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和命令模式的对比
适配器模式和命令模式的对比适配器模式和命令模式是两种常见的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中被广泛应用。
它们都是为了解决不兼容或者功能复杂的问题,但是它们的实现方式和使用场景却有所不同。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适配器模式和命令模式的对比。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主要用来解决不兼容的问题。
当两个类的接口不兼容时,我们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将它们转换为可以相互交互的形式。
适配器模式是通过包装一个类来实现的,这个包装类会将原始的类的接口转换为目标接口的形式。
适配器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对象转换为另一个对象。
这个转换是通过一个适配器来完成的,适配器的作用是将一个不兼容的接口转换为目标接口的形式。
适配器模式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类适配器,另一种是对象适配器。
类适配器是通过继承实现的,它可以通过继承原来的类来实现目标接口。
对象适配器是通过组合实现的,它可以通过持有原来的类的实例来实现目标接口。
适配器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将两个互不兼容的类连接起来,使它们能够相互交互。
但是适配器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它会增加代码的复杂度,而且可能会导致一些意外的问题。
命令模式命令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主要用来将请求封装为对象,从而可以将请求的参数化,存储或者传递。
命令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请求和执行解耦,使得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可以独立变化。
命令模式有四个主要角色,分别是命令、接收者、调用者和客户端。
命令是一个抽象接口,它定义了所有具体命令的行为。
接收者是真正执行命令的对象,它知道如何执行命令的具体实现。
调用者是一个具体对象,它接收并执行命令。
客户端是请求发送者,它通过具体的命令对象来调用执行命令的接收者。
命令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将请求和执行解耦,从而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另外,命令模式还可以将多个命令组合成一个复杂的命令,从而实现撤销和重做的功能。
但是命令模式的缺点是会增加代码的复杂度,而且在大型系统中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
适配器模式和命令模式的对比适配器模式和命令模式都是常见的设计模式,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不兼容或者功能复杂的问题。
适配器模式和组合模式的比较
适配器模式和组合模式的比较适配器模式和组合模式都是常用的设计模式,它们在实际开发中经常被用到。
虽然这两种模式看起来很像,但它们的作用和实现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适配器模式和组合模式的比较。
一、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性设计模式,它能够将不兼容的接口转换成另一种接口,使得不同类之间能够相互协作。
适配器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得原本不兼容的类能够协同工作。
适配器模式的实现方式通常有两种: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
其中,类适配器使用继承机制对源接口进行扩展,而对象适配器则是使用组合机制来实现接口转换。
适配器模式的应用场景比较广泛,例如在使用第三方库时,可能会遇到接口不兼容的情况,此时就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组合模式组合模式是一种结构性设计模式,它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使得用户无需区分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从而可以统一地处理所有对象。
组合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从而将复杂的对象模型简化为单一的对象结构。
组合模式的实现方式通常有两种:透明组合模式和安全组合模式。
其中,透明组合模式是将叶子对象和组合对象都看做一种对象,从而对外具体透明,而安全组合模式则是将叶子对象和组合对象分开处理,从而增强了类型安全。
组合模式的应用场景比较广泛,例如在操作文件系统时,可能会遇到需要同时操作文件和目录的情况,此时就可以使用组合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适配器模式和组合模式的比较适配器模式和组合模式都是常用的设计模式,它们在实际开发中经常被用到。
虽然这两种模式看起来很像,但它们的作用和实现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适配器模式的主要作用是将不兼容的接口转换成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得不同类之间能够相互协作。
而组合模式的主要作用是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从而可以统一地处理所有对象。
其次,适配器模式通常使用继承或组合机制来实现接口转换,而组合模式则是使用组合机制来实现对象的组合。
适配器模式优缺点
模式优缺点适配器模式的优点1.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解耦,通过引入一个适配器类来重用现有的适配者类,而无须修改原有代码。
2.增加了类的透明性和复用性,将具体的实现封装在适配者类中,对于客户端类来说是透明的,而且提高了适配者的复用性。
3.灵活性和扩展性都非常好,通过使用配置文件,可以很方便地更换适配器,也可以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适配器类,完全符合“开闭原则”。
类适配器模式的缺点如下:对于Java、C#等不支持多重继承的语言,一次最多只能适配一个适配者类,而且目标抽象类只能为抽象类,不能为具体类,其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将一个适配者类和它的子类都适配到目标接口。
类适配器模式还具有如下优点:由于适配器类是适配者类的子类,因此可以在适配器类中置换一些适配者的方法,使得适配器的灵活性更强.对象适配器模式还具有如下优点:一个对象适配器可以把多个不同的适配者适配到同一个目标,也就是说,同一个适配器可以把适配者类和它的子类都适配到目标接口。
对象适配器模式的缺点如下:与类适配器模式相比,要想置换适配者类的方法就不容易。
如果一定要置换掉适配者类的一个或多个方法,就只好先做一个适配者类的子类,将适配者类的方法置换掉,然后再把适配者类的子类当做真正的适配者进行适配,实现过程较为复杂模式适用环境系统需要使用现有的类,而这些类的接口不符合系统的需要。
