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粕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菜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为33%~50%。
自1995年以来,常年种植面积在1亿亩,年产菜籽近1000万吨,占油料作物总产量的40%~45%(不含大豆);同时还生产约600万吨的菜籽饼粕。
饼粕蛋白质含量高达40%,菜籽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合理,其赖氨酸含量与大豆相当,而赖氨酸、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含量则高于大豆蛋白质,是我国有待开发利用的最大宗优质饲用蛋白源。
油菜除用作榨取食用油和饲料之外,在食品工业中还可制作人造奶油、人造蛋白。
还在冶金、机械、橡胶、化工、油漆、纺织、制皂、造纸、皮革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油菜是包括芸苔属植物的许多个物种。
凡是栽培的十字花科(ruciferae)芸苔属(Brassica)植物用以收籽榨油的,都叫油菜。
就我国种植的油菜而言,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即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
白菜型原产于中国,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和西北高原各地。
芥菜型主要集中于西北和西南地区。
甘蓝型则是20世纪30~40年代从日本和欧洲流入我国,主要集中于黄淮和长江流域各地。
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北起黑龙江和新疆,南至海南,西至青藏高原,东至沿海各省均有种植。
按生态划分,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
其界线可以是东起山海关,经长城沿太行山南下,经五台山过黄河至贺兰山东麓向南,过六盘山再经白龙江上游至雅鲁藏布江下游一线,其以南以东为冬油菜区,其以北以西为春油菜区。
以1996年为例,我国冬油菜和春油菜的种植面积分别占93.4和6.6%,总产分别占94.2%和5.8%。
其中长江流域冬油菜占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的82.2%,总产占83.5%,既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带,其菜籽总产占世界菜籽总量的25%。
新中国50年来,油菜作为最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发展稳中有升,新品种推广实现了三次革命。
建国初期通过品种评选推广的一些油菜优良品种如七星剑、宁波油菜、兴化油菜、浠水白等,对我国油菜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开始推广从国外引进的甘蓝型油菜—胜利油菜,并以系统选育为主,选育出一批适合于我国多熟制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实现了我国油菜品种由白菜型向甘蓝型转变的第一次革命。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具有实用价值的玻里马(Polima)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并首先实现了三系配套。
通过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化学杀雄、天然杂交、孤雄生殖及辐射育种方法的研究,选育出了一批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油菜新品种,如甘油5号、湘油5号等。
统计表明,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年均总产50年代分别为2903.5万亩、30.9公斤/亩和88.7万吨。
60年代分别为2381.5万亩、32.0公斤/亩和78.6万吨。
70年代分别为3214.8万亩、45.4公斤/亩和146.4万吨。
1979年达到240.2万吨,首次超过我国历史上最高的1934年产量190.7万吨;80年代是我国油菜生产的快速增长时期,由于中油821、秦油2号等丰产性好、抗(耐)病性较强的甘蓝型品种的推广与应用,使我国油菜单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年均总产分别为6368.3万亩、76.7公斤/亩和488.4万吨,分别比70年代增长98.1%、68.9%和233.6%,实现了我国油菜向高产、稳产、高抗转变的第二次革命。
