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全文)
胆舒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胆舒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彭雪莲,徐小青,曹 勤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62摘要:目的 通过一项大样本、多中心、开放性真实世界研究,全面评价胆舒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全国329家医院的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9579例,分为胆结石组(n=1148)、慢性胆囊炎组(n=5360)和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组(n=3071)。
所有患者均服用胆舒胶囊,3次/d,1~2粒/次,饭后口服,持续治疗4周。
记录服药前及治疗结束时的腹痛特征、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中医证候以及胆囊影像学指标,以评价治疗前后用药效果;观察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以评价药物安全性。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Wilcox on秩和检验方法。
计数资料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法,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Nemenyi检验。
结果 经胆舒胶囊干预后,所有患者脂餐诱发疼痛总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χ2=32.422,P<0.001);疼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Z值分别为-1.985、-2.887、-3.178,P值均<0 05);腹胀、饱胀、嗳气、恶心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值均<0.001),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总分明显下降(Z=-4.128,P<0.001);右上腹痛、口苦、泛酸、胸闷不舒、脘腹胀闷、食少纳呆、肢体困重等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值均<0.05),中医证候评分总分明显下降(Z=3.860,P<0.001)。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胆结石组、慢性胆囊炎组、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组疼痛程度、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胆源性消化不良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治疗后脂餐诱发疼痛的患者占比均明显减少(P值均<0.001)。
(完整)病例-胆囊炎
入院病历姓名:xxx职业:农民性别:女单位:无年龄:33岁入院日期:2018.04。
09民族:汉记录日期:2018。
04.09籍贯:甘肃古浪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婚否:已婚可靠程度:可靠地址:xxxxxx主诉:右上腹疼痛、口苦1年,加重伴腰痛5天.现病史:患者自诉于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口苦、口干症状,偶伴有后背胀痛,疼痛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上述症状时好时坏,患者及家人未重视,未予以治疗.5天前,患者自觉腹痛、口苦口干加重,伴有腰骶部疼痛,在我中心门诊查B超示:慢性胆囊炎、右侧附件囊肿、右肾结石,多发.为明确诊治,今日来我中心就诊,我科以“慢性胆囊炎”收住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饮食尚可,睡眠差,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胆囊炎病史1年余,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个人史:生于原籍,生活环境尚好,饮食无特殊嗜好.婚育史:适龄结婚,配偶及子女体健。
月经史:16岁月经初潮,量不多,色红质稀,LMP:2018。
3.23,有痛经史及经期全身浮肿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遗传性疾病史。
望、闻、切诊:脘腹或胁下胀痛,满闷不舒,攻窜不定,或痛引少腹,得嗳气或矢气则痛减,遇恼怒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体格检查T:36.4℃ P:76次/分 R:19次/分 BP:110/70mmHg W:57 kg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问答切题,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睑结膜无苍白及充血,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2mm,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流脓,乳突无压痛,鼻通气良好,副鼻窦无压痛,口角无歪斜,口唇红润,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部无抵抗感,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无增宽,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无增减,叩呈清音,肺下界正常范围,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优选)中国慢性胆
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 疗共识意见
流行病学
有资料显示我国慢性胆囊炎、胆囊 结石患病率为 16.09%,占所有良性胆囊 疾病的 74. 68% 。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慢性胆囊炎危 险因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 胆囊炎的 90%~95% ,慢性非结石性胆 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 4.5%~13.0% 。
诊断与评估 之影像学诊断
CT:
1.敏感度为 79%,特异度为 99%,准确度为 89%。
2.良好地显示胆囊壁增厚及可能的结石,并能评估 胆囊的营养不良性钙化。
3.有助于排除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 。
壁缺血、胆囊周围 肝组织水肿、胆囊周围脂肪堆积等方面均优于 CT, 主要用于鉴别急性和慢性胆囊炎。
1、易患胆囊癌的高危人群;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无症状胆囊结石:将来可出现症状 诊断与评估 之临床表现
2、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的患者; 1、硝酸甘油酯 0.
