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胶脱酸

合集下载

100TPD脱胶脱酸操作说明书

100TPD脱胶脱酸操作说明书

100T/D连续脱胶脱酸工艺操作说明书西安良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零零五年十月目录工艺过程…………………………………………………主要设备简介……………………………………………操作说明…………………………………………………开车与停车………………………………………………事故处理与安全操作……………………………………取样与化验……………………………………………1.工艺过程1.1.概述:油脂精炼的目的是去除毛油中所含的固体杂质、游离脂肪酸、胶质、磷脂、蜡、色素、异味及有害物质等,以提高油脂的使用价值,从油脂精炼的副产品中也可以提取一些有用的成份,用于制药、化工、食品、纺织等方面。

本车间可用于精炼毛葵花籽油、毛豆油、毛菜籽油、毛玉米胚芽油等植物油,分五个工序:(1)脱胶;(2)脱酸;(3)脱色;(4)脱蜡;(5)脱臭。

一般情况下,按上述工序依此加工可得到葵花籽、大豆、菜籽与玉米胚芽一级油、二级油,并且也可以生产符合国标的三、四级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与玉米胚芽油。

如果生产不同品质的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工序组合。

脱蜡工序设备仅在含有蜡质的葵花籽油和玉米胚芽油中使用。

1.2.工艺流程:定量←磷酸碱或水→→毛油→过滤→计量→加热→离心混合→酸油反应罐→离心混合→软水→→加热→离心分离→离心混合→加热→离心分离→碱炼、脱胶油→→→皂脚废水真空↑→加热→干燥脱溶→冷却→三、四级油1.3.生产工序分述:1.3.1.脱胶:脱除毛油中胶体物质的工艺过程称为脱胶,毛油中的胶体物质,尤其是磷脂,在碱炼脱酸时,能使油脂和碱液发生乳化现象,增加操作困难和炼耗,并影响到后面的脱色、脱臭工序。

另一方面,成品油中胶体物质含量过高会影响感观质量,使油色加深,透明度下降且影响工业与食品的使用效果。

油脂中的胶体主要成分是磷脂、蛋白质、粘液物等,磷脂(以卵磷脂为代表)属于“双亲媒性分子”,在其分子结构中,既有疏水性(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又有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后者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随着吸收水份的增加,磷脂分子体积膨胀,质点相互吸附形成胶团,比重增大。

食用油三去六脱

食用油三去六脱
脱臭之后甾醇类物质损失了46%。植物性甾醇作为油脂的功能性成分,它们的存在不仅不会使油脂的性质劣变,相反,能使油脂的性质更好。植物甾醇的生理活性主要体现在:能有效地降低血清中胆甾醇水平,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具有抗炎作用;具有阻断致癌物诱发癌细胞形成的功能,促进皮脂分泌及温和保持水分,以维持润湿、柔软的生理活性和表面活性,等等。正因为植物甾醇的营养功效,作为烹调油,应尽量保护其存在及活性。
还有一些特定油品中的特定物质,如棉籽中的棉酚,菜籽油中的硫代葡萄糖甙等,应根据其毒性在油料预处理或精炼中加以去除。
三、压榨与萃取
由于溶剂浸出的油脂占油脂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有人担心残留溶剂的问题。现在大多数厂家使用的浸出溶剂是工业已烷,人体摄入过多,会对神经系统有兴奋或麻痹作用,引起慢性中毒。但大多数的油厂生产的食用一级油、二级油残留溶剂已远远低于国家卫生标准中的50ppm的规定。
我们是否要追求更精更纯的食品,也就是营养成分单一的“高级食品”,造成营养失衡之后再去补这补那,则应是粮油食品业及消费者都应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综上所述,全精炼工艺生产的油脂与普通的食用油相比,由于各种微量物质的去除而更加纯净,色清味淡,食用更加方便,可以直接作为凉拌油。当然,拿全精炼油作烹调油也自有益处,如可以保持菜肴的本色本味,高温烹调无油烟,减少了油烟对人及厨房的污染。因此,色拉油作为烹调油并非不可,有它自己的特点,可以成为一种选择,尤其适合喜欢清淡口味的人。但是,从多数地区的消费层次和口味习惯来讲,从油脂精炼过程中大量的营养元素的损失情况来讲,没有必要用全精炼油取代烹调油。
郑州中赢食用油精炼设备厂家简述三去六脱
一、三去:去轻、去石、去磁。
去轻:是为了得到更纯的胡麻子作为原料,通过物理比重差异在风力悬浮筛选下去除、比胡麻籽轻的杂质如:粉尘、胡麻皮等