想要建立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类,用于与一些彼此之间没有太大关联的一些类,包括一些可能在将来引进的类一起工作。
两个类所做到事情相同或者相似,但是具有不同的接口的时候,和客户要求不符合的时候。
旧的系统开发的类已经实现了一些功能,但是客户端却只能以另外接口的形式访问,但是我不希望手动更改原有的类;使用第三方组件,组件接口定义和自己定义的不同,不希望修改自己定义的接口,但是要使用第三方组件接口的功能。
1) Target: 定义了客户使用的特定域的接口2) Adapter: 适配器,将源角色改造成为目标接口,适配后的对象3) Adaptee: 一个需要转换的已有接口。
中介者模式和适配器模式的区别
中介者模式和适配器模式的区别中介者模式和适配器模式是设计模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在软件开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们在功能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两种模式的定义、实现方式、使用场景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
一、定义中介者模式是指通过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从而使原来的对象不再相互引用,而是通过中介者对象来完成相互的交互。
适配器模式则是指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从而使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无法在一起工作的两个类能够在一起工作。
二、实现方式1. 中介者模式的实现中介者模式的实现方式通常包含两个角色:中介者角色和同事角色。
其中,中介者角色通常负责协调同事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同事角色则负责执行具体的任务。
中介者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各个同事对象解耦,让它们不需要知道彼此的存在中介者模式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即将中介者模式作为被观察者,同事对象作为观察者。
2. 适配器模式的实现适配器模式的实现方式通常包含三个角色:目标角色、适配器角色和被适配者角色。
其中,目标角色是客户端希望使用的接口,被适配者角色是已有的接口,适配器角色则是在两者之间进行接口的转换。
适配器模式的实现核心思想就是将原本不兼容的接口进行转换,让它们能够协同工作。
适配器模式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
类适配器是通过多重继承实现,而对象适配器则是通过组合来实现。
三、使用场景1. 中介者模式的使用场景中介者模式通常适用于大型、复杂的系统中,系统中有许多对象需要互相通信,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中介者模式可以将这些对象的关系进行解耦,从而达到简化系统的目的。
中介者模式还适用于系统中的对象出现频繁的变化,如果每个对象的变化都会对其他对象产生影响,那么这个时候可以采用中介者模式来将这些对象的变化隔离开来。
2. 适配器模式的使用场景适配器模式通常适用于已有的接口无法满足客户端的需求的情况下。
适配器模式和桥接模式的对比
适配器模式和桥接模式的对比适配器模式和桥接模式是两种常见的软件设计模式,它们都是为了处理不同对象之间的关联和交互。
尽管它们可能看起来相似,但它们是不同的,它们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适配器模式和桥接模式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区别,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
##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模式,用于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种接口,以便于两者之间的协同工作。
适配器模式通常用于将旧的或不兼容的代码重新封装成一个新的接口,从而使得客户端可以统一调用。
适配器模式有三种类型:1. 类适配器模式:通过继承来适配目标接口。
2. 对象适配器模式:通过组合来适配目标接口。
3. 接口适配器模式:为一个接口提供默认的空实现,以便于随后的子类选择性的覆盖。
适配器模式可以让我们面对不兼容的对象,而不需要去修改现有的代码。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使用220V的电器,但是只有110V的电源,我们可以使用一个适配器来将电源转换成220V。
另外,如果我们需要将一个常用的库引入我们的项目,但是它们的API与我们项目的不兼容,我们也可以使用适配器来封装和转换这个库的API。
适配器模式的优点是:1. 它允许我们使用现有的代码,而不需要去修改。
2. 它能够有效地分离不兼容的代码,从而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3. 它能够使客户端透明地使用新的代码,而不需要了解其内部实现。
适配器模式的缺点是:1. 它可能会导致代码变得复杂,特别是在适配器的数量增加时。
2. 它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特别是在高频率调用的场景下。
## 桥接模式桥接模式也是一种结构型模式,它将抽象和实现分离开来,从而允许它们可以独立演化。
桥接模式通常用于处理多维度变化的场景,例如一个产品的多个变体,或者一个汽车的多个型号和配置。
桥接模式包含两部分:1. 抽象部分:定义了抽象部分的接口。
2. 实现部分:定义了实现部分的接口。
抽象部分可以通过组合实现,实现部分可以通过继承来实现。
代理模式和适配器模式的对比
代理模式和适配器模式的对比介绍软件开发一直是一个变化规律极为频繁的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设计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
设计模式是一种特殊的代码重构技巧,它们被设计用于解决一些在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其中代理模式和适配器模式是两种常见的设计模式。
本文将对它们进行对比探讨,旨在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代理模式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是软件开发中的一种设计模式,它的目的是通过使用一个代理对象来控制对设计对象的访问。
代理是对象的一个抽象,可以在原对象之前进行前置处理,在原对象之后进行后置处理,并且不影响原对象的逻辑实现。
例如,假设我们需要访问一个网络资源,而这个资源的访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数据带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代理模式,将代理对象作为访问网络资源的入口,代理对象会负责从网络中加载必要的资源。
此外,代理模式还可以用于实现权限和安全控制。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是软件开发中的一种设计模式,它的目的是在不改变现有代码的基础上,将不兼容的对象包装到一个可用对象中。
