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风篇-郑风-丰作品赏析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诗经国风郑风丰
赏析
凡中了‘名利’之风的人,心理想的就一个问题:别人都中风了,我要 比别人‘疯’得厉害才能立足于社会。某个省的厅长因为腐败了2000多万元 ,为的是拥有140余位情妇。办案人员在清理其‘情书’过程中,发现该‘ 丧家厅长’给其儿子的一封信,最主要的有两点,一点写在信中,一点需要 透过‘情人数字’来求得,丧家之犬有两个特点: 1、好色如好德,这归功于西方文化的‘好处’,现代的西方人还没有中 国人这么好色,一个50多岁的官员,拥有这么多情妇,那不是有没有廉耻之 心的问题,只配关到种猪场去,与种猪为伍。 2、在‘种猪老子’的眼睛里,儿子也成了‘种猪’,当官是为了弄钱, 弄钱就是为了当‘种猪’。 ‘种猪老子’告诉儿子经验:“不要讲学问,学 问是学者的事,当官讲究的是利益‘均沾’,只要学会这点就可以了。”色 啊色,我为你狂!钱啊钱,我为你狂!如果要讨论21世纪的中国人 ‘让世界瞧不起的行为是什么?’答案可能是唯一的:“中国人惟利是图。 ”这个‘风’,我们 ‘中得起’吗?
郑风 丰
诗经 国风
Yunku
丰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2 2
注释
丰:丰,亨,大也。——《易· 丰卦》 俟:门外,也可以是‘徘徊’。 徘徊: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 中庸》;门外——《毛诗序》 巷:陋。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 雍也》 堂:里巷门侧,即‘巷口之外’为堂,也是‘门外’的意思。这里不是‘登堂入室’之 ‘厅堂’意。 悔:欺或歧视。 送:训诂为‘颂’,歌颂,赞扬。 昌:美言也。――《说文》
《诗经》国风·郑风
《诗经》国风·郑风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目录:国风·郑风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郑风·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缁衣先秦:佚名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
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郑风·缁衣》这首诗,旧说多以为这是赞美郑武公好贤之德的诗篇。
《毛诗序》谓:“美武公也。
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
将仲子先秦:佚名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浅谈《诗经·郑风》诗歌特点及原因
浅谈《诗经·郑风》诗歌特点及原因作者:李媛李婧才正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从古到今,人们提及《诗经》都谈到国风。
郑风作为十五国风的一部分,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郑风中的爱情诗占绝大多数。
本文拟从成因和特点两个方面,对郑风的发展进行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郑风成因艺术风格提起《诗经》,众所周知,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另外,《诗》从篇章上讲,有《风》、《雅》、《颂》。
《风》就是国风,是周王朝统治下各诸侯国的民间乐歌,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
其中,《风》有十五国风,即十五个诸侯国或地方的乐歌,共160篇。
本文拟从十五国风中郑风的成因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对郑风进行浅要地讨论——“郑伯爵姬姓,周厉王之后,凡二十一篇。
”下面让我们走进郑风的世界。
一、郑风形成的原因郑风虽然仅有21篇,但是,无论在写法、艺术还是思想上都有独特的风格,至今都备受人们推崇。
促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受历史文化的影响。
郑国建国于西周末期。
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其弟友于郑(友,就是郑桓公),始有郑国。
当时的郑国是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北。
后来当犬戎攻破西周王朝时,他与周幽王同时被杀。
其子郑武公与平王东迁洛邑,并吞了虢国与桧国的领土,势力稍有发展,沿袭旧号,命名新都为“新郑”。
那时候的郑国,地处中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又接近王畿,历来文化非常发达。
《汉志》说:“新郑本高辛氏火祝融之墟”。
这些史料的记载,都说明当时的郑国是“帝王之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满足了郑国人民的需求,使他们心情舒畅,胸襟开阔,擅长歌舞,抒情细腻,这就是促成郑风的历史原因。
2.经济政治的发展。