榨油生产工艺中三去六脱介绍

榨油生产工艺中三去六脱介绍

榨油生产工艺中三去六脱介绍一、三去:去轻、去石、去磁。

去轻:是为了得到更纯的胡麻子作为原料,通过物理比重差异在风力悬浮筛选下去除、比胡麻籽轻的杂质如:粉尘、胡麻皮等去重:通过比重差异,在震动筛上将胡麻籽重的杂质去除。

去磁:利用铁性杂质的磁性原理去除铁性杂质。

“三去”保证产品安全,同时保护生产设备。

二、六脱:脱酸、脱胶、脱色、脱水、脱臭、脱蜡。

我国目前的食用油按国家标准来说有食用一级油、二级油、高级烹调油、色拉油等等。

我公司产品生产工艺属于全精炼(色拉油)生产工艺。

就目前大多数地区的消费档次而言,食用油还没有区分出烹调油、凉拌油(色拉油)等,多数地区的饮食习惯,食用油主要是烹调用,即炒菜用,因此主要是烹调油。

近几年来,随着油脂精炼生产线的引进和国产精炼设备的不断成熟,色拉油以及各种企业标准的精炼油产量不断提高,再加上一些厂家的广告效应,有些城市及地区食用油消费逐渐转向色拉油等精制油,这说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追求更精更纯的食品。

但从营养的角度来讲,拿来全精炼油(色拉油)作烹调油,是不是合适,值得探讨。

从化学角度讲,现有绝大多数天然油脂95%以上是由饱和及不饱和程度各异的脂肪酸甘油三酯(甘三酯)组成并伴有少量种类繁多的类脂物质。

这些类脂物主要包括磷脂、游离脂肪酸、甾醇及甾醇酯、维生素、色素、萜烯类、蜡、脂肪醇、烃类等,它们绝大多数对人体有益无害,但仍有些成分及有些油料的油含有毒成分是一定要去除的。

从毛油到色拉油,一般需要经过脱胶(脱磷)、脱酸、脱色、脱臭,有些油品还需脱腊等工序的处理。

经过这些精炼过程之后油脂的主要类脂物成分和其中的营养成分的含量会发生系列变化。

(一)、脱酸——游离脂肪酸(FFA)油脂中含有游离脂肪酸,主要是由于未熟油料种子中尚未合成为酯的脂肪酸。

油料因受潮、发热受解脂酶作用或存放过程中氧化分解也能产生FFA。

一般未精炼植物油脂中约含有0.5%-5%,受解脂酶分解过的米糠油、棕榈油中FFA可高达到达20%以上。

调和油生产工艺

调和油生产工艺

调和油生产工艺
调和油是由多种植物油混合而成的一种食用油,其产品特点是颜色较浅、气味较淡,风味与纯花生油相似,质地轻盈,易于消化。

调和油具有均衡的脂肪酸组成,不含胆固醇,对人体健康有益。

下面是调和油的生产工艺。

调和油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榨油、脱胶、脱酸、脱臭、冷却贮存等步骤。

首先,准备混合原料。

调和油采用的原料一般包括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植物油。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选、破碎、烘干等工艺,确保原料质量合格。

接下来,进行榨油处理。

原料经过预热后,进入榨油机进行榨油。

榨油机通过机械挤压的方式将原料中的油脂分离出来,获得初榨油。

然后,进行脱胶处理。

初榨油中含有胶质等杂质,需要进行脱胶处理。

脱胶主要通过加热和离心等方式,将胶质和杂质分离出来,并与油脂一同去除。

之后,进行脱酸处理。

脱酸是为了去除油脂中的自由脂肪酸和酸价。

脱酸一般使用碱催化的方式,将油脂与碱液进行反应,使酸价降低。

接着,进行脱臭处理。

脱臭是为了去除油中的异味和杂质。

脱臭一般利用蒸汽蒸馏的方法,将油脂加热至一定温度,使香气
和异味挥发掉,通过蒸汽带走。

最后,进行冷却贮存。

脱臭后的油脂需要进行冷却处理,使其温度降低至适宜贮存温度。

同时,对贮存容器进行清洗、消毒,确保油品卫生安全。

以上就是调和油的生产工艺。

当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检验、过滤、质量控制等环节,以确保产品质量。

调和油生产工艺的控制和改进,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品种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食用油等级标准