适配器模式主要用于解决两个接口不兼容的问题,可以将不同的接口封装到一个通用的接口中,从而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协作。
例如,在一个应用中,我们可能需要将一些数据从一个数据源中提取出来,并将其转换为另一种格式,以便在另一个应用中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来实现数据的转换和传输。
对比代理模式和适配器模式都是常见的设计模式,它们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首先,代理模式和适配器模式的目的和实现方式不同。
代理模式的目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额外的控制和安全性,而适配器模式的目的是实现两个不兼容的接口之间的协作。
代理模式通过在原对象之前和之后进行前置和后置处理来实现额外控制的目的。
其次,代理模式和适配器模式的实现方式不同。
适配器模式通过将不兼容的对象包装在一个可用的对象中来实现数据转换和传输的目的。
适配器模式和桥接模式的区别
适配器模式和桥接模式的区别适配器模式和桥接模式都是常用的软件设计模式,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不同类、不同接口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但是,虽然二者的主要目的相同,但是它们的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却有所不同。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模式,它的作用是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种接口。
当一个类的接口与系统的需求不匹配时,就需要使用适配器模式来进行接口转换。
适配器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不改变原有类的基础上,通过一个适配器将其接口转换为其他需要的接口。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有一个旧的音频播放器,但是我们需要用它来播放新的MP3格式的音乐文件。
由于旧的音频播放器只支持WAV格式的音频文件,因此我们需要一个适配器来将MP3文件转换成WAV文件,使得旧的音频播放器能够播放MP3格式的音乐。
适配器模式有三种实现方式:类适配器模式、对象适配器模式和接口适配器模式。
其中,类适配器模式是通过继承原有类来实现适配器功能的。
对象适配器模式则是通过组合原有类和适配器类来实现适配器功能的。
接口适配器模式则是通过抽象类来实现适配器功能的。
相比之下,桥接模式则是一种对象结构型模式,它的作用是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开来,以便能够独立地变化。
桥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抽象与实现解耦,从而使得两者可以独立演化。
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个接口的不同实现封装成一个桥接类,让客户端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实现方式。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有一个手机品牌,我们希望让它可以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包括Android和iOS。
我们可以采用桥接模式来实现这个功能。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手机品牌的抽象类,然后为每种操作系统定义一个实现类,最后再定义一个桥接类,将手机品牌和操作系统连接起来。
这样,在需要使用手机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操作系统实现类,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
总的来说,适配器模式和桥接模式都是常用的设计模式,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适配器模式主要用于将一个类的接口进行转换,从而实现不同类之间的兼容性,常常用于旧系统的升级和扩展。
装饰者模式与适配器模式的比较
装饰者模式与适配器模式的比较随着软件开发的不断发展,开发人员在处理问题时需要选择正确的设计模式来保证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装饰者模式和适配器模式都是常见的设计模式,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设计模式的异同点和适用场景。
1. 装饰者模式装饰者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扩展对象的行为,而不需要通过继承来实现。
装饰者模式通常涉及两个角色:装饰者和被装饰者。
被装饰者是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它代表了需要被扩展的对象。
装饰者是一个实现了被装饰者接口的类,它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为被装饰者对象添加新的行为。
装饰者模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通过组合而不是继承来扩展对象的行为,因此可以避免类爆炸的问题。
同时,该模式也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为对象添加新的行为,从而使得代码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然而,装饰者模式也有一些必须考虑的缺点,例如它可能会导致代码的复杂性增加,因为需要创建大量的类和对象。
2.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可以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期望的接口。
适配器模式一般涉及三个角色:适配器、适配者和目标接口。
适配者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类,它的接口与目标接口不兼容。
适配器是一个实现了目标接口的类,它通过封装适配者的行为来将适配者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
适配器模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灵活性。
当我们需要使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但是它的接口与我们期望的接口不兼容时,可以通过适配器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适配器模式也有一些缺点。
例如,过多地使用适配器模式可能会使得代码变得不可维护,因为它会增加代码的复杂性。
3. 装饰者模式与适配器模式的比较装饰者模式与适配器模式都是结构型设计模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目的和使用场景。
装饰者模式通常用于在运行时动态地扩展对象的行为。
