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一二章整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3-1、2、3章要点(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3-1、2、3章要点(人教版)

第一章●细胞外液的三大理化特性:渗透压:与溶质浓度微粒数目成正比晶体渗透压:无机盐胶体渗透压:蛋白质酸碱度:血浆碱性7.35—7.45温度●细胞外液成分:水最多(~90%),蛋白质(7~9),无机盐等(1%)●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第二章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入(感觉)细胞体●神经元(细胞)中间(联络)神经元结构突起树突运动(传出)轴突●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动作电位:内正外负●兴奋的传导神经纤维上:双向、电信号、不衰减、全或无细胞间:单向、化学信号、延搁性、药物敏感性、不同兴奋的弟质及受体不同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W、V、S、H)下丘脑:体温和水平衡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生物节律●小脑:维持身体平衡脑干:呼吸、心跳、循环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2、激素调节多肽类: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氯基酸类: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类固醇类:性激素,肾上素盐/糖皮质激素●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激素调节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激素调节方式: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课本P28)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神经:作用范围小,准确,迅速,短暂,通过反射弧实现体液:作用范围广,较慢,时间长,通过体液运输实验●体温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神经—体液调节产热:骨骼肌、肝脏、心脏、脑等散热:皮肤、呼吸道、排尿排便●水平衡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的神经——体液调节●无机盐平衡调节:主要靠增加或减少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因为该激素能促进肾小管保钠排钾。

● 血糖调节:以激素为主的神经—体液调节4、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等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 免疫分子: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由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抗原 吞噬细胞处理B 效应B 细胞 分泌抗体 抗体抗原结合 吞噬细胞清除记忆细胞 同一抗原再次刺激 快速增值分化为效应B 细胞●细胞免疫:通过T 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刺激T 效应T 细胞 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 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记忆细胞 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 快速增值分化为效应B 细胞●过敏反应(免疫反应过强):过敏原引起自身免疫病(免疫监控过高,敌我不分):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免疫监控过低):艾滋病第三章生长素●达尔文的试验:1、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2、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3、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4、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詹森和拜尔的实验以上实验的结论: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弯曲生长。

生物高一123章知识点

生物高一123章知识点

生物高一123章知识点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为细胞提供了保护和选择通透的作用,细胞质包含了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细胞核则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2. 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各种基本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生物合成、生物运动、刺激传导等。

细胞通过各种代谢反应维持生命活动,包括能量代谢、物质转运和废物排泄等。

此外,细胞还可以制造和分解生物分子,以及执行各种生物运动和刺激传导。

第二章:遗传和变异1. 遗传物质DNA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携带了生物个体遗传信息的基因。

DNA由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磷酸基团和碱基。

碱基的组合决定了基因的编码信息。

2.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规律、性状的分离和再组合规律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这些规律解释了为什么子代会表现出与父代不同的性状,并且为遗传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3. 变异和进化变异是指在基因或染色体水平上的突发性突变或染色体重组现象,可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而为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变异通常通过突变、重组和基因转移等方式产生。

第三章:细胞的分裂和有丝分裂1. 细胞的分裂方式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

有丝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最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它可以产生两个与母细胞相同的子细胞。

无丝分裂则是少数生物体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2. 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包括纺锤体形成、染色体的有序排列、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和细胞质的分裂等过程。

纺锤体是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细胞器,它参与了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

第四章:DNA的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1. DNA的复制DNA的复制是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过程,它保证了遗传物质能够准确地传递给下一代。

DNA的复制是一个半保留的过程,即在复制过程中,原来的DNA链作为模板为合成新的DNA链。

2. 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高中生物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章必背

高中生物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章必背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胞 (-)
(+)
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
(-)
细 胞



大脑皮层
垂体

渗 透
产生渴觉 抗利尿激素
渗 透

(+)