食用油等级标准

食用油等级标准食用油按质量由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4个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二级油。

这就是说,消费者只需看看产品标定的等级高低,就知道食用油的质量好坏了。

四级油:经过压榨后的毛油经过脱胶过程所得到的油。

毛油中的胶质主要是磷脂,胶质的存在会影响油的品质和贮藏稳定性。

成品油中高含量磷脂往往伴随着较多的金属离子,造成成品油酸败和回色。

三级油:毛油一般要经过精炼才能达到食用要求,三级油一般是经过脱酸过程产生的油品。

脱酸是油脂精炼重要工序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除去毛油中游离的脂肪酸,并同时去掉部分色素、磷脂、烃类和粘液质等杂质。

二级油:精炼脱臭后得到的成品油为二级油。

脱臭可以去除油中的臭味物质,提高烟点。

改善食用油的风味,能除去过氧化物及其分解产物,除去霉烂油料中蛋白质挥发性分解产物,除去小分子量的环芳烃及残留的农药等。

一级油:二级油在经过脱蜡过程就产生了一级油。

脱蜡就是通过强制冷却将液体油中所含有的高熔点的蜡与高熔点的固体脂析出,再采用过滤或离心分离的方法将其除去。

总的来说,一级油和二级油精炼程度高,经过了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过程,因此味道很淡、颜色很浅、烟点高、炒菜时油烟很少,一二级油在低温时不容易凝固,且有害成分含量减少,但同时也流失了很多营养成分;而三级油和四级油精炼程度低,只做简单的脱胶、脱酸等,所以色泽较深、香味浓,但烟点低,在炒菜的过程中油烟大,且精炼程度低,杂质含量高,但同时也保留了部分的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

综上所述,一、二级油的纯度较高,杂质含量少,可用于较高温度的烹饪,如炒菜,但也不适合长时间煎炸;三、四级油不适合高温加热,可用于做汤和炖菜,或者是调馅等。

温馨提醒:无论是哪个等级的食用油,只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都是安全的,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切勿跟风!。

油茶生产工艺

油茶生产工艺

油茶籽深加工项目基本情况说明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分析(一)油茶籽收储、预处理及压榨工艺及产污节点分析1、生产工艺(1)油茶籽收储:油茶籽主要来自农户自采的和从油茶树基地采购的,油茶籽需要经过验收、计量、干燥及冷却后储存,储存一般在0℃~30℃的温度环境中,利用植物种子后熟作用的生化原理,促进油茶籽后熟。

拟定油茶籽烘干规模为600t/d。

(2)预处理:经烘干入库贮存的油茶籽经选籽、清理分级、剥壳分离进行去石,磁选脱铁。

预处理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剥壳产生固体废物主要为油茶壳。

脱壳后进行仁壳分离。

(3)冷榨:采用专用冷榨机,入榨温度在70℃~80℃左右,避免高温引起的茶籽油颜色变深,有效成分损失等。

(4)油渣分离:毛油中一般含渣8%~10%,在进入精炼车间前应迅速进行油图3-4油茶籽预处理、压榨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2、产污节点分析(1)废水项目该生产工序中不产生废水。

(2)废气在选籽、清理分级及去石过程中产生少量的废气,废气污染物主要为颗粒物。

(3)噪声产噪工序主要为筛选过程中筛选机产生的噪声级压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4)固废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工序较多,在选籽、清理分级过程中存在少量的茶籽壳和弃土;去石过程中存在石子;磁选过程中存在铁屑;剥壳、仁壳分离过程中有大量的茶籽壳;过滤过程中的油渣和茶饼送至浸出车间。

产污位置见图3-4。

(二)、油茶籽原油精炼工艺及产污节点分析1、生产工艺茶油的精炼工艺一般需经过四脱(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及分提等工序,通过精炼达到各级油脂所需的标准。

(1)脱胶脱胶的目的是清除茶油中的全部胶质及生产有价值的副产品,而胶质中的磷脂会影响脱臭和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的脱色,还能与金属离子螯合,增加氧化过程,影响油的稳定性,为了得到符合要求的茶油产品,必需进行脱胶工艺处理。