例如,我们想要为一个文本编辑器添加加粗、下划线、斜体等样式时,可以使用装饰者模式来实现这个功能。
相比之下,适配器模式常常用于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另一个接口。
adapter方法
adapter方法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使得不兼容的接口可以一起工作。
适配器模式允许对象以不同的接口表现,使得原本因接口不一致而无法在一起工作的类可以协同工作。
适配器方法适配器方法是适配器模式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它通过在原有接口和目标接口之间增加一个适配器来实现接口的转换。
类适配器类适配器使用继承关系来实现接口转换。
适配器类继承自原有类,并实现目标接口,从而使得原有类的方法可以通过目标接口调用。
类适配器的实现步骤:1.创建目标接口,即适配后期望的接口。
2.创建源接口,即需要适配的接口。
3.创建适配器类,继承源接口并实现目标接口,在适配器类中实现方法映射关系。
4.在适配器类中重写目标接口的方法,将调用具体方法的任务委托给源接口的方法。
示例代码:public interface Target {void request();}public class Adaptee {public void specificRequest() {// 具体请求的逻辑实现}}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Adaptee implements Target { @Overridepublic void request() {specificRequest();}}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arget target = new Adapter();();}}对象适配器对象适配器使用组合关系来实现接口转换。
适配器类持有源类的实例,并实现目标接口,从而使得源类的方法可以通过目标接口调用。
对象适配器的实现步骤:1.创建目标接口,即适配后期望的接口。
2.创建源接口,即需要适配的接口。
3.创建适配器类,持有源接口的实例并实现目标接口。
4.在适配器类中实现目标接口的方法,将调用具体方法的任务委托给源接口的方法。
适配器模式的本质及分类
适配器模式的本质及分类什么是适配器在计算机编程中,适配器模式(有时候也称包装样式或者包装)把一个类的接口变换成客户端所期待的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原本因接口不匹配而无法在一起工作的两个类能够在一起工作。
一个适配允许通常因为接口不兼容而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类工作在一起,做法是将类自己的接口包裹在一个已存在的类中。
适配器模式所涉及的角色有:●目标(Target)角色:这就是所期待得到的接口。
注意:由于这里讨论的是类适配器模式,因此目标不可以是类。
●源(Adapee)角色:现在需要适配的接口。
●适配器(Adaper)角色:适配器类是本模式的核心。
适配器把源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
显然,这一角色不可以是接口,而必须是具体类。
适配器模式的本质适配器模式的本质是:转换匹配,复用功能。
适配器通过转换调用已有的实现,从而能把已有的实现匹配成需要的接口,使之能满足客户端的需要。
也就是说转换匹配是手段,而复用已有的功能才是目的。
在进行转换匹配的过程中,适配器还可以在转换调用的前后实现一些功能处理,也就是实现智能的适配。
适配器的分类共有两类适配器模式:类适配器模式-- 这种适配器模式下,适配器继承自已实现的类(一般多重继承)。
1. 用一个具体的Adapter类对Adaptee和Taget进行匹配。
结果是当我们想要匹配一个类以及所有它的子类时,类Adapter将不能胜任工作。
2. 使得Adapter可以override(重定义)Adaptee的部分行为,因为Adapter是Adaptee 的一个子类。
对象适配器模式-- 在这种适配器模式中,适配器容纳一个它包裹的类的实例。
在这种情况下,适配器调用被包裹对象的物理实体。
适配器模式在跨平台应用程序中的应用
适配器模式在跨平台应用程序中的应用适配器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在跨平台应用程序中也经常被使用。
跨平台应用程序是指能够运行在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或设备上的应用程序。
由于不同的操作系统或设备具有不同的接口和功能,所以在开发跨平台应用程序时,需要进行接口适配。
例如,假设我们要开发一款跨平台的音频播放器应用程序。
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支持不同的音频格式,比如Windows可能支持WMA格式,而Mac可能支持AAC格式。
我们需要一种机制来使得我们的应用程序能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使用不同的音频格式。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统一的音频播放器接口,然后为每个操作系统创建适配器,将特定操作系统的音频播放器接口转换成统一的音频播放器接口。
这样在编写应用程序时,就可以使用统一的音频播放器接口来进行操作,而不需要关心不同操作系统的细节。
其中一个适配器的实现可能如下所示:```javapublic class WindowsAudioPlayerAdapter implements AudioPlayerprivate WindowsAudioPlayer windowsAudioPlayer;public WindowsAudioPlayerAdapter(WindowsAudioPlayer windowsAudioPlayer)this.windowsAudioPlayer = windowsAudioPlayer;}public void play(String audioFile)windowsAudioPlayer.playWindowsAudio(audioFile);}public void pauswindowsAudioPlayer.pauseWindowsAudio(;}public void stowindowsAudioPlayer.stopWindowsAudio(;}```在应用程序中,我们可以通过创建适配器实例,使用统一的接口来播放音频文件,而不需要关心具体的操作系统:```javaAudioPlayer audioPlayer;//判断操作系统if (currentOS == "Windows")WindowsAudioPlayer windowsAudioPlayer = new WindowsAudioPlayer(;audioPlayer = newWindowsAudioPlayerAdapter(windowsAudioPlayer);} else if (currentOS == "Mac")MacAudioPlayer macAudioPlayer = new MacAudioPlayer(;audioPlayer = new MacAudioPlayerAdapter(macAudioPlayer);audioPlayer.play("music.mp3");```适配器模式在跨平台应用程序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处理不同的接口,还可以用于处理不同的数据格式,不同的网络协议等。
适配器模式
本文讨论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是23中设计模式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新接口和老接口之间进行适配。
