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腹痛医案案例
火神派麻黄附子细辛汤医案案例
火神派麻黄附子细辛汤医案案例1、火神派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暴聋医案案例(1)王某,女,36岁。
1周前洗衣过程中突然停电,洗衣机不能用而改用手洗。
时值隆冬,在冷水中浸泡将近3小时。
下午开始恶寒,发热,出现耳鸣。
耳鸣停止后,听力减退。
次晨两耳一点声音都听不见。
治疗1周,没有效果,求治于卢氏:身体比较瘦弱,精神较差,目光黯淡,面色青灰,听力基本没有,唯一症状是微微感到恶寒,身痛,但是都不明显。
嘴唇略略发紫,舌质略绛,苔白,薄腻苔,脉沉紧。
根据临床表现,认为属于寒邪直中太少二阴,法宜温肾,宣肺,暖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制附片90 g,麻黄、辽细辛各15 g,生姜75 g。
1剂后汗出,出汗过程中突然觉得耳朵一声硬响,不到3秒钟,一下完全听得到声音。
2剂后,恶寒,身痛完全消失。
精神还觉不足,乏力,认为肺气已宣,肾气已通,脾阳上越,用附子理中汤3剂,得以恢复。
(卢崇汉治案) 点评:本例暴聋与卢氏前面所治暴哑案,病机相似,用药类同,疗效亦佳。
(2)朱某,女,27岁,会计。
患者在20多天前行剖腹产,此后一直多汗潮热,2天前因天气酷热难当,不听家人劝阻,洗冷水浴1次,当晚即身痛项强,晨起双耳听力模糊,耳心阵发掣痛,自服重感灵、感冒通不效。
现症见:面白,夹鼻青灰,脘闷厌油,恶寒汗不出,两手指掌发紧发胀,舌淡,苔白厚,六脉沉细而紧。
证属寒湿袭虚,外郁肌腠,内闭少阴,治宜温阳解表,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麻黄10 g,制附片30 g(先煎1小时),细辛5 g,羌活、苍术各15 g,生姜20 g。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上方服2剂,汗出,身、耳痛愈,听力恢复。
(《火神派学习与临证实践》:陈潮祖治案)原按:本例患者,大寒袭虚,肺气闭郁不宣,肾命气化不行,气闭津壅,窍隧不利,而成暴聋之证。
治用温化肾气,开宣肺气。
肾气化则气津升降有序,流行无碍,肺气宣则寒凝解散,窍隧顿开,耳聋自愈。
2、火神派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中耳炎医案案例(1)张某,男,59岁。
附子汤方证医案集结号(1)
附子汤方证医案集结号(1)1.附子汤治筋疼右膝后下中间部筋胀疼痛,自觉稍微肿,口不干,但饭前后得喝水,小便4回,大便日一次,成形,手脚正常,不易出汗,干活后稍出汗,吃饭好,有饥饿感,胃疼轻,偶尔头晕,怕冷,舌边红,舌淡白,脉浮缓--天使医案腹诊:筋疼拍片:骨刺。
反馈:最后那副出现胃疼,胸疼,全身疼痛不可动的感觉一夜,第二天上午好多了,下午顿时感觉全身轻松,腿疼没了。
药证:骨刺:附子证。
筋疼:芍药证。
肿,头晕:茯苓白术证。
方证:305条的身体痛。
2附子汤治腰突腰骨头痛,大腿及小腿肉疼,腿抽筋,头痛,头晕,口干但不爱喝水,咽干,鼻干,饮食少,小便晚4次,白天3次,大便5-7天一次,睡眠多梦,无汗,怕冷,手足厥冷,恶心,舌边暗,苔黄腻,脉浮数滑有力--天使医案按诊:心下按痛反馈:腰疼和腿疼都减轻。
有咽干:先用甘草干姜1付解决掉。
然后附子汤5付。
药证:腰骨头痛:附子证。
肉疼:芍药证。
头晕:茯苓白术证。
饮食少:人参证。
方证:305条的身体痛,手足寒。
3附子汤治足寒脚凉,小腿凉,小腿肿,腿抽筋,怕风怕冷出汗,头晕,食欲差。
--天使医案反馈:出现腹痛和腿抽筋半个小时缓解,然后小腿肿减轻8成,脚凉好了6成,头晕没有了。
药证:脚凉:附子证。
小腿抽筋:芍药证。
肿,头晕:茯苓白术证。
食欲差:人参证。
方证:305条的手足寒。
4.附子汤治滑膜炎膝盖蹲起不利,有骨节声,感觉筋膜疼,口不干,喝水2斤,气短明显,出汗少,手脚温,食欲一般,小便4次,大便日一次,不成形,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滑缓,右侧沉滑缓。
--天使医案反馈:能自己蹲起了,而且示范下。
药证:膝盖有骨节吱吱声:附子证。
筋膜疼:芍药证。
气短:茯苓证。
食欲一般:人参证。
方证:305条的骨节痛。
5附子汤治滑膜炎右侧臀部阵发性骨头痛减轻(甘草附子汤后),但转身还痛,几秒就好,怕风怕冷出汗少,脸和腿稍肿,食欲差,小便7次,大便日2次,不成形,头晕一瞬间,抽筋是经常,后背寒,舌淡红,少苔或者光滑苔,脉浮数,右脉沉数。
“火神派鼻祖”郑钦安应用理中汤经验
“火神派鼻祖”郑钦安应用理中汤经验【组成与用法】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下多者,还用术。
悸者,加茯苓二两。
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一治吐血。
夫吐血之症,多由中州答失运,阴血遂不归经,瘀滞闭塞清道,以致清阳不升,阳血僭上,便成血逆。
理中汤才能调中州之气,中州健运,血自归经,其病自己。
一治四肢浮肿。
夫四肢属土,土虚则元气发泄,不能潜藏,故见四肢浮肿。
理中汤力能温暖脾胃,脾胃有权,元气不致漫散,故治之而愈。
一治心下嘈杂吐水。
夫心下一寸,乃胃之上口。
胃主纳,而脾主运。
脾气衰而不运,津液上逆于胃口,以致心气不宁,故嘈杂吐水,即是明验。
理中汤力能温暖中宫,脾土健运,水气下行,嘈杂、吐水自己。
一治咳嗽吐清水。
夫咳唾之病,属于肺经,理应从肺于治。
今独用理中者,原由中州失运,水聚于上,肺气欲下降而不能,故咳唾清水。
理中汤力能健脾,脾土健而水湿下趋,肺气降而咳唾自己。
一治唾水不休。
夫唾水之病,多属胃冷。