主动饮水 肾小管、集合 下

补充水分 管重吸收水分 降
尿量 减少
考点整合四:体温调节 寒冷和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过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b点:0电 位,动作电位 形成过程中,
Na+通道开 放,Na+内流
de段:静息电位
a段: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此时K+通道开外,K+外流
[解题技法]
分析曲线变化时应结合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 原因及过程。
2.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可用图表示
病毒侵入机体后,如何彻底清除?
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病毒的传播感染,细胞免疫再起 作用,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最终还需体液免疫清除。
【膜电位变化曲线】
[典型图示]
信 息 解 读
bc段: 动作 电位, 外负内正,此时 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 位恢复形成。

高二生物必修三每章知识点

高二生物必修三每章知识点

高二生物必修三每章知识点第一章: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是指生物体在维持自身生存和繁衍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都由细胞组成。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如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等。

2. 物质的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物质的新陈代谢获得能量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新陈代谢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过程,其中有氧呼吸生成大量能量。

3. 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生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生长和发育。

生长是指体积、质量等方面的增加,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过程,包括器官和组织的形成。

4. 生物体对刺激的反应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包括对光、温度、声音等刺激的感知和应答。

这些反应对生物体的生存和适应环境至关重要。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细胞的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中心,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地方。

它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上有许多褶皱,增大表面积,有利于呼吸酶的附着和能量的产生。

2. 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特殊细胞器,内含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产生有机物质和氧气。

3. 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可以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4. 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细胞中扮演着分泌和合成等重要功能。

它通过合成和修饰蛋白质,并将其运输到细胞膜表面或其他细胞器中。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指物种内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和产生差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 染色体与基因染色体是生物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由DNA组成。

基因则是确定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 DNA的结构和复制DNA分子是由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具有双螺旋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3一二章知识点.ppt

高中生物必修3一二章知识点.ppt
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 双 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 传递是_____ 单 向的。 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_______。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 。 外负内正 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 未兴奋 部位流向_____ 的方向是:从______ 兴奋 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 兴奋 部位流向________ 未兴奋 部位。 流的方向是:从______
27、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 反馈 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 调节 。该调节方式对于机体________ 维持稳态 具有重要意义。 ______ 促甲 28、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_____ 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该激素能作用于________ 垂体 ,使之分泌 _____________ 促甲状腺 激素,此激素作用于_______ 甲状腺 ,使其分泌 ____________ 全身所有细胞 都能起作用。 。 该激素几乎对____________ 甲状腺激素 29、激素调节的特点: 微量 和_______ 高效 ; (1)______ 体液 运输; (2)通过_____ 靶细胞 。 靶器官 、________ (3)作用于________ 神经 和______ 体液 的调 30、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_____ 神经 调节是主导。 节。其中______
必修三
细胞内液 和存在于细胞外的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 细胞外液 组成。 _________
细胞外液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 内环境 ,主要包括_____ 血浆 、 2、由________ 组织液 和______ 淋巴 等。它们分别是 血 ________ 细胞、 组织 细胞 和 淋巴细胞和吞噬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组织液 血浆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_图文_百.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_图文_百.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一走近细胞一、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病毒分类:DNA病毒、RNA病毒遗传物质:或只是DNA,或只是RNA(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2、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实例的判断,看以前练习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1、重要结构镜头目镜——长,放大倍数小光学结构:物镜——长,放大倍数大反光镜平面——调暗视野凹面——调亮视野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有粗、细之分机械结构:转换器——更换物镜光圈——调节视野亮度(有大、小之分2、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低倍镜下调清晰,并移动物像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注意事项:(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3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

(4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3、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四、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误区警示正确识别带菌字的生物: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

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等都是细菌。

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

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五、细胞学说的内容(统一性○从人体的解剖的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显微镜下的重要发现:虎克、列文虎克○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论:施旺、施莱登物像大小看到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物像与装片的距离视野范围高倍镜大少暗近小低倍镜小多亮远大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病毒大小较小较大最小本质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无细胞结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无细胞核有拟核,无核膜、核仁,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核膜和核仁,DNA 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无细胞质仅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无遗传物质 DNA DNA 或RNA 举例蓝藻、细菌等真菌,动、植物 HIV 、H 1N 1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高中复习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最全版(附框架图)

高中复习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最全版(附框架图)

高中复习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最全版(附框架图)前面为大家介绍了必修一、必修二的知识点,现在为大家介绍必修三知识点,并附带框架图,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生物必修3 第一二章重点知识总结

