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行役诗常见意象

合集下载

羁旅诗

羁旅诗

羁旅行役诗教学目标: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用意象、常见情感、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教学过程: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山长水阔;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1.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生日,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常见意象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词

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词

谢谢!
3、表示地名的意象 如:桑梓(借代家乡)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阳关三叠》 《渭城曲》)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 的伤心之楼)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高楼、危楼、危栏、天涯、他乡等。
4、表示声音的意象 如: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 倍觉凄凉。 本诗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 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 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 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四、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情感
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不定的孤 苦,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枫桥夜泊》 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乐景衬哀情。 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 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 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 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 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羁旅行役诗鉴赏

羁旅行役诗鉴赏

其他常见词语: 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孤雁、沙 鸥 、飘蓬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 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 之楼。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天涯、他乡、孤灯 声音 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 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 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 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语言通俗 易懂,口语化。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
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①“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 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 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 “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什么特点?
明月何时照我还
——羁旅行役
羁旅行役
“羁旅行役”,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
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 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 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 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羁旅行役诗鉴赏2015

羁旅行役诗鉴赏2015
• 《绝句》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 曾任密州教授。 • ①借物抒情。借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写自己离 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 形象之中,贴切感人。 ②对比烘托:“来时”与 “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 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 显得深沉感人。 ③通感: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 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 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使人感到“轻飘飘”的感 觉。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 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
•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 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 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 象征了。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 鹃声里斜阳暮。 • 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 义上的一种鸟了。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 《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⑨征人思乡 闺中怀人
•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诗 中多有涉及。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 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⑩情感多种:抒发久戍之苦,思乡思亲 之悲,岁月流逝、功业难成的抑郁苦闷 之情。
•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

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语言标志残阳:夕阳残照,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感慨万千。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双鲤:代指书信,睹物(双鲤鱼)思人。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杜鹃: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芳草寄托了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

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争相选取的一种意象。

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

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思想感情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用、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④抒发厌恶之情、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艺术手法抒情手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景于情描写手法:衬托(乐景衬哀景),虚实结合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构思技巧:对比、以景结情、抑扬。

羁旅行役诗学生讲解

羁旅行役诗学生讲解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第一课时)了解感知一.了解羁旅行役诗概念: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1.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

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

4.抒发厌恶战争,向往安定幸福生活之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情之所起,一往而深
•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 感时生情 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 悲秋;日暮思归 • 托物传情 月、雁、笛、柳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 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 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 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 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 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一般而言,古 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了。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 闻鹧鸪。 •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3. 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 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情感
1.羁旅艰辛,漂泊不定,归期遥遥,孤独寂寞。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思念家乡,思念亲友,渴盼团圆。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北京高考羁旅诗鉴赏(使用officer打开)

北京高考羁旅诗鉴赏(使用officer打开)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 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 作相思泪。
《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知识点5 羁旅诗的常见术语
1、羁旅诗(词)的语言特色 ①质朴清新。②苍凉低沉。 ③浑厚悲凉。④深沉委婉。
2、意境 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知识点6 羁旅诗的真题链接
一、【202X门头沟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南乡子① 陆游
归梦寄吴樯②,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是他在舟中所作。②吴樯,归吴的船只。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第一、二句写作者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尚远。 B.上片写到作者船抵武昌,系缆洲边,看见了日思夜想的那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 C.上片最后一句,一个“认”字,便能看出此行是归途重游,因为有前游印象,所以可以对照辨 认。 D.词的最后三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与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句,有类似之处。
知识点6 羁旅诗的真题链接
15. 陆游在蜀地时,在自己的诗词中多次提到“吴樯”,表现了他归 心之急。下列诗句中不是表现作者思归之情的诗句是(3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B.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春夜闻笛》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16.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语意丰厚,有人考 证这源于杜甫作于安史之乱后的《得舍弟消息》中的“乱后谁归得, 他乡胜故乡”。请结合以上内容,简要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及不同

羁旅行役诗预习学案四

羁旅行役诗预习学案四

羁旅行役诗预习学案(四)羁旅行役诗也称为思乡怀远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示例六:《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白居易)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之称。

白居易创制了“元和体”,又是新乐府诗歌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其诗风平易通俗,明白晓畅,广为流传。

二、背景探寻贞元十五年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三月,彰义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

两起叛乱均发生在河南境内,战事持续时间也很长,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当时关内遇旱饥荒,南方粮食因“河南经乱”不能由水路北运,而其兄长弟妹又分居五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居易创作了这首诗。

三、诗句试译: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时势艰难连年饥荒,家业空空,兄弟逃难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同根兄弟辞别家园,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今夜思乡之心,五地相同。