理中汤能温暖中宫,土暖而水湿自消病立愈。
一治呃逆不休。
夫呃逆之病,原有寒热之分。
果属胃寒而呃逆不休。
理中汤能温中,中寒云而呃逆自己。
一治手足微冷少神。
夫四肢逆冷之症,原有四逆之法。
此乃微冷、少神。
明系中州气衰,不能充周四肢。
理中汤大能温暖中宫。
中州气旺,肢冷自愈。
按此方功用最多,加减变通更多,姑举数知,以便学者参悟。
经方中也多次提到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化裁自《伤寒论》的理中丸。
理中丸原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推荐用法:红参30g 干姜30g 白术30g 炙甘草30g 附子15g (先煎90分钟)生地90g食欲不振,可以加橘皮45g,枳实30g本方中,附子振奋心阳,振奋全身机能,给身体增加阳光的环境;红参将气血收敛到腹腔,参与消化吸收,相当于给脾胃种庄稼的过程增加人手;炙甘草是一个保水药,白术祛湿,相当于除杂草的过程;生地补津液。
火神派理中汤加味治疗腹泻泄泻医案案例
火神派理中汤加味治疗腹泻泄泻医案案例刘某,女,26岁。
从幼儿时起常年腹泻,迁延20余载,北京某医院诊为慢性肠炎,中西医长期治疗未愈,1978年8月初来诊:腹部时痛,喜温喜按。
下利稀薄,口不渴,不思饮食。
神疲体弱,面色苍黄无泽。
舌淡,苔白厚腻。
触诊肢冷甚。
证属太阴虚寒泄泻,(伤及少阴),法宜祛寒除湿,实脾固肾。
先以四逆汤,继以理中汤加味主之:(腹部时痛,喜温喜按。
小肠周围毛细血管痉挛,以防止吸收中间产物,进而导致腹部肌肉痉挛,稍一刺激引起腹痛。
温能使代谢充分,按缓解肌肉血管痉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空气的排放。
)处方一:制附子60 g(久煎),干姜、炙甘草各30 g。
处方二:制附子60 g(久煎),干姜18 g,炒白术24 g,茯苓15 g,炙甘草30 g,上肉桂6 g,红枣30 g。
各5剂。
二诊:药后腹泻已止,精神、睡眠均好转,食量增加。
面色略转红润,舌淡红,白腻苔减。
多年陈疾,初获显效。
但久病脾肾阳虚,不能骤复,宜继守原法,加减再进:制附片60 g(久煎),炒白术24 g,干姜18 g,炙甘草15 g,红枣30 g,上肉桂6 g(冲服),茯苓15 g。
三诊:半月来大便趋于正常。
上方续服一段时间,并注意忌食生冷,防止受凉,以资巩固。
(范中林治案)原按:《伤寒论》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患者肢冷,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而厚腻,皆湿寒阻滞之象,为太阴虚寒之证。
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后天失调,故不思饮食。
必须指出,长期泄泻,不可单责之于脾。
所谓“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患者神疲恶寒,面色苍黄,显系下元亏损,命门火衰,肾阳不振。
故一诊即投之以四逆、理中相继为治。
点评:慢性肠炎迁延20余载,中西医长期治疗未愈,恐怕是未从扶阳层面着眼所致。
此老虽用理中汤,却一直回避人参不用,嫌其阴柔碍温也。
附子理中汤加减临床治验3则
附子理中汤加减临床治验 3 则3 cases of clinical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Fu Zi Li Zhong decoction adjustedLi ZhuoShuiluo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Zhuanglang County ,Gansu 744600The effects of Fu Zi Li Zhong decoction are removing cold and tonifying qi spleen.It can treat spleen and stomach cold syndrome and spleen kidney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This paper respectively analyzes 1 case of patient with hiccup syndrome ,epigastric pain syndrome ,diarrhea syndrome.The patients are all given Fu Zi Li Zhong decoction adjusted treatment.The patients are all improved.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温阳祛寒、补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证。
本为脘腹疼痛,下利清谷,或霍乱吐利转筋等证而设。
但笔者在临床上根据谨守病机,异病同治之原则,适当化裁加减,或改作汤剂,用于治疗多种内科杂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呃逆证患者,女,26 岁。
2013年11月1日来诊,自述3天前吞饮冰凉饮料后出现呃逆症状,初以为偶然现象,未予重视,次日呃逆频发,病情加重,即去本村卫生所诊治,口服“温胃舒、胃速乐”等中西药均未见好转,今来我院。
诊见打嗝频频,难以自制,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
理中汤医案
理中汤医案中秋过后,天气转凉,家父常感腹部撑胀,胃脘畏寒凉甚。
