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常用文言虚词:

而,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共13个。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如: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代指知识和学问

②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代指手臂

③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代指学过的知识。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代善者;代不善者

⑤下车引之。(《世说新语》两则)代指元方。

⑥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代词,这件事。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①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②宋之丁氏(《穿井得一人》)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2. 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②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

④相委而去。(《世说新语》两则)

3. 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②学问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④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狼》)

⑤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⑥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

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

①不义而富且贵。(《论语》十二章)

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

5.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以】

(一)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如: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依靠”等。如: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

①屠惧,投以骨。(《狼》)

②以刀劈狼首。(《狼》)

③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盖以诱敌。(《狼》)

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

【于】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译作“在”。如: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对”“对于”。如: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为】

1、“为”作为动词是表动作行为,做。如: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者】

结构助词,译作“……的人”“……的方面”“……的东西”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

①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十二章)……的人

②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的人

③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杞人忧天》)……的东西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的方面【其】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如: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代指“三人”

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十则》)前代指颜回,后代指他,他的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代指狼

2、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其一犬坐于前。(《狼》)

【何】

1、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2、疑问代词,“什么”。如:

白雪纷纷何所似?(《世说新语》两则)

【焉】

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

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乃】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

①乃悟前狼假寐。(《狼》)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两则》)

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

屠乃奔倚其下。(《狼》)

【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如: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且】

用作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不义而富且贵。(《论语》十二章)

【也】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的,如:

①贤哉,回也!(《论语》十二章)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③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论语》十二章)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引起下文或舒缓语气。如: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十二章)

【则】

1.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那么”“于是”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论语》十二章)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副词,表示肯定,相当于“是”“就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世说新语〉两则》)

一词多义

知:①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②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

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

成:①非志无以成学(使动用法,使……有所成就)

②遂成枯落(动词,变为,变成)

行:①夫君子之行(操守,品德)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