戊戌变法的过程 (一)开端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二)发展(逐渐开展)作用: 维新派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方式, 宣扬维新变法,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

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三)高潮:百日维新(1)施政纲领:1898年《应诏统筹全局折》(康有为)(2)组织机构:1898年保国会A 发起人:康有为;B 宗旨:保国、保种、保教;C 地点:北京、上海等地。

(3)百日维新A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4)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

(四)失败的标志:戊戌政变四、变法内容作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议政,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特别提醒1:百日维新中的光绪帝。

百日维新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搁置,说明了维新派的妥协,也说明了光绪帝并不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 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严复以创办报刊,翻译西
书的方式,宣扬维新思想。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
《天演论》所宣传的 “ 物竞天
择,适者
生存 ” 的
社会进化
严复
论观点,几乎影响了19世纪
末 20 世纪初的一代知识分
随着变法的深
入,新旧势力冲突日
益尖
锐。
维新
派想
争取
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
列强
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
于在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
袁世凯
一、甲午的震撼
二、维新思潮的兴起
三、百日新政 四、强学会与《时务报》
五、百日新政 六、无力回天
1、危机四伏的改革 2、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 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 光绪帝,重新 “ 训政 ”, 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
③他们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君主,变法缺乏 群众基础。
一、甲午的震撼
二、维新思潮的兴起
三、百日新政 四、强学会与《时务报》
五、百日新政 六、无力回天 七、维新时期的遗产
维新时期的遗产
奏 定大学 堂章程
(1903)
京师大学堂牌匾
京师大学堂旧址
维新时期的遗产
北 京 大 学
京师大学堂的藏书阁
时务学堂教习(右二谭嗣同)
在上海创刊的 变法,成为宣
《时务报》
扬维新思想的
重要阵地,受到全国范围内很多
知识分子的欢迎。 梁启超发表的
《变法通议》。
创办报刊
“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开始 积极在北京、上海等地创办报 刊、组织学会。除北京办的《中 外纪闻》外,还有上海的《时务 报》,天津的《国闻报》等。许

第15课戊戌变法

第15课戊戌变法

2、壮大声势——创办报刊、组 织学会
三份报纸:推动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名称 创办人 地点 《中外纪闻》 康有为 1895年北京 《强学报》 康有为 1896年上海 《时务报》 梁启超主笔 1896年上海 一个组织:强学会 地点:1895年北京/上海 创办人:文廷式/康有为 成员组成:派系各异 性质: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 作用:介绍西学、宣扬维新思想、推行学校教育
范围简表”和 “时局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画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这幅漫画反映了 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方式?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分而 治之(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2、图中的鹰代表哪个国家?其侵略方式与其他列强有何 差异? 美国;没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提 出门户开放政策,以利益均沾为借口,分享其他列强 在华侵略权益 3、有人为此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爱国者力图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机
回顾: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间 及原因?(必修二)
• 产生 • 1、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 2、原因: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 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 • • • • • 维新思想的产生——早期维新思想 初步发展 1、时间:甲午战争后 2、原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 民间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梁维新思想
(4)概况:1896年6月11日——9月21 日,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思考:光绪帝为什么支持维新变法? • 1、不甘作亡国之君 • 2、亲政后无实权,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 的统治。 思考:康有为会让光绪帝借鉴那些国家的改 革成效而颁行新政?为什么?

第15课戊戌变法 (共52张PPT)