艾灸,烤电则缓解,因俱胃胀饮食减少,面色暗而无光,与中秋前判若两人,余甚为担心。
家父自处方香砂六君子,余施局部穴位按压,症状消失。
十一节,家父回老家,饮食甘厚之味,保暖较差,再次出现胃部不适,贴敷自家膏药,火罐治疗,效微,于三日前凌晨,出现胸痛难当,持续良久,次日回城,面色黎黑表情痛苦,含速效救心丸,未见良效,余甚为愧疚。
在姐姐医院检查,心脏功能正常。
针灸老十针,局部痛点施针。
烤电,按揉,症状消失。
依旧担心胸痛夜间发作。
是夜家父说,你给我开两剂理中汤吃吧,我是中焦虚寒而致病。
心中灵光闪动,一个条文现于脑海。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人参汤亦主之。
人参汤就是理中汤。
胸痹此病,偏于邪盛,阴寒水饮痰浊上乘,凝聚于心胸造成气上冲心,胸中胀闷,气结。
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行气,降逆泄满。
夜间人体阳气最虚,家父夜间发病就是这个原因。
偏于正虚,中焦阳气虚弱,寒饮内盛,出现心胸腹满症状。
用理中汤。
因家父针灸按揉治疗,邪渐去而正虚。
余处方,附子理中丸,加入肉桂温肾阳,桂枝温心阳,降逆此乃经方名家毛进军的,良效药对急煎,让家父服用,少顷,饮热稀粥,覆被以助药力。
次日晨,余四点起床问家父是否出现疼痛,家父说药效极好,寒意在中脘穴鼓动一次,没有上冲。
继服三付,家父言,药后,未再胸痛,胃部亦感觉温暖,饮食大增。
面色红润。
曾用金匮要略中的,厚姜半甘参汤治疗胃胀,屡试不爽,屡起沉疴。
古人云读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我认为习医者,读透半部伤寒则可为良医。
金匮乃一大宝库,吾将上下而求索。
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3例
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3例发表时间:2014-04-14T16:28:53.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作者:赵才阳[导读]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休息痢”范畴,病因乃由于外感湿热,疫毒之气,伤食生冷损伤脾胃或治疗不当所引起。
赵才阳(青海省门源县中医院 810300)【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263-0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休息痢”范畴,病因乃由于外感湿热,疫毒之气,伤食生冷损伤脾胃或治疗不当所引起。
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西医用抗生素,激素类可暂时获效,但停药后常易复发。
笔者近二十年来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43例效果甚佳,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65岁,平均41.7岁,病程1—13年,患者均有腹痛,腹泻,粘液血便交替发生。
纤维结肠镜检查:充血水肿43例,溃疡25例,糜烂14例,大便镜检,未见阿米巴包囊体或滋养体。
2、治疗方法:附子10g,甘草10g,党参15g,白术15g,黑姜10g,云苓15g,穿心莲10g,车前子15g,元胡12g,木香1g,每日一付,早晚各一次,一个疗程为一月,停药10天后,再服一个疗程。
后复查结肠镜。
3、疗效结果:显效:35例占81%,腹痛消除,大便回复正常,半年内未复发,纤维结肠镜检查示粘膜征象回复正常。
好转:6例占14%,腹痛缓解,大便基本正常,3月内未复发,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仅有轻度炎性改变者。
微效:2例占5%,症状缓解,但不能停药,结肠镜检查,病变程度有所减轻。
4、典型病例:杨XX,男,52岁,患者腹痛,腹泻,粘液血便,日行2—3次,伴腹胀,肠鸣,纳呆,面色萎黄,形寒肢冷,舌质淡,舌边齿痕,脉缓无力,结肠纤维镜检:乙状结肠粘膜充血水肿,散在溃疡,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曾多次服用氟哌酸胶囊,黄连素片,痢特灵片,症状好转,但停药即复发。
附子理中汤标准配方
附子理中汤标准配方附子理中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
它由附子、干姜、人参、大枣等药物组成,是治疗寒症、腹痛、呕吐等症状的良好选择。
下面将详细介绍附子理中汤的标准配方及其功效。
附子理中汤标准配方:1. 附子 6克。
2. 干姜 9克。
3. 人参 6克。
4. 大枣 12枚。
5. 甘草 3克。
以上药物按照比例配制,煎服后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
功效:1. 温中散寒,附子理中汤中的附子和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于脘腹冷痛、呕吐清水、脉沉迟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2. 祛风止痛,人参和大枣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对于风寒引起的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适用症状:1. 脘腹冷痛,脘腹冷痛是中医上常见的症状,多由寒邪侵袭脾胃所致,服用附子理中汤可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脘腹冷痛的症状。
