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酐测定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肌酐测定与肾功能评估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肌酐测定与肾功能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56077c2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8.png)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肌酐测定与肾功能评估血清肌酐测定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测项目,用于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之一。
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肌酐含量,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从血清肌酐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肾功能评估的指标以及其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I. 血清肌酐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血清肌酐是一种官能代谢产物,由肌肉通过磷酸肌酸底物生成,然后进入血液循环。
正常情况下,肾脏会稳定地排泄肌酐,使其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当肾功能受损时,肌酐的排泄能力下降,导致血清中肌酐的浓度升高。
因此,通过测定血清中的肌酐含量,可以间接地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
血清肌酐测定的常用方法是化学法和酶动力学法。
化学法利用肌酐与碱性溴酚绿的脱水作用生成绿色产物,通过比色法测定光密度来计算血清中肌酐的含量。
而酶动力学法则利用肌酐酶将肌酐催化为肌酸,并释放出等摩尔的对乙酰胆碱,通过电极测定对乙酰胆碱的生成速率来计算血清肌酐的浓度。
II. 肾功能评估的指标除了血清肌酐测定外,肾功能的评估还可以通过其他指标来进行,如血肌酐清除率、尿素氮浓度等。
血肌酐清除率是根据血清肌酐的含量和尿量来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的一种方法。
尿素氮浓度是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之一,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通过肾脏排泄。
因此,通过综合考虑血肌酐清除率、尿素氮浓度以及其他相关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
III. 血清肌酐测定与肾功能评估的临床应用血清肌酐测定与肾功能评估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血清肌酐测定可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帮助筛查肾功能异常的情况。
在一些慢性肾病、急性肾损伤等疾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通过血清肌酐测定,可以及早发现肾功能的异常,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其次,血清肌酐测定在监测肾功能的变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患者在接受某些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措施时,肾功能可能会发生改变。
通过定期进行血清肌酐测定,可以监测肾功能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血清肌酐CREA测定
![血清肌酐CREA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6ce3e19e26fff705cd170a15.png)
血清肌酐CREA测定1 检验目的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肌酸酶肌酐+ H2 O 肌酸肌酸酶肌酐+ H2 O 肌氨酸+尿素肌氨酸氧化酶肌氨酸+O2+ H2 O 甘氨酸+甲醛+H2 O2过氧化物酶4-AAP+TOOS+ H2 O2 醌亚胺色素注:TOOS:为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甲基苯胺;4-AAP:为4-氨基安替比林在上述反应中,醌亚胺色素的生成量与样本中的肌酐浓度成正比,通过在波长550nm处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值,即可测得样本中肌酐的浓度。
3 标本采集3.1 病人准备: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3.2 类型:血清,肝素血浆,尿液。
3.3 标本存放:血清、血浆的稳定性:4~25℃保存可稳定7天;-20℃保存至少可稳定3个月。
尿液的稳定性:20~25℃保存可稳定2天;4~8℃保存可稳定6天;-20℃保存可稳定6个月。
对尿液用蒸馏水作1:49稀释后检测,结果乘50后报告。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运输3.5 标本拒收的标准:细菌污染的标本不能作测定。
4 实验材料4.1 试剂: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CREA试剂盒(沪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166号 YZB/沪 1546-40-2014)4.1.1 试剂组成:肌酸酶≥40KU/L 试剂1(R1)TOOS0.2g/L肌氨酸氧化酶≥10KU/L 抗坏血酸氧化酶 1KU/L试剂2(R2)4-氨基安替比林肌酐酶≥350KU/L0.2g/L过氧化物酶 2KU/L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在2~8℃避光、密封的储存条件下,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12个月。
试剂1与试剂2启用后,在2~10℃避光的条件下可稳定30天。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4.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有防腐剂叠氮化钠,可能存在一定的刺激作用,请勿直接接触皮肤、眼睛。
肌酐的测定实验报告
![肌酐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7a65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9.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肌酐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肌酐测定的操作步骤。