春秋初期,郑国在中小国家中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方面都是比较强盛的。
由于经历了西周灭亡的悲剧,迫使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行调整变革。
如东迁之初,公室就和商人订立盟约:商人不背叛公室,公室也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即所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左传》昭公十六年),从而调整了贵族与商人之间的关系,使商业相应地发展起来。
诗经-风-国风·齐风11篇(原文译文)
诗经-风-国风·齐风11篇(原文译文)鸡鸣所属分类:国风·齐风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注释】朝〔cháo〕:朝廷,朝堂。
一说早集。
匪〔fēi〕:假借为“非”。
昌:盛多,众多。
薨薨〔hōng hōng〕:象声词,众虫齐飞声。
甘:甘愿,乐意。
会:朝会,上朝。
且:将要。
无庶:倒装语序,即“庶无”。
庶,但愿,希望。
予子憎:倒装语序,即“憎予子”,憎恨我和你。
【翻译】公鸡已经啼鸣,朝堂已经盈满官员。
不是公鸡鸣叫,而是苍蝇的声音。
东方明亮起来,朝堂已有众多官员。
不是东方明亮,而是月出的光芒。
飞虫嗡嗡作响,甘愿与你同梦。
朝会结束就要回去,但愿莫憎你我二人。
【解读】《鸡鸣》是齐风的第一首诗。
关于此诗的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是“思怀赞美贤妃说”,以《毛诗序》及朱熹《诗集传》为代表,《毛诗序》更是指明思贤妃是为警戒齐哀公的“荒淫怠慢”。
另一种是“讽刺荒淫”说,以宋代严粲《诗缉》为代表。
此外旧说还有“称美勤政”说、“贤妇警夫早朝”说等,现代学者则多认为此诗描写的是一对贵族夫妇间的生活情趣。
此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前两章运用了复沓手法。
本诗大量采取对话形式,至于各句分别为何人所说,则有多种说法。
今暂以今人程俊英之说为准,以首、次两章上两句为妻言,下两句为夫言;末章上两句为夫言,而下两句为妻言。
经过这样的安排,便清晰地显现出一副与《郑风·女曰鸡鸣》相似的夫妻对话图:妻子叫醒丈夫,说鸡已鸣叫、东方已明,朝臣已经赫然在堂上了,言外之意是让丈夫赶紧起来去上朝;而丈夫却“甘与子同梦”,推脱说不是鸡鸣而是苍蝇之声,不是东方明亮而月出之光。
这两句看似极不合逻辑情理,但如果当作丈夫逗趣之语来看,则别有意味。
诗的末二句表明早朝已经结束,而“无庶予子憎”一句则暗示丈夫可能没有及时上朝,甚至暗示丈夫的身份可能是国君,因为大臣因“与子同梦”而不上早朝的可能性较低。
诗经郑风全文
诗经郑风全文诗经郑风全文《郑风》为《诗经》国风中的内容,十五国风之一。
为先秦时代郑地民间民歌。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郑风全文,欢迎阅读。
诗经郑风篇1缁衣【概要】赞美郑武公好贤,能供给贤者以朝服、馆舍、美食。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注释】01、缁(Zi)衣:黑色朝服02、敝:破旧03、改:随着衣服破旧的程度不同而分别改为、改造、改作,可见其关心04、适:去,此句说“到你的客舍去看你”05、还:返回,此句说“回来后,给你焕然一新的朝服”06、馆:客舍07、粲:鲜明、美好,形容衣服焕然一新08、蓆(Xi):宽大舒适诗经郑风篇2将仲子【概要】描写女子怕家人说闲话而对情郎的嗔怪。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注释】01、将:请02、仲子:仲,排行第二。
此处可以理解为女子的情郎,大概他是家里的老二,青梅竹马里就称呼“二哥哥”习惯了。
03、踰(Yu):同窬,从墙上爬过去04、里: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四周有墙,此指邻里院墙。
05、园:果菜园的墙06、杞(Qi):杞柳,落叶灌木,叶子呈长椭圆形,生在水边,枝条可用来编器物。
07、檀:落叶乔木,木质坚硬,可用来制造家具、农具和乐器。
08、岂敢爱之:哪里是吝惜我的树。
爱,爱惜、爱护09、仲可怀也:你令人思念。
怀,思念诗经郑风篇3叔于田【概要】赞美心仪男子的漂亮勇武。
叔于田,巷无居人。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
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
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诗经国风郑风丰
译文
你的容貌丰满而美好啊, 曾经等待我在院外的小巷呀。 悔青了肠子啊我为何没有随你而去! 你的身体健美而强壮啊,曾经等待我在室外的中堂呀。 悔青了肠子啊我为何没有顺势而成! 披上锦绣的罩衫啊,穿上锦绣的罩裙。 心爱的情弟弟呀情哥哥,你驾车来迎我马上跟你一起走。 穿上锦绣的罩裙啊,披上锦绣的罩衫。 心爱的情哥哥呀情弟弟,你驾车来迎我马上随你一道归。
解析
从诗的前两章中,女子盛言迎娶者的体态和外貌,和后悔“为何