2. 呕吐清水,呕吐清水多见于胃寒、胃虚等症状,服用附子理中汤可以温中散寒,有助于止呕。
3. 风寒头痛,风寒头痛是指受风寒侵袭而引起的头痛症状,服用附子理中汤可以祛风止痛,有助于缓解头痛症状。
4. 四肢酸痛,四肢酸痛多见于风寒湿邪侵袭,服用附子理中汤可以祛风止痛,有助于缓解四肢酸痛的症状。
总结:附子理中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清水、风寒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
在使用时应按照标准配方进行配制,严格控制药物用量,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调整,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了解附子理中汤的标准配方及其功效有所帮助。
国家级名医对附子理中汤加减辩证治疗医案
国家级名医对附子理中汤加减辩证治疗医案1. 介绍国家级名医的背景和医术特点国家级名医是指在医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并被国家或地方政府认定的医生,其医术水平和临床经验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他们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对各种疑难杂症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
国家级名医对于中医药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们对于中医经典的研究和传承,以及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创新和实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附子理中汤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附子理中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最早见于《伤寒论》,由张仲景所著。
这个方剂的主要作用是温中散寒,宣通阳气,用于治疗寒热错杂,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泄泻痢疾,胸胁痛等症状。
是一种非常经典的用于治疗寒邪病的方剂,也有着较好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
3. 附子理中汤加减辨证治疗医案的临床实践国家级名医在临床实践中,对于附子理中汤的加减辨证运用,常常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在寒邪侵袭脾胃、阳气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减一些药物来提升方剂的疗效,或者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做出针对性的调整,都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国家级名医对于附子理中汤加减辨证治疗医案的临床实践,往往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疗效,实现个体化治疗。
4. 个人对于附子理中汤加减辨证治疗的理解与观点个人对于附子理中汤加减辨证治疗的理解是,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中医药治疗方法,通过辨别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方剂的加减调整,能够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国家级名医在此方面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医术水平是非常高的,他们的治疗方案往往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国家级名医在附子理中汤加减辨证治疗医案的临床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结:国家级名医在附子理中汤加减辨证治疗医案的临床实践中,展现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医术水平,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火神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火神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案--附子理中汤加味李某某,男,36岁,农民。
2008年2月5日就诊。
患者3年前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曾经多次进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但腹痛、腹泻,每天3~5次,伴纳差腹胀,长期服药而病情无明显的改善。