(2)脱酸脱酸是通过加碱来中和茶油中游离脂肪酸的过程,是油脂精炼过程中最关键的工艺。

其原理是:加碱后游离脂肪酸即变成可溶于水的盐,而被去除。

废矿物油再生工艺流程

废矿物油再生工艺流程

废矿物油再生工艺流程废矿物油再生是一种将废弃的矿物油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再利用的环保技术。

废矿物油通常是指废机油、废润滑油、废变压器油等。

废矿物油再生工艺流程是指将废矿物油经过脱水、脱酸、脱胶等处理步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使其回收再利用的过程。

一、废矿物油收集与储存废矿物油的收集是废矿物油再生工艺流程的第一步。

废矿物油通常来自于汽车修理厂、工业企业等,在收集过程中需要保证油品的纯净度和质量,并将其储存于专门的容器中,以便后续的处理。

二、废矿物油预处理废矿物油在进入再生工艺流程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过滤和脱水两个步骤。

过滤是指通过滤网或滤芯将废矿物油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杂质去除,以减少对后续设备的损坏。

脱水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废矿物油中的水分去除,以保证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

三、废矿物油分馏废矿物油分馏是指将废矿物油按照不同的沸点区间进行分离,以得到不同级别的油品。

在废矿物油再生工艺流程中,通常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进行分馏,通过控制不同温度下的蒸馏操作,将废矿物油中的轻质烃类和重质烃类分离出来,并分别回收利用。

四、废矿物油脱酸废矿物油中常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对环境和设备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因此,在废矿物油再生工艺流程中,需要进行脱酸处理。

脱酸通常采用碱洗的方式,将废矿物油与碱性溶液进行反应,使酸性物质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从而达到脱酸的目的。

五、废矿物油脱胶废矿物油中常含有胶质物质,会导致油品的粘度增加、流动性变差。

因此,在废矿物油再生工艺流程中,需要进行脱胶处理。

脱胶可以通过添加脱胶剂或进行高温处理来实现,将胶质物质与脱胶剂或高温下的溶剂进行反应,使其分解或溶解,并与废矿物油分离。

六、废矿物油再生废矿物油再生是指将经过预处理、分馏、脱酸和脱胶等步骤处理后的废矿物油进行再生利用。

在再生过程中,可以根据油品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如脱色、脱臭等。

最终得到的再生油品可以用作润滑油、燃料油或基础油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精炼工艺对亚麻籽油品质及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精炼工艺对亚麻籽油品质及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精炼工艺对亚麻籽油品质及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亢敏,党玲(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采用脱胶、脱酸、脱色3种工艺方法,研究精炼工艺对亚麻籽油J质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亚麻籽油最佳精炼工艺,分析精炼前后亚麻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含量和氧化稳定性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脱胶最佳工艺为温度75C、加水量5%、时间25min;脱酸最佳工艺为温度60C、超碱量0.25%、时间30min;脱色最佳工艺为温度90C、活性白土用量3%、时间 30min。

精炼后,油脂酸价、过氧化值、色泽均出现下降,但对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不大,说明精炼工艺在基本不改变成分的情况下,使亚麻籽油脂肪酸的理化性质得到改善,油脂晶质提升。

精炼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降低。

关键词:精炼工艺;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Effects of refining process on quality and oxidation stability of linseed odKANG Min,DANG Ling(Shanxi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ollege,Taiyuan030006,Shanxi,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refining process on the quality and oxidation stability of linseed ooe,theeetechnoeogocaepeoce s esweeeappeoed,whoch wasdegummong,deacodoaocatoon,and decoeoea-t oon,the opt oma e ee aon ong p eoce s o a eonseed ooewasobtaoned byoethogonaetest.Meanwhoee,physoco-chemical properties,fatty acid content,variation trend of oxidation stability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drumming proces s:temperatuo75C,water5%,time25min;the optimal deacidification process:temperature60C,super alkali0.25%,time30min;the optimal decoloration proces s:temperature90C,activated clay3%,time30min.After refining,the acid value,peroxide value and color of oil decreased,but it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n-seed ooe,whoch ondocated thatthephysoco-chemocaepeopeetoesoDooeweeeompeoaed and thequaeotyoDooe was improved without changing the fSy acid composition of linseed oil.With the extension of storaae time after refining,the oxidation stability of linseed oil decreased-Key words:refining process;linseed oil;oxidation stabPity中图分类号:TS225.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578(2021)06-0074-05亚麻籽又称胡麻籽,是亚麻科、亚麻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亚麻的种子,为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我国亚麻籽年产量已达到50万-,处于世界第二位[1]。