没有随你而去”、“为何没有顺势而成”来看,这位女子对求婚 的小伙子是有情的,也是爱慕的。但临到迎娶的关键时刻,她却 拒绝了。显然,这种拒绝对女子来说是违心的,正因为诗中没有 告诉我们是何原因,才使我们可以自由地去猜想。大凡此种情况, 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自身的原因,二是外部的原因。小伙子的 求婚,自然会点燃起姑娘的青春火焰,使她感到满心的欢喜。然 而,涉世未深的姑娘这时却慌乱了,矜持羞涩的姑娘克制着深埋 心底的欢喜,明明是愿意的,应该是满口答应的,却稀里糊涂地 拒绝了。这种心口不一的后果怎能不使姑娘后悔莫及呢?另一个 原因,则是外部的干扰导致了这场圆满婚姻的搁浅。清人戴震在 分析拒婚的原因时说:“昏姻而卒有变志,非男女之情,乃其父 母之惑也,故托为女子自然之词以刺之。悔不送,以明己之不得 自主,而意终欲随之也。诗言迎者之美,固所愿嫁也,必无自主 不嫁者也。”
解析
尽管姑娘此时此刻特定的心理状态是“悔恨”,但她
并没有停留在“悔”上,因为她明白,追悔是没有任 何用处的,即使悔青了肠子悔衰了容颜悔亡了身躯, 心中的恋人也丝毫不知晓自己的心意。 正因为是这个见识,所以诗的三、四两章一改常态, 姑娘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从内心深处发出了爱的呼 唤,大胆地表露了“允婚”的心意,将自己重新沉浸 在等待出嫁的幻想之中。此时此刻的女子,其心情是 那样地迫不及待,一连两章中只用词语的前后颠倒, 表达了只要小伙子来迎娶,便无条件地跟随而去的火 热衷肠。
诗经_全文及注解(带注释和译文)
无题
蒹葭一曲有谁听 无处寻芳夜梦泾 日暮寒烟秋水冷 江流婉转亦倾情
《关雎》的爱情观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窈 窕:外在与心灵都美。
《方言》曰:秦晋之间,美貌谓娥, 美状为窕,美色为艳,美心为窈。
逑:配偶
《关雎》重章叠句的手法
• 《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 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抵是形容词性质,所以也 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 • “关关”(叠字)形容水鸟叫声,“窈窕”(叠韵) 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 “辗转”(叠韵)刻画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 有和谐的声音,也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的赋比兴的关系
• 托物比兴,情景交融的手法,虚实相间。 • 《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 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 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 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秋水蒹葭在
伊人凌波来
秋水蒹葭”已成中国诗歌的经典意象 蒹葭、秋水、白露、微霜、伊人,多是精美的物象和 存在,自有质地之美。同时,更具色彩之美。既有蒹葭的 青绿,又有秋水的湛蓝,既有白露的晶莹,又有微霜的洁 白,青蓝与洁白,双色交辉,意在渲染冷清、凄迷之气氛, 构成故事发生的底色——蒹葭秋水图。同时,年轻伊人的 色泽光鲜,自在其间。意象者,有意味的物象也,也就是 借以抒情之景物也。写景不是纯粹的写景,景从来都是为 情服务的,不过是缘情写景、缘情造景。古人讲究,认为 写景宜显,显者,意在彰显景物的精神风貌。诗中的景物 清新可人,历历目前,多是冷色调,给人凄美之感。
《诗经》
第一节 关于《诗经》
一、《诗经》的名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作品三百零五篇。 《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 《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乃所 谓“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汉 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置五经博 士”(《汉书· 武帝纪》),尊《诗》为经,称 《诗经》。
《诗经》13篇经典诗歌欣赏
⑨惨(zào):当为"懆(cǎo)",焦躁貌。
是的,《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它“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题解:士兵们慷慨激昂,团结抗敌。
原文译文注释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①。
王于兴师②,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③!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④。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⑤!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⑥。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⑦,
与子偕行⑧!
