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理学中的法律信仰问题
法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一、法理学1。
全球化与中国法律变革2。
法学的基本范畴研究3.论法律信仰的培养4.论西方法学流派(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社会法学派、统一法学派等)5.论立法监督体制的完善6.论我国法律平等的理论与实践7.论我国法律监督8.论我国的司法原则9.论法学研究方法的革新10.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良性互动11.论文化传统对当代中国立法的影响12.论传统法律资源与法制现代化之关系13.论法律职业共同体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14.法律程序的意义15.论法律移植16.权力与权利关系研究17.纠纷的解决原理18.司法中的正义问题19.法与利益20.论传媒与司法的关系21.论部门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国际贸易法等)的价值22.现代法的人文困境及其出路23.论法治的文化基础24.论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25.论程序正义26.论法律解释27.文学作品的法理学28.论沉默权29.安乐死在我国的合法化30公民权利与迁徙自由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二、法律史学1。
论中国古代的恤刑观念对当代司法实践的影响2.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当代价值3。
传统情理法在当代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研究4。
论中国古代契约精神5。
传统调解制度的当代价值研究6.论复仇观念对中国当代刑法的影响7.从明清小说看中国传统诉讼观念8。
论情理法与冤案9。
论家法族规在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的合理性10.民间习惯法在明清司法审判中的作用探析11。
典卖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的合理性研究12.传统诉讼文化在当代构建和谐司法环境中的作用研究13。
满族传统法文化探析14。
论中国古代的证据规则15.论中国传统“人治”思想的当代内涵16。
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的“信”17。
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当代内涵18.中国亲属制度传统与罗马法比较研究19。
论大陆法系与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20。
罗马法的传播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启示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三、宪法与行政法学(一)宪法学1.论我国宪法性法律2.论宪法的制裁性3.论法治原则的实现途径4.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宪法功能的再认识6.宪政的中国语境7.人权原则之当代演进8.宪法司法化研究9.宪法诉讼制度初探10.我国选举制度改革初探11.对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12.宪法基本权利的效力问题研究13.论大学生的宪法权利14.从网络暴力现象看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15.论新闻自由的权限16.安乐死与宪法权利研究17.论户籍改革制度与迁徙自由18.环境权入宪的理论探讨19.论基本权利的冲突与平衡20.财产的征收、征用与依法补偿21.宪政视野下的农村城市化问题22.乙肝患者生存权的宪法保护(疾病与平等:从乙肝歧视案谈起)23.论农民工的宪法权利保护24.论公民的住房权25.论人民代表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26.公务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27.论孙中山的宪政思想28.论美国式的违宪审查制度29.西方国家宪法保障制度比较研究30.弹劾制比较研究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三、宪法与行政法学(二)行政法学1。
如何理解法制及其结构法理学形考
如何理解法制及其结构法理学形考
【原创版】
目录
一、引言
二、什么是法制
三、法制的结构
四、法理学的概念与形考
五、总结
正文
一、引言
法制,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对于法制的理解及其结构,人们却存在不同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法制,我们需要对法制、法制的结构以及法理学的形考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什么是法制
法制,即法律制度,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及法律观念的总和。
它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规范,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法制的结构
法制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法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2.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是指在一定法律规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制度,如司法制度、行政制度等。
3.法律观念:法律观念是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包括法律意识、
法律信仰等。
四、法理学的概念与形考
法理学,作为研究法律现象的一门学科,主要关注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法理学的形考,即对法律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揭示法律现象背后的道理和规律。
五、总结
通过对法制及其结构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法制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规范,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制的结构包括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等方面。
同时,法理学作为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通过对法律现象的形考,揭示法律现象背后的道理和规律。
法律信仰理论争鸣与中国法律史学教研旨趣转捩
论方面远没有西方学界那么激烈 , 直到 2 O世纪末叶《 法律与宗教》 中译本在 中国大陆 出版发行 , 这种状 况才得以改观 。 与西方境况迥异的是 , 引起 中国法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并非伯尔曼所提及的“ 整体性危 机” 而是他所论及的这场危机的主要外在表征 , , 即法律信仰 的严重缺失 。
、
“ 尔 曼之忧 ” 中国学 界 法律 信仰 理论 争 鸣之 滥觞 伯 与
17 年 , 9 1 伯尔曼 曾在波斯顿大学作了一系列演讲 , 其间 , 他揭示了一个令整个西方世界恐慌 的现实 问题 , 西方人正经历着一场整体性危机( t ry r i ——一种许 多男男女女在他们年满五十时便 即“ i e i is n gt c s ) 会经验到的那种危机。 其时 , 他们极为严肃 、 并且经常不安地 自问, 生活的意义何在 , 他们正去向何方。 现 在, 我们不仅作为个人 , 而且 以民族 和以民族中各种群体 的名义提出同样的问题 。 我们 的全部文化似乎 正面临一种精 神崩溃 的可能 。 ……这种业 已临近之崩溃的一个 主要征兆 , 乃是对于法律信任的严重丧 失— — 不仅 遵 守 法 律 的 民众 如 此 , 法 者 和 司法 者 亦如 此 ” 。 言一 出 , 刻 在 西 方学 界 引 起 广 泛 关 立 【 此 立
Ju a o u e U i rt( hl o h n oi c n e o r l f b i nv syP i sp yadSca Si c ) n H ei o l e
Ma ,01 y2 2 V 1 9N . 0. o3 3
是否该禁止宗教信仰辩论辩题
是否该禁止宗教信仰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宗教信仰辩论。
