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

合集下载

用两步MS-PCR结合ELISA检测HIV-1逆转录酶基因的耐药性突变

用两步MS-PCR结合ELISA检测HIV-1逆转录酶基因的耐药性突变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ChinaBiotechnology,2006,26(8):42~46用两步MS—PCR结合ELISA检测HIV一1逆转录酶基因的耐药性突变术何红秋程绍辉”刘斌陈慰祖王存新”(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100022)摘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HAART)的推广使用有效地抑制了HIV.1病毒的传播和艾滋病(AIDS)的发病率、死亡率。

近年来,HIV一1逆转录酶基因突变所导致的耐药性已成为HAART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耐药性突变的检测对于指导病人用药以及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了一种检测HIV一1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的新方法。

采用两步MS—PCR方法检测HIV一1B亚型野生型和耐药突变型逆转录酶基因突变,检测点包括M41L、K70R、K103N、Y181C和rr215,并在两步Ms—PcR基础上,设计比野生型引物长的突变型引物,结合微孔板杂交EusA呈色技术检测各点突变。

结果显示,简化的两步Ms—PCR能保持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优点,EuSA的阳性结果与阴性结果的比值(P/N)达到要求,两步Ms-PcR结合EuSA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结果直观、成本低、相对耗时短且能进行高通量检测,使其无论在HIV一1耐药性突变及其它的点突变检测中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两步MS—PCREUSAHIV.1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中图分类号:Q939.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immunode6ciencyvirustype1,HIV.1)的迅速传播引起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已经夺走了全球大约2000万人的生命¨J。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被用作治疗HIV一1感染病人的标准疗法口。

,该方法的推广使用,对于延长感染者寿命,提高其生存质量起到了巨大作用口1。

HIV-1耐药检测技术规范

HIV-1耐药检测技术规范

HIV-1耐药检测技术规范HIV-1耐药检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章规定了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的实验室条件、方法、结果判定及质量控制,适用于血浆、血清和滤纸干血斑样品的HIV-1耐药基因型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Antiretroviral drug resistance testing in adult HIV-1 infection: 2008 recommendations of an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USA panel. Clin Infect Dis 47(2): 266-85.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Agents in HIV-1-Infected Adults and Adolescents. DHHS 2008; Available at: /doc/c96382759.html,/guidelines.Update of the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s in HIV-1: Spring 2008, Top HIV Med. 2008;16(1): 62-68.3 HIV-1耐药检测的意义3.1 耐药监测用于HIV-1感染人群和抗病毒治疗人群的耐药性监测和检测。

用于新近感染人群的耐药性监测,了解耐药毒株流行的情况,并采取防控措施,用于治疗前人群的监测,指导制定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用于抗病毒治疗人群的耐药性监测,进行HIV-1耐药发生、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导和完善大规模公共卫生模式抗病毒治疗的程序,以及制定二线治疗方案。

3.2 耐药检测用于个体患者的耐药检测。

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耐药检测,可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行耐药检测,可指导临床医生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补救治疗方案。

4 HIV-1耐药检测实验室要求4.1 实验室功能分区实验室原则上应分为4个独立工作区:试剂准备区、样品处理区、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并设在不同房间。

HIV实验室生物安全和质量控制

HIV实验室生物安全和质量控制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一、HIV的生物危害•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HIV相关检测的生物安全级别•HIV抗体检测(包括筛查和确证实验)、抗原检测和相关的免疫学检测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HIV分离培养、浓缩、中和试验、细胞培养及研究工作及其它需要应用活病毒的研究工作, 应在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中进行。

•HIV核酸提取和检测均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HIV病毒株应保存在符合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要求的艾滋病实验室;HIV阳性样品, 包括全血、血清、血桨和其他组织(液)、核酸提取物应保存在符合BSL-2要求的艾滋病实验室。

二、生物安全保证措施1.建立安全制度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制度或安全标准操作程序(S-SOP)。

意外事故处理预案, 主要是生物安全意外事故。

内容包括应急处理、登记和报告、调查和处理。

信息安全及保密制度:与HIV/AIDS检测相关的所有资料均应严格保密, 包括送检单、检测记录、样品登记、报告单及工作人员年度检测结果等, 不得对无关人员透露检测结果。