谁说我们没衣穿?
与你同穿那长袍。
君王发兵去交战,
修整我那戈与矛,
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调。中国古代咏月的诗篇真是积案盈箱,汗牛充栋,比如《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闺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焦竑《焦氏笔乘》说:“《月出》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也。”姚舜牧《重订诗经疑问》也说:“宋玉《神女赋》云:‘其始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诗也。”他们举出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而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我们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分析《诗经 郑风》
分析《诗经郑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郑风》的爱情诗独具特色,下面一起来看看!(一)诗经《郑风》简介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十五国风内容丰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
从数量上看,《郑风》以二十一篇居国风之首,朱熹《诗集传》考订其为情诗的有16首,占其诗歌76%,这在国风中是极其罕见的。
而“郑风”之诗风的形成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
“郑风”的第一个特点,即数量很多,可以看出爱情在郑人的生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爱情是人类高于物质的一种精神需求,马克思的理论说,人们只有当解了吃的问题以后,才能去从事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文艺的等问题。
也就是说,只有生活相对富裕安定的候,人们才可以有更好的精神上的追求。
而郑国当时国力富足,《国语?郑语》中记载,郑是东周初经郑桓公以太子身份励精图治,到武公夺取了当时居天下之中心的咽喉要地,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郑国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
“郑风”的爱情诗之多,正是社会发展,生活相对安定平和的象征。
而另一个“郑风”中爱情诗较多的原因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郑国是较早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因此隆祭祀、重占卜、爱好歌舞等殷商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尽管后期存在周文化的入侵,但是古老的商文化依旧在郑等古老的地区保留着。
“郑风”的情诗的奔放爽朗就与原始民风有很大的关系。
古老文化放荡不羁充斥着最原始的野性特点,同时祭祀、歌舞和男女相会的风俗为情歌的广泛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基础。
诗歌的豪放有其形成的特点所以所谓的“淫诗”评价是不公平的。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对女子的条条框框无数,在朱熹看恚“男悦女”尚可原谅,“女惑男”却是有违天理的。
可是朱熹并没有考虑到在当时社会下保留的许多古老的社会习俗,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
同时朱熹眼中的“女悦男”也存在着对封建社会女性的歧视。
诗41篇逐节解释
任务名称:诗41篇逐节解释引言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之一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就是诗。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共收录了305篇古诗,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本文将深入解读《诗经》中的四十一篇诗,旨在通过逐节解读,探索这些古老的诗歌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一、风篇1. 《关雎》- 作者:无名氏- 内容:描写了一个女子长时间思念未归的爱人,寄托着对爱人的深情- 解读:这首诗表达了深深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极具感染力2. 《葛生》- 作者:无名氏- 内容:描述了一个年轻男子的情感故事,情感纠葛- 解读:这首诗通过描绘男女之间的爱情纠葛,反映了古代男女关系的复杂性3. 《采薇》- 作者:无名氏- 内容:表达了一个女子对她爱人的思念之情和渴望的心情- 解读:这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爱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深深的情感渴望二、雅篇1. 《荡》- 作者:无名氏- 内容:描述了一个男子表白女子的情景,情感真挚浓烈- 解读:这首诗表达了男子深深对女子的爱意,将爱情的力量贯穿始终2. 《小雅·西南有山》- 作者:无名氏- 内容:描绘了一幅山水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之处- 解读: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景色的向往和欣赏之情3. 《小雅·十月之交》- 作者:无名氏- 内容:记述了将军的战争壮举,表达了对英勇战士的赞美和敬仰- 解读:这首诗通过赞美将军的战争壮举,弘扬了勇士精神和民族自豪感4. 