1、慢性胆囊炎中普遍存在炎性刺激和胆囊壁慢性纤维化等改变,易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无结石性胆囊炎也常因血运障碍而出现急性胆囊炎发作,且常出现胆囊壁坏疽,亦需行手术切除治疗。
利胆治疗:
胆囊结石与胆囊炎
外科治疗的地位
内科治疗是基础,如出现以下情况,考虑外科治疗:
1 、疼痛无缓解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2、胆囊壁逐渐增厚达 4 mm 及以上。
3 、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合并胆囊功能减 退或障碍。
4、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
常见并发症与处理原则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腹膜炎、急性 胆囊穿孔、重症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时,应及时请外科医 师会诊。 如暂时不适合手术治疗或有手术禁忌证时,可考虑超声或 CT 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研究证实胆囊上皮化生与微结石的关系更为密切,
这些患者隐匿发病或长期处于症状轻微状态,如果 超声发现胆囊壁显著增厚,需加以重视并及时请外 科会诊。
一般预后良好,但一旦出现症状,或症状反复发作
者,特别是对胆绞痛患者,需要积极处理,必要时 行外科手术。胆囊癌的发生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有 关,65%~90% 的胆囊癌患者有胆囊结石,但仅有 1% ~3% 的胆囊结石患者发展为胆囊癌。
轻者常表现为不完全性梗阻。除非结石明显钙化,否 则腹部 X 线检查难以发现,但 CT 可见胆囊内积气、胆囊 缩小、梗阻部位结石。 治疗以外科干预解除梗阻为主。
中药、针灸治疗
传统中药在胆囊炎治疗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可根据
患者临床表现选择利胆中药。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胆俞、胆囊、阳陵泉、期门、
足三里等。
无症状者的治疗
预防性胆囊切除:
1、易患胆囊癌的高危人群; 2、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的患者;
1.直径>3cm胆囊结石 2.胆囊息肉>=10mm; <10mm合并胆囊结石 ;单发或无蒂息肉迅速 增大3.合并胆囊结石的 胆囊腺肌症4.胰胆管汇 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5. 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消石利胆胶囊与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胆固醇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比较
消石利胆胶囊与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胆固醇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比较消石利胆胶囊、熊去氧胆酸胶囊对慢性胆固醇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入的慢性胆固醇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熊去氧胆酸治疗,给予观察组消石利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为(1.26±0.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0.30)分(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1/3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6/3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48,P<0.05)。
结论:消食利胆胶囊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上腹疼痛症状,且不良反应小,安全高效。
【关键词】消石利胆;熊去氧胆酸;胆固醇性结石;慢性胆囊炎【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9-0140-02作为临床常见疾病,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高发于中老年,并且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显著上升[1]。
有研究显示存在胆囊结石的患者其罹患胆囊癌的几率远远高于无胆囊结石患者[2]。
临床显示,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性结石,慢性胆固醇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机体胆汁中胆汁酸盐的含量下降、胆固醇含量过高。
故对于慢性胆固醇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治疗方向为提高胆汁中胆汁酸盐含量,降低胆固醇含量,溶解结石等等[3]。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入的慢性胆固醇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9例。
观察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5~63岁,中位年龄(47.8±10.3)岁,病程2年~11年,中位病程(4.9±1.6)年;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7~60岁,中位年龄(50.7±11.3)岁,病程1年~10年,中位病程(5.0±1.4)年。
胆囊结石、胆囊炎指南
胆囊结石伴急、慢性胆囊炎一、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概述】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多由急性胆囊炎症反复发作所致。
70%〜95%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合并胆囊结石。
【临床表现】1.症状(1)腹痛: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剑突下胀痛不适,腹痛可向右肩胛下放射,部分病人岀现反复发作的胆绞痛。
腹痛的发作无明显节律性,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而诱发。
(2)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人仅表现为上腹部轻度不适、饭后腹部饱胀、食欲不振、厌油、暧气、消化不良等类似胃炎的症状。
2.体征右上腹胆囊区可有压痛。
若无急性感染,右上腹压痛不明显或体检时仅有不适感。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通常无黄疸。
3.实验室检査若非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以及肝功能状况通常无明显变化。
4.影像学检查B超可显示胆囊结石、胆囊的慢性炎症改变。
【诊断要点】若病人出现以上临床表现怀疑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时,应首选B超检查。