3. 学会使用肌酐测定试剂盒,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组成。
外源性肌酐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肉类,内源性肌酐则是由人体肌肉代谢产生。
在正常情况下,肌酐主要通过肾脏滤过排出体外。
因此,通过测定血液或尿液中肌酐的浓度,可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
本实验采用肌酐测定试剂盒,通过碱性苦味酸终点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浓度。
三、实验材料1. 肌酐测定试剂盒2. 血清样品3. 移液器4. 一次性吸管5. 比色皿6. 移液器吸头7. 混匀器8. 水浴锅9. 移液器吸头10. 洗耳球11.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制备(1)取6个比色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肌酐标准溶液。
(2)在每个比色皿中加入适量的肌酐测定试剂A和B,混匀。
(3)将比色皿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50℃恒温反应10分钟。
(4)取出比色皿,用洗耳球吹洗内壁,使其充分混合。
(5)用移液器取标准溶液和样品,分别加入比色皿中,混匀。
(6)用移液器将样品转移到比色皿中,立即放入比色仪中测定吸光度。
2. 样品测定(1)取3个比色皿,分别加入血清样品、试剂A和B,混匀。
(2)将比色皿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50℃恒温反应10分钟。
(3)取出比色皿,用洗耳球吹洗内壁,使其充分混合。
(4)用移液器取样品,分别加入比色皿中,混匀。
(5)用移液器将样品转移到比色皿中,立即放入比色仪中测定吸光度。
3.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将样品的吸光度对应到肌酐浓度,即可得到样品的肌酐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得出线性方程:Y = 0.0162X - 0.0178(R² = 0.9989)2. 样品测定通过测定样品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出样品的肌酐浓度为XX mg/dL。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碱性苦味酸终点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浓度,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肾功能检查的金标准
![肾功能检查的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26b57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5.png)
检查肾功能是否正常可以通过血清肌酐检测、血β2-微球蛋白测定、尿β2-微球蛋白测定等检查明确,具体如下:
1、血清肌酐检测:是临床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方法。
正常值全血肌酐为88.4-176.8μmol/L,血清或血浆肌酐正常值为53-106μmol/L(男)、44-97μmol/L(女)。
血肌酐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急慢性肾衰竭等。
2、血β2-微球蛋白测定:也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方法之一,比血清肌酐检测更灵敏。
正常成人标准值为1-2mg/L,数值的升高可见于IgG肾病、肾小球肾炎,也可见于肝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3、尿β2-微球蛋白测定:是检测肾脏中近端肾小管功能的方法之一,可以灵敏的反映近段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
成人正常值为小于0.3mg/L(或以尿肌酐校正小于0.2mg/L肌酐),其值的升高可见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药物或毒物所致早期肾小管损伤以及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等。
血清肌酐测定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清肌酐测定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c43826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3.png)
血清肌酐测定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血清肌酐测定是一种衡量肾脏功能的常见检测方法。
在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肌酐水平来评估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本文将介绍血清肌酐测定的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血清肌酐测定前,首先应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设备,包括:- 血清肌酐测定试剂盒- 10ml离心管和离心机- 比色皿或试管- 显微镜(可选)- 多功能生化分析仪2. 采集血样使用采血针和血管采血带,从患者的静脉或手指上采集适量的血液样本,约2-5ml。
注意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任何交叉污染。
3. 分离血清采集的血液样本放入10ml离心管中,并轻轻摇晃几次,确保血液充分混合。
然后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3000 rpm的速度离心10分钟。
离心后,血液将被分离成血清和红细胞。
4. 转移血清用吸管小心地将离心管中的血清转移到比色皿或试管中,注意不要和红细胞混合。
将比色皿或试管放置在平台上,以便进行测量和分析。
5. 操作仪器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将试剂按照比例加入到血清中,并轻轻混合。
然后使用多功能生化分析仪,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在仪器上选择相关参数,如波长等,然后放入试管或比色皿进行测量。
6. 记录结果根据仪器上的显示结果,记录下测得的血清肌酐浓度。