它非常像我们出国旅行时带的电源转换器。
为了举这个例子,我还特意去京东上搜了一下电源转换器,确实看到了很多地方的标准不一样。
我们国家的电器使用普通的扁平两项或三项插头,而去外国的话,使用的标准就不一样了,比如德国,使用的是德国标准,是两项圆头的插头。
如果去德国旅游,那么我们使用的手机充电器插头无法插到德国的插排中去,那就意味着我们无法给手机充电。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使用一个电源转化器就行了。
如下图所示:该适配器下面的插头符合德国标准,可以插到德国的插排中去,上面提供的接口符合国标,可以供我们的手机充电器使用。
实现电源适配器下面我们使用代码来表述适配器模式:代码中有两个接口,分别为德标接口和国标接口,分别命名为DBSocketInterface和GBSocketInterface,此外还有两个实现类,分别为德国插座和中国插座,分别为DBSocket和GBSocket。
为了提供两套接口之间的适配,我们提供了一个适配器,叫做SocketAdapter。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客户端,比如是我们去德国旅游时住的一家宾馆,叫Hotel,在这个德国旅馆中使用德国接口。
德标接口:1 2 3 4 5 6 7 8 91011 /*** 德标接口*/public interface DBSocketInterface {/*** 这个方法的名字叫做:使用两项圆头的插口供电 * 本人英语就这个水平*/void powerWithTwoRound();}德国插座实现德标接口1 2 3 4 5 6 7 /*** 德国插座*/public class DBSocket implements DBSocketInterface{public void powerWithTwoRound(){System.out.println("使用两项圆头的插孔供电");9 }德国旅馆是一个客户端,它里面有德标的接口,可以使用这个德标接口给手机充电: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 德国宾馆*/public class Hotel {//旅馆中有一个德标的插口private DBSocketInterface dbSocket;public Hotel(){}public Hotel(DBSocketInterface dbSocket) {this.dbSocket = dbSocket;}public void setSocket (DBSocketInterface dbSocket){ this.dbSocket = dbSocket;}//旅馆中有一个充电的功能public void charge(){//使用德标插口充电dbSocket.powerWithTwoRound();25 }现在写一段代码进行测试: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初始化一个德国插座对象,用一个德标接口引用它 DBSocketInterface dbSoket = new DBSocket();//创建一个旅馆对象Hotel hotel = new Hotel(dbSoket);//在旅馆中给手机充电hotel.charge();}}运行程序,打印出以下结果:使用两项圆头的插孔供电现在我去德国旅游,带去的三项扁头的手机充电器。
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案例详解
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案例详解基本介绍适配器模式将某个类的接⼝转换成客户端期望的另⼀个接⼝表⽰,主要⽬的是兼容性,让原本因接⼝不匹配不能⼀起⼯作的两个类可以协同⼯作。
适配器模式属于结构性模式,主要分为三类:类适配器模式、对象适配器模式、接⼝适配器模式。
类适配器模式什么是类适配器模式类适配器模式介绍:Adapter类,通过集成src类,实现dst类接⼝,完成src>dst的适配。
应⽤实例案例以⽣活中充电器的例⼦来讲解适配器,充电器本⾝相当于Adapter,220V交流电相当于src(即被适配者),我们的dst(即⽬标)是5V 直流电。
思路分析代码实现1//被适配的类2public class Voltage220V {3//输出220V的电压4public int output220V(){5int s rc=220;6S ystem.out.println("电源电压="+src+"伏");7return s rc;8}9}1//适配接⼝2public interface IVoltage5V {3int output5V();4}1public class VoltageAdapter extends Voltage220V implements IVoltage5V {2@Override3public int output5V(){4int s rcV =o utput220V();//获取220V的电压5int d stV =s rcV /44;//进⾏处理6return d stV;7}8}1public class Phone {2//充电3public void charging(IVoltage5V i Voltage5V){4if(iVoltage5V.output5V()==5){5S ystem.out.println("现在电压为5V,可以充电");6}else if(iVoltage5V.output5V()>5){7S ystem.out.println("现在电压⼤于5V,可以充电");8}9}10}1public class Client {2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 rgs){3P hone p hone =new P hone();4p hone.charging(new V oltageAdapter());5}6}类适配器模式注意事项和细节Java是单继承机制,所以类适配器需要继承src类这⼀点算是⼀个缺点,因为这要求dst必须是接⼝,有⼀定局限性。
适配器模式Adapter
ILogAdaptee +WriteLog()
DataBaseLog
FileLog
新的日志记录工具类结构图
新的日志记录类主要实现代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LogAdaptee { public abstract void WriteLog();} public class DatabaseLog : LogAdaptee { public override void WriteLog() {Console.WriteLine("Called WriteLog Method"); }
复用、类库迁移等方面非常有用!
2.GoF23定义两种Adapter模式的实现结构:对象适配器
参见课本图12-6 类适配器模式, 和类适配器。但类适配器采用“多继承”实现方式,带
来不良的高耦合,不推荐使用。对象适配器采用“对象
组合”方式,更符合松耦合精神。
并写出其实现代码
3.Adapter模式本身要求尽可能地使用“面向接口的编程 ”风格,这样才能在后期很方便地适配!
客户期待的借口,可以是具体类或
Client Target +Request()
抽象类、接口!
Adapee +SpecificRequest()
需要适配的类 在其内部包含一个Adaptee对象,
把源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
参见课本图12-5
模式角色
•目标(Target)角色:所期待的接口,可以是接口 的或抽象类. •源(Adaptee)角色:现有的需要适配的接口. •适配器(Adapter)角色:本模式的核心,把源接口 转换成目标接口,这一角色必须是具体类!