B超可提示胆囊的大小、胆囊的收缩功能、胆囊壁的厚度以及结石的大小等情况。
如果病人出现黄疸,应考虑到Mirizzi综合征或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或其他原因形成的梗阻性黄疸。
此时可选择行CT、MRCP等胆道影像学检査,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内科性黄疸。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相鉴别,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行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道刨餐检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非手术治疗对于没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可口服消炎利胆药物治疗。
对于年老体弱、并存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鹅去氧胆酸或熊去氧胆酸和消炎利胆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叮瞩病人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定期复诊并进行胆道系统B超等相关检査。
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行胆囊切除术。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摘要:2014年,我国首次发布了《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有效规范了国内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内科诊疗。
时隔4年,国内相关临床资料有了新的积累,因此再次组织多学科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多次共同讨论制订了新版共识意见。
在新版共识意见中,参考了新制订的中国临床指南的评价标准,并注重加入了中国人自己的研究证据,使其能更好地指导中国人群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内科诊疗。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中国;共识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56(2019)06-1231-06ConsensusondiagnosisandtreatmentofchroniccholecystitisandgallstonesinChina(2018)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Digestion,CooperationGroupofHepatobiliaryDiseasesofChineseSocietyofGastroenterologyAbstract:Chineseconsensusonthemed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ofchroniccholecystitisandgallstones(2014)wasissuedforthefirsttimein2014andeffectivelystandardizedthemed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ofchroniccholecystitisandgallstonesinChina.Fiveyearslat er,withtheaccumulationofnewclinicaldata,theexpertswithvariousdisciplineswereinvitedtoestablishanexpertcommitteeanddiscussthenewversionoftheconsensus.WithreferencetothenewlydevelopedevaluationcriteriainChineseclinicalguidelines,thenewversionaddedtheresearchdataoftheChinesepopulation,soastoprovideguidanceforthemed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ofchroniccholecystitisandgallstonesintheChinesepopulation.Keywords:cholecystitis;cholecystolithiasis;China;consensu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19.06.011收稿日期:2019-05-30;修回日期:2019-05-30。
指南共识《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指南共识《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慢性胆囊炎一般是由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的胆囊慢性炎症,或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表现为无症状、反复右上腹不适或腹痛,也可出现急性发作。
其典型腹部超声检查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壁厚≥3mm)、毛糙,合并胆囊结石可表现为胆囊内强回声及后方声影。
根据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分成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分成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中国人群中胆固醇结石占70%以上。
对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应按是否有症状、是否有并发症分别进行个体化治疗。
治疗目标为祛除病因、缓解症状、预防复发、防治并发症。
(一)饮食调整胆囊结石及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与饮食及肥胖有关。
建议规律、低脂、低热量膳食,并提倡定量、定时的规律饮食方式。
(二)口服药物溶石治疗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可不实施治疗,而有症状的患者如不宜手术,且经腹部超声检查评估为胆囊功能正常、X线检查阴性的胆固醇结石,可考虑口服溶石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熊去氧胆酸(UDCA)。
UDCA是一种亲水的二羟胆汁酸,能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显著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水平和胆固醇的饱和指数,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逐渐溶解。
推荐UDCA剂量≥10 mg·kg-1·d-1,应连续服用6个月以上。
若服用12个月后腹部超声检查或胆囊造影无改善者即应停药。
UDCA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非手术治疗胆结石的胆汁酸药物。