同时,还可以观察血清的颜色和透明度,以便在有需要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二、评分标准血清肌酐测定的评分标准主要是基于测得的血清肌酐浓度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结果的评估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 正常范围:男性0.6-1.2 mg/dl,女性0.5-1.1 mg/dl。
- 轻度肾功能异常:男性1.3-1.5 mg/dl,女性1.2-1.4 mg/dl。
- 中度肾功能不全:男性1.6-2.5 mg/dl,女性1.5-2.4 mg/dl。
- 重度肾功能不全:男性>2.5 mg/dl,女性>2.4 mg/dl。
需要注意的是,评估结果不仅仅依赖于血清肌酐浓度,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以获得更准确的肾功能评估结果。
肌酐测定的操作规程
![肌酐测定的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51ce012866fb84ae45c8d6b.png)
肌酐测定的操作规程1、用途:测定人血清中肌酐的浓度。
2、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血清中的肌酐能够与苦味酸作用生成橘黄色的复合物,适用生化分析仪检测505nm波长处的吸光度的变化,可知被检测血清中肌酐的浓度。
3、适用仪器:奥林巴斯AU4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样本要求:4.1、样本种类:新鲜无溶血血清。
4.2、样本采集:常规静脉采血约2ml,不抗凝。
置普通管中,或采用含有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4.3、样本干扰:对反映吸光度有干扰的样本,包括溶血和浑浊的样本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遇上述情况建议重新采集标本。
4.4、样本保存:血清样本2℃—8℃可稳定3天,-20℃可保存一个月,忌反复冻融。
5、检测方法:5.1、试剂的准备:试剂开瓶即可使用。
5.2、检测步骤:2、动生化分析仪操作步骤:参数设置→试剂装载→校准→质控→样品加载→测定→结果审核→报告。
5.3、校准:用K因素进行试剂空白校准,也可使用Diazyme公司校准品进行校准操作,当试剂更换批号、出现质控漂移、仪器做完保养后及重要零件更换时,须重新校准。
5.4、结果计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会自动给出检测结果。
6、参考范围:(医院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
)7、注意事项:7.1、试剂具有一定的酸碱性,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切勿吞咽。
7.2、使用后的器具应按照规定处理,扔入指定的垃圾箱内,不可随处乱扔,防止环境污染和二次使用。
7.3、由于运输过程产生渗液或漏夜的产品,或在运输贮存中没有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维护的试剂,不可使用。
7.4、试剂只用于体外诊断。
8、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王惠萱、李雪梅、王冈,临床检验操作手册,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血清肌酐测定范围
![血清肌酐测定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a706900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5.png)
血清肌酐测定范围《血清肌酐测定范围》嘿,血清肌酐测定范围这事儿,就像给我们身体里的一个小秘密划定界限一样。
我有个亲戚,身体一直不太好,老觉得没力气。
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就开了个血清肌酐测定的检查。
这血清肌酐啊,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信号兵,能反映肾脏的情况呢。
一般来说,血清肌酐的正常测定范围,男性和女性是不太一样的。
男性的正常范围大概在53 - 106μmol/L,这就像是男性身体里的一个标准值区间。
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小操场,血清肌酐的值在这个操场里活动,那身体可能就没什么大问题。
要是它的值突然跑到操场外面了,那可能肾脏就有点小麻烦啦。
女性的正常范围呢,大概在44 - 97μmol/L。
就像女性有自己专属的“小领地”一样。
我那亲戚是个女的,她检查结果出来后,血清肌酐值有点偏高,医生就特别重视。
因为这可能意味着肾脏在过滤血液的时候出了岔子。
这血清肌酐测定可不能小看。
我陪着亲戚在医院的时候,看到好多人都在做这个检查。
医生会根据这个值,再结合其他的检查,来判断肾脏是不是健康。
要是血清肌酐值高了,就像肾脏在喊“救命”呢。
可能是肾脏太累了,比如有炎症啊,或者是其他的毛病影响了它正常工作。
要是低了呢,也可能有问题,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啦。
在医院里,看着那些检查报告上的血清肌酐值,就感觉每个数字都像是身体发出的密码。
了解血清肌酐测定范围,就像拿到了一把解开肾脏健康密码的小钥匙。
我们得重视这个检查,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保护好我们的肾脏,让身体一直健健康康的呢!毕竟肾脏可是个重要的“大工厂”,血清肌酐就是它工作状态的一个小提示哦!。
肌酐生化方法学
![肌酐生化方法学](https://img.taocdn.com/s3/m/a325fe6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e.png)
肌酐生化方法学
肌酐(Creatinine)是一种由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通常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肌酐生化方法学是用于测定血清或血浆中肌酐浓度的实验方法。
1. 碱性苦味酸法:这是最常用的肌酐测定方法之一。
在碱性条件下,肌酐与苦味酸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通过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进而计算肌酐浓度。
2. 酶法:利用肌酐酶将肌酐转化为氨和肌酸,然后通过测定氨或肌酸的生成量来计算肌酐浓度。
酶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3. 干化学法:使用纸片或试纸等干式试剂,通过颜色变化或比色法来测定肌酐浓度。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快速检测,但准确性可能稍低。
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技术,可以用于肌酐的定量测定。
HPLC 法具有高分辨率和准确性,但设备和操作相对复杂。
5. 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肌酐进行分析,通过检测肌酐的特定离子或碎片来确定其浓度。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但设备昂贵。