•培训和管理实验室应进行全员安全培训并强化―普遍性防护原则‖安全意识, 所有的血液、未固定的组织和组织液样品, 均应视为有潜在的传染性, 都应以安全的方式进行操作。

所有管理和检测人员都应接受省级以上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主持的安全培训, 包括上岗前培训和复训, 并接受管理人员的监督。

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使他们清楚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 通过考核等方式确认他们具备安全操作的能力后方可单独工作。

必须对新调入人员、外来合作、进修和学习的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 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 方可进入实验室。

生物安全培训和监督应有客观详实的记录。

艾滋病病的抗药性与耐药监测

艾滋病病的抗药性与耐药监测

艾滋病病的抗药性与耐药监测艾滋病的抗药性与耐药监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是一种严重威胁全球健康的病情。

尽管有威力强大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出现,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抗药性的出现对管理艾滋病病情和控制病毒传播构成了挑战,因此对抗药性的监测变得至关重要。

一、艾滋病病毒抗药性的影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是用于控制HIV患者病情并阻断病毒繁殖的关键药物。

然而,长期治疗和不当使用这些药物会导致病毒突变,形成耐药株。

抗药性的出现使得原本有效的药物无法继续对抗病毒,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抗药性对个体患者来说是一个严重问题。

耐药株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健康状况下降,并可能引发并发症。

对于社区和全球管理艾滋病疫情的层面来说,抗药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耐药株的传播会增加病毒变异并扩散,使得控制疫情变得更加困难。

二、耐药监测的重要性耐药监测是评估病毒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耐药性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检测和识别耐药病毒株,并提供数据支持来优化治疗方案和相关政策。

耐药监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识别耐药株:耐药监测可以帮助识别耐药株的存在和传播情况。

通过监测患者样本中的病毒序列,可以发现突变位点和相关耐药突变,进而了解病毒对特定药物的耐受性。

2.指导治疗选择:耐药监测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选择合适治疗方案的依据。

通过了解病毒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医生可以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并避免使用无效的药物。

3.优化治疗策略:耐药监测数据可以用于评估ARV的使用情况和治疗策略的有效性。

这有助于指导相关政策的制定,并促进合理使用药物,减少抗药性的发展。

4.监测耐药性趋势:耐药监测可以追踪耐药性发展的趋势,包括耐药发生的频率、类型和流行趋势。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应对耐药性的出现。

三、耐药监测的实施与挑战耐药监测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来收集样本、分析数据和提供监测报告。

这需要有资质的实验室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

HIV-1耐药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

HIV-1耐药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

HIV-1耐药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陈瑶;吴英松【摘要】HIV-1耐药是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抗病毒疗法的普及和接受治疗者的增多,HIV-1耐药的问题日益凸显,使艾滋病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了解各抗病毒药物治疗引起的HIV-1耐药突变位点并及时采用有效方法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HIV-1耐药位点基因型检测方法因其快速准确的特点,目前是HIV-1耐药检测最常用也是最有前景的方法.本文对HIV-1耐药位点和耐药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做简单综述.【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7(009)002【总页数】5页(P142-146)【关键词】HIV-1;耐药位点;基因型;耐药检测【作者】陈瑶;吴英松【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传染病,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

HIV耐药是由于病毒基因发生突变,使得药物作用靶点的生化特点或者结构特征发生改变,导致病毒对抗病毒药物敏感性降低,或者失去敏感性[1⁃3]。

随着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HIV⁃1病毒发生突变。

耐药突变株在药物选择压力下逐渐成为优势病毒株,导致耐药菌株感染的病例不断出现。

因此,作为帮助临床医生选择联合用药方案的重要工具,耐药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HIV⁃1耐药检测方法主要有表型检测和基因型检测。

其中,基因型检测因其快速准确的特点,成为调整治疗方案的首选[3]。

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发展及新型靶点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已确定了200多个各种类型HIV⁃1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它们对于耐药及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4⁃5]。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修订版)之欧阳家百创编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修订版)之欧阳家百创编

附件1欧阳家百(2021.03.07)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2015年修订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一五年十二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2015年修订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一五年十二月前言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数十年,随着感染者和临床病人的不断增加、感染人群的变化,艾滋病检测工作量逐渐加大,对监测和检测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承担艾滋病检测的实验室已遍及全国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采供血、妇幼保健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军队等各个系统。

