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诗文中意象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一、草木类: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
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杜鹃,源自望帝神话,每当人们漂泊在外,对故乡、故国魂牵梦绕时,常借其来表达难以抚平的愁思。
是悲思、哀苦的载体。
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秦观《画堂春》)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
(顾况《忆故园》)杜鹃啼后归舟发,只有春愁满载还。
(郑思肖《怀归》)2.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白居易《江上送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李商隐《泪》)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
(刘筠《送客不及》)3.碧血,源自苌弘的传说。
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
(郑允端《读文山丹心集》)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
(孟亮揆《于忠肃墓》)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
(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4.巫山云雨,源于远古先民“天地交感,化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其含义是男女幽会。
亦写作云雨巫山、阳台云雨、云雨等。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
(贺铸《鸳鸯语》)相逢相笑今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禹锡《有所嗟二首》)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商隐《深宫》)5.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
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
(杜甫《九日》)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
(王昌龄《卢溪别人》)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刘禹锡《竹枝词》)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孟浩然《登万岁楼》)6.陇头流水,陇水(陇坂)意象是以思乡为意蕴,写征人的流离之苦,思归之痛。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落花:伤春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莲花:“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有关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
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有关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梅花(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3、菊花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4松柏孤直、顽强、高洁5莲爱情6梧桐凄凉、悲伤7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2)草木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8、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凄凉9、红豆爱情、相思10、豆蔻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11、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12、黍离。
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13、丁香:愁思或情结14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15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16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7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18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9桃花:象征美人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兰:高洁21牡丹:富贵美好二、动物类1蝉:(1)品行高洁。
(2)悲凉凄切(3)人生短暂,怜惜生命2、杜鹃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3、鹧鸪乡思、羁旅行役4、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5乌鸦衰败、荒凉、小人、俗客庸夫6蟋蟀思乡7鸳鸯夫妇恩爱8精卫复仇、奋斗、不畏艰难9青鸟信使10、燕子:(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一、梦蝶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二、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三、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四、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五、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六、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七、还珠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八、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九、青眼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文言文意象解析
文言文意象解析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象,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艺术享受。
本文将从意象的角度对文言文进行解析,探讨其在表达上的独特魅力。
一、自然意象的运用自然意象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表达手法之一,在描绘风景、气候、季节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滕王阁序》中的“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一句,通过“秋风”搭配“人间”,表达出阶段性变迁的意境,使整个文字充满了秋天的萧瑟与孤寂。
二、动物意象的表现动物意象在文言文中常被用于比喻,增强表达的形象感。
比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宝玉”分别象征了忧郁与繁华,她们的名字都与花鸟相联系,体现了她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文言文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往往精细入微,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言谈举止等方面的描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被描绘为一个多愁善感、柔情似水的形象,通过对他性格特点的刻画,使读者对其感同身受。
四、建筑意象的运用建筑意象在文言文中也是常见的,通过对建筑物的描绘,营造独特的空间感和氛围。
比如《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通过对其山水环境和人居建筑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美丽画卷,让人们心生向往。
五、色彩意象的表现色彩意象在文言文中常用以表达情绪、氛围等,通过色彩的运用使文言文更加鲜活生动。
比如《史记》中的“秋实如珠玑,万物劲秀”一句,通过“珠玑”来形容秋实的色彩,展示了大自然在丰收季节的盛景。
六、音响意象的运用音响意象也是文言文的一种特色表达方式,通过对声音的描绘,能够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思绪。
比如《离骚》中的“心之忧矣,曷以知之”,通过“忧矣”来形容心中的焦虑和矛盾,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动荡与痛苦。
总结:文言文以其独特的意象表达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通过自然意象、动物意象、人物形象、建筑意象、色彩意象和音响意象的运用,文言文在细节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高洁、脱俗
解 意 象 品 诗 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 ——《诗经· 小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渭城曲》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离别
解 意 象 品 诗 歌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凄凉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书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畿复》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徐志摩《沪杭车中》)
解 意 象 品 诗 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戴叔伦《堤上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卢纶 《送李端》
高 洁 品 格
解 意 象 品 诗 歌
边塞生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李颀《古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初中古诗文常见意象与典故-知识点归纳
古诗文常见意象与典故100个1.月亮:一般在古诗文中用作由月亮本身引发的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