在选择肌酐生化方法时,需要考虑实验要求、设备条件和准确性等因素。
不同方法可能在灵敏度、特异性、操作简便性和成本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医学】酶法测定血清肌酐
![【检验医学】酶法测定血清肌酐](https://img.taocdn.com/s3/m/bfa4357f6f1aff00bfd51e5f.png)
注意事项
• 血清和血浆(肝素、EDTA-K2、EDTANa2)都可以。
• 明显溶血可使肌酐值增高。
• 血清肌酐在室温可稳定2天,2-4℃可 稳定7天,冰冻可长期保存。 尿液标 本在4℃可稳定3天。
方法学评价
• 本方法特异性高,利用双试剂法消除了 内源性肌酸的干扰。
• 参考范围略低于苦味酸速率法。 • 最后一步的颜色反应易受胆43;H2O 肌酸酶
肌氨酸+尿素
肌氨酸+O2+H2O 肌氨酸氧化酶 甘氨酸+甲醛+H2O2
2H2O2 过氧化氢酶 O2+ H2O
原理
第二反应 肌酐+ H2O 肌酐酶 肌酸 肌酸+ H2O 肌酸酶 肌氨酸+尿素 肌氨酸+O2+H2O 肌氨酸氧化酶 甘氨酸+甲醛+H2O2
2H2O2+4-氨基安替比林+酚 过氧化物酶 醌亚胺+4 H2O
酶法测定血清肌酐
目的
• 掌握肌氨酸氧化酶测定肌酐的原理和操 作方法
• 熟悉肌酐测定的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能够将结果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
• 了解肌氨酸氧化酶法试剂的成分
简介
• 肌酐是肌酸和磷酸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 • 人体内肌酐包括由肌肉组织代谢生成的
内源性肌酐和由食物中摄取的外源性肌 酐两部分 • 是一种小分子物质,由肾小球滤过,不 能被肾小管重吸收 • 很少作为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 • 在反应肾小球滤过率方面,特异性好 • 常用方法有化学法和酶法两类
素C的干扰,在试剂1中加入亚铁氰化钾 和抗坏血酸氧化酶可消除 • 本实验线性:12880μmol/L。
操作步骤
生物参考区间
肌酐酶法: • 健康成年男性59-104μmol/L, • 成年女性:45-84μmol/L, • 实验室参考范围50-115μmol/L
肌酐测定实验报告
![肌酐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a1896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1.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肌酐测定,了解肌酐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评估肾功能状况,并探讨影响肌酐水平的相关因素。
二、实验原理肌酐是人体肌肉组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非蛋白含氮物质,主要由外源性肌酸代谢而来。
正常情况下,肌酐在体内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因此,肌酐测定可以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三、实验材料1. 样本:新鲜尿液、血液2. 试剂:肌酐酶、肌酸酶、肌氨酸氧化酶、尿素、甘氨酸、甲醛等3. 仪器:肌酐测定仪、离心机、水浴箱等四、实验方法1. 血清肌酐测定(1)取血清样本,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肌酐酶催化反应,生成肌酸。
(2)加入肌酸酶,将肌酸水解产生肌氨酸和尿素。
(3)肌氨酸在肌氨酸氧化酶作用下氧化生成甘氨酸、甲醛等产物。
(4)通过测定产物浓度,计算血清肌酐含量。
2. 尿肌酐测定(1)取尿液样本,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尿肌酐测定。
(2)通过测定尿液中肌酐浓度,评估肾功能状况。
五、实验结果1. 血清肌酐测定结果本次实验血清肌酐浓度为XX μmol/L,与正常值范围XX-XX μmol/L相符。
2. 尿肌酐测定结果本次实验尿肌酐浓度为XX μmol/L,与正常值范围XX-XX μmol/L相符。
六、讨论与分析1. 肌酐测定结果分析本次实验血清肌酐和尿肌酐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受试者肾功能正常。
2. 影响肌酐水平的相关因素(1)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摄入过多或过少均可影响肌酐水平。
高蛋白饮食可导致血清肌酐升高,低蛋白饮食则可能导致血清肌酐降低。
(2)肌肉含量:肌肉含量与肌酐生成密切相关。
肌肉含量增加,肌酐生成量也随之增加。
(3)肾功能:肾功能受损会导致肌酐排泄受阻,引起血清肌酐升高。
3. 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肌酐测定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肌酐测定,可以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七、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肌酐测定,成功评估了受试者的肾功能状况。
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肾功能正常。
血清肌酐的检测标准
![血清肌酐的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4f6df4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8.png)
血清肌酐的检测标准引言:血清肌酐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检测血清肌酐浓度,可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从而判断肾功能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血清肌酐的概念、检测方法以及常见的检测标准。
一、血清肌酐的概念血清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通常由肌肉中释放出来,经过血液输送到肾脏进行排泄。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肌酐水平相对稳定,因此可以作为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来衡量。
二、血清肌酐的检测方法1. 静脉抽血法:这是目前最常用的血清肌酐检测方法。
医务人员会在患者的静脉处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化验。
2. 尿液清除率法:此方法通过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肌酐浓度,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从而间接反映肾脏的过滤功能。
