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3 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合集下载

语言文字规范试题及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试题及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穿流不息B. 再接再励C. 出奇不意D. 迫不及待2. “不假思索”中“假”的意思是()。

A. 假设B. 借用C. 依靠D. 假装3. “一言九鼎”中的“九鼎”最初指()。

A. 九个鼎B. 九个州C. 九个部落D. 九个朝代4. “不胫而走”中的“胫”指的是()。

A. 腿B. 脚C. 胫骨D. 胫部5. “不速之客”中的“速”的意思是()。

A. 速度C. 快速D. 迅速6. “不翼而飞”中的“翼”的意思是()。

A. 翅膀B. 翅膀的羽毛C. 鸟类D. 鸟类的翅膀7. “不以为然”中的“然”的意思是()。

A. 这样B. 正确C. 那样D. 错误8. “不卑不亢”中的“卑”和“亢”分别表示()。

A. 低、高B. 高、低C. 低、低D. 高、高9. “不耻下问”中的“耻”的意思是()。

A. 羞耻B. 耻辱C. 可耻D. 不以为耻10. “不寒而栗”中的“栗”的意思是()。

A. 栗子B. 颤抖D. 栗树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不劳而获”中的“劳”指的是____。

2. “不二法门”中的“二”指的是____。

3. “不打自招”中的“招”指的是____。

4. “不经之谈”中的“经”指的是____。

5. “不学无术”中的“术”指的是____。

6. “不卑不亢”中的“卑”和“亢”分别表示____和____。

7. “不耻下问”中的“耻”指的是____。

8. “不寒而栗”中的“栗”指的是____。

9. “不翼而飞”中的“翼”指的是____。

10. “不速之客”中的“速”指的是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解释“不以为然”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使用该成语的例句。

2. 描述“不寒而栗”的情境,并解释其比喻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不耻下问”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含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含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含答案第一篇: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含答案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答(答案)一、选择填空: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条中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B)A.十八 B.九 C.二十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1月1日起施行。

(B)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我国的()。

(A)A.国家通用语言 B.官方语言 C.民族共同语4.我国的国家通用文字是()。

(B)A.汉字 B.规范汉字 C.通用汉字 D.标准汉字5.《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的()。

(C)A.教学规范B.行业技术标准C.统一规范 6.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

(C)A.北京市周围的语音B.北京市城区的语音C.北京话的语音系统 7.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

(C)A.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B.大力推行、重点普及、逐步提高C.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8.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份第()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C)A.一 B.二 C.三9.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但()可以使用方言。

(C)A.确需使用方言时 B.随时C.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10.国务院()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B)A.新闻出版 B.语言文字工作 C.广播电视1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D)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简化字 C.中文和外文D.普通话和规范汉字12.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

(C)A.简化汉字B.印刷体汉字C.规范汉字1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C)A.法律和规定B.方针和政策C.规范和标准14.机关公文应当使用()。

幼儿园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培训测试题

幼儿园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培训测试题

幼儿园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培训测试题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非常重要。

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更能够给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表达标准。

下面是一些幼儿园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的测试题,请参考答案并进行自我检验。

一、选择题1. 小明是个[聪明的]孩子。

(请选择正确的修饰词)A. 快乐的B. 聪慧的C. 善良的2. 今天的天气真[美丽]。

(请选择正确的形容词)A. 阴沉B. 寒冷C. 晴朗3. 老师[叮嘱]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请选择正确的动词)A. 骂B. 夸奖C. 提醒4. 小朋友们在课间休息时可以[安静]坐在椅子上(请选择正确的副词)A. 有趣地B. 疯狂地C. 安静地5. 面包上[涂抹]了一层黄油。

(请选择正确的动词)A. 切割B. 涂抹C. 烘烤二、判断题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符合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符合的请写“是”,不符合的请写“否”。