2.杨柳:在古诗文中,“杨柳”即指柳树,而不是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以折柳表惜别,由此表现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名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长亭: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后用来指代陆上的送别之所。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的便是离别时的场景。
4.杜康: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被尊为酒神,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曹操《短歌行》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沙场:平沙旷野,多指战场。
王翰《凉州词》有名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桑梓:《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7.丹心:指忠诚、赤诚之心。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9.哀鸿: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0.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王维《相思》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1.献芹:也叫“芹献”,典出《列子》卷七《杨朱篇》: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嘴巴也刺破了,肚子消化不了也疼痛得要腹泻。
语文古词诗中常见的意象
语文古词诗中常见的意象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1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 《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 《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古诗文中的意象与意境
古诗文中的意象与意境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远的意境展示了古人的情感与思想。
意象是指通过形象化的表达手法传递思想、情感和意义的符号,而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让读者感受到的情境和氛围。
在古诗文中,意象与意境的运用非常重要,它们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并使读者得到深刻的体验。
一、古诗文中的意象古诗文中的意象多以自然景物为主,通过生动的词语和形象描述来传递感知和抒发情感。
例如,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形象地描绘景色,通过这些意象使读者感受到了壮美的自然景观。
此外,古诗文中还常运用动物、花草、山川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他以柳树为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些意象经过诗人的精心挑选和巧妙运用,使作品富有生动性和鲜明的形象感。
二、古诗文中的意境古诗文通过意象的运用,构建了独特的意境,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
意境是通过意象的聚合和组合形成的,它既是指抒发作者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反映古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
古诗文中常用的意境有多种,比如婉约的意境、豪放的意境、忧郁的意境等。
例如,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堆砌,创造了一种寂静、凄清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秋夜的宁静与幽寂,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思考与感伤。
另外,古诗文中还常通过主题、节奏、韵律等手法来营造意境。
例如,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他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物的努力追求,营造了一种激荡人心的豪放意境,让读者感受到振奋和豪情。
总之,古诗文中的意象与意境是相辅相成的,意象通过丰富多样的形象描述传递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而意境则通过意象的组合和运用,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
古诗文中的意象与意境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这些意象与意境,古人向后人传达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可以从古诗文中汲取灵感,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共通之处,为今天的文学创作和生活启发提供借鉴。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具体分析,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这技巧上的妙处。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诗歌中的意象
B、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
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C、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如:“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 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行”的诗句。 “雁序”:飞雁的序列。杜甫有诗《天池》: “九秋惊雁序,万里狎鱼翁。” “雁阵”: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汉代焦延寿的 《易林•二复之丰》:“九雁列阵,雌独不群。” 强 调大雁和雁群的关系。 “断鸿”,是失群孤雁。柳永的《乐章集•夜半乐 词》有:“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久。” 张久龄云:“孤鸿海上来。”
1、“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 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 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 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 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 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 弟》)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 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 月怀远》)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泊船瓜州》) 6、“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 《江城子》)
九、寒蝉
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 种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 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 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季节, 这是信用。 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 蝉命折旦夕,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 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 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完整版)文言文古诗文中意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化抽象为形象,变无情为有情。
意象的构思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鉴赏古典诗词的重点。
1、“柳”(1)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以折柳表惜别。
2、“燕”(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3、“水”(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文化含义及理解
寒蝉(秋蝉)到了生命的终点,叫声嘶鸣,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5.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7.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样含有飘零之意。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6.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大全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大全一、边塞、军旅类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3.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4. 柳营:指纪律严明的军营。
汉周亚夫为将军,治军谨严,驻军细柳,号细柳营。
5.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6.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7.号角、画角、城角: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
诗歌常借此意象表达悲凉伤感之意。
二、送别类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 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14. 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15. 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16. 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17. 蟋蟀怀念征人。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18.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古文常识系列之古文中常见意象