进入90年代,无论是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总产量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20世纪90年代的前8年(1990~1997年)平均为9152.2万亩、88.5公斤/亩和812.9万吨,分别比20世纪80年代增长43.7%、15.4%和66.4%。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全国20多个科研单位近二十年的协作科技攻关以及中国一加拿大或澳大利亚、美国等重大国际合作研究,中双四号、华杂4号、油研7号、中油杂1号
等一批优质双低新品种已陆续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已育成40余个熟期、产量和抗
性接近或达到常规双高品种水平的双低油菜品种或组合。
至1998年,全国双低油菜面积已接近3000万亩,揭开了我国油菜生产由单一的产量型向产量、质量结合型转变的序幕,开始实现油菜品种向优质高效转变的第三次革命。
菜粕
一来源
油菜籽榨油后的副产物,其粗蛋白含量应在32%以上,粗纤维含量应在12%以下。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我国油菜籽的95%都用作生产食用油。
目前油菜籽的常见榨油工艺有动力旋转压榨和预压浸出工艺两种,前者的副产物是菜籽饼,后者的副产物是菜籽粕。
二感官质量及分级
我国饲料用菜籽粕国家标准(GB 10375-89)
(1)感官形状:黄色或浅褐色碎片或粗粉状,具有菜籽粕油香味,无发酵、霉变及异味异嗅。
(2)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0%
(3)质量分级标准:一级:粗蛋白≥40%,粗纤维<14.0%,粗灰分<8.0%;二级:粗蛋白≥37%,粗纤维<14.0%,粗灰分<8.0%;三级:粗蛋白≥33%,粗纤维<14.0%,粗灰分<8.0%
三菜籽粕的营养价值
1 菜籽粕的主要营养素含量
菜籽粕的粗蛋白含量36%左右,氨基酸组成较平衡,含硫氨基酸含量高,蛋氨酸、赖氨酸含量也较高,但低于豆粕,且精氨酸含量低。
菜籽粕的碳水化合物多是不易消化的戊糖,含有8%戊聚糖,粗纤维含量10-12%,因此可利用能量水平低,低于豆粕和花生粕的能量,但高于棉粕。
菜籽粕的烟酸和胆碱含量高,胡萝卜素、维生素D等含量低;矿物质中钙、磷、硒、锰含量高,但磷含量的60-70%属植酸磷,利用率低。
2 菜籽粕的抗营养因子
菜籽粕含有较多有毒有害物质,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动物日粮中的应用。
如异硫氰酸酯、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腈,芥子碱,单宁、植酸等物质。
不但影响日粮适口性、影响其他营养物质利用,还可引起动物甲状腺肿大,抑制动物生长。
四动物对菜籽粕的利用
1 鸡
在鸡的配合饲料中使用菜籽粕,应根据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限制其用量。
如摄入有害物质过多,则可能造成鸡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及肾脏上皮细胞脱落,肝脏出血等现象,表现为生长抑制,破蛋、软蛋增加,死亡率上升等症状。
一般幼雏应避免使用菜籽粕,肉鸡用量在10%以下,蛋鸡、种鸡在8%左右。
2 猪
一般未经脱毒处理的菜籽粕在日粮中用量应控制在5%以下,母猪应控制在3%以下,而经脱毒处理的菜籽粕或新型“双低”、“三低”品种菜籽粕,其用量可到
10-15%,但有可能引起猪体脂变软。
3 反刍家畜
菜籽粕对牛、羊的适口性差,长期过量使用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但影响不如单胃动物严重。
一般肉牛、奶牛精料的菜粕用量应不超过5-20%,10%的菜籽粕对肉牛的生长、胴体品质和奶牛产乳量、乳脂率无不良影响。
95型、200型、一次粕、二次粕、黄菜粕区别
1、定义方式不同
95型和200型,是加工设备的型号,或着说是指榨油机的榨腔直径。
不管95型的还是200型的榨油机,都是先得到的菜饼,二次用轻油浸提其中的残油,而后得到的菜粕。
当然现在油厂用的生产设备,还有202、204型等预榨机,预榨出来的菜饼更厚,残油约为13-15%,然后经二次浸提后得到菜粕。
因为95型的菜粕外观及内在品质不佳,油脂厂多称95型的菜粕为二次粕,而把其它型号机器生产出来的,称为一次粕。
在市场上还有浸提菜粕和压榨菜枯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从而制成所谓的混合菜粕。
黄菜粕是油厂根据使用的菜籽的颜色来定义的,国内菜籽有黑色和黄色,由黄色菜籽压榨出的菜粕称为黄菜粕,由黑色菜籽压榨出的菜粕为黑菜粕。
2、加工工艺不同
200型菜粕是经过浸提或预压浸提而生产的,其营养价值较好;而95型菜粕又称油枯,是直接经过压榨而生产的,其加工简单,没有进行任何其他的处理,生产过程温度高,营养损失大,毒素较高。
项目压
榨预榨后浸提
95型 200型 95
型 200型
干物质
(%) 91.1 9.7 88.9
89.1
粗蛋白