【陈述】口服UDCA对胆囊功能正常的x线检查阴性的胆同醇结石患者有较好的溶石作用。
推荐UDCA剂量≥10 mg·kg-1·d-1,应连续服用6个月以上。
推荐强度:条件推荐。
证据级别:中等质量。
(三)缓解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嗳气、腹胀、脂肪餐不耐受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常见。
对有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宜补充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的消化酶类药物,如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操作规范
〔二〕安全转诊方法、步骤
对于病情重需要转诊的患者,为确保安全, 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转诊。 1.做好转诊准备 2.转诊途中处理 3.到达上级转诊中心
做好转诊准备
〔1〕落实转诊交通工具、人力,通知上级转 诊中心做好接诊准备;
〔2〕向家属说明病情、转诊的必要性,途中 可能发生的问题;
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 发症,通常选用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 和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 孢霉素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 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六〕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七〕住院期间检查工程
1.入院必需的检查工程:
2.住院期间复查的检查工程: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 常规+潜血;
转诊、会诊条件
1.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考虑化脓性胆囊炎 需手术者;
2.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腹肌紧张、全腹 压痛及反跳痛考虑胆囊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者;
3.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黄疸、血压下降 等考虑胆总管结石或化脓性胆管炎者;
4.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考虑急性胰 腺炎者;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禁食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静脉 补充营养、水、电解质。 □解痉、镇痛: □抗感染:抗生素包括氨苄青 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糖甙 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 孢霉素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 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谱 、血淀粉酶 □复查腹部超声〔必要时〕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1天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合并症 □完善常规检查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前言
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是胆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由于胆囊是消化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因此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的诊疗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进行详细讲解。
慢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
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慢性炎症。
治疗慢性胆囊炎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来控制其症状,保护胆囊和胆道系统的功能。
1.药物治疗
对轻度和中度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其症状。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解痉药、消炎药等。
2.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已经转化为胆囊结石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胆囊切除术和保留胆囊的手术等。
胆囊结石的诊疗
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形成的结石。
治疗胆囊结石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来控制其症状,并防止因结石造成的胆囊炎等并发症。
1.药物治疗
像慢性胆囊炎一样,胆囊结石的治疗也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缓解。
主要药物包括利胆药、活血化瘀药等。
2.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无效或者胆囊结石已经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时,需要进行手术。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胆囊切除术等。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主要是针对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的诊疗问题进行规范,为医生提供了更加科学、系统和规范的诊疗方案,以此来更好地治疗患者。
慢性胆囊炎中医辩证论治
慢性胆囊炎中医辩证论治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慢性迁延性炎症,是临床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可与胆石病同时存在,亦可因胆汁郁积而致。
但就国内所见,非结石的慢性胆囊炎相当常见。
本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多数病例并无急性发做史,而就医时即为慢性。
临床上以右胁下不适或持续钝痛为主要表现,具有反复发做的临床特点。
本病发病年龄以2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5。
本病属中医学胁痛、胆实热、少阳病、胆气痛、黄疸等病范畴。
古人认为胆附于肝,与肝互为表里,同居胁下,故《证治汇补》云:“胁者,肝胆之区也。
