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茶道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国茶道的知识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
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
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
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
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
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
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
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
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
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
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最高端的茶道服务由茗泉邮
驿的运泉来为茶道提供原生态泉水的服务,这种服务近乎于奢侈,
这也是茶道的最高境界。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讲究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三国两晋长江中游成为茶业发展壮大
秦汉时期,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而传播。首先向东部、南部传播,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是一个佐证。茶陵是西汉时设的一
个县,以其地出茶而名。茶陵邻近江西、广东边界,表明西汉时期
茶的生产已经传到了湘、粤、赣毗邻地区。三国、西晋阶段,随荆
楚茶业和茶叶文化在全国传播的日益发展,也由于地理上的有利条
件和较好的经济文化水平,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
播上的地位,逐渐取代巴蜀而明显重要起来。三国时,孙吴据有东
南半壁江山,这一地区,也是这时中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此时,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的发展,而茶的饮用,也
流传到了北方高门豪族。西晋时长江中游茶业的发展,还可从西晋
时期《荆州土记》得到佐证。其载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
说明荆汉地区茶业的明显发展,巴蜀独冠全国的优势,似已不复存在。南渡西晋之后,北方豪门过江侨居,建康(南京)成为中国南方
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由于上层社会崇茶之风盛行,使得南方尤
其是江东饮茶和茶叶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茶
业向东南推进。这一时期,中国东南植茶,由浙西进而扩展到了现
今温州、宁波沿海一线。不仅如此,如《桐君录》所载,「西阳、
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即常州,其茶出宜兴。表明东晋和南
朝时,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业,也著名起来。三国两晋之后,茶
业重心东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化了。
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
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产和饮用,已有一定发展,但北方饮者还不多。及至唐朝中后期,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中原和西北少
数民族地区,都嗜茶成俗,于是南方茶的生产,随之空前蓬勃发展
了起来。尤其是与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淮南茶区,茶的生产更是
得到了格外发展。唐代中叶后,长江中下游茶区,不仅茶产量大幅
度提高,就是制茶技术,也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湖州紫笋和常
州阳羡茶成为了贡茶就是集中体现。茶叶生产和技术的中心,已经
转移到了长江中游和下游,江南茶叶生产,集一时之盛。当时史料
记载,安徽祁门周围,千里之内,各地种茶,山无遗土,业于茶者
十之七八。同时由于贡茶设置在江南,大大促进了江南制茶技术的
提高,也带动了全国各茶区的生产和发展。由《茶经》和唐代其它
文献记载来看,这时期茶叶产区已遍及今之四川、陕西、湖北、云
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
河南等十四个省区,几乎达到了与中国近代茶区约略相当的局面。
宋代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
从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国气候由暖转寒,致使中国南方南部的茶业,较北部更加迅速发展了起来,并逐渐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
成为茶业的重心。主要表现在贡茶从顾渚紫笋改为福建建安茶,唐
时还不曾形成气候的闵南和岭南一带的茶业,明显地活跃和发展起来。宋朝茶业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长江一带早春气
温较低,茶树发芽推迟,不能保证茶叶在清明前贡到京都。福建气
候较暖,如欧阳修所说「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作为贡茶,建安茶的采制,必然精益求精,名声也愈来愈大,成为中国团茶、饼茶制作的主要技术中心,带动了闵南、岭南茶区的崛起和发展。由此可见,到了宋代,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宋朝的茶区,基
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以后,茶区基本稳定,茶业的发
展主要是体现在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演变。
“清”
“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
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
奥妙。
“敬”
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
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
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
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
“怡”
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