现症见:脘腹胀满,纳呆,嗳气,腹痛肠鸣,立即泄泻,溏稀粪便,味腥臭,每天3~5次不等,畏寒肢冷,气短懒言,口苦咽干,睡眠不佳,舌苔厚腻,质暗红,脉沉细无力而涩。
证属脾肾阳虚,湿热内蕴,兼有瘀血,治宜温补脾肾,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味,药用:附子45g(先煎),炮姜40g,炙甘草20g,党参30g,苍术20g,白术20g,枳实10g,枳壳10g,乌药10g,厚朴10g,槟榔10g,生大黄10g,三七10g,陈皮10g,防风10g,白芍30g,茵陈30g,薏苡仁30g,败酱草30g,当归10g,丹参10g,乳香10g,没药10g,三棱10g,莪术10g,穿山甲3g(另冲),山楂10g,神曲10g,生麦芽10g。
3付。
用法:附子先煎去麻味后,再下余药煎熬而成,每天服1剂,服药1剂后,间隔3天,再服下1剂。
复诊(2月15日):患者春节过后复诊,喜出望外,他说这么多年服用中西药物,总是吃着药有效,可一停药就拉肚子。
而你的3付中药,每吃1付就腹泻加剧,可停药后就不再拉肚子,感觉特别好,疗效快,方药简单,3付药服完,每天大便1次,色量正常,要求巩固治疗,服用附子理中丸合丹七片,以资善后调理。
【按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服药3剂能在10天之内治愈顽症,真有点不可思议。
这还要从头说起:原来早年治疗该病,多是按图索骥,依芦葫画瓢,疗效可想而知。
后来潜心研究,反复揣摩,悟出该病是一个寒热虚实夹杂之证,即有脾肾阳虚为本,又有湿热内蕴,兼有气滞瘀血,同时还有风邪内扰,可以说是气血阴阳虚损为本,寒热瘀毒风邪为标共存的一种疾病,不然话能治疗多年而病难愈吗?因此,立通阳活血为大法,佐以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之法,方用附子理中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小承气汤、活络效灵丹、痛泄要方等方为一炉,重用附子,以取万夫不挡之勇为先,挟众药直捣病巢;由于病久体虚而不耐攻伐过度,因此采用间隔服药的方法,以候正气来复。
中医火神派案例赏析——张存悌
火神派案例赏析一、“火神派”述略 ---张存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名医辈出,各显身手。
1929年秋,上海一巨贾,因患伤寒遍请中西医高手诊治,病势日增,某名医断为“误投辛燥,法在不救”。
名医祝味菊力排众议,全力承揽,“具结”担保,果断采用附、桂、麻、姜之剂,不数日而愈。
当时沪上医界为之轰动,不仅赞其医术,更佩服其“具结”担保之勇气。
陆渊雷谓“君(祝味菊)心思敏锐,又自幼专力治医,造诣非予所及。
”徐相任称他为“国医中不羁才是也”。
名医章次公也大为叹服,自谓:“此后一逢先生则奉手承教,俯首无辞。
”考陆、章诸公皆为沪上医硕,自视颇高,能说出如此肺腑之语,足见对祝味菊钦佩之情。
祝味菊(1884—1951),以善用附子著称,人誉“祝附子”,是近代中医史上一个著名流派——“火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借其轶事开头,谈谈火神派。
所谓火神派,是因为该派风格独特,以善用附子、干姜等热药著称,屡起大证、重证,惊世骇俗,在全国独树一帜,而且代有传人,发扬光大,历百余年而不衰,至今犹有余韵。
中医史上有金元四大家,有经方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等,千百年来,它们各树一帜,各呈异彩,汇聚而成中医学的丰富源流。
鲜为人知的是,在清代末年,四川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火神派。
以笔者看来,其理论之精妙,用药特色之鲜明,影响之大都不下于上面各家医派,堪称中医宝库里的明珠,实有发掘之必要。
各位同仁若有兴趣或有相关资料,万望不吝赐教。
医史证明,凡能创造一家学派者,必有领军人物和几个代表人物,还要有一定的理论著述与相当的临床实践(医案)。
这几条缺一不可,否则难以形成气候,更无以造成影响。
按此标准衡量,火神派可谓条条具备。
其领军人物是郑寿全。
郑寿全(1804—1901),字钦安,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誉满全川,《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
以善用附子,单刀直入,拨乱反正著称,“人咸目予为姜附先生”,实医林一代雄杰。
附子理中汤治疗腹痛1例
长期使用止痛药损 害人体 的脏器组织 , 临床应用更
为安 全 。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1 2 1 5 ) 责任编辑 : 秦小珑
41 ・
J I ANG X1 J OU RN AL OF T R ADI T I ONA L C HI NES E ME DI C I NE
江西中医药 2 0 1 4年 4月第 4期 总 4 5卷第 3 7 6期
附 子 理 中汤 治 疗 腹 痛 1 例
★ 许铮 王丽君 指导 : 章文春 ( 1 . 江西中医药 中 医药大 学基 础 医学 院 江西 南 昌 3 3 0 0 0 4 )
摘要 : 笔 者 以 附 子 理 中汤 治 疗 1 例 腹 痛 患者 医案 入 手 , 从 临床 诊
痛经 的药 理研究 观察 , 并 进行 相关 的实验 研究 , 进一 步深 入探 讨其 机理 。
参 考 文 献
[ 1 ] 丰有吉 . 妇产科学 [ M] .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0 2: 3 3 0—3 3 1 .