生物必修3  第一二章重点知识总结

2013级 必修3 第一、二章重点知识总结一、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2/3)1. 体液 _______(1/3)细胞外液 ________ (内环境) _______2.如右图:④和⑥之间隔着__________________,①和⑥之间隔着_______________,⑥和⑦之间隔着_______。

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 。

填充数字:内环境主要包括 ,⑥的来源是______,其去路是_______。

④的来源是_______,其去路是_______;②的内环境 ;③的内环境 ; ⑤的内环境 。

试以简短语言概括⑦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 ⑤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共穿过 层膜结构。

解释CO 2不能由④进入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肯定不含(多选):A.水、B.Ca 2+、C.H +、D.纤维素、E.维生素、F.激素、G.尿素、H.葡萄糖、I.抗体、J.载体、K.氨基酸、L.尿酸、M.脂肪酸、N.乳酸、O.甘油、P.血红蛋白、Q.呼吸酶、R.DNA 聚合酶、S.消化酶、T.O 2、U.CO 2、V.递质、W.递质小泡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_____的_______________状态。

如右图:Ⅰ、Ⅱ、Ⅲ、Ⅳ各代表哪个系统或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代表营养物质的__________ ②代表_______________作用。

2.调节机制:贝尔纳_________坎农____________ 现代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3.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成分(血糖含量等)、理化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

高中生物必修123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生物必修123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一生物必记知识编制人:陈荣夏 2010年12月12日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运动、应激性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的鲤鱼。

(一个池塘的全部鱼)8物。

(不是所有的鱼,包含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9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2)2=5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蓝球藻 念珠藻 颤藻 发菜) 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1-2章 复习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1-2章 复习课件

细胞间的传递
A神经元 兴奋
B神经元 兴奋或 抑制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递质) 突触间隙 突
作用于 触
突触后膜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原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 什么?
单向的,只能从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另一个 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 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 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脑干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小脑
有许多维持呼吸的中枢
脊髓 下丘脑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体温、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还与生物的节律等的控制
有关
问题解决二:
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卵巢 睾丸
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 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甲状腺
胸腺 胰腺
分泌胸腺 激素等
来源
消化、吸收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 化为葡萄糖
血糖含量升高
(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散热: 主要靠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
散热实现,其次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结合体温调节过程图,描述人在低温下和高温 下如何维持体温恒定的?
处于寒冷环境
处于炎热环境
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
温觉感受器
汗腺分泌减少
减少散热
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肝脏产热增多 体温正常
皮肤血管舒张、汗 液分泌增加 (增加散热)
溶解、吞噬 和消灭病菌
特点
生来就有, 不针对某一 种病原体, 对多种病原 体都有防御 作用
类型
非 特异性
免疫
免疫器官 第三道 免疫细胞
清除病原体
出生后形成的, 只对某一特定的 病原体或异物起 防御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一二章人体稳态及调节复习(42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一二章人体稳态及调节复习(42张PPT)
呼吸
泌尿
“肤循泌消吸”
【解题思路】
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
【解题思路】
4、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
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
C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要点记忆】
7.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 使靶细胞或靶器官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8.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能提高肾 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9.体温平衡决定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有机 物的氧化放能,热量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 其次呼气、排尿、排便等。 10.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 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 1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 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解题思路】
6、根据成分判断体液种类的方法
(1)根据K+和Na+的多少判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中K+浓度远大于细胞外液,而Na+正好相反,细胞 外液中的Na+浓度远大于细胞内液。
(2)根据蛋白质含量判断血浆—— 血浆中含蛋白质较多,所以蛋白质含量较多的细胞外液为血浆。


第一章 人体内环境及稳态
【解题思路】
5、穿膜问题分析
(1)葡萄糖经过的 膜层数至少为: 进、出上皮细胞 (两层)+进、出毛 细血管壁细胞(两 次)(四层)+进组 织细胞(一层)=7 层。
【解题思路】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生命的特征:生命的复杂度、活动、生命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继承与变异等。