鱼油的精炼工艺步骤

鱼油的精炼工艺步骤

鱼油的精炼工艺步骤
鱼粉生产过程中通过压榨分离出的油,仍含有少量的蛋白质、粘液、磷脂、FFA、色素和臭味成分,被称为粗油。

不能直接食用或作为药品原料,需要进一步精炼,通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和冬化等工艺进行处理。

A脱胶。

除去粗油中的磷脂、蛋白质、及粘液等杂质的过程。

脱胶方法:水化脱胶-除去磷脂;酸化脱胶-除去蛋白质、粘液
B脱酸。

除去粗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中和脱酸法。

C脱色。

除去粗油中胡萝卜素、叶黄素、虾青素、藻黄素等天然色素-吸附脱色法。

常用的方法为附剂。

吸附法,活性炭和活性白土为常用的吸为避免油脂在脱色过程中氧化,可采用真空脱色工艺,其步骤是:在真率条件下,加热油脂并搅拌,当温度升至100℃时停止加热,加入适量活性白土脱色30min左右,然后降温至80 ℃,进行压滤,除去吸附剂,即得脱色油脂。

D脱臭。

除去粗油中由于脂肪氧化分解产生的低分子量醛、酮、酸类物质及蛋白质的分解产物。

脱臭方法:真空脱臭法;真空蒸汽脱臭法;分子蒸馏法。

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是真空蒸气脱臭法,在真空条件下将油脂加热到100~110℃,
然后通人过热蒸汽,使油温在160~170℃保持3~4 h,脱臭结束后使油温降至50℃,进行过滤。

E冬化。

除去粗油中凝固点较高的蜡、饱和脂肪酸酯等成分。

油脂的精炼(Oil Refining)讲解

油脂的精炼(Oil Refining)讲解
油脂精炼(Oil Refining)
一 、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二 、 油脂脱胶 三 、 油脂脱酸 四 、 油脂脱色 五 、 油脂脱臭 六 、 油脂脱蜡
概论
1、油脂精炼的目的: A、除去杂质;B、提高产品质量;C、利于安全储存。 2、油脂精炼要求: A、确定油脂精炼深度; B、组合精炼工艺合理; C、减少中性油和有益成分的损失; D、有利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E、降低能量消耗; 3、油脂精炼方法: A、物化方法;B、化学方法;C、物理方法;
结晶塔
养晶塔
连续长混碱炼工艺流程
离心机工作原理图
Alfa Laval PX离心机碟片
第四节 脱色 (bleaching)
一、吸附脱色 二、工艺与设备
1、色素的成份
(1)天然色素: 油料中所含色素在制油过程进入油中。如叶绿 (黄)素、类胡萝卜素、棉酚。 (2)加工色素: 油脂生产中新生成的色素。 A、叶绿素受高温作用转变成叶绿素红色变体; B、游离脂肪酸与铁离子作用生成深色的铁皂; C、蛋白质、磷脂等有机降解产物; D、糖类的焦化,色原体氧化后呈现出颜色等;
2、油脂脱色方法
(1)吸附脱色;
(2)加热脱色:(类胡箩卜色素对热不稳定,经氧 化能变成无色物质)
(3)化学试剂脱色;
3、脱色工段作用
(1)脱除色素;
(2)脱除微量金属离子; (3)脱除残留皂粒、胶质; (4)脱除部分臭味物质; (5)脱除有毒物质;多环芳烃和残留农药、氧化产 物等。
4.吸附剂
水化脱胶工艺
1、间歇式水化脱胶工艺 软水 ↓ 过滤毛油→预热→水化→静置沉降→分离→含
水脱胶油→干燥(脱溶)→脱胶油 回收油←油脚处理←富油油脚
连续水化脱胶工艺流程
第三节 油脂脱酸(Oil deacidify)

油脂精炼的五个流程

油脂精炼的五个流程

油脂精炼的五个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油脂精炼是指对毛油进行精制,去除杂质、游离脂肪酸、磷脂、色素、异味等,使其成为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的食用油的过程。

油脂精炼中常见的生产技术问题及对策

油脂精炼中常见的生产技术问题及对策

油脂精炼中常见的生产技术问题及对策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油脂精炼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档精炼油脂已成为我国食用油市场上主要的供应品种。

作为食用油加工的最后一个工段———油脂精炼,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出高质量的精炼油,怎样提高油脂精炼率与降低消耗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是精煤生产技术的关键所在。