1. [是/否]我让你安静一会儿,可以吗?2. [是/否]同学们,请不要大声喧哗。

3. [是/否]今天的天气真好,大家开心一笑!4. [是/否]请你走的时候注意不要把门关得太响。

5. [是/否]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吧。

三、填空题请根据句子的意思,填写合适的词语以达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

1. 同学们请[闭嘴],我们要开始上课了。

2. 请大家用[轻柔]的声音唱歌,不要太大声。

3. 老师[指导]我们如何写好字。

4. 小林的纸张[油腻]了,需要换一张。

5. 妈妈拿来一碗[热腾腾]的汤给我。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C4. C5. B二、判断题1. 否2. 是3. 否4. 是5. 否三、填空题1. 请安静2. 轻声3. 教导4. 脏5. 热乎乎通过这些测试题的练习,幼儿园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表达标准。

在以后的工作中,教师们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文字使用,遵循规范,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沟通能力的提高。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试题45个含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试题45个含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试题45个含答案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从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C.2001年1月1日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标准汉字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

A.积极、稳妥、逐步地推进语言文字工作B.要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C.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中文6.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法律和规定B.方针和政策C.规范和标准7.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常用汉字8.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C.普通话和外国语9.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C.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1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C.注音字母11.《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A.人名和中文文献B.地名和中文文献C.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12.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B.会说流畅的普通话C.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13.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A.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B.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14.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试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A.十八B.十九C.二十2.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C.2001年1月1日3. 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内容是()A.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B.防止方言泛滥和推行标准汉字C.推广国语和推行国文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B.发展C.使用和发展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义务B.权利C.责任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九条规定,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B.普通话和汉字C.汉语和汉字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三条规定: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

A.基本的服务用字/服务用语B.规定场合用字/特定场合服务用语C.公文用字/大型活动服务用语8.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A.有关行政管理部门B.司法部门C.教育部门9. 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10 月B.9月C.3月10.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普通话”、“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是我国()语言文字的工作目标。

A.2010年以前B.2020年以前C.21世纪中叶11.我国是从()年起,着手对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实施评估的。

A.1999年B.2000年C.2001年12.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点包括四个方面,即()。

A.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新闻媒体B.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C.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报纸、影视13.要充分发挥教育的( )作用、国家公务员的( )作用、新闻媒体的( )和主要服务行业的( )作用,以带动整个城市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问卷学校:姓名:所任学科:一.选择题(2分×50=100分)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C.2001年1月1日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标准汉字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义务B.权利C.责任5.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A.便利B.条件C.培训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A.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教育行政部门C.有关部门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A.法制建设B.现代化建设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8.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作出()的组织和个人。

A.重大贡献B.突出贡献C.特殊贡献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B.发展C.使用和发展10.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A.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B.宪法C.民族区域自治法11.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中文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B.语文课程C.各种课程1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法律和规定B.方针和政策C.规范和标准14.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批准。

A.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C.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15.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语言文字知识竞赛100题有答案(word版)

语言文字知识竞赛100题有答案(word版)

绝密★启用前语言文字知识竞赛100题有答案This article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test questions, through the exercise of testquestions, to enhance the goal of academic performance.海量题库模拟真考Huge of Questions, Simulation Test语言文字知识竞赛100题有答案温馨提示:该题库汇集大量内部真题、解析,并根据题型进行分类,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既可以作为考试练习、突击备考使用,也可以在适当整理后当真题试卷使用。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编辑和打印使用。

语言文字知识竞赛100题有答案(100分)单位:_______姓名:______考号:______1. 判断老爸没有别的爱好, 从小就教我下棋。

这句话的正误。

(对)2. 这句看似简单平凡的话, 却如同晴天霹雳, 剧烈地振动了李默的心灵。

句子中的别字应改为:(震)3.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 (推行)规范汉字。

4.威廉被派住到新德修州教会的一个移民服务站工作。

句子中的别字应该改为:(驻)5.这番话如果是说在会议的开头, 肯定会引起纷争。

现在的时机正好, 大家争得头昏脑①涨②胀, 谁也拿不出可能通过的具体方案。

句中的两个zhàng哪一个在本语境中用得更好?(②)6.有他们出资, 在全国范围内创办社区垃圾银行。

介时, 居民只要拿着收集的垃圾送到社区垃圾银行句中的别字应该改为( 届)7.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 周有光)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 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8..李寻欢打断了他的话, 说道: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奉陪, 只有今天不行。