三、血清肌酐的正常范围正常成年人的血清肌酐水平通常在0.6-1.2mg/dL之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范围可以因年龄、性别、体重和肌肉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同时,不同实验室可能采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也有差异,因此,不同实验室的血清肌酐正常范围也可能会有细微差别。
四、血清肌酐的临床意义血清肌酐水平的异常变化可以提示肾功能的异常。
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血清肌酐升高:1. 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可以导致肾脏无法正常排泄肌酐,使其在血液中积累。
2. 慢性肾病:慢性肾病是指肾功能逐渐受损的疾病,时间较长的肾脏损害会导致血清肌酐逐渐升高。
3. 肌肉损伤:严重的肌肉损伤也可能导致血清肌酐升高,因为受损的肌肉释放出更多的肌酐。
五、血清肌酐检测的其他注意事项1. 饮食:血清肌酐的检测受到饮食的影响。
高蛋白饮食可能导致血清肌酐升高,而低蛋白饮食则可能使其降低。
2. 药物:一些药物也可能对血清肌酐的测定结果产生影响,特别是肾脏相关药物。
在进行血清肌酐检测前,需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
总结:血清肌酐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检测其浓度可以了解肾脏健康状况。
正常成年人的血清肌酐水平通常在0.6-1.2mg/dL之间。
血清肌酐(Crea)—生化检测项目
![血清肌酐(Crea)—生化检测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e1f8cae30b4c2e3f562763b9.png)
血清肌酐(Crea)
一、检测原理
肌酐在肌酐氨基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肌酸,肌酸在肌酸脒基水解酶的作用下生成肌氨酸和尿素,其中产物肌氨酸在肌氨酸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甘氨酸、过氧化氢和甲醛。
最后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崔化下与色原底物4-氨基安替比林和N-3-甲氧-5-甲基苯胺反应生成蓝色色素。
在波长596nm 或694nm测量蓝色吸光度,从而求得肌酐的浓度。
颜色吸光度与肌酐成正比。
二、参考区间
血清:男性59—104umol/L 女性45—84umol/L
三、临床意义
1、肌酐是肌肉组织中储能物质肌酸的最终代谢产物。
肌酐不被肾脏代谢,在血液循环中不与蛋白质结合,可自由通过肾小球,并被肾小管排泌。
2、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
3、增高:见于各种肾病、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肌肉损伤、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等
4、减低:见于进行性肌肉萎缩、白血病、贫血、肝功能障碍及妊娠等。
肌酐肌氨氧化酶法
![肌酐肌氨氧化酶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561b3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b.png)
肌酐肌氨氧化酶法
血清肌酐 (Creatinine) 和肌氨氧化酶(Creatine kinase, CK ) 是医院常用的生化
检查指标,分别用来测定肌肉损伤和肾脏功能情况。
通常两者一起被用来诊断和监测肌肉
疾病和肾脏病变。
此外,它们也被用于评估膳食补充剂是否用于维持肌肉或肾脏功能,如
补钙。
血清肌酐测定和肌氨氧化酶法 (CK 法) 都是所谓的" 化学" 检查方法。
它们都是用
单波光度法来测定血液样本中的含量,并与标准浓度对比,以便确定病人的血液及各种肌
肉组织的病变。
血清肌酐测定需要用比色盘。
它测量血清中不同分子量的肌酐,或称作" 化学肌酐",以及肌酐原子浓度(总肌酐)。
肌酐原子浓度测定是根据血液中的比色反应来测定的。
这
个反应是在比色带的反应槽中由一种无色的物质经受到白光照射出现指定颜色变化而改变的。
肌氨氧化酶法 (CK 法) 是一种通过测量血清中 CK 水平的变化来确定肌肉损伤的方法。
它采用了一个叫做" 滴定" 的技术,使用特殊的液体滴定试剂来测量 CK 水平。
它主
要用于检测各类肌肉病变,如肌肉炎或肌肉对药物或外伤的反应。
血清肌酐测定和肌氨氧化酶法 (CK 法) 都是用现代医院常用的测定肌肉损伤的关键
方法,能够有效的诊断和监测肌肉病变和肾脏病变。
但它们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由医
生结合实际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判断,以便有效诊断和治疗。
血清肌酐测定
![血清肌酐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10105d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b.png)
血清肌酐测定肾脏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之一,负责排除废物和保持体内平衡。
肌酐是一种由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其浓度在血液中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被广泛用作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之一。
血清肌酐测定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本文将对其进行介绍与解读。
一、血清肌酐的意义血清肌酐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测定结果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改变。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对血液中的肌酐进行滤过,并将其排出体外。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肌酐在血液中的浓度会升高,从而提醒医生出现可能的肾功能问题。
二、血清肌酐测定的方法血清肌酐的测定通常通过化学发光或酶促动力学法进行。
其中,化学发光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酶促反应原理,通过测量产生的发光信号来计算血清中的肌酐浓度。
三、血清肌酐的参考范围血清肌酐的正常范围在成年人中相对稳定,通常为0.5-1.2毫克/分升。
然而,这个范围可能会因性别、年龄、肌肉量和身体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肾功能评估时,医生通常会根据个体情况对正常范围进行细致的调整。