对大多数的油品而言,其精炼的过程通常包括脱胶、脱酸、脱色及脱臭等工序,各工序的目的及操作要求各不相同,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也不一样,现就这些工序中几个常见的技术问题作简要的分析,供同行参考。

1 脱胶脱胶被认为是精炼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有效的脱胶操作将有利于保证成品油的质量,减少损耗。

因为胶质的存在会使成品油的食用品质降低,并会使油脂在脱色时白土用量增多,如果脱臭前还有胶质存在,油脂将会产生严重异味并影响成品油的稳定性。

水化是常用的脱胶方法。

一般将约2 %左右的略高于油温的水加入到70 ℃左右的毛油中,使磷脂水化。

磷脂吸水后,溶解性发生了变化,并从油中析出,可通过沉淀或离心的方法,使之与油分离,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除去大部分胶质。

在实际生产中,用新收获油料(如新上市的油菜籽) 或用储藏条件不大好的原料制得的毛油,经脱胶后通常仍残余一些胶质,表现为水化油280 ℃加热试验经常不合格,即使重新加水处理,也没有明显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油中存在着较多的非水化磷脂之故。

要脱除这部分胶质,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待处理油中先加入约011 %左右的无机酸(通常用磷酸) ,并使之与油充分混合,让其中的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然后按正常的脱胶方法进行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间歇水化时,油中加入磷酸后需快速搅拌充分,然后才能加水水化,否则,因磷酸数量太少而未能与油充分接触,脱胶仍然不彻底;而连续工艺采用的是专用混合设备,混合效果一般没有问题,但同样因为磷酸的加入量太少,需要控制磷酸和油的流量之间的平衡,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 脱酸脱酸也是油脂精炼的主要工序,脱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可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

精炼:脱胶脱酸共96页文档

精炼:脱胶脱酸共96页文档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精炼:脱胶脱酸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11 超量碱与炼耗的关系
(全封闭快速混合连续碱炼工艺最适超碱量曲线


⑵、碱液浓度
碱液浓度的选择依据: 粗油的酸值(高酸值浓度大,反之小); 中性油皂化损失; 皂脚的稠度; 操作温度(高温淡碱,低温浓碱) ; 粗油的脱色程度


⑶、操作温度
初温:加碱时低温避免中性油皂化。 终温:反应后油-皂粒分离时较高温度可促进皂粒加 速凝聚释放出中性油并利于油-皂粒的分离。 离心机连续操作,分离温度一般80~90℃。加碱混 合温度一般为50℃左右。
4、水化脱胶设备 图6-4 水化罐
图6-7 真空干燥器






1.支架 2.阀门 3.恒位罐 4.液位报警器 5.下筒体 6.液面计 7.折流板 8.内筒体 9.上筒体 10.除泡刺 11.旋转喷头 12.照明灯 13.进油管 14.上盖 15.真空表 16.液滴档板 17.视镜
5、特殊水化脱胶工艺
二、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毛油(粗油、原油)组分:甘油三酸酯-中性油;多 种非甘油三酸酯成分-杂质。 杂质种类及含量随原料品种、制油方法不同。 1、悬浮杂质 亦称机械杂质,如泥沙、饼粕屑、草杆纤维、铁屑 等。可采用重力沉降、离心分离及过滤法从油脂中 分离。 2、水分 当油中游离脂肪酸、磷脂等杂质含量较高时,水在 油中的溶解度增加、含量增加。 水分超过0.1%,油脂透明度不好,容易导致油品酸 败。采用减压干燥的方法脱水。成品油<0.05%。