首先,宗教信仰是个人的私人选择,不应该成为公共辩论的话题。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信仰,而政府也应该尊重这种选择,不应该干涉个人的宗教信仰。
禁止宗教信仰辩论可以保护每个人的宗教自由,避免因为宗教信仰引起的纷争和冲突。
其次,宗教信仰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很容易引起争议和矛盾。
宗教信仰涉及到人们对生死、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信仰,这些都是非常私人和个人化的问题。
如果在公共场合进行宗教信仰的辩论,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宗教信仰辩论往往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宗教信仰是基于个人对神灵、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很难用客观的证据和逻辑来证明。
因此,宗教信仰辩论往往是主观性很强的,很难达成一致的结论。
而且,宗教信仰往往是建立在信仰和虔诚上的,很难通过辩论来改变一个人的信仰。
综上所述,应该禁止宗教信仰辩论,因为宗教信仰是个人的私人选择,公共场合的宗教信仰辩论容易引起争议和矛盾,而且宗教信仰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宗教信仰辩论。
首先,宗教信仰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它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宗教信仰不仅仅是个人的信仰选择,它还涉及到社会、文化、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宗教信仰应该成为公共辩论的话题,人们应该有权利在公共场合讨论宗教信仰的问题。
其次,宗教信仰辩论可以促进人们对宗教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公开的辩论,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宗教的教义、价值观和传统,从而增进对宗教的理解和尊重。
宗教信仰辩论可以帮助人们摒弃对宗教的偏见和误解,促进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共处。
最后,宗教信仰辩论可以促进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宗教信仰是人类思想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们对生死、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思考。
通过公开的辩论,人们可以交流和碰撞不同的思想观点,从而促进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推动人类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不应该禁止宗教信仰辩论,因为宗教信仰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宗教信仰辩论可以促进人们对宗教的理解和尊重,促进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法理学-概述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法理学-概述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法律事实的类别包括()。
A、假定B、处理C、事件D、制裁正确答案:C2、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本途径在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下列活动中体现民主立法的是_____。
A、某市在棚户区改造时张贴告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B、某地环保局在一家企业决定投资建厂时,邀请周边居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C、在《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止条例》制定时,立法部门召开听证会听取建议D、某省为制定一部地方性法规,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点,到时机成熟后才出台法规正确答案:C3、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说明,和法律相比,道德具有的鲜明特征是()。
A、强制性和自律性B、自觉性和他律性C、自律性和自觉性D、强制性和他律性正确答案:C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A、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B、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C、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基本原则D、社会主义法治基础正确答案:C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的法的特征是()。
A、国家意志性B、规范性C、强制性D、普遍性正确答案:D6、法的本质特征在于()。
A、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B、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具有国家强制性D、法具有规范性正确答案:B7、王某经营一家服装店,近期想进一批动物皮草大衣。
在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时发现贩卖国家珍稀动物皮草是触犯法律后,谨慎选择了人造皮草大衣。
这能体现法律的:A、教育作用B、评价作用C、指引作用D、强制作用正确答案:C8、在我国,凡是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除非有特殊规定,就在我国的全部领域内发生效力,这主要体现了法()。
A、对人的效力B、在空间上的效力C、对物的效力D、在时间上的效力正确答案:B9、甲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称胖子烧烤店深夜发生大火,造成数十人伤亡。
后经查证,该信息为谣言,并无视频中反映的情况。
甲因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法律的制定过程B. 法律的实施效果C. 法律的本质和功能D. 法律的解释方法2. 法律的普遍性是指:A. 法律适用于所有个体B.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C. 法律内容具有普遍性D. 法律形式具有普遍性3.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不包括:A. 法律规则B. 法律原则C. 法律目的D. 法律后果4. 法律效力的来源主要是:A. 社会公认B. 国家强制力C. 道德约束D. 个人信仰5. 下列哪一项不是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A. 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B. 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C. 法律关系是平等的D. 法律关系具有规范性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
2. 阐述法律效力的基本原则。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张某在公共场合故意损坏了李某的私人物品,根据法律,张某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2. 某公司因违反环保法规被罚款,该公司认为罚款过高,提出申诉。
请分析该公司可能采取的法律途径及其可能的结果。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2. 论述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B3. C4. B5. C二、简答题1.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制定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规范则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人自律来实现其约束力。
法律规范通常具有明确性,而道德规范则较为抽象,不易界定。
2. 法律效力的基本原则包括:普遍性原则,即法律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平等性原则,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定性原则,即法律具有明确性,使人们能够预见其行为的法律后果。
