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型脑瘫患儿如何进行训练

合集下载

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发表者:李恩耀8854人已访问1、头部控制训练此训练可增强患儿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为改善功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做好准备.训练时,尽量由患儿主动完成抬头动作,训练人员给予适当帮助,也可以利用玩具或患儿感兴趣的物品诱导抬头.抬头训练应在俯卧位,仰卧位和坐位交替进行.(1)、俯卧位抬头训练患儿用前臂支撑身体.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头部前方,用颜色鲜艳,可发光或发声的玩具吸引患儿,同时对患儿说:“抬头,抬头”.若患儿不主动抬头,训练人员可用手指叩击患儿颈后,诱导其抬头.患儿俯卧在楔形垫或枕头上,把较高的一侧垫在胸下.患儿双腿伸直,双手前伸.将玩具放在患儿头部前方或上方,鼓励患儿抬头看玩具,并伸手抓玩具.(2)仰卧位抬头训练患儿双下肢屈曲,头,躯干摆正.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患儿肘部,缓慢将患儿拉起,当患儿的头稍有后仰时停止.(3)坐位头部控制训练患儿双腿分开,坐在训练人员的大腿上.训练人员面向患儿,取双腿屈曲坐位,通过与患儿游戏,使患儿练习抬头,低头和转头.2、翻身训练通过多种方法训练患儿翻身,可扩大患儿的活动范围,为爬做好准备.(1)由下肢带动翻身训练患儿仰卧,四肢自然放松.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双脚下方,双手交叉,握住患儿的双踝关节,辅助患儿用双下肢带动身体转为侧卧位,并同时说:“翻身”.患儿俯卧,双上肢伸向头的前方.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患儿双踝关节,辅助患儿用双下肢带动身体转为仰卧位,并同时说:“翻身”.(2)由上肢带动翻身训练患儿仰卧位,四肢自然放松.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头顶上方,诱使头转向要翻转的一侧.双手分别握住患儿腕关节和肩部,辅助患儿用上肢带动其身体转为侧卧位或俯卧位,并同时说:“翻身”.(3)用玩具吸引翻身训练患儿仰卧.训练人员用颜色鲜艳,可发声或发光的玩具吸引患儿转头,伸手抓玩具,诱导其翻身.同时说:“转头,伸手抓,翻身”.3、坐位训练此训练可提高患儿坐位保持和坐位平衡的能力,使患儿在坐位时能完成进食,交流,学习等活动.训练时,尽可能让患儿摆正头,挺直背,保持在坐位状态下玩玩具和进行其他活动.(1)矫正异常坐姿训练患儿取坐位,双下肢分开.训练人员坐在患儿对面,用双腿轻压患儿双膝,使其以下肢伸展.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患儿肘关节,使患儿抬头,挺直背,保持坐位.注意避免采取异常坐姿.训练人员注意避免牵拉力量过大,引起患儿肩关节半脱位.(2)椅坐位训练患儿坐在高背的靠椅上,双腿用布垫分开,双脚踩在踏板上.在患儿胸前放一小桌,桌上可放一些玩具,使患儿双手在桌上自由活动.此训练适用于重度手足徐动的患儿或年龄在1岁以内的小儿.(3)骑坐位训练本训练适用于下肢肌肉痉挛内收的患儿.患儿取坐位,双下肢分开,骑坐在长条凳子或训练滚筒上.两脚踩在地面上,放平.伸出双手,轻扶凳面,保持坐位.患儿坐在无靠背的凳子上,双腿稍分开,脚平踩在地面上坐稳.令患儿上举物体,身体旋转.4、爬行训练通过训练患儿爬行可提高患儿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在更大的范围内活动,同时为站立和行走打好基础.(1)辅助膝部爬行训练患儿用手和双膝支撑身体,双上肢伸直.训练人员用双手握住患儿膝后部,帮助其练习爬行.(2)辅助髋部爬行训练患儿用手和双膝支撑身体.训练人员抬起患儿髋部,帮助患儿练习爬行.(3)辅助踝部爬行训练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后方,双手握住患儿脚踝.训练人员诱导患儿向前移动,令患儿先伸出一只手,然后紧接着前移对侧下肢.左右肢体交替进行训练.(4)自主爬行训练用玩具吸引患儿自主爬行.5、站立训练此训练可延长患儿站立时间,提高站立平衡能力,促时髋关节发育,为行走做好准备.(1)用器具辅助站立训练用带子将患儿腰部适当固定.用垫子分开患儿双腿,与肩同宽,双脚平放,保持站立位.在患儿胸前放一桌子,可让患儿在桌上玩玩具,提高双下肢的负重能力.(2)站立稳定训练患儿站立,双手扶在桌子上,双脚平放.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后方,双手扶住患儿骨盆两侧,使其保持站立稳定.(3)平行杠内站内训练患儿站在平行杠内,双手分别握住双杠,保持站立.(4)由坐位站起训练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前方,双手扶住患儿膝关节.让患儿反复由坐位站起来,练习坐位至站立的姿势转换.6、步行训练步行对患儿建立自信心及参加各种活动十分重要.此训练可提高患儿在行走中控制躯干及下肢的能力,以逐步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训练时应及时矫正患儿出现的异常步态并注意安全.(1)平行杠内步行训练患儿站在平行杠内,双手分别握住双杠.训练人员位于患儿身后,双手扶住患儿一侧膝关节和踝关节.训练人员让患儿另一条腿屈膝,抬起,然后足跟先着地,脚掌后着地.患儿站在平行杠内,双手分别握住双杠.训练人员位于患儿身后,身体紧靠患儿.训练人员用腿推动患儿双腿,使其前行.(2)用步行器辅助训练足下垂的患儿应在配戴小腿矫形器后,练习行走.患儿双手扶在步行器上,练习独立行走.训练人员应在患儿身边保护,以免发生危险.训练人员站在患儿一侧,拉着患儿手臂,诱导患儿练习步行.7、上下台阶训练此训练可提高患儿行走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对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1)跨步训练在平衡杠内,练习跨过高低不同的木块步行,提高行走能力.(2)辅助上下台阶训练上台阶时,训练人员由后方用双手分别扶住患儿髋部和肩,帮助患儿练习,训练中可逐渐减少帮助,直至患儿能独立上台阶.下台阶时,训练人员由前方扶住患儿的髋部和膝,帮助练习.(3)用拉环引导上下台阶训练训练人员在患儿前方,用拉环引导患儿上下台阶.(4)独立上下台阶训练躯干控制较好及上,下肢活动较自如的患儿,可单手扶阶梯扶手上下台阶.患儿独立上下台阶时,也应进行保护,患儿上台阶时训练人员站在后方,患儿下台阶时训练人员站在前方.8、平衡和协调运动训练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是运动稳定的前提.可利用平衡板,球,滚筒等器具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可促使患儿及时调整姿态,提高反应能力和控制头,颈,躯干和平衡和协调运动的能力.(1)在治疗球上训练患儿坐在治疗球上.训练人员双手扶住患儿身体,轻轻向左,右,前,后滚动治疗球,晃动球体的幅度应以患儿能保持坐稳为准,防止患儿摔倒.(2)在平衡板上训练患儿双脚分开站在平衡板上.训练人员扶住患儿两侧髋部,帮助其身体重心在双脚之间转移.(3)在滚筒上训练患儿双手前伸,俯卧在滚筒上.训练人员缓慢移动滚筒,使患儿随滚侗运动,当患儿手掌能触及地面垫子时即可.(4)举扔球训练患儿双肢适当分开站稳,双手将球上举,扔向地面,待球反弹时接住.9、进食训练应鼓励患儿独立进食,这对改善患儿手的灵巧性和上肢的运动能力十分有益.吞咽功能良好的患儿,进食训练最好在坐位进行.手抓握能力差的患儿,可使用辅助器具进食.(1)半卧位进食训练患儿取半卧位,双腿分开.让患儿双手持物进食,训练人员给予适当帮助.训练人员要注意避免患儿进食时呛咳,确保吞咽安全.(2)坐位进食训练坐位不稳定的患儿,可用带子固定身体.训练人员将患儿一手掌向下平放,固定在桌面上,辅助患儿另一只手抓握钣勺进食.(3)用辅助器进食训练对于抓握有困难的患儿,可将勺把加粗,勺把粗细程度以患儿能握牢为宜.(4)用特制杯饮水训练可让患儿使用双柄杯子饮水,训练患儿双手协调配合完成动作.10、穿脱衣物训练此训练是为了使患儿能够逐步做到自己穿脱衣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1)选择适合的衣服为便于患儿自己穿脱,应选择袖口,领口宽大的衣服,最好不用扣子和拉锁,可用尼龙搭扣代替.(2)俯卧位穿衣训练训练人员将痉挛严重的患儿俯卧在自己的双腿上.帮助患儿先穿上障碍较重的一侧肢体,再穿另一侧.(3)后方辅助穿衣训练对坐不稳的患儿,训练人员应从后方固定患儿身体和双下肢,保持其坐位稳定.穿衣时,先穿障碍较重的一侧肢体.脱衣时,先脱障碍较轻的一侧肢体.(4)坐位穿衣训练患儿坐在凳子上.训练人员应使患儿的身体保持稳定,防止患儿从椅子上跌滑下来.11、洗漱和入厕训练应尽早教会患儿进行每天的个人卫生活动,如刷牙,洗漱,便后处理及控制大小便等,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1)刷牙训练患儿握住牙刷柄.训练人员握住患儿手臂,协助其上下刷牙.(2)洗脸训练将毛由缝成套,套在患儿手上洗脸.(3)坐便训练坐位不稳定的患儿可用有靠背的坐便器.(4)安全入厕坐便器附近应设扶手,供患儿便后清洁和穿脱裤子时扶持.12、交流和参加集体活动应鼓励脑瘫儿童尽量与其他儿单游戏,参加集体活动,认识周围环境,使用公共设施和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培训患儿形成健康的人格,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1)用图片表达意愿语言表达困难的患儿可通过指点图片或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愿望.(2)参加集体游戏鼓励患儿与其他孩子一起游戏,在游戏中与他人交流.(3)认识环境带患儿走出家门,认识社区周围环境,了解生活常识.(4)接受教育创造条件,让患儿及时上幼儿园,学校接受教育.。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六步骤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六步骤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六步骤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需要遵循六个步骤。