2.生物的组织结构:细胞是生物组成和活动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等。

4.生物的物质组成: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差异,生物的主要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结构和功能1.植物的组织结构: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根、茎、叶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途径、光合产物的利用等。

3.植物的物质的运输和代谢:植物的物质的运输方式、根的吸水与运输、叶片的气孔和气体交换、植物的代谢过程等。

4.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殖:植物对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植物的生殖方式。

第三单元:动物的结构和功能1.動物基本身體结构:雙體構造、器官系統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适应生境的特征: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行为特征等适应不同生境的特点。

3.动物的运动与调节:动物的运动方式、各种感觉器官和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等内容。

4.动物的营养和消化:动物的营养方式和途径、消化吸收的过程、呼吸和排泄等内容。

5.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发育的过程、内节肢动物的变态等内容。

第四单元:生物的遗传变异1.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的概念、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结构、基因的表现形式、基因的多态性等内容。

2.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正交配和连锁互换等遗传规律。

3.DNA与遗传信息传递:DNA的结构和复制、RNA的合成与功能、蛋白质合成过程等。

4.进化与自然选择:物种的起源和发展、自然选择的概念和作用等。

5.动物和植物的生物技术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农业和医学的应用等。

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稳态平衡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生态系统的层次、物种组成和种群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等。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1章 本章整合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1章 本章整合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 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4-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知识网络
专题应用
【例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载体蛋白、氧、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约占体液的2/3 C.唾液、抗利尿激素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D.皮肤角质层细胞游离于内环境之外 解析: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细胞 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约占1/3;唾液存在 于口腔中,属人体的外分泌液,因而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皮肤角 质层细胞是死细胞,不需要进行物质交换,游离于内环境之外。 答案:D
-7-
本章整合
-1-
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来自专题应用-2-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知识网络
专题应用
-3-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知识网络
专题应用
方法技巧内环境成分的判断——“三看法”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 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 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 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二 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知识网络
专题应用
-6-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应用
专题一 专题二
【例2】 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 态,下列哪一项不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 ( )

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二章章末整合体系构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二章章末整合体系构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答案:(1)舒张 增加 (2)增加 (3)排除 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 结果是由 41 ℃引起的 (4)增加 增强
7.(2016·全国卷Ⅱ)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 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 质是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 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 NaCl 后恢复到注 射前水平
解析:选 C 0.9%的 NaCl 溶液为等渗溶液,所以给人静脉 注射一定量的 0.9%NaCl 溶液,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但是 机体血浆量会增加,当排出相应量的 NaCl 和水后会恢复到注射 前水平。
3.(2018·全国卷Ⅲ)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 K+ 和 Na+的分布特征是( )
(2)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 达到突触后膜。
(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 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 D 酶失活,则突 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答案:(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解析:选 D 人体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给细胞传达 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引起心律加快,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提高 细胞代谢速率,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可见激素不是高能化 合物,而是信息分子,A 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低,刺激胰岛 A 细胞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相应靶细胞膜上的 受体结合,进而促进靶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 酶的催化活性,B 错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导致 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通过 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及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 等生理过程而降低血糖浓度,但其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 错误;青春期,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随体液运输 到达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 细胞的形成,D 正确。

中学生物必修3、2知识汇编.doc

中学生物必修3、2知识汇编.doc

中学生物必修3知识汇编第一章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内坏境)淋巴。

(3)内环境(细胞外液)的成分:90%水,10% (无机盐,蛋白质,血液运送物质等)。

(4)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其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Na+, CI-)酸碱度:近中性,7.35-7.45,与HCO3-, HPO42-有关。

温度: 37度左右。

(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二、稳态(1)概念:(相对稳定的状态)课本P8(2)意义:课本P9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髓鞘二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定义在课本P16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组成神经屮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屮,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定义在课本P16 (关键词:动物体或人体,相对静止-一活跃)。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止-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T■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三整合一、内环境(1)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①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②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组织液:细胞间隙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3)淋巴:淋巴液(分布于淋巴管中,里面有淋巴细胞)(4)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图:2、各种细胞的内环境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和组织液③毛细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和组织液④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3、内环境和外环境(1)对于细胞来说①内环境:细胞外液②外环境: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输卵管、子宫等(2)对于人体来说①内环境:人体内部的环境②外环境:人们生活的外界环境二、人体内有关的液体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也叫人体的内环境。