为了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早提供咨询、治疗,同时为适应基层艾滋病检测工作需求,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4号)》、“四免一关怀”等国家艾滋病防治重要方针政策和十三五防治工作重点,在广泛征求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专家及省级专家的参与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进行修改、增补和完善,制定出《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使其既能满足目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又能体现检测技术的发展。

本次《规范》修订工作立足于我国目前检测状况,结合发达国家使用的指南,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增补和完善:(1)完善了不同的检测策略,并将其整合为独立的一章;(2)增加了HIV-1新发感染检测一章;(3)新增补充试验概念,其内容包括抗体确证试验(WB,RIBA/LIA等)和核酸试验(定性和定量试验);(4)增加了第4代试剂(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的检测流程;(5)增加核酸检测流程;(6)完善了检测报告。

HIV-1耐药检测技术规范

HIV-1耐药检测技术规范

HIV-1耐药检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章规定了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的实验室条件、方法、结果判定及质量控制,适用于血浆、血清和滤纸干血斑样品的HIV-1耐药基因型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Antiretroviral drug resistance testing in adult HIV-1 infection: 2008 recommendations of an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USA panel. Clin Infect Dis 47(2): 266-85.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Agents in HIV-1-Infected Adults and Adolescents. DHHS 2008; Available at: /guidelines.Update of the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s in HIV-1: Spring 2008, Top HIV Med. 2008;16(1): 62-68.3 HIV-1耐药检测的意义3.1 耐药监测用于HIV-1感染人群和抗病毒治疗人群的耐药性监测和检测。

用于新近感染人群的耐药性监测,了解耐药毒株流行的情况,并采取防控措施,用于治疗前人群的监测,指导制定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用于抗病毒治疗人群的耐药性监测,进行HIV-1耐药发生、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导和完善大规模公共卫生模式抗病毒治疗的程序,以及制定二线治疗方案。

3.2 耐药检测用于个体患者的耐药检测。

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耐药检测,可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行耐药检测,可指导临床医生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补救治疗方案。

4 HIV-1耐药检测实验室要求4.1 实验室功能分区实验室原则上应分为4个独立工作区:试剂准备区、样品处理区、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并设在不同房间。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耐药检测方法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耐药检测方法
Pressure: Drug A Pressure: Drug B Pressure: Drug C,....
Viral Load &
Replication Rate
Low Replication Rate &
Viral Load Less “fit” virus
TIME
耐药性是怎么产生的?
— 耐药株是在病毒自发性的、高频率的基因突变中产 生,在药物选择性的压力下优势复制的结果。
HIV RT和PR基因片段 序列测定 结果解释
RNA提取 逆转录 PCR扩增
特定的解释系统
标本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新鲜EDTA抗凝血浆,或-80℃保存,避 免反复冻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毒RNA提取( Qiagen公司试剂盒)
裂解标本,灭活RNA酶 加到离心柱中,RNA与硅胶膜结合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是一组结构多样化的化合物,通过 非竞争性的方式结合于或者接近于 病毒逆转录酶的活性位点,从而抑 制病毒逆转录酶的活性。
蛋白酶抑制剂
肽类似物,通过接合于病毒蛋白酶 的活性位点来抑制酶的活性,使之 不能将病毒合成的多聚前体蛋白水 解为病毒的各种结构蛋白和酶的组 成部分。
耐药性是怎么产生的?
结论:当前我国HIV耐药性处于较低状态,对于几乎 所有药物敏感,我国抗HIV药物的使用如果有计划的开展, 应当会有较好的效果,但应加强治疗依从性促进工作和耐 药毒株的监测工作。
HIV基因型耐药性检测 (序列测定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检测流程
病人血浆标本 HIV RNA 病毒 cDNA
什么是HIV耐药性?