四、血清肌酐的临床应用血清肌酐测定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
首先,它可用于发现和监测慢性肾病。
在慢性肾脏疾病的早期阶段,肌酐的增加可能是唯一的迹象,因此及早进行血清肌酐测定能够帮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血清肌酐也可以用于监测肾脏移植术后的肾功能恢复情况。
此外,血清肌酐还可以评估药物对肾脏的影响、筛查肾功能异常等。
五、血清肌酐的临床意义除了用作评估肾功能外,血清肌酐测定的结果还可以提供其他重要的临床信息。
例如,在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中,血清肌酐的急剧上升往往是一个敏感的指示器。
此外,血清肌酐的变化也可用于监测肾病治疗效果和调整药物剂量。
六、注意事项在进行血清肌酐测定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将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作为参考,因为血清肌酐的浓度可能会有轻微的波动。
其次,应注意个体差异性,例如老年人肌酐的正常浓度可能相对较高。
血清肌酐测定的两种常用方法
![血清肌酐测定的两种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d4e3ddc1c708a1284a44b9.png)
反应 的 红 色产 物 是 肌 酐 与 苦 味 酸之 间生 成 1 1和 : 12 0 合物 。一 些肌 酐 的 同系物 或 衍 生 物如 胍 基 : 0络 乙酸 内酰胺 ,以及 乙酰 乙酸 、丙酮 酸 、胆 红素 、 乙 内酰脲 等物质 均能 和苦 味酸发 生反应 ,可 导致肌 酐 测定结果 偏 高 , 量 的假 肌 酐存 在 于红 细 胞 中 ,因 大
样 品 和碱性 苦 味 酸 混 合 后 8 0—10 才 开 始 反 应 。 0s 这样 ,在 2 0~8 s 0 ,出现 “ 口期 ” 窗 。在 窗 口期 内
以肌 酐 与苦味 酸 的呈 色反 应 占主导地 位 。为 了提高 速率 法测 定 的特异性 ,速 率法 测定 时间选 择在2 5—
生成橘 红色 的苦 味酸肌 酐复合 物 的反 应速 率 。该 反 应 属拟一 级反应 动力 学 。在 碱性 反应环 境 中 ,样 品
中的肌 酐或干 扰物质 与苦 味酸 的反应 速度不 同。选 择适 宜 的检测 时间 ,避开 干扰物 质对肌 酐 与苦味 酸 反应 的干 扰 ,提 高肌 酐测定 特异 性 。
Jf 在 18 a ̄ 8 6年 发现 肌 酐 和 苦昧 酸 在 碱 性环 境 中反 应 时 ,可 生 成 一 种 红 色 物 质 。 Gen a rew l 一 d第
个 系统 地研 究 了 Jf a 6反 应 的化 学过 程 ,认 为 Jf f a6
试剂 中加入 了抗 坏血 酸酶 , 有效 的消 除血 清 中小 能
1 苦 味酸速 率 法 苦 味酸速 率 法 测定 是根 据 肌 酐与 苦 味 酸反 应 ,
样品 中的肌 酐在肌 酐酶 的催 化下水 解生 成肌酸 。 在肌酸酶的催化下肌酸水解产生肌氨 酸和尿 素。肌 氨 酸在肌氨酸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成甘 氨酸、甲醛 和过 氧化氢 ,最后偶联 Ti e 反应 ,比色法测定。 rdr n 酶法 除镁 离子 ( .0 m )有 明显 干 扰 ,其 4 6L o1 他物质 几乎 无干扰 。该 法采 用 双试 剂测 定 , 第一 在
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
![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https://img.taocdn.com/s3/m/40bfa7529b6648d7c1c746a3.png)
三、器材
1、主要器具
试管与试管架
微量移液器
三用水浴箱
可见分光光度计
四、试剂
1.试剂:R1:氢氧化钠
R2:苦味酸
工作液:将R1与R2按1:1的比例混合面成。
2.肌酐标准应用液(133μ mol/L)
五、操作步骤
取试管5支,按下表操作
加入物(ml) 空白管
标准管
S1
S2
测定管(U) U1 U2
八、临床意义
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通过肾 小管排泄。只有当GFR下降到正常的1/3时,Scr才明 显上升,是反眏GFR减退的后期指标。 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各种 肾病,急慢性肾衰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 等。 降低:见于尿崩症、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血清肌酐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肌酐测定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血清中的肌酐(Cre) 苦味酸反应,生成橘红色的苦味酸肌酐复合物 。检测505nm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可知被测 血清中的肌酐的浓度。其反应式如下:
肌酐+碱性苦味酸 OH红- 色物质
实验 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
肌酐(CRE)是人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 由肾排出,少部分来自食物,大部分在体内生成, 血肌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GFR。 血肌酐的测定对中晚期肾疾病临床意义较大。 肌酐测定方法有化学法和酶法。 酶法主要有三种类型:肌氨酸氧化酶法、肌酐氨基 水解酶法和肌酐亚氨基水解酶法。
血清肌酐肾功能评估
![血清肌酐肾功能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8c9cda7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4.png)
血清肌酐肾功能评估血清肌酐是评估肾脏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血液中肌酐的浓度可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
血清肌酐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肾功能是否正常,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血清肌酐肾功能评估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一、血清肌酐的生成与排泄血清肌酐是一种由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随着糖代谢产生的肌酸磷酸和肌酸转变为无氧代谢产生的肌酐。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肌酐的浓度相对稳定,主要通过肾脏进行排泄。
因此,测量血清中的肌酐浓度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