这些步骤旨在帮助儿童加强对自己肢体的控制和改善先天的缺陷。

以下是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1.控制头部:脑瘫儿童通常无法对视他人,头部也只能低落难以伸展。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矫正器帮助儿童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并逐步引导儿童改善动作。

同时,教会儿童独立主动完成抬头动作,并进行仰卧和俯卧循环交替训练。

2.翻身练:日常生活中,可以教导儿童在床上自觉地进行翻身训练,并和儿童一起做翻身。

这样可以让躯干惯状态,扩大儿童的活动范围,更好地进行平衡练和正常的行走。

3.坐姿惯:教导儿童坐姿的正确方式,并使用辅助仪器尽量摆正头,背部伸直,保持正常的坐姿和平衡的能力。

这样可以促进儿童正常的研究、交流和活动。

4.训练爬行:引导和规范儿童进行爬行,这样可以促使儿童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和协调。

同时,为以后成长的站立和慢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5.站立:对儿童进行正常协调的站立指导和训练,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纠结异常的动作。

这样可以促使关节再次发育健康生长,为将来健康行走做好全面的准备。

6.慢步走:最后,进行慢步走的训练,帮助儿童逐步掌握正常的行走方式。

这样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一、背景介绍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张力障碍、运动障碍和姿势不稳定等。