[实用参考]HIV-1病毒载量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

[实用参考]HIV-1病毒载量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
参考文献 缩略语
优质参考文档
优质参考文档
第一章 总 则
1.1 意义 HIV-1 病毒载量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检测 HIV-1 病毒载量
可以监控和预测病程,指导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包括确定治疗时机、选择治疗方案、 评价治疗效果;结合疾病临床症状和其它实验指标,可作为早期感染诊断的辅助手段;还可 用于婴儿早期感染的辅助诊断以及采供血机构样品的窗口期检测。为了准确地检测 HIV-1 病 毒载量,必须对开展 HIV-1 病毒载量检测的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检 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目的
指导 HIV-1 病毒载量检测工作,规范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国开展 HIV-1 病毒载量检测工作的所有实验室。
优质室设置
各种 HIV-1 病毒载量检测方法需要相应的辅助设备才能完成检测。以下为 HIV-1 病毒载 量检测实验室不同分区内必备的辅助设备及耗材。 2.1 样品处理区:
优质参考文档
优质参考文档
HIV-1 病毒载量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20PP 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实验室设置 第三章 样品的采集、处理、保存、运输 第四章 常用 HIV-1 病毒载量检测方法简介 第五章 室内质量控制 第六章 外部质量控制 第七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
附表 1 常见问题分析和处理 附表 2 HIV-1 病毒载量检测样品送检及接收单 附表 3 HIV-1 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样品接收专用单 附表 4 HIV-1 病毒载量检测报告单 附表 5 HIV-1 病毒载量能力验证结果专用报告单(NASBA) 附表 6 HIV-1 病毒载量能力验证结果专用报告单(RT-PCR)
优质参考文档 本指南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参比实验室组织有 关专家撰写,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批准执行。 编写主持人:蒋岩 编写人员: 潘品良 蒋岩 李敬云 钟平 尚红 李太生 审核咨询专家及技术人员:邵一鸣 康来仪 朱效科 王佑春 汪宁 朱红 郭志宏 季阳

淄博市HIV-1感染者基因亚型及耐药分析

淄博市HIV-1感染者基因亚型及耐药分析

•经验交流•淄博市HIV-1感染者基因亚型及耐药分析朱海宁1刘顺军1李蕾’韩超1许进1刘超1郝俊峰1张群1孙晓光2’山东省淄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255〇26;2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制所,济南250014【摘要】目的掌握淄博市流行的H I V-丨感染者基因亚型,了解淄博市耐药病毒株的传播水平,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本地区H I V-1感染者的血桨标本,采用R T-P C R和巢式P C R法扩增e n v基因区和p o l基因区,经D N A纯化及测序后,利用H I V d a t a b a s e数据库和M e g a 6.0软件分析并确定H I V病毒亚型,使用美国斯坦福大学H I 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分析。

结果共采集H I V-1感染者血浆标本72份,通过分析发现本地区共存在4种基因亚型,其中C R F01_A E重组亚型占47.22%,C R F07_B C重组亚型占31.94%,B亚型占12.50%,B/C重组亚型占8.33%。

耐药分析发现本地区未治疗患者的原发耐药率为6.98%。

M184V是核苷类逆转录酶区的主要耐药突变位点,V179D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区的主要耐药突变位点e结论淄博市H I V-1感染者的基因亚型存在多样性,耐药的发生率较高,属于中度流行。