”《灵枢.胀论》谓:“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千金方》称:“病苦腹中气满,饮食不下,咽干,头痛,洒洒恶寒,胁痛,名为胆实热也。
”《伤寒论》将其列为少阳病内:“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
”《证治汇补》还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描述:“肝为尽阴,喜条达而恶凝滞;胆无别窍,喜升华而恶抑郁。
故凡木郁不舒而气无所泄,火无所越,胀甚惧按,致木愈郁而痛愈甚也。
”以上对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病因病机有了明确的阐述,为我们的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慢性胆囊炎属于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目前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
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今后要加强有效方药的筛选、系列方药的固定化运用,以及与多种其他疗法和西医疗法的有机配合。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引发本病的原因有七情所伤、寒温不适、饮食失节及结石和蛔虫内扰等。
其病因病机特点如下。
1.肝郁气滞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暴怒伤肝,疏泄失利,气阻络痹,而发为本病。
2.肝胆湿热外湿内侵,或恣食肥甘厚腻、暴饮暴食,致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气郁化热;或饮酒过度,湿热内蕴,使肝胆失其流泄条达,而发为本病。
3.瘀血停着气郁日久,血流不畅。
瘀血停积,或湿热内阻,热灼血瘀,致胆汁瘀滞,胁络痹阻而发为本病。
、4。
脾肾两虚久病或劳欲过度,或素体脾肾阳虚,胁络失于湿煦濡养而发为本病。
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_2017
第25卷第4期第241页2017年4月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Chin J Integr Trad West Med Dig Vol 25No 4P241Apr 2017·共识·解读·doi:10.3969/j.issn.1671-038X.2017.04.01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收稿日期:2017-03-20基金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重点医学专业(中医脾胃病)(No:ZYLX201411)通讯作者:张声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北京100010)E-mail:zhss2000@163.com;赵文霞(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河南郑州450000)E-mail:zhao-wenxia@163.com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38X(2017)04-0241-06 胆囊炎(Cholecystitis)可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等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性病变,临床见发热、右上腹疼痛,或右胁肋胀痛放射至肩背部、伴恶心呕吐,可兼见黄疸、墨菲征阳性、外周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表现。
慢性胆囊炎因胆囊结石、高脂饮食等诱发,呈慢性起病,也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失治所致,临床表现为反复右上腹胀痛或不适、腹胀、嗳气、厌油腻,右上腹部有轻度压痛及叩击痛等体征,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
目前尚无全国性本病流行病学资料,上海松江地区统计胆囊炎患病率为3.91%[1]。
宁波镇海地区统计胆囊炎发病率为1.42%[2]。
有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并发胆囊炎,发病率为47%,非乙型肝炎病毒并发胆囊炎发病率仅为5.1%,有肝病基础的胆囊炎发病率明显增高[3]。
2011年1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制定了《胆囊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胆囊多发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怎样治疗
胆囊多发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怎样治疗乐山五通桥凤来医院普外科 614000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均是消化科常见疾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改变,该类疾病的发生率有所提高。
数据调查显示,在所有胆石症患者中,胆囊结石占比70%。
胆囊多发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应该怎样治疗?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胆囊多发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大多是在结石的刺激下,促使胆囊黏膜发生炎症;少数患者是急性胆囊炎遗留引起的。
在国内,胆囊结石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其发病原因复杂,包括种族、性别、年龄、遗传、饮食习惯、胆道感染等。
人们患上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症状主要是右上腹不适,出现钝痛,伴有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等情况,病程长达数十年。
2.为什么胆囊结石常伴有胆囊炎?结合临床实践,胆囊结石患者常伴有胆囊炎,分析其原因,是胆囊结石发病后,结石会刺激胆囊壁,促使胆囊壁发生炎症。
如果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就会阻碍胆汁排泄,因梗阻导致急性胆囊炎发生。
另外,胆囊炎发病后,会导致胆汁代谢紊乱,因胆汁沉积就会形成结石。
由此可见,胆囊结石、胆囊炎相互影响,两者会互相促进,因此胆囊结石常伴有胆囊炎。
3.胆囊多发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
如果患者的胆囊炎发作时间长,引起严重的炎症,此时应该先接受保守治疗,合理选用抗生素;当炎症控制后,择期进行手术。
对于高龄患者,如果用药效果不佳,可以先穿刺引流,待炎症消退后再进行手术。
(2)手术治疗。
手术能根治胆囊多发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对于确诊的患者,建议尽早进行手术,在发病72小时内手术是最佳的。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应在术前进行CT扫描,了解胆囊的解剖结构,明确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压力、周围积液情况,评估手术难度,然后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