脑瘫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训练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份详细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二、康复训练目标1. 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 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

3. 降低患者肌张力,改善姿势不稳定。

4. 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

三、康复训练内容1. 基础体能训练基础体能训练包括平衡、协调、柔韧性和耐力等方面的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减少跌倒风险,并增强心肺功能。

具体包括:(1)平衡训练:通过单脚站立、跳跃、倒立等动作,帮助患者提高平衡能力。

(2)协调训练:通过各种动作组合,如跳绳、打球等,帮助患者提高协调能力。

(3)柔韧性训练:通过伸展、扭转等动作,帮助患者增加肌肉柔韧性。

(4)耐力训练:通过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等,帮助患者增强心肺功能。

2. 运动控制训练运动控制是指身体对外界环境和内部信号进行反应和调节的能力。

脑瘫患者常常存在运动障碍和姿势不稳定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运动控制训练。

具体包括:(1)手臂和手指控制训练:通过各种手部活动如握拳、抓物等,帮助患者提高手臂和手指的灵活性和掌握能力。

(2)腿部控制训练:通过各种腿部活动如踢球、走路等,帮助患者提高腿部的控制能力。

(3)平衡和姿势控制训练:通过各种平衡和姿势训练如站立、行走等,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

3. 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是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信息的整合,使人们对周围环境有更准确的认知和更好的运动表现。

脑瘫患者常常存在感觉统合障碍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感觉统合训练。

具体包括:(1)视觉训练:通过各种视觉刺激如图形识别、空间定向等,帮助患者提高视觉能力。

(2)听觉训练:通过各种听觉刺激如声音辨别、音乐欣赏等,帮助患者提高听觉能力。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和姿势的异常。

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运动和功能活动的练习,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肌肉拉伸、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瘫康复训练中起到辅助作用。

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痉挛和肌肉僵硬,减轻疼痛,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但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脑瘫,只能缓解症状。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主要针对脑瘫患儿的言语和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通过发音练习、听觉训练和口腔肌肉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说话的流利度和清晰度,提高沟通能力。

4.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主要关注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和认知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5.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神经肌肉再生和恢复的方法。

通过电刺激,可以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6. 脑瘫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姿势控制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辅助器具包括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等。

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7. 水疗:水疗是一种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水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身体负荷,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促进肌肉放松和运动协调。

在水中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可以帮助患儿锻炼肌肉和改善运动能力。

8. 脑瘫康复游戏: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加患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使用游戏化的训练器材、进行团队合作的康复游戏等,可以激发患儿的积极性,提高康复效果。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功能电刺激、康复辅助器具、水疗和康复游戏等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痉挛型脑瘫(截瘫)患儿SPR术后PT训练浅谈

痉挛型脑瘫(截瘫)患儿SPR术后PT训练浅谈

痉挛 型脑 瘫( 瘫 ) 截 患儿 S R术 后的 P' P I 训练 , 可加快改善 患儿 的功能状态 ,P S R术前功能与术后 f 训练后 的功能对照见 r r
表 1 。
表 l S R术 前 功 能 与 术 后 P P T训 练 后 的功 能对 照
容的训练。 1髋关节的内收、 () 外展的控制训练 。 2 双下肢屈伸 ()
本组 1 0例痉挛 型脑瘫 ( 截瘫 ) 患儿 , 5例 , 5例 , 男 女 年龄 5 8 (F 7岁 )S R术前有 9例患儿在介助下能步行 , - 岁 x-  ̄ ,P 而另 1 例患儿有 固定 的肢体挛缩畸形 , 在介助下不能步行。
2 T 训 练 内容 伪 P
21 卧位 功能 钏 , . 譬
3 注意事项
训 练病 例 , 笔者 分别设计 P ( r 运动疗 法 ) r 训练计 划对其进 行训
练。 疗程 2 4个月 , — 效果显著 。训练后 患儿下肢 功能恢复明显 , 髋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扩大 , 、 关节屈伸活动接近正常 。 膝 踝 且在 步态和动力性畸形矫正方面有 明显改善 , 现报 告如下 。
( )P 5 s R术后 3 月内的 P 个 T训练应特别注意 : 应保持躯干、 骨盆 的稳定性 , 避免躯干和骨盆大幅度的旋转 , 且应持续在腰围 的保护下进行 I 。 I 练
4 效果
即术后 3天开始进行床上被动牵拉和主动活动。
211 被动牵拉 以扩大关节 活动范 围、防止 关节变形 为主 。 ..
文章 编 号 :6 1 14 (0 0 1- 18 0 17 — 2 6 2 1 )4- 5 — 2 0 1 案 例
讨论 ,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 , 逐步明确各 自的真实想法 , 同寻找 共 对待这个 事件 的正确态度 ,实现学生 的成 长与师生情 感的交 流。然而 , 在客观上, 由于地位 、 性格等方面的因素 , 要让学生在

脑瘫儿童训练内容记录

脑瘫儿童训练内容记录

脑瘫儿童训练内容记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对患者的身体活动和姿势控制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提高其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脑瘫儿童训练内容。

1. 基础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协调性训练。

通过进行简单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患儿的肌肉力量,改善活动能力。

平衡训练可以提高患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协调性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各个肢体的协调性,提高日常生活技能。

2. 步态训练:针对脑瘫儿童的步态障碍,需要进行步态训练。

步态训练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如借助辅助器具进行步行训练、进行平衡训练和踏步训练等。

通过步态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步行姿势和步行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手部功能训练:脑瘫儿童常常存在手部功能障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手部功能训练可以通过进行手指灵活性训练、手指精细动作训练和手部力量训练等方式进行。

通过手部功能训练,可以改善患儿的手部功能,提高握笔、书写、抓取等日常生活技能。

4. 语言训练:脑瘫儿童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障碍。

语言训练可以通过进行各种语言游戏、语音训练和交流训练等方式进行。

通过语言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他人的交流能力。

5. 感觉训练:脑瘫儿童的感觉系统常常存在异常,影响他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反应。