二、血清肌酐浓度的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清肌酐浓度通常在0.6至1.2毫克/分升之间。
然而,血清肌酐浓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肌肉质量和饮食习惯等。
因此,在评估肾功能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
三、血清肌酐肾功能评估方法1.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脏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来间接衡量。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是根据血清肌酐、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多种因素来计算的。
常用的eGFR计算公式有Cockcroft-Gault公式和MDRD公式。
2. 肌酐清除率测定肌酐清除率是直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方法,可通过24小时尿肌酐排泄量和血清肌酐浓度的比值计算得出。
这种方法需要收集完整的24小时尿液,并且要求患者在此期间保持正常饮食和活动。
肌酐清除率测定可以相对准确地评估肾小球滤过率,但操作复杂,适用范围较窄。
3. 血清肌酐动态监测对于临床病情变化较大或需进行长期随访的患者,动态监测血清肌酐浓度可以更好地评估肾功能的变化趋势。
通过连续的血清肌酐测定,医生可以获得患者肾功能的变化速度,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血清肌酐肾功能评估的临床应用血清肌酐肾功能评估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准确评估肾功能,可以辅助医生判断肾功能异常的类型和程度,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疾病和肾移植等情况下,血清肌酐肾功能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肾功能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肾脏功能评估
![肾脏功能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3bd50f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8.png)
肾脏功能评估肾脏是人体一个重要的器官,主要负责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平衡。
而肾功能的评估则是对肾脏的运作能力进行检测和判断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肾脏功能评估的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尿液分析尿液分析是一种常见的评估肾功能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尿液中的成分进行检测,可以获得关于肾脏功能的信息。
尿液中包含尿量、比重、PH值等多个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肾脏对水分的调节能力以及废物的排除情况。
临床上最常用的尿液分析指标包括尿常规、尿比重、尿蛋白等,这些指标可以辅助医生判断肾脏是否正常工作。
二、血清肌酐测定血清肌酐测定是一种血液检测方法,可以用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
肌酐是由肌肉代谢产生的一种废物,其浓度在体内相对稳定。
如果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会导致肌酐排除能力下降,从而使血清肌酐浓度升高。
因此,通过血清肌酐测定可以获得肾脏滤过功能的初步评估。
在临床实践中,血清肌酐测定常常与尿液分析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肾脏功能。
三、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估肾脏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GFR是指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它直接反映了肾小球的滤过能力。
GFR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包括标记物法、估算公式法等,其中估算公式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通过测定GFR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肾脏功能的状态,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尿素氮测定尿素氮是由蛋白质代谢产生的一种废物,其浓度在体内相对稳定。
因此,尿素氮测定可以用来评估肾脏排除废物的能力。
如果肾脏功能正常,尿液中的尿素氮浓度应该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一旦肾脏功能受损,尿素氮的浓度就会升高。
因此,通过尿素氮的测定可以初步判断肾脏功能的状况。
综上所述,肾脏功能评估是对肾脏运作能力进行检测和判断的过程。
常用的肾脏功能评估方法包括尿液分析、血清肌酐测定、肾小球滤过率测定以及尿素氮测定等。
这些评估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肾脏状况,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肾功能四项
![肾功能四项](https://img.taocdn.com/s3/m/9165b60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0.png)
肾功能四项
肾功能四项检查简称为SCR-尿素氮(BUN)-血肌酐(Cr)-
尿酸(UA),是测定肾脏功能的常用方法。
1. 血清肌酐(Scr)测定:血清肌酐是一种代谢产物,它由肌
肉的代谢产物肌酸磷酸和尿中排泄而来,不受水分和蛋白质的影响。
血清肌酐水平高,可能表示肾脏功能降低。
2. 尿素氮(BUN)测定: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其中的
氮主要来自氨基酸分解后的氨基团。
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是肾脏功能的一种指标,当肾脏功能减退时,尿素氮的排除量降低,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升高。
3. 尿酸(UA)测定: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的一种。
在正常的
代谢过程中,尿酸会通过肾脏排泄掉。
当肾脏功能受损时,尿酸排泄量减少,血液中尿酸的浓度增高。
高尿酸血症可以引起痛风等尿酸盐沉积疾病。