三、案例分析题1. 张某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李某的损失,可能还包括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具体取决于损坏物品的价值和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是否应该强制实行宗教信仰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强制实行宗教信仰辩论辩题
正方观点:
强制实行宗教信仰是有必要的。
首先,宗教信仰对个人的精神
生活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例如,马丁·路德·金曾说过,“宗教是人类的一种精神
需求,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支柱。
”其次,宗教信仰也是社会稳定的
重要因素,可以减少犯罪率、增进社会和谐。
例如,美国历史上的
一些宗教改革运动,如大规模的宗教复兴运动,都对社会产生了积
极影响。
最后,宗教信仰也是人权的一部分,应该受到保护和尊重。
联合国宣言中就明确规定,“每个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和表达的
自由。
”。
反方观点:
强制实行宗教信仰是不应该的。
首先,宗教信仰是个人选择的
问题,应该由个人自由决定。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在《论自由》
中指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而不受到外界的
干涉。
”其次,宗教信仰的强制实行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冲突。
历
史上许多宗教战争和冲突都是由于宗教信仰的强制实行而引起的。
最后,宗教信仰的强制实行也会侵犯其他宗教信仰者的权利,造成宗教歧视和不公平。
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宗教信仰是每个人的个人选择和权利,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
综上所述,强制实行宗教信仰是不应该的。
宗教信仰应该是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不应该受到强制实行。
只有保障每个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理学名词解释
1、法学:法学是一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结果的总称。
2、法理学:是以作为整体的法律现象的共同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法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着重揭示法律的基本原理。
3、法的理念:是法的价值的观念形态(法的理想),是法律心理高级、稳定的表现形式(法的信仰),具有主观性和超经验性。
它含有法的理想与法的信仰之义,是人们对法的存在和运行的理想目标模式及其基本实现途径与方法的信仰、期待和追求。
4、法的制定:有称立法,从广义上讲是指有关机关在其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5、法的认可:6、法律:是国家意志的表现形式,即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则体系。
7、法的作用:泛指法对人们的行为及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影响。
8、法的规范性作用:是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对人们的行为的作用,它包括指引、评价、预测、强制、教育等作用。
9、法的社会作用:是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作用,它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法律的运行过程中。
10、成文法:是指有国家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因此又称制定法。
【139】11: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
【139】12、公法:凡涉及公共权力公共关系公共利益和上下服从关系、管理关系、强制关系的法即为公法【141】13、私法:凡属个人利益个人权利自由选择平权关系的法即为私法【141】。
14、法的效力:法对其所指向的对象的约束力和保护力,是法不可缺少的因素。
【142】15、法的空间效力:即通常讲的法律在什么地域和空间范围内生效、有效。
【143】16、法的溯及力:即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指法律对其生效之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144页】17、法的要素:是相对与法的整体或法的系统而言的,是指发的各个基本成分,既构成法的基本元素。
大一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法律的制定过程B. 法律的实施过程C. 法律的本质和作用D. 法律的解释和适用答案:C2. 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于:A. 个人信仰B. 社会习俗C. 国家强制力D. 道德约束答案:C3. 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A. 法律主体、法律客体、法律内容B. 法律主体、法律行为、法律后果C. 法律主体、法律规范、法律后果D. 法律主体、法律客体、法律行为答案:A4. 法律的效力范围通常包括:A. 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B. 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事的效力C. 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对事的效力D. 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对事的效力答案:A5.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A. 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B. 文义解释、系统解释、目的解释C. 历史解释、比较解释、目的解释D. 系统解释、比较解释、历史解释答案:B6. 法律推理的主要形式有:A.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B.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溯因推理C. 演绎推理、类比推理、溯因推理D.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溯因推理答案:A7. 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A. 公平原则、正义原则、效率原则B. 公平原则、正义原则、合法性原则C. 公平原则、合法性原则、效率原则D. 正义原则、合法性原则、效率原则答案:B8. 法律效力的层次性体现在:A. 宪法至上、法律优先、行政法规次之B. 宪法至上、法律优先、地方性法规次之C. 宪法至上、行政法规优先、法律次之D. 宪法至上、地方性法规优先、法律次之答案:B9. 法律的普遍性是指:A. 法律适用于所有人B. 法律适用于所有地区C. 法律适用于所有时间D. 法律适用于所有事件答案:A10. 法律的稳定性是指:A. 法律内容的固定不变B. 法律效力的长期有效C. 法律适用的连续性D. 法律规范的一致性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律规范的特点包括:A. 规范性B. 强制性C. 普遍性D. 稳定性答案:ABCD2. 法律关系中法律主体的种类包括:A. 国家机关B. 社会团体C. 个人D. 法人答案:ABCD3. 法律效力的终止原因可能包括:A. 法律的废止B. 法律的修改C. 法律的解释D. 法律的适用期限届满答案:ABD4. 法律解释的目的在于:A. 明确法律条文的含义B. 指导法律的适用C. 解决法律条文的冲突D. 预测法律的发展趋势答案:ABC5. 法律推理的基本原则包括:A. 法律至上原则B. 法律适用的一致性原则C. 法律适用的公正性原则D. 法律适用的效率性原则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于道德约束。
《法理学》教学大纲2024
《法理学》教学大纲(2024)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法理学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开课时间:第一学期开课对象:法学专业本科生学时 /学分:56学时/3学分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达成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树立法治信仰。