感觉训练可以通过进行触觉刺激、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等方式进行。

通过感觉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感觉系统的功能,增强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

6. 认知训练:脑瘫儿童在认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障碍。

认知训练可以通过进行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和思维训练等方式进行。

通过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7. 瑜伽训练:瑜伽是一种综合性的运动方式,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瑜伽训练可以通过进行各种体位法、呼吸法和冥想等方式进行。

通过瑜伽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姿势和平衡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脑瘫肢体综合训练内容

脑瘫肢体综合训练内容

脑瘫肢体综合训练内容脑瘫肢体综合训练内容一、坐位训练1、坐位支撑:引导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臀部,抬高腹部,保持身体前屈,同时保持双腿和身体的稳定,持续3-5分钟。

2、抬头坐位:患者坐于椅子上,双手拉紧靠背,肩胛骨向下,抬头朝前,上体保持坐直,应遵循正确的呼吸形式,持续3-5分钟。

3、把手放下坐位: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靠背,肩胛骨向下,把手放下,保持身体的稳定,持续3-5分钟。

4、双手抬高坐位: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抬高,把手放在头顶上,保持身体的稳定,持续3-5分钟。

二、站立训练1、站立平衡:患者使用双手撑,平衡自身重心,以双腿与双脚为基础,保持身体稳定,持续3-5分钟。

2、腹部抬起:患者站立,双手撑着,把腹部抬起,双腿保持稳定,持续3-5分钟。

3、胸部抬起:患者站立,双手撑着,抬起胸部,保持腰部的稳定,持续3-5分钟。

4、双手抬高:患者站立,双手抬高,上身保持站立的平衡,保持身体稳定,持续3-5分钟。

三、卧位训练1、卧位手抬高:患者仰卧,双手抬至颈部,保持双肩的稳定,同时保持腿部的稳定,持续3-5分钟。

2、卧位腹部抬起:患者仰卧,双手靠在身体两侧,尽量把腹部抬起,同时保持身体的稳定,持续3-5分钟。

3、卧位腿部抬起:患者仰卧,双腿弯曲,使双腿尽量抬起,同时保持身体的稳定,持续3-5分钟。

4、卧位双腿抬起:患者仰卧,双腿平行,双腿尽量抬起,同时保持腰部的稳定,持续3-5分钟。

四、行走训练1、行走平衡:患者走路时,双手撑着,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以双腿为基础,持续3-5分钟。

2、行走踩下:患者在走路时,注意踩下足尖,掌握脚步的稳定,同时保持身体的平稳,持续3-5分钟。

3、行走腰部抬起:患者走路时,注意抬起腰部,保持腰部的稳定,同时保持脚步的稳定,持续3-5分钟。

4、行走双手抬高:患者走路时,双手尽量抬高,注意把腰部拉直,把脚步稳住,持续3-5分钟。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简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病,其症状包括肢体活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协调障碍等。

康复训练是帮助脑瘫儿童恢复和改善功能的重要手段。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旨在帮助康复师更好地指导和执导儿童康复训练。

运动康复训练肌肉拉伸•脑瘫儿童常常伴有肌肉紧张,进行肌肉拉伸可以帮助舒张肌肉,缓解肌肉痉挛。

•拉伸方法:1.选择合适的拉伸动作,例如手臂伸直向上伸展;2.缓慢而均匀地进行拉伸,直到感受到轻度拉伸感;3.维持拉伸姿势20-30秒;4.重复2-3次。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旨在提高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

•训练重点:1.坐立平衡:通过坐起、坐稳等训练,提高脑瘫儿童坐立平衡能力;2.爬行:通过爬行训练,增强脑瘫儿童四肢力量和协调能力;3.行走:采用辅助器具,通过行走训练帮助脑瘫儿童提高步态和平衡能力;4.抓握能力:通过握物体、拿取物体等训练,强化脑瘫儿童手部动作能力。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利用电刺激技术辅助康复训练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功能电刺激设备有电疗仪、电刺激治疗仪等。

•电刺激方法:1.设置合适的电刺激参数,例如刺激强度、频率等;2.选择适当的刺激部位,例如四肢肌肉等;3.应用电刺激设备对脑瘫儿童进行治疗;4.根据康复效果调整电刺激参数,逐步提高刺激强度。

语言康复训练语音训练•脑瘫儿童常常伴有语言发展障碍,进行语音训练可以帮助改善口齿表达和语音音质。

•训练重点:1.唇舌训练:通过练习发出不同音节、音素,加强口腔运动能力;2.发音训练:通过模仿、跟读等训练,帮助脑瘫儿童纠正发音错误;3.语音矫正:采用正音训练、语音干预等方法,帮助改善脑瘫儿童的语音音质。

语言理解训练•脑瘫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常常受限,进行语言理解训练可以帮助提高其听力理解和语义理解能力。

•训练方法:1.听力训练:包括音响辨别、听音辨识等,提高脑瘫儿童的听力敏感度;2.语义训练:通过词汇学习、语义理解任务等,促进脑瘫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核心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影响

核心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影响

核心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影响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其特点是肌肉僵直、痉挛和不协调等症状。

核心稳定训练是一种针对身体核心肌群的训练方法,通过加强核心肌肉群的力量和稳定性,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姿势控制和运动能力。

本文将探讨核心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障碍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引起,导致肌骨系统发育异常。

这些患儿常表现出姿势异常、肌肉痉挛、肌张力异常和运动不协调等症状。

核心稳定训练主要通过针对身体核心肌肉群的训练,改善患儿的平衡和姿势控制能力,提高运动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核心肌肉群包括腹肌、背肌、臀肌和髋关节肌肉等,这些肌肉对于维持良好的姿势和平衡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核心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核心稳定训练可以加强患儿的核心肌肉群的力量,改善姿势控制能力。

