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潜水计算公式

1、公式1

式中:

Q为基坑涌水量(m3/d);

k为渗透系数(m/d);

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为水位降深(m);

R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为基坑半径(m)。

2、公式2

式中:

Q为基坑涌水量(m3/d);

k为渗透系数(m/d);

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为水位降深(m);

b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

r

为基坑半径(m)。

3、公式3

式中:

Q为基坑涌水量(m3/d);

k为渗透系数(m/d);

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为水位降深(m);

b

为基坑中心距A河岸边的距离(m);

1

b

为基坑中心距B河岸边的距离(m);

2

b'=b

+b2;

1

r

为基坑半径(m)。

4、公式4

式中:

Q为基坑涌水量(m3/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

R 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0为基坑半径(m);

b ''

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 5、公式5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R 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0为基坑半径(m);

l 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

h 为基坑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深度(m); h 为潜水层厚与动水位以下的含水层厚度的平均值(m)。

6、公式6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

/d); k 为渗透系数(m/d); r 0为基坑半径(m);

S 为水位降深(m);

l 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

b 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

m 为含水层底板到过滤器有效工作部分中点的长度。

7、公式7

(1)、b>l

(2)、b >l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

/d);

k 为渗透系数(m/d); r 0为基坑半径(m);

S为水位降深(m);

l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

b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

8、公式8

式中:

Q为基坑涌水量(m3/d);

k为渗透系数(m/d);

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为水位降深(m);

R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为基坑半径(m);

b''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m);

h

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静水位的距离(m);

s

T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

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

9、公式9

式中:

Q为基坑涌水量(m3/d);

k

为上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3/d);

2

k

为下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3/d);

1

H

为上层含水层厚度(m);

1

M

为下层含水层厚度(m);

1

h

为基坑动水位到上层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

R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为基坑半径(m)。

10、公式10

式中:

Q为基坑涌水量(m3/d);

k 3、k

2

、k

1

为上、中、下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3/d);

H

1

为上层含水层厚度(m);

M

1

为下层含水层厚度(m);

M

2

为中层含水层厚度(m);

h

为基坑动水位到上层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

R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为基坑半径(m)。

二、承压水计算公式

1、公式1

式中:

Q为基坑涌水量(m3/d);

k为渗透系数(m/d);

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

S为水位降深(m);

R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为基坑半径(m)。

2、公式2

式中:

Q为基坑涌水量(m3/d);

k为渗透系数(m/d);

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

S为水位降深(m);

b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

r

为基坑半径(m)。

3、公式3

式中:

Q为基坑涌水量(m3/d);

k为渗透系数(m/d);

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

S为水位降深(m);

b

为基坑中心距A河岸边的距离(m);

1

b

为基坑中心距B河岸边的距离(m);

2

b'=b

+b2;

1

r

为基坑半径(m)。

4、公式4

式中:

Q为基坑涌水量(m3/d);

k为渗透系数(m/d);

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

S为水位降深(m);

R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为基坑半径(m);

b''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5、公式5

式中:

Q为基坑涌水量(m3/d);

k为渗透系数(m/d);

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

R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为基坑半径(m);

l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

6、公式6

(1)、l<0.3M,b<2l

(2)、l<0.3M,b>2l

式中:

Q为基坑涌水量(m3/d);

k为渗透系数(m/d);

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

R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为基坑半径(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