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一、定义

总是将精力过分集中于自我身上,过分关注自己的问题,很少主动关心别人和社会,没有耐心倾听别人的述说,总爱喋喋不休的讲自己的感受,罗嗦,给人很烦的感觉。说话做事从不想别人此时的心情或别人是否需要帮助。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别人不配合就觉得别人不对,自己委屈,发脾气。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二、表现

1. 看问题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比较主观,喜欢认为自己是这样别人也会是这样。喜欢的表达方式:我认为,你们应该,你这样做没尊重我。

与他人交往时只考虑自己的心理需求,不替别人考虑,不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理解别人。很少主动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由于这种人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顾别人,有事则登三宝殿,而不求于人时,则对人没有丝毫热情,似乎人人都是为他服务。实际上,人类的交往是互惠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于这种自我中心的人,任何人都不愿以大的代价去获得小的收益。如果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有一定的能力,常常锋芒毕露,爱表现,让别人成为配角,就会打击别人的自尊心。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比较直接,没考虑别人的感受,容易得罪别人。过分自信导致自负,瞧不起别人,别人自然远离他。一旦其有需要,他就觉得别人就应该放下手中的人事去帮助他,而不考虑别人也许没空或许关系不够好,或许没能力等别人的苦处,显得很霸道。

2. 固执己见唯我独尊:这种人在人群中总是以自己的态度作为别人态度的“向导”,别人都应该与自己一样的态度,而且这种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态度,总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要听自己的,把自己的意志观点强加于人,不然就难受,除非那个人特别强,不然不愿听从别人的。说话像在辩论争吵,咄咄逼人,难以以心平气和的状态交流。觉得别人幼稚,懒散,低俗,看不惯,自命清高,觉得自己是坚持真理却得不到理解与支持,十分委屈,不会换位思考,完全是从自己的角度经验看待和解决问题,仅从自己的爱好与需求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 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他都会抢着回答。在小学里,老师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必须举手,而且经过老师同意后才能站起来说。但该生的表现经常有违“常规”,他通常把手举得高高的,整个手臂都竖起来,越过自己的位置,有时还急得大声地喊:“老师,让我来;老师,让我来”,“老师,我很想很想回答你这个问题,让我来说好吗?”情绪极度兴奋,有时不经同意就“倏”地一声站起来说个滔滔不绝,更离谱的是他不等老师把话说完,就像发“连珠炮”一样问问题,那气势正可谓“咄咄逼人”。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这是因为他们想引起人们的注意,想得到人们的表扬与赞赏。在与他的谈话之中,我知道了他不单是在有陌生人的时候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在任何时候,而且都希望是第一个回答。他的回答不单纯是为了得到表扬和赞赏,更是因为忍不住想和别人“分享”,是“知道了就想说”,这说明了他的表达欲非常强。在表达的同时,他感到快乐,而且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这个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但由于他周围没有像他一样有着同样丰富知识的同学,甚至是老师,这就促发了他的自信心过度膨胀,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自以为是,

于是演化成自负,在具体的表现过程中就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即很少为别人考虑,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他在课堂上根本就不管同学们的不满,依然我行我素的行为就是没有考虑到同学的感受,同学没有表现的机会,觉得自尊心受到打击。课堂变成为他一个人开设的课堂,就是把自己置于同学之上。这种自我中心的表现就是由于自我概念认识偏差而造成的,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引导,这将会对他产生不良的长远影响。

三、成因。

1.观点取替的能力,只达到“知觉”的部分,还未达到“认知”和“情感”的部分;也就是说,他们其实是可以发觉别人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不同,但即便是如此,他们仍然无法推测别人的想法和内心感觉,因此还是会以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觉为重,认为其他人理应也是如此。所谓观点取替能力就是:“我们能不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3岁时期的孩子似乎在许多方面仍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2.独生子女,从小处于家庭中心地位,家庭关注过多,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弱,父母付出不求回报,爱是单向的形成众人为中心的定势。长大后仍然按原来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把父母老师同学同事朋友当成父母的形象或无意识地依赖他们,只对自己有利的事负责,对其他事漠不关心,只考虑自己的存在,不考虑别人的存在,思维绕着自己转。

2.从小被家庭忽视,父母忙于事业赚钱幼年缺少与父母交流经历,父爱母爱上有缺失,打骂。

3.小时被别人欺负后缺乏安全感拒绝人际交流,生活单调,缺乏人际交往,孤僻,得不到更多的外界信息。缺乏社会能力的锻炼。通过社会交往了解了一些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并在相互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考虑别人的需要、感受,从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平等相处、谦让、合作、互助以及共享等品质。

4.自我调节能力薄弱。自我调节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它包括自制、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节中最重要的方面,对自己行为的检点和自制就属于自我控制的范畴。该生很清楚地知道同学对他这种在课堂上爱抢答爱表现的行为很不满,父母亦告之不要出现这种行为,老师也曾批评他的这种行为,他也表示接受老师的批评,但为何他依然如故呢?那是因为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虽然他明白他这种自我中心的行为是不对的,是应该改掉的,但由于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自我中心的行为非常容易反弹,故而这种自我中心行为日日上演,堂堂可观

四、危害。

1.在人际交往中别人不会一味对他人尊重关注和赞同、帮助这会使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认为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无足轻重。而别人很少同情这种人,因为他们没有足够尊重和关心别人,这就会使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感到孤独,难以体会到交往的成功和快乐,变得自卑。交往是个等价交换的过程,交往双方应该互相关心和照顾体谅,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只顾自己,使周围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没有人愿意一味付出,只做配角,自然就没人愿意与其交往。

五、克服

1. 引导该生拥有正确的自我概念。

如果自负就要多看看缺点,明白自己不是完美的,还有不足,要改进。如博览群书,滔滔不绝,可只是别人的观点,没有消化吸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也没有开拓创新,质疑批判。如果自卑就多看看自己的优点,说明自己不是一无是处,自己是有价值的。

2. 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通过平等的师生交流,让他清楚地认识到他是班集体的一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利,但也必须遵守共同的纪律。让他知道尊重是相互的,聆听不单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修养。善于聆听的人,能从中听出新的见解,新的思维,课堂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