使学生认识到法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促进社会公正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内在价值,包括正义、公平、自由等,并将其内化为个人行为准则。
课程目标2:掌握法理知识体系。
掌握法律体系、法律渊源、法律关系、法律效力、法律责任等基础概念。
了解法律的历史发展脉络。
理解法律的制定、实施、监督、遵守等环节的特点、原则、程序等知识。
课程目标3:掌握法理分析方法。
形成运用法律解释、法律论证、法律比较等分析方法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将法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思维视角。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对应关系五、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方式的对应关系六、课程成绩评定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1.成绩评定方式(百分制)课程总成绩 =期末考核总成绩(百分制)×60% +所有过程性考核总成绩(百分制)×40%2.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七、考核标准八、课程学习资源(一)教材《法理学》编写组:《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二)主要参考书目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付子堂:《法理学初阶》(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赵震江、付子堂:《现代法理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
1997。
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梁治平:《法律解释问题》,法律出版社, 1997。
法治是一种信仰
试论法理学中的法律信仰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
法律信仰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备要件。
一、法律信仰的重要性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先生告诉我们,“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对法律的信仰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信念,这种内在的心理信念对法律权威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法律信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法律本身蕴藏着一种理想,需要民众的认同和尊重。
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一种秩序和一种统治工具,而且更重要的是法律本身隐藏着一种公平正义的价值、代表了一种理想信念和文化力量。
人类必须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人类必须对法律存有信仰,只有外在的法律诉之于人性,符合人的心理或情感,并从内心敬重法律、信仰法律时,法律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根,并发挥作用。
2、由服从法律到信仰法律,是实现法治的必由之路。
法治需要相应的意识,而意识从消极服从到自觉信仰的提升才是法治化的动力源泉。
服从法律与信仰法律的关系是这样的,即公众在对法律价值作出认同之后就会去服从法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又满足了主体内心的需要从而在主体内心中产生了对法律的信仰,相应的法律信仰一旦生成又会促使主体更加自觉得服从法律,爱护法律。
正如伯尔曼所说的:“法律只有在受到信任并且因而并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依法统治者无须处处都依赖警察。
”法治的实现是建立在人们对法的信仰的理念之上,从服从法律到信仰法律是实现法治的必然趋势。
3、法律信仰是法律获得权威性的根源。
法律的至上性、权威性形成所依赖的是公众对法的一种神圣感情,它不是靠严刑峻法下社会成员初于畏惧法律而被动的服从法律来完成,而是寄希望于社会公众发自内心的对法的真诚信仰,一种类似于宗教般的情怀。
只有在这种信仰中,人们对法的信任、尊重之情才会被激发,法律的至上性和最高权威性也才可能得以真正的确立和维持。
二、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当代中国公众对法律缺乏信仰,主要与传统中国的法律文化、政治文化、民众法律意识淡薄等等诸多因素有关。
法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法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中的“法”通常指的是:A. 法律条文B. 法律制度C. 法律规范D. 法律体系答案:C2.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什么?A. 国家强制力B. 社会公认C. 道德约束D. 个人信仰答案:B3. 法律解释的目的在于:A. 增加法律条文B. 消除法律条文的模糊性C. 改变法律条文D. 创造新的法律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法律原则?A. 公平原则B. 正义原则C. 效率原则D. 法律至上原则答案:C5. 法律推理中,演绎推理的特点是:A. 从一般到特殊B. 从特殊到一般C. 从特殊到特殊D. 从一般到一般答案:A6.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A. 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B. 法律规则和法律概念C. 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D. 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答案:D7. 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包括:A. 国家机关和公民B. 国家机关和法人C. 公民和法人D. 国家机关、公民和法人答案:D8. 法律效力的终止通常基于:A. 法律的修改B. 法律的废止C. 法律的解释D. 法律的适用答案:B9. 法律冲突的解决原则是:A.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B.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C. 新法优于旧法D. 所有上述原则答案:D10.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A. 文义解释和目的解释B. 历史解释和比较解释C. 系统解释和目的解释D. 所有上述方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律效力的特点包括:A. 普遍性B. 强制性C. 稳定性D. 灵活性答案:ABC2. 法律规范的类型包括:A. 授权性规范B. 义务性规范C. 禁止性规范D. 任意性规范答案:ABCD3. 法律推理的种类包括:A. 演绎推理B. 归纳推理C. 类比推理D. 辩证推理答案:ABCD4. 法律解释的类型包括:A. 字面解释B. 历史解释C. 比较解释D. 目的解释答案:ABCD5. 法律效力的根据包括:A. 法律的制定程序B. 法律的内容C. 法律的适用范围D. 法律的实施效果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法律规范仅指具体的法律条文。
法律与宗教关系的法理分析
法律与宗教关系的法理分析摘要:作为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法律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许多的法律思想都是来源于宗教,宗教也为对法律的信仰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法律与宗教在法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在内容上、信仰价值上和功能上都存着这一定的联系。
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了法律与宗教两者关系的法理学分析。