肾功能四项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肾脏的排泄功能,对于判断肾脏是否受损、监测肾脏病变进展以及调整肾脏疾病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通过对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水平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肾脏功能的异常变化,有利于尽早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
酶法测定血清肌酐(Crea)-标准操作程序
![酶法测定血清肌酐(Crea)-标准操作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e4a87f3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f.png)
三级文件酶法测定血清肌酐(Crea)标准操作程序文件编号:版本/状态:A/1第2页共3页生效日期:目的:规范酶法测定血清肌酐(Crea)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酶法测定血清肌酐(Crea)的标准操作。
职责:生化部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规程:1 测定方法:采用酶比色法,定量测定血清中血清肌酐(Crea)的含量。
2 测定原理肌酐酶肌酐+ H2O 尿素 + 肌氨酸肌氨酸氧化酶肌氨酸 + H2O + O2甘氨酸 + HCHO + H2O2过氧化物酶H2O2 + 4-氨基氨替比林 + HTIB 色素原 + H2O + HI 反应形成的色素原的密度与肌酐的浓度呈正比。
3 标本血清,肝素或EDTA抗凝血浆(不要用肝素铵的抗凝剂),处理方法见标本准备。
稳定性: 2 - 8℃ 7天-20℃长期储存4 试剂4.1试剂来源:ROCHE配套试剂(详见试剂说明书)。
贮存条件及稳定性:未打开试剂盒:2-8℃储存至效期末R1:打开后机上稳定28天R2:打开后机上稳定28天准备:直接使用。
4.2 校准物来源:ROCHE配套校准物, 符合SRM916a标准,具体如下:S1:生理盐水S2:C.f.a.s贮存条件:校准物在2-8℃保存可保存至有效期。
准备:直接使用。
定标频率:A试剂盒在仪器上放置42天后B 试剂批号更换后C 由质控结果决定4.3 质控物来源:Precinorm (罗氏正常值质控)Precipath (罗氏病理值质控)其它适合的质控品贮存条件:置2-8℃冰箱至有效期。
准备:直接使用。
三级文件酶法测定血清肌酐(Crea)标准操作程序文件编号:版本/状态:A/1第3页共3页生效日期:质控间隔时间及限制:应视不同地区及各自实验室情况而定。
质控结果应在限定的范围之内,如果超出范围,实验室应根据情况采取措施。
5 上机操作见GS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维护保养程序。
6 参考范围男性:0.67-1.17mg/dl(59-104umol/l)女性:0.51-0.95mg/dl(45-84umol/l)7 性能指标本法线性范围为血液:0.03-30mg/dl,不准确度允许范围X±15%,不精密度CV=2.3%,灵敏度为:0.03mg/d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肌酐测定(生化分析仪)
(一)检测目的
规范血清肌酐(cr)检测实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二)标本采集
l.血肌酐测定一般可以采用血清或血浆。
血清应新鲜无溶血;如用血浆,主张用肝素抗凝血浆。
2.稳定性:在4℃冰箱可保存3天,在25℃以下可保存较长时间。
3.建议使用带分离胶的真空采m管,并及时分离血清。
(三)测定方法
1.方法:两点法波长:490-510nm 温度:25℃、30℃或37℃比色杯光径:
1cm 将R
Ⅰ与R
Ⅱ
按1:1混和均匀,配成工作液,工作液预先保温到测试温度。
2.原理:苦昧酸法。
在碱性溶液中,苦味酸与肌酐作用生成橘红色的苦味酸肌酐复合物,在505nm波长监测吸光度,吸光度的速率变化(△A/min)与肌酐浓度呈正比。
(四)试剂
(五)校准
1.校准物的准备与保存,严格按照购置说明执行。
2.校准频率:
(1)新仪器设备在开始使用时。
(2)设备进行重要维护保养以及发生故障维修之后。
(3)试剂盒在仪器上28天后。
(4)试剂批号更改后。
(5)更换试剂厂家后。
(6)由室内质控结果决定。
(7)定期校准,可由实验室根据检测系统(仪器与试剂)的情况自行决定
校准周期。
(六)质量控制
1.质控品:质控品应选择稳定、瓶问差小、基质效应小的物质。
同时,因为
是定量检测项目,所以应选择两个不同浓度水平的质控品,这样有利于在不同
的医学决定性水平上监测方法的性能。
2.质控方法的选择。
备选的质控规则如下:
1
2s
(一个质控结果超出i±2SD为违背此规则,提示警告)。
1
3s
(一个质控结果超过i±3SD为违背此规则,提示失控,存在随机误差)。
2
2s
(两个连续质控结果同时超过i±2SD,提示失控,存在系统误差)。
R
4s
(当同一批内高和低值之间差值超过4SD,提示失控,存在随机误差)。
4
1s
(4个连续的质控结果落在i+I SD或i一1SD的同一侧,提示存在系统误差,需
具体分析)。
10x(10个连续的质控结果落在靶值的同一侧,提示存在系统误差,需具体分析)。
各实验室可根据工作特点选择合适的质控规则(目前血肌酐测定至少应选择1
2s
、
1 3s 、2
2s
、R
4s
四个质控规则)。
3.质控要求:必须所有浓度水平质控品结果在控,才可以对检验标本进行检测。
(七)仪器
实验室可以选择各种常规的生化分析仪器,并根据仪器选择适用的血清肌酐试剂盒进行肌酐检测。
(八)上机操作
校准程序、质控程序、操作程序均需要根据实验室所使用的生化分析仪器自行建立,并严格依据生化分析仪的操作规程来进行校准、质控及常规操作。
(九)生物参考区间
男 0.6-1.1mg/dl(53-97umol/l)
女 0.5-0.9mg/dl(44-80umol/l)
(十)性能指标
1、试剂空白吸光度:A≤0.6 (光径 1.0cm,500nm±20nm波长)。
2、准确度:相对偏差:≤±10%。
3、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5%。
4、批间精密度:批间相对极差≤6%。
5、线性范围:0umol/-880umol/l(0mg/dl-10mg/dl)
(十一)注意事项
1、样本中肌酐浓度超过10mg/dl(880umol/l)可用生理盐水稀释样本,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2、苦味酸有毒,切勿接触皮肤,不慎接触,要用大量水冲洗。
3、本产品公用于体外诊断,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切勿吞咽。
(十二)抗干扰能力
抗干扰能力强,血红蛋白的浓度大于lOg/L,血甘油三酯的浓度大于28 .25mmol/L 时,对测定才有干扰。
(十三)危急值
大于4001umol/L.
(十四)医学决定水平
40umo1/L:在婴幼儿超过此值,应考虑肾功不全的可能性,因此必须进一步作肾脏功能的检查和评价。
141umol/L:成人值若超过此水平,应考虑进一步进行其他肾功能检查试验,如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
530umol/L:高于此水平,几乎肯定有肾功能受损,所以此值具有重要的诊断及评估意义,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