•当软件开发进行到一半时,处于某种原因不能继续使用
工厂方法模式和适配器模式的对比
工厂方法模式和适配器模式的对比工厂方法模式和适配器模式是软件设计中常用的两种设计模式。
虽然两者用途和实现方式不同,但它们都可以为软件开发者提供便利和有效性。
在本文中,将对这两种设计模式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对比。
一、工厂方法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是一种提供工厂方法的创建型设计模式,它使用工厂方法将创建逻辑委托给类的子类。
在这种方式下,客户端创建实例的代码并不在于其自身,而是将该任务委托给子类。
这种方式将客户端代码从特定的实现中解耦出来,因此它可以使代码更加灵活,易于维护。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工厂类负责创建对象的实例。
由于创建实例的方式会因为实例化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这种方式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多态性。
二、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性设计模式,它通过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需要的另一个接口,让本来无法相兼容的类能够一起工作。
这种模式可以使得兼容性问题变得简单,并且可以使得在不改变源代码情况下为现有的类提供更加清晰的接口。
在适配器模式中,适配器类实现客户端需要的新接口,同时可以访问被适配的代码以执行任务。
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代码重用更有价值,同时还可以稳定现有的系统。
三、工厂方法模式和适配器模式的区别工厂方法模式和适配器模式是两种不同的设计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通过将创建实例的协定抽象出来,并将它委托给工厂来处理,从而解耦客户端代码和实现。
适配器模式则通过提供一个中间层来解决不同接口的不兼容性问题,以及使现有的类能够提供清晰的接口来改善代码的易用性。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假设你正在编写一个游戏,你需要加载几个不同的资源类型,例如图像、音频和字体。
为了保持代码清晰,你可以选择使用工厂方法模式来创建这些资源实例。
在这种设计中,工厂类可以负责创建特定类型的资源实例,而客户端代码仅需告知工厂类所需的实例类型即可。
这样可以使得代码更易读,并且可以将创建逻辑从客户端代码中解耦出来。
现在假设你的游戏还需要能够使用一些新的图形库,例如OpenGL,但是它们提供的接口和现有的代码不兼容。
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的区别
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的区别
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都属于设计模式中的结构型模式,结构型设计模式是从程序的结构上解决模块之间的耦合问题。
适配器模式意图: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另外一个客户希望的接口。
Adapter 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Adapter模式通过类的继承或者对象的组合侧重于转换已有的接口,类适配器采用多继承的实现方式,带来了不良的高耦合,所以一般不推荐使用。
对象适配器采用对象组合的方式,更符合松耦合精神。
例如:笔记本电源适配器,可以将220v转化为适合笔记本使用的电压。
适用性:
你想使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而它的接口不符合你的需求。
你想创建一个可以复用的类,该类可以与其他不相关的类或不可预见的类(即那些接口可能不一定兼容的类)协同工作。
(仅适用于对象Adapter)你想使用一些已经存在的子类,但是不可能对每一个都进行子类化以匹配它们的接口。
对象适配器可以适配它的父类接口。
代理模式意图: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解决直接访问某些对象是出现的问题。
例如:律师本身就是我们维权的一个代理!
适用性:在需要用比较通用和复杂的对象指针代替简单的指针的时候,使用Proxy模式。
下面是一些可以使用Proxy模式常见情况:
远程代理(Remote Proxy)为一个对象在不同的地址空间提供局部代表。
虚代理(Virtual Proxy)根据需要创建开销很大的对象。
保护代理(ProtecTIon Proxy)控制对原始对象的访问。
保护代理用于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访问权限的时候。
Python中的适配器模式
Python中的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用于将不兼容的接口转换为兼容的接口,从而使得不同组件之间能够互相协作的标准化交互。
在Python中,适配器模式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灵活,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中,比如将已有的类适配为某个接口,或者将两个不同的接口适配为兼容的接口等。
一、适配器模式的简介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旨在将不兼容的接口转换为兼容的接口,从而满足不同组件之间的标准化交互,同时又不影响已有的系统结构。
适配器模式涉及到三个角色:适配器(Adapter)、适配者(Adaptee)和目标(Target)。
适配器是将适配者的接口转换为目标的接口的中间件,适配者是需要被适配的对象,而目标是适配器期望得到的接口。
二、适配器模式的应用场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适配器模式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比如:1.将已有的类适配为某个接口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继承的方式来实现类的复用,但是如果需要将现有的类适配为某个接口,这种方式就不是很合适。
此时,适配器模式就可以派上用场,它能够将已有的类适配为目标接口,从而使得现有的类也能够满足新的需求,不需要对现有的类进行修改。
2.将两个不同的接口适配为兼容的接口在不同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时,往往由于数据格式不同、协议不同或者接口不同等原因,导致无法正常交互。
此时,适配器模式就可以将两个不同的接口适配为兼容的接口,从而使得这两个系统能够正常交互。
三、适配器模式的实现方法1.类适配器模式类适配器模式是一种通过多重继承的方式实现适配器模式的方法。
在类适配器模式中,适配器类继承了适配者类,并实现了目标接口,从而达到将适配者类适配为目标接口的目的。
示例代码如下:```class Adaptee:def specific_request(self):return "specific request"class Target:def request(self):return "default request"class Adapter(Target, Adaptee):def request(self):return self.specific_request()if __name__ == "__main__":adapter = Adapter()assert adapter.request() == "specific request" ```2.对象适配器模式对象适配器模式是一种通过组合的方式实现适配器模式的方法。
Adapter模式与包装器模式的区别
Adapter模式与包装器模式的区别在软件开发中,适配器模式和包装器模式是两种常用的设计模式。