)四、文本探究1.“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体会“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所抒发的情感。

五、意象品味1.雁(1)触发乡情、亲情,抒写游子思妇的绵绵思念雁是候鸟,随季节变换而迁移,春天北飞,秋日南归。

季节更替之时,大雁都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特点常常唤起人们逆旅乡思、离恨别愁的幽微情感。

羁旅行役诗鉴赏 课件

羁旅行役诗鉴赏 课件

比较以下答案的优劣,说出理由:
答案一:此诗写了“作家书”后准备发出,却担心 漏写了什么,所以又“开封”查看的细节,表达了 诗人感念亲情之深,对家人无限的深切思念。
答案二:此诗写了生活中写家书这个寻常的细节。 通过对当时环境的描写,洛阳城里刮起秋风,想写 一封家书,可心思重重,营造了一种无奈中又思念 家乡的氛围,让人觉得作者心中有无限的想念,又 害怕急急忙忙地说不完,送信人的临走时又打开信 封。通过作者的一些动作描写,看出了此时作者的 内心是无奈又焦急的,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思 念的情感。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 要分析。(6分)
【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 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 “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 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 唐一片忠心。
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 爱上诗歌,多读诗歌,会赏诗歌!

鉴赏方法一:
抓抒情主人公,把握动作、 表情、心理等 答题小结: 表述简洁,围绕题干答题
请填补以下答案的空白处,使答案完整:
这首词表达了 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 起兴 ,以红叶黄

描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

渲染
离别的悲凉气氛
,增
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鉴赏方法二: 抓景物特征,分析氛围特点 答题小结: 明确手法,恰当使用术语
月亮、夕阳、孤灯、孤舟、山水、流水、 秋风、秋霜、衰草、杜鹃、猿啼、沙鸥、 孤雁、浮云、梧桐落叶、西楼、高楼、危 楼、危栏等。节日思亲:除夕、五月初五、 九月九日、清明、寒食、中秋、冬至等。 意象特点:冷清、萧瑟、凄凉、孤寂等。
3、思想情感:

高考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

高考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郊的《游子吟》、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2.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3)征人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子夜吴歌·秋歌【捣衣】 捣衣为古代的一【种唐服】饰李民白俗,即妇女把织好思的念、布怀帛乡,、恶铺战在平滑的砧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板上,用秋木风棒吹敲不平尽,,以总求是柔玉软关熨情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 多于秋夜何进日行平。胡在虏古,典良诗人词罢中远,征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此 意象常与思念、怀乡、恶战有关。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柳树】
惜别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以折柳表惜别。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孤,苦天凄下凉 皆知秋”。 白居易《长恨歌》
如归我 随去寄风”愁直心到。与夜口明 郎角月 西, 。鲜红,故表达有对“友人杜的无娟限怀啼念与血深”切同之情。说。 李白《蜀道常难与》 哀怨、思归有秦关观《。踏莎行》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羁旅行役诗常见意象和情感

羁旅行役诗常见意象和情感

羁旅行役诗常见意象和情感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意象有以下几种:1. 行旅:行旅意指旅途中的行程,可以是长途跋涉,也可以是漫长的旅程。

它常常与彷徨、辗转、劳累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2. 路途:路途意指旅途中的道路,可以是崎岖不平的山路,也可以是平坦顺畅的大道。

路途的选择和走向往往暗示着旅者的选择和决策。

它常常与犹豫、探索、勇气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3. 故乡:故乡意指旅行者离开的家乡,它是旅行者心中的一个情感纽带,既使人依恋,又使人怀念。

故乡往往与思乡、思亲、回忆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4. 风景:风景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是壮丽的山河,也可以是宁静的湖泊,它以其独特的美丽和景色吸引着旅人的目光。

风景往往与享受、美好、感悟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5. 孤独:孤独是旅行者常常经历的一种感受,特别是在陌生的地方,没有熟悉的人和事物陪伴,旅行者往往感到孤独和寂寞。

孤独往往与思考、自省、成长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情感有以下几种:1. 离别:离别是旅行过程中常常经历的一种情感,包括与家人、朋友、爱人的离别,在旅途中也会与陌生的人和事物产生短暂的交集和别离。

这种情感常常带有留恋和不舍的情绪。

2. 渴望:旅行者常常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对新奇事物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

这种情感往往伴随着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3. 疲惫:长时间的旅途常常让旅行者身心疲惫,特别是在艰苦环境下的行程更是如此。

旅行者常常会感到疲惫和劳累。

4. 陶醉:当旅行者遇到美景、美食、美人等令人陶醉的事物时,往往会感到快乐和满足。

这种情感常常与享受、激动、喜悦等联系在一起。

5. 反思:旅行者在漫长的旅途中往往会反思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思考人生、命运和归宿。