关键词:法律;宗教;相互联系;法理分析对比中西方法律制度的构建和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目前国内的法制建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我们的法律规范已经很详细并具有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但是为什么在现实的运用仍有很多法律规范得不到执行。
这与很多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里,仅仅是从宗教的视野角度来分析一下西方法律制度的外在环境,简单的思考一下宗教与法律的法理关系。
一、宗教的概述要想了解宗教与法律的关系,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人们的一种内心确信,是人们关于社会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目的的直觉知识,以及对此终极意义的个人信仰。
宗教的作用其实并不仅仅是供众人所信仰那么简单。
宗教是一种连接社会的力量。
在早期社会,宗教为人类的共同生活提供了一套共享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一知识体系人们就可以了解社会上出现的善恶,快乐与苦难。
同一宗教指引的人们的行为方式也或多或少的有着同一模式。
宗教是人类社会规范体系中的一种,它与其他社会规范处于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关系中。
宗教的问题,不管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或者是从伦理学的角度,都是一个很深邃的问题。
虽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并不如西方社会中宗教信仰人数那么多。
但是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西方社会中对宗教的信仰情况,思考作宗教是如何发挥他的社会规范作用的,进而为我国的社会规范建设事业提供一个侧面的借鉴。
二、宗教与法律事实上,所有的宗教都包含着试图解释世界和人类起源的宇宙论。
从更深层次来思考,人类的“起源”与“未来”的问题或多或少的都会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再观法律,法律同样会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法理学论述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2、①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才能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才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②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政法工作上的体现。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这不仅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源头。
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执法的根本目的和要求。
做好执法工作,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真心实意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牢固树立“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宗旨,始终不渝地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
③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法治有两项最基本的要求,第一是要有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第二是这种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
所谓“良好的法律”,就是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法律。
所谓“普遍的服从”,就是法律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都得到全面的实现。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只有坚持公平正义,做到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有效,才能实现公正执法,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④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法治作为国家治理方式,必须服务于国家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就是保障和服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目标。
法理学原理:法律形式主义
六、评价
• 对法律确定性的肯定; • 追求司法的确定性和客观性; • 维护法官应受法律拘束的教义; • 肯定逻辑在司法裁决中的重要作用; • 动态的、不断自我更新和完善的法律系统。
谢谢聆听!
三、法律形式主义的兴起
(一)作为稻草人的法律形式主义
• 概念法学、法律实证主义、法条主义、分析法学、三段 论推理……
• 形式主义与法律形式主义 • 法律形式主义与法律实证主义 • 安东尼·塞伯克:人们对法律形式主义的态度需要校正。
因为人们对法律形式主义没有全面的了解,大部分人是 通过其对手的评价来了解形式主义的。
(四)法律形式主义在美国
1、发现的时代
• 自然法作为革命武器; • 法律渊源的发现和累积; • 学习和继承英国法; • 抛弃英国法、走自己的路。
2、信仰的时代
• 判例的编撰和成文立法; • 宪法取法自然法称为高级法; • 将法律作为一门科学来建构; • 对于确定性的追求和信仰。
3、焦虑的时代
二、案例的引入
Riggs v. Palmer
• On the 13th day of August 1880, Francis B. Palmer made his last will and testament, in which he gave small legacies to his two daughters, Mrs. Riggs and Mrs. Preston, the plaintiffs in this action, and the remainder of his estate to his grandson, the defendant, Elmer E. Palmer, subject to the support of Susan Palmer, his mother, with a gift over to the two daughters, subject to the support of Mrs. Palmer, in case Elmer should survive him and die under age, unmarried and without any issue. The testator at the date of his will owned a farm and considerable personal property. He was a widower, and thereafter, in March 1882, he was married to Mrs. Bresee, with whom before his marriage he entered into an ante-nuptial contract in which it was agreed that, in lieu of dower and all other claims upon his estate in case she survived him, she should have her support upon his farm during her life, and such support was expressly charged upon the farm. At the date of the will, and, subsequently, to the death of the testator, Elmer lived with him as a member of his family, and at his death was sixteen years old. He knew of the provisions made in his favor in the will, and, that he might prevent his grandfather from revoking such provisions, which he had manifested some intention to do, and to obtain the speedy enjoyment and immediate possession of his property, he willfully murdered him by poisoning him.