这句话对否?(错)9.央视三套在某一期播出的《不信你不笑》中主持人在介绍皮影戏传承人时说道她在寒冬腊月的时候, 在师傅门口站了四天, 真是饥饿交加却纹丝不动把这段话中用错的词改为(饥寒)10.不径而走、高屋建瓴、砥砺奋进、无动于衷、神采奕奕。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试题[精选五篇]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试题[精选五篇]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试题[精选五篇]第一篇: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试题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试题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 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汉字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

A.积极、稳妥、逐步地推进语言文字工作B.要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C.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6.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法律和规定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 7.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常用汉字 8.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 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C.普通话和外国语 9.()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C.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1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 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11.《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A.人名和中文文献 B.地名和中文文献 C.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 12.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 B.会说流畅的普通话 C.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13.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测试题附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测试题附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以身作责B.专心至志C.提心吊胆2.“山”的笔顺是()A.竖、竖折、短竖B.竖折、竖、短竖C.竖折、短竖、竖3.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下列词组中用字全都符合规范标准的一组是()A.烟雨濛濛B.像雾像雨又像风C.天翻地复4.下列各组字中,全部是独体字的一组是()A.人、口、手、水B.工、农、而、庆C.门、也、习、杨5.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规范的是()A.家俱B.惟一C.成分D.陷井6.下列三组词语中用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水天相联、对联、联欢B.连续、联合、连忙C.联跑带跳、联想、连累7.下列各组字中,每个字末笔都是“撇”的一组是()A.万、力、戈B.芳、乃、伤C.叨、匕、易8.下列三组中,“母”的笔顺完全正确的是()A.横折钩、竖折、点、横、点B.竖折、横折钩、点、横、点C.竖折、横折钩、横、点、点9.“标志”不要误写作“标识”,依据的规范标准是()A.《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B.《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10.下列成语用字正确的一项是()A.少壮不努力,老大徙伤悲B.一言既出,驷马难追C.失之东偶,收之桑榆D.前事不忘,后世之师1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必竟人是必需各自飞行的,彼此能看一眼已是一剎又已是千年。

B.这位老人看起来饱经风霜,面容苍桑。

C.理想若真人人唾手可得,世上也就无所谓烦恼和痛苦了。

D.他说了几句话,总算有个交待了。

12.向来甲班和乙班的篮球赛总是十分精彩,两班实力在()。

A.一发千钧B.上行下效C.伯仲之间D.杵臼之交。

13.“貂chán”是传说中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字的正确写法是()A.貂禅B.貂蝉C.貂婵14.“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非_____利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横线处应该选用的字是()A.赢B.盈C.营1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应付B. 买菜C. 行驶D. 察言观色2.下列词语中,没有使用正确的词性的一项是:A. 快乐的笑B. 飞快地跑C. 晚饭吃饱D. 高高兴兴3.下列标点符号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吃鱼;你呢?B. 姐姐说:“我要出去玩。

”C. 回家了,书包在桌子上。

D. 今天是个好天气,我们一起去郊游。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正确的语法结构的一项是:A. 他昨天买了本新书。

B. 我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书。

C. 妈妈买了一个新包包给我。

D. 我们一起去了电影院看电影。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正确的语序的一项是:A. 对不起,请问这里有餐馆吗?B. 昨天他来我家吃了晚饭。

C. 我们每天早上都去锻炼身体。

D. 在学校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二、填空题1.下列短文中,使用了错误标点符号的一项是:(换行为|)早上我们去|公园放风筝|风吹得风筝在空中飞翔|我们跑着去找飞走的风筝|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错误的词性的一项是:我很|喜欢/吃/苹果|因为它/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香甜|3.请将以下句子按照正确的语序排列:A. 书包里有我的钢笔。