此外,脑脊液也属于细胞外液。

(1)细胞内液:细胞内的液体,占体液的大部分。

(2)细胞外液:细胞外的液体,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称内环境。

①血浆:血细胞生活的外界环境。

主要包括90%的水分、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激素、抗体、维生素及代谢产物。

②组织液:组织间隙的液体,是人体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糖类、脂质、氨基酸及代谢产物。

③淋巴: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与组织液的成分相似。

④脑脊液:无色透明,相当于淋巴,充满蛛网膜下隙,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营养、运输代谢产物及维持颅内压的作用。

2、外分泌液:主要指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泪腺、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的,运输到体外和消化腔的液体。

包括各种消化液、泪液、汗液等。

(1)消化液:由各种消化腺分泌,在消化腔中发挥作用,含有各种消化酶。

(2)泪液:由泪腺分泌,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溶菌酶。

(3)汗液:由汗腺分泌,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尿素等各种代谢废物。

3、原尿:血浆通过肾小球时经滤过作用形成,与血浆成分相比主要是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尿液:原尿再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后形成,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及代谢废物,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物。

尿液是一种排泄物,既不是体液,也不是外分泌液。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氨基酸、激素、维生素、抗体、各种细胞代谢产物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四、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1、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由于血浆中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故血浆渗透压与其有关。

(1)水在细胞内外的转移取决于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大小(2)内钾外钠:决定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钾盐(因为钾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钠盐(因为钠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

(3)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内液渗透压—→水外流→细胞皱缩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内液渗透压—→水内流→细胞肿胀2、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是7.35~7.45,缓冲物质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3、温度:37℃左右五、内环境的功能: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理化特性(渗透压、pH、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三、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神经调节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神经—体液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四、稳态调节原理1、渗透压调节2、血浆pH稳态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生变化。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

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原理: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H++HCO3- ==== H2CO3H2CO3 ==== H2O+CO2 ↑(从肺部排出)例如: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

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OH-+H2CO3 ==== HCO3-+H2O例如:当Na2CO3进入血液后。

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3、体温恒定人和高等动物具有一定的体温,且相对恒定是进行新陈代谢(生化反应)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

人体产热是能量代谢的结果,安静时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内脏(肝脏、肾等),运动时主要来自骨骼肌,可比安静时高出10余倍。

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常打“寒战”,产热量明显增加。

人体的散热主要通过皮肤。

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蒸发这一条途径。

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能够维持动态平衡,主要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4、水平衡、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5、反馈调节:正反馈和负反馈反馈是一个过程的结果返回影响过程的现象。

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①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②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性反射,由具体刺激直接引起的反应。

如膝跳反射③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由各种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应。

3、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①组成: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过程一般是如下进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神经中枢产生兴奋或抑制信号;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如果神经中枢发生抑制,则神经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或停止。

②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

③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④应激性、反射、适应性和遗传性的区别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

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

由此可以说明,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

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

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但生物体的有些适应特征(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的。

并非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能产生,这与应激性是不同的。

遗传性是指亲代性状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后代的能力,也是生物体要求一定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对生活条件做出一定反应的特性。

因此,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应激性、反射和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性决定的。

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3)传导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

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

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生物电的传导)①静息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使大量的钠离子留在膜外的组织液中,钾离于留在细胞膜内,由于钾离子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钠离子向内扩散更容易,因此,细胞膜外的阳离子比细胞膜内的阳离子多,造成离子外正内负。

膜外呈正电位,膜内呈负电位。

此时,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叫做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②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大量钠离子内流,使膜内外离子的分布迅速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发生了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波动叫做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在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是在质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下进行的,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跨膜运输的蛋白载体就是离子通道蛋白。

另外,恢复为静息电位时,是主动运输方式泵出膜的。

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就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外膜和内膜上,且电流(正电荷移动方向)必定是从外膜流向内膜。

2、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