法理学视角下的守法概念解读
法理学视角下的守法概念解读守法是法的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法的实施最普遍的基本方式。
作为法的内在要求,守法与立法、执法、司法一起构成法的整个运作过程,在法的实现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一、守法的内涵所谓守法,简而言之,也就是法的遵守。
守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其含义不尽相同。
如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认为,守法即正义1;我国古代儒家思想认为,守法就是服从伦理道德,即每个人按照自己在宗法秩序中的角色履行自己的义务,就是守法。
2我国现代有学者认为,守法的深刻底蕴在于接受法律3,从更广的范围来看,接受法律不仅仅意味着行为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他在意识上能够对法律予以理解和支持。
就目前法学界而言,学者们对守法概念的理解大体上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从狭义上理解,守法是社会主体依照法的规定履行义务的活动。
4从广义理解,守法意味着一个国家和社会主体严格依照法律办事的活动和状态。
依法办事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权利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义务并履行义务。
不能仅仅将守法理解为履行义务,它还包含依法享有权利并行使权利。
5笔者认为,守法的内涵十分丰富,具体应包含如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守法是对法律的服从。
服从法律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主体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承担法律规定的责任。
这是守法的本质含义。
美国学者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强调指出,公民的义务由无条件遵守国家的强制性规则所构成。
这些规则究竟是否与公民自己的正义观一致并不重要,他并非要判断法律,而是要服从法律。
不管法律如何制定,也不管它们规定的是什么,法律秩序都要求一个公民始终遵从。
因此,在一个民主政治中,一个公民可以无拘无束地谴责某些法律,并通过政治过程寻求对它的变更,但是,直至这项法律被变更,它都应得到他的服从。
6显然,一个国家或社会要持续而又稳定地存在下去,必然要求社会全体成员服从法律。
任何个人或团体如果有超越于法律之外的特权,必然会背离守法的本质,并对整个社会秩序构成一种威胁。
法理学的三个核心问题
打击卖淫嫖娼法律实施的实效评价观 点摘编
• (3)增加就业:认为色情业也是一种产业,可以提 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西方国家的就业压力远比我们小 ,还允许色情产业的存在。相比之下,我国的就业压 力逐年加大,应该考虑性产业作为提高就业的一个很 好渠道。非但可以解决一部分人就业,还可以促进财 富分配。 • (4)国际接轨:认为很多国家都有性产业,也并未 见社会就“礼崩乐坏”。关键在于规范管理,如限定 经营区域、禁止公开拉客、定期体检等等。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乌尔比安奥古斯丁格劳修斯斯宾诺莎布莱克斯东戴雪约翰密尔詹姆斯密尔霍布斯洛克边沁休谟布丹孟德斯鸠爱尔维修罗伯斯庇尔伏尔泰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斯韦伯杜威波斯纳哈耶克罗尔斯诺齐克哈贝马斯福柯卢曼弗里德曼维特根斯坦伽达默尔卡尔拉伦茨阿里克西马林诺夫斯基霍贝尔孔子韩非孟子等等等等
对应教材 各内容
法的价值( 秩序和正义 ) 法的本体、 法的运行
对应法 学流派 自然法 学 分析实 证法学 法社会 学
视角与 方法
外在的视角、 形而上的/思 辨的、价值分 析方法 内在的视角/ 语义分析、逻 辑推理的方法
理论思 想资源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法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法律的起源和发展B.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C. 法律的本质和作用D. 法律的解释和应用答案:C2. 法律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公平原则B. 自由原则C. 效率原则D. 正义原则答案:C3. 法律的效力来源于什么?A. 社会习俗B. 国家强制力C. 个人信仰D. 道德规范答案:B4. 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哪些?A. 法律主体B. 法律行为C. 法律后果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5. 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文字解释B. 系统解释C. 目的解释D. 经验解释答案:D6. 法律的分类中,不属于民法范畴的是?A. 物权法B. 合同法C. 刑法D. 婚姻法答案:C7. 法律适用的原则是什么?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优先C. 法律适用的连续性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8. 法律效力的层次结构中,最高级别的法律是什么?A. 宪法B. 民法C. 行政法规D. 地方性法规答案:A9. 法律规范的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授权性规范B. 禁止性规范C. 义务性规范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10. 法律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哪些阶段?A. 起草B. 审议C. 表决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法律的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规范社会行为B. 维护社会秩序C. 保障公民权利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BC12. 