虽然它们的作用和功能有些相似,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本文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两种设计模式的区别。
一、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是指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在一起工作。
适配器模式分为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两种方式。
1. 类适配器类适配器用于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接口,通过继承源类和实现目标类的接口实现。
类适配器一般采用多重继承的方式,同时继承源类和目标类。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重定义源类的行为,同时也能够适配目标类。
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如果需要适配的目标接口过于复杂,就需要定义很多的适配器类。
2. 对象适配器对象适配器用于将一个对象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
对象适配器不是通过继承的方式实现,而是通过在适配器类中包含一个源类的对象实例,使得可以调用源类对象的方法来实现目标接口。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由于过多的继承关系导致代码的复杂性和可读性变差。
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适配器类和源类必须是同一类型的接口,这样才能实现适配。
二、包装器模式包装器模式(Wrapper Pattern)是指将一个已有的类包装起来,以满足某些特定的需求。
包装器模式分为两种方式:装饰器模式和代理模式。
1. 装饰器模式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是指在不改变原有对象的基础上,使用包装器进行包装,以扩展其功能。
装饰器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可以为一个对象添加新的功能,同时还不必改变原有的代码。
装饰器模式一般通过继承来实现,在装饰器类中包含了一个被装饰的对象,通过调用被装饰对象的方法,可以在其基础上添加新的功能,从而扩展其原有的功能。
2. 代理模式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是指通过一个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实际对象的访问。
适配器是什么
适配器是什么适配器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式,用于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种接口。
它允许不兼容的类能够一起工作,从而增加了软件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适配器模式在软件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通过将一个类的接口包装成另一个所期望的接口,使得原本不兼容的类可以协同工作。
适配器模式主要涉及两个角色:目标接口和适配器。
目标接口是客户端所期望的接口,适配器通过实现目标接口,将对应的方法调用转发给被适配的对象。
适配器的作用就是建立目标接口与被适配对象之间的桥梁。
适配器模式可以应用于多种情况,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应用场景:1. 类适配器:通过继承适配器类与被适配类关联,实现目标接口的方法。
2. 对象适配器:通过关联适配器类与被适配类,实现目标接口的方法。
3. 接口适配器:当需要实现一个接口时,可以使用一个抽象类作为中间层,实现目标接口的方法,并提供默认的空方法。
适配器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原本不兼容的类能够一起工作。
同时,它可以将改变封装在适配器中,对客户端代码无感知,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
除了上述优点,适配器模式还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适配器需要实现目标接口,并额外关联一个被适配的对象,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其次,适配器模式只能解决接口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对于不兼容的类之间的适配需要其他的解决方案。
适配器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插座适配器。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插座标准可能不同,通过使用插座适配器,我们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插头连接到同一个插座上,实现电器的正常运行。
另一个例子是音频适配器。
过去,CD机和MP3播放器都有自己的音频接口,为了连接这两种设备,我们可以使用一个适配器将MP3播放器的音频输出转换成CD机所需的音频输入。
适配器模式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当我们需要使用一个第三方库或者组件,但其接口与我们的系统不兼容时,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将其包装成符合我们系统需求的接口。
adapter用法
adapter用法Adapter(适配器)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它允许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
通过使用适配器,可以让那些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无法一起工作的类能够协同工作。
在软件开发中,适配器模式可以应用在多种场景中,从UI界面的适配到数据库的适配等等。
本文将介绍适配器的常见用法,并给出相关的参考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适配器模式。
1. 接口适配器模式:有时候,我们需要在一个接口中实现多个方法,但是某些类并不需要实现所有方法,此时可以使用接口适配器模式。
接口适配器模式通过提供一个抽象类来实现接口,然后具体的类继承抽象类并只实现其中需要的方法。
这样,具体的类就可以选择性地实现接口中的方法,而不需要实现所有方法。
参考内容:- 《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精通设计模式:面向对象的软件构建》2. 类适配器模式:类适配器模式通过继承实现适配器,将需要适配的类作为父类,然后通过子类实现父类接口的方式来实现适配。
通过类适配器模式,我们可以复用已有的代码,同时实现接口的兼容性。
参考内容:- 《Head First 设计模式》- 《深入浅出设计模式》3. 对象适配器模式:对象适配器模式通过组合实现适配器,将需要适配的类作为一个成员变量,然后通过提供一个与目标接口一致的方法来实现适配。
对象适配器模式比类适配器模式更灵活,因为它可以适配多个类,而不仅仅是一个父类。
参考内容:- 《设计模式之禅》- 《大话设计模式》4. RecyclerView.Adapter:Android中的RecyclerView是一种高度可定制的列表控件,它需要通过一个适配器来提供数据和定义列表项的视图。
RecyclerView.Adapter是RecyclerView的适配器基类,我们可以继承该类来自定义列表项的布局和数据绑定等操作。