[ 2 ] 张玉珍 . 中医妇科 学 [ M] . 北京 : 中国 中医药 出版 社 , 2 0 0 7 : 6 1 —
白腐 , 脉沉缓 弱 。治 以温 中祛 寒 、 补气 健脾 。笔 者运
用 本方 治疗 1例腹痛 患 者 , 现将病 案报 告如 下 。
1 一 般资 料
吐 。大便 稀 溏 , 一 日 2~ 3次 , 小便 清 长 。腰 酸 软无 力, 喜揉 喜按 。有慢 性 胃炎病 史 。
望诊 : 面 白不华 , 神 疲倦 怠 , 舌 淡苔 薄 白。
处方 : 炮 附子 1 5 g , 党参 1 2 g , 干姜 1 0 g , 白 术
火神派名家医案选(3)
朱 卓 夫 医 案 朱 卓 夫 ( 8 3 —1 6 19 9 9), 潭 市 中 医 院 业 务 院 长 , 湘 “ 生 最 喜 用 附- , 最 善 用 附 -- ” 平 T-也 T 。 认为 时时顾 护 阳气 的存 亡 , 治 病救 命 的 关键 所 是 在 。 而 温 阳 补 阳 最 力 者 , 过 于 I T- 他 用 附 子 的 指 莫 N- 。 征 是 , 见 症 有 面 苍 、 出 、 清 、 淡 , 可放 胆 使 用 。 凡 汗 溲 舌 即 戴 阳 之 面 赤 如 妆 , 阳上 浮 之 舌 红 少 津 , 虚 阳虚 阴 必 走 之 吐 血 , 用 寒 凉 使 实 热 化 为 虚 寒 之 麻 疹 , 阳不 运 胃津 过 脾 之 消 渴 等 等 阴 阳疑 似 之 症 , 辨 证 准 确 之 后 , 当 机 立 在 则 断 , 用 附 子 。 凡 遇 真 阳衰 竭 , 症 蜂 起 , 奄 一 息 , 重 脱 奄 顷 刻 待 毙 之 际 , 子 不 仅 重 用 6 g以上 , 常 用 生 附 子 直 附 0 且 追残 阳 , 回生机 ; 表 戴 阳之 伤 寒 坏症 , 赤 身 热烦 挽 误 面 渴 , 便 反 泻 , 苔 两 边 白润 舌 中红 燥 , 上 热 下 寒 , 大 舌 乃 用 朱 肱 之 益 元 汤 , 阳 滋 阴 并 用 , -- 量 中 等 。 阳 气 不 扶 附 T ̄ - 得 人 于 阴 致 阴 虚 失 眠 盗 汗 , 附 子 以 为 补 阴 响 导 从 阳 用 引 阴 , 用 二 加 龙 骨 牡 蛎 汤 加 枣 仁 、 小 麦 。 消 渴 引 每 浮 饮 , 一溲 二之 下消用 肾气 丸加 乌 梅 、 花粉 等 , 是 饮 天 都 以附子为 主药而 重用 。 阴虚 于 下 , 阳上 浮 的 虚火 喉 虚 症 , 李 纪方 镇 阴 煎 ; 不 纳 气 , 阳上 浮 的气 喘 , 用 肾 虚 用 《 氏 锦 囊 》全 真 一 气 汤 , I -- 量 5 极 轻 微 。 冯 则 N T ̄ - L 伤 寒 坏 证 — — 益 元 汤 邓 某 , ,0余 岁 。 初 病 伤 寒 , 治 十 余 日未 愈 , 男 4 经 身 热 烦 渴 , 热饮 , 时 面 颊 发 赤 。大 便 泄 泻 , 欲 不 进 。 喜 有 食 舌 苔 两边 白润 , 间 深 红 干 燥 , 浮 数 无 力 。 朱 氏 沉 思 中 脉 久 之 , 手 足少 阴 同 病 也 。 盖 少 阴 上 火 而 下 水 , 症 见 此 故 下 寒 而上 热 , 疏 益 元 汤 与 之 ( 子 、 姜 、 叶 、 连 、 遂 附 干 艾 黄 知 母 、 参 、 冬 、 味子 ), 人 麦 五 以干 姜 、 子 、 叶 回其 下 焦 附 艾 之 阳 , 生 脉 、 连 、 母 以清 上 焦 之 热 。 服 用 3帖 上 症 合 黄 知 渐减 , 险 为夷 。继 续服用 回 阳返 本汤 加 黄连 , 化 3帖 而 瘳 : 片 1 g 干姜 6 人 参 6 , 冬 1 g, 味子 6 , 茶 附 2, g, g麦 2 五 g腊 9 陈 皮 4 5 , 连 3 炙 甘 草 6 白蜜 三 匙 。 g, .g黄 g, g, 按 朱 氏 另 治 廖 某 之 子 , 伤 寒 治 不 得 当 , 成 大 患 酿 热 烦 渴 , 喜 热 饮 , 扰 无 聊 , 便 泄 泻 , 时 面 颊 发 但 烦 大 有 赤 , 米 不 入 口者 四 日 , 象 虚 数 , 苔 两 边 白 润 , 间 粒 脉 舌 中 红 燥 。廖 某 仅 有 一 子 , 若 掌 珠 ,日延 数 医 , 用 葛 根 视 有 黄 连 黄 芩 者 , 用 附 桂 理 阴 者 , 论 分 歧 , 哀 一是 , 有 议 莫 举 室 仓 惶 , 所 适 从 。 其 父 向 朱 氏 求 治 , 氏 日 : 上 热 无 朱 此 下 寒 证 也 , 疏 益 元 汤 与 之 , 无 疑 阻 当立 效 , 三 帖 遂 如 服 果愈 大半 。 益 元 汤 出 自 陶华 《 寒 六 书 》, 熟 附 子 、 姜 、 伤 由 干 黄
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百科名片火神派是指以清末名医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擅用附子的一个医学流派。