B. 昨天我去了公园。

C. 今天早上我吃了早饭。

答案:B->C->A4.请将以下短语按照正确的词序排列:A. 很高兴B. 你好C. 见到你答案:B->C->A三、改错题请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错误,并进行改正:1. 我|们昨天去了|学校游泳池|改正后:我们|昨天去了学校游泳池| 2. 他常常低着|头不说|话|改正后:他常常低着头|不说话|3. 这本书我可是|花很多钱|才买到的|改正后:这本书我可是花很多钱|才买到的|四、解答题请用正确的标点符号来补全以下句子:1. 爸爸说:“明天我们一起去钓鱼”补全后:爸爸说:“明天我们一起去钓鱼。

”2. 妹妹对我说:“哥哥,你能帮我写作业吗”补全后:妹妹对我说:“哥哥,你能帮我写作业吗?”总结: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保持语言文字正确、通顺、标准的重要要素。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题姓名: 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答题卡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 B 。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国语和简化汉字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以 B 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普通话和汉字3.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 。

A.义务B.权利C.责任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A 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方言C.具有一定方言特点的普通话5.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 A 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B.语文课程C.各种课程6.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 C 。

A.北京市周围的语音B.北京市城区的语音C.北京话的语音系统7.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1月26日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包括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共 A 个。

A.3500B.4500C.55008.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应以 A 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A.国家通用语言文字B.简化字和繁体字C.中文和英文9.因公共服务的需要,招牌、广告、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C 。

A.简化汉字B.印刷体汉字C.规范汉字1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异体字在以下所列的 C 中可以保留使用。

A.地名B.人名C.姓氏11.数目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 C 。

A.繁体字B.异体字C.大写形式12.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 C 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1B.2C.313.在普通话中,“赵钱孙李”这四个字的声调排列顺序是 A 。

A.去声、阳平、阴平、上声B.去声、阴平、阳平、上声C.上声、阴平、阳平、去声14.下列3个词,轻声和不轻声的意义不同的是 C 。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题姓名: 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答题卡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 B 。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国语和简化汉字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以 B 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普通话和汉字3.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 。

A.义务B.权利C.责任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A 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方言C.具有一定方言特点的普通话5.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 A 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B.语文课程C.各种课程6.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 C 。

A.北京市周围的语音B.北京市城区的语音C.北京话的语音系统7.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1月26日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包括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共 A 个。

A.3500B.4500C.55008.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应以 A 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A.国家通用语言文字B.简化字和繁体字C.中文和英文9.因公共服务的需要,招牌、广告、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C 。

A.简化汉字B.印刷体汉字C.规范汉字1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异体字在以下所列的 C 中可以保留使用。

A.地名B.人名C.姓氏11.数目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 C 。

A.繁体字B.异体字C.大写形式12.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 C 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1B.2C.313.在普通话中,“赵钱孙李”这四个字的声调排列顺序是 A 。

A.去声、阳平、阴平、上声B.去声、阴平、阳平、上声C.上声、阴平、阳平、去声14.下列3个词,轻声和不轻声的意义不同的是 C 。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试题答案(竞赛时间:60分钟)姓名:成绩:一、选择题(80分)1.新作手书招牌或者公共场所题词,应当使用规范汉字;己有的题词和手书招牌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应当在适当的位置配有(C)。

A.简化汉字B.印刷体汉字C.规范汉字2.异体字在(C)中可以保留使用。

A.地名B.姓名C.姓氏3.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A)组织审定。

A.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B.省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C.市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4.竖式招牌的文字书写应(B)。