痉挛型脑瘫患儿常表现出姿势异常和不稳定,核心稳定训练可以通过加强核心肌肉群的力量,改善患儿的姿势控制能力,使患儿能够维持更稳定的姿势。

其次,核心稳定训练可以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能力。

痉挛型脑瘫患儿常伴有平衡问题,容易摔倒或失去平衡。

核心稳定训练可以通过加强核心肌肉群的力量和稳定性,提高患儿的平衡能力,减少摔倒和失去平衡的机会。

此外,核心稳定训练还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协调性。

痉挛型脑瘫患儿常表现出不协调的运动,核心稳定训练可以通过加强核心肌肉群的力量,提高患儿的身体对称性和运动协调性,使患儿的运动更加流畅和协调。

总的来说,核心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加强核心肌肉群的力量和稳定性,核心稳定训练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姿势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然而,每个患儿的情况不同,因此在实施核心稳定训练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训练方案。

同时,还需要综合其他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以综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1.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2. 言语疗法:言语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4. 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

5. 教育疗法:教育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提高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以上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疗法、化学疗法、营养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同时,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脑瘫肢体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脑瘫肢体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帮助脑瘫儿童提高肢体协调能力,增强肌肉力量。

2. 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增强儿童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肢体伸展运动2. 肢体屈伸运动3. 肢体平衡训练4. 肢体力量训练5. 肢体协调性训练三、教学对象脑瘫儿童四、教学时间每周2次,每次45分钟五、教学地点康复训练室六、教学工具1. 平衡板2. 稳定球3. 橡皮筋4. 健身球5. 音乐播放器七、教学步骤(一)热身活动1. 简单拉伸运动:指导儿童进行头部、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部位的拉伸运动,以准备身体。

2. 基本大肌肉群活动:指导儿童进行手臂摆动、腿部踏步等基本动作,提高肌肉活动能力。

(二)平衡训练1. 使用平衡板:让儿童站在平衡板上,进行前后、左右、旋转等方向的平衡训练。

2. 使用稳定球:让儿童坐在稳定球上,进行前后、左右、旋转等方向的平衡训练。

(三)肢体伸展运动1. 颈部伸展:指导儿童进行颈部左右旋转、前后伸展等动作。

2. 肩部伸展:指导儿童进行肩部前后伸展、左右旋转等动作。

3. 腰部伸展:指导儿童进行腰部前后伸展、左右旋转等动作。

4. 腿部伸展:指导儿童进行腿部前后伸展、左右旋转等动作。

(四)肢体屈伸运动1. 上肢屈伸:指导儿童进行上肢前后屈伸、左右屈伸等动作。

2. 下肢屈伸:指导儿童进行下肢前后屈伸、左右屈伸等动作。

(五)肢体力量训练1. 橡皮筋拉伸:让儿童握住橡皮筋,进行前后、左右、旋转等方向的拉伸。

2. 健身球支撑:让儿童坐在健身球上,进行前后、左右、旋转等方向的支撑。

(六)肢体协调性训练1. 双手拍球:让儿童双手交替拍球,提高双手协调能力。

2. 脚尖站立:让儿童脚尖站立,进行前后、左右、旋转等方向的站立。

(七)放松活动1. 轻柔按摩:对儿童进行全身按摩,缓解肌肉紧张。

2. 音乐放松:播放轻柔音乐,让儿童进行深呼吸,放松身心。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儿童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评估肢体协调能力、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常导致肌肉协调和运动控制的问题。

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训练旨在帮助患儿改善他们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地独立生活。

康复训练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

物理治疗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这些治疗方法包括运动疗法、牵引、按摩和热疗等。

通过这些方法,患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控制他们的肌肉,以便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语言治疗是帮助脑瘫患儿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这种治疗,患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发音、改善语言流畅性以及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有助于患儿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参与社交活动。

职业治疗旨在帮助脑瘫患儿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独立性。

通过这种治疗,患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吃饭和洗澡等。

此外,职业治疗也可以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和设备,以帮助患儿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除了传统的康复训练,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康复。

例如,水疗可以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提供一种低压力的环境,帮助患儿
进行肌肉锻炼。

艺术治疗可以通过绘画、音乐和舞蹈等形式,提供一种创造性的方式来发展患儿的运动和表达能力。

这些综合性的康复训练方法可以根据患儿的个体需求进行调整和组合使用。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定期的评估。

与家人和医疗团队的密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脑瘫患儿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效果,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脑瘫儿童专项训练方案

脑瘫儿童专项训练方案

一、方案背景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异常,常常伴随有运动、姿势、感觉、认知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

针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旨在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训练目标1. 提高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使其达到生活自理水平;2. 改善脑瘫儿童的姿势,纠正异常动作模式;3. 增强脑瘫儿童的认知能力,提高社交能力;4. 提高脑瘫儿童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

三、训练方法1. 运动训练(1)翻身训练:通过下肢带动翻身,辅助患儿完成从仰卧到侧卧、俯卧的翻身动作。

(2)坐位训练:在坐位时,通过调整姿势,使头部保持在身体正中线上,增强躯干和腰部的伸展能力。

(3)站立训练:通过辅助站立,逐步提高脑瘫儿童的站立平衡能力。

(4)行走训练:在行走训练中,指导患儿正确使用拐杖、轮椅等辅助工具,逐步提高行走能力。

2. 姿势训练(1)头部控制训练:通过颈部拉伸、头部抬起等动作,改善头部控制能力。

(2)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关节的屈曲、伸展、旋转等训练,纠正异常动作模式。

3. 认知训练(1)记忆力训练:通过图片、文字等记忆训练,提高脑瘫儿童的记忆力。

(2)注意力训练:通过游戏、任务等注意力训练,提高脑瘫儿童的注意力。

(3)思维能力训练:通过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训练,提高脑瘫儿童的思维能力。

4. 社交能力训练(1)沟通能力训练: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沟通训练,提高脑瘫儿童的沟通能力。