《小雅·十五从冬》- 作者:无名氏- 内容:描绘了冬季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展现了冬季的美丽和特点- 解读: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景象,表达了对冬季的独特魅力和对生活的享受三、颂篇1. 《国风·周南·关雎》- 作者:无名氏- 内容:描述了一个女子对伴侣的思念和期盼,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 解读:这首诗描绘了爱情琴瑟和谐的境界,表达了对美好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2. 《国风·唐风·秋风辞》- 作者:无名氏- 内容:记述了一个被废黜的贵族的深情告别,表达了对旧日荣光的留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解读:这首诗通过贵族的遭遇和思考,反思了权力的腐败和人生的无常3. 《国风·邶风·王之涣》- 作者:无名氏- 内容: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和对光明未来的期盼- 解读:这首诗借乱世时期的动荡描写了思乡之情,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坚持信念的勇气4. 《国风·郑风·星星》- 作者:无名氏- 内容:描绘了星星的美丽景象和人们对星星的赞美- 解读:这首诗通过描绘星星的美丽形象,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崇敬和赞美结语通过对《诗经》中四十一篇诗的逐节解读,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国风·郑风·风雨》赏析
《国风·郑风·风雨》赏析《国风·郑风·风雨》赏析《国风·郑风·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国风·郑风·风雨》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国风·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译文风雨交加冷凄凄,鸡儿寻伴鸣叽叽。
终于看见君子归,烦乱心绪怎不息?风狂雨骤声潇潇,鸡儿寻伴声胶胶。
终于看见君子归,相思之病怎不消?风雨连连天昏濛,鸡儿报晓鸣不停。
终于看见君子归,心里怎能不高兴?整体赏析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
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言表。
难以形容,唯一唱三叹而长歌之。
全诗三章。
第一章从感觉寒意写风雨,第二章从听觉来写风雨。
风雨急骤之貌从何而来,这对于独处于“小屋静“之下的盼归人而言,听到风雨声就可明了。
风雨潇潇,加之鸡鸣声声不息,扰乱着夜的清静,扰乱着女人的心境。
最后终于在疾风暴雨中的看到丈夫回到了她的身旁,她那积思之病顿时痊愈了。
百般相思,千般怅痛,万般怨恨,刹那间化作轻风流云而逝。
第三章,应该是黎明时分了。
因为鸡叫三遍即天明。
全诗三章可以看作鸡叫三遍。
按古代计时制度,一夜分五更,鸡从半夜起叫头遍,那时是三更时分,鸡叫三遍应该是五更时分了。
“风雨如晦”,其意即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
因此这当然是天明的时候了。
天明时分,丈夫回来了。
这一章视觉、听觉一齐感受风雨之苦,渴盼之苦。
虽然带进了一身寒气,但妻子仍然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跃上眉稍。
《郑风·风雨》三章叠咏,诗境单纯。
而艺术的辩证法恰恰在于愈单纯而愈丰富。
从诗艺、诗旨看,此诗都具有丰富的艺术意蕴,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蕴涵性的顷刻,包前启后。
《国风·郑风.丰》全文解释及赏析
《国风·郑风.丰》全文解释及赏析《国风·郑风·丰》出自《诗经》,创作于先秦,作者不详。
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
全诗4章。
前2章,每章3句,后2章,每章4句。
借女子的诉说,写男子迎娶她时父母不允,她后悔不已,希望再来娶她即随同前往。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丰题解:女子后悔没与情人结婚,盼他来驾车同去。
【原文】子之丰兮,①俟我乎巷兮。
②悔予不送兮。
③子之昌兮,④俟我乎堂兮。
悔予不将兮。
⑤衣锦褧衣,⑥裳锦褧裳。
叔兮伯兮,⑦驾予与行。
⑧裳锦褧裳,衣锦褧衣。
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⑨【译文】你的容貌真丰润啊,在巷口等我去成婚啊。
我真后悔当时没跟从啊!你的体魄多魁伟啊,在堂上等我去结亲啊。
我真后悔当时没相随啊!身穿锦缎嫁衣裳,外披薄薄纱罩衫。
叔呀伯呀快快来啊,驾车接我把路赶。
外批薄薄沙罩衫,身穿锦缎嫁衣裳。
叔呀伯呀快快来啊,驾车接我去你家。
【注释】①丰:丰满,标致。
②俟(sì四):等候。
③送:从行。
致女曰送,亲迎曰逆。
④昌:健壮,棒。
⑤将:同行,或曰出嫁时的迎送。
⑥锦:锦衣,翟衣。
褧(jiǒnɡ窘):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
⑦叔、伯:此指迎亲之人。
⑧行(hánɡ航):往。
⑨归:回。
一说指女子出嫁。
【赏析】《丰》为郑风的第十四首。
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当初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与相爱的人结婚,感到非常悔恨。
如今,她迫切希望男方来人驾车接她去,以便和心上人成婚。
古代论者对此诗的解释,无论是说“刺乱也。
昏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毛诗序》),还是说“妇人所期之男子已俟乎巷,而妇人以有异志不从。
既则悔之,而作是诗”(《诗集传》),都是指责女子有淫行。
他们或误会诗旨,或出于道学家的偏见,不可能予以正确的评论,在此可以不必深论。
当代有些学者分析诗中女子未能跟心爱的人结婚而悔恨,其原因可能是当男子向她求婚时,“她不理睬”、“与爱人赌气”,好像责任还是在女子身上。