A.从左向右B.从右向左C.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都可以5.《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为两个等次,其中最高水平和进入最低等级的水平分别为(A)。

A.一级甲等和三级乙等B.一级乙等和三级甲等C.一级甲等和三级甲等6.韵母全为前鼻韵母(-n)的是(A)组。

A.安人天年B.粮现恩玩C.念文园缝7.找出都是普通话舌尖中边音(l)的词语(B)。

A.衣奴B.留恋C.岭南8.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B).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9.国家机关以(B)为公务用语用字.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中文10.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C).A.简化汉字B.印刷体汉字C.规范汉字11.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B)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A.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B.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12.对联的上联应贴在门框的(B)A.左边B.右边C.左边右边都可以13.清朝有一位皇帝于公元1728年发布上谕,要求各级官员在公务中说官话(当时的普通话),这位皇帝是(B).A.康熙皇帝B.雍正皇帝C.乾隆皇帝14.我国周边一些国家曾经使用汉字,目前(C)仍在部分地使用汉字.A.日本,越南B.日本,朝鲜C.日本,韩国15.国家公务员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不低于(C).A.二级甲等(87-92分)B.二级乙等(80-87分)C.三级甲等(70-80分)16.普通话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部分是(B).A.语音B.词汇C.语法17.普通话在台湾地区一般称为(B).A.普通话B.国语C.华语18.用大写字母拼写电视栏目《今日新闻》,正确拼法是(B).A.JINRIXINWENB.JINRI XINWENC.JIN RI XIN WEN19.依据《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的声调有( A )。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题姓名: 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答题卡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 B 。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国语和简化汉字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以 B 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普通话和汉字3.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 。

A.义务B.权利C.责任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A 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方言C.具有一定方言特点的普通话5.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 A 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B.语文课程C.各种课程6.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 C 。

A.北京市周围的语音B.北京市城区的语音C.北京话的语音系统7.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1月26日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包括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共 A 个。

A.3500B.4500C.55008.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应以 A 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A.国家通用语言文字B.简化字和繁体字C.中文和英文9.因公共服务的需要,招牌、广告、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C 。

A.简化汉字B.印刷体汉字C.规范汉字1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异体字在以下所列的 C 中可以保留使用。

A.地名B.人名C.姓氏11.数目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 C 。

A.繁体字B.异体字C.大写形式12.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 C 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1B.2C.313.在普通话中,“赵钱孙李”这四个字的声调排列顺序是 A 。

A.去声、阳平、阴平、上声B.去声、阴平、阳平、上声C.上声、阴平、阳平、去声14.下列3个词,轻声和不轻声的意义不同的是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问卷
姓名_________
一.选择题(2分×50=100分)
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C.2001年1月1日
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标准汉字
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义务B.权利C.责任
5.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A.便利B.条件C.培训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A.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教育行政部门C.有关部门
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A.法制建设B.现代化建设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8.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作出()的组织和个人。

A.重大贡献B.突出贡献C.特殊贡献
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B.发展C.使用和发展
10.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A.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B.宪法C.民族区域自治法
11.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中文
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B.语文课程C.各种课程
1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法律和规定B.方针和政策C.规范和标准
14.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批准。

A.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
C.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
15.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常用汉字
16.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C.普通话和外国语
17.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

A.简化汉字B.印刷体汉字C.规范汉字
18.()在需要使用方言时可以使用方言。

A.各种艺术形式B.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
C.话剧、影视等艺术形式
19.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

A.繁体字B.异体字C.繁体字、异体字
2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C.注音字母21.异体字在()中可以保留使用。

A.地名B.姓名C.姓氏
22.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B.会说流畅的普通话C.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23.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但()可以使用方言。

A.确需使用方言时
B.随时
C.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24.()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A.规定B.提倡C.要求
25.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A.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B.督促其改正,并处以罚款
C.由有关部门处理
26.国务院()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A.新闻出版部门B.语言文字工作部门C.广播电视部门
27.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责令其改正,并予以警告。