(2)情感表达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等训练,提高脑瘫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

5. 心理素质训练(1)自信心训练:通过鼓励、表扬等手段,提高脑瘫儿童的自信心。

(2)挫折承受能力训练: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场景,提高脑瘫儿童的挫折承受能力。

四、训练时间及频率根据脑瘫儿童的年龄、病情、康复效果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一般建议每周训练5-7次,每次训练时间为30-60分钟。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肉痉挛和肌张力紊乱。

康复训练是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重要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运动和功能练习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痉挛型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痉挛型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物理治疗师通过不同的肌肉伸展、关节活动和平衡训练,改善患儿的肌张力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瑜伽、平衡训练、肌肉塑形等,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2.药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常常需要辅助药物来减轻痉挛和肌张力紊乱。

常用的药物包括肌松药物如波诺芬和百多邦,以及抗痉挛药物如安坦和托巴坦。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和监测。

3.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的方式,培养患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功能训练可以包括生活技能训练(如进食、换衣、洗漱等)、家庭环境适应训练(如上下楼梯、开关灯等)和社交能力训练等。

功能训练需要与家长共同合作,以提高患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和参与度。

4.步态训练:对于一些能够行走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步态训练的目标是优化患儿的步态模式,提高行走效率和稳定性。

步态训练常常通过踏步训练、步行器使用和步态辅助器材的选择来实现。

步态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并与康复医师和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5.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NMES是一种通过电刺激来增强患儿肌肉收缩和功能恢复的方法。

NMES可以通过电极贴附在患儿的肌肉上,通过电流刺激来改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NMES需要在专业康复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调整。

总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患儿的特点和康复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制定。

康复训练需要与医生、物理治疗师、家长等多方合作,并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以期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脑瘫患儿的姿势管理

脑瘫患儿的姿势管理

脑瘫患儿的姿势管理一、抱姿正确抱姿:孩子多数时间由家长抱着,对其应该根据病情,采取正确的抱法,以促进头部、躯干的控制能力,纠正孩子的不正常姿势。

抱的原则1.家长每次抱脑瘫患儿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便使患儿有更多时间进行运动康复等训练。

2.抱患儿时要注意抑制其异常姿势,使患儿头、躯干尽量处于或接近正常的位置,双侧手臂不受压。

3.怀抱患儿时,应避免他面部靠近抱人胸前侧,防止患儿丧失观察周围环境的机会。

抱姿--痉挛型让孩子坐或卧于床上,双腿分开,先把孩子蜷起来。

成曲髋、屈膝状态,然后把他抱起来,与母亲面对面的放在胸腹前,孩子的双腿分放于母亲身体两侧,双手抱住母亲颈或肩,头可以枕在母亲肩上,也可以与母亲面对面,这样抱法的关键在于把孩子的双腿分开,髋、膝关节屈曲,这样可纠正痉挛性脑瘫孩子的双下肢硬性伸展、交叉及尖足等异常姿势。

抱姿——不随意运动型让孩子俯卧于床上,母亲左手伸在孩子的腹下将其从床上抱起,同时右手从孩子的腘窝处把孩子的双腿压向其腹部,使孩子成屈髋屈膝状态,然后将其抱向母亲胸前,使孩子的头、背靠在母亲胸前,双手放在身体前方中线处。

母亲利用下颌、上臂或肩部来控制孩子的头部,使头部处于中间位置,并且略向前倾。

此抱法的关键在于孩子的双手、双腿尽量并拢、曲髋屈膝。

双腿尽量压向腹部,头颈、躯干略向前倾。

这样可以抑制手足徐动孩子的角弓反张、非对称姿势、并促进头颈的稳定性。

抱姿——软瘫型抱软瘫患儿时,同样要使他头、躯干竖直,抱人用双手托住患儿臀部,使其背部依靠在抱人胸前,以防患儿日后发生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也有利于训练患儿正确的躯干竖直姿势。

患儿仅头和躯干的侧面得到依靠的抱着,由于患儿身体获得的支持面积小,有助于自己逐渐学会维持自控能力。

抱姿-----头控差头控差而双手能抓握的患儿,可令他用双手抓住抱人的衣服或钩、搭抱人的肩、颈部。

在患儿肩部给与扶持,以提高稳定。

二、睡姿正常患儿可以随心所欲的躺在床上,而小儿脑瘫患儿由于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头很难摆正位,常常是倾向一面,并且头紧紧的贴在枕头上,长久的保持这种姿势将会发生脊柱关节的变形,所以不良的睡姿会影响小儿脑瘫患儿的正常发育。

脑瘫儿童训练内容记录

脑瘫儿童训练内容记录

脑瘫儿童训练内容记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常常导致肌肉功能障碍和运动控制障碍。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改善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他们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脑瘫儿童训练内容记录:1. 肌肉力量训练:通过进行一系列的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帮助脑瘫儿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这包括使用各种器械和设备进行训练,如推拉器、弹力带和自由负重训练等。

通过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重量,可以提高脑瘫儿童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2. 平衡训练:平衡能力是脑瘫儿童运动控制的重要方面。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平衡练习来进行,如单脚站立、坐姿平衡和平衡球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脑瘫儿童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稳定性,减少摔倒的风险。

3. 柔韧性训练:脑瘫儿童常常伴随着肌肉的紧张和僵硬,而柔韧性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肌肉的伸展性和灵活性。

这包括进行各种伸展运动,如拉伸、扭转和屈伸等。

通过持续的柔韧性训练,脑瘫儿童可以逐渐改善肌肉的弹性和活动范围。

4. 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和活动,帮助脑瘫儿童提高其日常生活技能和功能能力。

这包括各种日常活动的模拟训练,如坐立、站立、行走和上下楼梯等。

通过反复的功能性训练,脑瘫儿童可以逐渐提高其独立生活和社交能力。

5. 协调训练:脑瘫儿童常常存在运动协调障碍,而协调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的协调性和技巧性。