参考内容:- 《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 《第一行代码》5. ArrayAdapter:Android中的ArrayAdapter是一个简单的适配器实现,它可以将一个数组或List中的数据提供给ListView、Spinner等控件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实验三适配器模式学生姓名:学院:信息数理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时间: 2018 年 5 月 11 日OperationAdapter--sortObj searchObj : QuickSortClass : BinarySearchClass +++OperationAdapter ()Sort (int[] array)Search (int[] array, int key)...: int[]: int ScoreOperation++Sort (int[] array)Search (int[] array, int key)...: int[]: int QuickSortClass++++QuickSort (int[] array)Sort (int[] array, int p, int r)Partition (int[] a, int p, int r)Swap (int[] a, int i, int j)...: int[]: void : int : voidBinarySearchClass+BinarySearch (int[] array, int key)...: int Client【实验目的】掌握适配器模式的定义、结构及实现方式。
【实验内容】在为某学校开发教务管理系统时,开发人员发现需要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序和查找,该系统的设计人员已经开发了一个成绩操作接口ScoreOperation ,在该接口中声明了排序方法Sort(int[]) 和查找方法Search(int[], int),为了提高排序和查找的效率,开发人员决定重用现有算法库中的快速排序算法类QuickSortClass 和二分查找算法类BinarySearchClass ,其中QuickSortClass 的QuickSort(int[])方法实现了快速排序,BinarySearchClass 的BinarySearch (int[], int)方法实现了二分查找。
由于某些原因,开发人员已经找不到该算法库的源代码,无法直接通过复制和粘贴操作来重用其中的代码;而且部分开发人员已经针对ScoreOperation 接口编程,如果再要求对该接口进行修改或要求大家直接使用QuickSortClass 类和BinarySearchClass 类将导致大量代码需要修改。
现使用适配器模式设计一个系统,在不修改已有代码的前提下将类QuickSortClass 和类BinarySearchClass 的相关方法适配到ScoreOperation 接口中。
REF适配器模式包含以下3个角色: Target (目标抽象类) Adapter (适配器类) Adaptee (适配者类)//ScoreOperation.csusing System;namespace project{interface ScoreOperation{int[] Sort(int[] array);int Serach(int[] array, int key);}}//QuickSortClass.csnamespace project{class QuickSortClass{public int[] QuickSort(int[] array){Sort(array, 0, array.Length - 1);return array;}public void Sort(int[] array,int p ,int r) {int q = 0;if (p<r){q= Partition(array,p,r);Sort(array,p,q-1);Sort(array,q+1,r);}}public int Partition(int[] a, int p, int r) {int x = a[r];int j = p - 1;for (int i = p; i <= r - 1; i++){if (a[i] <= x){j++;Swap(a, j, i);}}Swap(a, j + 1, r);return j + 1;}public void Swap(int[] a, int i, int j){int t = a[i];a[i] = a[j];a[j] = t;}}}//BinarySearchClass.csnamespace project{class BinarySerachClass{publ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ay, int key) {int low = 0;int high = array.Length - 1;while (low <= high){int mid = (low + high) / 2;int midVal = array[mid];if (midVal < key){low = mid + 1;}else if (midVal > key){high = mid - 1;}else{return 1;}}return -1;}}}//OperationAdapter.csnamespace project{class OperationAdapter :ScoreOperation{private QuickSortClass sortObj;private BinarySerachClass searchObj;public OperationAdapter(){sortObj = new QuickSortClass();searchObj = new BinarySerachClass();}public int[] Sort(int[] array){return sortObj.QuickSort(array);}public int Search(int[] array, int key){return searchObj.BinarySearch(array, key);}}}//App.config<?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appSettings><add key="adapter" value="project.OperationAdapter"/> </appSettings></configuration>//Program.csnamespace project{class Program{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coreOperation operation;string adapterType = ConfigurationSettings.AppSettings["adapter"];operation = (ScoreOperation)Assembly.Load("demoshipeqi").CreateInstance(adapterType);int[] scores = { 84, 76, 50, 69, 90, 91, 88, 96 };int[] result;int score;Console.WriteLine("成绩排序结果:");result = operation.Sort(scores);foreach (int i in result){Console.Write(i + ",");}Console.WriteLine();Console.WriteLine("查找成绩:90");score = operation.Serach(result, 90);if (score != -1){Console.WriteLine("找到成绩:90.");}else{Console.WriteLine("没有找到成绩:90");}Console.WriteLine("查找成绩:92");score = operation.Serach(result, 92);if (score != -1){Console.WriteLine("找到成绩:92");}else{Console.WriteLine("没有找到成绩:92");}Console.Read();}}}运行结果:【实验总结】适配者模式增加了类的的透明性和复用性,对于客户端是透明的对于适配者来说提高了复用性,同一个复用者可以在多个类中进行使用。
提高了扩展性,一个对象适配器可以把多个不同的适配者适配到同一个目标。
对于c#等不支持多继承的语言来说,一次最多只能适配一个类,不能同时适配多个适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