A.有关行政管理部门B.司法部门C.教育部门
28.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份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2001年9月9日至15日是第()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三B.四C.五
29.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A.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B.大力推行、重点普及、逐步提高
C.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30.推广普通话是促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

A.在任何场合都说普通话,不说方言
B.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
C.只在学校里说普通话
31.国家公务员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不低于()。

A.二级甲等B.二级乙等C.三级甲等
3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为语法规范。

A.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B.典范的白话文著作
C.典范的现代文学著作
3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

A.北京市周围的语音B.北京市城区的语音C.北京话的语音系统
34.普通话在台湾地区一般称为()。

A.普通话B.国语C.华语
35.下列3组词语中,每个词语中既有n声母又有l声母的是()组。

A.南宁、留恋、牢笼、扭捏
B.女篮、连年、嫩绿、努力
C.琉璃、泥泞、拉链、奶牛
36.下列3组词语中,不完全同音的是()组。

A.电子、垫子B.室内、市内C.品味、品位
37.下列3组字中,每组内的3个字均有两种读音的是()。

A.任、朴、漂B.乐、划、累C.擂、盛、劲
38.下列9个带“大”字的词中,有一个“大”字有不同的读音,其相应的词有不同的意义,这个词在()组。

A.大街、大门、大人B.大夫、大楼、大山C.大会、大风、大地39.“发”字在下列词语中读音没有变化的一组是()。

A.发生、发现、引发、挥发
B.发行、发扬、开发、理发
C.发型、发育、开发、奋发
40.下列3组词语中,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拓展、拓片B.检查、检察C.标识、标志
41.“她唱得真好啊!”“啊”在此处应当读作()。

A. a (啊) B.ia (呀)C.wa (哇)
42.新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采用两种查字法,即()。

A.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
B.音序查字法、笔画查字法
C.音序查字法、四角号码查字法
43.国家推行规范汉字,并不是要废止或消灭繁体字、异体字,只是把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限制在()。

A.特定范围内B.古籍研究中C.书法艺术中
44.数目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

A.繁体字B.异体字C.大写形式
45.下列字中,每个字的笔画全是4画的一组是()。

A.丰、长、互、内B.世、升、书、乌C.去、以、勿、专
46.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A.由简趋繁B.由繁趋简C.表音化
47.将“路、鲁、吕、栾、刘、梁、罗、龙”这8个姓氏按笔画由少至多排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龙、吕、刘、罗、梁、栾、鲁、路
B.龙、吕、刘、罗、栾、梁、鲁、路
C.龙、刘、吕、罗、栾、梁、鲁、路
48.我国周边一些国家曾经使用汉字,目前()仍在部分地使用汉字。

A.日本、越南B.日本、朝鲜C.日本、韩国
49.《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批准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50.在电脑上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要求使用者必须()。

A.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正确地使用汉语拼音;
B.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正确地识读规范汉字;
C.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正确地识读规范汉字和使用汉语拼音。

二、判断题(4分×5=20分)
1.《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
2.推广普通话就是要消灭方言。

()
3.普通话中的“普通”就是普普通通的意思。

()
4.文物古迹中可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
5.规范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体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
三、连线题(10分×3=30分)
1、
jǐ已
yǐ巳
sì己
2、
刚毅


纲劲
3、
帷恐
惟系
维幄
答案:
一.1.C 2.B 3.A 4.B 5.B 6.C 7.C 8.B 9.C 10.A 11.B 12.A 13.C 14.B 15.A 16.A 17.C 18.B 19.C 20.A 21.C 22.C 23.C 24.B 25.A 26.B 27.A 28.B 29.C 30.B 31.C 32.A 33.C 34.B 35.B 36.A 37.C 38.B 39.A 40.C 41.C 42.A 43.A 44.C 45.A 46.B 47.B 48.C 49.A 50.C
二.
1.√
2.×
3.×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