这种情感常常与成长、思考、决策等联系在一起。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

巩固训练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 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 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 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 遇,抓住诗人选用的意象和构造的图景, 弄清诗人所思所想,从而理解诗中寄寓的 复杂感情 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 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 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 雁、圆 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 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等,或物 或事或人。 鉴赏时应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 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 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 融合在一起的。
羁旅行役诗常抒发的情感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孤独伤感。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表现对家乡或家人的思念之情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 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 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 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 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只有年年鸿雁飞”

古诗题材分类鉴赏之羁旅思乡、闺怨诗

古诗题材分类鉴赏之羁旅思乡、闺怨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也被称作“羁旅行役诗(羁旅:客居异乡的人;行役:行旅,出行)”。

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一、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常见意象及特征: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表达技巧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家人思念自己角度)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三、思想内容:①羁旅愁思,游子漂泊在外凄苦、孤寂。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②思乡思亲及身不由已的苦闷。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四、语言特色: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范仲淹的《苏幕遮》。

浑厚悲凉,杜甫的《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深沉委婉,杜甫的《月夜》,方干的《思江南》,张继的《枫桥夜泊》。

五、思乡类诗词的鉴赏,或物或事或人,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营造何“意境”,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是“触景伤情”“托物传情”还是“因梦寄情”。

触景伤情: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伤情: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羁旅行役诗知识体系

羁旅行役诗知识体系

羁旅行役诗是古代诗词中的一种重要题材,主要抒发诗人在羁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情感多为孤独、思乡、怀人等。

要理解羁旅行役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知识体系:
1. 诗人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性格特点,有助于理解他们在羁旅中所思所感。

如杜甫的《登高》便抒发了他的孤独和怀乡之情。

2. 主题情感:羁旅行役诗常见的主题包括孤独、思乡、怀人、离别等,诗人通过描绘景物、叙述经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便表达了羁旅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3. 意象特点:在羁旅行役诗中,常见的意象包括月亮、鸿雁、长亭、渡口等,这些意象常常与思乡、怀人、离别等情感相关联。

如杜鹃、猿啼等动物意象也常用来表达悲苦之情。

4. 艺术手法:羁旅行役诗在艺术手法上常常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等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如李煜的《浪淘沙》便通过用典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

5. 文化内涵:羁旅行役诗往往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心态和生活状态,通过诗歌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状况。

同时,羁旅行役诗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理解羁旅行役诗,需要从诗人背景、主题情感、意象特点、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同时,通过阅读和欣赏羁旅行役诗,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行役诗鉴赏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行役诗鉴赏

知识梳理
2、常见意象 •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 鹧鸪——羁旅乡愁 •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 另有笛、长亭、折柳、书信(家书)、捣衣 • 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中秋节、 重阳节、寒食节 • 其它还有:驿道,马,船, 故园, 浮萍,飞蓬等。
明月何时照我还
——羁旅行役诗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羁旅诗的特点 2、掌握鉴赏羁旅诗的情感和常用手法
羁旅诗概述
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 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 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 大川,或探亲访友。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 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知识梳理
• 1、羁旅诗常见思想情感 感情1:表现行旅之 人旅途的寂寞艰辛, 孤独伤感。 ——羁旅愁思
知识梳理3:常见表达技巧
1.常用的抒情手法: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表现手法: 衬托(乐景衬哀情),虚实结合, 对比。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4.构思技巧: 以景结情,抑扬。
链接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羁 旅 愁 思
感情2:表现对家乡或家人的思念之情。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感情3:抒发身世漂泊、壮志未酬 的仕途失意。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类: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
鹃啼血”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
形象。

♦青鸟青鸟是传书的信使。

李商隐《无
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鹧鸪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
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
腔的离愁别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
造口壁》:江晚正愁余(予),山深闻
鹧鸪。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
起。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
之感。

赵嘏《长安晚秋》:残星数点雁横
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也用来指代书信、音讯。

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
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
难寄。

植物类:
♦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
绪相联系。

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
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
风各自愁。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
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
树上。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
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
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
昏,点点滴滴。


天文地理: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
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
词中常表现的情感。

杜甫《恨别》:思
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白云
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白云自由不
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
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
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
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
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莼羹鲈脍chún gēng lúkuài 莼:莼菜;
脍:切得很细的肉。

比喻怀念故乡的心
情。

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

辛弃
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
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
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
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
而生。

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
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①叙写羁旅之苦,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内心的孤独伤感。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独居它乡且仕途失意,抒发身世漂泊、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幽怨愤慨
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目睹国家离乱、山河沦丧以及人民的的苦难生活,抒发忧国忧民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