其中,手术指征是: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发病时间在72小时内;③患者肝肾和凝血功能正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卫生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51.23)(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1.病史:右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无黄疸、胰腺炎;2.辅助检查:腹部超声证实胆囊结石;必要时MRCP。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1.明确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2.无明确手术禁忌证;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3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等;3.腹部超声;必要时MRCP;4.有内科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第二代头孢菌素;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3.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 天1.麻醉方式:全麻;2.手术内固定物:不可吸收性钛夹或可吸收性生物夹;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等;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3 天(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无明显腹痛,发热;2.切口愈合好,无感染;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 / 或合并症。
熊去氧胆酸片对肝胆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服用UDCA3个月后,其在胆 汁酸池中的浓度可达60%
UDCA的作用机制
免疫调节
胆汁淤积与免疫系统具有相关性。UDCA可抑制胆管上皮 的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表达, 促使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患者的淋巴细胞恢复自然杀伤能力, 促使淋巴细胞功能恢 复正常。UDCA治疗后, 肝细胞异常表达的MHC分子明显 减少, 可减少细胞毒T细胞 (CTL) 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利胆药:熊去氧胆酸(UDCA)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ERCP和内镜下治疗 肝移植 血液净化治疗 中医中药及其他治疗
胆汁淤积性肝病目前治疗
A UDCA
UDCA可以促进内源性胆酸 排泌,改变BA的组成,增 加亲水性胆酸的比例,保护 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免受有毒 性胆酸的毒害,阻止疏水性 胆酸对线粒体膜的干扰,抑 制肝细胞凋亡,显著改善血 清肝功能结果的同时可以改 善肝组织学特征,阻止肝纤 维化、肝硬化、食管静脉曲 张的进一步发展,延长患者 的生存时间
D 肝移植
肝移植术可显著改善晚期胆 汁淤积性肝病患者的生存期
胆汁淤积性肝病目前治疗
E
血液净化治疗
F
中药治疗
主要应用于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出现重 度黄疸或严重瘙痒症的治疗。应用血浆 置换、血浆吸附或分子吸附再循环等血 液净化手段,可以明显缓解胆汁淤积的 瘙痒症状。尽管血浆置换能够清除血液 循环中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但没 有证据表明血浆置换能改善自身免疫相 关的胆汁淤积性疾病的病程和预后。可 缓解病情进展或作为肝脏移植的过渡性 治疗。
脱氧胆酸 (DCA)16-33%
亲水无细胞毒性胆汁酸 疏水有细胞毒性胆汁酸
石胆酸 (LCA)0.1-5%
熊去氧胆酸 (UDCA)0.1-5%
UDCA治疗消化不良机理
胆益宁片联合曲匹布通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
胆益宁片联合曲匹布通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胆囊炎采用胆益宁片、曲匹布通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慢性胆囊炎患者96例,纳入时间2020年3月-2021年10月,采用盲选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8例予曲匹布通治疗,观察组48例予曲匹布通、胆益宁片联合治疗,统计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好转率更高,胆囊容积、胆囊壁厚度降低,胆囊收缩功能升高(P<0.05)。
结论:给予慢性胆囊炎患者胆益宁片、曲匹布通联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胆囊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胆益宁片;曲匹布通;治疗效果慢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结石刺激、细菌感染等因素引发,主要症状为恶心、腹胀、右上腹钝痛等,多发于高脂肪饮食、肥胖人群,病程长,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报告显示,由于慢性胆囊炎的治愈难度大,治愈率不高,若只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极易出现化脓、坏疽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1]。
对此,本文以我院96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为对象,探讨了胆益宁片联合曲匹布通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次对象为我院慢性胆囊炎患者96例,纳入时间2020年3月-2021年10月,采用盲选的方式分为2组。
观察组48例,女性20例,男性28例,年龄介于33-69岁,平均(59.25±4.25)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01±0.63)年;对照组48例,女性21例,男性27例,年龄介于34-69岁,平均(59.30±4.26)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2.06±0.64)年。
2组相关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均确诊为慢性胆囊炎[2];知晓本次调查的目的,签署意向书。
(2)排除标准:资料不齐全;过敏体质;精神认知障碍等。