诗经 国风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诗经国风原文、译文、注释、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诗经·国风》概述?【作者小传】:《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
“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目录1 概述2 地区年代3 主要内容4 徭役诗5 婚姻爱情6 艺术特色7 地位影响《诗经·国风》《诗经·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国风《诗经·国风》-概述国风的“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
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静女《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在《七月》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指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
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国风”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妇的诗,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是这一类诗篇的代表作。
“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诗经国风郑风丰
解析
抒情主人公对爱人的感情是深沉的,对自己屈从于父 母的意志流露出极度的悔恨,希望爱人重申旧盟心情 表达得极其迫切,一句话,直抒胸臆,酣畅淋漓为本 诗抒情的一大艺术特色。一、二两章中抒发的未能与 爱人结合的悔恨之情,读者仿佛能听到她的叹息声; 三、四两章中抒发的迫切想与爱人结合的向往之情, 读者仿佛能听到她的呼唤声。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 和人物心理的刻画,都极其成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抒情主人公由深深的悔恨而引起的向往幸福生 活的幻觉,这种悲剧意味极浓的感情大跳跃,读者读 后不能不为之动容。
你的体魄多魁伟啊,在堂上等我去结亲啊。我真 后悔当时没相随啊! 身穿锦缎嫁衣裳,外披薄薄纱罩衫。叔呀伯呀快 快来啊,驾车接叔呀伯呀快 快来啊,驾车接我去你家。
注释
①丰:丰满,标致。 ②俟(sì 四):等候。 ③送:从行。致女曰送,亲迎曰逆。 ④昌:健壮,棒。 ⑤将:同行,或曰出嫁时的迎送。 ⑥锦:锦衣,翟衣。褧(jiǒnɡ窘):妇女出嫁时 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 ⑦叔、伯:此指迎亲之人。 ⑧行(hánɡ航):往。 ⑨归:回。一说指女子出嫁。
郑风 丰
诗经 国风
丰
题解:女子后悔没与情人结婚,盼他来驾车同去。 【原文】 子之丰兮,① 子之昌兮,④ 衣锦褧衣,⑥ ⑧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⑨ 俟我乎巷兮。② 悔予不送兮。③ 俟我乎堂兮。 悔予不将兮。⑤ 裳锦褧裳。叔兮伯兮,⑦ 驾予与行。
分析《诗经郑风》
分析《诗经郑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郑风》的爱情诗独具特色,下面一起来看看!(一) 诗经《郑风》简介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 多年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十五国风内容丰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
从数量上看,《郑风》以二十一篇居国风之首,朱熹《诗集传》考订其为情诗的有16首,占其诗歌76%,这在国风中是极其罕见的。
而“郑风”之诗风的形成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
“郑风”的第一个特点,即数量很多,可以看出爱情在郑人的生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爱情是人类高于物质的一种精神需求,马克思的理论说,人们只有当解了吃的问题以后,才能去从事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文艺的等问题。
也就是说,只有生活相对富裕安定的候,人们才可以有更好的精神上的追求。
而郑国当时国力富足,《国语・郑语》中记载,郑是东周初经郑桓公以太子身份励精图治,到武公夺取了当时居天下之中心的咽喉要地,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郑国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
“郑风”的爱情诗之多,正是社会发展,生活相对安定平和的象征。
而另一个“郑风”中爱情诗较多的原因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郑国是较早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因此隆祭祀、重占卜、爱好歌舞等殷商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尽管后期存在周文化的入侵,但是古老的商文化依旧在郑等古老的地区保留着。
“郑风”的情诗的奔放爽朗就与原始民风有很大的关系。
古老文化放荡不羁充斥着最原始的野性特点,同时祭祀、歌舞和男女相会的风俗为情歌的广泛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基础。
诗歌的豪放有其形成的特点所以所谓的“淫诗”评价是不公平的。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对女子的条条框框无数,在朱熹看恚“男悦女”尚可原谅,“女惑男”却是有违天理的。