亟需加强对H I V-1毒株重组亚型变异监测及耐药监测,从而预防原发性耐药和耐药毒株的传播。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基因亚型;耐药突变基金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7W S297 )D O I:10.3760/c m a.j.i s s n.1673-4092.2021.01.016Analysis of genetic subtypes and drug resistance among HIV-1 infected patients in Zibo cityZhu Haining , Liu Shunjun', Li lei', Han Chao1, Xu Jin', Liu Chao1,Hao Junfeng , Zhang Qun 丨,Sun Xiaoguang2'Health Inspection Center o f Z ibo Center f o 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ibo 255026, China; AIDS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 f Shandong Provincial Center f o 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nan250014,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h e g e n e t i c s u b t y p e s o f H I V-1i n f e c t e d p a t i e n t s a n d t h ec i r c u lation level o fd r u g-re s i s t a n t H I V strains in Z i b o city, s o a s to p r o v i d e e v i d e n c e s fo r A I D S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 control. Methods P l a s m a s a m p l e s w e r e col l e c t e d f r o m H I V-1i n f e c t e d p a t ients in t h e city, a n d t h e e n vg e n e r e g i o n a n d p o l g e n e r e g i o n w e r e a m p l i f i e d u s i n g R T-P C R a n d n e s t e d P C R. A f t e r D N A purification a n ds e q u e n c i n g, t h e g e n e t i c s u b t y p e s o f H I V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d e t e r m i n e d u s i n g H I V d a t a b a s e a n d M e g a 6.0s o f t w a r e,a n d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a l y s i s w a s p e r f o r m e d u s i n g t h e H I V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d a t a b a s e o f S t a n f o r dUn i v e r s i t y.Results A total o f72 p l a s m a s p e c i m e n s f r o m H I V-1i n f e c t e d patie n t s w e r e collected. T h e a n a l y s i sresults i n d i c a t e d that 4 g e n e t i c s u b t y p e s e x i s t e d in the city. T h e C R F01_A E r e c o m b i n a n t s u b t y p e a c c o u n t e df o r 47.22%,C R F07_B C r e c o m b i n a n t s u b t y p e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31.94%,B s u b t y p e a c c o u n t e d f o r12.50%, a n dB/C r e c o m b i n a n t s u b t y p e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8.33%. T h e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a l y s i s f o u n d that t h e p r i m a r y d r u gresi s t a n c e rate o f u n t r e a t e d p a t i e n t s in th e r e g i o n w a s 6.98%.M184V w a s t h e m a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m u t a t i o n sitein t h e n u c l e o s i d e r e v e r s e t r a n s c r i p t a s e r e g i o n, a n d V179D w a s t h e m a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m u t a t i o n site in th e n o n­n u c l e o s i d e r e v e r s e t r a n s c r i p t a s e r e g i o n.Conclusions T h e g e n e t i c s u b t y p e s a m o n g H I V-1i n f e c t e d patientsw e r e d i v e r s e in Z i b o city, a n d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w a s relatively h i g h,r e a c h i n g t h e l v e v e l o fm o d e r a t e e p i d e m i c. T h e r e is a n u r g e n t n e e d to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s u r v e i l l a n c e o f r e c o m b i n a n t s u b t y p e m u t a t i o n sa n d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H I V-1strains to p r e v e n t t h e s p r e a d o f p r i m a r y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d r u g-r e s i s t a n t strains.【Key words 】H u m a n i m 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 v i m s; G e n e s u b t y p e;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m u t a t i o nFund program: M e d i c a l a n d H e a l t h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l a n P r o j e c t o f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2017W S297)D O I:10.3760/c m a.j.issn. 1673-4092.2021.01.016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基因型分布一直在发生变化,研究H IV基因分型不仅可以对一个国 家和地区的H IV流行传播情况提供重要依据,还 可以阐明基因亚型的差异性与疾病检测、治疗以 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相互关系m,RNA病毒的遗 传变异性可能会引起逆转录酶和蛋白酶分子的空 间构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耐药的产生|21。

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在临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在临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在临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徐军强;魏飞力;梅珊;曹韵贞【期刊名称】《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年(卷),期】2002(8)2【摘要】目的探索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组中监测HIV-1耐药性病毒株的临床应用。

方法从接受HAART 的HIV-1感染者血浆中抽提病毒RNA,采用套式RT-PCR方法扩增HIV-1的PR 和RT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

结果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够从血浆病毒载量在 1000拷贝/ml以上的样本中得到扩增产物。

在 16例接受 HAART的 HIV-1感染者中,发现 1例感染者 DP31的 PR和 RT基因出现了突变,这些突变为L63P、T215F、K219Q和M184V。

所有突变均与公开报道的结果一致,并被证明与HIV-1的耐药性有关。

另外,DP31在接受HAART前已出现T215F、K219Q的耐药性突变,究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论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有效地监测接受HAART的HIV-1感染者血浆中耐药性病毒株的存在。

该方法提供的结果准确、可靠,并且为临床医生评价HAART效果,合理选择和及时优化药物组合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总页数】4页(P74-77)【关键词】HIV-1;耐药性;蛋白酶基因;逆转录酶基因;RT-PCR;序列测定【作者】徐军强;魏飞力;梅珊;曹韵贞【作者单位】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相关文献】1.膜反向点杂交技术在HIV-1耐药性点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J], 朱文斯;袁真;邢辉;李新平;曾盈;邵一鸣;吕立夏2.中国部分地区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1患者的耐药性检测 [J], 尹春煜;卢洪洲;娄国强;李晓鸥;蒋卫民;胡越凯;张继明;潘孝彰;翁心华3.TRUGENE(R)HIV-1基因型检测系统在HIV-1亚型分析中的应用 [J], 高磊;魏飞力;陈谐捷;蔡枫;卢洪洲;曹韵贞4.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在血清HIV-1、HIV-2、HCV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黄燕青;林玉叶5.应用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广东部分地区HIV耐药株 [J], 万卓越;李杰;付笑冰;林萍;鄢心革;刁丽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
(2013年版)
Guideline for HIV-1genotyping drug resistance test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3月20日
前言
随着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日益深化,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耐药检测的实验室也日益增多。

