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文言文二则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艺术的魅力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艺术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无时无刻不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件了不起的工艺品。那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曲子,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那一段段婀娜多姿的舞蹈,那一篇篇雄奇飘逸的书法……,每一样无不展现出艺术的巨大魅力。
到生活中细细地品味艺术吧!让我们在高山流水中细品知音佳话,在《斗牛图》中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在美妙的《月光曲》中体会人间真情,在京剧舞台上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有艺术的地方就有美!它让我们的耳朵听到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的眼睛看到最亮丽的色彩。让我们一起到艺术的百花园中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艺术的魅力,介绍了音乐、绘画、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艺术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必须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去体会艺术之美,还可从实际出发,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文言文二则 2
结合注释及“资料袋”中的内容理解词
句的意思,读懂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
讲这两个故事。
月光曲 2
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分辨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
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京剧趣谈 1
了解京剧中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亮
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特点和魅
力。
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1
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对感兴趣的话题深
入交谈。
习作我的拿手好 2 掌握习作提纲的写法;学会把重点部分
戏写具体。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2
结合自己的课堂笔记交流做笔记的好
方法,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懂得生活中一
些与戏曲有关的常用语,感受戏曲与生活的
关联;阅读说明文字,感受说明文语言的严
谨性。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21 文言文二则
文本分析:
《伯牙鼓琴》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伯牙与子期生为知己,后子期病死,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弹琴。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书戴嵩画牛》讲述了热爱书画的杜处士与天真的小牧童之间的故事。杜处士有一幅珍藏的《斗牛图》,牧童见了却拍掌大笑,指出了画中的错误。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认真地观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六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但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仍有着初学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指导朗读和引导想象为主,渗透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以“读”为本,体会人物形象,在琅琅书声的浸润陶冶中,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味。在教学中要渗透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增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精练、隽永的语言特点。另外要注意的是,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自读自悟,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掌握朗读古文的方法。
3.结合注释及“资料袋”中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明白两个故事各讲了什么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故事。
4.感受朋友间的珍贵友谊;明白从客观实际出发,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积累古代经典诗文,激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写“哉、巍、弦”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都有“知音”一词。)
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过渡: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
的名字叫——《伯牙鼓琴》。(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读两至三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需注意的字音:
①“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o,不要读成shào。
②“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不要读成tānɡ。
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2.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预设: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应放在首位。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深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适合反复诵读,所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们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我们以前也学过文言文,大家能说说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吗?
(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①借助文中注释、工具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