可是朱熹并没有考虑到在当时社会下保留的许多古老的社会习俗,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
同时朱熹眼中的“女悦男”也存在着对封建社会女性的歧视。
浅谈《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意识
浅谈《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意识作者:何娉婷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05期摘要:《诗经》里面有很多关于爱情和婚姻主题的诗歌,这些诗歌里面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她们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女性意识从原始走向封建礼教束缚的转变。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女性意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地位,它开启了中国诗歌的篇章。
三百零五篇作品中有很多篇目是反映爱情和婚姻这个主题内容的,出现了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女性形象。
在那个开始男尊女卑,讲究男权的早期封建社会里,尤其是还是在原始社会女性向封建社会女性这样一个过渡期定型期,女性还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些女性可以通过诗歌比较大胆的唱出了她们自己的心声,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所折射的女性意识值得探究发现。
一、女性意识的内涵怎样给“女性意识”下定义,其内涵如何确定,一直以来这个问题都是文学界的一个争论,没有统一确定的界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提出了各自的认知。
有的认为女性意识就是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还有的认为女性意识既包含着女性作为“人”的意识,也包含着女性自我性别,即与男性的平等性,同时又能肯定自我的地位和价值问题。
而女性意识追其根本就是有关于女性这个角色定位的相关观念,包括社会对女性的认识和女性的自我意识两个方面。
在中国女性意识的形成中,“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历了从原始到“礼”,最终走向封建礼教的过程。
二、《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诗经》中就有许多关于女性的诗篇,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社会心理以及对女性的要求。
在《诗经》里面八十多首婚恋诗中,有十三首弃妇诗,有二十一首表达女性追求个性与自由的诗,还有四首间接表达女性反抗意识的诗。
这些诗歌中的女性形象非常突出,在情感表达上或者对自我认识里大胆率真。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这些女性的真是内心世界,无论是爱情里的相思别离、痴情爱恋,还是在婚姻里的爱恨情仇。
诗经风篇全集诗
诗经风篇全集诗概述《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风篇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共收录了多首民歌。
这些民歌以其朴实自然的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内容,为我们描绘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风篇的特点风篇是《诗经》中最早的篇章之一,它的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1. 风貌真实风篇所描绘的情景和描写的人物往往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息息相关。
它们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刻画了古代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的生活和感受。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的风俗习惯、婚姻制度、宴会礼仪等,使我们更加了解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2. 情感真挚风篇中的民歌往往表达了人们真挚的情感。
无论是歌颂婚姻之美,还是抒发爱情之苦,都能够触动人心。
这些真挚的情感是古代人民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通过歌唱而传达给后人。
这使得风篇具有了更加普遍和深远的情感价值。
3. 风格多样风篇中的民歌风格多样,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有些歌曲富有激情,表达了人民对爱情、婚姻的向往和情感寄托,有些歌曲则描绘了劳动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有些歌曲则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种多样性使得风篇中的歌曲具有了更广泛的适用性,并能够满足人民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精神文化生活。
风篇全集诗根据《诗经·风》的篇章顺序,下面是风篇的全集诗,共51篇:第一篇:关雎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5.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二篇:葛覃1.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2.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3.葛之覃兮,施于中坟,维叶莫莫。