蜡和脂肪醇:影响油脂风味和透明度。采取低温结 晶过滤除去。 特殊杂质: 棉酚-热榨毛棉油含量 0.36%;冷榨油含量 0.007%; 己烷浸出毛棉油含量 0.23% ;精炼棉籽油中含量为 0.01%。 游离棉酚可在油脂碱炼时随皂脚除去。 芥子甙有毒分解产物可在真空脱臭时除去。 其他油溶性杂质: 甘一酯、甘二酯、甘油;氧化产物醛、酮、酸等; 设备或包装器具污染使油脂含有微量金属离子等。 5、多环芳环烃、黄曲霉素及农药 可在完善的精炼过程中通过碱炼、吸附、脱臭中除 去。
目的:尽可能降低脱胶油残留胶质含量,进行 物理精炼,也可以改善碱炼脱酸、脱色的效 果。 常规水化脱胶油含磷量100 ~200ppm,物理精 炼要求含磷量<15pp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6-9 特殊湿法脱胶工艺流程
过滤粗油 预热至 6 5 ~ 70 ℃ 后 进入酸混 合反应器 ,加入油 重 0.05%~0.2%的磷酸或柠檬酸,之后将油冷却至40℃以下,加 入油重1%-3%、浓度为2%~3%的絮凝剂(NaOH溶液),絮凝反 应1~1.5 h使液晶态的磷脂水化和絮凝,反应后的体系加热 至70℃左右进行离心分离。 絮凝剂的添加量基于中和酸调质反应后的剩余酸,一般按总酸 的 30%计算,常用的絮凝剂为浓度2~ 3°Bé 的氢氧化钠水 溶液,通过絮凝剂的加入,控制脱胶油的 pH 5~6.5。
第六节 油脂精炼
一、油脂精炼的目的:去除杂质,提高产品质 量,利于安全储存。 要求:根据原油品质和产品质量要求不同, 合理选择精炼方法和组合工艺,去除有碍于 某种使用目的的非甘油三酸酯成分,并尽量 减少中性油和有益 成分的损失,提高精炼得 率;有利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降低能量消 耗; 油脂精炼方法:机械方法、化学方法、物理 方法。有时一种精炼方法会同时产生几种作 用。






②、操作温度
毛油中胶体分散相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凝聚时的温度, 称其为凝聚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随分散相质点粒度而升高;而质点粒度又随 水化程度及胶体分散相吸水量而增大。因此,加水量
越大,质点粒度越大,凝聚临界温度就越高。


③、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
相界面上进行的非均态反应。机械混合使水滴形成足 够的分散度,又不能形成稳定的油/水或水/油乳化状 态。 加水混合时搅拌速度60r/min,胶粒絮凝时30 r/min。
3、水化脱胶工艺

①、间歇式水化脱胶工艺
软水 ↓ 过滤毛油→预热→水化→静置沉降→分离→含水


脱胶油→干燥(脱溶)→脱胶油
↓ 回收油←油脚处理←富油油脚 图 6-2 间歇式水化脱胶工艺流程
图6-3 连续水化脱胶工艺流程

含杂0.2%的过滤毛油,计量后加热至80~85℃后,与90℃的 热水一起进入混合器充分混合,再进入反应器反应 40 min, 然后泵入碟式离心机进行油—胶质的分离。含水0.2%~0.5% 的脱胶油经加热器升温至 95℃左右,进入真空干燥器脱水干 燥(真空度680-700mmHg ),再送入冷却器冷却到40℃后, 转入脱胶油储罐。
图6-10
碱炼脱酸过程示意图

界面反应使油-碱滴界面形成皂膜;皂膜里的碱滴扩散到皂膜 外层,继续与游离脂肪酸反应;胶态离子膜吸附粗油中的胶 质色素等杂质,并相互吸引絮凝成大的胶团即“皂脚”。
2、影响碱炼效果的因素


⑴、碱及其用量
烧碱(NaOH);KOH、Ca(OH)2、Na2CO3等。 碱炼时的总耗碱量:中和游离脂肪酸的理论碱量;满 足工艺要求而额外添加的超量碱。 ①理论碱量—按粗油酸值或游离脂肪酸百分含量计算。 GNaOH理 = 0.1421 ×G油 × FFA% ② 超量碱—为了弥补理论碱量在分解和凝聚其他杂 质、皂化中性油以及被皂膜包容所引起的消耗。 间歇式碱炼一般为油量的0.05%~0.25%,质量劣变 的粗油可控制在0.5%以内;连续式的碱炼,超量碱 一般为10%~50%的理论碱量。


4、脂溶性杂质

游离脂肪酸:一般含量为 0.5%~5%,米糠油或棕榈 油甚至高达20%左右。 刺激性气味影响油脂风味;使磷脂等胶溶性杂质和脂 溶性杂质在油中的溶解度增加;是油脂、磷脂水解的 催化剂。 碱炼中和法、水蒸汽蒸馏法 甾醇:可在碱炼脱酸、吸附脱色、脱臭时除去。 生育酚:富集于脱臭馏出物中 。 色素:影响油品外观和使用性能,且对油品安定性产 生不利影响。采用吸附脱色。 烃类:使油脂产生特殊气味和滋味。减压蒸馏将其脱 除。
⑷、操作时间
操作时间对碱炼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性油皂化损 失和综合脱杂效果。 油、碱接触时间愈长,中性油被皂化的机率愈大;但 有利于其他杂质的脱除及油色的改善