古文常识系列之古文中常见意象古文常识系列包括:古文常见意象、文言文常见实词汇编、文言文常见虚词汇编、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文言文常见句式等6个部分。
这些常识内容主要靠背记,也是解决高考中文言文阅读问题的基础和主要途径。
内容不多,也不必死记硬背,坚持每天学一点,半年时间即可得到很大提升。
意象,是中国古诗词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打开古诗词内含思想的重要钥匙。
在中国几千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历代文人墨客对一些具象赋予一定的含义,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意象,需要必要理解和背记。
一、植物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松柏(外形挺拔、恶劣环境中能生长):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柳(谐音“留”):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梅(冬天开、不怕冷,脆弱之花与寒冷环境成强烈对比):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菊(深秋不畏寒开花,陶渊明爱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竹(有竹节、长得快):气节、积极向上。
兰(外形):高洁。
牡丹(外形、色彩富态):富贵、美好。
桃花(外形、色彩漂亮):象征美人。
桑榆(桑树、榆树,外形):比喻垂老之年。
成熟的梅子(酸酸甜甜的):少女怀春。
杨花(即柳絮,随风飘)、芦花(细小,随风飘):飘零之意。
丁香(外形):指淡雅、愁思或情结。
莲(有篇《爱莲说》文章):喻高洁,或表达爱情。
草:荒凉、偏僻、愁思,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芭蕉(原本一起的芭蕉分离):常常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联系O梧桐:品格高洁(栽桐引凤)、忠贞爱情(古时认为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离情别绪(梧桐叶落)。
黍离(诗经中的一首诗):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二、动物类子规(叫声):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飞得高):理想、追求。
鱼(游得欢、无忧愁):自由、惬意。
雁(离家去南方过冬):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有力量):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含义
●草木类: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酷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冲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肯同流合污的高贵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织转变,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常利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景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景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A.前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道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愈来愈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出,禅放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贵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古代文言文中的意象描写
古代文言文中的意象描写在古代文言文中,意象描写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表达方式。
通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传达抽象概念或情感,古代作家能够赋予作品更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象描写。
一、自然景色的描写古代文言文中,自然景色的描写常常被用来表达人物情感或表现社会状况。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描写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夜晚景色,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表达作者离愁别恨的心情。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描绘四季景色,将人物的命运与自然相联系,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意境和深度。
二、动物与植物的描写动物与植物的描写是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意象之一。
通过描写动物的形态、特点以及行为举止,作家能够传递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情感。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用鹳雀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植物的描写也常被运用到文言文中,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通过描写枣树与石榴花等植物,来表达人物性格或展示社会风貌。
三、人物形象的描写在古代文言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常常精彩纷呈。
通过塑造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家能够更好地传递作品的主题与情感。
例如,在《西游记》中,各种各样的妖精和神仙形象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展示了丰富的人性和情感。
四、色彩的描写色彩的描写在古代文言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描述不同色彩的明暗、鲜艳与沉闷,作家能够表达情感或突出主题。
比如,在《红楼梦》中,红、绿、紫等颜色被大量使用,既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场景,也寓意着情感转折与命运的变幻。
在明代杨慎的《武林旧事》中,他用“铁骑煞尾,金甲群豪;珠红乍湿,绿沼初晴”等描写手法,使描绘更加生动,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综上所述,古代文言文中的意象描写是通过自然景色、动物与植物、人物形象以及色彩等多种手法,来表达抽象概念或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化抽象为形象,变无情为有情。
意象的构思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鉴赏古典诗词的重点。
1、“柳”(1)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以折柳表惜别。
2、“燕”(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3、“水”(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4、“月”对月思亲——(1)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希冀和渴盼)(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等等。
5、“菊”:作为傲霜之花,经常喻(1)坚强的品格,(2)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6、“梅”: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朋友:“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
”“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
”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严寒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7、“松”:《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傲霜斗雪喻正直、坚贞、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8、“莲”:(1)“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谐音双关,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2)“莲”与“恋”音同,借以对爱人的思恋(如“藕断丝连”)9、“梧桐”:(1)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2)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0、“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的象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1、“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喻旅途艰险和离愁别绪(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12、“寒蝉”:秋后的蝉命折旦夕,寒蝉象征悲凉(唐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13、“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每年秋季南迁,喻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唐人赵嘏gǔ《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2)鸿雁传书的典故,以鸿雁来指代书信,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李商隐《离思》“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14、“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15、酒(1)浓浓的酒香表现纯朴自然生活情趣(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故人具鸡忝,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酒能传达友情、爱情间深厚、亲密的感情(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