这包括进行各种协调性训练,如跳绳、投掷和接球等。

通过不断的协调训练,脑瘫儿童可以提高其运动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6. 感觉统合训练:脑瘫儿童常常存在感觉统合障碍,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改善感觉的处理和调节能力。

这包括进行各种感觉统合训练,如触觉、视觉和听觉等。

通过适当的感觉统合训练,脑瘫儿童可以提高其感觉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

7. 器械训练:脑瘫儿童常常需要通过使用各种器械和设备进行训练,以帮助他们改善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

这包括使用推拉器、弹力带、平衡球和步态训练器等。

通过适当的器械训练,脑瘫儿童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辅助,提高其训练效果和进展速度。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一、脑瘫的基本概念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残疾。

(一).脑瘫的定义脑瘫是指患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了损伤,而出现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由于受损害的一般是控制肌肉和身体运动部分的大脑,所以患儿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但如果影响到大脑的其他部分,可能同时出现智力、语言、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问题。

大脑的损伤是无法完全治愈的,但经过康复训练,患儿的功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甚至达到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

(二).脑瘫发生的原因1.遗传因素:家族中曾有脑瘫、智力低下、先天畸形患者,染色体异常;2.妊娠时因素:母亲怀孕时有宫内感染、妊娠中毒症、一氧化碳中毒、受过量X线辐射等;3.分娩时因素: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4.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惊厥、颅内出血、核黄疸、新生儿感染等。

以上因素可能造成大脑发育不全或颅脑损伤,产生脑性瘫痪;而大脑缺血缺氧,是导致新生儿大脑损伤的关键环节。

(三).脑瘫主要表现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1)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到了一定的年龄,却不出现应有的运动能力和表现;2)运动模式异常:运动时非常缓慢、动作不协调、不能控制的怪异表情和动作。

3)姿势异常:全身僵硬或特别松软,4个月以后两侧身体不对称、头偏向一侧,四肢屈曲或伸直僵硬,双手不能拿到身体的中线,双手握拳、拇指内收,双腿并拢或交叉、脚尖朝下;坐位时上身屈曲或仰头向后,站立时下肢屈曲、脚尖着地。

有的孩子则无法维持稳定的姿势,身体扭曲变动。

4)姿势变化减少:经常处于某种固定的姿势,很难自己调整。

伴随表现5)感觉障碍:孩子可能伴随有视觉、听觉、触觉等障碍;6)智力障碍:约占60-70%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7)癫痫:约占40%8)进食和吞咽障碍:可出现咀嚼吸吮困难、吞咽障碍,致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

9)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失语,因构音障碍表现为口吃、发音不清或完全不能发音。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内容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内容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内容
针对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运动功能训练:通过各种运动活动,如游泳、跑步、球类运动等,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协调、稳定性和运动控制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促进身体的整体发展。

2. 平衡训练:通过站立平衡练习、单脚站立、坐立平衡训练等,帮助患儿提高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3. 智力训练:通过认知游戏、问题解决、记忆训练等,培养患儿的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包括如何独立进食、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以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

5. 语言和沟通训练:通过言语表达、语音训练、交流训练等,帮助患儿改善语言和沟通能力。

6. 社交训练:通过与其他儿童进行互动、团队活动等,帮助患儿发展社交技能和建立人际关系。

7. 器械辅助训练:如康复器械、正畸器械等,通过正确使用这些辅助工具,帮助患儿进行特定肌肉的力量和运动控制训练。

8. 家庭参与训练:强调家庭的积极参与,通过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辅助和鼓励,加强儿童的康复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应根据患儿的情况和程度进行个体化设计,并由专业的康复团队进行指导和监督。

同时,康复训练应持续进行,并与其他医疗治疗措施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痉挛性偏瘫

痉挛性偏瘫

4. 维持患侧上下肢的体重负荷能力,促进分离运动,使缩短的肌肉伸展,增加其正常关节活动以 及下肢分离动作。 (1)患儿取四爬位,治疗师位于后方,一手扶持患儿健侧下肢膝关节,使其伸展,另一只手控制患 侧骨盆带,使患侧下肢保持屈髋屈膝90°, 在此体位上进行患侧下肢负荷体重、重心前后移动训练。
(2)患儿膝立位,使其保持对称姿势。在提高下肢的运动性、支持性的同时,促进患侧上肢、手的使用 及手眼协调能力(图3-162).
痉挛型偏瘫患儿的运动疗法
目录
CONTENTS
1 临床特点 2 治疗原则 3 运动疗法
5
01 临床特点
偏瘫对侧大脑半球萎缩及侧脑室扩大患儿一般情况下表现为: 1. 瘫痪肢体自发运动减小,上肢受累多较下肢重; 2. 患侧感觉异常,运动迟缓,乳儿期可见到患侧的手常为握拳状态,主动抓物
困难,正中位指向发育障碍,久之,会形成腕、肘关节的屈曲与挛缩; 3. 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独立步行发育延迟,由于健侧的过剩活动或代偿活动易导
(3)患儿立位,治疗师位于患儿身后,握住患侧上肢的肘部并将上肢上举,牵拉短缩的躯干,促通 抗重力伸展,姿势对称的同时使患儿体验体重的左右移动,并促进患侧上下肢的体重负荷能力(图3163)。
(4)患儿站立于平衡板上,一名治疗师在其后方控制,左右晃动平衡板,患侧负重时倾斜时间多于 健侧,另一名治疗师在其前方对患儿抛球,让其主动双手接球,可促通其立位左右平衡,体验重心 转移,改善患儿手眼协调,诱发患侧上肢主动运动。
(5)患儿仰卧位或坐位,治疗师在其上方或前方,用玩具诱发患儿双手去取玩具 ,促通患儿躯干对称及诱发双侧性的正中位指向运动。
2. 缓解患侧体干、上肢、下肢的痉挛性,促进患侧躯干充分伸展并进行牵伸,使其姿势对 称。 (1)患儿患侧在滚筒上侧卧位,治疗师一手控制肩关节,另一手控制髂前上棘。借助滚筒 前后移动来伸展躯干,缓解患侧躯干的痉挛性,促进姿势的对称(图3-1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痉挛型脑瘫患儿如何进行训练
痉挛型脑瘫患儿均有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建议通过各种运动训练手法能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变形,降低肌张力,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从而消除或改善运动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痉挛型脑性瘫痪有何特点
在脑瘫患儿中,痉挛型脑瘫所占的比例最多,最为常见,伸张反射亢进是本型的特征。