《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收集了21位火神派名家的344个精彩案例,精心加以点评,目录基本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编辑本段基本信息书名: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作者:张存悌,徐放,黄靖淳主编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6-1I S B N :9787538164398定价:¥30.00 [1]编辑本段内容简介火神派是指以清末名医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擅用附子的一个医学流派,具有十分独特的学术风格。
百余年来代有传人,像吴佩衡、祝味菊、卢崇汉等均以“吴附子”、“祝附子”、“卢火神”之名而驰名医林,屡起重症、大症,广为世所传颂。
当前,火神派已成热门话题,引起医坛的广泛重视。
本书收集了21位火神派名家的344个精彩案例,精心加以点评,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既有常见病,又有更多疑难杂症,用药独特,疗效突出,令人大开眼界,展现了火神派丰富各异的临床经验,读之尽可领略火神心法。
全书选案精严,点评精当,予人诸多启迪。
本书是作者继《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之后编纂的另一部医案专著,各书互为补充,绝不重复。
不仅可以推动火神派的传承发扬,而且有助于各家学说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适合中医界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尤其是中医院校的学生会从中受到教益。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张存悌,1947年生。
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曾任该校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内科主任。
曾在美国行医,治病治学两栖而乐。
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患者多有口碑。
现已著书15部,包括《欣赏中医》、《品读名医》、《汤头歌诀应用新解》等。
近年研究火神派,著有《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两书,是为最早系统研究火神派的专著。
【中医医案】内科:腹泻(附子理中汤加味)
【中医医案】内科:腹泻(附子理中汤加味)
张某,男,42岁,12年5月初诊,
主诉:腹泻,腹痛一月余,伴有下坠感。
一日腹泻二三次,大便无脓血,便后腹痛,肛门无灼热感。
平时不喜吃凉东西,畏寒。
望诊:面色灰暗,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脉诊:脉浮大无力。
选方:桂附理中汤合痛泻要方治之。
处方:炮附子10克炮姜(捣)15克炙甘草10克炒白芍20克党参15克茯苓20克炒白术15克桂枝15克陈皮10克防风10克砂仁(捣)10克炒薏苡仁30克生山药30克 3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腹泻、腹痛减轻,初诊方炮附子加至15克,加升麻10克,续服3剂。
按:此例属于脾胃虚寒之腹泻,治疗上以温中补脾为主。
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选方以太阴主方理中汤为主。
加桂附加强温中之力,合参苓白术散,更能加强补脾之功。
因伴有腹痛,合以痛泻要方。
初诊有效,二诊继续温中,并加升麻利脾阳。
细说: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腹胀经验!(纯干货)
细说: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腹胀经验!(纯干货)
李某,女,45岁,以腹胀10年加重1周之主诉,于2016年3月15日就诊。
患者5年前开始自觉腹部胀满,午后更加明显,畏寒怕冷,腹胀严重不敢进饮食,影响睡眠,可以说寝食不安,痛苦异常。
服用理气消胀药,只能缓解一时,药后又腹胀如故。
1周前因受凉而腹胀加重,口服四磨汤口服液,疗效不显,前来就诊。
征见:腹部胀满,攻撑连胁,畏寒怕冷,口吐清涎,大便不畅,气短乏力,舌淡红,苔白滑,脉沉弦缓。
中医诊断:腹胀(脾肾虚寒,寒凝气滞。
)治疗原则:温肾暖脾。
行气散寒。
药用:炮附子5g,干姜10g,党参10g,白术10g,木香6g,厚朴15g,枳壳10g,台乌10g,炙甘草5g,吴萸8g,半夏10g。
每日一剂。
水煎早晚分服,服药一周后诸症明显减轻,继以基本方加减共治3个疗程诸症消失,即以附子理中丸巩固疗效,随访一年未复发。
?疼痛验案从脾胃论治附子理中汤为主
疼痛验案从脾胃论治附子理中汤为主疼痛验案从脾胃论治附子理中汤为主董筠教授,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第五批学术继承人,先后师从俞荣青、徐景藩、周仲英等名医,长期致力于脾胃病的学术及临床研究,临证经验丰富。