(%) 37.1 36.9 38.6
38.8
粗纤维
(%) 12.3 12.4 12.2
12.5
粗脂肪
(%) 7.5 7.5 1.4
1.5
无氮浸出物
(%) 27.0 26.3 29.1 2 9.1
粗灰分
(%) 7.2 6.6 7.6
7.2
钙
(%) 0.7 0.66 0.71
0.70
磷
(%) 1.02 0.99 1.00
1.00
铁(毫克/公
斤) 351.9 305.3 302.1
300.0
铜(毫克松
斤) 2.4 3.9 3.9
4.0
锰(毫克/公
斤) 54.5 46.8 54.1
55.3
锌(毫克/公
斤) 113.2 87.5 84.7
132.1
赖氨酸
(%) 1.35 1.43 1.06
1.13
蛋氨酸
(%) 0.64 0.63 0.63
0.61
胱氨酸
(%) 0.40 0.50 0.51
0.48
硫代葡萄糖苷*
iic(毫克/
克) 4.07 5.58 1.5
2.53
ozt(毫克
硫) 2.20 3.66 0.98
1.48
合计(毫克
碗) 6.27 9.24 2 .54
4.01
3.使用价值不同
95型的消化吸收、适口性等指标低于200型。
200型菜粕较好,因为PS(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95型味苦,蛋白溶解度低,适口性差。
使用价值:200型菜粕>混合型菜粕>95型菜粕(油枯)更高。
菜籽饼(RSM)
目前有两类型产品,一类是土榨,常叫做菜籽饼、油枯,菜籽饼榨油后剩下约60%的残渣饼类,其粗蛋白的含量为31.5%,可消化蛋白质25.6%,还含有氨基酸和锰、锌、铜等微量元素。
菜籽饼有毒,可用1%硫酸亚铁拌和后加热除毒,除毒后占日粮的10%。
另一类是机榨,常叫做菜籽粕,也有人叫油枯。
机榨生产的RSM又分两种,一种是95型机榨生产的RSM;一般乡一级都使用此机生产;另一种是200型机榨生产的RSM。
后者生产的菜籽粕质量更好,但量较少。
我国生产的RSM基本上都都属于高毒RSM范围,其中白菜型菜籽生产的饼粕比甘兰型菜籽生产的饼粕毒性低些。
RSM使动物致毒,主要是引起肝、甲状腺损害。
RSM适口性差,多用影响采食量。
双低油菜
双低杂交油菜是指油菜籽芥酸、硫甙含量很低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
该品种杂交优势强,产量高,比常一般常规品种增产30%以上;油脂的芥酸含量低于2%,饼粕硫甙含量不超过28微摩尔/克,因饼渣中含硫甙低微、无毒,所以可以直接用作饲料,提高副产品利用率,经济价值较高。
其加工的菜籽油,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的含量高达80%,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且人体易消化吸收。
1977年加拿大培育出低芥酸(Erucicacid)、低硫甙(Glucosinolate)的双低品种,于1979年采用统一的注册商标名称(卡诺拉Canola)表示具有双低特征的油菜品种。
双低菜粕保留了油菜粕高蛋白的特点,而有毒成分含量大大降低,因其具有壳薄、粗纤维含量低等优点,80年代在加拿大、美国、欧洲、澳洲等地区大面积推广,且逐步改善品质,近年其饼粕已经成为饲料中不可多得的蛋白饲料来源。
我国推广种植的双低油菜以长江中游、大兴安岭以西呼伦贝尔等地区为主。
尤其呼伦贝尔与加拿大主要种植区,在同一纬度气候等有类似条件,菜籽品质基本达到加拿大进口菜籽。
益海集团加工的菜籽主要来源于加拿大与呼伦贝尔的优质双低菜籽。
双低菜籽粕
一、益海双低菜粕先进的加工工艺(压浸)
菜籽→清杂→压胚→蒸炒→预榨→调质→挤压膨化→浸出→菜粕益海集团先进的生产工艺是用压浸出法生产的,赖氨酸含量为 2.0%-2.1%,我国大都用螺旋压榨机生产。
,其赖氨酸含量仅为0.67—1.08%。
二、双低菜粕的营养特性
优质油菜籽饼粕与大都饼粕相似,是良好的精饲料。
而普通菜籽饼粕虽然含蛋白质36%以上,氨基酸组成比较合理,含有畜禽所需的钙磷等元素,但由于含有180微摩尔/克的硫甙不能大量直接作饲料。
硫甙本身无毒,但经内源芥子酶在酸、碱作用下会生成氰类等有毒物质,损害动物肝肾,阻碍甲状腺素合成,导致甲关腺肿大增生,破坏消化道,过量食用,会导致吐血死亡。
因此,普通菜籽饼粕利用率低,双低品种的菜籽饼粕作饲料的利用价值高,提高了菜籽饼粕的利用率。
双低菜粕含有丰富的赖氨酸(2%以上)、常量和微量矿物元素,其中,钙、硒、铁、镁、锰、锌的含量比豆粕中高,磷的含量是豆粕中的两倍。
同时,双低菜粕还含有丰富的含硫氨基酸,而这些氨基酸正是豆粕中比较缺乏的。
当双低菜粕与豆粕合用时,可以起到平衡和互补的作用,使动物的生产性能高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饼粕。
三、双低菜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猪、
饲料中硫甙的含量超过2.4μmol/g就对猪(20~50kg)的生长率及甲状腺机能有负面影响;但有试验表明,即使饲料中双低菜粕的用量超过20%(硫甙的含量已超过3μmol/g),猪仍生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