4.黄鸟于飞,集于桑林,其鸣薨薨。
5.葛之覃兮,施于中堂,维叶将将。
6.黄鸟于飞,集于槐树,其鸣喈喈。
第三篇:鹤鸣之什1.有鸟焉,其名为鹤。
诗经——《丰》
诗经——《丰》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
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
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注释:
丰:丰满,容光焕发。
俟:音四,等候。
送:伴送,陪行。
昌:形容身体强壮。
衣:穿上。
锦:锦衣,女子出嫁时穿在里面锦缎衣服。
褧衣:褧,音窘,又禅衣,用绢或麻纱制作的单层罩衫,罩在锦衣的外面。
叔、伯:此称迎娶新娘的随从人员。
与行:一同回家。
赏析:
《丰》描写女子绝男子的追求,事后又表现出无限的后悔,自己穿着嫁装盼望男子前来迎娶,表现了失时的懊悔。
诗叙述前后迥然的变化,构成鲜明的对比,形成鲜明的戏剧性色彩,让人去联想回味。
造成这种戏剧的原因是什么?或许这正在于女子一时的迟疑,但终究不难压抑人生的追求。
诗只是用形象、叙述来表现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
子之丰1兮,俟2我乎巷兮,悔予不送3兮。
子之昌4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5兮。
衣6锦褧衣7,裳锦褧裳。
叔8兮伯兮,驾予与行9。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
叔兮伯兮,驾予与归10。
1丰:丰满,标致。
2俟(sì):等候,等待。
3送:从行,致女曰送(即以女授婿),亲迎曰逆。
4昌:健壮。
5将:同行,或出嫁时的迎送。
6衣:动词,穿。
7褧(jiǒng)衣:用麻纱或绢制作的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罩衫,即披风。
8叔、伯:指迎亲之人。
9行(háng):往。
10
这是一首倾诉悔恨的诗,女子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和恋人走进婚姻的殿堂,回顾往昔而不禁悔恨不已,如今她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幻想里。
他的容貌、他的声音,他那天来提亲时的样子从此都定格在了脑海里,她幻想有一天恋人可以再次回来找她,迎娶她。
至于女子当初未能和恋人走到一起,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男子提亲时女子因为害羞而没有爽快的答应;也有说法是女子正好和男子吵架赌气而故意没有答应;还有一说法是女子的父母不看好这门婚事而拒绝了男子的提亲。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女子的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对自己的婚姻都基本上没有自主权,所以感觉第三种原因比较贴近吧,她恨自己当时屈服于父母的意愿,没有坚持,没有守住自己的爱情。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时至今日,仍深深的记得那天的情景,他身材魁梧,体格健硕,早早就开始在巷口痴痴的等着我,可是我却没有去与他见面,如今一回想就一阵阵的悔恨自己怎么那么的愚蠢,怎么没有过去找他,怎么狠心让他那般焦急的徘徊等待,没有等到我亲口的答复,他又是何等的黯然神伤。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想他那天他收拾的那般干净利落,容貌是那么的俊朗端正,合身的衣衫更显的他风度翩翩。
他一直在厅堂等待我的答复,我好后悔自己当时没有果断的作出决定,他最后一定伤心极了,不知他有没有怨恨我。
前两章以女子的口吻来回忆往昔,诗人用了细节描写,特别是对男子外貌和形态的描写,从中更突出了女子满腹的悔恨之情,一字一句,似声声叹息。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
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这是多么华美的嫁衣啊,做工精致的绣花红袍,礼服外面还有一个华丽的披肩,啊,还有那闪烁着金灿灿光芒的凤冠。
迎亲的人啊,驾车和我一起同行吧。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
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这一章对上章的重复和强调,感叹漂亮至极的衣裳一件件,且件件精致华美,金边镶嵌的礼服甚是耀眼,
再搭配上肩披霞帔更显得可爱。
迎亲的人啊,快快驾上美丽的婚车,绑上绣满鸳鸯的大红布,与我一同去夫婿的家吧。
此时,女子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她是多么的想穿上这些漂亮的婚宴礼服啊,短短数字,却将她急切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更衬托出女主人公的急迫心理。
全诗第一、二章抒发女主人公未能与恋人结合的悔恨之情,仿佛声声叹息,直扣人心弦;三、四章表达其迫切想和恋人结合的向往之情,好似声声呼唤,直动人心房;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矛盾,既有对追忆往昔产生的悔恨之情,又有沉浸在自我幻想中的对未来的憧憬之情,这种由悔恨而产生的向往幸福的幻觉,不由让人感动。
可是这个世界上,让人后悔的事情又是何其之多,很多东西错过了,便再也等不到了。
错过的爱情,就把它轻放在心底吧,我们不应该去责怪或者埋怨谁,无论是家长的反对,还是我们自身缺乏一起坚守的勇气,或者其它的原因,既然都错过了,干嘛还要去后悔、去怨恨、去痛苦的回忆呢,时间可以让你遗忘一个人,一段感情,时间可以慢慢抚平过往的伤口。
当然,忘记一个人,并不是删除那个人在你心中所有的记忆,他或她永远在你心中占有一个位置,只是比例变了而已。
生活的继续下去,未来永远比过去或者现在美好和值得憧憬,受过的伤权当是为了成长和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属于你的幸福不在当下便在不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