1.3方法对照组予曲匹布通片(生产企业: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776),每天3次,每次40mg,持续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胆益宁片(生产企业: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63095),每天3次,每次0.6g,持续2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版: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全文)2014年,《中华消化杂志》邀请国内部分消化内外科专家和放射科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依据我国慢性胆囊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共同讨论制定了《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1],推动了国内对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研究并提高了诊疗水平。
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和日本消化病学会分别发布了新版的胆石症诊疗指南[2,3],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和完善,内科诊治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因此有必要对2014年制定的共识意见进行补充与更新。
制定本共识的方法如下:1."陈述(statements)"的构建:通过系统文献检索,结合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诊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构建了相关"陈述"。
"陈述"起草过程中参考了PICO (population, intervention, comparator, outcome)原则[4],并借鉴了欧洲肝病学会和日本消化病学会的胆石症诊疗指南[2,3]。
2.证据质量(quality of evidence)和推荐强度(strength of recommendation)的评估:陈述的证据来源质量和推荐等级标准参照美国内科医师协会临床指南委员会标准,采用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系统评估证据质量(表1)和推荐强度(表2)[5]。
表1GRADE系统证据质量及其定义表2GRADE系统推荐强度3.加入中国证据:为了提高本共识意见的质量,在起草过程中参考了新制定的中国临床指南的评价标准[6],并注重加入了中国人自己的研究证据。
一、概述慢性胆囊炎一般是由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的胆囊慢性炎症,或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表现为无症状、反复右上腹不适或腹痛,也可出现急性发作。
其典型腹部超声检查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壁厚≥3 mm)、毛糙,合并胆囊结石可表现为胆囊内强回声及后方声影。
根据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分成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分成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中国人群中胆固醇结石占70%以上。
二、流行病学目前,尚无全国性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流行病学资料。
国内报道成人慢性胆囊炎患病率为0.78%~3.91%,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7,8,9]。
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为1∶(1.07~1.69)[7,8,9]。
我国胆囊结石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一项覆盖24个省市的针对体格检查人群的大型调查显示,20~29岁人群胆囊结石患病率为1.1%,30~39岁患病率为2.6%,40~49岁患病率为4.4%,50~59岁患病率为8.0%,60~69岁患病率为8.3%,70岁以上的患病率为11.2%[9]。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我国胆囊结石主要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油腻饮食、肥胖、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缺乏运动、不吃早餐和胆囊结石家族史等[7,8,9,10,11]。
可能的保护因素包括增加运动、高纤维饮食、多吃水果、多吃坚果、素食和饮咖啡等,但目前仍存有争议[2]。
【陈述1】我国胆囊结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高峰为50岁以后。
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证据级别:中等质量。
三、病因(一)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90%~95%[12]。
结石可导致胆囊管反复梗阻,并造成胆囊黏膜损伤,出现反复的胆囊壁炎症反应、瘢痕形成和胆囊功能障碍[13]。
2.细菌感染:正常胆汁应该是无菌的,当胆囊或胆管出现结石嵌顿、梗阻时,则可能导致肠源性细菌感染。
研究报道,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和非胆囊手术对照者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2%、44%和16%,而胆总管结石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中的细菌检出率高达90%以上[14]。
慢性胆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肠道,致病菌种类与肠道细菌基本一致,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4.4%,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15]。
3.其他:低纤维、高能量饮食可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利于结石形成;某些药物可导致胆囊结石形成,如头孢曲松、避孕药等;体质量快速减少如不合理的减肥方法,可能易导致胆囊结石形成。
(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1.感染:肠道细菌可经胆管至胆囊,亦可由血液或淋巴途径到达胆囊。
寄生虫、病毒感染是少数慢性胆囊炎的病因,如蛔虫、梨形鞭毛虫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2.胆囊排空障碍:胆囊排空障碍导致排空时间延长,胆囊内胆汁淤积,胆囊增大,逐渐出现胆囊壁纤维化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是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重要病因[16]。
3.胆囊缺血:胆囊壁血管病变、大型非胆道手术,以及败血症、休克、严重创伤等重症疾病,都可能造成长期的胆囊黏膜缺血和局部炎症反应、坏死[17]。
4.代谢因素:某些原因致胆汁酸代谢障碍时,胆盐长期的化学性刺激、胰液反流亦可引起化学性慢性胆囊炎症[18]。