第15课戊戌变法 (共52张PPT)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 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 百日维新的主 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 道路的曲折性。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中国为什么要掀起变法运动?
1 中国为什么能出现变法运动?
1894 年 7 月 25 日,日本海军突袭运载中国 士兵的英商轮‚高升‛号,挑起了甲午中日战 争。
③ 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寄予幻想,缺乏反帝反封的斗争勇气;
客观: 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势力的
利益, 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
根本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软弱性。
戊戌变法——失败 原因 明治维新——成功 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社会 教训 背景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领导 倒幕派实力强大 进步意义 力量 武装倒幕成功
谭嗣同
《仁学》 以资产阶级 自由平等思 想,批判封 建纲常礼教 和专制君权。
严复
译《天演论》 宣扬‚物竞 天择,适者 生存‛的社 会进化论思 想
主 张
共 识
托古改制,打着 孔子的旗号,宣 传资产阶级改良 思想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 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 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 登上政治舞台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中国为什么能出现变法运动?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 4、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
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与传播
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
材料4: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 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 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 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与变法前相比,材料4反映了康有为思想发生 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反映了维新派的什么弱点? “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影响: 导致守旧大臣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 阻挠、破坏变法,使变法法令从中央到地方都成了 一纸空文。
19世纪的中 回顾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 国 思想
探索救 国
地主阶级抵抗 (林则徐) 睁眼看 世界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 派: 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求富”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创办近代军事 企业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筹划近代海 军 办新式学堂
①代表:王韬、郑观应(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 ②主张:(经)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政)建立君主立宪制; (文)提倡西学、兴办学校。 ③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二)客观原因:
探讨:一场成功的政治改革应具备哪些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 材料2 废除八股文,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 文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他们自然群 起而反对。湖南有个名叫曾廉的举人,甚至上书 请求处死康有为和梁启超; 材料3 一些衙门裁撤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 官员,极端仇视新政,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 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更 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 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社会基础。
⑤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⑥变法没有深入人心
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
材料4: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 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 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 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与变法前相比,材料4反映了康有为思想发生 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反映了维新派的什么弱点? “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变化: 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从主张全面改革到畏首 畏尾,甚至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守旧大臣。
19世纪的世界政治
英国议会改 革 1832 年 俄国农奴制 改革1861年 日本明治 维新1868 年
法国确立共和 政体1875年
德国统一 实行君主 立宪1871 年
美国南北战 争1861- 1865
世界之潮流?
变革旧制度
19世纪的世界经济
1875英国人 托马斯发明 碱性转炉 1868年日本人 广泛采用世界 先进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
材料4: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 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 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 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与变法前相比,材料4反映了康有为思想发生 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反映了维新派的什么弱点? “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原因: 阻挠、破坏变法的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弱点: 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 材料7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 制考》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 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 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 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材料7 反映了什么问题?
③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 ④内部意见分歧。
时 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
1863—1894 119 680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经济: 1895—1898 74 1432
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 思考:以上表格和材料说明了什么?
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开始登上 材料二: 1895-1898 年间,国内新创建的 政治舞台
作用: 促进维新思想传播,为变法创
造条件
(三)高潮——百日新政
1、直接原因: 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 分中国狂潮,康有为请求变法。 2、施政纲领: 《应诏统筹全局折》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3、正式开始: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维新变法正式开 始。 4、内容:
光绪帝
光绪帝 和康有为、 梁启超在一 起。
内容:
类别
颁布新法 有利于具维新思 想的人参与政治
直接触及顽 改革旧制 固守旧势力 1.改订律例。 2.裁撤冗员。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3.澄清吏治。
政治方面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精简机构,提高 有利于民族资 行政效率 本主义的发展 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 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经济方面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令其自谋生计。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西太后弄权政变
谭嗣同
六君子人头落地
杨锐
林旭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1898年9月21日)
行刑之地——菜市口
光绪帝被囚禁之地——瀛台
课堂设问:
光绪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呢?
1、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要 变法图强; 2、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存 在“帝党”和“后党”两 大官僚集团,光绪帝想利 用维新变法之机,从后党 手中夺取实权,改变傀儡 地位。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有利于西学 的传播和培 养维新人才
4、失败——戊戌政变(1898、9、21) 原因:变法触犯他们利益 顽固派阴谋破坏 表现: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袁世凯出卖
的激烈反对。免翁、用荣 旧官僚机构及各地督府实 力派的阻挠。
戊戌政变: 囚、杀、废。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杨锐、林旭、 杨康杨刘林谭(玉)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 结果: 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 其余全部被废除。 变法失败。
1870年比利 时格拉姆发 明电动机 1883年德国 戴姆勒发明 内燃机
1882美国爱 迪生建立火 力发电站
世界之潮流?
发展资本主义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国际局势: 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性潮流;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2、国内环境:
1895年《马关条约》主要条款
这三幅图表揭 示了什么主题?
维新派和一些开明人士, 各省旅京维新志士 也包括洋务派、传教士 等。 宗旨: 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 “保国、保种、 保教
请思考:保国、保种、保教的含义是什么? 保国:保全国家土地; 保种:保卫民族独立; 保教:保卫被视为民族精神象征的孔教.
双方: 维新派与顽固派
要不要维新变法 内容: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实质: 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 的正面交锋
(选修Ⅰ● 回眸)
(一) 操 作 方 历史上重大改革 法
第15课 戊戌变法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 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观看以下几幅图片和材料,分 析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想一想:支持变法的人有哪些?为什么 慈禧太后起初同意光绪帝变法? 支持变法的主要是康梁启等爱国知识 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 慈禧答应光绪变法是以退为进。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导致 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 材料1 维新派提出的官制改革主张,在百日 维新中,大大打了折扣。有的条目干脆不被批准, 有的则被偷梁换柱,失去了本意。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还屡次下诏,要求设 立农工商分局并裁汰府、州、县的冗员。但各省 认真办理者极少……有的省份,则基本没有变动 《戊戌变法资料》 材料1反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变法遭到守旧大臣的阻挠、破坏 他们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使变法 法令从中央到地方都成了一纸空文。
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 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 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二)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潮
代表 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严复
《天演论》
谭嗣同
《仁学》
著作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①将西学与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 材料5 西太后与荣禄已早定密谋,于前一日 下诏……(命)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前谢恩。 政变之事,亦伏是矣。
慈禧太后命“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前 谢恩”的实质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实质: 控制人事任免权,防止光绪帝破格提拔维新派。 反映:
反映出清朝政权一直控制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 势力手中,新势力的变法在慈禧严密监视下进行。
阅读下列材料,为变法失败寻找原因:
材料6 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诏令184 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 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 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 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材料6 反映了什么问题?
①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 ②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
倡民权
共同主张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 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与文化




直接原因
一、戊戌变法的国内背景:
①政治: 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 机严重,激发救亡图存民族意识。 ②经济: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主张
①倡民权; 传统儒学相结合; ②用进化论阐 述君主立宪取 ②托古改制 代君主专制的 必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