截至2012年底,共有30余家实验室从事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实验室参与其中。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是对操作人员、实验室环境和设备有很高要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了对开展该项检测工作的实验室进行系统的技术和质量控制指导,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自2011年12月开始编写,参与编写的人员为我国实验室检测、抗病毒治疗领域的专家和有富有实践经验的检测人员,同时聘请WHO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及技术指导手册。

经过编写组多次修订、补充和审定,于2013年3月完成《指南》终稿。

《指南》分为八章,包括: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的人员要求、实验室环境与设置、样品管理、检测技术、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

本《指南》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指南》参加编写单位: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中心,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传染病医院艾滋病关爱中心,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指南》编写主持人:蒋岩
本《指南》编写组人员:姚均、邢辉、尚红、李敬云、钟平、徐建青、马艳玲、杨绍敏、韩晓旭、张旻、潘品良、蒋岩、汪宁、康来仪、朱红、邢文革、肖瑶、邱茂锋、吴亚松。

本《指南》技术顾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春富、GAP北京办公室Chin-Yih Ou,齐明山。

WHO北京办事处Nicole Seguy,张岚。

本《指南》编写工作联系人:姚均。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编写组
2013年3月20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人员要求
第三章实验室环境与实施
第四章样品采集、处理、运输和保存
第五章常用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
第六章室内质量控制
第七章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能力验证(PT)
第八章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第九章实验室生物安全
附表1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样品送检及接收单
附表2 混合碱基转换码表
附表3 HIV-1基因型耐药突变位点分析表
附表4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
附表5 国内In-house方法常用扩增及测序引物(B和07BC亚型)
附表6 美国CDC推荐引物
附表7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能力验证样品接收专用单
附表8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能力验证样品检测结果回报表
附件1 ChromasPro,BioEdit,MEGA4 软件应用程序
附件2 国际机构组织的HIV-1基因型检测能力验证(PT)介绍
参考文献
缩略语
第一章总则
1.1意义
我国自2002年开展免费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以来,累计有十多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由于艾滋病病毒本身高速复制及复制过程中缺乏自我校对功能等原因,易发生基因突变产生耐药。

同时,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性压力作用下,艾滋病病毒耐药突变几率大大增加。

耐药突变的产生和发展会影响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因此,及时进行耐药检测,在艾滋病预防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广泛用于HIV-1感染人群的耐药监测,以了解HIV-1耐药毒株流行的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指导和完善大规模公共卫生模式抗病毒治疗的程序。

其次,对个体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耐药检测,可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此外,还可对抗病毒治疗失败病人进行耐药检测,指导临床医生分析治疗失败原因,并制定补救治疗方案。

然而,与艾滋病实验室的常规血清学检测技术相比,耐药检测操作过程更为复杂,对人员、环境、设备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制定《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对指导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更好地开展耐药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1.2目的
规范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的方法与程序,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我国开展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的所有实验室。

第二章人员要求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人员分为检验人、复核人、签发人。

2.1检验人
所有相关检验人员至少有一年以上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工作经验,接受国家级以上耐药基因型技术培训4周以上,能独立熟练地操作,会使用相关序列分析软件并经理论和实践操作通过考核。

2.2复核人、签发人
复核人应具备对检测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签发人为实验室负责人或认证认可体系文件中确定的人员。

第三章实验室环境与实施
依据《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10】194号)》、《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规范(卫医发【2003】8号)》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的相关要求设置实验室。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应在标准化的基因扩增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室应设置核酸扩增前区和核酸扩增后区两个独立的工作区域。

核酸扩增前区包括设在不同房间或区域的试剂准备区和样品制备区;核酸扩增后区包括设在不同的房间或区域的扩增区和扩增产物分析区(图1)。

各工作区必须有明确的标记,应采取单向工作流向,即试剂准备区→样品处理区→扩增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