法律效力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A. 普遍性B. 强制性C. 稳定性D. 灵活性答案:ABC13. 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合法性原则B. 合理性原则C. 一致性原则D. 灵活性原则答案:ABC14. 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哪些?A. 国家机关B. 企业法人C. 自然人D. 社会团体答案:ABCD15. 法律适用的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些?A. 法律适用的平等原则B. 法律适用的优先原则C. 法律适用的灵活性原则D. 法律适用的连续性原则答案: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的什么方面的学科?A. 法律的起源B. 法律的实施C. 法律的效力D. 法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答案:D2. 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对什么具有普遍的约束力?A. 特定的人B. 特定的地区C. 特定的时间D. 所有人答案:D3.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法律概念B. 法律原则C. 法律规则D. 法律事实答案:D4. 法律关系是由哪三要素构成的?A. 主体、客体、内容B. 权利、义务、责任C. 法律、规范、行为D. 权利、义务、法律答案:A5.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什么?A. 法律的制定B. 法律的实施C. 法律的解释D. 法律的遵守答案:A6.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几种?A. 文义解释、系统解释、目的解释B. 历史解释、比较解释、目的解释C. 文义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D. 系统解释、比较解释、目的解释答案:A7. 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的普遍性C. 法律的稳定性D. 法律的公正性答案:A8. 法律冲突解决的原则是什么?A. 法律的优先性B. 法律的统一性C. 法律的适用性D. 法律的权威性答案:B9. 法律效力的终止通常由什么原因引起?A. 法律的修改B. 法律的废止C. 法律的解释D. 法律的适用答案:B10. 法律的制定必须遵循什么原则?A. 民主原则B. 法治原则C. 公平原则D. 所有上述原则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法律的效力?A. 法律的制定程序B. 法律的内容C. 法律的适用D. 法律的解释答案:ABCD2. 法律规范的类型包括哪些?A. 强制性规范B. 任意性规范C. 授权性规范D. 禁止性规范答案:ABCD3. 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哪些?A.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B. 法人的权利和义务C. 国家的权利和义务D. 所有上述权利和义务答案:ABCD4. 法律解释的目的是什么?A. 明确法律含义B. 解决法律冲突C. 指导法律适用D. 促进法律发展答案:ABCD5. 法律适用的原则包括哪些?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的普遍性C. 法律的稳定性D. 法律的公正性答案:A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法律信仰是什么?通常认为,它是指基于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的守法的升华。
法律信仰是法理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对于强调依法治国的现代社会来说,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更无可置疑。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详细的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关键词] 法律信仰、法治、法律信仰缺失
一、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法律信仰是什么?通常认为,它是指基于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的守法的升华。
法律信仰是法理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对于强调依法治国的现代社会来说,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更无可置疑。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详细的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假如说,你作为一名游客,慕名来到白马寺,从外表看起来,这座寺庙却找不到任何供你顶礼膜拜的神佛。
此刻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现在也正面临着这种尴尬和困境,一方面大量的法律被批发出来,法律体系日益完备,法律殿堂日益恢弘,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对法律神圣性的信仰缺失的问题。
事实上,法律体系、法律条文的完善并不代表法律的实现,有了法制,并不等于就解决了法的理想和信仰,不等于预期的理想状态会转变为现实。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了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那么就是再多的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促成一个国家法治精神的形成。
就今天中国的法律运作现状而言,虽说,每个公民都生活在法律之下,仍有一部分人漠视法律的存在,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被动地体验着法律。