⑸、混合与搅拌
加碱时,混合或搅拌的强度要强烈,以使碱液在油相 中高度分散。 皂粒絮凝时,混合与搅拌强度要温和。


⑹、杂质的影响


磷脂在形成“多层脂质体”过程中还吸附油中其他胶 质,颗粒增大,再由小胶粒相互吸引絮凝成大的胶团。 形成的胶粒越稳定含油量越低,越易与油脂分离。
图6-1 磷脂分子与水作用时的排列
2、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

水化脱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形成磷脂胶团的稳 定性。


①、加水量
适量的加水量才能形成稳定的多层脂质体结构。水 量不足,水化不完全,胶粒絮凝不好;水量过多, 容易形成水/油或油/水乳化现象,难以分离。 加水量与胶质含量和操作温度有关。 低温水化(20~30℃) W=(0.5~1)X; 中温水化(60~65℃) W=(2~3)X; 高温水化(85~95℃) W=(3~3.5)X; 水化时添加水温应与油温相等或略高
3、胶溶性杂质 磷脂、蛋白质、糖类等。 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PC)、磷 脂 酰 乙 醇 胺 ( 脑 磷 脂 PE)、 磷 脂 酰 丝 氨 酸 ( PS)、 磷 脂 酰 肌 醇 ( PI)、 磷 脂 酰 甘 油 (PG)及溶血磷脂等。 水化磷脂(HP)含有极性较强的基团,所形成 的磷脂为PC、PE、PI、PS。 非水化磷脂(NHP)含有极性较弱的基团,主要 形式为磷脂酸(70%以上)和溶血磷脂的钙镁 盐(30%)。 水化脱胶;酸性条件下转变为水化磷脂去除
短混碱炼工艺

油脂与碱液高温短时间混合(1~15s)并反应,避免 油、碱长时间接触而造成中性油皂化,适于高酸价粗
如胶溶性杂质可促使碱炼产生持久乳化;如棉酚及其 他色素增加用碱量。
配制碱溶液应使用软水。


⑺、分离
油- 皂分离效果取决于皂脚的絮凝情况、皂脚稠度、 分离温度和沉降时间等。连续式离心分离还受分离 机性能、物料流量、进料压力以及轻相(油)出口 压力等影响。

⑻洗涤与干燥
通过热水洗涤降低碱炼油中残留皂和游离碱。 洗涤操作温度一般为 85 ℃左右,添加水量为油量的 10% ~ 15% 。第一遍洗涤用水可采用食盐和碱的混合 稀溶液,并降低搅拌速度。以防乳化。 碱炼油的干燥应采用真空干燥。
3、碱炼脱酸工艺

⑴、间歇式碱炼脱酸工艺
碱液 软水


↓ ↓ 过滤毛油 → 前处理 → 中和 → 静置沉降 → 含皂脱酸油 →水洗→ ↑ ↓ 回收油← 油脚处理← 富油油脚 静置沉降→含水脱酸油 →干燥(脱溶)→过滤→脱 酸油
⑵、连续式碱炼脱酸工艺
长混碱炼工艺:油脂与碱液在低温下长时间接触。适合 精炼品质较好、酸价较低的油品,如新鲜大豆粗油。

混合-反应(滞留)30 min 。


④、电解质的作用
食盐、明矾、硅酸钠、磷酸、柠檬酸、酸酐、磷酸三 钠、氢氧化钠稀溶液。 ⑴ 中和胶体分散相质点的表面电荷,促使胶体质点 凝聚。 ⑵ 磷酸、柠檬酸促使非水化磷脂转变成亲水性磷脂。 ⑶ 明矾水解出的氢氧化铝以及生成的脂肪酸铝具有 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包络胶体质点,还可吸附油中色 素等杂质。 ⑷ 磷酸、柠檬酸可以螯合、钝化并脱除与胶体分散 相结合在一起的微量金属离子,有利于精炼油气味、 滋味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 ⑸ 促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量,加速沉降 速度。 如:豆油水化脱胶可加入油重的0.05%~0.2%磷酸 (浓度为85%),之后加入稀碱液(2°B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