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理论与方法理论教研教案

周次 2 授课时间2015 03 19 授课人孙耀

第一节现代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WHO)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医学专家,不断地对原有健康的概念、标准与措施,提出新理念和新举措,作为指导人类健康的依据。

一、健康概念及其标准

(一)健康概念

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认为无疾病即为健康,或躯体健康即为健康。这种生物医学健康理念,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观。我国《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中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辞海》(1979年版)注释为:“健康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对健康的这种解释距离WHO制定的健康的含义相差甚远。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从而明确地将人类的健康与生理的、心理的及社会的因素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健康模式。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智力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健康,并对人的健康从10个方面进行概括。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时代在飞速发展,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21世纪是大健康的时代,人类追求的健康将是躯体、心理、社会、环境、道德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及人人享有更高的卫生健康水平,将预防疾病放在首位的大众健康。

(二)健康的标准

综观国内外对健康的定义,表明现代健康观不仅在内容上包括多个层面的含义,而且现代健康观已由原有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现代健康理念揭示了人体的整体性以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强调人的机体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且在适应过程中应处于主动地位,由被动的治疗疾病转变为积极地促进健康;促进健康从单纯的生物学标准扩展到心理学、社会学标准;从个体健康评价延伸到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评价。也就是说,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侧重于人的社会属性;既重视健康对人的价值,又强调人对健康的作用。

从人体生理学、病理学、现代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与道德健康四者之间既可以相互促进又可以相互制约。例如,心理影响生理、影响社会适应与道德健康,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生理的健康,提高人体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良好道德的形成;不良的心理会导致生理机能下降,甚至生病、死亡,造成社会适应不良,并影响高尚人格与品质的形成。

主要内容:

躯体健康(指人体形态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运动及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1. 具备健康心理的人,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2. 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3. 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切合实际并不断进取。)、道德健康(指人们能有效地交往,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辩别真伪、善恶荣辱及美丑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认可的规范准则来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的幸福作贡献(利他行为)。社会适应良好(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智力健康。

1、躯体健康

生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础,指人在生物学方面的健康,即机体的完整和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正常,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良好。

从医学角度分析,生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础。没有生理健康,就不可能有心理健康、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了。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过:“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2、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是:

①具有健康心理的人,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且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②能够独处,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任。

③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理想,有事业追求,能踏实工作,不断进取。

世界精神卫生学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是:

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②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上能谦让、容忍。

③有幸福感。

④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生活效率正常。

心理学专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是:

①认知功能正常,能正确评价自己,正视自己的现实,不妄想妄为。

②人生态度积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能适度控制情绪和表达,保持心神宁静和适度愉悦的乐观情绪。

③生活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对工作、对社会有一定责任心。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适度发展个性和满足个人需要,但不为物欲所累。

④保持个性完整和谐,意志品质健全,不断完善自我。

⑤人际关系积极稳妥,社会适应良好,能自立,重友谊,讲民主,尊重他人,能倾听不同意见,但不盲从,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⑥从事社会工作时有一定的创造性。

专家们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关键。“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一切保健措施的总和。别的都可以不要注意,你只要注意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世界各国都在调查长寿老人长寿的秘诀,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情绪乐观。所以说,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统帅,生理是心理的基础;但是,心理反过来又影响着生理,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在同等生理条件、营养条件、生活作息、体育锻炼、医疗保健和社会自然环境下,有的人健康长寿,有的人病多命短的原因。

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个人的健康和寿命的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

俄罗斯学者兹马诺夫斯基曾提出一个长寿公式:健康长寿=(情绪稳定+经常运动+合理饮食)/(懒惰+嗜酒+嗜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