现实生活中更有很多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发生纠纷后人们怕打官司?为什么到法院打官司没有关系心里就没底?为什么由于人为的因素干扰可能导致该赢的案子赢不了?为什么官司打赢了,费时费钱,然而却执行不了?为什么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可在实践中当官的犯法与平民犯法就不同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民谣:大盖帽,两头翘,吃完原告吃被告,原告被告都吃完,还说法制不健全?神圣的法律蒙上了耻辱,公平受到了玷污,“社会医生”成了扼杀公正的刽子手,社会对法律的不信任加剧,法律条文还真的有用吗?法律还真的能成为人们自觉的信仰吗?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唤醒民众对法律的神圣信仰?这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先生告诉我们,“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1]对法律的信仰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信念,这种内在的心理信念对法律权威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法律信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法律本身蕴藏着一种理想,需要民众的认同和尊重。
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一种秩序和一种统治工具,而且更重要的是法律本身隐藏着一种公平正义的价值、代表了一种理想信念和文化力量。
人类必须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人类必须对法律存有信仰,只有外在的法律诉之于人性,符合人的心理或情感,并从内心敬重法律、信仰法律时,法律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根,并发挥作用。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法律发展的历史,没有法律,人类就无法维系当下的社会,失去对法律形而上的信仰,人类则无法面对未来的世界。
我们不难设想:如果中国社会缺少法律的信念、理想和精神,公民失去对法律和法律机构的信任;如果我们体制的大厦不是建立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临时决定、一个领导人的讲话都可优于法律;如果民众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坚实的保护;如果我们只能靠乞求于长官的开恩或流行于玩关系的话,那么任何法制的完备、法律功能的实现都只能是一句空话,依法治国也只能化为乌有。
法律与公民之间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而不应当是如油之于水一样的难以融合,法律与民众之间的油与水的紧张关系,使得中国法制现代化步履维艰。
2、由服从法律到信仰法律,是实现法治的必由之路。
法治需要相应的意识,而意识从消极服从到自觉信仰的提升才是法治化的动力源泉。
法治过的形成并不能仅仅以社会成员普遍服从法律作为衡量标准,因为纯粹的赤裸裸的暴力威迫下也可形成广大民众对法律的遵守,例如封建专制制度下的民众由于对专制权力的畏惧而被迫服从法律就是鲜明的例证。
可见,公众对法律的
服从心态上讲应分为两类:第一中是外力强迫下的被动服从;第二种是建立在公众对法律的认同及信仰下的心悦诚服。
法治的实现应以第二种作为基础。
服从法律与信仰法律的关系是这样的,即公众在对法律价值作出认同之后就会去服从法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又满足了主体内心的需要从而在主体内心中产生了对法律的信仰,相应的法律信仰一旦生成又会促使主体更加自觉得服从法律,爱护法律。
正如伯尔曼所说的:“法律只有在受到信任并且因而并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依法统治者无须处处都依赖警察。
”[2]法治的实现,不仅仅寄托在社会成员普通服从法律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人们对法的信仰的理念之上。
惟有如此,法治才有可能最终获得人们内心道德信念的支撑,法治现代化才能成现实。
因此可以说,从服从法律到信仰法律是实现法治的必然趋势。
3、法律信仰是法律获得权威性的根源。
法律的至上性、权威性形成所依赖的是公众对法的一种神圣感情,它不是靠严刑峻法下社会成员初于畏惧法律而被动的服从法律来完成,而是寄希望于社会公众发自内心的对法的真诚信仰,一种类似于宗教般的情怀。
只有在这种信仰中,人们对法的信任、尊重之情才会被激发,法律的至上性和最高权威性也才可能得以真正的确立和维持。
试想在一个视法律为无物,目中无法,人人“放浪形骸”的社会中,专制横行,公平和正义从何说起?无法无天,有法也无天,这种状态下奢谈法治有何意义?
二、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当代中国公众对法律缺乏信仰,主要与传统中国的法律文化、政治文化、民众法律意识淡薄等等诸多因素有关。
1、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因素没有使人们产生信仰法律的内在基因,相反伦理道德却成为人们推崇的对象。
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关系之上的,人们更习惯于在温情脉脉的伦理道德面纱中生活,社会秩序游离于法律之外,靠血缘、亲缘关系结成。
在中国,一般的社会秩序不是靠法律来维持,于是人治与礼治便被宣扬来替代法治。
正因如此,人们更倾向于伦理亲情,对伦理道德以外的企图通过法律去协调人际关系的做法避而远之,相伴而生的则是人们排斥法律,厌恶法律使得法律丧失了其应有的至上性与权威性。
在这样情形下对法的信仰便无从谈起。
另外,在传统中国法文化中,德礼与刑罚存在二无对立,人们尚德而远刑,再加以“法即刑”的观念深入人心。
宋代著名的大才子苏东坡读书无数,样样精通,可谓满肚子的诗书经纶,然而他却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读书万卷不读律”,就是说读啥都可以,哪怕是下起雨关起门来读禁书都可以,就是千万千万别读法律,因为“刑乃不详之器”。
[3] 正是因为这种传统使得民众对法产生畏惧、恐怖、将其同残忍的刑罚联系起来,自然而然的在内心情感上排斥法律,从而使法律信仰丧失了最初的动力支撑,社会公众轻视排斥法律的心理使得社会纠纷不是诉诸法律而是采用非法律的方式,譬如复仇来解决。
相应的在成员中造成了“贱讼”、“耻讼”的心态,使人们视诉讼为不祥,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鄙视法律、轻视法律、漠视法学也就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