董老师常告诫我们“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其深谙医理,精于辨证,在临床辨证过程中常可揆度奇恒,知常而达变,善用变法布阵处方,帅药征病,多药到病除。
兹就董老师用附子理中汤为主,从脾胃论治消化系统以外的疼痛验案,撷取3则。
1 . 痛热似表却里证,虚阳上浮病不同男,39岁,职员。
2014年8月14日首诊。
患者自诉2周前出现头痛目赤,咽喉疼痛,发热37.8 ℃,遂至当地医院就诊,以病毒性感冒论治,1周后,头痛较前加重。
后转中医治疗,以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论治,用大青龙汤解表清里,药后汗出过多,衣被湿透,病情进一步发展,头痛更甚,体温升至38.8 ℃,遂来我院就诊。
患者平素神疲乏力,少食腹胀,腰酸背凉,手足不温,稍着寒凉,顿觉腹胀,肠鸣泄泻,泻后则安,因无大碍,故未予重视,现渴喜热饮,但所饮不多,虽正值盛夏,却身覆棉衣,舌淡,苔薄白润滑,脉沉细无力。
辨证属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虚阳上浮。
治当温阳祛寒以止痛,引火归元除虚热。
方予附子理中汤加减:制附子6 g(先煎30 min),干姜6 g,肉桂5 g(后下),党参20 g,焦白术15 g,炙甘草6 g。
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8月21日二诊:药后诸症大减,自觉腹中气体走动,矢气频发,无臭味,顿觉全身轻松。
继服原方7剂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看似外感风寒之表证,实为脾肾阳虚的里虚寒证。
患者虽有大热却夏覆棉衣,正如张仲景所云:“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说明是虚热。
发热口渴,却喜热饮,但所饮不多,亦非实热之象;服用发表清里的大青龙汤之后,并未缓解,因发汗太过,阳气更虚,故病情更甚,且该方大寒之石膏,清除虚火,使阳气再伤,则虚火欲盛,正如《本草纲目》所载“诸阳火遇草而焫,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灭。
附子理中汤中重用附子治疗产后腹痛腹泻1例
附子理中汤中重用附子治疗产后腹痛腹泻1例
徐爱民;周勇
【期刊名称】《黑河科技》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根据病例,分析了在中药中重用附子治疗产后腹痛腹泻的情况.
【总页数】1页(P56)
【作者】徐爱民;周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中医医院;黑龙江省黑河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附子理中汤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伴腹痛腹泻1例 [J], 潘建科;张北平
2.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脾阳虚型中、重度寻常型痤疮63例 [J], 陈敏;吴凡伟;许娟
3.郭立中运用大剂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虚寒性疑难杂症的经验 [J], 赵鼎;郭立中;
4.附子理中汤重用附子治疗急性面神经炎120例效果观察 [J], 吴振成
5.附子理中汤加味治愈1例产后间隙性颈痉挛 [J], 董伯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神派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腹痛医案案例
(1)邵兄,素有中寒痰证,数日腹中微痛,渐次痛甚。
先医者已用炮姜附子苍朴温消,继用六君子加香砂,作太阴寒治而痛益甚。
迎余往诊,其脉沉细而紧,汗出沾衣,面赤腹痛,腹形胀大,干呕欲吐,小便频数,大便下利,少阴证全。
此因前之苍朴耗气,继用白术闭气,是以不效也。
但久痛伤气,须急扶阳,不宜疏气。
以附子、干姜为君,肉桂、人参为臣,吴茱萸、甘草为佐:
用生附子9 g,人参、干姜各6 g,肉桂、吴茱萸、甘草各3 g,日3剂。
3日后减1剂,又3日痛止而愈。
(郑素圃治案)
点评:此案腹痛乃系“少阴证全”,“前之苍朴耗气,继用白术闭气,是以不效也”。
虽见腹形胀大,因“久痛伤气,须急扶阳,不宜疏气”,屏除理气之品,果收良效,可资玩味。
(2)岩镇江某,患伤寒,呕吐,下腹痛极。
吴氏诊称“此太阴证伤寒也。
痛在脐下,乃厥阴部位,阴证之至狠者”。
立方用附子理中汤,服药2剂,手足温,呕吐止,腹痛减而未尽除。
告曰:“此腹痛,必要下利方止。
”“凡阴证下腹痛甚者,其浊阴之气必要从大便中去,伤寒书所谓秽腐当去是也。
秽腐不去,腹痛何由止?”又服2剂,晚间果作利,一昼夜共七八次。
仍照前药,每日2剂,又服4日,利3日自止而痛亦全却。
(吴天士治案)点评:本案看点在于,吴氏认为“凡阴证下腹痛甚者,其浊阴之气必要从大便中去,伤寒书所谓秽腐当去是
也”。
因此,服药后“必要下利方止”。
已而果验。