一般低出生体重儿和窒息者易患本型脑瘫,占脑瘫的50%以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异常痉挛性,可随着成长而发生关节挛缩变形,显著特点为上肢内旋后伸,拇指内收、握拳,下肢内收内旋,屈膝屈髋,尖足等。

痉挛型脑性瘫痪运动训练的目的
针对此型脑瘫患儿,运动训练的目的是促进肌肉关节活动,牵伸挛缩肌腱和韧带,松弛肌肉痉挛,防止肌肉萎缩,降低肌张力,提高身体旋转能力,促使患儿髋关节伸展及四肢外展、外旋姿势的出现,分离运动和交互动作的出现,支撑动作的完善及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如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训练
(1)抑制上肢的内收内旋、拇指内收、握拳、屈肘、肩关节后撤,保持良好的体位和姿势,采用Bobath手技。

其训练方法如下:
①拇指关键点控制训练。

②被动手指屈伸训练。

③上肢带关键点控制,双上肢外展外旋、上举。

④抱球姿势。

⑤Bobath球或滚筒上训练,仰卧其上促进全身伸展姿势。

仰卧一侧并抱腿抑制头背曲,俯卧其上促进抬头和手支撑。

⑥拧毛巾式训练纠正内旋后伸。

⑦中线活动的促通。

(2)抑制下肢的内收交叉、屈膝屈髋、尖足、足内外翻:
其训练方法如下:
①双下肢交互运动训练,对降低肌张力,抬腿跨步都有帮助。

②双下肢外展、外旋训练,纠正内收交叉。

③双侧内收肌的放松和按摩。

④骑跨于滚筒、花生球上或借助于髋关节外展训练椅。

⑤利用手法和内外翻矫正板纠正足内外翻。

⑥胭绳肌牵张训练(见膝关节活动训练章节)。

⑦髂腰肌牵张训练,
⑧跟腱的牵拉训练及足背屈的维持训练,以纠正尖足。

⑨髋关节伸展训练以纠正屈髋。

⑩搭桥式练习,促进骨盆伸展和加强腰背肌肌力。

(3)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训练和稳定性、协调性训练:
①各大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②对于严重的有踝阵挛或肌紧张的,可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

③手口眼和手足口协调性训练。

④双上肢支撑训练(既可促进手支撑和手指的伸展、抬头,也可促进髋关节伸展
):训练床上被动支撑;楔型垫上训练;滚筒上训练。

⑤立位促通板训练以促进站立并加强下肢稳定性。

⑥年龄3周岁以上的可利用骑自行车、跑步机加强下肢训练。

利用股四头肌训练仪既可增强下肢肌力,又可促进下肢分离运动的完善。

⑦利用娱乐体操,提高上肢侧举、上抬、外展的关节活动。

⑧手指训练可用捏取小食品、玩积木、叠纸、持笔描图、木钉盘训练等。

(4)增强体轴性旋转能力和体干的活动能力训练:
①体轴回旋模式(卧位、坐位、立位)。

②仰躺于滚筒上,利用滚筒的旋转性,使患儿双下肢、髋关节、躯干以及颈背部出现伸展姿势,也可以缓慢转动滚筒,使患儿重心左侧或右侧转移,反复操作,让患儿感觉重心的变化。

③翻身训练:反射式翻身;手部控制式翻身;腿部控制式翻身;头部控制式翻身。

(5)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取决于头部的位置,躯干肌负重能力,头躯干和肢体
之间的协调能力。

①先进行坐位的保持训练。

②能独坐后进行前方、左右、后方平衡,重心转移、复原的感觉训练,可借助Bobath球、平衡板进行训练以增强训练难度。

(6)爬行训练:①四爬位的保持。

②四点、三点、两点支撑负重平衡训练。

③训练爬行。

(7)跪位训练:①扶物双膝跪训练。

②不扶物双膝跪。

③单腿跪训练。

(8)立位及立位平衡训练:坐位到立位;跪位到立位;单腿站立;下蹲起立训练;立位平衡训练。

(9)步行训练:步行需要有一定的平衡能力、重心转移能力以及主动屈髋屈膝及足背屈功能。

独站完成后,可利用助行器、步行阶梯、平行杠练习行走,若有双下肢交叉可利用外展步行板进行训练。

痉挛型脑瘫患儿均有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通过各种运动训练手法能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变形,降低肌张力,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从而消除或改善运动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训练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被动到主动,由静力控制到动力控制,由借助控制到自我控制。

训练融于游戏之中、音乐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患儿训练的兴趣。

同时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使家长有信心、恒心,持之以恒坚持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临床观察发现,四肢瘫最多、最重,并发症也最多,其次为双瘫、偏瘫。

临床观察到患儿智力越好,训练效果也越好,同年龄合并智力低下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低于智力好的患儿。

诊断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小于6个月开始治疗的正常化率可达96.1%。

“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中的“脑细胞激活疗法”通过特质的治疗发生体输出特定的负极性脚边磁场,直接通过露骨达到脑内较深层组织,作用于脑细胞和脑血管。

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供血供氧量,全面修复受损脑神经细胞,促进脑发育,改善脑萎缩,使流涎、语言不清、多动、智力低下等症状得到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