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崇拜的建构与解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法崇拜的建构与解构
黄萍何蔚荣
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辩证法始终是西方哲学的主流话语。作为承载了过多历史负荷的公共话
语,辩证法既体现了传统哲学的最高成就,也遗传了其经久不治的痼疾—
——辩证法崇拜,乃至海德格尔干脆弃之不顾而另创一套话语。与海氏相比,马克思更忠实于历史,亦更富有建设性。早在1844年,他就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并彻底摧毁了辩证法崇拜。但是,即使在黑
格尔被人当死狗痛打之时,马克思亦坦言其师承关系,并将其新辩证法具化为《资本论》
。换言之,贯穿马克思一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就是其足以“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奇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马克思,第24页)的辩证法话语。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学术传统。
一、概念辩证法:辩证法崇拜的建构
辩证法主要有概念辩证法和实践辩证法两类:前者以知识论(范畴论)为根基,以探讨第一范畴“存在”及其与诸范畴的逻辑关系而获得真知为目的,后者则奠基于生存论,以探寻人类生存发展道路为旨归;前者肇始于芝诺并集大成于黑格尔,后者成熟于开启了生存论路向的马克思。原则上,概念辩证法总是将人与人、自然的生存关系抽象为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出发剪裁历史、强制人类实践,辩证法因此被赋予了某种异在独立力量,导致逻各斯崇拜、上帝崇拜、辩证法崇拜、资本崇拜等各色拜物教。实践辩证法则始终植根于鲜活的生存实践,视具有变革力量的实践为辩证法的唯一源泉;它不仅将概念之间、产品之间的关系还原为人际生存实践关系,还主张从人类感性生存需要出发推翻一切束缚人类发展的拜物教。
在希腊文中
,“辩证法”(dialog )的原意指通过辩论对话来证明揭示真知,与知识论相关联。知识论发端于巴门尼德对“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关切,它导致了对第一范畴“存在”及其与诸范畴关系的追问,以期从中获致超历史、超现象界的永恒真知。芝诺被称为辩证法创始者,他通过飞矢不动、阿基里斯追龟等著名悖论,不但揭示了知性逻辑的内在矛盾,而且巩固了古典存在论潜涵的知识
论走向。正是沿此走向,善辩的苏格拉底将辩证法称为“真理助产术”
。虽然其真理仅指仍与人的感性生存相关联的“正义与美德”之知,但其真理观毕竟潜伏了知识论倾向,从而为古希腊哲学狭隘
化为形而上学准备了通道
。《理想国》虽仍采取了辩论对话形式并仍以获致“正义与美德”之知为旨归,但是,柏拉图毕竟制造了存在与现象、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的两极对立,并极大地发展了纯思辨
的范畴演绎体系。亚里士多德虽仍将政治美德置于知识中心,其《政治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对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海德格尔、阿伦特产生了深厚影响,但其《形而上学》却首次系统规划了形而上学范畴体系,形而上学开始取代政治美德成为新的知识重心。此后,无论中世纪神学还是近代
·
91·
哲学、科学,大都沿着亚里士多德所奠定的知识论路向前进,辩证法日益疏离人类感性生存,甚至蜕变为毫无内容的诡辩术或论证上帝存在的辩神术。所以,海德格尔将此路向称为“形而上学的存
在-神-逻辑学机制”
。(《海德格尔选集》下卷,第820页)当然,随着形式逻辑在神学、哲学和科学中的泛滥,其内在困境也日益暴露出来,从而导致康德对知识理性的系统批判和黑格尔辩证逻辑的创立。
作为现代性的奠基者和捍卫者,康德的伟大在于其将知识重心由政治美德转向了纯粹理性,从而为现代科学巩固了地基。但很明显,其所谓“认识论转向”并未突破旧存在论框架,它并不具有存
在论革命的性质,这也适用于其辩证法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
》“先验辩证论”部分,通过详细分析四个著名“二律悖反”
,康德深入揭示了形式逻辑的内在矛盾、局限和危险。(康德,第320-350页)但是,康德所做的毕竟只是消极划界的工作,他虽揭露了知识理性的危险却又无力变革。总之,在康德看来,辩证法只具有抽象否定性,知性逻辑无法克服而只能消极防范。这种割裂知识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做法令黑格尔不满。
作为辩证逻辑的创立者和概念辩证法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危险洞若观火,但他不满
足于消极划界以防理性之僭越,而力图将能动的历史原则贯彻于精神现象—
——将呆板僵化的形式逻辑改造为具内在否定力的辩证逻辑,将封闭于我思领域的主观意识经外化、异化和对象化等环节提升为
绝对知识。遗憾的是,无论是《精神现象学》还是《逻辑学》
,由于未从与人类生存原初关联的生活世界出发,而是从超感性理念世界出发,它们都只是赋予精神现象以辩证发展的性质,而未能赋予现实的人以辩证否定的革命力量。因而,黑格尔的辩证法仍是典型的满足于范畴演绎的概念辩证法,它
只是用辩证逻辑取代形式逻辑,它“尽管已有一个完全否定的和批判的外表”
,本质上却是“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非批判的唯心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18页),最终仍窒息于形而上学怀抱中。
黑格尔洞见到了形而上学的非历史性,但他未能警醒的是,将历史原则注入逻辑的做法只能使他在形而上学中越陷越深,其辩证法亦只能沦为历史意识匮乏症患者崇拜的对象,因为它“只是为历
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这种历史还不是当作前提的主体的人的现实的历史”
。(同上,第316页)辩证法崇拜的建构,一者因为黑格尔将辩证法独立化为实践之外的范畴-逻辑-规律体系,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历史的感性实践关系,被神秘化为超历史的概念逻辑关系;二者因其坚持“实体即主体”原则,集实体、主体于一身的绝对精神在辩证能动的自我发展中造就了世界历史。这样,在被赋予剪裁历史的权力的同时,辩证法被披上了魔幻般的历史外衣,从而将能动的否定力量赋予概念自身,并最终使人类丧失了一切自我解放的可能性。
二、实践辩证法:辩证法崇拜的解构
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恩格斯,第38页)
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和革命的。(马克思,第24页)
·02·《哲学研究》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