【陈述2】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是胆囊结石,当合并细菌感染时更易导致慢性胆囊炎。
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证据级别:低质量。
【陈述3】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包括各种病原体(细菌、寄生虫和病毒)感染、胆囊排空障碍和胆囊缺血等。
推荐强度:条件推荐。
证据级别:很低质量。
四、诊断与评估(一)临床表现1.症状:多数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无明显症状,无症状者约占所有患者的70%[7]。
随着腹部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患者多于常规健康体格检查时发现胆囊结石,此时既无明显症状又无阳性体征,但部分患者未来可能会出现症状。
对胆囊结石自然病程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无症状胆囊结石出现相关症状的年发生率为0.7%~2.5%,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和梗阻性黄疸等)年发生率为0.1%~0.3%[19,20]。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是反复发作的右上腹不适或右上腹痛,其发作常与油腻饮食、高蛋白饮食有关。
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胆绞痛,系由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诱发胆囊、胆道平滑肌及Oddi括约肌痉挛收缩而引起的绞痛,常在饱食或油腻饮食后发作,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持续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如嵌顿结石因体位变动或解痉等药物解除梗阻,则绞痛即可缓解。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常伴有胆源性消化不良,表现为嗳气、饭后饱胀、腹胀和恶心等症状。
2.体格检查:多数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可无任何阳性体征,少数患者体格检查可发现右上腹压痛或叩痛。
3.并发症:当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表现为急性胆囊炎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发胆源性胰腺炎时,可出现急性胰腺炎相应的症状和体征;Mirizzi综合征是指由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和(或)其他良性疾病压迫或炎症引起肝总管或胆总管梗阻,导致以胆管炎、梗阻性黄疸为特征的一系列症候群,其表现与胆总管结石类似;胆石性肠梗阻则以肠梗阻表现为主;胆囊癌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黄疸、右上腹或上腹部包块,侵犯十二指肠时可引起肠梗阻等临床表现。
【陈述4】多数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无明显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右上腹不适、右上腹痛和胆源性消化不良,少数患者可有右上腹压痛或叩痛,甚至发生各种并发症。
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证据级别:低质量。
(二)影像学诊断1.腹部超声: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对胆囊结石诊断准确率可达95%以上[21]。
Meta分析显示,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结石的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95%[22]。
慢性胆囊炎腹部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壁厚≥3 mm)、毛糙;如合并胆囊结石,则出现胆囊内强回声及后方声影;若胆囊内出现层状分布的点状低回声,后方无声影时,则常是胆囊内胆汁淤积物的影像学表现。
腹部超声检查时还需注意与息肉相鉴别,若表现为胆囊内不随体位移动的与胆囊壁相连的固定强回声团且后方不伴声影时,多诊断为胆囊息肉。
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对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的胆囊微小结石有较高的检出率。
研究报道,常规腹部超声检查阴性的胆绞痛患者再行内镜超声检查,52.4%可发现胆囊结石[23]。
2.CT:CT检查能良好地显示胆囊壁增厚,但不能显示X线检查阴性的结石。
CT检查对慢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与腹部超声检查相似,但对胆囊结石的诊断不具优势,meta分析报道CT检查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为89%[22]。
口服胆囊造影CT检查通过口服碘番酸等对比剂可增加胆汁和病变的密度差别,有助于诊断胆囊阴性结石和息肉样病变,但在国内开展较少[24]。
多能谱CT是一种新型CT,可提供以多种定量分析方法与多参数成像为基础的综合诊断模式,脂/水基物质图和单能量图能很好地显示X 线检查阴性结石并可分析其结石成分,明显优于传统CT[25,26]。
3.MRI:MRI检查在评估胆囊壁纤维化、胆囊壁缺血、胆囊周围组织水肿、胆囊周围脂肪堆积等方面均优于CT检查,主要用于鉴别急性和慢性胆囊炎[27,28]。
在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胆囊病变不清晰时,可选用MRI检查。
此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可发现腹部超声和CT检查不易检出的胆囊和胆总管小结石。
4.X线检查:普通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部分含钙较多的结石影。
口服碘番酸等对比剂后行胆囊造影对胆囊结石诊断率仅为50%左右,虽有助于了解胆囊的大小和收缩功能,但目前已基本不再应用。
5.肝胆管胆囊收缩素刺激闪烁显像(cholecystokinin cholescintigraphy,CCK-HIDA):CCK-HIDA是评估胆囊排空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可鉴别是否存在胆囊排空障碍。
如果无结石患者CCK-HIDA检查胆囊喷射指数(<35%)降低,则高度提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9,30]。
但国内尚未开展CCK-HIDA,缺乏相关研究结果。
【陈述5】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
推荐强度:强烈推荐。
证据级别:高质量。
【陈述6】如临床高度怀疑胆囊结石而腹部超声检查阴性者,建议行MRI、内镜超声或CT检查。
推荐强度:条件推荐。
证据级别:低质量。
五、治疗对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应按是否有症状、是否有并发症分别进行个体化治疗。
治疗目标为祛除病因、缓解症状、预防复发、防治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